『壹』 实现营业收入怎样用会计等式表示
你列的式子是错的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内公积+未分配利容润
未分配利润=本年利润+以前年度留存收益(利润分配科目余额)
本年利润=收入-费用
所以综合后,式子为:
资产=负债+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以前年度留存收益+本年度收入-本年度费用
概括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其它权益+留存收益
你的错误之处在于收入减费用是包含在所有者权益内的,所以你的式子出现了重复
『贰』 在日常活动中会计等式的一般表现为什么
会计等式一般在报表里有所体现,资产负债表里就能运用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表运用到收入-费用=利润
『叁』 企业以固定资产向外单位投资,用会计恒等式怎麽写,就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哪个增哪个减,求专业人
固定资产投资相当于用固定资产交换股权,交换回来的股权可能是长期股权投资,可能是其他金融资产等,是资产内部的调整,资产一加一减,没有用到恒等式右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科目。
『肆』 金融计算题
……这道题网上有原题答案的,你可以搜一下
答案:a.2009年的净利润=(回22800-16050-4050-1830)*(1-34%) =870*66% =574.2(美元)答
因为本年没有增添新的借款,所以
流向债权人的现金流量=1830-0=1830(美元)
又根据现金流量恒等式,
流向股东的现金流量=来自资产的现金流量-流向债权人的现金流量
=-1425.8-1830 =-3255.8(美元
『伍』 净负债=金融负债-金融资产 这个等式该怎么理解金融负债是企业欠人家的钱是负的,金融资产是企业的
您的理解反了,金融负债就是企业对外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义务,也就版是欠别人的钱、债权券、股票等都属于金融负债,这个概念是相对于非金融负债的,非金融负债包括薪酬税负等,简单地说就是不需要为之付息的负债。
而金融资产则与实物资产相对,这个相对好理解一些吧
所以净负债就是所有金融资产变现还债后还剩的东西,若资产大于负债,则净负债为负,反之亦然
『陆』 国际收支平衡恒等式是什么
1、国际收支恒等式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全部项目借方总额等于全部项目回贷方总额的相互关系。这个等式答永远成立。国际收支平衡表按照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复式簿记原理记录每笔国际经济交易,任何一笔国际经济交易,都会产生金额相同的一项借方记录和一项贷方记录。国际收支中绝大多数交易为商品、劳务和金融资产的双向转移,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记录为两个对应金额相等的借方和贷方项目。
2、收支平衡表:
『柒』 关于封闭经济中,国民储蓄必定等于投资的疑惑。求高手解答。 不要跟我用那个恒等式回答。
1,关于消费,等式来里面的源C是社会总消费,也就是∑c,换句话讲,例如按照0.8的消费倾向,A向B买了100块的东西,B向C买了80块,依此类推,社会消费是500块而不是100块。所以,已经考虑了乘数效应。
2,关于投资,可以这么讲,如果不存在准备金制度,银行作为经济主体会选择自己的利润最大化,也就是把全部的储蓄资金都贷给企业,在这个意义上,储蓄和投资是相等的,银行只是作为一个桥梁的作用而已。如果准备金是银行自发的行动,那么这一部分保留的钱是银行自己对自己的投资,获得的收益就是自己不倒闭和以后获得的存款。如果准备金是国家规定的,那么已经属于三部门经济,投资和储蓄就不相等了。
『捌』 请说明储蓄——投资恒等式中的储蓄额和投资与宏观经济均衡中的投资和储蓄的主要区别
投资恒等式 就是在宏观经济学中出现的
两者没有区别
『玖』 解释关于国民收入恒等式的经济现象
国民收入恒等式:投资-储蓄恒等式,即I=S(投资=储蓄)。
储蓄—投资恒等式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来的。根据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等于国民总收入。于是,就可以得出储蓄—投资的恒等关系。
一个国家假定只有企业与居民两个部门,不存在税收,也没有政府支出和进出口,这样从收入(供给侧)角度看,国民收入=工资+利润+利息+地租=消费+储蓄。而从支出(需求侧)角度看,国民收入=投资+消费。总供求平衡,意味着总收入等于总支出,即消费+储蓄=投资+消费。等式两边都含消费,故左边的储蓄必等于右边的投资。
(9)公司金融恒等式扩展阅读
在这个金融体系里,S=I这个等式两边之间的是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银行、共同基金,以及其他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它们吸收国民储蓄,并将之用于一国的投资。
储蓄一投资恒等式是事后实际发生的储蓄和投资总是相等的,不管宏观经济是处于经济萧条还是通货膨胀状态,它描述的是账面上数字收入与支出的一致性。如果事前计划的或意愿的储蓄和事前计划的或意愿的投资不相等,就会出现经济萧条或者通货膨胀等情况,它解释的是现实经济运行的均衡状况。
虽然在整个经济来说储蓄与投资是相等的,但对每个单个家庭和企业而言,这就不一定正确了,甲个人的储蓄可能大于他的投资,他可以把超出的部分存入银行。乙的储蓄可能小于他的投资,他可以从银行借到不足的部分,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通过允许一个人的储蓄为另一个的投资筹资而使个人储蓄与投资不相等成为可能。
『拾』 宏观经济学中提到一个恒等式就是投资必然等于国民储蓄,原因是金融体系将吸收的国民储蓄用于投资。那么
国民储蓄是指没有被家庭及政府消耗的产出,并非指银行、金融体系的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