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要取消金本位
金本位制度的崩潰,對國際金融乃至世界經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1)為各國普遍貨幣貶值、推行通貨膨脹政策打開了方便之門。
這是因為廢除金本位制後,各國為了彌補財政赤字或擴軍備戰,會濫發不兌換的紙幣,加速經常性的通貨膨脹,不僅使各國貸幣流通和信用制度遭到破壞,而且加劇了各國出口貿易的萎縮及國際收支的惡化。
(2)導致匯價的劇烈波動,沖擊著世界匯率制度。
在金本位制度下,各國貨幣的對內價值和對外價值大體上是一致的,貨幣之間的比價比較穩定,匯率制度也有較為堅實的基礎。但各國流通紙幣後,匯率的決定過程變得復雜了,國際收支狀況和通貨膨脹引起的供求變化,對匯率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從而影響了匯率制度,影響了國際貨幣金融關系。
金本位制通行了約100年,其崩潰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黃金生產量的增長幅度遠遠低於商品生產增長的幅度,黃金不能滿足日益擴大的商品流通需要,這就極大地削弱了金鑄幣流通的基礎。
第二,黃金存量在各國的分配不平衡。1913年末,美、英、德、法、俄五國佔有世界黃金存量的三分之二。黃金存量大部分為少數強國所掌握,必然導致金幣的自由鑄造和自由流通受到破壞,削弱其他國家金幣流通的基礎。
第三,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黃金被參戰國集中用於購買軍火,並停止自由輸出和銀行券兌現,從而最終導致金本位制的崩潰。
如果想你說的,那這個就窮死了,呵呵
戰後的美國的黃金是世界的百分之70多,那新中國。。。。。
呵呵
明白了嗎
而且世界偶多少黃金啊
你出門帶黃金安全嗎?方便嗎
② 為什麼國家的貨幣發行,要採用金本位的制度
(1)過去之所以採用金本位制度;是因為:在1816年,英國率先發行了紙幣,並推向民間。紙幣的出現可以舒緩因黃金不足而造成的貨幣短缺的狀況,但是亂發和亂印紙幣的問題卻影響著大眾對於紙幣的信心。因此政府訂下制度,銀行發行的紙幣,需要維持與黃金的可兌換性,國家不能發行超過所擁有黃金總值的銀紙。由於持有銀紙便可以向政府庫房兌換黃金,官方以黃金來保證紙幣的流通和價值。這就是所謂的「金本位制」。
(2)假如一個國家在經濟起飛時期,貨幣的需求較大。可是黃金在這一國家的存量卻相對的較少,不能夠配合貨幣的需求。這就不得不通過濫發貨幣來進行彌補。這樣必然會使得貨幣的「含金量」降低。
(3)到了80年代初期,美國的里根政府多次將美圓和黃金的關系拉攏,企圖恢復金本位制,但是由於美國的美鈔的發行速度遠遠的超過了美國黃金儲備的增長速度,因此也沒有能夠將金本位製得以恢復,這也正是金本位制的缺陷所在。自此,黃金在國際間的地位已不如昔日,在紙幣盛行的年代裡,已經沒有當年在貨幣領域的光彩,它不再參與交易支付,僅僅是一種受供求關系影響的貴重金屬。
③ 金本位的定義和為什麼廢除金本位
金本位制就是以黃金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或每單位的貨幣價值等同於若乾重量的黃金(即貨幣含金量);當不同國家使用金本位時,國家之間的匯率由它們各自貨幣的含金量之比--鑄幣平價(Mint Parity)來決定。金本位制於19世紀中期開始盛行。在歷史上,曾有過三種形式的金本位制: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金匯兌本位制。其中金幣本位制是最典型的形式,就狹義來說,金本位制即指該種貨幣制度金本位制崩潰的主要原因[編輯本段] 金本位制通行了約100年,其崩潰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黃金生產量的增長幅度遠遠低於商品生產增長的幅度,黃金不能滿足日益擴大的商品流通需要,這就極大地削弱了金鑄幣流通的基礎。 第二,黃金存量在各國的分配不平衡。1913年末,美、英、德、法、俄五國佔有世界黃金存量的三分之二。黃金存量大部分為少數強國所掌握,必然導致金幣的自由鑄造和自由流通受到破壞,削弱其他國家金幣流通的基礎。 第三,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黃金被參戰國集中用於購買軍火,並停止自由輸出和銀行券兌現,從而最終導致金本位制的崩潰
④ 金本位下黃金的流入為何會導致貨幣升值
黃金流入 貨幣供應量減少,不是應該導致貶值嗎?黃金流入需要貨幣購買成交。
⑤ (1)黃金為什麼可以成為貨幣(2)金本位制為什麼會崩潰(3)黃金在當今社會有什麼 樣的經濟地位
1.黃金為什麼可以當貨幣
盤點2005年全球金融大事,最受矚目的無疑是金價出現不同尋常的持續上漲。盡管受年終結賬因素影響導致國際市場金價一度自每盎司540美元的高位出現急劇下挫,但許多市場人士依然對金價未來走勢充滿信心。這顯然不是由於黃金在中國已漸漸成為一種新的投資工具,畢竟上海黃金市場交易所全年成交量僅為106億元人民幣,也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投資者對通貨膨脹的擔憂。當人們相信大宗商品交易價格對產業周期具有前瞻性,以及匯率對經濟周期具有前瞻性的時候,黃金價格的前瞻性可能更加豐富。
黃金和白銀成為世界貨幣是由國際貿易推動的。在此之前,各國的貨幣形態五花八門。如果說以白銀為主的世界貨幣代表了十七世紀前以中國為主導的世界貿易格局,那麼,在西方工業革命、海上貿易發展以及戰爭賠款等因素作用下,到十九世紀,黃金逐步取代白銀成為擴大的世界貿易體系普遍接受的世界貨幣。
2.金本位制崩潰的原因
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危機動搖了金本位制的基礎,金幣的自由鑄造、自由熔 化、自由輸出入和自由兌換受到了削弱,使這種貨幣制度難以繼續。
金本位制崩潰的原因可以從下面三個方面來理解:
首先,黃金既是貨幣又是商品,作為貨幣要求價值穩定,作為商品它的價值要 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又不可能穩定,因此它不是理想的貨幣。
其次,黃金作為貨幣並不能保證黃金在國際之間的流動實現均衡,由於黃金流 入或者流出會影響到各國貨幣供給量,黃金的流入流出不能實現自動的均衡,也就
使各國的貨幣供給量難以與黃金的儲備保持適當的比率。
再次,金本位制下,要求各國貨幣之間的比價要用所含的黃金量做基礎來確定。
由於各國政府為了刺激或抑制經濟的擴張或緊縮,對貨幣量進行調節,要求實行獨
立的貨幣政策,因此以貨幣的黃金含量為基礎的固定匯率制度難以維持。
3.黃金在當今社會有什麼樣的經濟地位
黃金儲備,指一國貨幣當局持有的,用以平衡國際收支,維持或影響匯率水平,作為金融資產持有的黃金。它在穩定國民經濟、抑制通貨膨脹、提高國際資信等方面有著特殊作用。黃金儲備的管理意義在於實現黃金儲備最大可能的流動性和收益性。作為國際儲備的主要形式之一,黃金儲備在流動性上有其自身存在局限性,因此應考慮其適度規模的問題。
正確理解黃金儲備的概念的意義在於:一是有利於確定合理的黃金儲備規模;二是可以避免與商業銀行日常營運的黃金資產混為一談,有利於銀行業務的正常運行;三是有利於實行黃金管制國家的中央銀行正確制定黃金管理政策,促進本國黃金產業及相關行業的健康發展。
黃金儲備量作為國際儲備的一個部分只是是衡量國家財富的一個方面,黃金儲備量高則抵禦國際投資基金沖擊的能力加強,有助於彌補國際收支赤字,有助於維持一國的經濟穩定,不過過高的黃金儲備量會導致央行的持有成本增加,因為黃金儲備的收益率從長期來看基本為零,而且在金本位制度解體以後黃金儲備的重要性已大大降低。目前中國的黃金儲備量約為600噸,就是6億克,平均每人0.5克不到,國家發行的紙幣數肯定不止這么多。
以上供參考。
⑥ 解釋一下黃金本位這個概念吧!
金本位是一種貨幣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或每單位的貨幣價值等同於若乾重量的黃金(即貨幣含金量);當不同國家使用金本位時,國家之間的匯率由它們各自貨幣的含金量之比--金平價(Gold Parity)來決定。金本位制於19世紀中期開始盛行。金本位制總共有三種實現形式,它們是: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金兌匯本位制,其中金幣本位制最具有金本位制的代表性。
簡單來說就一句話,即貨幣與黃金直接掛鉤,貨幣與黃金之間可以進行自由兌換.
⑦ 為什麼金本位等於已經創造出的財富
金本位:是一種金屬貨幣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或每單位的貨幣價值等同於若乾重量的黃金(即貨幣含金量);當不同國家使用金本位時,國家之間的匯率由它們各自貨幣的含金量之比--金平價(Gold Parity)來決定。金本位制於19世紀中期開始盛行。金本位制總共有三種實現形式,它們是: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金兌匯本位制,其中金幣本位制最具有金本位制的代表性。
⑧ 什麼是金本位制為什麼說在金本位制下,通貨膨脹意味著黃金外流
金本位制從狹義上只是指金幣本位制,從廣義上說還包括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可以理解為黃金作為主要的通貨的制度。
在此制度下,通貨膨脹,也就是黃金貶值,這樣人們會認為黃金變得越來越不值錢,比方說,今天可以買兩頭牛的黃金明天也許只能買1個燒餅(有些誇張哈),那麼人們寧願手中不再持有黃金,而會盡快把黃金花出去,手中持有實物會更劃算。這樣,黃金也就被用來購買,那麼本國的黃金也就外流了。
明白嗎?
⑨ 為什麼金本位制是穩定的貨幣制度
金本位制就是以黃金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或每單位的貨幣價值等同於若乾重量的黃金(即貨幣含金量);當不同國家使用金本位時,國家之間的匯率由它們各自貨幣的含金量之比--鑄幣平價(Mint Parity)來決定。金本位制於19世紀中期開始盛行。在歷史上,曾有過三種形式的金本位制: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金匯兌本位制。其中金幣本位制是最典型的形式,就狹義來說,金本位制即指該種貨幣制度.
1、金幣本位制
以一定量的黃金為貨幣單位鑄造金幣,作為本位幣;
金幣可以自由鑄造,自由熔化,具有無限法償能力,同時限制其它鑄幣的鑄造和償付能力;
輔幣和銀行券可以自由兌換金幣或等量黃金;
黃金可以自由出入國境;
以黃金為唯一準備金。
金幣本位制消除了復本位制下存在的價格混亂和貨幣流通不穩的弊病,保證了流通中貨幣對本位幣金屬黃金不發生貶值,保證了世界市場的統一和外匯行市的相對穩定,是一種相對穩定的貨幣制度。
2、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
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是在金本位制的穩定性因素受到破壞後出現的兩種不健全的金本位制。這兩種制度下,雖然都規定以黃金為貨幣本位,但只規定貨幣單位的含金量,而不鑄造金幣,實行銀行券流通。所不同的是,在金塊本位制下,銀行券可按規定的含金量在國內兌換金塊,但有數額和用途等方面的限制(如英國 1925年規定在1700英鎊以上,法國1928年規定在215000法郎以上方可兌換),黃金集中存儲於本國政府。而在金匯兌本位制下,銀行券在國內不兌換金塊,只規定其與實行金本位制國家貨幣的兌換比率,先兌換外匯,再以外匯兌換黃金,並將准備金存於該國。
-----------------------------------------------(華麗的分割線)
如果你看了《貨幣戰爭》這本書,你會對這個比較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