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銀行報送可疑交易報告後對企業有何影響
這個要看人行怎麼認定的
⑵ 各級反洗錢相關人員在發現可疑線索時,直接可疑交易線索保送到哪裡
各級反洗錢相關單位人員在發現可疑線索時,直接可疑交易線索保送到反貪局
⑶ 如何做好反洗錢可疑異常交易行為報送
一、反洗錢可疑交易報告制度的有效性 可疑交易報告制度是反洗錢規則的核心和關鍵。可疑交易報告制度應包括「報告義務」、「責任豁免」和「保密義務」三個具有內在聯系的基本要素。《制止向恐怖主義提供資助的國際公約》規定:締約國應「制定條例迫使金融機構承擔義務——向主管當局迅速報告所有無任何明確經濟目的或明顯合法目的的、復雜的、不尋常的巨額交易以及異常的交易方式,無須擔心因誠意告發而承擔違反披露資料限制的刑事或民事責任」。FATF(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四十條建議》第13條規定:「各國法律法規應明確規定,金融機構如懷疑或有合理理由懷疑資金來源於犯罪收益或與恐怖融資活動有關,必須立即直接向金融情報機構報告」;第14條規定:「金融機構及其董事、高級職員、雇員如善意地向金融情報機構報告可疑情況,即使其不能明確說明潛在的犯罪活動的內容和性質,也無論非法活動事實上發生與否,他們都應受法律保護,並免於因違反合同、法律、法規、部門規章中禁止披露信息的有關規定而承擔刑事和民事責任」,但需要同時「遵守法律規定,不得泄露其向金融情報機構報告可疑交易和其他相關信息的情況」。 可疑交易報告制度的有效性是指可疑交易報告充分發揮了打擊洗錢犯罪的作用,從衡量指標上來看是指:立案數或破案數占可疑交易報告數的比率=移送司法機關可疑交易報告數占總體可疑交易報告數的比率×立案數或破案數占移送司法機關可疑交易報告數的比率。從指標上來看,立案數或破案數占可疑交易報告數的比率越高,可疑交易報告制度的有效性越高;立案數或破案數占可疑交易報告數的比率越低,可疑交易報告制度的有效性越低。 一個有效的可疑交易報告制度的最基本特徵應該是 「剛」「柔」並濟。所謂「剛」是指客觀報告規則,即報告規則枚舉了金融機構需要報告的全部交易或行為類型,並為每類交易或行為預設了閾值,當遇到報告規則枚舉的交易或行為,並且交易或 行為超過閾值時,金融機構應提交可疑交易報告。一方面,客觀報告規則在特定條件下具有重要作用,如對處於反洗錢工作起步階段的金融機構,客觀報告規則對其可疑交易報告工作有重要指導意義,可以幫助經驗不足的金融機構規避洗錢風險和合規風險;另一方面,客觀報告規則容易培養金融機構的依賴性,其自身的設計缺陷將導致金融機構在合規條件下遺漏重要可疑交易信息,造成金融情報的重大損失。所謂「柔」是指主觀報告規則,即報告規則僅描述可疑交易或行為具備的特徵,
⑷ 金融機構關於上報對外報告的可疑交易線索的有哪些好的建議
(一)提高反洗錢監測系統的監測質量
金融機構總部應健全內部協調機制,改變本單位內部信息不共享問題,盡快實現內部信息的共享通用,並逐步實現不同金融機構間賬戶信息的互通互連,提高金融機構間相互協作和資金監控能力。進一步完善和優化反洗錢監測系統功能設計,具有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的自動識別、信息完善、信息上報、管理查詢等功能。科學設置系統各項識別指標及篩選條件,擴大業務系統覆蓋范圍,不斷提高計算機數據挖掘、智能分析與識別技能,增強反洗錢監測系統的准確性和有效性,減少可疑交易漏報告、重復報送、垃圾信息多的問題。實現反洗錢監測系統與業務系統間的聯通對接,將可疑交易監測工作貫穿於金融業務辦理的各個環節,全面提升反洗錢監測系統提取可疑交易的數據質量,也適應金融機構業務發展的需要,加強金融創新產品的超前監管,建立動態的可疑交易報告系統,有效防範各種新業務帶來的洗錢風險[4]。
(二)完善可疑交易報告實施細則
金融機構應參照監管部門制定的客觀標准及指引,制訂明確、精細化可疑交易監測分析操作指引和符合自身特點的可疑交易甄別流程[5],建立符合自身情況的可疑交易報告實施細則,明確反洗錢工作人員的職責分工,完善對可疑交易報告的人工分析、干預機制。建立覆蓋所有業務、所有環節的監測和分析流程,要在可疑交易報送前對交易數據嚴格落實逐級分析、審查制度,要深入調查研究、了解客戶的資信情況,對其關聯實體、業務種類、經營狀況等嚴格審查,合理判斷可能存在的風險,報送過程中,應遵循完整准確性、技術性和保密性原則。建立對高風險客戶資金風險監測預警機制和以客戶群為監測對象的可疑交易報告工作流程,同時,要依據客戶的不同情況,劃分不同的風險等級,採取有效措施,加強風險監測。
⑸ 金融機構對於選項中哪些情況需要提交可疑可疑交易報告
金融機構對於短期內資金分散轉入、集中轉出或者集中轉入、分散轉出,與客戶身份、財務狀況、經營業務明顯不符等情況可以提交可疑交易報告。
根據《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第十一條金融機構發現或者有合理理由懷疑客戶、客戶的資金或者其他資產、客戶的交易或者試圖進行的交易與洗錢、恐怖融資等犯罪活動相關的,不論所涉資金金額或者資產價值大小,應當提交可疑交易報告。
第十二條金融機構應當制定本機構的交易監測標准,並對其有效性負責。交易監測標准包括並不限於客戶的身份、行為,交易的資金來源、金額、頻率、流向、性質等存在異常的情形,並應當參考以下因素:
(一)中國人民銀行及其分支機構發布的反洗錢、反恐怖融資規定及指引、風險提示、洗錢類型分析報告和風險評估報告。
(二)公安機關、司法機關發布的犯罪形勢分析、風險提示、犯罪類型報告和工作報告。
(三)本機構的資產規模、地域分布、業務特點、客戶群體、交易特徵,洗錢和恐怖融資風險評估結論。
(四)中國人民銀行及其分支機構出具的反洗錢監管意見。
(五)中國人民銀行要求關注的其他因素。
(5)我單位報送可疑交易擴展閱讀:
《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第十七條可疑交易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金融機構應當在向中國反洗錢監測分析中心提交可疑交易報告的同時,以電子形式或書面形式向所在地中國人民銀行或者其分支機構報告,並配合反洗錢調查:
(一)明顯涉嫌洗錢、恐怖融資等犯罪活動的。
(二)嚴重危害國家安全或者影響社會穩定的。
(三)其他情節嚴重或者情況緊急的情形。
⑹ 公司發現可疑交易後在多少時間內要報送中國反洗錢監測中心
公司發現可疑交易後在10日內要報送中國反洗錢監測中心
⑺ 10個工作日是從構成可疑交易的什麼交易發生之日起計算
從構成可疑交易的(洗錢)交易發生之日起計算。
依據《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第十一條規定:金融機構發現或者有合理理由懷疑客戶、客戶的資金或者其他資產、客戶的交易或者試圖進行的交易與洗錢、恐怖融資等犯罪活動相關的,不論所涉資金金額或者資產價值大小,應當提交可疑交易報告。
金融機構應當對通過交易監測標准篩選出的交易進行人工分析、識別,並記錄分析過程;不作為可疑交易報告的,應當記錄分析排除的合理理由;確認為可疑交易的,應當在可疑交易報告理由中完整記錄對客戶身份特徵、交易特徵或行為特徵的分析過程。
(7)我單位報送可疑交易擴展閱讀:
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的相關要求:
1、金融機構應當依照本法規定建立健全反洗錢內部控制制度,金融機構的負責人應當對反洗錢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實施負責。金融機構應當設立反洗錢專門機構或者指定內設機構負責反洗錢工作。
2、金融機構通過第三方識別客戶身份的,應當確保第三方已經採取符合本法要求的客戶身份識別措施;第三方未採取符合本法要求的客戶身份識別措施的,由該金融機構承擔未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的責任。
3、金融機構應當按照規定建立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保存制度。在業務關系存續期間,客戶身份資料發生變更的,應當及時更新客戶身份資料。
⑻ 我行各級機構應當遵循什麼原則在報送可疑交易報告後就可以交易所涉客戶賬戶和
我行各級機構應當徵求什麼圓的再報送交易可疑的是交易所。應該了解一下他的真實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⑼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依法提交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
金融機構及其工作人員依法提交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專法》的法屬律保護。
依法提交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受法律保護的對象為所以履行反洗錢義務的機構。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是為了預防洗錢活動,維護金融秩序,遏制洗錢犯罪及相關犯罪而制定。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於2006年10月31日通過,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