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黃金交易 > 萊州黃金盛大鐵礦

萊州黃金盛大鐵礦

發布時間:2021-06-20 16:20:56

1. 為什麼煙台的萊州 龍口 招遠比煙台市區發展的好

因為…招遠人不給別人電話號碼

2. 萊州市焦家金礦床

該礦床位於萊州市NE30km,發現於1967年,1972年提交地質勘探報告,1980年建礦投產,1994年編寫總結地質報告。

(一)區域地質背景

焦家金礦床的大地構造位置處於郯廬深大斷裂帶的東側、膠北斷隆的北部邊緣,屬於華北板塊東延部分濱太平洋構造-岩漿岩帶的內側。賦礦構造為斷裂破碎蝕變帶,與其有關的為太古宙TTG岩系的殘留包體,主要為新元古代玲瓏超單元的二長花崗岩和燕山早期的郭家嶺超單元的斑狀花崗閃長岩。

1.變質岩系

太古宙TTG岩系呈包體殘留於震旦期玲瓏超單元的黑雲母二長花崗岩之內。主要岩性為片麻狀英雲閃長岩及變輝長岩。屬角閃岩相變質。金的豐度值較高,變異系數大。

除此而外,尚有第四系地層分布。在第四系河谷底部的砂礫層中有砂金分布。

2.構造

以斷裂為主,按走向方位分為NNE-NE向、NW 向兩組,前者是控礦構造,後者對金的成礦也有一定的控制意義(圖5-3)。

圖5-3 焦家成礦帶地質構造略圖

1.第四系;2.棲霞超單元;3.玲瓏超單元;4.郭家嶺超單元;5.閃長玢岩;6.地質界線;7.壓扭性斷層;8.張扭性斷層;9.擠壓碎裂岩帶;10.岩體產狀及流動方向;11.礦體;12.剖面位置及編號

(1)NNE-NE向斷裂:此組斷裂包括焦家主幹斷裂和望兒山分支斷裂以及兩斷裂之間的更次一級的侯家斷裂和鮑李斷裂等。

焦家主幹斷裂:是龍口-萊州斷裂的一段,焦家主幹斷裂是礦區Ⅰ級控礦斷裂,縱貫全區,在礦區內長1900m,寬100~300m,延深(工程式控制制最大斜深)925m,平面形態略呈紡錘形。走向NE10°~30°,傾向NW,傾角較緩,一般35°~45°,局部較陡近60°~70°。

望兒山分支斷裂:位於礦區東南部,是礦區Ⅱ級控礦斷裂,礦區內長1.8km,寬30~100m,斜深800餘米。該斷裂傾向NW,傾角63°,在剖面上與主幹斷裂構成「入」字型。侯家及鮑李斷裂為礦區Ⅲ級斷裂,主要由碎裂岩組成。

(2)NW向斷裂:是長期活動的一組重要斷裂構造,特別是NW 向成礦斷裂的發現,為區域找礦提供了重要的方向和依據。發現於焦家礦區的小楊家、紅布、侯家等地,位於焦家主幹斷裂與望兒山分支斷裂之間,推測為主、支斷裂的派生構造。斷裂長500餘米,寬10~30m,延深200餘米,深部匯入河西、望兒山斷裂內。走向310°~320°,傾向NE,傾角40°。

成礦後NW向斷裂,是成礦後NE向斷裂的配套構造,對煌斑岩脈起控製作用,對礦體有錯移,但錯距不大,為幾厘米至幾十厘米。

斷裂構造應力場分析表明,成礦前後,礦區經歷了擠壓→引張→擠壓的過程。

3.岩漿岩

主要為玲瓏超單元的黑雲母二長花崗岩和郭家嶺超單元的斑狀花崗閃長岩及其派生的脈岩。

(1)新元古代震旦期玲瓏超單元黑雲母二長花崗岩,呈岩基展布於礦區北部和東部,在礦區內稱磨山岩體(屬崔召單元)。岩石淺灰色,中粒花崗結構,主要由斜長石(30%~35%)、微斜長石(20%~50%)、石英(20%~25%)和黑雲母(3%~6%)組成。

(2)中生代燕山早期郭家嶺超單元斑狀花崗閃長岩(上庄單元):出露於礦區東北部的小楊家、上庄一帶。呈岩珠產出,出露面積1.2km2,岩體發育兩個相帶:中部帶為大斑花崗閃長岩;邊部帶為無斑或小斑花崗閃長岩。岩石肉紅色,斑狀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組合:微斜長石(20%)、斜長石(40%~45%)、石英(20%)、黑雲母(3%~10%)、角閃石(0.5%~5%)。

(3)脈岩:主要有偉晶岩、細晶岩、煌斑岩、閃長玢岩和輝綠玢岩。

(二)礦床地質

1.破碎蝕變岩帶一般的地質特徵

焦家主幹斷裂的構造破碎帶形成的蝕變岩帶,位於玲瓏超單元的黑雲二長花崗岩和太古宙TTG岩系接觸帶上,由於岩石物理性質的差異,破碎蝕變岩帶偏向玲瓏超單元一側最發育。走向NE30°,傾向NW,傾角25°~50°,一般厚度70~250m,傾向延深有增大趨勢。

破碎蝕變岩帶的礦化與蝕變特徵見表5-4。

蝕變岩與構造岩對應,蝕變強度以主裂面為界向兩側逐漸減弱。礦化與蝕變有一定關系,但主要受成礦期斷裂、裂隙及節理的控制,主礦體在主裂面下盤。

表5-4 圍岩蝕變及礦化特徵表

2.礦體地質特徵

礦體賦存於焦家主幹斷裂的破碎蝕變岩帶中。工作范圍內依據金品位,共圈定兩個礦體、一個礦體群。Ⅰ號礦體規模最大,緊靠主裂面分布,該礦體下盤依次為Ⅱ號礦體和Ⅲ號礦體群(圖5-4)。

圖5-4 焦家金礦床礦體平面分布略圖

1.棲霞超單元;2.玲瓏超單元;3.破碎蝕變岩帶及主斷裂面;4.金礦體及編號

Ⅰ、Ⅱ號礦體產狀與破碎蝕變岩帶產狀基本一致,走向NE30°,傾向NW,傾角25°~50°,礦體沿走向和傾向均呈舒緩波狀延伸,有明顯的分支、復合、膨縮和尖滅再現特徵。礦體一般長幾百米至上千米,厚1~10m,金品位(5.89~25.20)×10-6

Ⅲ號礦體群由100多個規模不大的脈狀礦體組成。集中分布於破碎蝕變帶的肥大部位。礦體大部分傾向SE,傾角70°~85°,在平面上與Ⅰ、Ⅱ號礦體大致平行展布,在剖面上呈「入」字型有規律地排列。單個礦體一般長幾十米至上百米,最大傾斜延深100餘米。

其平面展布見圖5-5、斷面聯系見圖5-6、96號勘探線、112號勘探線地質剖面圖見圖5-7。這些圖均表現了Ⅰ、Ⅱ、Ⅲ號礦體在平面、剖面、空間的特徵。

3.礦石礦物成分及主要載金礦物特徵

礦石中原生和氧化礦物50餘種,按相對含量列於表5-5中。主要載金礦物有黃鐵礦、黃銅礦、閃鋅礦、方鉛礦、褐鐵礦、石英和絹雲母。

圖5-5 焦家金礦床平面略圖

圖5-6 焦家礦區礦體斷面聯系圖

1.變輝長岩;2.弱片麻狀二長花崗岩;3.絹英岩化斜長角閃岩質碎裂岩;4.絹英岩化碎裂狀花崗岩;5.黃鐵絹英岩化花崗質碎裂岩;6.礦化帶;7.斷層;8.礦體及編號

圖5-7 焦家金礦床地質剖面圖

表5-5 礦石礦物成分表

下面將主要載金礦物特徵表述如下:

(1)黃鐵礦:是礦石中主要金屬礦物,多呈淺黃色,強金屬光澤,自形晶粒狀、半自形晶粒狀及不規則狀。以稀疏或稠密浸染於脈石中或呈細脈充填於裂隙中。一般富含黃鐵礦的礦石,金品位相應也高(圖5-8)。黃鐵礦的粒度0.01~4mm,晶胞參數a0值(0.5418~0.5420)nm。黃鐵礦中S、Fe含量均低於標准值。Au在黃鐵礦中的含量一般(16.5~526.79)×10-6,Au/Ag比值為0.74~1.87,Co/Ni比值0.65。

圖5-8 焦家式金礦礦石自然類型素描圖

a 浸染狀與稠密浸染狀礦石:細粒黃鐵礦(Py)焦合體比較均勻地散布於黃鐵絹英岩質糜棱岩或角礫岩中;b.細脈、網脈狀礦石:黃鐵礦與含石英多金屬細脈沿黃鐵絹英岩化花崗岩中的裂隙分布

由於物化條件的變化,導致各成礦階段和不同世代的黃鐵礦的物性差異,如第二成礦階段的黃鐵礦,多為不規則碎塊狀,少數為立方體,淺黃色,強金屬光澤,具裂紋,粒度較粗者與石英成脈狀集合體,密度5.0079g/cm3。第三成礦階段的黃鐵礦可分為兩個世代,第一世代的黃鐵礦以五角十二面體和細粒狀為主,少量碎塊狀,灰黃色,光澤暗,常與黃銅礦、閃鋅礦、方鉛礦等一起呈細脈、網脈狀分布。密度4.9693g/cm3。第二世代黃鐵礦以八面體、五角十二面體為主,部分細粒狀,少量立方體,常見與閃鋅礦、方鉛礦一起成細脈狀分布。

綜上所述並結合其他特徵,礦床內主要載金黃鐵礦有兩種:一種是結構不緊密,裂紋發育(裂紋越發育含金越高),硬度1048.0kg/mm2;一種是不規則細粒狀或呈五角十二面體、八面體的黃鐵礦,常與方鉛礦、閃鋅礦、黃銅礦等成集合體產出。密度4.9354 g/cm3,硬度683.6 g/mm2

(2)黃銅礦:黃銅色,他形粒狀,少數不規則狀,沿早期黃鐵礦、石英裂隙分布,在粗大的黃銅礦中可見包體金。有的黃銅礦單獨或與方鉛礦、閃鋅礦連晶浸染於脈石中,少數呈乳滴狀嵌布於閃鋅礦中。粒度0.003~3mm,晶胞參數a0=0.5289nm。黃銅礦中Fe、Cu、S的含量均比理論值低。金含量較高,最高達0.059%。

(3)閃鋅礦:黑褐色或黃褐色,不規則尖稜角狀,單獨或與黃鐵礦、方鉛礦、黃銅礦連晶浸染於脈石中。粒度0.01~0.5mm,密度4.0695 g/cm3,晶胞參數a0=0.5419nm。閃鋅礦中金含量變化較大,不穩定。

(4)方鉛礦:是礦石中較為常見的礦物,鉛灰色,多呈脈狀填充在黃鐵礦裂隙中,這種脈狀方鉛礦常與粒狀或脈狀金連生。它形粒狀的方鉛礦單獨或與閃鋅礦、黃銅礦連晶浸染於脈石中。粒度0.003~0.2mm,密度7.6199 g/cm3,晶胞參數a0=0.5939nm。

(5)褐鐵礦:常見沿黃鐵礦邊緣和裂隙交代形成假象褐鐵礦,金粒殘留在褐鐵礦中,有的局部交代形成黃鐵礦的褐鐵礦薄膜,褐鐵礦的多少,反映礦石的氧化程度。粒度0.005~0.4mm,掃描電鏡分析,平均含Fe 57.53%、Si 2.86%、S 0.51%。

(6)石英:初步劃分為六種類型,但只有三種類型為含金石英。含金石英的顏色為灰白色、灰色,煙灰色,密度2.6359~2.6414 g/cm3,晶胞參數a0=(0.4911~0.4913)nm,其熱發光均具雙峰型,其發光系數I峰為(50~24.7)×10-10Lm,Ⅱ峰為(12~31.3)×10-10Lm。其含金量變化在(0.2~1.024)×10-6的范圍內,金含量高的礦石,Cu、Pb、Zn、As等的含量也高。

(7)絹雲母:多呈細小鱗片狀集合體,淺黃及黃綠色,絲絹光澤,在絹雲母鱗片中,賦存有細粒或微粒金。

4.金礦物賦存狀態及標型特徵

(1)金礦物賦存狀態:金是以獨立礦物存在的顯微金為主,其賦存狀態有晶隙金、裂隙金和包體金。

(2)金礦物標型特徵:礦床中金礦物主要是銀金礦。銀金礦中金的平均含量69.66%;銀的平均含量28.43%。

(3)一般物理性質及晶胞參數:銀金礦為亮金黃色,密度14.9339g/cm3,硬度77.6kg/mm2,反射率高,晶胞參數a0=0.4078nm。

(4)形態及粒度:銀金礦的形態較復雜,粒狀為主,佔79.21%,其次為脈狀、枝叉狀、粒狀、網脈狀及片狀等。有少量自形晶,主要晶形有立方體{100}、八面體{111}、菱形十二面體{110}。在片狀金的晶面上,見有清晰的生長階梯,階梯高度為0.2~0.5μm。銀金礦的粒度大小相差懸殊,最大>1.04mm,最小<0.002mm,多數在0.01~0.037mm之間。

(5)金的成色及微量元素:金的成色集中於600~800之間,屬中等成色。銀金礦物成色的高低與成礦階段和銀金礦中微量元素含量有關,早期成礦階段的金成色較高,晚期成色偏低;金礦物中微量元素含量高的成色低,含量低的成色高。銀金礦中除Au、Ag外,還有Cu、Pb、Zn、Fe、S、Co、Ni、As、Sb、Se、Bi、Hg、Cr等多種微量元素,這些微量元素呈類質同象進入金的晶格,或是呈機械混入物分布在金礦物中。

(6)金在金礦物中的分布:對銀金礦顆粒進行電子探針測定,結果表明,銀金礦由內部到邊部,Au含量由高變低;而Ag含量則由低到高,反映出明顯的「銀殼」結構。

(三)圍岩蝕變

1.蝕變類型

焦家金礦床的圍岩蝕變廣泛發育,按蝕變作用的先後,大致分為三個階段,成礦先期是鉀長石化、鈉長石化和紅化(赤鐵礦化);成礦期中為黃鐵絹英岩化、硅化、碳酸鹽化;成礦期後為綠泥石化。

(1)鉀長石化、鈉長石化和紅化(赤鐵礦化):郭家嶺超單元(上庄單元)在成岩末期,產生了大量富含鹼質及揮發分的礦化流體,其溫度高、壓力大,滲透交代能力強。當礦化流體沿玲瓏超單元的黑雲二長花崗岩與膠東群變質地層的接觸帶活動時,對圍岩進行了強烈的交代作用。早期是鉀長石化,晚期為鈉長石化,交代作用沿斜長石雙晶結合面及其裂隙進行,交代強烈部位形成偉晶岩和交代斑晶,其反應式為:

鉀長石化

鈉長石化:Ca Na(Al Si3O8)+Na→ Na(Al Si3O8)+Ca2+

鉀長石化和鈉長石化作用之後,是紅化或稱赤鐵礦化,它是在天水加入的條件下,低價鐵變為高價鐵時析出,從而形成赤鐵礦彌散在礦物裂隙和晶隙間,而形成紅化。

以上蝕變作用的結果,形成寬100~370m的鉀長石化帶,但由於相繼而來的蝕變作用的疊加和改造,使該帶的完整性遭到破壞,只在蝕變岩帶的外帶保留較好。

(2)黃鐵絹英岩化、硅化、碳酸鹽化:斷裂構造繼承性強烈活動,為成礦期中蝕變和礦化作用提供了必要的條件。黃鐵絹英岩化是礦床中的重要蝕變作用,其反應式為:

膠東金礦地質

黃鐵絹英岩化之後,發生了以張性作用為主的構造活動,有大量的天水加入。這時的礦化流體由鹼性向偏酸性→中性演變,由氧化環境向還原環境轉化,溫度、壓力變低,從而導致成礦組分的沉澱。其成礦作用與硅化相伴進行。

碳酸鹽化實際上是黃鐵絹英岩化、硅化的衍生產物。黃鐵絹英岩化過程中有大量Ca O析出,與礦化流體中碳酸根結合,形成碳酸鹽礦物,其反應式為:

膠東金礦地質

膠東金礦地質

(3)綠泥石化:是成礦期後在擠壓應力作用和水解條件下一種蝕變作用,綠泥石化多出現在蝕變岩帶上盤的黃鐵絹英岩化斜長角閃岩中。

2.蝕變岩分帶

上述蝕變作用的結果,形成以黃鐵絹英岩化為中心的蝕變岩帶,依其蝕變類型、蝕變程度及礦物組合等,劃分為四個帶,自內向外依次為:

(1)黃鐵絹英岩質碎裂岩帶:該帶位於主裂面兩側,主要蝕變岩石有:黃鐵絹英岩質碎裂岩、黃鐵絹英岩質角礫岩、黃鐵絹英岩質糜棱岩。呈連續帶狀,帶寬2~30m,Ⅰ號礦體主要受該帶控制。

(2)黃鐵絹英岩化花崗質碎裂岩帶:該帶位於黃鐵絹英岩質碎裂岩帶的上下盤,且二者呈漸變過渡關系。該帶主要由黃鐵絹英化花崗質碎裂岩和黃鐵絹英岩化花崗質碎斑岩組成,由不連續的透鏡體組成,對Ⅱ號礦體有明顯的控製作用。

(3)黃鐵絹英岩化花崗岩帶:該帶位於第二帶的下盤,岩石為變余花崗結構,塊狀或斑雜狀構造,主要由絹雲母、石英、鉀長石(微斜長石)、斜長石、黃鐵礦組成,可見碳酸鹽細脈、絹雲母細脈、硅化石英細脈。黃鐵礦多呈星散狀分布,部分以細脈或網脈產出。帶寬30~100m,對Ⅱ號礦體和Ⅲ號礦體群的部分礦體具控制意義。

(4)鉀長石化、紅化花崗岩帶:在蝕變岩帶的最外側,與第三帶和玲瓏超單元的黑雲二長花崗岩均呈過渡關系。該帶呈明顯的肉紅色,並且鉀、鈉交代斜長石,形成發育的交代結構和溶蝕結構;常見交代的偉晶狀團塊和規模不大的偉晶狀脈體,團塊和脈體的主要組成礦物為鉀長石和石英。帶寬100~300m。Ⅲ號礦體群主要賦存在該帶中。

(四)成礦作用及富集規律

1.成礦作用

焦家金礦床的成礦作用分為熱液期和表生期,按其礦物組合和礦物生成順序,將熱液期劃分為四個成礦階段:

(1)黃鐵礦石英階段:由粗粒黃鐵礦和白色石英及極少量的自然金組成,故又稱白色含金黃鐵礦石英脈。

(2)石英黃鐵礦階段:主要由黃鐵礦和石英組成,含少量的絹雲母和自然金,該階段的石英為灰白—灰色。

(3)石英多金屬硫化物階段:按礦物組合和生成順序劃分為兩個世代:第一世代主要共生礦物為黃鐵礦、黃銅礦、方鉛礦、石英及少量閃鋅礦和銀金礦;第二世代主要共生礦物為石英、方鉛礦、閃鋅礦及少量黃鐵礦、金銀礦、銀硫復鹽類礦物,碲銀礦是該世代的產物。

(4)石英碳酸鹽化階段:主要由石英、碳酸鹽及少量黃鐵礦組成,其中碳酸鹽礦物主要是方解石、白雲石和菱鐵礦。

表生期:礦床出露地表後,在較長的地質年代裡,在表生作用下,原生礦物被氧化,如黃鐵礦變為褐鐵礦、黃銅礦形成孔雀石等。氧化帶深度20~30m,未發現金的次生富集。

2.礦化富集規律

(1)成礦前斷層泥對礦化富集的阻擋作用:在控礦斷裂面附近,常有斷層泥和糜棱物,具有結構緻密、滲透性差的特點,含礦流體不易滲透,因此,在斷層泥下盤的破碎岩帶(韌性和脆性剪切帶)中形成有利於含礦流體遷移、循環、聚集的場所,主要礦體均發育在主斷裂面下盤。

(2)斷裂長期、繼承性活動的控礦作用:焦家斷裂既是導礦構造又是儲礦構造,斷裂面波狀彎曲,在主裂面向上凸起的部位,產狀由陡變緩,是礦化富集的有利空間;成礦期斷裂、裂隙的復合部位、局部啟開部位,也是礦化富集的有利地段。

(3)礦化富集受構造蝕變岩的控制:焦家斷裂蝕變帶在主裂面以下0~40m范圍內的黃鐵絹英岩質碎裂岩和黃鐵絹英岩化花崗質碎裂岩,是構造活動強烈部位,岩石蝕變程度高、裂隙發育、孔隙度大,有利於含礦流體的滲透、擴散和交代,其成礦組分,隨流體向成礦期構造遷移、沉澱。該部位蝕變作用多次疊加,礦化富集程度高,是礦床的主礦體的賦存部位。

(4)節理、裂隙帶的控礦作用:焦家斷裂下盤,節理裂隙發育,對脈狀、網脈狀礦體起定位作用,控礦裂隙多為張性或張扭性,傾向與主斷裂相反,傾角較陡,礦床的Ⅲ號礦體群就賦存在這種形式的節理、裂隙帶之中。

(5)成礦階段疊加部位形成富礦體:礦體是在熱液蝕變的基礎上,經四個成礦階段形成的,各成礦階段發育程度和礦化強度不同,第一、第四成礦階段金礦化較差,一般不單獨形成工業礦體;第二和第三成礦階段金礦化強度大,可單獨形成工業礦體。各成礦階段的發育和疊加程度,決定了礦化富集程度,如第二、第三階段的疊加部位,往往形成富礦體。

(五)成礦機制分析

1.成礦的物質來源

(1)硫同位素組成;焦家金礦床的硫同位素δ34S‰變化范圍小,且都是正值,平均值9.99,均方差0.70;而膠東群變質岩系的同位素δ34S‰值平均為7.4,玲瓏超單元黑雲二長花崗岩的平均值為5.5,郭家嶺超單元的斑狀花崗閃長岩的平均值為6.6。對比說明,金礦床的硫源主要是來自膠東群變質岩系。

(2)鉛同位素組成:礦床的鉛同位素組成:

206Pb/204Pb為17.360~17.172,207Pb/204Pb為15.428~15.680,208Pb/204Pb為37.692~38.380。

投在霍姆斯-豪特曼斯鉛等時線與鉛增長曲線關系圖上,投點比較集中,V值變化在0.071~0.073之間,說明礦體內的鉛具單階段鉛的特點,其模式年齡為1094Ma,其與元古宙岩體年齡相當,說明礦床內的鉛來自玲瓏超單元。

以上兩點說明,焦家金礦床的物質來源具有多源性特點。

2.成礦流體的水源

在焦家金礦床的不同成礦階段採取了石英氧同位素及石英包體中氫同位素,其測定值及計算結果見表5-6。

數值投在氧、氫同位素關系圖上,其投點少數落在岩漿水范圍內,多數投點落在岩漿水范圍的外側,成礦晚期階段的投點,更接近天水線,這表明,成礦流體的水源是岩漿水和大氣降水的滲合水。

表5-6 氫、氧同位素計算及測定結果表

3.成礦機制

焦家金礦床的成礦物質主要來源於太古宙棲霞超單元TTG岩系及包體膠東岩群等變質岩系和震旦期玲瓏超單元的黑雲二長花崗岩岩體,中生代的郭家嶺超單元的斑狀花崗閃長岩岩體(礦區內為上庄單元)提供熱源,並提供部分成礦物質。由於熱源的驅動作用,成礦流體在控礦斷裂中循環,在深部循環過程中,成礦物質不斷地向成礦流體中遷移,形成富含成礦組分的流體,同時產生同位素交換。主成礦階段石英包體成分中的氣、液組分有H2O(93.90mol/g)、CO2(4.35mol/g);鹽類組分有K、Na、Ca2+、Cl、F

,其中陽離子Ca2+和陰離子HCO3含量高,分別為19.4μg/g和60.78μg/g,這反映成礦流體具天水特點;CO2/H2O比值低,表明成礦流體又具岩漿特徵;K/Na比值高(3.38),反映岩漿成岩晚期強烈的鉀交代作用。

成礦流體中的Au呈簡單地化合物及絡合物為AuCl2、[Au(HS)]等。在溫度200~350℃、壓力400~600Pa、pH值近中性的還原條件下,在還原劑CH4、H2及黃鐵礦等作用下,金分階段性沉澱,形成浸染狀和細網脈狀金礦床。

3. 山東省萊州市有哪些礦產

萊州自然資源豐富,堪稱藏金埋玉之地。已發現礦產資源30多種。現已探明可供開採的有黃金、萊州玉、滑石、菱鎂石、大理石、花崗石、石灰石、磷灰石、鉀長石、螢石、鐵、銀、銅、鉛、鋅、鉬等。其中,黃金儲量居全國首位,滑石、菱鎂石儲量居全國第二位,鹵水儲量居山東省首位。

4. 萊州市倉上金礦床

礦床位於萊州市北25km,隸屬萊州市過西鎮,是賦存於區域性Ⅱ級控礦斷裂-三山島-倉上斷裂成礦帶上的一個大型金礦床。

礦床是於1984年在地質、物化探相互配合下發現的,歷時5年,於1988年底結束普查評價,1990年轉入勘探。並於1991年4月底提交了「山東省萊州市倉上金礦床勘探中間地質報告」。礦床勘探期間,在外圍和深部施工了4個深部控制鑽孔,在垂深600m處,見到工業礦體,且礦體的品位和厚度均較淺部為好。經勘探證實,倉上金礦床礦體向NE側伏,礦體在深部有尖滅再現的特點。

(一)區域地質背景

礦區地處膠東半島西北部,膠北斷隆的西北緣,沂沭斷裂帶東側。

1.地層

區內出露地層有古元古界粉子山群。第四系廣泛分布。

2.構造

以NE向控礦斷裂為主,其次尚有NNE向斷裂構造及NW向斷裂構造。區內的控礦斷裂為三山島-倉上斷裂。

區內的倉上斷裂是三山島-倉上斷裂的一部分,是由倉上主幹斷裂及其派生、伴生的次級斷裂組成。

倉上主幹斷裂,全長7km,寬50~200m,總體走向NE40°,傾向SE,傾角40°~75°。帶內發育有黃鐵絹英岩質碎裂岩。

主幹斷裂的伴生、派生構造,展布在主幹斷裂的上、下盤,其走向與主幹斷裂近於平行或呈「入」字型相交,斷裂面不明顯,其內也發育有黃鐵絹英岩質碎裂岩。

NE向礦後斷裂呈壓扭性特點,NW 向礦後斷裂為區域性的NW 向構造,呈張扭性。礦後斷裂對礦體僅起到擠壓破碎作用,礦體錯位不明顯。

3.侵入岩

區內出露的花崗岩為玲瓏超單元的弱片麻狀二長花崗岩和太古宙棲霞超單元新莊英雲閃長岩單元。二者呈斷層接觸,局部地段呈侵入接觸,並與倉上金礦床有成因聯系。

(二)礦床地質

1.斷裂蝕變帶地質特徵

倉上金礦床賦存於倉上斷裂蝕變帶中,倉上斷裂蝕變帶受控於倉上斷裂帶。其分布於411~547線間,長1700m,寬85~185m,其產狀與斷裂一致。蝕變帶在平面上呈向南東凸彎的舒緩帶狀展布,傾斜延深上呈波狀起伏。工程式控制制最大斜深640m,此處的蝕變帶厚度、蝕變程度、礦化強度均未減弱。以灰白—灰色斷層泥為標志的主斷面沿蝕變帶頂板處發育。主斷面以上為黃鐵絹英岩化斜長角閃岩質碎裂岩,主斷面以下依次為黃鐵絹英岩質糜棱岩、黃鐵絹英岩質碎裂岩、黃鐵絹英岩化花崗質碎裂岩、黃鐵絹英岩化花崗岩。各類蝕變岩分帶性明顯,各岩帶之間呈漸變過渡關系(圖5-9)。

圖5-9 倉上金礦床蝕變帶分帶示意圖

1.斜長角閃岩;2.二長花崗岩;3.黃鐵絹英岩化混合岩化斜長角閃質碎裂岩;4.黃鐵絹英岩質糜棱岩;5.黃鐵絹英岩質碎裂岩;6.黃鐵絹英岩化花崗質碎裂岩;7.黃鐵絹英岩化花崗岩;8.主裂面;9.地質界線;10.產狀

459線以北地段,蝕變帶產狀陡直,黃鐵絹英岩質碎裂岩帶狹窄,寬僅20m,其下的蝕變的花崗岩帶則較厚大。

蝕變礦化主要發育在主斷面以下0~50m范圍內,隨著逐漸遠離主斷面,則蝕變礦化逐漸減弱,近主斷面的蝕變糜棱岩、碎裂岩以細脈浸染狀礦化為主,這是倉上金礦床主礦體的賦存部位,其下的蝕變花崗質碎裂岩、蝕變花崗岩則以脈狀或網脈狀礦化為主。

2.礦體地質特徵

倉上金礦床共有大小礦體32個,其中Ⅰ號礦體規模最大,為礦床的主礦體,其他的31個礦體均為小礦體。Ⅰ號礦體的儲量占倉上金礦床總儲量的98.5%。

Ⅰ號礦體的形態、規模、產狀:Ⅰ號礦體賦存在斷裂蝕變帶主斷面以下0~50m范圍內的黃鐵絹英岩質糜棱岩、碎裂岩中,分布在455~547線間,礦體呈大脈狀,沿走向和傾向有分支復合、膨脹收縮現象。礦體長1360m,最大控制延深290m尚未封閉(圖5-10),以45°角向北東方向側伏。

圖5-10 萊州市倉上金礦床459線地質剖面圖

455~459線礦體走向21°~50°,傾向SE,傾角70°~88°;459~547線礦體走向80°~85°,傾向SE,傾角48°~60°。礦體厚度0.3~43.43m,平均厚度11.14m。

3.礦石礦物成分

礦石的礦物成分見表5-7,礦石的化學成分見表5-8。

表5-7 礦石礦物成分表

表5-8 礦石化學全分析結果表

礦石結構:常見的礦石結構以壓碎結構、晶粒結構、填隙結構為主,其次為熔蝕結構、包含結構、交代殘余結構、乳滴結構、假象結構等。

礦石構造:主要有脈狀、網脈狀、團塊狀、浸染狀、細脈浸染狀構造等,其次有斑點狀、角礫狀、斑雜狀、梳狀、蜂窩狀構造等。

金礦物種類及賦存特徵:原生礦石中金礦物以銀金礦、金銀礦為主,二者占金礦物的92.45%,含金礦物平均成色為520.54,多數在450~550之間,以中低成色為主。金礦物形狀以粒狀、枝叉狀、脈狀為主,角礫狀、片狀次之。其粒度以細粒金、微粒金為主,中粒金次之,少量為粗粒金。賦存形式以晶隙金、裂隙金為主,包體金少見。

氧化礦石中金礦物以銀金礦為主,佔59%,次為自然金,佔41%。金礦物成色為766.75,比原生礦石中金礦物的成色高。金礦物形狀以角礫狀為主,枝叉狀、麥粒狀次之。其粒度以細粒金、微粒金為主,少量的中粒金。賦存形式以包體金為主,80%包在褐鐵礦中,說明原生載金礦物黃鐵礦氧化成褐鐵礦後,金礦物未發生遷移,而殘留在褐鐵礦中,成為包體金。

礦石類型:礦石自然類型分為氧化礦石和原生礦石兩種,混合礦石不發育。

氧化礦石(氧化率>30%)分布在Ⅰ號礦體頂部,-40m標高以上,呈水平帶狀分布,平均氧化率58.36%。氧化礦石含泥量高,金屬硫化物含量低,其工業類型為微細粒含金氧化礦石。

原生礦石分布在-40m標高以下,根據礦物組合、結構、構造分為三種成因類型:細脈浸染狀黃鐵絹英岩質糜棱岩、碎裂岩型;

脈狀、網脈狀黃鐵絹英岩化花崗質碎裂岩型;

脈狀、網脈狀黃鐵絹英岩化花崗岩型。

(三)圍岩蝕變與成礦作用

(1)圍岩蝕變:主要的圍岩蝕變類型有:赤鐵礦化、鉀長石化、黃鐵絹英岩化、碳酸鹽化。

赤鐵礦化:熱液活動早期階段,使岩石產生紅化現象,但不改變原岩結構、構造、礦物成分的一種蝕變作用。其形成機理為:長石礦物中的低價鐵在高溫氧化環境下變為高價鐵,形成赤鐵礦微粒,彌散在長石礦物的裂隙、晶隙間,使長石染上了紅色。

鉀長石化:早期富含鉀質的含礦熱液,在岩體接觸帶及構造裂隙發育處侵位滲透,對斜長石進行了廣泛的交代,形成顆粒粗大的鉀長石,呈偉晶團塊或眼球狀分布於岩石中。

黃鐵絹英岩化:與金礦化關系最密切的圍岩蝕變作用,它是中酸性花崗質岩石或富含長石礦物的其他岩石在中低溫富鹼質熱液作用下,首先暗色礦物變成絹雲母,繼而鉀長石和斜長石先後蝕變成鱗片狀絹雲母和微粒石英。暗色礦物蝕變成絹雲母時析出的鐵與熱液中的硫氫酸根結合生成散點狀黃鐵礦,這種將岩石逐漸改變成細小鱗片狀絹雲母、微粒石英及黃鐵礦的作用,稱為黃鐵絹英岩化。

碳酸鹽化:礦化晚期階段,生成碳酸鹽礦物的一種蝕變作用。多生成菱鐵礦、鐵白雲母、方解石等,呈團塊狀和細脈狀分布在蝕變岩中。

熱液活動早期階段形成的赤鐵礦化、鉀長石化形成一個寬大的初始蝕變帶;礦化中前期形成的黃鐵絹英岩化,被限定在初始蝕變帶內,並對先形成的赤鐵礦化、鉀長石化岩石進行交代改造,最終形成了黃鐵絹英岩化蝕變帶。目前所見到的赤鐵礦化、鉀長石化帶多位於蝕變帶的邊部,形態不規則。

(2)成礦作用:倉上金礦床的成礦作用分為熱液期成礦作用和表生期成礦作用。

熱液期成礦作用:根據脈狀體相互穿切關系、礦石的結構構造和礦物共生組合特點,可分為四個階段:

黃鐵礦石英階段:形成黃鐵礦石英脈,主要礦物組合為石英、黃鐵礦和少量毒砂。石英為乳白色的粒狀集合體,單晶呈半自形板狀,波狀消光強烈,有變形紋。黃鐵礦顆粒粗大,淺黃白色,具壓碎結構,裂紋發育,呈脈狀或團塊狀分布在石英脈或蝕變岩中。

金石英-細中粒黃鐵礦階段:該階段礦物組合為黃鐵礦、石英、毒砂、銀金礦、自然金等。細中粒黃鐵礦為自形-半自形晶粒狀,以立方體為主,與細粒毒砂呈細脈狀或浸染狀產出。石英為淺灰色,半自形柱粒狀,呈粒狀集合體嵌布在黃鐵礦間隙或以細脈狀產出。

金銀多金屬硫化物階段:該階段礦物種類較多,除石英、黃鐵礦、黃銅礦、方鉛礦、閃鋅礦有兩個世代外,與之共生的還有磁黃鐵礦、銀金礦、金銀礦、自然銀及其他多種含銀礦物。

石英碳酸鹽階段:該階段組合礦物主要有石英、方解石、其次有重晶石、綠泥石。白色方解石細脈充填於蝕變岩或蝕變帶上盤的變質岩裂隙中。

表生期成礦作用:礦體淺部,在表生作用下經氧化分解形成了氧化帶。原生礦石中的金屬硫化物形成了褐鐵礦、針鐵礦、銅藍、鉛礬、孔雀石等氧化礦物。石英性質穩定,仍殘留在氧化帶中;而絹雲母、長石經氧化分解,形成伊利石、葉蠟石等。金銀礦物及其他元素經風化遷移,不僅使金的成色增高,並且還形成淋濾富集帶。

(四)礦床成因

(1)物質來源:太古宙棲霞超單元TTG岩系為膠東金礦提供了重要的物質來源,通過硫同位素、人工重砂、鉛同位素、稀土元素等特徵分析,佐證了金質與其岩系的成因聯系。

在礦區蝕變帶內取了黃鐵礦、方鉛礦、閃鋅礦10件樣品作硫同位素分析,其結果見表5-9。

表5-9 硫同位素測試數據表

由表中可以看出,礦床硫同位素組成皆為正值,均值為+10.88‰,變化范圍+9.6‰~+12‰,並且與玲瓏超單元的二長花崗岩、TTG岩系的硫同位素值較為接近,展示了硫質的來源與途徑,佐證了金礦與玲瓏超單元的二長花崗岩、TTG岩系變質岩系的親緣關系。

(2)成礦熱液來源:對礦床三個不同成礦階段的石英、花崗岩中石英及石英包體水進行了氫氧同位素測定,測定結果見表5-10。

表5-10 氫、氧同位素測定結果表

從表中可以看出,礦石和花崗岩中的石英δ18O值變化范圍分別為11.6‰~14.6‰和10.9‰~11.3‰,平均值為13.01‰和11.10‰,二者很接近。

氫氧同位素測定值與標準的不同類型水流體的δD‰和δ18O‰相比較可知:倉上金礦床的氫氧同位素組成相當於變質水和岩漿水中的氫氧同位素組成(表5-11)。

從氫氧同位素測定值和在氫氧同位素圖上的投影位置看,可以看出倉上的玲瓏超單元的二長花崗岩和礦石中的氫氧同位素均落在岩漿水和變質水區。

從而可以看出,倉上金礦床成礦熱液中的氫氧主要來自變質水和岩漿水,說明倉上金礦床的成礦熱液是在太古宙TTG岩系經歷了區域變質、岩漿重熔作用之後形成的,在此過程中,熱液活動逐漸增強,晚期所衍生的熱液顯示了既有變質水、又有岩漿水的特點,因此表明成礦熱液直接來源於玲瓏超單元,而間接來源於膠東群變質岩系。

表5-11 倉上金礦床礦石氫氧同位素與標准水流體氫氧同位素比較表

(3)成礦溫度:在礦床內分別在二長花崗岩中,不同成礦階段的石英包體中進行了均一法和爆裂法溫度測定,測定結果見表5-12。

表5-12 倉上金礦床石英包體測溫結果表

(4)礦床成因:綜合以上分析認為:礦質主要來源於太古宙變質岩系,部分有可能來源於二長花崗岩。變質岩系中原岩為中基性火山岩的經區域變質作用,使所含金元素活化、遷移、富集,形成了膠東地區金的高背景地球化學區。中生代燕山早期的郭家嶺超單元岩漿岩形成,使金元素進一步活化、遷移、富集,形成含礦熱液,並運移至岩體邊部或構造薄弱帶。當燕山早期的三山島斷裂形成後,礦液沿其運移,在倉上斷裂帶的引張地段,伴隨構造多次活動,發生多次礦化疊加沉澱,形成了倉上金礦床。

(5)成礦時代:經各地質體之間的相互關系觀測和銣-鍶法等時線年齡測定,倉上金礦床的成礦地質年齡為(113.5±2.7)Ma,成礦時代應為燕山晚期。

(五)礦床的找礦標志

(1)地質標志:二長花崗岩體與太古宙變質岩系接觸帶;區域性壓扭性主幹斷裂發育地段,特別是主斷裂的沿走向拐彎的引張地段;黃鐵絹英岩化蝕變帶與石英脈發育地段;鐵帽發育地段;多金屬硫化物多次疊加、富集地段。

(2)地球物理標志:根據礦體上、下盤圍岩的物性差異、礦體賦存部位岩礦石礦化特點,蝕變帶賦礦部位或礦體常表現出的以下一些物理特徵來進行找礦。

中等重力密度(10~11.5g/cm3)區域或明顯重力梯度帶,間接指示岩體接觸帶或斷裂蝕變帶;

低磁高電異常中出現相對高電、高磁異常,可指示蝕變帶位置和存在礦體。

(3)地球化學標志:金礦床的指示元素為Au、Ag、Cu、Pb、Zn、As、Sb、Bi、Mo、Ni、Co等。

5. 山東黃金礦業(萊州)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由焦家金礦、三山島金礦、山東黃金礦業金倉有限公司組成
法定代表人:李濤
成立時間:2003-05-27
注冊資本:41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70683018007711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山東省萊州市萊州北路609號

6. 山東省境內都有哪些礦山地址在哪

招遠金礦的金翅領金礦,夏甸金礦,大尹各庄金礦,小尹各庄金礦,山東黃金的焦家金礦,三山島金礦,新城金礦等,金嶺鐵礦,兗州礦業,淄博礦業,濟寧礦業,新汶礦業,中鋼集團的下屬礦山,萊鋼集團的下屬礦山等,還有青州中聯水泥廠的石灰石露天采場等,其實山東的礦山很多,在此我就不一一列舉了,如果你是想找工作的話,還是上網自己查查吧,現在礦業就業形勢還是不錯的~找工作年前找~祝你好運~

7. 萊州發現的大型金礦是否屬實

繼去年在山東半島著名的萊州寺庄發現51.83噸特大型金礦後,山東省地礦勘探部門最近又在此地發現一特大型金礦,探明金礦資源量103噸,潛在經濟價值二百多億元人民幣。

中新網10月29日報道煙台市所轄的萊州境內新發現一處世界級超大型金礦,探明金礦資源量一百零三噸,潛在經濟價值二百多億元人民幣。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有關專家今天向記者披露了該礦發現經過。

這個超大型金礦位於萊州市焦家金成礦帶南段,與去年該隊探明的萊州寺庄五十一點八三噸特大型金礦相鄰,同在一個金成礦帶上。新發現的金礦深部地質條件復雜,深孔施工難度大,找礦面臨較大風險。

二00六年十月,該地質大隊開始普查,去年十月轉入詳查。在二點五五平方公里范圍內詳查階段施工鑽孔四十八個,平均孔深一千零七十四米,最大孔深一千五百六十米,最終找到了這個超大型金礦。加上淺部已探明的百餘噸金儲量,只有五點二平方公里的焦家金礦區探明金資源儲量超過了二百噸,這在中國是獨一無二的,稱得上是一個世界級金礦。

這次探明的金礦是繼去年萊州寺庄發現五十一點八三噸特大型金礦之後,山東地礦局地質六隊在膠東深部金礦勘查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第六地質大隊有關專家稱,這次發現的金礦床,其中一個主礦體的儲量就達九十三噸,是隱伏的盲礦體,便於開采,其他小礦體的總資源量為十噸,這在中國是比較罕見的。

膠東半島是中國最大的黃金資源基地。近五十年來,山東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在該地區共探明玲瓏、焦家等特大型金礦七處,大中小型金礦上百處,累計探明黃金儲量一千餘噸。

8. 山東萊州鐵礦

不是的,好像是淄博的。工資一個月只有2 3000。聽說工資還不到位、。

閱讀全文

與萊州黃金盛大鐵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份融資 瀏覽:55
翹然天津資本投資咨詢有限公司 瀏覽:456
融資融券寶典 瀏覽:29
定期理財規劃 瀏覽:599
恆大集團股票行情 瀏覽:6
信託信披 瀏覽:944
大眾公用股票分紅 瀏覽:637
寧波銀行後期查貸款用途 瀏覽:545
好好開車融資 瀏覽:300
融資租賃可行性報告 瀏覽:2
860日幣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373
房奴如何理財 瀏覽:803
南昌住房公積金貸款計算器 瀏覽:427
國盛華興投資有限公司 瀏覽:822
工行貴金屬掛單四種 瀏覽:918
主力資金進出散戶資金進出指標公式 瀏覽:880
報雷理財 瀏覽:898
廣信股份股票 瀏覽:472
小額貸款怎麼收賬 瀏覽:798
基金交銀藍籌凈值519697 瀏覽: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