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29年美國經濟危機的時候金價有沒有上漲
1929年美國經濟危機的時候黃金價格由政府制定,從1盎司摺合20.67美元上升為1盎司摺合35美元,但不允許私人收藏和買賣黃金。
1929年的危機給控制美聯儲的國際銀行家帶來的一個直接的最想要的收獲—1933年3月9日,以拯救金融危機和防止美國黃金向歐洲流失的堂皇名義,剛剛上任5天的美國新任總統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急不可耐地推出了《1933年緊急銀行法案》(The Emergency Banking Act Of 1933),它獲得國會參眾兩院的通過。該法案授予羅斯福管制、禁止金銀出口或窖藏的權利,授予財政部要求民眾上繳所持有的一切金幣、金條以及黃金券(該證券完全由黃金擔保)的權利。在國際銀行家的鼎力相助下,羅斯福鐵了心要剝奪美國人民自由擁有黃金的權利。4月5日,他發布一道行政命令,要求所有人向銀行交出金幣、黃金券和金條,以每盎司黃金20.67美元的價格兌換紙幣或銀行存款;銀行向美聯儲上繳黃金。任何私藏黃金者,將被重判10年監禁和25萬美元。羅斯福對此的狡辯是緊急臨時措施,但該法案直到1974年才被廢止。
1933年4月,國會通過的法案進一步授權總統調低美元的含金量,使之達到將近100年前的1837年確定的1盎司兌20.67美元這一比例的50%~60%。1933年6月5日,國會進一步採取行動,規定任何合同契約,包括美國政府所承擔的義務中約定的以黃金作為支付手段的條款即刻廢止。1934年的1月,美國又通過了《黃金儲備法案》,金價重新定為35美元1盎司,但美國人民無權兌換黃金。美國人剛剛上繳黃金換了美元,就被「羅斯福新政」洗劫了近一半。
取締美國政府所負義務(美國人民此後在與政府和美聯儲的交易中,政府和美聯儲不再有支付黃金的義務)中有關的黃金條款引發了大規模的法律訴訟,訴訟案直到高等法院。高等法院認為國會無權取締政府所負債務中承諾的以黃金支付債權人的義務;但是,高等法院接著宣稱,因為私人持有黃金不再合法,原告要求賠償美元含金量變動(從1盎司摺合20.67美元變為1盎司摺合35美元)所引發的損失就無從談起。
2. 1933年美國經濟大危機,實施了什麼政策
經濟危機沖擊了美國的資本主義制度。1933年,富蘭克林·羅斯福(Franklin D。Roosevelt,1882-1945)就任美國總統後,立即以「新政」(New Deal)救治經濟危機,並呼籲美國人民支持他的「大膽實驗」。 「新政」的主要內容有:整頓金融業,恢復銀行信用,貶值美元,刺激出口;恢復工業,強化國家對工業生產的調節和控制,防止盲目競爭引起生產過剩;調整農業,,壓縮農業產量,穩定農產品價格,維護農業生產;興辦公共工程,減少失業,擴大消費需求;進行社會救濟穩定社會秩序。 《全國工業復興法》(National Instrial Recovey Act)是整個新政的核心和基礎。該法規定了各企業的生產規模、價格水平、市場分配、工資水平和工作日時數,規定工人具有集體談判的權利,規定了資本家必須接受的最高工作時數和應付工資額. [為保證《全國工業復興法》的實施,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鳥藍鷹為標記,發動了「人盡其職」的「藍鷹運動」(Blue Eagle),凡遵守該法的企業懸掛藍鷹標志。幾周後,有25萬僱主與政府簽署了法規,他們給自己的產品標上藍鷹,以示守法。《時代周刊》在每期封面上也印上了藍鷹。] 「新政」是美國資本主義世界的一次自我調節,開創了資產階級政府大規模干預經濟生活的先河,進一步提高了美國國家資本主義的壟斷程度,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新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國度過了危機。
3. 1933年5月,為什麼羅斯福爐邊談話中說:我不允許美國持有的任何黃金外流。 1933年6月,國會決
當時美國的貨幣發行量受美聯儲黃金擁有量的影響(正比例)。貨幣發行量大的話物價就會上漲;簡單理解,多的貨幣追逐實物就會漲價。
4. 美國1933年強行收兌黃金是怎麼回事兒
1933年4月5日,美國總統羅斯福下令人民上交全部的金幣、金條,停止黃金的貨幣流通,美聯儲以20.67米元比一盎司來收取老百姓手中的黃金,從而使美聯儲迅速積蓄了大量黃金儲備。1934年通過的黃金儲蓄法進一步規定私人擁有黃金貨幣非法,該法案到1974年才被廢止。
為什麼呢?「其中的原因」對我們理解當前全球的貨幣體系至關重要。自1933年開始的貨幣進程有兩個明顯的階段。
1. 那次經濟蕭條歸咎於美國的貨幣和銀行體系。伯南克已經用他的量化寬松政策很好地證明了貨幣供應量的減少會使經濟活動明顯萎縮並導致通貨緊縮。在經濟萎縮了4年之後,人們才意識到大量增加貨幣供應量對振興美國經濟和使實物資產比現金更優越的必要性。當時的貨幣體系是建立在「金本位」之上,「金本位制」就是黃金對美元以及其它發達國家的貨幣保持一個固定的價格。
如果你認為黃金與美元的貶值會截然相反,其價格隨後會上漲的話,那麼你的看法就錯了。1935年,美國的貨幣供應量頃刻間增加了75%,黃金價格從每盎司20美元漲到每盎司35美元。這就是美元的貶值,它會為銀行體系帶來海嘯般的流動性的沖擊,存款離開銀行,再次流入實業。我們強調的是,這不是一次黃金事件,而是一次貨幣事件——當時黃金即貨幣。正是你看到的這些美鈔,在當時,黃金卻是貨幣體系的組成部分。
2. 徵收黃金的第二階段是將私人手中持有的黃金置於政府的控制之下,這像暴風雨一樣席捲了整個歐洲。此後,政府就能夠掌控經濟的復甦,並直接將資金用在「刀刃上」。盡管貨幣系統中的美元數量在不斷增多,但人們對美元的信心仍然很高,因為它依然與黃金掛鉤。這種信任也依然莫名其妙地強,在某種程度上,這會抑制美元的發行。只要人們對貨幣有信心,美元的價值就會保持堅挺。
如果黃金一直放在個人和私營機構手中,如此發行的貨幣可能會導致美元對外部持有的黃金的堅挺,這就會挫敗政府美元貶值的目的,因此,美國政府就不得不徵收其公民手中的黃金,而集中確保貨幣供應量增加的成功。
美元貶值及黃金的政府化管理是成功的,因為它促進了美國經濟的復甦,此經濟復甦也得益於二戰前對美國商品出口需求的增長。
5. 美國1933年20元雙鷹金幣的傳奇故事
1933年「雙鷹」金幣面值20美元(約35新元),被硬幣收藏家稱為「聖杯」,凸顯了它近乎神話的地位以及使它變得如此珍貴的特殊歷史。
金幣是被一名通過電話投標的匿名人士以660萬美元外加100萬美元的買家費標下。蘇富比較早時估計,金幣的售價介於400萬美元到600萬美元之間。
一枚1804年的銀幣過去以420萬美元售出,創下一枚硬幣的最高售價。不過,現在金幣的售價已打破了這個記錄,並比銀幣的售價多出近兩倍。
雖然這枚雙鷹金幣已晉升「天王級」地位,它的起源卻是出奇的平淡無奇。
費城造幣廠1933年鑄造了近50萬枚的雙鷹金幣,而前天出售的這枚金幣並沒有帶有任何瑕疵或特別標記。這兩個特徵通常使一枚硬幣變得格外珍貴。
不過,同一年,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決定取消金本位制,因此所有45萬5000枚雙鷹金幣從未進入市場流通,而是被下令熔化掉。但據知,其中10枚金幣「逃過」熔化的命運,落入世人手中。
由於雙鷹金幣從未被發行成為正式貨幣,人們不能合法擁有它們,因此10枚「漏網」金幣的其中九枚最終在1940年代和1950年代被起獲或交還給美國特工處。
不過,第10枚金幣仍是「漏網之幣」。
1944年,埃及外交官代表非常喜歡收藏硬幣的國王法魯克,向美國財政部申請把這枚金幣帶出國的准證,結果該部門官員竟然「不識寶」而批准。
1954年,金幣成為開羅一個拍賣會目錄表上的拍賣物。美國聯邦特工把金幣收回,但它後來又神秘失蹤。
1996年,一名倫敦錢幣交易商芬頓試圖把這枚金幣賣給假冒為收藏家的聯邦特工時被揭發而遭起訴。芬頓在長達五年的官司中堅稱是以真金實銀購得金幣。
美國當局最終同意讓金幣成為私人收藏品,它因此成為唯一由私人收藏的雙鷹金幣。
今年6月6日,美國加州長堤市2002年國際錢幣展銷會揭幕。在這屆展銷會上,有一枚美國政府委託蘇士比公司拍賣的1933年20元雙鷹金幣孤品展出,引起全世界收藏、投資、錢幣界的關注。這枚全球最具傳奇性的錢幣,賣前估價為400—600萬美元。
那天清晨,我和友人駕車前往參觀。進入偌大的展廳後,即被蘇士比公司設置的特殊展台吸引住,上面有巨型旋轉廣告,台中是一個立式防彈玻璃櫃,內中豎放著這枚世人矚目的金幣實物,兩側有4名佩戴槍支的警察保衛。我經過了安檢後,跨上了展台,目睹了該幣的豐采。
這枚金幣直徑34毫米,重33.436克。幣的正面是自由女神,一手拿火炬,一手拿橄欖枝,背景是太陽放射的光芒,邊緣有代表48個州的48顆星。背面是展翅飛翔的雄鷹,它象徵為美國。自由女神下端右側鐫有「1933」鑄造年份。(註:美國稱20元金幣為雙鷹)這種圖案的雙鷹金幣,是1907年由美國著名雕刻家奧加斯托重新設計的,它一直生產到1933年。就在這年,由於美國經濟衰退,羅斯福總統下達6260號行政命令,停止鑄造、發行金幣。但在這項命令下達期間,造幣廠已有近50萬枚1933年20元雙鷹金幣鑄造出來,但它們均未發行,一直保存在美國造幣廠保險庫內,直至1937年才被銷毀。
事實上,這批金幣沒有全被銷毀,原來,當時造幣廠一位負責銷毀工作的「內賊」私自留下了10枚金幣。但這件偷竊案直到1944年才被發覺。其經過是這樣的:有一位記者偶然發現一家拍賣行將拍賣一枚1933年20元雙鷹金幣,但他不知道有這年份的金幣存在,故去財政部詢問,以致引發了美國特工局的調查,特工順藤摸瓜,終於很快抓到了這個偷金幣的「內賊」。根據美國法律,對這類犯罪要在一定時間內起訴有效,但現在期限已過,故不能定罪。美國政府雖對這名偷金幣的賊奈何不得,但這些被偷去的金幣卻屬於美國政府的財產,必須找回歸案。於是,在此以後的8年中,特工局陸續找到了9名金幣的藏主,他們的金幣不是被沒收就是主動地上交,這9枚金幣也都被銷毀了。
那麼,這最後1枚是怎樣倖存下來的呢?原來,這枚金幣流落到了埃及。就在1944年美國特工局發現這些金幣被偷竊的前夕,埃及國王法魯克已買下了這枚金幣,並已向美國財政部申請這枚金幣的出口許可證。豈知當時財政部的官員沒有留意到這種金幣根本沒有發行過,就批准了法魯克的要求。於是這枚金幣合法地成為埃及國王的收藏品。後來,美國政府發現這一錯誤,曾試圖要回這枚金幣,但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及外交上的種種原因,收回金幣的努力未獲成功。直到1954年,埃及國王法魯克被推翻,新成立的埃及共和國政府委託蘇士比公司拍賣前國王的各種名貴收藏品,拍賣進行了整整9天,僅珍罕的金幣就有8500枚之多,內中就有這枚1933年20元雙鷹金幣,其時它已成為孤品了。美國政府及時發現了這枚金幣將被拍賣,要求埃及政府停止拍賣它,並立即將其交還美國。埃及政府雖然把這枚金幣撤出了拍賣,但並未歸還給美國政府,它卻從此後又神秘地失蹤了。
1966年,有一位名叫史蒂芬的英國錢幣商出現在紐約,他身上帶有這枚失蹤了近半個世紀的1933年20元雙鷹金幣,他這次來此地是想將這枚金幣賣給一位美國的錢幣收藏家。但他沒有想到,這位買家竟是美國特工局偵探偽裝的。史蒂芬承認這枚金幣是埃及國王的舊藏。就這樣,人被逮捕,幣被沒收。雖然美國政府最終將金幣擒拿歸案,但是事情並非如此簡單了結。史蒂芬決定與美國政府打官司,這場官司打了整整5年,終於在2001年,雙方同意庭外和解,並達成以下協議:美國政府是這枚金幣的合法擁有者,但是這枚金幣將不再被銷毀,而由政府合法發行及賣出。另外,這枚金幣的最終拍賣價還必須加上該幣的面值20元,於是,這枚金幣就將在70年後,名正言順地成為了流通貨幣。從此,這枚合法鑄造,非法擁有,不應存世,但又存在的1933年20元雙鷹金幣,終於允許被人們可以合法擁有和收藏了。
7月30日,蘇士比總公司在紐約單獨為這枚舉世無雙的金幣舉辦了拍賣會。該幣起拍價為25萬美元,經過激烈的競爭,終於以66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6280萬)落槌,加上百分之十五手續費,共為759萬美元,另需加上該金幣的面值20元,一舉成為全球最昂貴的錢幣。
6. 1933年後美國聯邦政府購買黃金,使流通中的貨幣數量不斷增加,該歷史影響是
使美國的黃金儲備不斷上升,最終是世界上百分之80的黃金都儲藏在美國,使的1944年的《布雷頓森林協定》得以簽訂,此協定建立起了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界金融貨幣體系,為美國世界經濟霸主的地位的確定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此體系被成為布雷頓森林體系(大約在20世紀70年代銀經濟滯脹瓦解,但美元至今還是國際通用國幣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