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低碳經濟的由來
低碳經濟的由來及發展現狀
在世界工業化進程中,人類向環境過度索取,以化石燃料為主的高碳經濟導致了全球嚴重的氣候問題。全球科學界的結論一致認為,100年來氣候變暖的原因除自然因素的影響外,還與人類的活動、尤其是與廣泛使用化石燃料過程中排放二氧化碳的程度密切相關。1992年簽署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1997年簽署的《京都議定書》,已經將氣候變化問題列入全球環境問題之首。迄今為止,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會議已經舉辦了15屆,但是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的趨勢並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
「低碳經濟」一詞首次出現在2003年英國政府發表的題為《我們未來的能源:創建低碳經濟》的能源白皮書中,當時並沒有給出低碳經濟確切的定義以及相關的界定方法和標准,但「低碳經濟」作為專有名詞迅速成為引起全世界廣泛關注的熱門話題。
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
雖然全球都在談論低碳經濟,但它其實並沒有很明確的定義。目前的主流理解是:低碳經濟指盡可能最小量排放溫室氣體的經濟體。低碳經濟的實質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以及追求綠色GDP。低碳經濟的核心是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和技術創新以及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改變。隨著「低碳經濟」概念的不斷發展和延伸,「碳足跡」、「低碳技術」、「低碳發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會」、「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隨之應運而生,目前低碳經濟已經涉及廣泛的產業領域和管理領域。
作為一種經濟發展形態,低碳經濟特指溫室氣體盡可能低排放的新型經濟模式。這個模式同時也是一個以減少二氧化碳氣體排放為目標,構築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為基礎的產業經濟發展體系。通過改善生產流程,摒棄以往先污染後治理、先低端後高端、先粗放後集約的發展模式,是實現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雙贏的必然選擇。
低碳經濟的產業鏈包括太陽能、風能和電能、建材節能、新能源汽車等諸多新興行業。對我國而言,通過系統地調整體制,激勵節能技術研發創新、應用低排放技術、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來發展低碳經濟,是行之有效的。這與以往高消耗、低效率、高排放的傳統經濟有本質的區別。
發展低碳經濟涵蓋整個經濟活動,我國對碳排放制定了明確的控制指標。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目的是:一方面積極承擔環境保護責任,完成國家節能降耗指標;另一方面調整經濟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益。發展新興工業,建設生態文明。隨著經濟不斷擴展。我國將逐步減少單位GDP的碳排放量,打破傳統經濟增長與溫室氣體排放總量之間舊的高度相關關系,建立新的低碳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
促進能源資源的高效利用,促進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這是世界各國實現低碳經濟發展的兩個重要途徑。以低碳經濟模式與低碳生活方式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人類將逐步邁向生態文明之路。
國際碳金市場的形成
低碳經濟的市場交易被稱為碳金交易,以歐元結算,指通過交易來購買二氧化碳排放權(ERT)。碳金交易起源於《京都議定書》。根據《京都議定書》規定,發達國家履行溫室氣體排放義務時,可以採取3種境外減排的市場化機制:
一是聯合履約,通過項目合作轉讓已經實現的減排單位;
二是清潔發展機制,發達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與發展中國家開展項目合作,實現經核證的減排量,大幅降低在國內實現減排所需的費用;
三是排放貿易,指發達國家將其超額完成的排放義務指標,以貿易方式(非項目合作方式)直接轉讓給另一個未能完成減排義務的發達國家。排放權一旦成為市場商品後,可從對方購買到溫室氣體排放配額,將其用於減少溫室效應,從而實現減排目標。
目前發達國家之間的碳排放配額轉讓貿易(ET)、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碳排放配額轉讓貿易(CER)和歐盟碳排放配額轉讓貿易(EUA)的市場價格均統一以二氧化碳的減排量折算。全世界統一以二氧化碳的減排量折算經濟成本,對發達國家控制碳金市場有利。
發達國家會在全球貿易中越來越多地利用碳排放標准,開征碳關稅,對發展中國家的產品准入製造障礙。歐洲氣候交易所在碳金市場上表現最為活躍,美國正在奮起直追。2003年成立的美國芝加哥氣候交易所,由於大投資銀行的先後跟進,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碳金衍生品交易所和全球碳排放的基準價格市場。
資金與技術的瓶頸
人類社會走的是一條「先污染後治理」的發展道路,秉承「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發展中國家的初級發展階段決定其生態環境的脆弱性。更易受環境氣候變化的負面影響,面臨的生態挑戰更嚴峻。為實現減排目標,發展中國家迫切需要加強低碳技術方面的研發,需要國際社會資金和技術的支援。
如果發展中國家通過技術轉讓,大規模採用發達國家已有的節能環保先進技術,就可以實現全球的減排目標。但由於知識產權等問題的困擾,資金與技術轉讓一直是國際氣候談判中最具爭議的核心議題。受到科學知識、政治意願和經濟利益三方面的綜合影響,各國的切身利益始終隱藏在氣候政治談判之後,所以氣候政治談判也成為一場利益的角逐:如何占據低碳技術研發的制高點,如何獲得全球低碳市場的更多份額。
目前90%的先進技術掌握在發達國家手中。聯合國新千年大會要求發達國家每年拿出0.7%的GDP援助發展中國家。但事實上達到聯合國要求的國家少於10個。美國已經聯合歐洲17個主要發達國家進行低碳技術共享和信息交流,旨在推動建立全球減排市場並加以技術壟斷。
國際能源署估計未來20年內,國際社會需要在能源領域投入總額高達10萬億美元用於減排,才能實現全球溫度上升不超過2度的預期目標。發展中國家是整體減排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確保援助資金進入發展中國家用於建立減排項目。成為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否則,全球減排目標根本無法實現。
國際氣候政治的博弈
1988年,聯合國環境開發署(UNEP)和世界氣象組織(WMO)建立了一個權威性的氣候變化科學評估機構——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作為國際談判的科學咨詢機構。這個機構擁有2500名專家學者,負責收集、整理、匯總各國在氣候變化領域的研究成果,提出科學評介和建議,委員會的大多數專家和資助經費來自歐盟。
歐盟國家是世界核能和清潔能源技術的輸出國,十分注重集體機制的構建。歐盟通過積極斡旋,促成《京都議定書》生效。《京都議定書》確立了「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這一原則強調國際社會在共同減排中負有不同責任。《京都議定書》執行期限到2012年。隨著2005年《京都議定書》生效,圍繞重新制定世界各國碳減排量配額問題,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發達國家與新興大國之間、發展中國家與新興大國之間以及各國家集團之間激烈的氣候政治博弈正式拉開帷幕。歐盟的態度也發生了轉變。
2007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會議達成巴厘路線圖,為「後京都時代」的國際談判確立了基本框架。根據「共同但有區別」的原則,「後京都時代」將採取雙軌制談判機制來維護公平。無論人類選擇怎樣的發展路徑、發展速度、發展規模,都必須考慮碳排放量的約束。
全球減排對主權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構成了內政和外交的雙重挑戰,要達成共識,談判難度非同一般。最終,2009年12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5次締約方會議艱難啟動。在美國和新興大國的推動下,只是簽署了不可或缺但又不具法律約束力的《哥本哈根協議》。
② 啥是二氧化碳交易
這是發達國家排放溫室氣體對發展中國家的補償機制,也就是發達國版家要較欠發達地區權多排放二氧化碳,對環境造成更大的危害,因為它危害的不只是自己的國家而是全世界。
並不是你理解的多少錢一噸,而是發達國家為發展中國家提供物資及技術支持不保障溫室氣體增速不致過快。
③ 北京 籃球店
北京宣武門那裡有一家!坐地鐵到宣武門,出口就是!具體哪個出口我也不知道,出來看見一個大商場,地下二層就有了!
④ 誰知到芝加哥氣候交易所官網
芝加哥的氣候一年四季分明。一年中最熱的七月份,平均最高氣溫為29°C, 平均最低氣溫為17°C;而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最高氣溫為2°C, 平均最低氣溫為-11 °C。歷史上記錄的最高氣溫為40°C(1934年7月24日),最低氣溫為-32 °C(1985年1月20日)。
由於受密歇根湖的影響,芝加哥冬季多風。芝加哥氣溫適宜,1月份平均溫度為6℃,4月9℃,7月22.8℃,10月11.4℃。
芝加哥雨水充足,年平均降水量為965毫米。夏季為降水最多的季節,降水通常是雷雨或陣雨形式,少有持續的降水。冬季則降水最少,通常都是下雪的形式。最大單日降水量為1987年8月14日記錄到的164毫米。
「風城」
來芝加哥的旅客,最好多帶幾件衣服,以適應此地氣候特點。如果一月份正好在馬路口碰上密歇根湖刮來的刺骨寒風,你就能體會到這個外號的份量。風還不算芝加哥的唯一氣候特點,它溫差之大也是遠近聞名的,冬季氣溫會低於攝氏零下30度,夏季氣溫會高過攝氏40度,都是有過的紀錄。如果你冬季來到芝加哥正好遇上特別暖和的天氣,可別誤以為芝加哥的冬季溫暖如春,這里的天氣是變化無常的,馬路上常看到電動報告牌,上面顯示時間,下面顯示溫度,一分鍾換一次,恐怕也和這變化莫測的天氣有關。
⑤ 碳交易市場的主要市場
世界上的碳交易所共有四個:
歐盟的歐盟排放權交易制(European Unio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Trading Scheme,EU ETS)
英國的英國排放權交易制(UK Emissions Trading Group, ETG)
美國的芝加哥氣候交易所(Chicago Climate Exchange,CCX)
澳大利亞的澳大利亞國家信託(National Trust of Australia,NSW)
由於美國及澳大利亞均非《京都議定書》成員國,所以只有歐盟排放權交易制及英國排放權交易制是國際性的交易所,美澳的兩個交易所只有象徵性意義。截至2006年第3季,歐盟排放權交易制2006年的交易金額達188億美元。
⑥ 西北大學的知名校友
西北大學畢業生中包括史特拉獎(Stella Awards)得主、皮爾森褲子索償案原訴人Roy L. Pearson Jr.、參議員和總統候選人喬治·麥加文、諾貝爾經濟獎獲得者喬治·斯蒂格勒、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索爾·貝婁、美國最高法庭助理法官約翰·保羅·史蒂文斯、前最高法庭法官和美國駐聯合國代表阿瑟·戈德堡、政治家阿德萊·史蒂文森。許多西北大學畢業生在芝加哥和伊利諾伊州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前伊利諾伊州州長羅德·布拉戈耶維奇、芝加哥公牛和芝加哥白襪的主席傑里·萊恩斯多夫和劇院指導瑪麗·札莫曼,暢銷小說《冰與火之歌》作者喬治馬丁。
愛德華·T.緹雷(Edward T.Tilly),是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控股公司(CBOE Holdings,Inc.)、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hicago Board Options Exchange,CBOE)、C2期權交易所(C2 Options Exchange)的首席執行官,也是CBOE期貨交易所(CBOE Futures Exchange,CFE)的董事會主席,芝加哥金融界的天才,也是西北大學的校友。芝加哥氣候交易所主席以及創始人,理查德·桑德爾博士也是美國西北大學校友及教授,他首創用市場經濟模式推動全球環境保護的理論,曾經創造了的以銀行浮動利息為基礎的金融期貨理論,早在70年代初任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副總裁和首席經濟師時,他開創了以銀行浮動利息為基礎的金融期貨理論,為現代國際金融期貨市場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曾被業界譽為「金融期貨之父」。戛納創意節主席,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獨立董事,Terry L. Savage,也是西北大學知名校友,並同時是西北大學理事會,西北大學紀念醫院理事會獨立董事。Dennis H. Chookaszian,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獨立董事,也曾是西北大學理事與校友。Ana Claudia Dutra,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董事,是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的知名校友之一。
從西北大學畢業的著名的電影電視演員和導演有安-瑪格麗特、沃倫·比蒂、大衛·史威默、安妮·杜德克、扎克·布拉夫、瑪格·海根柏格、朱莉婭·路易斯-德利法斯、傑里·斯普林格、梅根·莫拉莉、查爾頓·赫斯頓、威廉·丹尼爾斯、理查德·本傑明和史蒂芬·科拜爾。海瑟·海德利、沃特·科爾等在百老匯劇院成名。美國有線台HBO的電視劇OZ(監獄風雲)中大受歡迎的角色Cyril O'Riely的扮演者Scott William Winters也畢業於西北大學。在紐約、洛杉磯和芝加哥西北大學畢業生在劇院、電影和電視中人數之多以至於被人稱為「西北大學黑手黨」。
西北大學的記者學校畢業了眾多知名記者和政治活動家,其中包括三十八名普利策獎獲得者如伊麗莎白·巴米勒、文森特·拉弗雷、柯琳·歐丹妮爾、瑞切爾·尼科爾斯、邁克爾·威爾伯恩等。
⑦ 碳交易市場的發展現狀
目前(指2009年),荷蘭CLIMEX交易所、歐洲氣候交易所、北歐電力交易所、紐約綠色交易所、亞洲碳交易所等都可以進行減排量(CER)交易。據世界銀行統計,2007年全球CER相關交易額達60億歐元。但受金融危機影響,2009年上半年,整個二級市場的每噸CER的價格從之前的20歐元下降為10歐元左右。
先來看歐洲排放交易體系。歐盟委員會2005年起對成員國實行溫室氣體排放配額管理,在其生效的第一階段(2005年—2007年),對各成員國每年可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做了規定。在此基礎上設立了歐洲排放交易體系,允許各成員國交易各自的配額。歐盟的規定比京都議定書更為嚴格,其交易也非常活躍。2005年,成交額就達72億歐元,2006年為181億歐元。但由於歐盟規定第一階段的配額不能帶入第二階段,2007年的價格大幅下跌,交易量萎縮。2008-2012年是第二階段,一些非歐盟成員國也加入進來,並且歐盟也接受了UNFCCC認定的減排項目。
再來看芝加哥氣候交易所的碳排放交易。芝加哥氣候交易所成立於2003年,它為溫室氣體排放量交易設計了CFI合約,每份CFI代表100噸的CO2等額氣體排放。CCX提供了正式會員、合作會員、減排量供應、減排量打包、交易、買家等六種參與形式以滿足不同的排放需求。
日本和歐美等發達國家及地區已通過碳交易取得了顯著的環境和經濟效益。如英國通過「以激勵機制促進低碳發展」的氣候政策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德國通過碳排放權交易管理,做到了經濟與環境雙贏;美國堪薩斯州農民通過農田碳交易,獲得了新的農業收入來源;日本則把碳排放權交易看作是「21世紀第一個巨大商機」,通過在世界各地大量購買和銷售碳排放權,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收入。此外,印度、泰國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也看到了全球變暖帶來的商機,陸續進入全球碳交易市場「淘金」。
⑧ 歐洲氣候交易所的介紹
歐洲氣候交易所是芝加哥氣候交易所(CCX)的一個全資子公司。成立於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