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第三方快捷支付平台會泄露客戶信息嗎
泄露信息一般與軟體本身是無關的,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聽說過客戶軟體本身是「卧底」軟體的,如果開發客戶軟體的公司本身植入卧底程序,這家公司就是在自找死路。但第三方軟體(如病毒)泄露你的信息,那就需要用戶自己做好相關保密工作了,如電腦要經常殺毒,使用加密程度高的資料庫等(比如謀藝工作室推出的利用雲技術的全球通資料庫等),如果用的軟體是單機版的,做好保密工作的重點是對本單位人員的管理。
② 簡述銀行卡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盜刷事件處理方法技巧等
銀行卡不想綁定第三方支付,可以由本人身份證和銀行卡去開戶銀行網點關閉三方支付的渠道,有些銀行還支持用電子銀行關閉。
③ 第三方支付究竟有什麼風險
一、信息泄露風險
1.支付渠道參數泄露
商家使用支付寶、微信、智付等支付平台,需要接入第三方支付介面。而接入支付介面的過程中,商家需要將支付渠道參數提供給Beecloud、Ping++等第三方支付集成服務商。這些集成服務商能把支付寶、微信、易寶、智付、網銀等多種介面集成在一個系統下。由於商家和第三方支付集成服務商為支付渠道參數的擁有者,當出現信息泄露問題時,責任承擔人的確定就比較困難了。
例如,商家接入全渠道支付介面,但在使用過程中出現支付渠道參數泄露,此時黑客會利用此參數進行惡意代收代扣等行為,或者用於洗錢等非法活動。此時商戶會被第三方支付風險控制系統認定為黑名單,造成投訴糾紛時,甚至要承擔賠付責任。
2.數據泄露
由於第三方支付集成服務商或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的內部風險控制存在漏洞,導致企業交易數據泄露。這些交易數據有可能被被人轉賣牟利或被競爭對手獲得。競爭對手可以利用該類交易數據分析商戶的交易行為,從而分析其商業模式和發展戰略。這對於企業來說,是致命的。這就是為什麼現在的支付牌照交易買賣如此活躍,小米、綠地、唯品會等互聯網巨頭不惜重金購入,京東停止與支付寶合作的原因。
這種數據的泄露,除了交易數據的泄露,還涉及客戶數據的泄露。在對客戶實名認證的過程中,如果通過第三方支付集成服務商的SDK調用第三方支付的實名認證介面,在調用數據的過程中,存在客戶數據泄露風險。
二、支付集成服務商風險
第三方支付集成服務商的各個介面是由各大支付平台提供的。如果集成服務商不能及時獲取各個支付平台的介面更新信息(如安全漏洞更新、勒索病毒應對更新等),那麼很容易出現信息泄露安全。況且第三方支付集成服務商對於各個支付介面的更新是要受到開發資源排期、版本更新進度等外部因素的影響。
第三方支付集成服務商的另一個風險在於其系統本身的安全性。在「商家-支付集成服務商-多家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支付介面集成模式下,如果支付集成服務商的系統受到DDoS、蠕蟲病毒等外部攻擊,那麼該支付集成系統就無法正常使用了。
④ 支付寶數據泄露事件的相關信息
除支付寶外,多家銀行(工行、交行、民生銀行)的用戶信息也被曝已經泄露,數據超過1億條,包括完整的銀行賬號和密碼。這無疑如一枚重磅炸彈,令原本紛亂的「密碼恐慌」更加混亂。對此傳言,涉事銀行稱純屬謠言,稱本行密碼不可能被破解,並發聲明呼籲各界共同抵制謠言,同時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業內人士也表示銀行工作人員都看不到的用戶密碼,泄露難度相當大,網上流傳的數據應是用戶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設置的支付密碼。換句話說,即淪陷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⑤ 支付寶數據泄露事件的事件起因
2013年12月29日下午消息,繼CSDN、天涯社區用戶數據泄露後,互聯網行業一片人心惶惶,而在用戶數據最為重要的電商領域,也不斷傳出存在漏洞、用戶泄露的消息,漏洞報告平台烏雲昨日發布漏洞報告稱,支付寶用戶大量泄露,被用於網路營銷,泄露總量達1500萬~2500萬之多,泄露時間不明,裡面只有支付用戶的賬號,沒有密碼。已經被捲入的企業有京東(微博)商城、支付寶(微博)和當當(微博)網,其中京東及支付寶否認信息泄露,而當當則表示已經向當地公安報案。
⑥ 第三方支付業務本身出現哪些風險
第三方支付機構主體資格及經營范圍風險。《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規定了非金融機構提供第三方支付服務的主體資格條件:「非金融機構提供第三方支付應當取得《支付業務許可證》,成為支付機構;支付機構須依法接受中國人民銀行的監督管理,未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任何非金融機構和個人不得從事或變相從事支付業務。」從事第三方支付除應當具有符合條件的主體資格外,經營范圍也有較高要求:「支付機構應當按照《支付業務許可證》核準的業務范圍從事經營活動,不得從事核准范圍之外的業務,不得將業務外包。支付機構的分公司從事支付業務的,支付機構及其分公司應當分別到所在地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備案。」根據以上要求,第三方支付機構開展經營活動必須經人民銀行審批,同時應該在核准經營的范圍內開展經營活動。
目前,經人民銀行審批合法經營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共269家,主體資質良莠不齊,而商業銀行與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合作正處在探索階段,雖然商業銀行總行在合作機構的遴選和資質考察方面較為審慎嚴格,但是部分分支機構為完成內部經營指標考核,在遴選合作機構過程中,更加註重合作的第三方機構能否為自身帶來更多的經營收益,合作的業務范圍能否最大化的創造利潤,因此在主體資格和業務經營范圍方面的考察失於嚴謹。同時,因商業銀行的分支機構相對獨立,總行對分支機構的合作情況缺乏統一管理,更無法做到對合作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動態監管,但是當一家分支機構的合作第三方支付機構出現風險時,往往導致出現全行性聲譽風險。
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安全風險可能波及銀行系統聲譽或安全。第三方支付機構與銀行各介面進行對接,集成網關,隔絕了商戶網路、用戶網路與銀行網上銀行之間的聯系,雖然第三方支付在技術上不斷取得突破,效率提升,安全保障功能也加強了,但是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中的交易模式中,無論是簽訂服務合約還是進行資金的委託保管都是置於虛擬的網路環境中,而在交易過程中,因為第三方支付平台系統漏洞或者是網路釣魚、木馬病毒或黑客入侵導致的交易信息的泄露會極大的侵害交易者的財產安全權。消費者在自有資金受到損害時,通常認為保障資金安全是商業銀行而非第三方支付機構的責任,第一時間聯系銀行尋求保護,無法追償資金時,尋求多種手段向銀行追償,這種尋求救濟的思路之下,商業銀行極易產生被訴風險,若處理不當,更容易引發嚴重的聲譽風險。
消費者隱私信息泄露被利用攻擊銀行客戶賬戶。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代收代付消費者資金的過程中,為了保證交易的真實有效性,第三方支付機構往往需要消費者提供一系列的個人資料信息,同時也可以利用技術方法獲得更多他人的個人信息,如果這些留置於第三方支付平台資料庫中的龐大個人信息群,一旦因為管理疏漏或者網路的客觀風險泄露或擴散,被不法分子收集利用攻擊銀行客戶賬戶,不僅導致客戶財產及信息安全受到侵害,同時也使銀行的賬戶安全遭到侵害,加重銀行對客戶賬戶的安全管理義務。
商業銀行無法及時監測違法行為。由於第三方支付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提供技術平台,促進交易順利完成,對交易的目的、對象以及真實性並不刻意注重,因而極易導致違法犯罪行為的乘虛而入。在第三方支付中,通過一張信用卡、一個支付寶賬號和互相串通的買賣雙方,就可以將信用卡里的錢成功套現,而在交易中,商業銀行只是被動接收付款指令,而不能掌握交易信息,很難對交易背景的真實性做出判斷,一旦買賣雙方互相串通,信用卡套現將會變得十分容易。此外,第三方支付是伴隨網路經濟的產物,網路經濟除具有隱蔽性的特點外還具有匿名性,為洗錢犯罪提供了很大便利,商業銀行很難根據《反洗錢法》的要求履行建立客戶身份識別制度、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保存制度的義務,商業銀行面臨較大的反洗錢壓力。
⑦ 支付寶數據泄露事件的工信部介入調查
工信部已經介入此次大規模的密碼泄露事件,強烈譴責竊取和泄露用戶信息的行為,責令發生用戶信息泄露的網站盡快發出警示,要求互聯網站開展全面的安全自查。
隨著泄密事件愈演愈烈,工信部已正式介入此次互聯網大規模用戶信息泄露事件。工信部發布通告強烈譴責竊取和泄露用戶信息的行為,要求已發生用戶信息泄露的網站盡快向用戶發出修改密碼的警示,同時要求互聯網站要開展全面的安全自查,及時發現和修復安全漏洞,要採用加密方式存儲用戶信息。
⑧ 支付寶數據泄露事件的官方回應
支付寶官方微博今早也迅速對此做出回應,強調單純支付寶賬號不是私密信息,在很多地方都可以被搜集到。只有賬號沒有密碼,對用戶資金安全沒有任何威脅。「支付寶採取金融級的信息安全標准去保護用戶信息及資金安全,我們承諾沒有任何人能從支付寶獲得用戶的密碼等私密信息。過去沒有,以後也沒有,請大家放心。」網路安全問題反饋平台「烏雲漏洞」指出,支付寶部分賬號信息被泄露,涉及郵箱數量在1500萬至2500萬。對此,支付寶公關經理朱先生否認支付寶存在漏洞一說,並稱相關賬號並非通過支付寶網站泄露,且尚未核實上述數字的准確性,但可確認其中部分郵箱不是支付寶賬號。同時,支付寶表示,被泄露的只有郵箱不會對用戶安全構成威脅,用戶的資金還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