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指標的背離如何理解
RSI背離:
當股價突破前一個波峰(谷)而創出新高(低)時,技術指標的曲線並沒有突破前一個波峰(谷)創出新高(低)位,這就是所謂的指標背離。RSI與股價走勢背離現象是分析的核心,當股價突破前一個波峰而創出新高時,RSI曲線並沒有突破前一個波峰創出新高位。從形態來看,價格曲線上形成依次出現的波峰高於前一波峰的牛市排列,但RSI曲線上,依次出現的相對應的高峰卻低於前一個波峰。這就是預示市場即將反轉的「頂背離」。相反,當市場價格創出新低,而相應的RSI並沒有創出新低,便構成了「底背離」的現象,它預示跌勢將盡,市場即將反轉向上。當出現「頂背離」時,我們應該警惕漲勢將盡,及早平倉了結;而當市場處於底背離狀態時則應考慮開始建倉。
KD背離:
KD指標的背離是重要趨勢轉折的先兆,在KD指標中,當市場價格創出新高,但對應的KD值卻未能創出新高值,這就構成了頂背離,說明上升趨勢已經有發生反轉的徵兆;在下降趨勢中,當市場價格創下新低,但相應的KD值卻未能創出新低位,這就構成了底背離,它同樣是下降趨勢即將反轉向上的預警信號,也是趁低買入的有利時機。在KD指標的背離這個問題上,與RSI的一些過濾手法相似。我們還是要去相信靠近擺動區間極限位置的背離信號有更高的分析價值。頂背離越接近100度線的位置越可靠,反過來底背離越接近0的位置當然越有價值。
『貳』 牛市中macd指標顯示底背離是牛市的終結嗎
不是每次背離就是行情反轉的信號。
『叄』 什麼是KD值與股價之背離
通過KDJ與股價背離的走勢,判斷股價頂底也是頗為實用的方法:
(A) 股價創新高,而KD值沒有創新高,為頂背離,應賣出;
(B) 股價創新低,而KD值沒有創新低,為底背離,應買入;
(C) 股價沒有創新高,而KD值創新高,為頂背離,應賣出;
(D) 股價沒有創新低,而KD值創新低,為底背離,應買入;
需要注意的是KDJ頂底背離判定的方法,只能和前一波高低點時KD值相比,不能跳過去相比較。
歸納總結
頂背離通常出現在股價的高檔位置。當股價的高點比前一次的高點高,而指標的高點卻比指標前一次的高點低,換句話說,就適當指標處於高位,並形成一峰比一峰低的兩個峰,而此時股價卻對應的是一峰比一峰高,則表示該指標懷疑懷疑股價的上漲是外強中干,暗示股價很快就會反轉下跌,這就是所謂的「頂背離」,是比較強烈的賣出信號。
反之,底背離一般出現在股價的低檔位置,當股價的低點比前一次的低點低,而指標的低點卻比指標前一次的低點低,也就是說當指標認為股價不會在持續地下跌,暗示股價會反轉上漲,這就是「底背離」,是可以開始建倉的信號。
一.60分鍾kdj在20左右臨近金叉,15分鍾macd在0軸之下臨近金叉買入,kdj的j線上升至100以上並鈍化,15分鍾macd在0軸之上死叉賣出。
二、60分鍾macd白黃線下降至0軸之下時,要待白黃線臨近金叉時買入。
『肆』 KDJ指標的背離問題
kdj指標背離,
kdj有3條線,這三條線都有可能單獨產生背離,也有版可能三條線同時產生背離,也有可能其中權某兩天條線產生背離.
所以製作指標公式時最好的辦法是設置一個參數,可以任其切換三條線.
下面三張圖就是同樣的走勢,三條線的背離效果.
j值背離
『伍』 股市中,背離轉折戰法好不好用
真正掌握了戰法成功率是很高的,只是要理解背離與及背離的化解是怎麼產生的、與級別轉換之間的關系才行,否則在牛市看到背離就跑很容易錯過漲幅最大的一段,同樣在下跌的時候,也容易抄底抄到半山腰。
『陸』 股票中那個指標是看底背離的
這個術語就是只股票和各各指標的走勢,
當股價繼續創新低,而技術指標沒有跟專著創新低,這就叫底背離,屬這時短線可能有機會,當然選擇的時間越長准確率也就越大,比如,15 分鍾 走勢比 5 分鍾的准確,30 分鍾比15分鍾准。
頂背離正好和這個相反。
『柒』 股市中的MACD背離講的是短線還是長線
短線長線都可以。
指標背離原則是整個MACD運用的精髓所在,也是這個指標准確性較高的地方。其中細分為頂背弛和底背弛。其基礎要點如下:
1.背弛形成原理:往往是在市場多空中一方運行出現較長時期後出現的(圖象上即為DIF和DEA交叉開口後呈近平行同向運行一段時間),因為這代表一方的力量較強,在此情況下往往容易走過了頭,這種股價和指標的不對稱就形成了背弛。
2.背弛原點取值十分重要,強調要具有明顯的高(低)點性。注意要在同一上升(下降)趨勢里中取值,且在最高(低)點之後運行一段(一般在下跌末段、股價與指標出現第三浪低點)後才出現原點;
3.連續性原則。
1、必須在復權價位下運用指標;
2、停牌階段指標運動失效;
3、漲跌停板指標失效。
背弛是一種能量積累過程,只有震盪交易才能利於能量的積累與轉換。故此,停牌期間MACD指標容易失靈。就形成方式看,只有以股價震盪盤升(跌)方式形成的背弛具有較高的判頂(底)信號,那種指標暴漲(跌)後形成的背弛往往是反彈(回調)行情。因為只有逐步震盪的方式才能是能量完全釋放完畢而確立頂(底)部,但暴動的方式卻使市場一方擴大了發揮的范圍,其之後至少還會出現多次背弛才能真正反轉。
『捌』 如何判斷牛市來臨,牛市到來的徵兆有什麼
你好,判斷牛市來沒來的一些依據:
看日均成交額
成交額是最直接反應股市火爆程度的指標,也是判斷牛市是否來了的最重要標准。
牛市必然意味著增量資金的進場,市場交易的火爆。
漲得好的時候搶著買的人就多,跌得多的時候交易就非常冷清。
天量天價,地量地價,追漲殺跌,高買低賣。
這是骨子裡的人性。
我們可以用日均成交額作為判斷牛市來了的重要指標。
它指的是某一段時間內每日成交額的平均值。某一天的成交額受到很多偶然因素的影響,但一段時間內的平均成交額如果突破某一值,我們就可以說牛市來了。
那這個值是多少呢?
我們來看上一輪牛市期間日均成交額情況。
我統計了中證流通指數(包含了A股全部可交易股票),從2014年12月8日牛市啟動,到2015年6月29日股災最嚴重那天,期間的日均成交額,為:10500億。
而2015年牛市最瘋狂的三個月(3月16日~6月15日),日均成交額達到了:近14000億。
所以,我們可以把10000億作為牛熊的成交額分界線。
目前中證流通的近20日日均成交額只剛剛接近5800億,和10000億還有將近一倍的距離。
而且這幾年由於不斷有新股上市,中證流通的平均總市值已經由當時的51萬億,增加到了現在的65萬億。
也就是說市場的體量變大了,同樣是10000億成交額,表現出的市場交易活躍程度,是遠不如幾年前的。
所以5800億的日均成交額,離牛市還差得遠。
看日均換手率
就像前面說的,由於市場體量變大,相同的成交額所代表的含義也變了,所以比較起來會有些失真。
所以我們可以用日均換手率這個指標來判斷市場的火爆程度。
換手率表示的是一段時間內,股票成交量占流通股本的比例。
同樣地,我統計了中證流通指數,從2014年12月8日~2015年6月29日期間的日均換手率,為:2.2%。
而2015年牛市最瘋狂的三個月(3月16日~6月15日),日均換手率到了:2.7%。
而近20日中證流通的日均換手率僅為0.9%。
如果我們以2%換手率作為牛熊分界點,這也還差著一倍的距離。
牛市還遠。
看融資融券余額
由於中國的融券業務規模很小,所以兩融余額主要就是融資余額。
融資余額指的是和券商借錢炒股的人,還有多少借的錢沒還。換句話說就是股市內還有多少錢是和券商借來的。
我們都知道,敢借錢炒股的人,他們是最敢於冒險的人,專業點說就是風險偏好較高。
這批人往往會先於其他的普通投資者進場。
而且借錢的利息是非常高的,借錢炒股的人越多,借的金額越大,說明大家覺得現在市場短期就可以賺大錢,不然利息可吃不消。
最敢冒險的人進場豪賭,借錢炒股的人不怕死地入場,這個指標能很好說明市場的火爆程度。
我統計了2014年12月8日至今的兩融余額
2015年牛市頂峰,兩融余額接近23000億。
而目前的兩融余額才剛突破10000億。
當然也因為股災之後,融資的限制收緊了。
如果我們以15000億作為牛熊分界線,目前10000億,還差著50%的距離。
看低點以來漲幅
我曾經說過,要確認牛市來了,至少要有主流指數(上證指數、深圳綜指、滬深300、中證500、創業板指這樣的),相對於上一低點上漲50%以上。
嚴格點的話要上漲100%。
不然股市隨便反彈個20%~30%太正常了,這種程度的「牛市」我們一年可能都可以經歷個5、6、7、8次,太廉價了。
我們來看下各主流指數目前相對上一輪低點的漲幅:
目前只有中小板指和創業板指相對低點漲幅超過50%,有點牛市的苗頭。
但這兩者相對於A股來說,因為成分股覆蓋面較小,代表性是比較差的。
而我本人對牛市的要求比較嚴格,至少得有指數相對低點翻倍才行。
所以我心中的期盼那種牛市還沒來。
看新增投資者數
也就是新增開戶數。
牛市意味著場外觀望的人跑步進場。那意味著開戶數的暴增。
我們來看2015年牛市頂峰以來,每周的新增開戶數情況:
可以看出,牛市頂峰每周新增的投資者數量達到了近170萬人。
每周新開170萬個股票賬戶。
而現在每周新開戶數才剛突破30萬。
牛市來了,每周新開戶數怎麼也得超過2016年、2017年的高點吧。
2016年的高點為60萬,2017年為56萬。
目前剛過30萬,牛市還遠。
不過新開戶數呈現上升趨勢,大家可以繼續觀察。
市場開始消滅低價股
每當到了牛市,市場就會出現一股消滅絕對低價股(比如5元以下)、低市盈率股、破凈股的現象。
這首先是因為牛市資金多了,整個市場的估值中樞就要往上抬高。
其次是很多新入市的投資者,搞不清楚狀況,會去買那些絕對價格低、估值絕對值低的股票,認為這些「便宜」的就是好的。(相信我的讀者都不會這樣)
我們來看2015年3月牛市如火如荼時,低價股、低PE股、破凈股的數量和佔比,與如今的對比:
可以看出,牛市時低價股、低估股的數量和佔比遠遠少於現在。
尤其是5元以下股票的數量和破凈股幾乎都被消滅了。
看人們對股票的關注度
有個段子,說的是在券商門口收停車費的大媽,靠觀察券商的人流情況判斷牛熊,最後靠炒股成為千萬富翁。
雖說是段子,但人們對股票的關注度,確實是判斷牛熊的好指標。
當周圍開始談論股票的人漸漸多起來,可能牛市就要來了。
而當原本完全不買股票的同事、菜市場大媽都給你推薦股票的時候,可能牛市就到頂了。
如今很少有人再去線下的券商開戶或者交易了,互聯網發達之後,人們的線下活動相比以前也都減少了很多。
我們把更多的生活搬到了網上。而互聯網上大家對股票的關注度,能很好的反應股市的牛熊情況。
相比原本只能觀察身邊的人,互聯網能給我們一個更廣闊和全面的觀察視角。
最後
對於判斷牛市來說,並不是要滿足以上所有指標和情況,才能確認牛市。
而是以上情況同時發生越多,牛市來了的概率越大。
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成交額、換手率、新開戶數的指標。它最直接反映了市場的火爆程度。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相比指標的絕對值,它的趨勢是更重要的。
如果一個指標突破臨界值,而且持續保持上升趨勢。
比如每周新開戶數突破60萬,且之後每周持續增長,呈現上升趨勢,那麼牛市來了的概率就非常大了。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玖』 當股價與MACD背離什麼時候會發生反轉
背離分為底背離和頂背離。通常情況下,見到底背離應該買進,見到底背離應版該賣出。但是,牛市中權,頂背離之後又見頂背離,股價卻漲了又漲;熊市中,底背離之後又見底背離,股價卻跌了又跌。使用背離操作應該慎重!
以我的經驗看,在發生MACD兩個底的背離後要待DIF線和DEA金叉之後才能買入,這樣更加安全!而三個底的背離出現後,只要DIF線勾頭向上就可以買入,這種情況下發生反轉的概率非常大。
另外,MACD屬於中長期指標,他跟蹤趨勢有點滯後,最好能結合KDJ指標來看,如果KDJ指標也發生金叉或J線上穿0軸,這是買入十之八九是會盈利的!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據此炒股,風險自擔!
『拾』 股票中技術指標為什麼會和價格背離
原因如下:
這是因為技術指標並不是簡單的重復股價。 它是一個帶分子分母的函數。因為是分數,所以就會有極限值。 同時再加上漲跌幅限制,也許市場不會那麼的極端,但是這個分數的極限值也會更加頻繁的發生著效力。 例如,連續3個巨陰K把KDJ指標打到了「0」 值附近,然後出現1-2個小陰k,指標數值也不會漲, 同時股價依舊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