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黃金交易 > 宋鴻兵黃金成本

宋鴻兵黃金成本

發布時間:2021-06-21 03:06:00

⑴ 宋鴻兵寫的幾本《貨幣戰爭》如何

在拜讀過宋先生的《貨幣戰爭》後,不經覺得這是一本驚世駭俗的小說,但如果作為學術著作來來,那麼宋先生的論述漏洞百出。
因此我希望以此文作為對宋先生貨幣戰爭的批判。
我的觀點可以概括為:1.金本位不應該也不可能被復辟,信用貨幣將會繼續存在;2.但信用貨幣的發展必須在嚴格限制下進行。
在展開論述之前,我希望現澄清一點:宋先生所說的國際銀行家家族的存在與否並不影響我以下的分析。原因很簡單:1.國際銀行家家族既然神秘,其存在的准確性不可以隨意肯定;2.即便其存在,由於國際銀行家的控制力無論在金本位,還是信用本位的貨幣制度基礎上都足以破壞整個金融秩序,因此我們可將其影響設為一個常量,在此基礎上分析金本位與信用本位的差別。
一.我的第一個觀點是:黃金(或白銀)的儲量根本無法適應現代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將從金本位的缺陷與信用本位的相應優勢兩方面來論證。
眾所周知,黃金和白銀作為貴金屬,其已探表明儲量可以看作一定值,而人類社會所創造和積累的財富數量和價格總量卻在不斷的擴張,無論這個價值總額現在是否已經超過金銀總量所能承擔的上限,但終有一天這個界限將被打破,到時如果沒有一個能夠不斷增長的貨幣量來與產量相對應,經濟將會徹底崩潰!
但是如果僅從數量角度來分析金銀本位的弊端,難免不足以服人,我的下一個證據將源自於經濟制度本身。可以先假設黃金儲量無限,但短期內開采量並不能迅速上漲,而且成本極高。這樣的話,如果實行金本位,在一定時期內,勢必造成金銀的高度升值,作為貨幣的金銀一旦升值,那麼還有什麼人願意放棄這種既可儲備,又可流通的「絕對財富」,來冒極大的風險,從事回報率並不一定能夠超過金銀升值幅度的投資呢?這也就是所謂的通貨緊縮,它對經濟的沖擊不會亞於通貨膨脹,從當前次貸危機的實例中就可見一斑。同時通貨緊縮也必將挑戰黃金作為貨幣,被賦予的幣值穩定的內在條件,難道只有貨幣貶值的才可以稱作幣值不穩,而貨幣升值就是很好的事情嗎,如果說通貨膨脹可以造成潛在的財富分配,那通貨緊縮將會造成社會大眾的普遍貧困,因為人們手中持有的黃金固然在一定時期內可作為絕對財富的象徵,具有不斷升高的購買力,但是如果這些購買力不能徐速變成實在的購買行為,那麼所有生產將會停止,屆時黃金的購買力可能也會也會逐漸被蠶食。由於黃金開採的技術限制、成本限制都遠高於信用貨幣的成本,因而開采黃金的必然要求其購買力水平帶到一定程度,黃金這種稀缺程度又勢必刺激了對黃金及霍金抵押貨幣的需求,制約經濟發展,而且這種機制在經濟衰退時期將使蕭條的影響進一步擴大、衰退時間進一步延長,從而起到了另一種杠桿的作用,而且還是一種非中性的杠桿。這種黃金貨幣的內在機制即便在黃金儲量無限的假設下也是成立的,其成立原因就是高昂的開采成本和由此產生的稀缺性。其實我也看到宋先生在《貨幣戰爭》的結尾順便提到了他本人對中國的未來貨幣制度的構想,那種令人放心的金本位可能建立嗎?不能!那麼原因呢?

⑵ 宋鴻兵 怎樣看黃金暴跌

周四(2月20日)公布的美國經濟數據喜憂參半,日內公布的中國匯豐PMI數據再創新低,引發市場避險情緒抬頭,而隔夜烏克蘭反政府示威者與警方爆發激烈沖突,至多人死亡近千人受傷,刺激投資者的避險情緒再度升溫,助推美元與黃金大幅上漲。但突發事件刺激因素料影響有限,黃金上行阻力依然較強。

⑶ 宋鴻兵為什麼鼓勵人民投資白銀,白銀價格走勢不是跟黃金都是一樣的么

依據在於黃金和白銀的儲備。1940年全世界的黃金儲量是10億盎司,到了2009年增加到50億盎司,而白銀在1940年有100億盎司,現在是10億盎司。白銀的存量70年前是黃金的10倍,刦而今變成了1/5,也就是說白銀相對於黃金而言是大大的稀缺了。

另外,工業上對白銀的需求正在增長,而且是大幅度的增長,比如說手機、電子工業、新能源、太陽能電池、風能、發電機那些重要的導電部分。此外,白銀在醫療方面就更顯著。

按照這位經濟學家的觀點,在十年左右的時間里,白銀的價格應該會在現在價格後面多一個「0」,甚至更多。
現在白銀幾百元就可以入市交易,24小時交易,雙向操作,20%的保證金,資金轉入和轉出很方便,還受第三方託管!

⑷ 宋鴻兵到底想說是誰在金融風暴中賺了錢

中國經濟或在明年中期遇最大困難

金融海嘯已經在全球許多國家登陸,面對可能到來的經濟衰退,全球正在採取救市措施。在我國三季度GDP增速僅為9%的情況下,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經濟走向如何?我想談幾點看法。

經濟下行難以逆轉

國家統計局20日發布數據顯示,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9.9%,比上年同期回落2.3個百分點。以此來推算,三季度GDP增速僅為9%。因此許多人對中國經濟四季度以及2009年走勢表示擔憂。

實際上,經濟下滑已經相當嚴重,根據早前公布的9月份用電量增速已經滑落至3%,1~9月用電量增速滑落至9.9%,按照經驗值,這個用電量水平對應的經濟增速應該至少在9%以下。

主要問題在於出口和投資貢獻下降,其中出口貢獻下降了0.9個點。

現在看來,經濟下行加劇正在進行中,很難判斷何時見底,因為未來中國經濟有硬著陸的風險。一旦發生,底可能是一個很長時期。

從金融動盪到全球總需求大幅下降,會存在一個滯後期,所以明年中期是一個很困難的時期。

四大因素影響通脹壓力

國內9月份CPI上漲4.6%,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PPI上漲9.1%,漲幅比上月回落1.0個百分點。PPI與CPI雙降之後,四季度及2009年的通脹形勢如何?

其實,CPI回落主要是翹尾因素大幅消失,PPI回落主要是國際商品市場近期大幅下跌。當前國內通脹壓力減輕,四季度通脹有望繼續回落,但2009年通脹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西方國家兜底式規模空前的救援計劃,始終是未來中長期內引發通貨膨脹的潛在源頭。就國內來看,幾個方面因素值得注意:

1、能源、糧食等初級產品的價格會否震盪後返身向上。因為市場流動性疏緩後,資金是要找出路的,如果美國經濟沒有出現新的產業亮點的話,只可能有三個去向,消費信貸、新興市場和能源等資源市場。如此一來,商品市場反彈,從而對PPI產生新的推力。
2、財政能力的減弱將迫使政府放鬆價格管制,從而使積壓已久的通脹壓力釋放出來。
3、製造業大量企業倒閉後,製造品的供給層面將產生新的通脹壓力。
4、不得不採取的擴張性貨幣政策與擴張性財政政策將從貨幣供應層面推動物價上漲。

企業最大壓力是外需驟降

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2%,比上年同期回落3.3個百分點,其中,9月份增長11.4%。這一數據反映出了企業經營狀況的惡化加劇,增速回到個位數是大概率事件。

企業面臨四大壓力:匯率升值、原材料成本上升、勞動力成本上升、外需驟降。如果歐美經濟陷入深度衰退,對於一個出口已經佔到GDP40%的國家,是致命的。

現在看來,三季度出口依然平穩,主要是上半年訂單延續,而1~9月美國金融危機還沒有從市場明顯擴散至實體經濟層面,美國經濟還維持2%的增長。但是9月份後期,雷曼事件後,感覺明顯不一樣了,市場與實體經濟的防火牆被沖垮,未來幾個季度美國經濟將進入顯著衰退,溢出效應波及全球,中國出口很不樂觀。明年上半年有可能回落至個位數增長。

明年人民幣貶值可能性增加
截至2008年9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1.9萬億美元,同比增長32.92%。9月份外匯儲備增加214億美元,遠低於當月293億美元的貿易順差。
總的看來,7、8、9這三個月資本流入下降很厲害。金融海嘯過後,國際資本從新興市場撤離應該是一個趨勢,而且正在發生。
美國經濟去杠桿,消費信貸會大幅萎縮,與之對應的新興市場出口模式的經濟前景悲觀。同時,變賣資產大量資本撤離去回補母國金融機構的損失,滿足去杠桿的財務調整的要求也是重要因素。若趨勢延續下去,不排除中國外儲2009年中期後出現下降的月份。
事實上,2007年,中國經濟已經走到了一個既有經濟模式的盡頭,勞動生產率的進步已經出現明顯拐點。在中國新的模式出現以前,人民幣實際匯率的升值空間已經耗盡。
這一點,海外最清楚,新加坡1年期不可交割的人民幣匯率已經出現了明顯貼水。2009年人民幣匯率出現貶值得可能性在增加。

中國製造業很脆弱
全球經濟放緩對中國製造業影響有多大呢?
在我看來,這是災難性的。因為中國製造業都是大進大出的結構,資源和市場都捏在美歐的手裡。
一方面中國製造業得承受原材料價格上升這種輸入型通脹的壓力;而另一方面,中國製造業又無法將成本壓力外移,因為全球製成品的定價權不在中國,盡管中國被冠以「世界工廠」或者「世界車間」。但現代製造業價值鏈的兩端都不在中國掌控,研發、原材料采購、品牌設計、銷售渠道管理、售後服務、零售壟斷巨頭等等高附加值領域都在美歐手裡。中國製造業只是拿訂單幹活,並不直接面對最終消費者。
這樣的結構非常脆弱,資源和市場雙向一擠,必然是企業大量倒閉。

要做產業價值鏈的延伸
中國是否存在新的增長點支撐經濟呢?對於這個問題,要傷筋動骨的改革才能看到,也才能創造出新的經濟增長點。
宏觀上看,主要是調節投資和消費的結構,通過加快資源性產品和要素價格形成機制的改革力度,通過加快居民、政府、企業以及居民與居民之間的財富分配上的調整,堅定地轉向內需消費主導的經濟體。
微觀層面上,企業所謂轉型也好,升級也好,都不準確,並不是把我們勞動密集型趕走,內遷,這些都不能解決問題。中國製造業的問題是處於價值分配鏈的低端,在國際分工中任人宰割。
所以問題關鍵是做產業價值鏈的延伸,只有向兩頭延伸,如原材料采購、研發、物流、倉儲、銷售網路、品牌等,才能創造出現代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從而也就達成了與宏觀目標的一致。

⑸ 宋鴻兵在《貨幣戰爭》里一直慫恿別人買黃金,那麼他自己買黃金嗎收益又如何

是否購買黃金以及收益如何是其個人的私事,無可查證,除非自己公布。
宋鴻兵,世界金融歷史學者,著有《貨幣戰爭》系列叢書,長期高居中國財經圖書暢銷榜榜首。宋鴻兵因在書中成功預測了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和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而備受關注,在國內和國際上引起了巨大反響,曾被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媒體廣泛報道,2009年宋鴻兵被全球銷量第一的美國《商業周刊》評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40人」。2010年之後,宋鴻兵首創的「貨幣戰爭」一詞已成為世界各國政要和媒體普遍使用的國際熱門用語,最早提出的「剪羊毛」、「次貸地震」、「金融海嘯」、「金融高邊疆」、「中國大媽」等詞彙皆成社會流行詞彙。《貨幣戰爭》系列叢書已被翻譯成韓語、日語、法語、波蘭語、越南語、繁體字等多種語種持續暢銷海外。

⑹ 宋鴻兵:美元超發 黃金錶現怎麼會差

與國際大投行紛紛下調黃金前景不同,《貨幣戰爭》作者宋鴻兵[微博]是一位堅定的看多黃金後市的人。他看多的理由很簡單,在美元超發的情況下,黃金錶現怎麼會差! 據新聞晨報報道,宋鴻兵認為,伯南克聲稱自己是歷史上控制CPI最好的美聯儲主席。也許從官方數字看,伯南克說的沒錯,但如果我們回顧過去半個世紀的大宗商品價格曲線,就可以斷定伯南克堪稱史上最「誠實」的騙子! QE政策不死,黃金牛市又怎麼可能終結呢他說:「有人斷言黃金大牛市已經結束了,而我則看到了相反的現象。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世界各國央行普遍不相信黃金的貨幣價值,它們一直是黃金的凈賣家。但危機之後,央行們開始對美元、歐元和日元產生動搖,黃金儲備的價值被重新發現了。

⑺ 郎咸平為何批評宋鴻兵寫的《貨幣戰爭》,但是畢竟也有一定的正確事實呀

那本書在業內人士看來,就是本小說,但是很多外行把它當成聖經
這些年一定有無數專人跟郎咸平說宋屬鴻兵的書里如何如何說,按照宋鴻兵說的,應該如何如何
郎咸平肯定煩得要死,出來批一下也是情理之中的,順便也是提醒廣大投資者,盡信書不如無書

⑻ 宋鴻兵和梁文道打起來貨幣戰爭坑了多少人國外如何評價

宋鴻兵只是編著。

2007年宋鴻兵《貨幣戰爭》,引發全球關注,持續暢銷5年。

宋鴻兵因在書中成功預測了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和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而備受關注,在國內和國際上引起了巨大反響,曾被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媒體廣泛報道,2009年宋鴻兵被全球銷量第一的美國《商業周刊》評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40人」。

2010年之後,宋鴻兵率先提出的「剪羊毛」、「次貸地震」、「金融海嘯」、「金融高邊疆」、「中國大媽」等詞彙皆成社會流行詞彙。《貨幣戰爭》系列叢書已被翻譯成韓語、日語、法語、波蘭語、越南語、繁體字等多種語種持續暢銷海外。



(8)宋鴻兵黃金成本擴展閱讀:

有很多人關注的《貨幣戰爭》,作者是宋鴻兵,請注意,他不是作者,是編著者。

關於作者宋鴻兵,這本書的後面介紹說他是20世紀90年代赴美留學,但他學的不是金融,學的是信息工程和教育學,長期關注並研究美國歷史和世界金融史,曾經做過金融機構房地產方面的高級咨詢顧問,也做過一些與IT有關的東西。

這本書如此轟動簡單地講它是一個陰謀論的故事,說原來從林肯總統遇刺、經濟大蕭條、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到東南亞經濟危機、日本的泡沫經濟爆破等等一系列事情其背後都是有陰謀的,而這個陰謀跟一個家族有關。

這個家族太厲害了,所以它能夠搞定大家,發現原來在操縱全球金融市場的都是他一個人、一個家族,這個家族就是有名的銀行家家族羅斯切爾德家族。

這樣的說法如果真成立的話那真是聞所未聞的震撼事件。原來我們全世界的金融秩序甚至政治大事,國際間的戰爭都是這么一個銀行家的家族為了個人私利,為了壟斷財富,為了牟取暴利而搞出來的,甚至連美國聯邦儲備局也是他們的傀儡和玩偶。

這本書到最後指出所謂的「貨幣戰爭」即我國如果開放金融市場,就要跟這些大家族,這些貪婪的銀行家對著干,這就是貨幣戰爭。而我國要怎麼樣才能確保「自身安全」。

他提出的想法很有意思,就是恢復金本位的貨幣制度,他認為現在社會為什麼會放棄金本位的貨幣制度也都是這些銀行家搞出來的陰謀。因為當貨幣沒有黃金或者白銀在背後支撐的時候就很容易被他們操縱,讓他們從中賺取暴利,進而吞吃我們老百姓的血汗錢,這就是整本書要講的事。

這本書暢銷後立刻產生了一個爭論,這些說法那麼奇怪都是哪兒來的。一查才發現,原來這本書居然有八成或七成是抄襲自一部紀錄片的。

1995年美國有一部紀錄片,叫做《The Money Master》,片長大約有幾小時,講的故事跟這本書里的故事很接近,但是他沒有嘗試把這個陰謀全部歸結到一個家族身上。當年這個紀錄片出來時就很惹人非議了,很多人覺得那裡面的考據不夠充分,也不夠真實。

而這本《貨幣戰爭》居然有七成到八成是照用那個紀錄片的,甚至連裡面的注釋、引述也都是一一照用。這樣子一來,這本書能說它是一本信得過的書嗎。

後來發現很多網友說,不能因為《貨幣戰爭》是抄襲就說它沒有價值。就算是抄襲,它抄的好,人家說的觀點如果是真的、對的,管它抄襲不抄襲。

甚至還有人認為,像這種罵這本書是抄襲之作的人其實是想誣蔑它,是想掩飾這本書提出來的「真相」,說在轉移焦點,因為真正應該集中的焦點就是這本書裡面提到的這些。

「陰謀」到底是不是事實。比如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不是這樣發起的,中國現在金融開放是不是會面對危機,而現在說這本書抄襲其本意是想掩蓋這些東西。

⑼ 宋鴻兵的貨幣戰爭一共有幾本都叫什麼名字

宋鴻兵的貨幣戰爭一共有五本,分別是《貨幣戰爭》、《貨幣戰爭2金權天下》、《貨幣戰爭3金融高邊疆》、《貨幣戰爭4戰國時代》、《貨幣戰爭5山雨欲來》。

自2007年《貨幣戰爭》出版以來,該系列叢書不僅持續風靡中國大陸多年,更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暢銷海外,曾被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媒體廣泛報道。在韓國,《貨幣戰爭》系列創下韓國引進圖書的銷量紀錄,強烈震動了韓國各界;在波蘭,被波蘭第一副總理向政府官員大力推薦,並親邀作者前往波蘭討論「貨幣戰爭」;在俄羅斯,《貨幣戰爭》系列將作為莫斯科市政府的推薦書介紹給廣大市民。目前,《貨幣戰爭》叢書除中文簡體版之外,還出版有繁字體版、法文版、俄語版、波蘭語、韓文版、日語版、越南語版等。

宋鴻兵,世界金融歷史學者,著有《貨幣戰爭》系列叢書,長期高居中國財經圖書暢銷榜榜首。宋鴻兵因在書中成功預測了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和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而備受關注,在國內和國際上引起了巨大反響,曾被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媒體廣泛報道,2009年宋鴻兵被全球銷量第一的美國《商業周刊》評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40人」。2010年之後,宋鴻兵首創的「貨幣戰爭」一詞已成為世界各國政要和媒體普遍使用的國際熱門用語,最早提出的「剪羊毛」、「次貸地震」、「金融海嘯」、「金融高邊疆」、「中國大媽」等詞彙皆成社會流行詞彙。

⑽ 宋鴻兵在貨幣戰爭3裡面說—世界上的白銀儲量40萬噸,不夠14年的消耗量,因此白銀價格必將上漲!是真的嗎

白銀長期投資好於黃金 在復活節後空方復活 變盤向下 將於今年八月一日 重新大漲 短期盤整 近幾天要實現一個反彈 然後跌破36.5美元 紙白銀可以逢低買入 杠桿的短期可以逢高短空

閱讀全文

與宋鴻兵黃金成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恆冒財富理財 瀏覽:721
銀行跨境理財 瀏覽:352
股票一次最多買多少股 瀏覽:666
辦房貸要買貴金屬 瀏覽:702
80年代理財 瀏覽:903
中翌理財虧掉怎麼報警 瀏覽:295
人民幣增值利好哪些股 瀏覽:532
招財貓理財投資 瀏覽:577
徵信可以辦助學貸款嗎 瀏覽:259
東方財富期貨怎麼關注好友組合 瀏覽:263
紅棗期貨10000元 瀏覽:494
51vv股票是什麼意思 瀏覽:641
信託與pe 瀏覽:64
新聞聯播人民幣 瀏覽:529
股份融資 瀏覽:55
翹然天津資本投資咨詢有限公司 瀏覽:456
融資融券寶典 瀏覽:29
定期理財規劃 瀏覽:599
恆大集團股票行情 瀏覽:6
信託信披 瀏覽: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