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美國1906,1912年50分半圓銀幣含銀量。直徑。重量各是多少。最好有克勞斯圖錄截圖
美國1906年,50分半圓銀幣,含銀量0.9000。直徑30.6。重量是12.5000g
美國1912年,50分半圓銀幣,含銀量0.9000。直徑30.6。重量是12.5000g
開機掃描,截圖兔了吧.
② 請問庚子賠款赴美醫學專業學生名單
庚子賠款留學生名單 庚款留美生第一屆、第二屆名單
首批錄取 47人名單:
程義法 鄺煦堃 金 濤 朱 復 唐悅良 梅貽琦 羅惠橋 吳玉麟 范永增 魏文彬 賀懋慶 張福良 胡剛復 邢契莘 王士傑 程義藻 謝兆基 裘昌運 李鳴龢 陸寶淦 朱維傑 楊永言 何 傑 吳清度 徐佩璜 王仁輸 金邦正 戴 濟 嚴家駒 秉 志 陳 熀 張廷金 陳慶堯 盧景泰 陳兆貞 袁鍾銓 徐承宗 方仁裕 邱培涵 王 健 高侖瑾 張 准 王長平 曾昭權 王 琎 李進嶐 戴修駒
第二批錄取 72人名單:
楊錫仁 趙元任 王紹礽 張謨實 徐志薌 譚頌瀛 朱 菉 王鴻卓 胡繼賢 張彭春 周厚坤 鄧鴻宜 沈祖偉 區其偉 程闓運 錢崇澍 陳天驥 吳家高 路敏行 周象賢 沈 艾 陳延壽 傅 驌 李松濤 劉寰偉 徐志誠 高崇德 竺可禎 程延慶 沈溯陽 鄭達宸 席德炯 徐 墀 成功一 王松海 王 預 諶 立 楊維楨 陳茂康 朱 進施贊元 胡宣明 胡憲生 郭守純 毛文鍾 霍炎昌 陳福習 殷源之 符宗朝 王裕震 孫 恆 柯成茂 過憲先 鄺翼堃 胡 適 許先甲 胡 達 施 瑩 李 平 計大雄 周開基 陸元昌 周 銘 庄 俊 馬仙嶠 易鼎新 周 仁 何 斌 李錫之 張寶華 周 均 胡明堂
③ 美的空調怎麼樣好不好
之前大家對空調,提起的品牌大多都是格力之類的,但是現在不僅僅是格力,奧克斯、美的都開始做起空調來了。美的大家都知道,雖然最開始是從小家電比如電飯煲、電壓力鍋等等這些做起來的,但是現在在國內也是一線家電品牌了。那麼美的的空調到底好不好呢?下面小編就從美的的舒適星的這個系列的空調來為大家介紹美的空調到底怎樣?
集眾多殊榮於一身,強勢引爆空調市場
美的舒適星,從名字上我們便不難理解其最主要的特色,給人舒適的空調體驗便是舒適星的獨家秘籍。舒適星到底能夠給人怎樣的舒適呢?據了解其可以給用戶只有涼感,沒有風感的全新舒適體驗。本著這樣的人文關懷的設計初衷,憑借其先進的技術,美的舒適星自問世以來便集眾多殊榮於一身,不但獲得了房間空氣調節器舒適性認證,還在185件入圍產品中脫穎而出,榮獲素有「家電界奧斯卡」之稱的中國家電艾普蘭大獎。強勢引爆空調購買市場的美的空調舒適星怎麼樣呢?
榮譽背後,是「無風感」送風技術的巨大革新
為了解決夏天開空調怕著涼、關上空調立刻熱、蓋上被子開空調,老人孩子空調底下易感冒的問題。美的舒適星直擊用戶痛點,創新性的在0.048平方米的擋風板上設置了1906個微型氣孔,眾多的氣孔能夠有效分解強風,徹底解決了傳統送風方式不夠柔和的問題。其在PMV、PPD、溫度偏差、吹風感、溫度波動、溫度均勻度、降溫速率、升溫速率、相對濕度、雜訊等角度都實現了巨大的技術革新。
PMV快舒適智慧調濕,黃金體感降溫更智能
為了讓舒適星可以給人提供極致的舒適,美的空調更是耗費巨大的人力、財力,在舒適星上創新性的應用了PMV快舒適智慧調濕科技,通過溫度、濕度、風速、熱輻射、著衣量、活動量六大數據來作出精確的綜合判斷,讓空調自動檢測到人體最佳最舒適的狀態,進行自我運行調整。
節能體驗,讓舒適生活更安心
美的舒適星,在給人舒適空調生活體驗的同時,更是沿襲了美的一晚低至一度電的完美傳統體驗。其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的ECO節能技術,更是證明了其突出的優勢。ECO鍵的輕輕按壓,無需繁瑣,一鍵即可進入一晚一度電的完美狀態。節能環保,讓舒適生活更有保障。
我們很難籠統的去說美的空調好不好,畢竟美的的這個大品牌在這里,美的的售後服務在很好。那麼小編上面通過美的空調的舒適星的這個系列來為大家闡述美的空調怎麼樣,我想大家應該心裡有數了吧。有這么強大的技術革新,也有非常好的節能體驗,又有很好的品牌支撐,我想大家在選購空調的時候,可以把美的和格力都作為自己的選購對象了。
④ 請問美國當年為什麼將清政府賠的一部分賠款用作中國學生留美公費
1904年12月上旬,中國駐美公使梁誠就中國的賠款是用黃金還是用白銀一事,與美國國務卿海約翰據理力爭。談話間海約翰透露出一句:「庚子賠案實屬過多。」這一信息立刻被梁誠捕捉。這說明美政府已發現其有關部門在上報庚子之亂的損失之中,有「浮報冒報」的現象。梁誠非常機敏地放棄了談判戰略,不再去和海約翰糾纏賠款用金還是用銀的了,而是「乘其一隙之明,籍歸已失之利」。於是他不放過任何機會,在美國國會及議員中四處游說退還不實賠款。1906年初美國伊利諾大學校長愛德蒙·詹姆士送呈總統西奧多·羅斯福一份備忘錄,要求美國政府加速吸引中國留學生到美國去。同年3月6日美國傳教士明恩溥到白宮進謁羅斯福總統。他建議總統將中國清政府的庚子賠款退還一部分,專門開辦和津貼在中國的學校。1907年明恩溥發表《今日的中國和美國》一書,他在書中指出,應該多讓一些中國知識分子去美國留學。在明恩溥等人的推動、鼓吹下,羅斯福給國會提出了一個諮文,指出:「我國宜實力幫助中國厲行教育,使此巨數之國民能以漸融洽於近世之境地。援助之法宜招導學生來美,入我國大學及其它高等學社,使修業成器,偉然成才,諒我國教育界必能體此美意,同力合德,贊助國家成斯盛舉。」
1908年5月25日,美國國會通過羅斯福的諮文。同年7月11日,美國駐華公使柔克義向中國政府正式聲明,將美國所得「庚子賠款」的半數退還給中國,作為資助留美學生之用。留下的那部分「實應賠償」,內容包括美國出兵中國的軍費賠償及美在華商人與傳教士的損失賠償。
當時為什麼美國人想用退賠的庚款辦學呢?美國伊里諾大學校長詹姆士在1906年給羅斯福的一份備忘錄中聲稱:「哪一個國家能夠做到教育這一代中國青年人,哪一個國家就能由於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業上的影響取回最大的收獲。」「商業追隨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隨軍旗更為可靠。」因此他敦促美國政府採取措施通過吸引中國留學生來造就一批為美國從知識和精神上支配中國的新的領袖。
1908年10月28日,兩國政府草擬了派遣留美學生規程:自退款的第一年起,清政府在最初的4年內,每年至少應派留美學生100人。如果到第4年就派足了400人,則自第5年起,每年至少要派50人赴美,直到退款用完為止。被派遣的學生,必須是「身體強壯,性情純正,相貌完全,身家清白,恰當年齡」,中文程度須能作文及有文學和歷史知識,英文程度能直接入美國大學和專門學校聽講,並規定他們之中,應有80%學農業、機械工程、礦業、物理、化學、鐵路工程、銀行等,其餘20%學法律、政治、財經、師范等。
美國用心良苦的教育計劃,成效卓然。考取庚子賠款(胡適是第二批)而留美的中國學生,在後來的幾十年間成了中國學術界最閃亮的明星,而他們的言傳身教,又深深地影響了後來者。
到了30年代,美國已超過日本,成為中國留學生最多的國家。而同時,美國人在中國建立了12所教會大學,這其中包括赫赫有名的燕京大學。教會醫院則出現了協和醫院,洛克菲勒基金會則資助了中國學者們的農村調查與考古行動。
英國退款
1926年初,英國國會通過退還中國庚子賠款議案(退款用於向英國選派留學生等教育項目),即派斯科塞爾來華制定該款使用細則。當時,胡適是「中英庚款顧問委員會」中方顧問。
蘇俄退款
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成功後,蘇俄政府宣布放棄帝俄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包括退還庚子賠款中尚未付給的部分。俄國人在中國的特權也將取消,而所有這些的交換條件只有一個:北洋政府承認新生的蘇維埃政權。 1924年5月,兩國簽訂《中俄協定》,其中規定退款用途,除償付中國政府業經以俄款為抵押品的各項債務外,余數全用於中國教育事業,由中蘇兩國派員合組一基金委員會(俄國退還庚子賠款委員會)負責處理。
法國退款
法國庚款退還余額總數為39.158萬余法郎,摺合美金為7.555萬余元。此項余額總數,按照協定自1924年12月1日起,至1947年止。逐年繼續墊借中法實業銀行,作為該行發行五厘美金公元擔保。而中法實業銀行即以此項美金債權,充作四項費用之用:1.換回遠東債權人所持之無利債券;2.辦理中法間教育及慈善事業;3.代繳中國政府未繳清之股本余額;4.撥還中國政府所欠中法實業銀行貸款。
1920年初,李石曾與蔡元培、吳敬恆,利用庚子賠款,創辦中法大學於北京。先生任董事長,蔡元培任校長。同年冬,蔡元培與先生再度赴法,與法國里昂市長赫禮歐,里昂大學醫學院院長雷賓等,合作設立里昂中法大學協會,決定在里昂成立中法大學。
其他國家退款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法、俄等協約國勸說中國參加協約國對德作戰,藉此打擊德國在遠東的利益。為此中國曾向各國提出緩付庚子賠款,希望延付10年,日、意、俄等國都表示同意。
⑤ 遙想當年,美帝國主義退還庚子賠款,用於我中華之教育事業,是否乃是一善舉
還你一個真實的歷史---美國帶領下退還「庚子賠款」
1900年,中國的庚子義和團運動引致八國聯軍武力干涉。1901年9月7日上午,清廷全權代表奕匡力和李鴻章與11國代表,在最後協定書上簽字,簽下了將中華民族推入苦難的《辛丑條約》。
《辛丑條約》第六款議定,清政府賠償俄、德、法、英、美、日、意、奧八國及比、荷、西、葡、瑞典和挪威六「受害國」的軍費、損失費等款項本息合計982238150兩白銀,由1902年起至1940年止,分39年還清,以海關、常關及鹽政各進款作抵押,按照條約所列辦法及匯率,摺合各國貨幣償付,是為「庚子賠款」。其中俄國以出兵滿洲,需費最多,故所得額最大,為1億3037多萬兩。中國當時的人口大約45000多萬人,庚子賠款每個中國人被攤派大約一兩銀子。庚子賠款,超過以前所有賠款之總和,至此,中國財政、經濟全面破產。近代中國向帝國主義國家總共支付的戰爭「賠款」為16億多兩白銀。在所有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的國家中,日本掠奪中國的財產最多。
1901年簽定的《辛丑條約》中規定,清政府向西方八國共賠款白銀4億5千萬兩,美國應得到其中的3200多萬兩,摺合美金2400多萬元。
1906年3月6日,美國傳教士明恩溥在白宮向西奧多·羅斯福總統建議,用清朝政府的「庚子賠款」在中國興學和資助中國學生來美國留學。在明恩溥等人推動之下,羅斯福總統向國會提出贊助中國教育的諮文,1908年5月25日由國會通過。
1908年,美國正式宣布退還「庚子賠款」的半數,計1160餘萬美元給中國,作為資助留美學生之用。為了開展派遣留美學生工作,清朝政府於1911年在北京開設了清華留美預備學校,1924年改名為「清華大學」。
1924年,美國國會通過決議,將其餘的庚子賠款用於中國,成立「中國文教促進基金會」(或稱「中國基金會」),掌管的金額為1254.5萬美金,北洋政府任命了由10名中國人和5名美國人組成的託管董事會。其中的相當部分金額以獎學金的方式提供給清華大學。由於這樣的一種特殊的經費來源和運作模式,清華從創建伊始,在諸多方面就已經具備了自己的一些特別的優勢和辦學條件,也因此而有別於國內的其他大學。這樣的環境也給了梅貽琦治校在客觀上奠定了一定的物質基礎和提供了必要的辦學條件。國外的歷史學家評論道:「清華其成功的一大秘訣是,當其他院校求助於軍閥政權不穩定的施捨時,清華的年度預算是有保障的。」這種觀點雖暗含誇大美國所起的作用之意,但基本還是公允的。
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清華人」幾近三分之一。1949年掌管「清華基金」的傑出教育家梅貽琦先生到台灣後,又利用這筆款項創辦了新竹清華大學。
由於清華的經費來源較為充裕,使其辦學亦有相當的自主性,這些條件又對治校方面自然產生一些影響,促進了清華在學校的管理制度方面和運行機制上逐漸地形成一套獨立的、具有清華自身特點的東西,並由此產生了一些特殊的體制和風格,乃至後來清華校風與學風的逐步形成,都與此有千絲萬縷的內在聯系。而這種特徵較明顯的反映出來的一個例證,即是20-30年代初期,清華大學出現的幾次大規模的學校風潮。其中,清華校長多次易人,竟有十幾任之多,甚至出現清華幾年沒有校長,由校務會議維持的尷尬局面。
「磨洋工」一詞,一般指幹活磨磨蹭蹭,或消極怠工。其實,最初人們說「磨洋工」並不包括這種意思。它本是建築工程中的一道工序。原來,我國舊式房屋建築,其考究者要求「磨磚對縫」。磨工,就是對磚牆的表面進行打磨,使之平整、光滑、美觀。1917年至1921年,美國用清政府的庚子賠款在北京建協和醫院和協和醫學院。其建築質量要求很高,外觀上採用了中國傳統的「磨磚對縫」。
即磨工技術。由於這項工程是由外國人出資、設計、監督建造,中國人稱為「洋工」。協和醫院主樓14座,又是高層建築,「磨工」工作浩繁而緩慢。當時參加建築工程的許多工人就把這一工序改稱為「磨洋工」,久之便演變成今天的這種意思。
美國用心良苦的教育計劃,成效卓然。考取庚子賠款(胡適是第二批)而留美的中國學生,在後來的幾十年間成了中國學術界最閃亮的明星,而他們的言傳身教,又深深地影響了後來者。
到了30年代,美國已超過日本,成為中國留學生最多的國家。而同時,美國人在中國建立了12所教會大學,這其中包括赫赫有名的燕京大學。教會醫院則出現了協和醫院,洛克菲勒基金會則資助了中國學者們的農村調查與考古行動。
美國用腐朽的清王朝的「庚子賠款」的一小部分用來建造協和醫院,以顯示對中國人的「仁慈和恩惠」。協和醫院的原址本是明朝嘉靖、萬曆年間的一個皇親國戚的宅邸,後來成為清王朝的一個帥府。
未曾想到,當美國殖民者用先進的施工設備破土動工時,卻意外地從地下幾米處發現了大批的金銀財寶。這些金銀財寶的價值,足可以蓋好幾個「協和」呢。美國人又發了一筆橫財!但是,由於房地產權已劃歸美國人所有,舊中國的官員只能捶胸頓足,眼看著大量的黃金白銀外流!後來,美國政府由於戰爭,經濟一度拮據,便把這個醫院轉手處理給了美國的石油大王——羅克菲爾石油財團。從此,「協和」成了一座名副其實的外國私人醫院。
1926年初,英國國會通過退還中國庚子賠款議案(退款用於向英國選派留學生等教育項目),即派斯科塞爾來
華制定該款使用細則。當時,胡適是「中英庚款顧問委員會」中方顧問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成功後,蘇俄政府宣布放棄帝俄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包括退還庚子賠款中尚未付給的部分。俄國人在中國的特權也將取消,而所有這些的交換條件只有一個:北洋政府承認新生的蘇維埃政權。1924年5月,兩國簽訂《中俄協定》,其中規定退款用途,除償付中國政府業經以俄款為抵押品的各項債務外,余數全用於中國教育事業,由中蘇兩國派員合組一基金委員會(俄國退還庚子賠款委員會)負責處理。
法國庚款退還余額總數為39.158萬余法郎,摺合美金為7.555萬余元。此項余額總數,按照協定自1924年l2月1日起,至1947年止。逐年繼續墊借中法實業銀行,作為該行發行五厘美金公元擔保。而中法實業銀行即以此項美金債權,充作四項費用之用:1.換回遠東債權人所持之無利債券;2.辦理中法間教育及慈善事業;3.代繳中國政府未繳清之股本余額;4.撥還中國政府所欠中法實業銀行貸款。
1920年初,李石曾與蔡元培、吳敬恆,利用庚子賠款,創辦中法大學於北京。先生任董事長,蔡元培任校長。同年冬,蔡元培與先生再度赴法,與法國里昂市長赫禮歐(Herriot),里昂大學醫學院院長雷賓(Lepine)等,合作設立里昂中法大學協會,決定在里昂成立中法大學。
最後說一句,在美國的帶領下各國紛紛退還賠款,用於中國教育和文化交流事業,日本得到的賠款最多,唯有日本一分未還,而美國把賠款全部用在了中國的教育和衛生方面,所以我們的真正仇敵是日本,不是美國!(轉)
⑥ 1906美國 銀幣
你這枚幣正面圖案為行走的自由女神,不過是枚典型的現代臆造品,因美國在1906年並沒有發行過此種重量為1盎司的1美元銀幣。此圖案最初用於1916-1947年美國流通的0.5美元銀幣上,自1986年11月24日開始才發行重量為1盎司的1美元銀幣,國內又稱「鷹洋」,且一直發行至今,成為世界上銷量最大的銀幣,目前年銷售量約500萬盎司。下圖為一枚2012年發行的鷹洋。
另外僅從幣本身看也很容易看出此為一枚仿製的銀幣,第一,由於鑄模壓制力度不夠,幣面浮雕圖案很淺而不清晰,且明顯有別於正常的流通磨損;第二,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數字歪曲醜陋;第三、包漿不對。所以很容易判斷此為一枚臆造贗品。
望以上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⑦ 你好,我有一個美國1906年自由女神的硬幣,現在市場大約價值多少錢
是法國造的,當時幣值900元,真的話現在價值很高,屬於法國公布的珍藏品,也屬於古董幣,2010年在巴黎拍賣過30萬歐元,建議你做個鑒定
⑧ 什麼是"庚款留美"這庚款是指當年美國退還的的嗎
1900年,中國的庚子義和團運動引致八國聯軍武力干涉。1901年9月7日上午,清廷全權代表奕匡和李鴻章與11國代表簽定了《辛丑條約》。
《辛丑條約》第六款議定,清政府賠償俄、德、法、英、美、日、意、奧八國及比、荷、西、葡、瑞典和挪威六「受害國」的軍費、損失費4億5千萬兩白銀,賠款的期限為1902年至1940年,年息4厘,本息合計為9億8千萬兩,是為「庚子賠款」。其中俄國以出兵滿洲,需費最多,故所得額最大,為1億3037多萬兩。中國當時的人口大約45000多萬人,庚子賠款每個中國人被攤派大約一兩銀子。
《辛丑條約》中規定,清政府向西方八國共賠款白銀4億5千萬兩,美國應得到其中的3200多萬兩,摺合美金2400多萬元。
1904年12月上旬,中國駐美公使梁誠就中國的賠款是用黃金還是用白銀一事,與美國國務卿海約翰據理力爭。談話間海約翰透露出一句:「庚子賠案實屬過多---」這一信息立刻被梁誠捕捉。這說明美政府已發現其有關部門在上報庚子之亂的損失之中,有「浮報冒報」的現象。梁誠非常機敏地放棄了談判戰略,不再去和海約翰糾纏賠款用金還是用銀的了,而是「乘其一隙之明,籍歸已失之利」。於是他不放過任何機會,在美國國會及議員中四處游說退還不實賠款。
1906年初美國伊利諾大學校長愛德蒙·詹姆士送呈總統西奧多·羅斯福一份備忘錄,要求美國政府加速吸引中國留學生到美國去。同年3月6日美國傳教士明恩溥到白宮進謁羅斯福總統。他建議總統將中國清政府的庚子賠款退還一部分,專門開辦和津貼在中國的學校。1907年明恩溥發表《今日的中國和美國》一書,他在書中指出,應該多讓一些中國知識分子去美國留學。
在明恩溥等人的推動、鼓吹下,羅斯福給國會提出了一個諮文,指出:"我國宜實力幫助中國厲行教育,使此巨數之國民能以漸融洽於近世之境地。援助之法宜招導學生來美,入我國大學及其它高等學社,使修業成器,偉然成才,諒我國教育界必能體此美意,同力合德,贊助國家成斯盛舉。"
1908年5月25日,美國國會通過羅斯福的諮文。同年7月11日,美國駐華公使柔克義向中國政府正式聲明,將美國所得「庚子賠款」的半數退還給中國,作為資助留美學生之用。留下的那部分「實應賠償」,內容包括美國出兵中國的軍費賠償及美在華商人與傳教士的損失賠償。
當時為什麼美國人想用退賠的庚款辦學呢?美國伊里諾大學校長詹姆士在1906年給羅斯福的一份備忘錄中聲稱:「哪一個國家能夠做到教育這一代中國青年人,哪一個國家就能由於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業上的影響取回最大的收獲。」「商業追隨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隨軍旗更為可靠。」因此他敦促美國政府採取措施通過吸引中國留學生來造就一批為美國從知識和精神上支配中國的新的領袖。
1908年10月28日,兩國政府草擬了派遣留美學生規程:自退款的第一年起,清政府在最初的4年內,每年至少應派留美學生100人。如果到第4年就派足了400人,則自第5年起,每年至少要派50人赴美,直到退款用完為止。被派遣的學生,必須是「身體強壯,性情純正,相貌完全,身家清白,恰當年齡」,中文程度須能作文及有文學和歷史知識,英文程度能直接入美國大學和專門學校聽講,並規定他們之中,應有80%學農業、機械工程、礦業、物理、化學、鐵路工程、銀行等,其餘20%學法律、政治、財經、師范等。
同時,中美雙方還商定,在北京由清政府外務部負責建立一所留美訓練學校。於是,1909年6月,北京設立了游美學務處,這就是清華大學的雛形。1909年8月,內務府將皇室賜園---清華園,撥給學務處,作為游美肆業館的館址,學務處在史家胡同招考了第一批學生,從630名考生中,錄取了47人,於10月份赴美。這就是後來庚款留美學生的由來。
1910年8月又舉行了第二次招考。400多人應考,最後錄取了70人。這第二批庚款留美學生中,後來出了一個大名鼎鼎的胡適,他當年考了個第55名。同榜中還有後來的語言學家趙元任、氣象學家竺可楨等。
1911年初,利用庚款而專門為培養赴美留學生的清華留美預備學校正式成立。在此後十多年間,據統計,由清華派出的留美學生就達1000多人。1928年8月17日,清華學校改名為清華大學,羅家倫出任校長。那一年開始公開招考留美公費生。1933年,又開始公開招考第一批庚款留英學生。
美國的退款,產生了很大的國際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北京政府於1917年8月對德奧宣戰,並停付庚款。大戰平息後,中國也涉足於戰勝國的地位,各國都表示願與中國「友好」,以便用和平的辦法維護和擴張其在華利益,所以都緊步美國的後塵,陸續放棄或退回了庚子賠款余額。退款被廣泛地應用到中國的教育文化事業和實業中。只有日本分文不退,用這筆錢財發展軍備,建立教育,遂速成為20世紀的強盛帝國。
1924年,美國國會通過決議,將其餘的庚子賠款用於中國,成立「中國文教促進基金會」(或稱「中國基金會」),掌管的金額為1254·5萬美金,北洋政府任命了由10名 中國人和5名美國人組成的託管董事會。其中的相當部分金額以獎學金的方式提供給清華大學。由於這樣的一種特殊的經費來源和運作模式,清華從創建伊始,在諸多方面就已經具備了自己的一些特別的優勢和辦學條件,也因此而有別於國內的其他大學。這樣的環境也給了梅貽琦治校在客觀上奠定了一定的物質基礎和提供了必要的辦學條件。國外的歷史學家評論道:「清華其成功的一大秘訣是,當其他院校求助於軍閥政 權不穩定的施捨時,清華的年度預算是有保障的。」(4)這種觀點雖暗含誇大美國所起 的作用之意,但基本還是公允的。
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清華人」幾近三分之一。1949年掌管「清華基金」的傑出教育家梅貽琦先生到台灣後,又利用這筆款項創辦了新竹清華大學。
由於清華的經費來源較為充裕,使其辦學亦有相當的自主性,這些條件又對治校方面自然產生一些影響,促進了清華在學校的管理制度方面和運行機制上逐漸地形成一套獨立的、具有清華自身特點的東西,並由此產生了一些特殊的體制和風格,乃至後來清華校風與學風的逐步形成,都與此有千絲萬縷的內在聯系。而這種特徵較明顯的反映出來的一個例證,即是20-30年代初期,清華大學出現的幾次大規模的學校風潮。其中,清華校長多次易人,竟有十幾任之多,甚至出現清華幾年沒有校長,由校務會 議維持的尷尬局面。
美國用心良苦的教育計劃,成效卓然。考取庚子賠款(胡適是第二批)而留美的中國學生,在後來的幾十年間成了中國學術界最閃亮的明星,而他們的言傳身教,又深深地 影響了後來者。
到了30年代,美國已超過日本,成為中國留學生最多的國家。而同時,美國人在中國建立了12所教會大學,這其中包括赫赫有名的燕京大學。教會醫院則出現了協和醫院,洛克菲勒基金會則資助了中國學者們的農村調查與考古行動。
1926年初,英國國會通過退還中國庚子賠款議案(退款用於向英國選派留學生等教育項目),即派斯科塞爾來華制定該款使用細則。當時,胡適是「中英庚款顧問委員會」中方顧問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和]命成功後,蘇俄政府宣布放棄帝俄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包括退還庚子賠款中尚未付給的部分。俄國人在中國的特權也將取消,而所有這些的交換條件只有一個:北洋政府承認新生的蘇維埃政權。 1924年5月,兩國簽訂《中俄協定》,其中規定退款用途,除償付中國政府業經以俄款為抵押品的各項債務外,余數全用於中國教育事業,由中蘇兩國派員合組一基金委員會(俄國退還庚子賠款委員會)負責處理。
法國庚款退還余額總數為39·158萬余法郎,摺合美金為7·555萬余元。此項余額總數,按照協定自1924年l2月1日起,至1947年止。逐年繼續墊借中法實業銀行,作為該行發行五厘美金公元擔保。而中法實業銀行即以此項美金債權,充作四項費用之用:1.換回遠東債權人所持之無利債券;2.辦理中法間教育及慈善事業;3.代繳中國政府未繳清之股本余額;4.撥還中國政府所欠中法實業銀行貸款。
1920年初,李石曾與蔡元培、吳敬恆,利用庚子賠款,創辦中法大學於北京。先生任董事長,蔡元培任校長。同年冬,蔡元培與先生再度赴法,與法國里昂市長赫禮歐,里昂大學醫學院院長雷賓等,合作設立里昂中法大學協會,決 定在里昂成立中法大學
⑨ 美國怎麼會有塊地在俄羅斯附近
由於白令探險隊的發現與勘察,使得俄國政府獲得了對阿拉斯加152萬平方公裡面積的領土主權。但直到1867年以前,俄國政府只不過把阿拉斯加看成是一塊獲取近海資源,進行皮貨交易的領地而已。
然而當時的美國國務卿西沃德的想法則不同,他憑自己的直覺認為,阿拉斯加潛在的長遠意義絕非金錢可比。作為一個年輕的民主國家的政治家,他比專制制度下俄國政治家在智慧與遠見上表現出更大的優勢,他寧可付出被國民誤解而犧牲自己的代價,也要抓住這稍縱即逝、千古不復的歷史機遇。在他的努力下,1859年美國政府向俄國表示願意出價500萬美元購買阿拉斯加,俄國人竟然認為這是一個好價錢。
1867年3月30日,美國政府與俄國政府正式簽署了購買阿拉斯加領土權的協議,美國支付了720萬美元就獲得了阿拉斯加,相當於每平方公里4美元74美分。世界近代史上最大的一筆土地買賣完成了,美國的領土面積增加20%,美國也從此而變成了名正言順的北極國家。盡管價格如此便宜,西沃德還是因為這筆生意而受到猛烈抨擊,老百姓乾脆把阿拉斯加叫做西沃德的大冰箱,說他花掉納稅人那麼多錢買了一塊毫無用處的土地。但西沃德卻堅持不悔,認為這筆買賣是值得的。
西沃德的苦難僅僅持續了7年,因為有人在阿拉斯加發現了金礦。1896年,在克朗達克地區的富礦脈中,礦工們一鍋就能淘出價值4美元的黃金。而在當時,如果能找到一鍋能淘出5到10美分的黃金就算是相當幸運了。因此,消息不徑而走,引起了一場黃金沖擊,就連後來成為大文豪的傑克·倫敦也背井離鄉,滿懷著發財走運的熱望加入到「金客子」的洪流。到1906年,當地黃金產量達到了頂峰,共獲103.4萬盎司,價值2136.5萬美元,幾乎可以買3個阿拉斯加。
但是,阿拉斯加更重要的價值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才顯示出來。1941年,日本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指揮主力艦隊,偷襲了美國太平洋艦隊最大的海軍基地珍珠港,大獲全勝,接著又於1942年出兵佔領了阿留申群島頂端的兩個島嶼。這使得本來就蒙受了珍珠港奇恥大辱的美國人的自尊心又受到了進一步打擊。他們猛然意識到,日本人有可能通過阿拉斯加從北面來進攻美國本土,於是群情激憤,不約而同地都把焦急的目光轉向了阿拉斯加。此時此刻,人們才認識到那塊遙遠的土地竟然關繫到美國的安危。因此,一夜之間,阿拉斯加便身價百倍,它不僅成了美國人「最後的前線」,而且成了支援前蘇聯反法西斯戰爭的基地。
除了經濟與軍事意義之外,阿拉斯加還擁有非常重要的科學價值。因為阿拉斯加特殊的地理位置,為觀測和研究地質構造、物理海洋學與海洋化學、高空物理與高空化學、極地生物與生態環境等提供了一個極好的天然實驗室。
另外,如果沒有阿拉斯加,美國將會和中國一樣,距北極遙遙數千里。而現在,美國卻成了一個舉足輕重的北極國家,在愈來愈多的國際北極事務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美麗富饒、幅員遼闊的阿拉斯加給美國帶來了那麼多恩惠,而這一切竟然是用最低廉的價格買來的。
⑩ 1906美國自由女神金幣
看看背面鷹下面是不是TEN.D?
應該是10美元金幣,標准重16.7180,成色900。這個年份也不是什麼極其罕見的,價格得看品相呀。一般如果不是非常好品相的話(MS65以上,以PCGS或NGC鑒定為准)在2000-3000元之間。
有興趣的話自己去美國著名的錢幣品相鑒定公司網上看,有參考價格的:
NGC的:http://www.numismedia.com/
PCGS的:http://www.pc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