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有人說成功的投資都是反人性的
其實,早在金融市場出現以前的遠古時代,這些心理偏差就已經寫入到我們的基因里,幫助我們的祖先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更大概率地存活。在此,以損失厭惡為例:
要想投資獲利,必須克服這些人性上的弱點。在此給三點建議:
首先,務必經常有意識地提醒和檢視自己,看是否陷入某個心理偏差,正如蘇格拉底所說:「沒有檢視的人生不值得活」。
其次,對於市場時時刻刻要有一顆敬畏的心,制定投資紀律,嚴格執行。
最後,藉助外力,經常向身邊專業的朋友或者投資顧問請教,請他們監督指正,機構里可以設風控崗來專門監督這個事情,也有人會把錢交給專業的基金經理甚至計算機(量化交易)來打理。
當然啦,道理和方法說起來都非常簡單,但反人性的事情執行起來卻是困難重重。也許,投資本身就是一種修煉吧,順其自然,慢慢進步。
Ⅱ 為什麼成功的外匯交易員都不建議別人做交易
很多新手覺得交易非常容易,不就是一買一賣,錢就到手了,不要說10%的盈利,可能瞬間賺到200%,或者300%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如果你到現在還是這么認為,勸你往下看。
交易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簡單
首先:交易規則。
200倍杠桿,多空交易,5x24小時不間斷的行情。只要你想交易市場從來都不缺少機會。很多交易品種的波幅巨大;黃金原油是公認的凶險的商品。
其次:交易反人性,交易行為難以掌控。
人心比市場更凶險。這個問題真的不需要刻意的去說太多,因為沒有經歷交易中失敗的人聽不懂。而因為人性不可控錯過和做錯行情的人不說也會懂。在交易中你真的對手不是市場,不是行情,其實是你自己。
再次:交易的慣性。
我做全職交易這些年見過很多交易多年卻因為同樣的原因穩定虧損的交易員。
身邊一位交易員7年時間依然做不到嚴格止損。每次在進場之前都能想好止損點,甚至都掛好止損單,但是價格逼近止損價時候,就會手動撤掉止損單;之後會補倉。很多時候這樣補倉都是對的。但只要有一次遇到單邊行情一夜回到解放前。
另外一位朋友頻繁交易,止損很嚴格,但是不停的在小級別找方向。止損設置的很小,設置在分鍾的級別,卻是奢望拿住日線級別的趨勢。並不是這樣不可以,而是成功率太低,頻繁止損之後,交易心理發生變化進入頻繁交易的狀態。
這些人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嗎?不持倉的時候都知道,一旦持倉都管不住自己的手,越虧越多。
越錯越做,越做越錯;惡性循環。
我全職交易的10年時間,深深懂得市場中虧損的最終的源泉就是貪欲。很多人都覺得市場200倍的杠桿,動不動就想在市場中翻倍,貪欲。很多人不想止損不捨得止損,貪欲。很多人每天都待在市場中頻繁交易,貪欲。很多人奢望不切實際的以小博大,貪欲。
交易考驗的不是你是否是一個極度聰明,學習能力強的人,考驗的是你對自己慾望的把控。學習交易技術這件事情,只要花費時間都能完成,但如果你是一個無法控制住自己慾望的人,建議你慎重考慮。
交易難:看得破,忍不住;想的到,做不來。(以上內容來源於匯乎用戶【八位數花園】)
Ⅲ 中期易投國際期貨老手經驗分享,該怎麼操作期貨
恍惚間,交易已過10多年。期間的酸甜苦辣,真的只有每個交易者自己知道。伴隨著不斷小虧的無奈,毫無突破的苦悶,領悟再進步的這種螺旋式上升。
其實處理震盪的具體方法並不重要,利潤回撤一半出場也好,2B也好。總之 處理震盪的意識才是最重要的。因為對於趨勢跟蹤系統來說這一塊就是木桶最短的那一塊,而最短的一塊關乎生存,其實趨勢跟蹤系統處理震盪的意識一點也不亞於止損與資金管理,只是很少有人真正深刻認識到這一點。
本文(寬客在線)將會對這個問題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從系統重要性、到趨勢跟蹤系統的設計、到系統的完善最後,到偶個人的資金曲線統計圖表都將要做深入的討論。
1、系統的重要性
做了5年以上的老鳥都有體會,開始都靠盤感做,但虧疼了後發現靈感遠不如系統來的穩定,盤感會無限放大人的弱點,而人性是我們無法抵觸的,只有用系統來規則。如果新手的你還在靠靈感在交易的話,現在必須開始著手構建你自己的系統!(你不信?一開始我也不信,但時間和鈔票會改變你的想法)。
交易系統是什麼,是你自己的交易理念的量化表現規則。是先有交易理念,再有交易系統,這個順序不可亂。隨著你的經驗日趨豐富,你的交易理念也必定是螺旋上升(個人悟性決定螺旋上升的周期)。而交易系統也會不斷的修改甚至被你自己完全推翻,這在前幾年的交易中是非常正常的,我們都是凡人,都會犯錯,要敢於推翻過去的自己。才能在金融交易中走的更遠。
強調系統的重要性永遠不為過,我更傾向於建立自己的系統而不是用那些通用的(比如海龜或者10/20交叉,當然這些都能贏利)。金融交易先入為主的思想是很危險的,憑什麼順勢輕倉止損是天字第一號守則,那是因為我自己試過逆勢重倉死抗,知道了這是要死人的,所以我認可了這些通則。對系統而言,別人能賺錢的系統憑什麼你用也能賺,相同的系統不同的理念也是要死人的。
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別人拿走也不會用,關鍵是你就是系統,系統就是你。不存在打架或抵觸的情況。當你的系統已經不能充分反映你的交易思想的時候,改進就是必須的了。我的系統從5年前到現在已經有了10幾個版本了,每次我都認為無懈可擊了,但最後還是要改進,相信以後還會是這樣。順便說下,火線上的海豚也是好幾個版本,說明思想帶動系統的螺旋式上升是必然的。
2、我最初的系統構建和交易理念
10多年前的我和現在的新手一樣,低級錯誤都犯過。然後開始看經典教科書,走上了漫漫指標科學家之路。慢慢發覺這樣似乎是個死胡同,再看了好多的經典評論,什麼操盤三大階段圍棋9段象棋5段的,對號入座後發覺自己的方向偏了。前輩的話還是要聽的,畢竟他們的學費疊起來比我人都要高。之後反思,不斷的反思,不斷的看前輩的書,尋找他們理念的共同點。慢慢的,順勢輕倉止損天字第一號原則就浸入了我的交易靈魂了,現在不設止損就渾身難受。真心希望新人也一定要這樣磨練自己,把反人性磨練成自己的第二天性。
有了些零碎的概念後,思路也逐漸開始清晰。輕倉,止損這兩條不難理解。客觀的規則,反人性經過磨練不難做到。問題是順勢這個概念如何定義?這個概念太模糊。
我找不到答案。於是痛苦開始了。。。
家還每天都把順勢掛在嘴邊,只要順了就OK。如果我告訴大家,這兩個字就是專門放馬後炮的,你會不會罵我,先仔細想想再罵不遲。。。你說順勢是順當下的趨勢,沒趨勢怎麼辦?休息么?等你發現趨勢來了,那它也差不多結束了。如果還想不通,把圖表上大段趨勢用右手擋住,只留左邊的震盪。你右手不放,現在入場的交易是順勢么,不是。右手一放,現在入場就順勢了,真奇妙。現在再想想,這兩個字重要麼?
當時的我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突破非常痛苦。思想不斷的碰撞,理念不斷被自己推翻(當時理念的框架還沒有成型)。最後的突破點還是回到系統這個點上來。
3、系統的分類和區別
當你遇到瓶頸無法突破的時候,一定要往簡單的地方想,越簡單越好。多想想交易的本質,市場的本質。教科書上說市場有很多形態,頭肩,旗型,楔型,雙頂。。。當時的我非常痛苦,你告訴我雙頂下空單到底是順勢還是逆勢,破了頸線大跌空單就是順勢,不破反彈創新高就是逆勢。矛盾並痛苦著。。。一段時間的思考後,終於回到是市場的本質。
所有的市場都只有兩種狀態:震盪和單邊。(震盪著的單邊上揚還是單邊)也就是有趨勢和沒趨勢。而兩種市場狀態只有對應的操作手法才能賺錢,震盪市高賣低買,單邊市追漲殺跌。2種市場狀態用對應的操作手法,再加上嚴格止損。盈利似乎在不遠處向我招手了。相信論廣大新手目前也是這樣的操作思路,這樣的想法非常完美,問題只有一個:如何判斷現在是單邊還是震盪?BOLL開口,ADX,還是其他指標。是先有價格還是先有指標?在這個點上,我卡了一年!或許你將來能做到,不過我做不到。於是,盈利招了招手,笑了笑轉身走了。。。
我自問沒天賦判斷震盪還是單邊,於是只能用一種操作手法,要麼全都低買高賣,要麼全都追漲殺跌。其實現在看追漲殺跌明顯是順應市場,而低買高賣才是逆市而為,但當時自己的理念就是一團亂麻,加上經驗不夠。只有日復一日的痛苦。回到前面,當時的我決定只用一種操作方法。。。潛意識告訴我要追漲殺跌,前輩的經典書刊也是這樣教導我們。但是,抱著懷疑的態度,2種手法我都做了大量的嘗試。
如果你能准確判斷震盪或單邊,或者是你目標的話,接下來的文字可能沒有什麼參考價值,因為我沒有選擇這條捷徑而是直接和市場硬幹!
4.我的交易系統的框架
當時經過一段時間的交易,慢慢地也總結出了2種系統的不同結果。震盪手法---低買高賣:成功率較高,但大多數都是小盈。指標非常敏感,一旦反叉必須立刻出場,而不可避免的止損將小盈利基本抹平,而這僅僅是在市場沒有明顯趨勢的時候。一旦市場有了非常劇烈的上漲或下跌時,震盪手法只有追高,小賺,追的更高,再小賺,追更更高。。。再加上偶爾的止損。一波1000點的大行情可能只有200點的賺甚至更少。單邊手法---追漲殺跌,大漲大跌的行情不說,肯定能賺,可是當市場沒有明顯趨勢的時候,正止損反止損還是止損,反復的耳光相信大家也一定有體會。怎麼辦?交易彷彿又走進了死胡同。。。
當時我萌生了一個非常可怕的想法發現都是不斷的小止損將我的資金曲線給磨平。於是天字第一號原則動搖了。現在想想要是當時不夠堅定的話,下場不言而喻。。。
終於在不斷的反思後,螺旋開始上升。大家都聽過,損失自己決定,盈利老天決定。震盪手法我自問無力優化,都是小虧小盈,只有提高成功率,我沒這個天賦。單邊手法比較符合自己的潛意識,持倉時我不怕盈利變虧損,而且30%的成功率還有提高的潛力。於是性格決定了我的操作手法和系統框架。
至於震盪系統最終能否盈利我沒有資格評價,因為和我的性格和理念不符。不過我相信各種手法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只要它適合你的理念,適合你的性格。
5、系統的優化和磨合
終於,我慢慢創建了自己的交易系統,可如果你覺得只要創建了自己的交易系統,遵守基本的交易紀律,盈利就指日可待的話,那我告訴你是大錯特錯的。以上的所有步驟,包括基本的交易框架和交易理念的配備,我用了三年的時間就基本完成。當時我也以為以系統和自己性格的吻合度,只要適當提高成功率,過幾個星期就能穩定盈利了。結果,盈利招了招手,連笑都沒笑就轉身走了。。。
建立交易系統之後,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優化和磨合。初期的系統框架只是你的交易理念的靈魂,沒有實質的東西。當然,靈魂是最重要,這也是為什麼我之前不斷重申系統重要性的原因。打個比方的話,初始系統只是指明了前進的方向,重要的還是需要一步一步地往前走。
系統的優化磨合這個階段非常地漫長和痛苦。因為和一開始相比,你的交易經驗汲取的速度逐漸變慢,理念的升華蛻變過程也逐漸放緩。這個過程中,或許你已經可以做到虧損的很慢很少,但你還是在慢慢的死亡。。。對於我來說,這個階段已經沒有了頓悟,有的只是水到渠成的緩緩領悟。對市場,對系統,對自身。已經記不太清中間的突破,只知道當時自己痛苦並堅強著。。。
接下來是這個專題的重點,也是我的主要目的:趨勢交易---如何面對70%的震盪!如果你是用趨勢系統(例如,均線),如果你是4年以上的老鳥,你一定會有相當的共鳴。
例如一條均線,就是所有的行情都當單邊來操作,運氣好的時候行情直接飛起來,運氣差的時候大把的盈利變虧損,或者直接就打止損了。大家都知道,這樣的手法在有明顯趨勢的時候還行,行情去頭掐尾還能留個70%,80%。不過大量的無趨勢的市場里基本上所有的盈利都要吐光,簡單來說就是前進一大步,虧損3中步,基本退光還有虧損。怎麼辦?有人說了,震盪的時候休息,不操縱。那就又回到判斷行情性質的老話題了,如何判斷未來是震盪,還是趨勢?
趨勢交易其實就一句話:震盪抗的住。下一步,現在我們不用考慮單邊行情,賺多賺少而已。教科書里怎麼說的:盯住自己的虧損,盈利會照顧自己。現在我們來盯虧損,黑框框里你虧多少,復盤!手邊的圖表自己復。過去的我來回耳光,盈利變虧損,單邊利潤全部抹平,最重要的是對交易信心打擊太大。資金曲線永遠是震盪,偶爾創新高也是假突破。
相信5年以上的老鳥深有感觸,怎樣抗過去,下面是我的心得,可能你也有類似的靈感或想法!
三點:
在高一級周期出現轉向信號之後,再在低一級周期執行同向的信號操作,逆向的則過濾掉。這樣,勝算會增加一些。止損不斷沿高一級周期的趨勢方向移動。
如果要抓住單邊行情,必定要舍棄在短周期頻繁操作的思維。如何避免頻繁交易?只能選擇使用高一級時間周期的信號平倉。但是,入場仍然必須在小周期,因為止損代價小。
小周期入場後,要盡快地(適當)將止損移至開倉位,保證單筆交易的安全性。
以上3點重要性依次遞增!!!特別是最後一條!可以說是我理念的靈魂!
我選取了上圖中倒數第二個黑框來舉例,它震盪時間最長,幅度最大,殺傷力最強。日期是3/23---4/29,下面是一小時圖的K線(習慣看H4的也差不多,方法不變)。白圖不太清楚,上黑的,可能要滾輪放大看。
此波大震盪之前是單邊上升,這個沒有懷疑,之後每個人的趨勢系統可能產生不同的交易信號。我的系統是短期趨勢系統,比較敏感,在這波震盪中產生了 「空-多-空-多-空-多-空-多-空-多」 一共10次轉勢信號(看日K比較明顯)。只有最後一次多才真正有後面的單邊上漲趨勢,那中間的9次耳光怎麼辦?我們開始操作:
3/27-4/1,在日線上顯示趨勢轉變的話,相信之前的單邊多單已經平倉了。至於何時入空單,看H1圖(或H4,各人系統不同而已)。若H1為上漲,則逆向過濾,直到H1上漲結束,轉為下跌才入場空單(我的系統是右側交易)。止損怎麼設,按照自己的系統來。
空單入場就有盈利,那是運氣好。H1/H4入場後,波段高點設損,行情展開後迅速下移至成本位,接下來的工作就要看上一級啦(日K)。日K的趨勢逆轉信號不出,空單不動(止損沿日K下移)。入場是用小周期,出場是大周期。為什麼?想想,虧損時你只輸幾點,可是盈利的話卻是幾十點,是不同的數量級。
4/2-4/3,趨勢轉多,空單應該已碰止損(變止盈)出場。同樣多單參考自己的小周期系統。基本同上。
4/6-4/8(前2天周末),趨勢轉空. 前面的多單基本不賺錢,因為止損基本沒有朝有利方向移動多少。空單小周期入場,如果行情震盪的話空單小周期入場可能還來不及移至成本價就直接止損,只要日線趨勢仍為空繼續在小周期入空單,移止損。
接下來的行情也差不多。值得一提的是4/14-4/17這4根小K線期間,一定要遵守舍棄在短周期操作的思維這句話,否則來回震盪耳光不可避免。
綜合來說操作思路就是:
大周期判斷趨勢---小周期入場---移止損至成本---看大周期移止損---止損變止盈---碰止盈---大周期趨勢改變。
我的系統理念就是這樣,把所有的行情都當單邊來做,不主動平倉而讓它自己發展,只是不斷提高止損。當碰到不可避免的震盪時,小周期止損+盡快移至成本,系統也不會來回的耳光。而大單邊來時,相信也有不錯的表現,畢竟。。。我們已經控制住了「虧損」,不是么!
覺得有些細節還是沒有說清楚:
大周期判斷趨勢---入多單還是空單
小周期入場(數量級不宜差太大)---過濾小周期逆向波,右側交易。
設止損--- 按照小周期圖表交易系統。
止損移至成本價---小周期有「適當」盈利後再移。
入場工作結束--- 小周期關掉不看,回到大周期圖表。
若碰止損,重復1~5。
若大周期出現有利趨勢,止損不斷朝有利方向移動---按照大周期圖表的交易系統。
碰止損(止贏),循環以上操作。。。
再結合我提到的3點細節,我想因該比較清晰了。
在高一級周期出現轉向信號之後,再在低一級周期執行同向的信號操作,逆向的則過濾掉。這樣,勝算會增加一些。止損不斷沿高一級周期的趨勢方向移動。
如果要抓住單邊行情,必定要舍棄在短周期頻繁操作的思維。如何避免頻繁交易?只能選擇使用高一級時間周期的信號平倉。但是,入場仍然必須在小周期,因為止損代價小。
小周期入場後,要盡快地(適當)將止損移至開倉位,保證單筆交易的安全性。
以上3點重要性依次遞增!!!特別是最後一條!可以說是我理念的靈魂!
趨勢交易,大行情才有大利潤。N年前的自己天天就想著大行情,上突破就覺得價格要翻倍,下突破就覺得市場要崩盤。其實真正的行情1年1波都不一定有。現在我知道了,系統都要按照最壞的情況來設計,如果你能頂過去,才是合格的。交易需要務實的精神,敢放膽盈(讓利潤自己跑),更要善輸(小周期止損+移至成本)。我認為只有做到這兩點,才算真正的入門。才能夠談心態,談紀律。
想再強調的是:
無序的震盪可能會連續地把你止損出去,市場根本就不尊重我們,所以迅速移至成本非常地重要。
設計和優化系統一定從最壞的情況來考慮,不要老想著怎麼多賺。賠的少自然就多賺了。
以小周期的止損,博大周期的止盈
趨勢的發展都是從小周期開始,逐漸發展壯大,一級一級向上發展,最終發展成大趨勢。
選擇的入場周期越小,就越能節約止損,節約了止損也就降低了成本(目前也是用1H,4H入場)。
做外匯和做生意是一樣的,什麼時候有客人來光顧你,你是不知道的,但是如果你想賺的多,降低成本絕對是不二的法則。
交易之路是很孤獨而漫長,希望在有希望的道路上,我們一同並肩相走。
Ⅳ 為什麼說交易是反人性
那是窮人的嫉妒心理而已!
Ⅳ 共享經濟是反人性的嗎
我們正生活在一個共享經濟呈爆炸式增長的時代,從吃飯到洗衣,從購物到出行,從住宿到金融,共享經濟像是一個相識不久卻令人倍感親切的朋友,包攬了我們所有瑣碎而重要的生活細節。
交易平台淘寶、拼車平台UBER、房屋短租平台AIRBNB、餐飲平台大眾點評……共享經濟在每個領域一出現,就會以破竹之勢重構該領域的市場格局,顛覆我們對該領域的固有判斷,給原有的世界帶來全新氣象。
Ⅵ 為什麼說成功的投資都是反人性的
炒股,看雪球就夠了
每晚雪球菌給您離真相更近的剖析
投資是一場人性的博弈,面對著真金白銀的投入,人們總會深思熟慮、理性決策,但實際情況真能如此嗎?
為什麼許多人常常發現自己手裡,好票拿不住,爛票一大把?
為什麼面對紛繁復雜的資本市場,人們總感覺患得患失,無所適從?
為什麼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大師們,在資本市場中會馬失前蹄?
以下是投資決策過程中常見的一些人性弱點,克服這些弱點,你就離成功投資獲利不遠了。
投資決策的13個人性弱點
1、損失厭惡:人們總是喜歡確定的收益,討厭確定的損失。
假定你打開交易軟體,發現上周投資的某隻股票毫無徵兆的漲得非常好,盈利超過50%(持倉成本為16元/股,現在漲到了24元/股),您會如何操作?
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是獲利退出,落袋為安,部分老司機可能會選擇部分賣出,收回本金和部分利潤,留著剩下的一部分利潤在股票里,再博一把。
在這里,無論是全部賣出,落袋為安,還是部分賣出,收回本金,反應了人們在盈利情況下,對於風險(不確定性)的厭惡。
人們會一直保持風險厭惡嗎?不一定!
還是上面的例子,假定股價不是大漲,而是大跌了50%,(持倉成本為16元/每股,現在跌到8元/股),您會如何操作呢?
心理學家發現,大部人會選擇繼續持有,等待反彈。因為此刻賣出,意味著浮虧變為實虧,這是一般人不願意接受的,為了避免確定的損失,人們甚至變得更加願意承擔風險,持有股票,期待反彈。最後,盈利(賺1000元)帶來的快樂程度要小於同等額度虧損(虧1000元)帶來的痛苦。如此也解釋了,為什麼很多散戶手裡的好票拿不住,爛票一大把。
2、稟賦效應:人們對於自己所擁有的資產給予更高的估值。
你有沒有過和某隻股票「談戀愛」的經歷?
人們愛上一隻股票的理由太多了:它可能是自己人生中買的第一隻股票,或者,自己或親人曾經在那家上市公司工作過,對於那段光榮歲月有著刻骨銘心的回憶,又或者,一直是某家上市公司的超級粉絲,覺得該公司的產品和服務體驗非常棒,也可能是自己最欣賞的大咖領導的公司或者推薦的股票,「大神,請帶我飛」??
是的,人是情感動物,偏向於將感情與自己所擁有的資產進行連接,給予相應資產更高的估值。一般情況下,這種效應問題不大,但是,當資產價值大幅波動時,稟賦效應使得人們因為感情的原因,不願意及時止盈止損,最終承受損失。
3、代表性偏差:人們習慣於簡單根據過去的經驗對新信息定論。
如果你聽到某某分析師說「我認為股價下一步將會??,因為2011年的經濟指標和現在相似,當時股價??」,聽到這種話的時候,要小心了,這里可能存在著「代表性偏差」。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他們在街頭隨機訪問一些路人,問他們「到底是心臟病危險還是中風危險」,得到的回答往往是這樣的,如果他們身邊有人不幸患上了心臟病,他們會說心臟病危險,而如果身邊有人中風,則更可能說中風危險。
其實,這個問題需要醫學家對大量的病例進行細致地研究,才能得出結論,人們習慣於簡單地套用過去的經驗去預測未來。
回頭來看前面分析師的那句話,2011年至今,雖然經濟指標類似,但無論是產品規模、法律法規,還是監管態度、投資者的成熟度,我們的資本市場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僅僅因為一些指標的類似,就推出股價會有相似的走勢,這個結論的靠譜性是有待進一步考證的。
固然,從過去相似的事件中去總結歸納經驗,是經濟/金融學常用的研究方式,但結論的得出需要嚴格的論證、推導和檢驗。簡單地通過套模板得出的結論肯定是有待檢驗的。然而,你去翻翻券商分析師的研究報告,存在大量這樣的語句,受過專業訓練的分析師尚且如此,何況個人投資者乎?
4、控制錯覺:人們慣於相信自己能夠控制的結果,其實卻不一定。
假定你買了一張機打的彩票,我說2元轉讓給我吧,你可能毫不猶豫就轉讓給我了。但如果這張彩票不是機打的,而是你研究過往開獎情況,用心選的號碼呢?你仍然願意2元轉給我嗎?
理論上,兩張彩票中獎的概率是一樣的,精心挑選過的號碼會讓人有一種控制感,產生控制錯覺,使得在你的心目中,那張精心挑選過的彩票會有更高的中獎預期和估值。
5、事後聰明式偏差:人們慣於充當事後諸葛亮。
如果你聽到別人說「我早就說過??」,當心,你可能是遇到事後聰明式偏差了。
以下場景,大家可能都見識過:
某天,股票A大漲,有分析師跳出來,自豪地說:「我早就說過A股票會漲,請參考我某月某日的股評分析」,事實是,他同時推了股票A/B/C/D/E/F,股票A大漲,其他股票的表現卻不怎麼樣,甚至出現虧損。更有甚者,當時,沒有表態的分析師,也會覺得自己對股票A大漲進行了表態。
總之,人們會根據事件的結果,誇大和高估自己當初的判斷能力。
6、確認偏差:人們偏好關注支持其觀點的證據,忽視與之相左的證據。
還記得談戀愛那陣嗎?對方的音容笑貌、脾氣性格、氣質談吐、興趣愛好等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甚至會愛屋及烏地喜歡對方的父母、對方家的寵物,容不得別人任何的貶低和詆毀。
當你看好某隻股票的時候,是否有同樣的感覺,發現身邊都是對這只股票非常正面的評論,那些所謂的負面信息都是無稽之談。
此時,你需要當心確認偏差的出現,務必提醒自己,任何股票都有它積極和消極的一面,努力使自己客觀地去分析與評價。
7、懶:惰性是很多人虧損的重要原因。
人天生是存在惰性的,懶得關心時政大事,懶得去了解宏觀經濟,懶得去學習基礎知識,懶得去了解具體的投資產品,懶得去思考什麼收益與風險,甚至懶得讀完這篇文章。
而資本市場本身卻是瞬息萬變,天道酬勤的,每天發生的各種事件和信息,影響著各類投資產品的風險與收益,唯有多接觸、勤學習、常思考才能夠有機會抓住脈絡,跑贏市場。
最可怕的事情是,比你優秀的人,還比你勤快,巴菲特每天用工作和休息時間的80%來閱讀(財務報表、報告、雜志、報紙),彼得林奇每年要訪問200家以上的公司和閱讀700份年度報告,他們能贏是有原因的。
8、框定偏差:人們容易被言語影響,做出不同的舉動。
相傳曾國藩組建湘軍,對抗太平天國的初期,吃了一系列敗仗,戰報中一句「屢戰屢敗」,眼看免不了要受到天子的責難,有幕僚將此句改成了「屢敗屢戰」,天子甚為感動,一番褒獎鼓勵。由此可見,戰爭的結果是一樣的,卻因為匯報言語的不同,使人產生了不同感覺。
是的,人們容易被言語所影響。下次聽到某上市公司的領導侃侃而談,「這些年,我們披荊斬棘,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你也可以會心一笑。
9、錨定偏差:人們在估值時容易被初始數值所影響。
心理學家設計了這樣一個實驗。他們將人們分為兩組:
問第一組人:「您認為聖雄甘地是在9歲之前還是之後去世的?」
問第二組人:「您認為聖雄甘地是在140歲之前還是之後去世的?」
最後,再讓大家都猜一下甘地過世的年齡。
顯然,甘地去世的年齡不可能小於9歲,也不可能大於140歲,第一個問題似乎沒有意義。第二個問題的答案卻非常有意思,第一組受試者猜測甘地過世的平均年齡是50歲,而第二組則為67歲。顯然,第二個問題的答案受到了第一個問題中數字的錨定影響。
在投資過程中,也有無數的數字錨定的影響,有多少人是拿著買入價作為錨定,寧願巨虧,也不願及時止損。由此,錨定偏差,也是引起損失厭惡的原因之一。
10、可得性偏差:人們更傾向於被容易獲得的信息所影響。
還記得那句「今年過年不收禮,收禮只收XXX」的廣告詞嗎?簡單粗暴,有人正好在考慮過年帶些什麼禮品回家,腦袋裡飄出這個廣告詞,然後就買了。
人們更傾向於被容易獲得的信息所影響,這也是我們身邊充斥著各種各樣廣告的原因。
你有沒有遇到這種情況:手上有點閑錢想投資點股票,一時也不知道買什麼,腦袋裡冒出某隻股票或者基金,也不太熟,可能以前身邊朋友提過,或者電視里有推薦過,看了看就投了。恭喜,中槍!
11、過度自信:人們容易對自己的能力過度自信。
如果你聽到基金經理或者分析師說他的模型有多麼精巧先進的時候,可以回他一個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模型越精巧越復雜,人們越容易過度自信,覺得那麼先進的模型,分析和考慮了那麼多的變數和市場情境,肯定非常有效,然而,結果還真不一定。
1994年,包括兩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在內的一群華爾街精英,成立了「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ong TermCapital Management: TLCM),模型精準先進性自然不在話下,初期的收益也非常可觀,後來趕上1998年俄羅斯金融風暴,出現巨額虧損,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所以,對於市場,永遠要有一顆敬畏的心。
12、心理賬戶:人們傾向於把錢按照心理賬戶進行管理。
你有沒有這樣一種感覺:同樣是消費1000元,如果是某天股票大漲賺來的,花錢就非常爽快,如果是辛苦工作賺來的,花錢就會謹慎得多。這是心理賬戶的一種:根據收入來源劃分賬戶。
還有一種情況,把錢按用途劃分賬戶,這一部分是養老的,那一部分是小孩的學費,還有一部分是生活費。人們會根據這些心理賬戶,分別來打理各部分資金。
其實,這個心理偏差也是人之常情,沒什麼不好,有學者會提一些瑕疵,這里就不贅述了。
13、後悔厭惡:人們傾向於隨大流,以免由於錯誤決策而後悔。
大盤藍籌股和小盤成長股,您會選哪個呢?
大盤藍籌股和市場波動相關性非常強,如果選大盤藍籌股,即使出現了虧損,也可以說是市場行情不好,大多數人都虧了,所以虧一點也是正常。
如果選小盤成長股,與市場行情相關性沒有那麼強,當出現虧損時,大多數人可能還在盈利,投資業績一排名,就非常尷尬了。
因此,大多數人選擇隨大流,避免決策,以及因錯誤決策而後悔。如此也容易造成市場的羊群效應和踩踏事件。
投資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
其實,早在金融市場出現以前的遠古時代,這些心理偏差就已經寫入到我們的基因里,幫助我們的祖先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更大概率地存活。
在此,以損失厭惡(Loss averse)為例:
人們對於損失往往記憶深刻,極力規避。假設,我們的祖先,在森林裡行走,與熊相遇,撿回一條命,因此記憶深刻,下一次出行,他會盡量避免與熊正面相遇。而沒有這個心理偏差的祖先,則可能忘記風險,再一次與熊正面相遇。如此反復,存在這種損失厭惡心理偏差的祖先更容易存活,並把存在心理偏差的基因傳遞給後代。
然而,金融市場不是原始森林,在原始森林裡曾經管用的救命基因,在金融市場中卻可以產生前面所描述的一系列負作用。所以,我們經常會聽到資深投資者感嘆,投資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
如何克服投資上的人性弱點?
要想投資獲利,我們必須克服這些人性上的弱點。具體怎麼做呢?在此給三點建議:
首先,務必經常有意識地提醒和檢視自己,看是否陷入某個心理偏差,正如蘇格拉底所說:「沒有檢視的人生不值得活」。
其次,對於市場時時刻刻要有一顆敬畏的心,制定投資紀律,嚴格執行。
最後,藉助外力,經常向身邊專業的朋友或者投資顧問請教,請他們監督指正,機構里可以設風控崗來專門監督這個事情,也有人會把錢交給專業的基金經理甚至計算機(量化交易)來打理。
當然啦,道理和方法說起來都非常簡單,但反人性的事情執行起來卻是困難重重。也許,投資本身就是一種修煉吧,順其自然,慢慢進步。
來源:蘇寧財富資訊
作者: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陳嘉寧
Ⅶ 很多人說期貨是反人性的,那麼期貨到底反哪些人性
期貨市場是一個對弈的市場,有人贏就有人輸,永遠都是平衡的總量,需要極強的控制欲,極低的佔有欲,當然反人性了
Ⅷ 股票交易模型如何建立,怎麼驗證一個成功率高的交易
你好,交易模型即交易理論、交易方法,投資者構建一套完整的交易模型回需要經過以下幾個步驟答:
1、認清自己的投資偏好,是對自己的一個定位,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性格特點和交易風格先把自己的交易流派區分清楚:趨勢交易者,短線交易者,日內交易者等。
2、在認清自己的投資偏好之後,選擇有針對性的技術指標進行學習,比如,對於趨勢交易者,可以學習均線理論,根據均線理論中多頭排列的特點進行買賣。
3、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需躬行,投資者可以先進行模擬操作,檢驗技術指標的正確性,對自己的交易方法進行總結,歸納出自己交易方法的框架和思路,如果發現自己以往的交易方法和自己的交易流派有沖突時最好重新總結歸納另一套方法。
4、模擬檢驗完成之後,進行實戰,在實戰中,投資者應嚴格按照交易模型執行。
Ⅸ 為啥說成功的投資都是反人性的
辯證的看,這是個偽命題。首先支出來自於服務。其次好的投資要看重開放和閉合兩方面的循環結構是否良心。目前我一個項目從平台到店商到店主(消費層)這樣一個生態系統,相較於圈外基本實現良性循環。消費層這一塊消費支出指數大大降低,指數級優化渠道提升穩固質量降低成本只有平台能夠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