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國慶50周年純金50元紀念鈔市場上多嗎值多少價
您的問題,國慶50周年純金50元紀念鈔,這樣的硬折包裝的,行情一般喊價在360元左右;不過今年的行情持續低迷,最好是不要出手;有一定市場潛力的,一定要好好保存!
Ⅱ 新中國成立後50元鈔票什麼時間發行的
一、新中國的第一張「伍拾圓」劵在第一套人民幣中,發行時間是1949年12月1日。
圖案是水車與礦車。後來又陸續發行了幾種不同圖案的版別。到1955年5月10日,整套第一套人民幣停用。
二、後來的第二套人民幣。和再後的第三套人民幣裡面沒有五十元卷。
三、到第四套人民幣中才又有了伍拾圓劵。這張伍拾圓劵人民幣是1987年4月27日發行的。此錢幣的背面印有「1980「字樣,俗稱「89版」。
四、此錢幣的特徵:兩個羅馬冠字。後面八位阿拉伯數字型大小碼。冠號為藍色。
尺寸169X77mm,正背面皆凹印。
圖案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像
正面左側有煉鋼工人頭像固定水印。
五、此錢還可以正常通行、使用,但市面上已經很少見。
第一套幣 50元卷——
Ⅲ 新版50元人民幣什麼時候發行
沒有發行新版50元人民幣的計劃。
Ⅳ 50元人民幣什麼時候發行的
人民幣50元面值最早出現於1948年12月1日,但隨著第一套人民幣的退市,該面額從人民幣的幣值等級中消失,直到第四套人民幣發行。
第五套人民幣的50元券發行於2001年9月1日。
Ⅳ 中國發行的金幣上面的50塊是什麼意思
我國金幣面額與原值、發售價的關系
我國現代金銀紀念幣自1979年開始發行以來,其立項、設計、生產和營銷逐步走向規范化,精品疊出,不斷地滿足了國內外錢幣愛好者的收藏需求,並獲得了良好的國際聲譽。但是,由於我國發行現代金銀紀念幣的時間較短,缺乏成熟的歷史經驗,因此在具體的發售過程中出現過金銀紀念幣面額、成色等要素不統一、不規范的情況。尤其是金幣面額與黃金原值、幣的發售價之間差異過大的問題,隨著近年來國際金銀價格的劇烈波動和匯率的頻繁變化,日益引起社會有關人士的關注。為能形成共識,便於社會公眾理解,中國人民銀行計劃從2001年開始對金幣的面額進行小幅調整,以使金幣的面額相對體現黃金原值,進一步理順我國金幣面額與原值、發售價的關系。
一、我國現行金銀紀念幣面額制定的依據
世界知名的金銀幣發行國,如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奧地利、英國等,一般以1盎司金銀幣的面額作為基礎值,再依據金銀幣重量按比例增減面額。例如,澳大利亞1盎司袋鼠金幣面額為100澳元(約合50美元),1/2盎司為50澳元;美國1盎司鷹揚金幣面額為50美元,1/10盎司為5美元。這些國家金銀幣面額一旦確定,一般很少更改。至於上述國家金銀幣面額基礎值確定的最初依據,尚無權威的解釋,一般認為是歷史形成的慣例。但有一點可以肯定
,目前上述國家的金銀幣面額要遠遠低於所含金銀的價值,也沒有國家表示要按照金銀市價標明面額。我國現代金銀紀念幣在發行之初,面額的制定一方面綜合考慮了金銀紀念幣面額的象徵性、國際金價、匯率和法償義務等因素,另一方面參照了國際上歐美一些國家的做法,即以80年代初國際上1盎司金幣標示面額50美為基礎值,再按當時人民幣與美元匯率比值(約為1∶2)算出1盎司金幣面額為100元人民幣,其他規格的金幣面額則按重量比例增減。銀幣則以5美元作為1盎司面額的基礎值。比如,1982年,美國發行的1盎司鷹揚金幣面額為50美元,我國1盎司熊貓金幣的面額為100元,1/10盎司面值為10元。參照國際慣例,並考慮法償風險等因素,截至目前,我國對相同規格的金銀幣面額基本未作調整。
二、金銀紀念幣原值、面值(即面額)及發售價格之間存在差異的歷史演變
金銀幣原值指的是幣所含金銀的本身價值。古代金銀幣多為稱量貨幣,幣值等於金銀重量價值。金銀幣面值是指幣面上標明的"幣"的價值,是"幣"的典型標志。隨著歷史發展,稱量貨幣過渡為金屬鑄幣,金銀幣原值與面值逐步分離,鑄幣機構享有鑄幣稅(即面值與原值之差)。
到20世紀30年代,金幣逐步退出流通領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銀幣又逐步退出流通領域。目前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部分鑄造的金銀幣已不再執行流通功能,而演變成紀念幣和投資幣,用來收藏和投資。此時其原值與面值已大大分離,金銀紀念幣的面值僅是表明其為"幣"的名義,與原值沒有什麼直接的關系,而投資性的金銀幣只是一種"幣"形貴金屬儲藏與交易手段,其面值只具備象徵意義,少數國家則根本不標面值,只標貴金屬成色及重量。例如,美國1996年發行的面值標為5美元的亞特蘭大奧運會紀念金幣(含金0.242盎司,合100美元),其原值是面值的20倍。我國現代金銀紀念幣的原值與面值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如2000年我國發行的1/10盎司(約合220元)"千年紀念"金幣面值為10元,原值是面值的22倍,差異水平與國際上大體相當。
在現代社會經濟背景下,金銀紀念幣既然是一種收藏品,就必然有不同於其原值和面值的發售價格。發售機構的初始發行價格是根據收藏幣的社會歷史價值、設計製作水平、發行量大小、包裝及社會需求等諸多因素制定的,與原值和鑄造成本之間的差即為發售機構的利潤。所以,金銀紀念幣一般是溢價發行(溢價額可稱為"升水")。對於目前國際上主要的1/10盎司普制金幣來說,經銷商的升水一般在10%左右,如墨西哥自由金幣的升水為8%,南非福格林金幣的升水為9%,中國熊貓金幣的升水為10%,新加坡獅子金幣的升水為10%,曼島天使金幣的升水為15%。
由此可見,金銀幣原值、面值(即面額)及發售價格之間的差異,是歷史演變的結果,並有著現實的意義。
三、我國金幣面額計劃調整的幅度
近20年來,我國人民幣匯率發生了很大變化,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由80年代初的1∶2擴大到目前的1∶8.3,客觀上造成了我國金幣的面額與實際價值差異較大的現象。社會上一些人士也表示對金幣面額、實際價值和發售價格之間的差異難於理解,並提出能否提高金幣的面額,盡量體現金幣的實際價值。
經過研究,在綜合考慮了匯率變化、金銀市場變化、國際慣例和法償風險等因素後,中國金幣總公司計劃從2001年開始對現行的金幣面額進行小幅調整,使其面額相對體現原值:仍以50美元作為1盎司金幣面額的基礎值以目前的1美元兌換8.3元人民幣的匯率折算取整金銀紀念幣面額,確定金幣面額的基礎值為每盎司400元人民幣,比如,5盎司金幣的面額為2000元,1/2盎司金幣的面額為200元。另外需要說明的是,1/10、1和10盎司金幣的面額標定為50、500和5000元,而不是按照每盎司400元的基礎值確定的40、400和4000元面額,主要是參考了社會收藏人士和有關專家意見,考慮社會公眾對數字"4"的特殊社會心理,對其按照匯率折算後的上限取整而得。總體上說,調整後的金幣面額是調整前的4倍。
四、對金幣面額不進行大幅調整的原因
調整後的金幣面額盡管相對體現了金幣的原值,但是並沒有按照有關人士提出的以黃金原值標示金幣面額或接近金價來操作,只是進行了小幅度的調整,這樣做的原因是:
1.由於金幣不用作流通手段,其面額只是具備象徵意義,無須接近原值或與其
原值等價。事實上,由於匯率和國際金價格每時每刻都在變動,處於相對時段和穩定的金幣的面額無法追隨匯率、金價作相應更改。
2.從測算的結果看,按目前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調整的金幣原值與面額的比例,已從80年代初的16倍降到5.4倍,相對體現了黃金的原值。
3.金幣作為國家法定貨幣,面額的制定應該具備一定的連續性、穩定性和嚴肅性,世界上主要金幣發行國也不是隨意變動面額的。
4.如果面額定的過高,一旦金價急劇走低,就可能存在法定償還的風險。同時,大幅調高面額,容易引發社會公眾的通脹預期。
5.如若按照實際價值標出面值,則幣面上數字位數過多,佔用的空間較大,將會影響紀念幣的美觀和藝術性,降低了收藏價值。
五、對銀幣面額維持不變的原因
1.銀幣面額與銀的實際價值之比屬正常范圍。以1盎司銀幣為例,其現行面額為10元,而1盎司銀目前價格為
4.8美元,約合人民幣40元,面額與銀價之比約為1∶4,與調整後的金幣面額/金價1∶5.4的比例相比,仍處在合理范圍。
2.歸避法償風險。作為國家法定貨幣,銀幣客觀上也存在著法定償還的風險。若按照目前的匯率來調整銀幣面額,則每個規格的面額將提高4倍,如1盎司銀幣的面額將從10元提高到40元。目前某些1盎司銀幣的市場價約在70元左右,而隨著白銀市場的開放和白銀產量的增加,白銀價格的走低勢必會帶動銀幣市場價格的下行,1盎司銀幣價格有可能逼近甚至低於40元的面值,此時,中央銀行就會面臨法償風險。
六、加大向社會公眾宣傳有關金銀幣知識的力度
應該說,錢幣收藏者基本上能理解金銀紀念幣原值、面額及發售價格之間的差異,然而一般社會公眾尚缺乏這方面的知識。為此,中國金幣總公司近期將圍繞以下內容,並通過權威媒體來開展宣傳解釋工作,向社會公眾普及金銀紀念幣知識,引導正確的收藏觀念:
1.金銀紀念幣的面值只是象徵性的標示,不代表金銀的實際價值。
2.金銀紀念幣的發售價格包括金銀的價值、生產製作成本和發售機構適當的利潤等
部分。
3.調整後的金幣面額基準值是每盎司400元人民幣,具體規格按照比例增減。這種調整綜合考慮了匯率、金銀價格和社會需求等因素。
4.金銀紀念幣的收藏價值在於其發行的社會歷史意義、製作工藝、限量發行和國家法定貨幣等方面,而不僅僅是在於金銀本身的價值。中國金幣總公司將按照《人民幣管理條例》和金銀紀念幣自身運作規律,進一步規範金銀紀念幣發售行為,力爭為人民群眾提供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產品。
Ⅵ 50元人民幣最早發行時間及流通是那一年
50元面值的人民幣最先是在1948年12月1日印製發行。2018年5月1日起停止第四套人民幣50元紙幣在市場上流通。2019年4月30日停止兌換。
第一套人民幣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勝利進軍的形勢下,由人民政府所屬國家銀行在1948年12月1日印製發行的唯一的法定貨幣。
在圖樣題材上,選擇當時經濟建設和新社會人們生活的圖案,生動展現出我國解放事業及建國初期人們的政治、生活、文化、社會百態。
使人們領略到在黨的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齊心協力、艱苦奮斗、自力更生建設新中國、新社會的如火如荼激情歲月。第一套人民幣的發行保證了解放戰爭勝利進軍的需要。
促進了經濟的恢復與發展,最終成為統一的全國貨幣,結束了國民黨統治下幾十年的幣制混亂歷史。第一套人民幣種類繁多,幣別復雜,有12種面額62種版別,其中50元券6種。
(6)50元黃金鈔發行擴展閱讀:
50元人民幣花卉圖案:
50元紙幣:菊花。迎風斗霜,從容狂放,為花中四君子之一,四季名花之司秋使者,此花有王者之風,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便是把菊花的豪氣抒放得酣暢淋漓。
菊花在中國一直被看作是長壽之花,只是由於西方人的影響,菊花倒成了清明節的主角。不過,菊花還有另一面:是採菊東籬式的恬淡和重陽登高式的相思。有時候,一杯甘冽的菊花茶竟會讓我們疲憊的身心得到很好的緩解,這便是菊花的魅力。
背面圖案,50元背面:布達拉宮
為了製作第五套人民幣50元券的布達拉宮,上海印鈔造幣廠的兩位高級美工來到拉薩考察。他們尋找很久,最終在一個水廠的廠房頂上找到「最佳角度」。
他們先在這里拍照片、畫素描圖,經過反復修改和雕琢,最終設計出人民幣上的圖案。布達拉宮始建於公元7世紀,是藏王松贊干布為遠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在拉薩海拔3700多米的紅山上建造了999間房屋的宮宇。宮體主樓13層,高115米。
Ⅶ 50元、100元人民幣是哪一年,第幾套發行的
第四套發行時間為1987年4月至1997年4月退出市場
50元 和100元分別有80版90版
第五套發行時間為1999年的10月1號至今流通
50元,100元分別有99版和05版
Ⅷ 五十元人民幣的發行時間
五十元人民幣從1948年12月1日開始發行。
第一、四、五套人民幣均有50元面值的紙幣。第一套6種,第四、五套各2版。2018年5月1日起停止第四套人民幣50元紙幣在市場上流通。2019年4月30日停止兌換。
第一套人民幣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勝利進軍的形勢下,由人民政府所屬國家銀行在1948年12月1日印製發行的唯一的法定貨幣。
第一套人民幣種類繁多,幣別復雜,有12種面額62種版別,其中50元券6種。分別是:
伍拾圓——礦車,驢子、伍拾圓——紅火車、伍拾圓——藍火車、伍拾圓——鐵路、
伍拾圓——工農、伍拾圓——壓路機。
(8)50元黃金鈔發行擴展閱讀:
人民幣的發行歷史
除1、2、5分三種硬幣外,第一套、第二套和第三套人民幣已經退出流通,第四套人民幣於2018年5月1日起退出流通。市場上流通的人民幣是第五套人民幣;
流通的紙幣有:1、5角,1、5、10、20、50、100元;硬幣有1角、5角和1元。
在中國錢幣博物館陳列出來的五套人民幣中,與後四套不同的是,第一套人民幣(除1953年版5000元渭河橋圖案券外)上「中國人民銀行」六個字與漢字面額的排列均為自右向左,
而1952年毛主席審閱票版時,提出人民幣行名排列應由左向右,所以自1953年起,人民幣上「中國人民銀行」的排列一律改為由左向右了。
Ⅸ 50元面值的人民幣是哪一年發行的
50元面值的人民幣是1948年最早發行的。
第一、四、五套人民幣均有50元面值的紙幣。第一套6種,第四、五套各2版。1948年12月1日發行的第一套人民幣種類繁多,幣別復雜,有12種面額62種版別,其中50元券6種。
實力型幣種1949年伍拾圓(50元)紙幣列車六號碼又叫50元鐵路六號碼,名字來源主要是其票面的場景設計,其票面的正中央是建國初期興建力度較大振奮人心的鐵路以及其上飛馳而行的火車,這列黃黑色的火車冒著濃煙滾滾向前喻示著新中國人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
(9)50元黃金鈔發行擴展閱讀:
人民幣的發行歷史
除1、2、5分三種硬幣外,第一套、第二套和第三套人民幣已經退出流通,第四套人民幣於2018年5月1日起退出流通。市場上流通的人民幣是第五套人民幣;流通的紙幣有:1、5角,1、5、10、20、50、100元;硬幣有1角、5角和1元。
在中國錢幣博物館陳列出來的五套人民幣中,與後四套不同的是,第一套人民幣(除1953年版5000元渭河橋圖案券外)上「中國人民銀行」六個字與漢字面額的排列均為自右向左,
而1952年毛主席審閱票版時,提出人民幣行名排列應由左向右,所以自1953年起,人民幣上「中國人民銀行」的排列一律改為由左向右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發行人民幣以來,歷時71年,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以及人民生活的需要而逐步完善和提高,至今已發行五套人民幣,形成紙幣與金屬幣、普通紀念幣與貴金屬紀念幣等多品種、多系列的貨幣體系。
目前流通的人民幣,主要是1999年發行的第五套人民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