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利率互換風險/收益的概念
你基本上是明白的,只是有個基本的小概念搞混了。我就說一句話,其餘的你自己去體會。
X是固定利率支付方,浮動匯率接收方。這里所謂固定利率,是一開始就講好了的,是固定不變的,也就是11%,不管發生什麼事情,X只是按照11%的固定利率支付,他獲得浮動的收益。所以,當市場利率上升的時候,X的收益增加,如果市場利率高於11%,X就是凈獲利;相反,當市場利率下降,降到11%以下,X就得不償失,他還是支付11%的固定,但是得不到11%的補償,所以就是虧損。所以那個表格中,當市場利率下降,注意,這里的利率都是市場利率,即浮動匯率,不是固定匯率,固定匯率始終不變,當市場利率下降,受損的一定是固定匯率支出方,因為他收到的浮動匯率下跌了。
其他的你自己體會,應該是很清楚的。
⑵ 利率互換中的「信用風險」問題
首先,利率互換是兩個持有不同利率的企業交換,以達到雙贏。其中一方支付固定利率,另一方支付浮動利率(通常是LIBOR加上一個浮動點數),當利率上升時,對於支付固定利率的一方有利,同時它將承受更多對方違約的風險,即信用風險。
⑶ 什麼是利率互換業務為什麼這項業務可以使企業降低貸款成本
產品定義:
利率互換又稱「利率掉期」,是指債務人根據國際資本市場利率走勢,將其自身的浮動利率債務轉換成固定利率債務,或將固定利率債務轉換成浮動利率債務的操作。它被用來降低借款成本,或避免利率波動帶來的風險,同時還可以固定自己的邊際利潤。
產品功能與特點
利率互換是一項常用的債務保值工具,用於管理中長期利率風險。客戶通過利率互換交易可以將一種利率形式的資產或負債轉換為另一種利率形式的資產或負債。一般地說,當利率看漲時,將浮動利率債務轉換成固定利率較為理想,而當利率看跌時,將固定利率轉換為浮動利率較好。從而達到規避利率風險,降低債務成本,同時還可以用來固定自己的邊際利潤,便於債務管理。
利率可以有多種形式,任何兩種不同的形式都可以通過利率互換進行相互轉換,其中最常用的利率互換是在固定利率與浮動利率之間進行轉換。
案例:
某公司有一筆美元貸款,期限10年,從1997年3月6日至2007年3月6日,利息為每半年計息付息一次,利率水平為USD 6個月LIBOR+70基本點。公司認為在今後十年之中,美元利率呈上升趨勢,如果持有浮動利率債務,利息負擔會越來越重。同時,由於利率水平起伏不定,公司無法精確預測貸款的利息負擔,從而難以進行成本計劃與控制。因此,公司希望能將此貸款轉換為美元固定利率貸款。這時,公司可與中國銀行敘做一筆利率互換交易。
經過利率互換,在每個利息支付日,公司要向銀行支付固定利率7.320%,而收入的USD 6個月LIBOR+70基本點,正好用於支付原貸款利息。這樣一來,公司將自己今後10年的債務成本,一次性地固定在7.320%的水平上,從而達到了管理自身債務利率風險的目的。
利率互換形式十分靈活,可以根據客戶現金流量的實際情況做到「量體裁衣」,既適用於已有債務,也可以用於新借債務,還可以做成遠期起息。
幾點說明:
l 利率互換的期限與費用:美元、日元及主要外幣利率互換期限最長可以做到10年。敘做利率互換只需在每個付息日與銀行互相支付浮動(或固定)利率的利息,此外無其它費用。
l 債務和資產實際是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因此債務保值工具同樣也是資產保值工具。利率互換同樣可以運用於資產的收益管理,在利率看跌時將浮動利率的資產轉換為固定利率的資產;在利率看漲時將固定利率的資產轉換為浮動利率的資產,同樣可以達到控制利率風險,增加收益的目的。
⑷ 金融互換中的利率互換和信用違約互換是什麼意思
利率互換Interest rate swap IRS是指交易雙方約定在未來的一定期限內,根據約定數量的同種貨幣的名義本金交換利息額的金融合約。交換的只是不同特徵的利息,沒有實質本金的互換。利率互換可以有多種形式,最常見的利率互換是在固定利率與浮動利率之前進行轉換。
目前我國應用的就是最簡單的固定利率與浮動利率之間的互換。
利率互換的簡單案例說明
一、概念
兩個單獨的借款人,從不同或相同的金融機構取得貸款。在中介機構的撮合下,雙方商定,相互為對方支付貸款利息,使得雙方獲得比當初條件更為優惠的貸款。就是說,市場出現了免費的午餐。
利率互換的前提:利率市場化、有市場化的基準利率、投資銀行
商務印書館《英漢證券投資詞典》解釋:利率互換 interest rate swap。亦作:利率掉期。一種互換合同。合同雙方同意在未來的某一特定日期以未償還貸款本金為基礎,相互交換利息支付。利率互換的目的是減少融資成本。如一方可以得到優惠的固定利率貸款,但希望以浮動利率籌集資金,而另一方可以得到浮動利率貸款,卻希望以固定利率籌集資金,通過互換交易,雙方均可獲得希望的融資形式。參見:互換 swap
信用違約互換(Credit Default Swap,CDS)是目前全球交易最為廣泛的場外信用衍生品。ISDA(國際互換和衍生品協會)於1998年創立了標准化的信用違約互換合約,在此之後,CDS交易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信用違約互換的出現解決了信用風險的流動性問題,使得信用風險可以像市場風險一樣進行交易,從而轉移擔保方風險,同時也降低了企業發行債券的難度和成本。
在CDS合約中,CDS買方定期向CDS賣方支付一定的費用,這個費用一般用基於面值的固定基點表示。如果不出現信用主體違約事件,則CDS賣方沒有任何現金流出;而一旦信用主體出現違約,CDS賣方有義務以現金形式補償債券面值與違約事件發生後債券價值之間的差額,或者以面值購買CDS買方所持債券。CDS賣方可由主承銷商或商業銀行等第三方來擔任,並且可以在銀行間市場或其他市場進行CDS的交易,從而轉移自身的擔保風險。
在企業債券發行中引入信用違約互換,可以實現企業、CDS買方、賣方三方的共贏。對企業來說,通過發行附有CDS的企業債券,不僅可以降低債券的發行門檻,擺脫對銀行擔保的依賴,而且有利於提高債券的信用等級,降低融資成本。從CDS買方角度看,通過支付一定的費用可以實現對企業信用風險的有效規避,獲取穩定的收益。從CDS賣方來看,公司通過收取相應費用實現自身的收益,並且可以通過出售CDS進行擔保風險的對沖。
⑸ 利率互換的問題
1,利率互換中,存在免費蛋糕來源的原因: ①風險較小。因為利率互換不涉及本金,雙方僅是互換利率,風險也只限於應付利息這一部分,所以風險相對較小; ②影響性微。這是因為利率互換對雙方財務報表沒有什麼影響,現行的會計規則也未要求把利率互換列在報表的附註中,故可對外保密; ③成本較低。雙方通過互換,都實現了自己的願望,同時也降低了籌資成本; ④手續較簡,交易迅速達成。利率互換的缺點就是該互換不像期貨交易那樣有標准化的合約,有時也可能找不到互換的另一方。 2,利率互換中,存在免費蛋糕來源的實質: 對於一種貨幣來說,無論是谷底利率還是浮動利率的持有者,都面臨著利率變化的影響。 對固定利率的債務人來說,如果利率的走勢上升,其債務負擔相對較高;對於浮動利率的債務人來說,如果利率的走勢上升,則成本會增大。
⑹ 為什麼說利率互換違約的預期損失小於相同本金的貸款違約
因為利率互換的目的是降低市場風險中的利率損失,比起固定利率低,能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對借款客戶有利。
交易雙方在一筆名義本金數額的基礎上相互交換具有不同性質的利率支付,即同種通貨不同利率的利息交換。
通過這種互換行為,交易一方可將某種固定利率資產或負債換成浮動利率資產或負債,另一方則取得相反結果。利率互換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降低雙方的資金成本 (即利息),並使之各自得到自己需要的利息支付方式。
在基準利率和市場化利率分割監管的環境下,本身就可能存在利率互換交易發生的可能性。例如,銀行資產負債管理中,資產負債會出現一定的持續期缺口,每家機構都會保持一定的風險敞口,如果銀行A保持較大的正的持續期缺口(資產的持續期高於負債的持續期),市場利率上升時。
資產負債的凈市場價值將下降較多,市場風險加大;而銀行B恰恰相反,保持著較大的負債的持續期缺口。為有效控制風險敞口,兩家銀行運用利率互換工具「互補遺缺」,在一定期限內,銀行A浮動利率負債較多,但通過向銀行B支付固定利率,將浮動利率性質的負債轉換為固定利率負債,從而提高了負債的持續期。
同樣,銀行B固定利率負債較多,通過向銀行A支付浮動利率,將固定利率性質的負債轉換為浮動利率負債,達到降低負債持續期的效果。這樣,兩家銀行通過利率互換,就可以有效降低資產負債的持續期缺口,從而減少利率變化環境中的風險敞口和經營壓力。
⑺ 在利率互換業務中 支付浮動利率的一方在市場利率下降時風險大詳細解釋下
在利率互換中,利用在固定利率與浮動利率市場上的相對優勢,將需要的貨幣讓對方來籌措,即浮動利率需要方的貨幣讓浮動利率優勢方來籌措(利息由浮動利率需要方承擔),自己去為對方籌措相對優勢的固定利率款(利息由對方承擔).
市場利率趨於下降時,自然地,浮動利率需要方實際支付的浮動利率隨之下降,支付的負擔下降,而固定利率需要方支付的固定利率不變,相對於市場支付較高額的固定利率,容易產生違約,固定利率支付方產生違約,意味著浮動利率需要方借的固定利率要由自己承擔,因此風險相對增大.
⑻ 關於利率掉期(互換)的問題
產品定義:
利率互換又稱「利率掉期」,是指債務人根據國際資本市場利率走勢,將其自身的浮動利率債務轉換成固定利率債務,或將固定利率債務轉換成浮動利率債務的操作。它被用來降低借款成本,或避免利率波動帶來的風險,同時還可以固定自己的邊際利潤。
產品功能與特點
利率互換是一項常用的債務保值工具,用於管理中長期利率風險。客戶通過利率互換交易可以將一種利率形式的資產或負債轉換為另一種利率形式的資產或負債。一般地說,當利率看漲時,將浮動利率債務轉換成固定利率較為理想,而當利率看跌時,將固定利率轉換為浮動利率較好。從而達到規避利率風險,降低債務成本,同時還可以用來固定自己的邊際利潤,便於債務管理。
利率可以有多種形式,任何兩種不同的形式都可以通過利率互換進行相互轉換,其中最常用的利率互換是在固定利率與浮動利率之間進行轉換。
案例:
某公司有一筆美元貸款,期限10年,從1997年3月6日至2007年3月6日,利息為每半年計息付息一次,利率水平為USD 6個月LIBOR+70基本點。公司認為在今後十年之中,美元利率呈上升趨勢,如果持有浮動利率債務,利息負擔會越來越重。同時,由於利率水平起伏不定,公司無法精確預測貸款的利息負擔,從而難以進行成本計劃與控制。因此,公司希望能將此貸款轉換為美元固定利率貸款。這時,公司可與中國銀行敘做一筆利率互換交易。
經過利率互換,在每個利息支付日,公司要向銀行支付固定利率7.320%,而收入的USD 6個月LIBOR+70基本點,正好用於支付原貸款利息。這樣一來,公司將自己今後10年的債務成本,一次性地固定在7.320%的水平上,從而達到了管理自身債務利率風險的目的。
利率互換形式十分靈活,可以根據客戶現金流量的實際情況做到「量體裁衣」,既適用於已有債務,也可以用於新借債務,還可以做成遠期起息。
幾點說明:
l 利率互換的期限與費用:美元、日元及主要外幣利率互換期限最長可以做到10年。敘做利率互換只需在每個付息日與銀行互相支付浮動(或固定)利率的利息,此外無其它費用。
l 債務和資產實際是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因此債務保值工具同樣也是資產保值工具。利率互換同樣可以運用於資產的收益管理,在利率看跌時將浮動利率的資產轉換為固定利率的資產;在利率看漲時將固定利率的資產轉換為浮動利率的資產,同樣可以達到控制利率風險,增加收益的目的。
⑼ 能通俗的講解一下「利率互換交易」的含義么
通俗的說,就是雙方據有比較優勢的時候,進行互換,分享節省下來的利益
⑽ 利率互換交易 規避利率風險
應該是光大銀行在市場利率上升情況下,可以規避利率風險。
21世紀經濟報道 作者:孫銘
開發銀行由於發放的貸款期限較長,一般採用浮動利率,這就要求負債方必須有浮動利率來匹配。而目前開發銀行的負債一部分為浮動利率,一部分為固定利率。
開發銀行通過與光大銀行互換50億元名義本金,支付的是浮動利率,這樣與浮動利率的貸款相匹配;與此相對,光大銀行由於要發放固定利率貸款,要求負債方的利率也是固定的,但目前銀行負債利率卻是變動的,通過利率互換,光大銀行支付固定利率,就可以與固定利率貸款相匹配,從而將利率風險通過互換交易化解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