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黃金交易 > 交易成本的問題

交易成本的問題

發布時間:2021-07-19 08:29:40

交易成本經濟學的交易成本的重要性

近年來,經濟學家們認識到專業化和分工並不是免費的午餐。其中涉及到大量的交易成本。那麼交易成本到底有多大呢?本節將對這一問題進行一些討論。 消費者要購買一種產品或服務,首先要花時間和精力來獲得關於產品質量的信息。因此,他必須尋求物有所值的供給。類似產品,甚至同類產品,其價格差別也常常非常大。即使消費者知道某些產品的價格差別極大,他們也常常不花時間和精力來尋找成本最低的供給。如果情況不是這樣,那麼,我們就不會看到同類產品有不同的價格。因此,價格差別的實際存在就度量了消費者自己的交易活動成本。因為如果不存在搜尋成本,那麼,價格差別不會存在。因此,理性的消費者必須在考慮搜尋成本的大小來決定是否進行搜尋活動,以得到盡可能低的價格。
對於昂貴物品的購買,如房產,消費者會聘請顧問,如不動產經紀人,律師和金融顧問等。他們提供「交易服務」。消費者向這些專家支付的費用出現在國民收入帳戶中,因此可以間接地推知其大小。
對市場的供給方來說,交易成本表現為推銷成本中扣除運輸成本的部分。推銷成本用生產成本與最終消費者支付的價格之差來衡量。德國1959年的數據表明,對於116種非食品類商品組來說,平均推銷成本是最終消費價格的49%。其中要扣除3。7%的平均運輸成本,7%的平均流轉稅,因此,供給方的市場交易成本達最終消費價格的38。3%。不過,這一數據還只是代表沒有加權的每一部分的平均數。這就說明交易成本的數量十分巨大。(中國的一個特例,食鹽每斤生產成本不到1角錢,但消費者購買時卻到了1元錢,交易成本佔到90%)。 經理交易成本可以用經常成本(overhand)作為估計的基礎。經常成本既包括生產成本(如折舊、維修、用水和保險成本等),也包括內部交易成本。經常成本占總成本或總附加值的比重自上世紀以來有相當大的增加。在美國,這種成本達到35%到60%。但我們還不知道交易成本在經常成本中所佔的比例。假如交易成本占其中的50%的話,那麼,企業內交易成本就達到18%到30%(包括企業的推銷成本)。因此,與生產有關的交易成本佔到總成本的10%到20%。研究與開發成本雖然在不同企業和行業極為不同,但大致佔到10%到15%,因此,與生產有關的經理交易成本大致是總成本的20%到35%。此外,如果假定生產者每單位產品的利潤是銷售價格的20%(扣除了內部市場交易成本以後),每單位產品的市場交易成本是最終消費價格的40%,那麼,經理交易成本和市場交易成本總共佔到最終消費價格的50%到57%。
一些交易成本採取了「沉澱成本」或「專用性投資」的形式。這也是需要考慮的。
上面的論述只考慮了一個生產階段的交易成本。實際上,生產過程一般有幾個階段。如果假定,每增加一個生產階段,交易成本增加10%,那麼,交易成本不低於最終消費價格的60%到67%。
在瓦利斯和諾斯(Wallis and North,1988)所作的一個研究中,他們估計美國經濟整體的交易成本在1970年佔到GNP的46。66% 到54。71%。他們的估計值還沒有考慮到政府增加到GNP中的價值是100%的交易成本!他們還估計了交易成本在經濟發展中的變化情況,發現交易成本占 GNP的比重從1870年到1970年上升了1倍,即從佔GNP的26。09%上升到54。71%。這個結果令人驚異。他們認為其中的原因在於交易成本的相對增加是獲得專業化與分工利益的必要部分:
First, the costs of specifying and enforcing contracts became more important with the expansion of the market and growing organization in the second half of nineteenth century. As the economy becomes more specialized and urbanized, more and more exchanges are carried out between indivials who have no long-standing relations, that is, impersonal exchange … Rational consumers engage in more search and information-gathering activity (including purchasing information through middlemen, i.e., transaction services) as they come to know less and less about the persons from whom they buy their procts. … The second part of our story is the effect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in pro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on transaction services. The new capital intensive proction techniques were often more profitable to operate (i.e., lower costs) at high output levels. … [larger business organizations] placed a premium on the coordination of inputs and outputs and on monitoring the numerous contracts involved in proction and distribution. … The third part of our story is the declining costs of using the political system to restructure property rights. … [The consequence of this change was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ommissions] which replaced the decision-making ability by executive departments of the government. … [and]imposed transaction costs on the rest of the economy. (1988,122-123).
根據這種發現,瓦利斯和諾斯批評了現在的國民收入核算體系。他們認為,現在的一般做法是把交易成本當成無關的東西。因此需要改變。國民產品應該分為三個基本種類,其重點是生產、運輸和交易領域的活動。只有按這種方式來分類,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經濟增長。這一點對增長經濟學具有重要含義,因為增長經濟學並沒有考慮一種產出與另一種產出之間的關系。
總的來說,交易成本的應用現已超出了制度經濟學的范圍,它廣泛地應用於會計和統計各個方面。當然,想極小化絕對或相對交易成本,在經濟上並不是一個合理的目標。在判斷一個經濟實體的質量(效率)方面真正重要的是總的經濟結果,而不是交易成本的大小。交易成本現在已吸引了宏觀經濟理論家,經濟史學家,會計師和其他人日益增加的注意力,因為交易成本在總成本和GNP中的比例穩定上升。因此,值得對交易成本進行專門分析。 政治交易成本也值得注意,因為在產生收益的法律例子中,重要的是要考慮獲得收入來源、選民行為和代理人行為方面有關信息的成本,也要考慮這種法律執行的成本。這就是公共選擇的成本。在禁煙禁酒或禁止葯物使用等方面也存在成本和收益。進一步說,一項特定社會法律,不論是新的,還是老的,其成本不僅包括與法律有關的直接政府支出,還包括法律對社會造成的成本,如由於損害了自由交換而導致的資源損失。至於政府行政管理和教育,也是如此。政治組織和壓力集團的建立與運行也存在成本。奧爾森(Olson: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 1965)認為,這種成本是一個集團內成員數量的增函數,人均成本不變或不會減少很多。他還認為,由於每個集團成員得到的利益隨著集團的規模而遞減,因此,集團越大,越不可能提供最優的公共物品的供應。這就導致了運用交易成本方法而得到的一個結論:小的利益集團總是掌握著不成比例的大權力!

❷ 急,關於股票交易成本的問題

你的這種作法,在股市里通常叫T+0 ,意思是說:因為中國股市實行今買明賣的交易制度(通常叫T+1),但由於自己此前已經買入過一定數量的該股,那麼如果今天買入的該股在價位上已經盈利,可以將此前買入的以相當於今買的數量賣出,實現降低成本的目的。通常賣出的股票盈利水平應該高於今天發生的交易費用(這個交易費用一般為千分之七)。在股市裡這是很高級操作方法,如果運用的好,資金效率屬於最高的一種。也有書籍稱這種方法為搶帽子,是很經典的操作技巧。如果你是新手卻有了這番思路,證明你可以長期在股市裡呆下去,甚至會成為少有的贏家。祝你繼續進步,成績輝煌!

❸ 3、易貨經濟的交易成本很高,有哪些原因。

易貨經濟又稱易貨貿易。是指在換貨的基礎上,把等值的出口貨物和進內口貨物直接結合起來容的貿易方式。傳統的易貨貿易,一般是買賣雙方各以等值的貨物進行交換,不涉及貨幣的支付,也沒有第三者介入,易貨雙方簽訂一份包括相互交換抵償貨物的合同,把有關事項加以確定。在國際貿易中,使用較多的是通過對開信用證的方式進行易貨。

在支付方面,有很多做法與現匯貿易存在較大的差別,有些甚至與現行法律不協調,這需要雙方政府協商對此做出相應的制度安排。如在M3、M4模式下,如果B向A支付本國貨幣,而A在B國沒有辦事機構、也沒有賬戶,收取貨款,或向C支付貨款,都將非常困難。在我國貿易和金融管理制度方面會遇到的問題包括:出口收匯問題、出口退稅問題等。這些都需要政府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特別是要建立相應的交易機制,包括Z的設立和職能定位;糾紛的處理機制的建立。
特別是在擴大型易貨貿易模式下,由於參與交易的主體較多,這必然導致交易費用增加、交易周期延長、風險增大。政府對一些重點業務可提供補貼,或建立保險機制,對交易過程中可能發脹的貨幣的匯兌風險,履約擔保方面提供支持。加強貿易世界的溝通。

❹ 關於股票交易成本的問題

印花稅0.1% (賣出收取一次)
證券公司:傭金0.1%-0.3%,(5元起)買入和賣出 各收一次...各地各開戶證券公司收取費用不同,開戶時問清楚傭金,貨比三家找最便宜的.對股民很重要.大城市普遍0.1%
過戶費(僅僅限於滬市)。每一千股收取1元

買入賣出一次股票. 總成本是0.7%以內, 漲幅超過1%就有的賺.

❺ 交易成本問題

這個成本價跟你算來回手續費和印花稅,所以是6.758了

也就是說你在6.758以上賣出,就不虧本了

補充:

這個成本價是算你買賣交易費用的價格,不止算你買入的手續費,還預估了賣出的手續費

❻ 股票交易成本的問題

你的4.5比買入的所有股的平均價低啊!當然虧損

❼ 一個股票交易成本的問題

股票交易一次的成本,也就是交易一次的手續費。
買進費用:傭金是成交金額回的千分0.2到千分之答3+過戶費成交金額的萬分之0.2(滬市收,深市不收)。
賣出費用:傭金是成交金額的千分0.2到千分之3+過戶費成交金額的萬分之0.2(滬市收,深市不收)+印花稅成交金額的千分之1。
如果傭金千分之3的股票帳戶,買賣一次的手續費達到千分之7,如果是傭金千分之0.2的股票帳戶,買賣一次的手續費只有千分之1.4。

❽ 交易成本經濟學的交易成本存在的原因

上面的分析實際上已提到了交易成本存在的原因,這里根據威廉姆森的概括,再集中進行一下討論。威廉姆森的概括雖然是針對狹義交易成本的,但也可以推廣到廣義交易成本。至於為什麼會存在交易成本,威廉姆森概括了兩個方面的因素,一個是與交易有關的人的因素,另一個是與特定交易有關的因素。 除了人的因素以外,還有三個因素與特定交易有關,也導致了交易成本。一是資產的專用性(asset specificity);二是不確定性的程度(extent of uncertainty);三是交易的頻率(frequency)。所謂資產的專用性是指一種資產一旦形成,就只有一種用途,而不能轉作他用。比如,一個企業生產汽車發動機,一個企業組裝汽車。生產發動機的企業將發動機賣給組裝汽車的企業。在競爭條件下,這兩個企業在投產之前處於完全平等的地位。但如果生產發動機的企業除了將發動機賣給組裝汽車的企業以外,沒有其他市場,則一旦生產發動機的企業投產,他的資產就具有了一種專用性。如果組裝汽車的企業還有其他的發動機供應來源,則生產發動機的企業就嚴重依賴於組裝汽車的企業。結果,生產發動機的企業在交易中就處於不利地位。但生產發動機的企業可能會估計到這種情況,所以事先採取一些預防措施。這種預防措施就成為一種交易成本。假如這種交易成本足夠大,生產發動機的企業就不會投資生產發動機。如此一來,在沒有其他供貨來源的情況下,組裝廠就只有自己生產發動機了。於是,兩個企業由於交易成本的存在而成為一個企業。這一理論解釋了為什麼在有些條件下上下游企業會一體化。
所謂不確定性的程度是與有限理性聯系在一起的。不確定性的范圍是廣泛的,既包括可以預期到的意外事件,但進行預期並在合約中提出解決辦法是有成本的;也包括一方具有信息,另一方缺乏的信息的那種不確定性。
所謂交易的頻率是指交易發生的次數。如果交易雙方經常進行交易,那麼,雙方就會想辦法建立一個治理結構,降低交易成本;但若交易是很少發生的,那麼,就不容易建立這樣的治理結構,其交易的成本就要高得多。如房地產的交易成本就比日常用品的交易成本要高得多。

❾ 交易次數與交易成本問題

洗洗睡吧沒勁

❿ 交易成本經濟學的交易成本學說的意義

除了交易成本的度量方法以外,交易成本經濟學現已臻於完善。比如,有些人認為,研究交易成本是徒勞無益的,因為我們不可能度量交易成本。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從根本上來說,度量涉及到排列順序,只要我們能夠判斷某種交易成本在A狀態下低於B狀態下,交易成本就被度量了。
另一方面,也有人批評說,交易成本的概念現在被濫用了,凡是解釋不了的問題,都被歸結為交易成本。
但無論如何,交易成本在新制度經濟學中處於核心地位。新制度經濟學既然是研究制度的,而一切制度安排都是為了降低交易成本,故新制度經濟學家特別重視交易成本分析。如科斯用交易成本來解釋企業的存在和外部性問題;阿爾欽和德姆塞茨用度量成本(交易成本的一種)來解釋團隊生產問題和產權的重要性;張五常用交易成本來解釋各種合約的選擇(固定租還是分成租,計時工資還是計件工資),並把企業和市場都看成是不同交易成本下的合約選擇結果;威廉姆森用交易成本來解釋企業內部的等級結構。諾思用交易成本來解釋歷史上制度的演變和國家的興衰,等等。所以交易成本是新制度經濟學解釋制度存在和制度運行的關鍵概念。

閱讀全文

與交易成本的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趨勢投資利潤回吐 瀏覽:593
益民集團產業投資 瀏覽:398
平安綜合理財 瀏覽:461
不良貸款不良資產 瀏覽:307
如何用100萬來投資理財 瀏覽:793
縣域理財 瀏覽:425
理財王冠 瀏覽:623
理財客戶細分 瀏覽:16
st興業股票 瀏覽:136
怎麼購買印度基金 瀏覽:876
證券投資基金運作費用 瀏覽:84
企業如何通過基金融資 瀏覽:570
項目融資的結構 瀏覽:379
融資33 瀏覽:370
拆借信託 瀏覽:484
信託查詢平台 瀏覽:80
要約價格低於提示性 瀏覽:202
今日中國銀行匯率港幣兌人民幣匯率今日 瀏覽:312
北京富勤理財 瀏覽:665
晨鳴股票 瀏覽: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