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可以把黃金賣給,典當行嗎
金銀珠寶首飾都可以典當,但價格很低,典當一般有兩種一是活當,一是死當,死當價格比活當高一些,活當是有期限的到期不熟過期就是屬於典當行的
㈡ 當鋪怎麼當黃金
原則上只要來源合法、產權明晰、依法可以流通的有價值物品或財產權利都可專以典當,但不同典當行具體開屬展的業務有不同,一般來講房產、股票、企業債券、大額存單、車輛、黃金白銀飾品、珠寶鑽石、電子產品、鍾表、照相機、批量物資等都可以典當。
與通常人們想像中的舊當鋪不同的是,現代典當行一般不收舊衣服。一般的,活物也是不典當的。
典當是一種融資行為,需有償使用。典當行一般按當金收取綜合費及當金利息。按照《典當管理辦法》有關規定,動產質押典當的月綜合費率不得超過當金的42‰。
房地產抵押典當的月綜合費率不得超過當金的27‰。財產權利質押典當的月綜合費率不得超過當金的24‰。綜合費在典當時預扣,當金利息一般按同期銀行貸款利率上浮30%執行。具體費、息標准根據不同典當行、不同業務種類都會不一樣,客戶應以典當行公告為准。
㈢ 黃金可以典當嗎3克多能當多少錢
首飾黃金在340元左右,投資280元,回購是267元左右
㈣ 黃金為什麼可以當貨幣
轉一片文章,供你參考:
盤點2005年全球金融大事,最受矚目的無疑是金價出現不同尋常的持續上漲。盡管受年終結賬因素影響導致近期國際市場金價一度自每盎司540美元的高位出現急劇下挫,但許多市場人士依然對金價未來走勢充滿信心。這顯然不是由於黃金在中國已漸漸成為一種新的投資工具,畢竟上海黃金市場交易所全年成交量僅為106億元人民幣,也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投資者對通貨膨脹的擔憂。當人們相信大宗商品交易價格對產業周期具有前瞻性,以及匯率對經濟周期具有前瞻性的時候,黃金價格的前瞻性可能更加豐富。
以「比價關系」來解讀本輪金價上漲的人不在少數。的確,與40年前相比,國際市場油價至今已上漲了30倍,最大漲幅超過35倍,而金價漲幅充其量不超過15倍。不僅如此,以「9"11」為起點,目前銅價上漲了3倍,鎳價的上漲幅度更高,而金價的漲幅僅為80%。這可以用來說明黃金價格曾受到嚴重低估,也暗示了金價在未來仍具有可觀的上漲空間。
不過,將黃金混同於一般大宗交易商品忽視了其貨幣的屬性。作為世界貨幣以及儲備工具,黃金的需求導向及其對金價的影響無疑要比上述「比價關系」重要得多,亦深刻得多。最大膽的聯想是,在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35年以後,黃金的貨幣功能特別是其國際儲備地位開始重新受到重視。
黃金儲備比例
黃金和白銀成為世界貨幣是由國際貿易推動的。在此之前,各國的貨幣形態五花八門。如果說以白銀為主的世界貨幣代表了十七世紀前以中國為主導的世界貿易格局,那麼,在西方工業革命、海上貿易發展以及戰爭賠款等因素作用下,到十九世紀,黃金逐步取代白銀成為擴大的世界貿易體系普遍接受的世界貨幣。
如果黃金供應充足,准確地說是黃金供應量的增長能夠與國際貿易量的增長保持一致,那麼,各國為滿足償付外債、維持進口的需要而建立的貨幣儲備就不會有外匯,而只有黃金。就此而言,金本位制的出現是黃金供應短缺引起的。當貿易增長持續快於黃金供給增長時,各國改變了以往專注於黃金儲備的做法,開始儲備由主要債權國中央銀行發行的以黃金為本幣的貨幣即外匯。
在不發生外匯信用危機和貿易正常發展的前提下,一個國家的貨幣儲備率(黃金與外匯儲備合計對進口總值的比率)達到50%似乎是恰當的,而且其中的外匯儲備比例(外匯儲備占黃金與外匯儲備合計的比例)可以占據較高的水平。然而,貿易發展的進程不總是一帆風順的,天災人禍尤其是戰爭足以對貿易構成影響。與此同時,那些作為世界貨幣的外匯信用也是靠不住的,例如1931年出現的英鎊大幅貶值,以及上個世紀後半葉頻繁出現的美元貶值。於是,人們相信,為應對國際市場的不測風雲,需要提高並保持較高的貨幣儲備率。為避免外匯貶值對貨幣儲備體系的沖擊,在外匯市場不穩定的時期需要提高黃金儲備比例(黃金儲備占黃金與外匯儲備合計的比例)。
歷史曾經按照這一邏輯左右著世界的貨幣儲備格局。據當代國際貨幣體系奠基人特里芬(Robert Triffin)在《黃金與美元危機》一書中提供的數據,一戰前的1913年,全球貨幣儲備佔全球進口總值的比率為37%,其中黃金儲備比例佔94%。以一戰後貿易快速增長和英鎊匯率相對穩定為背景,到大蕭條之前的1928年,全球貨幣儲備比例升至45%,而其中的黃金儲備比例則降至77%。大蕭條後,隨著以「英鎊-黃金」為基礎的金本位制度崩潰,黃金的地位再度鞏固,以至於全球范圍內黃金儲備比例在1933年和1938年先後升至92%和94%。
二戰結束後建立起來的布雷頓森林體系鼓勵了各國紛紛提升其貨幣儲備當中的外匯儲備比例(主要是美元),並相應降低了黃金儲備比例。到1949年,在全球范圍內,黃金和外匯的儲備比例分別為74%和26%,10年後分別為67%和33%。
誰改變了金本位制
頗為流行的觀點是,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意味著黃金喪失了其長期保持的儲備地位,甚至出現黃金的非貨幣化趨勢。這可能是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新興貿易大國忽視並不斷削弱黃金儲備地位的主要原因。實際上,當尼克松政府在1971年關閉「黃金窗口」的時候,美國人所擔心的是黃金儲備的流失,而不是黃金儲備的增長。到目前,美國的貨幣儲備依然是以黃金標價的,全部黃金與外匯儲備為12748.4噸黃金,其中黃金儲備8133.5噸黃金,佔全部貨幣儲備的63.8%,與40多年前相比幾乎是一樣的。由於美國是世界第一大貿易國,這讓人懷疑金本位在國際貿易以及相應的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其實並沒有改變,只是熱衷於美元儲備的國家將黃金儲備的責任推卸給美國而已。
中國的貨幣儲備率過低曾經令人擔憂。這主要是指1990年以前的情況。1980年,國家外匯儲備為-12.96億美元,黃金儲備為1280萬盎司(按金衡制1噸黃金等於32151盎司換算為398.12噸)。在向市場出售了13萬盎司黃金並導致黃金儲備降至1267萬盎司之後,1981年外匯儲備提升到27.08億美元。直到1989年,國家外匯儲備升至55.5億美元,按照當年黃金價格1盎司=381.44美元計算,1267萬盎司黃金儲備價值48.33億美元,貨幣儲備總計約103.84億美元,與當年進口總值591.4億美元相比,貨幣儲備率不到17.56%(詳見表1「中國的黃金與外匯儲備概覽(1978~2004)」)。
由於黃金儲備數量長期不變,到2001年,盡管外匯儲備增至2121.65億美元,黃金與外匯儲備合計2155.98億美元,對當年進口總值而言的貨幣儲備率提升到88.52%,但其中的黃金儲備比例由1989年的46.55%大幅降至1.59%。值得一提的是,在2002年將國家黃金儲備量由1267萬盎司增加至1929萬盎司之後,當年黃金儲備佔全部貨幣儲備的比例僅升至2.2%。由於外匯儲備增長速度過快,到2004年末國家黃金儲備比例再降至1.28%,相信2005年末已不足1%。
不難看出,是中國改變了金本位制,確切地說是中國在過去27當中將官方黃金儲備比例由93.67%降至1%以下,並導致外債償付能力由主要依賴黃金變成主要依賴外匯或美元。由此而來的問題是,雖然中國的貨幣儲備率到2005年末可能已接近150%,但由於黃金儲備比例嚴重偏低,出於外匯市場波動的考慮,中國所承受的貨幣儲備風險依然是不可低估的。
貿易全球化趨勢中的貨幣儲備風險
如今在各國貨幣之間形成的匯率與歷史上各國金銀鑄幣之間存在的成色差異是一個意思。例如,日本在實行金本位制之前奉行萬延幣制,一分判金幣的含金量約0.75克,可兌換0.5美元。實行金本位制之後,新鑄幣1日元金幣的含金量為1.5克,與1美元的含金量相當,形成1日元=1美元的匯率。不過,必須承認,改變紙幣的價值要比改變金銀鑄幣的成色容易得多。這也是為什麼外匯儲備比例過高或黃金儲備比例過低的國家不得不承受更大的貨幣儲備風險的原因。
促使一個國家改變其貨幣價值的力量來自不平衡的貿易以及相應的國際收支狀況。幾乎所有的國家都不情願看到本國貨幣升值,畢竟出口是實現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在防範貨幣儲備風險方面,重點是防範主要貿易赤字國的貨幣貶值。如果該國貨幣恰好是主要儲備工具的話,那麼,對外匯儲備比例較高的國家來說,貨幣儲備風險是不言而喻的。
不應當懷疑貿易全球化有著縮小各國經濟差異和實現全球經濟和諧發展的初衷和作用。在這一過程中,工業化國家在世界貿易當中所佔的比重逐步下降,而發展中國家的貿易地位則相應上升。中國在世界貿易排名中的地位快速提升無疑是這一觀點最好的佐證。但是,貿易全球化必然沖擊以往單一的世界貨幣體系。在很大程度上,歐元的出現反映了世界貿易的多元結構對多元國際貨幣體系的需要。盡管由美元和歐元共同扮演世界貨幣的角色要比先是英鎊後是美元獨挑大樑的局面好得多,但從長計議,依然不能滿足貿易全球化的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國際貿易至今沒有從更本上擺脫金本位,即使是擁有巨額外匯儲備的國家,或者由此類國家結成的貨幣一體化組織,除非大幅度提升黃金儲備比例,否則,其貨幣不大可能扮演好世界貨幣的角色。鑒於亞洲各國黃金儲備比例水平普遍偏低,所謂的「亞元」能否受到歡迎令人高度懷疑。
如果說外匯儲備多元化的目的旨在降低單一世界貨幣體系下的貨幣儲備風險,同時,候補的世界貨幣有賴於其黃金儲備比例的提升,那麼,在實現外匯儲備多元化的目標之前,應對貨幣儲備風險的最好辦法,恐怕不是將目前以美元為中心的貨幣儲備置換為所謂一攬子貨幣,而是提升黃金儲備比例。有理由相信,在外匯儲備當中增加那些沒有充實黃金儲備作後盾的非中心貨幣(指美元、歐元之外的貨幣),所承擔的貨幣儲備風險恐怕比較為單一的外匯儲備更大。
任何一個國家都可能出於本國利益的考慮而改變本國貨幣的匯率。在這種情況下,黃金的儲備地位必將重新受到重視。道理很簡單,當主要持續貿易逆差國都可能放任或主動接受本國貨幣貶值的時候,黃金即使貶值也是最緩慢的一個。進一步說,由於目前的主要貿易逆差國恰好是主要黃金儲備國,其貨幣貶值的過程往往也是金價上漲的過程。為此,在較長的一段時期內,黃金有著無法抗拒的誘惑力,可以成為價值最穩定的儲備工具。如此說來,為什麼不看好金價的前景呢?
㈤ 黃金項鏈可以當嗎
可以,具體項鏈拿到當鋪去問啦
㈥ 為什麼黃金可以充當天然貨幣
金銀首先是一種材料,具有優良延展性、穩定性(適用於各種環境)的優質材料(很多答主都已經從物理化學方面分析得很透徹了)。在缺乏現代科學發明的新型材料之前,黃金白銀製品遍布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當然僅僅是從種類上,畢竟稀有),不僅僅是裝飾而已。在陶瓷餐具沒有出現之前,粗糙的陶器、木頭比起金銀製作的餐具器皿差的不是一星半點,瓷器出來之後也沒有失去其地位。
由於大量現代材料的普及,人們已經想當然認為金銀只具有貨幣與裝飾作用以及比較有限的工業用途,而把其作為一種優良的日用品材料的屬性給忘記了。正是因為在古代材料的缺乏,成就了黃金不可替代的位置。只不過後來開發的材料越來越多,金銀材料才從很多領域退出,變成了專門的裝飾用貴金屬以及流通的貨幣。
另一個類似的材料是銅,為什麼古代銅製品那麼多,本質上還是因為雖然材料特性不如金銀,但產量大的優勢使得銅成為了普通日用品的最好材料。現在還有一些銅手工藝人,能把一片光禿禿銅板敲打成一支精美的水壺。後來還出現了容易熔鑄的鋁早期產量低甚至價比黃金,但是黃金、白銀一直穩穩占據了高端用品的原料地位。
㈦ 想要去當鋪當黃金。可以去嗎會不會被騙
怕被騙,可以去金店啊,價格差不多的
㈧ 黃金可以典當嗎
有的,深圳市立德典當還不錯,13年金融歷史。
㈨ 黃金交易到底是個啥,可以當做投資嗎
黃金擁有商品和貨幣的雙重屬性,不管是那種屬性,都可以拿來做投資。
目前國內有很多種類的黃金投資品種,常見的有實物黃金、黃金t+d、紙黃金,現貨黃金。
實物黃金和紙黃金都是百分百的資金量投入,手續費比較貴,比較適合中長線操作,靈活性比較小,對於新手投資要求比較高。而黃金t+d交易時間限制比較明顯,是分三個時間段交易的,在國際上比較重要的消息公布適合,行情波動比較大的時候,td是停盤的。這樣的話,黃金t+d交易的風險就比較不好控制了。同時由於交易時間的限制,盤面上k線走勢不連貫,不好分析。因此黃金t+d更加不適合新手操作。
相比較而言,現貨黃金交易優勢比較明顯。杠桿交易,可以以小搏大,24小時全天候買賣,漲跌均有賺錢的機會,比較靈活。所以操作起來也比較方便。如果你想要做黃金投資,可以先試試現貨黃金的模擬盤操作,看看自己是否適合做這種投資。我也是國際注冊高級金融分析師,擁有cfa注冊證書。如果你對於黃金投資還有哪些不懂的可以追問我。
純手打,希望能夠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