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問證券交易:清算模式分為哪幾級
通常,把包含證券登記結算機構、證券經營機構、投資人三者的清算模式稱回為二級清算模式;答把包含證券登記結算機構、異地資金集中清算中心(異地清算代理機構)、證券經營機構、投資人四者的清算模式稱為三級清算模式。三級清算模式適用於異地清算,即由登記結算公司同異地資金集中清算中心(異地清算代理機構)辦理一級清算,再由各地資金集中清算中心(各地清算代理機構)同本地證券經營機構辦理二級清算,最後由證券經營機構同其客戶辦理三級清算。
Ⅱ 什麼是「信用違約交換債券」
信用違約互換是一種與特定違約風險相掛鉤的信用衍生品。信用違約互換交易雙方分為信用保護買方(也稱信用違約賣方)和信用保護賣方(也稱信用違約買方),信用保護買方定期向賣方支付一定的費用(Premium),當參考資產(Reference Asset)出現合約雙方約定的信用事件時,信用保護買方有權從賣方獲得一定的補償。常見的信用事件包括破產、到期未能償付、債務重組、債務加速到期、債務提前到期而債務人不履行、拒絕清償/延期償還等。
信用違約互換是當今金融市場上最為先進的信用風險管理工具之一。李宏(2006)認為,20世紀90年代以來,把動態模型和宏觀經濟干擾運用到信用管理理論中是信用管理方法中最重要的創新。動態模型的使用從根本上改變了信用管理的傳統特徵,更加註重主動控制和管理信用問題,信用衍生品的廣泛採用就是一個代表,它以Black-Scholes-Mer-ton(BSM)模型為核心,進一步擴展得到一個一般化的結構化模型,通過求出違約距離作為選擇信用管理具體形式的基礎。通過信用違約互換,投資者可以將參考資產的信用風險轉移給交易對手,有助於提高市場流動性和定價效率。
目前國際上發布信用衍生品市場數據的機構主要有國際互換與衍生品協會(ISDA)、英國銀行家協會(BBA)、國際清算銀行(BIS)等。雖然統計的口徑不盡相同,但它們的數據都反映了一個共同的信息——信用衍生品尤其是信用違約互換發展極為迅速。BIS每3年進行一次的調查統計顯示,2007年6月底,信用衍生品頭寸從3年前的5萬億美元增加到了51萬億美元,而信用違約互換佔比達到了88%。信用違約互換的快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該合約在與信用風險匹配方面有著較大的靈活性。除此之外,信用違約互換還有一些重要的優點,比如,提供做空機制、在參考資產存量有限的情況下介入信用風險管理、投資於外國信貸資產而不承擔匯率風險、在流動性緊張時方便轉讓信貸頭寸等。同時,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將信用衍生品對信用風險的緩釋作用等同於擔保的作用,但目前只承認信用違約互換和總收益互換的緩釋作用(王蕾等,2006)。
從信用違約互換的操作流程來看,信用違約互換同時具有固定收益證券和期權的某些特徵。首先,信用保護買方定期向賣方支付一定的金額,買方相當於間接賣空(或發行)債券,賣方相當於間接購買債券。所不同的是,信用違約互換合約生效時買方沒有從賣方處收到資金支付,而到期時有可能會收到資金支付,而債券發行或賣空時,賣空方或發行方會收到資金支付,而到期時必須支出本息等。其次,只有在雙方約定的信用事件發生時,信用保護賣方才有義務向買方支付一定金額作為補償,而如果信用事件沒有發生,賣方不需要支付費用,對於賣方來說這屬於或有支付,類似於期權合約中交易對手的行權與否,信用違約互換因此也被稱為信用違約期權。買方定期支付的費用可以視為期權費,所不同的是,該支付在合約有效期內延續,而一般期權中的期權費是預先支付的。
信用違約互換與信用保護買方購買的保險類似,而且經常被相提並論。從表面上看,兩者都是為某種特定風險提供保障,但二者之間存在重大差別。梅明華(2005)認為,信用衍生品合約與財產保險合同之間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對保險利益的要求不同、保險范圍存在差異、賠償啟動條件不同、與目標資產的風險偏離程度不同、責任賠償後的處理方式不同。
信用違約互換的清算有兩種方式,即實物清算和現金清算。信用事件發生時,實物清算方式中信用保護買方按面值向賣方出售參考資產,現金清算方式中賣方向買方支付參考資產面值與市價之間的差價。信用事件發生時,參考資產不一定有可供參考的市場價格,因此實物清算方式運用較多。不過,2006年ISDA將現金結算作為信用違約互換(單名、指數等)結算的標准方式,而根據BBA的調查,2006年現金結算比重已經有所增加,達到了24%。在實際交易中,信用保護買方不一定真正持有參考資產,如果合約約定採用實物清算,則買方將不得不從市場上購買該類資產,由於杠桿效應的存在,供求關系將會推動參考資產價格上漲。對於由此產生的資產價格上漲甚至逼空行情,各類機構態度不一,如對沖基金就主張實物清算,因為它們參與信用違約互換市場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在參考資產價格上漲中獲利。
Ⅲ 什麼是信用違約掉期(CDS)
信用違約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CDS),即信用違約互換,又稱信貸違約掉期,是進行場外交易的最主要的信用風險緩釋工具之一,是一種金融衍生產品,信貸衍生工具之一。它可以被看作是一種金融資產的違約保險。債權人通過CDS合約將債務風險出售,合約價格就是保費。
購買信用違約保險的一方被稱為買方,承擔風險的一方被稱為賣方,雙方約定如果金融資產沒有出現合同定義的違約事件(如金融資產的債務方破產清償、債務方無法按期支付利息、債務方違規招致的債權方要求召回債務本金和要求提前還款、債務重組等),則買家向賣家定期支付「保險費」,而一旦發生違約,則賣方承擔買方的資產損失。
(3)信用違約互換的清算模式是雙邊交易清算模式擴展閱讀:
2008年,人們才清楚地認識到美國經濟就像在CDS市場上走鋼絲,搖搖晃晃隨時都有跌落的危險。9月份,美國政府注資850億美元,挽救了瀕臨崩潰的保險巨頭美國國際集團(AIG)。這一緊急援助措施也挽救了那些背負著以該公司債券為保險對象的CDS產品的投資者;這樣,政府的干預就避免了一起信用違約事件的發生。
但是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兩家住房抵押貸款巨頭在同一個月被聯邦政府接管的情況就不一樣了。許多業內人士認為兩家公司被政府接管屬於信用違約事件。持有以兩家公司債券(或股票)為保險對象的CDS合約的投資者,有權根據合約條款要求得到賠償。
Ⅳ 金融互換中的利率互換和信用違約互換是什麼意思
利率互換Interest rate swap IRS是指交易雙方約定在未來的一定期限內,根據約定數量的同種貨幣的名義本金交換利息額的金融合約。交換的只是不同特徵的利息,沒有實質本金的互換。利率互換可以有多種形式,最常見的利率互換是在固定利率與浮動利率之前進行轉換。
目前我國應用的就是最簡單的固定利率與浮動利率之間的互換。
利率互換的簡單案例說明
一、概念
兩個單獨的借款人,從不同或相同的金融機構取得貸款。在中介機構的撮合下,雙方商定,相互為對方支付貸款利息,使得雙方獲得比當初條件更為優惠的貸款。就是說,市場出現了免費的午餐。
利率互換的前提:利率市場化、有市場化的基準利率、投資銀行
商務印書館《英漢證券投資詞典》解釋:利率互換 interest rate swap。亦作:利率掉期。一種互換合同。合同雙方同意在未來的某一特定日期以未償還貸款本金為基礎,相互交換利息支付。利率互換的目的是減少融資成本。如一方可以得到優惠的固定利率貸款,但希望以浮動利率籌集資金,而另一方可以得到浮動利率貸款,卻希望以固定利率籌集資金,通過互換交易,雙方均可獲得希望的融資形式。參見:互換 swap
信用違約互換(Credit Default Swap,CDS)是目前全球交易最為廣泛的場外信用衍生品。ISDA(國際互換和衍生品協會)於1998年創立了標准化的信用違約互換合約,在此之後,CDS交易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信用違約互換的出現解決了信用風險的流動性問題,使得信用風險可以像市場風險一樣進行交易,從而轉移擔保方風險,同時也降低了企業發行債券的難度和成本。
在CDS合約中,CDS買方定期向CDS賣方支付一定的費用,這個費用一般用基於面值的固定基點表示。如果不出現信用主體違約事件,則CDS賣方沒有任何現金流出;而一旦信用主體出現違約,CDS賣方有義務以現金形式補償債券面值與違約事件發生後債券價值之間的差額,或者以面值購買CDS買方所持債券。CDS賣方可由主承銷商或商業銀行等第三方來擔任,並且可以在銀行間市場或其他市場進行CDS的交易,從而轉移自身的擔保風險。
在企業債券發行中引入信用違約互換,可以實現企業、CDS買方、賣方三方的共贏。對企業來說,通過發行附有CDS的企業債券,不僅可以降低債券的發行門檻,擺脫對銀行擔保的依賴,而且有利於提高債券的信用等級,降低融資成本。從CDS買方角度看,通過支付一定的費用可以實現對企業信用風險的有效規避,獲取穩定的收益。從CDS賣方來看,公司通過收取相應費用實現自身的收益,並且可以通過出售CDS進行擔保風險的對沖。
Ⅳ CDS(信用違約互換)究竟是個什麼鬼
信用違約互換(credit default swap,CDS)是國外債券市場中最常見的信用衍生產品。在信用違約互換交易中,希望規避信用風險的一方稱為信用保護購買方,向風險規避方提供信用保護的一方稱為信用保護出售方,願意承擔信用風險。
信用違約互換(credit default swap,CDS)是國外債券市場中最常見的信用衍生產品。在信用違約互換交易中,其中希望規避信用風險的一方稱為信用保護購買方而另一方即願意承擔信用風險,向風險規避方提供信用保護的一方稱為信用保護出售方,違約互換購買者將定期向違約互換出售者支付一定費用(稱為信用違約互換點差),而一旦出現信用類事件(主要指債券主體無法償付),違約互換購買者將有權利將債券以面值遞送給違約互換出售者,從而有效規避信用風險。由於信用違約互換產品定義簡單、容易實現標准化,交易簡潔,自90年代以來,該金融產品在國外發達金融市場得到了迅速發展。
A向B申請貸款,B為了利息而放貸給A,放貸出去的錢總有風險(如果A破產,無法償還利息和本金),那麼這時候C出場,由C對B的這個風險予以保險承諾,條件是B每年向C支付一定的保險費用。但萬一A破產的情況發生,那麼由C補償B所遭受的的損失。
信貸違約掉期是一種新的金融衍生產品,類似保險合同。債權人通過這種合同將債務風險出售,合同價格就是保費。如果買入信貸違約掉期合同被投資者定價太低,當次貸違約率上升時,這種「保費」就會上漲,隨之增值。
Ⅵ 銀行清算業務與結算業務區別
1、含義上的區別
銀行清算業務,指各金融機構之間通過支付中介(中國人民銀行)進行審查及轉入的金融活動。
銀行結算業務,即轉賬結算業務,也叫支付結算,是以信用收付代替現金收付的業務。是指通過銀行帳戶的資金轉移所實現收付的行為,即銀行接受客戶委託代收代付,從付款單位存款帳戶劃出款項,轉入收款單位存款帳戶,以此完成經濟之間債權債務的清算或資金的調撥。
2、方式上的區別
銀行清算包括、同城結算、異地結算、電子聯行業務。
銀行結算按結算形式,可分為現金結算和轉帳結算,結算辦法主要有銀行匯票、商業匯票、銀行本票、支票、匯兌、委託收款和異地托收承付以及信用卡等方式。
3、辦理要求的區別
銀行清算辦理需設置清算系統安全密碼使用辦法,生成本有清算密鑰和更換密鑰,接受和審查會計櫃台傳入的匯劃清單等會計憑證,錄入或接收會計櫃台傳來的查詢和查復信息,監控清算設備運行狀況、網路通訊狀況、相鄰結點工作狀態,與上下聯行和有關部門聯系。
銀行結算辦理必須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銀行結算辦去的各項規定;各項經濟往來,除按照國家現金管理的規定可使用現金外,必須辦理轉賬結算;各單位辦理結算必須使用銀行統一規定的票據和結算憑證,並按照規定正確填寫;銀行按照結算辦法的規定審查票據和結算憑證。
Ⅶ 什麼是信用違約互換
信用違約互換最初抄是一種讓銀行襲管理信貸風險的工具。例如,如果某家銀行覺得,自己承擔了過多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的信用風險,那麼它可以把10億美元的風險,與另一家銀行10億美元的福特汽車 (Ford Motor)風險互換。通過這個交易,兩家銀行都能慎重地分散各自的風險,同時維持與重要客戶的關系。
Ⅷ 支付方式和結算方式有什麼區別
兩種方式有以下幾點不同:
1、概念本身的不同,支付方式是指購物或消費需要付款形式的多種選擇支付捷徑,然而結算方式,是指用一定的形式和條件來實現各單位(或個人)之間貨幣收付的程序和方法。
2、分類方式不同,支付方式包括,貨到付款、信用卡支付、在線支付、PayPal支付、銀行電匯及郵政匯款不同支付方式,結算方式又包括,銀行匯票、商業匯票、銀行本票、支票、匯兌、委託收款、異地托收承付結算等七種。
3、適用主體的數量有一定的不同,支付方式只適用於協議雙方談定的協議支付方式,結算方式,則可以適用於經濟主體之間其數量可以在兩者以上。
4、發展歷史不同,支付方式,是在經濟社會中隨著科技的發展才不斷發展的,其歷史發展同科技發展相一致,結算方式,則是在經濟全球化中,國家間和經濟主體間存在的,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而發展的。
Ⅸ 信用違約互換的特點
1、信用違約互換自身流動性強。首先,其交易效率高、交易成本低。標准化的特點使交易商可迅速實現大規模的交易量,而其交易成本更只有一個基點的二分之一,遠遠小於單一標的資產信用違約互換的交易成本,因此,更受信用市場參與者的青睞其次,市場接受程度高。信用違約互換是公認的整體市場信用風險的一個關鍵性指標,能夠比單一標的資產信用違約互換更迅速的反應市場的基本情況,並有化解系統風險的作用,獲得經銷商和業界的廣泛支持。
2、可以增強信用衍生品市場的流動性。信用違約互換不僅自身的流動性高,還對整個信用衍生品市場流動性的增加有顯著的推動作用,這主要體現在兩方而:首先,信用違約指數其樣本僅有125種,交易者可以通過復制信用違約互換在信用衍生產品市場上作多頭或者空頭的交易。在市場價格發生暴跌或者暴漲時,交易者就可以在兩個市場上作對沖交易來迴避風險,於是信用衍生產品整體市場的流動性就增加了。其次,指數交易本身就是一個增強市場流動性的特徵之一,當能夠通過信用違約指數基點的變化來對沖信用風險後,機構投資者就能夠迅速的針對整個市場信用風險狀況來調節信用風險頭寸,從而促進了信用衍生品市場的交易量的增加。
3、可以平抑對沖信用風險,化解系統性風險。信用違約指數交易發展迅速而且吸引了大量的交易者,這主要是因為信用違約指數為交易者提供了以低廉的成本來快速分散、購買或出售信用風險。信用違約指數的交易者可以通過購買或者出售信用違約指數來管理信用風險頭寸,從而化解系統風險
4、定價具有一定的透明性。信用違約互換指標的定價是每天免費提供的,投資者可以清楚了解其定價過程,便於投資者自己判斷指標的定價公正與否,這實際上相當於向社會提供了一個監督的窗口,增加人們對信用違約互換產品的信賴眾所周知,定價的透明、精確是風險管理功能有效發揮的重要條件之一,相較其他金融衍生品,信用違約互換在這方而的表現是比較突出的,這就保證了信用違約互換在交易過程中更具有可靠性,也促進了市場的優化。
(來源:MBa智庫網路)
Ⅹ 信用違約互換 是什麼意思有什麼意義
你好,信用違約互換涉及兩個當事人,雙方約定以某一信用工具為參考,一方向另一方出售信用保護,若參考工具發生規定的信用違約事件,則信用保護出售方必須向購買方支付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