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證監會指定的信息披露媒體有哪些(全的)
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平面媒體主要是中國證監會指定的一些專業報刊,如《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中國改革報》、《證券時報》、《證券日報》和《證券市場周刊——(紅藍)》等證券類報刊。
1999 年起,上市公司的定期報告全文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和巨潮資訊網發布。當前,上市公司的臨時報告也可以在這兩個網站找到。投資者和社會公眾可以通過指定報刊和網站,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根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第六條:上市公司及其他信息披露義務人依法披露信息,應當將公告文稿和相關備查文件報送證券交易所登記,並在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國證監會)指定的媒體發布。
信息披露義務人在公司網站及其他媒體發布信息的時間不得先於指定媒體,不得以新聞發布或者答記者問等任何形式代替應當履行的報告、公告義務,不得以定期報告形式代替應當履行的臨時報告義務。
(1)媒體報道證券交易擴展閱讀:
1、根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第三十一條:上市公司應當在最先發生的以下任一時點,及時履行重大事件的信息披露義務:
(一)董事會或者監事會就該重大事件形成決議時;
(二)有關各方就該重大事件簽署意向書或者協議時;
(三)董事、監事或者高級管理人員知悉該重大事件發生並報告時。
2、在前款規定的時點之前出現下列情形之一的,上市公司應當及時披露相關事項的現狀、可能影響事件進展的風險因素:
(一)該重大事件難以保密;
(二)該重大事件已經泄露或者市場出現傳聞;
(三)公司證券及其衍生品種出現異常交易情況。
『貳』 紐約證券交易所使用的媒體是什麼
華爾街日報
『叄』 什麼報紙有股市
1、目前,一般的報紙上都會有股票方面的新聞報道或者股票行情等信息回。
2、股市,即股票市場,指已答經發行的股票轉讓、買賣和流通的場所,包括交易所市場和場外交易市場兩大類別。由於它是建立在發行市場基礎上的,因此又稱作二級市場。股票市場的結構和交易活動比發行市場(一級市場)更為復雜,其作用和影響力也更大。
『肆』 今天影響股市的新聞有哪些
大盤靠拉動內需的計劃走出了一波連續的反彈,從11月7日以來大盤的反彈勢頭遠遠強於前幾次靠政策帶來的反彈,而反彈再次帶來了大小非的減持動作,而基金在前期減倉板塊的減倉動作,並沒有停止,所以說這次反彈暫時定義為反彈也不為過,現在連不少媒體和股評都在宣傳機構借這次反彈繼續出貨了(這有點一反常態),前幾次機構減倉時股評和媒體說是大建倉,而現在媒體又扭轉了方向一致"看到了"機構的繼續出貨,雖然近期一直沒更新評價文章,但是仍然在關注股市的發展,關注機構在股市裡的動作,從我個人的統計數據來看,這次反彈和前幾次反彈有很大的不一樣,首先前幾次反彈機構明明是純粹的出貨(所以持續性很差),但是股評和媒體一致認為是大建倉(當然是說給散戶聽的),而這次反彈機構有很明顯的提前3個多月的布局建倉次新板塊的動作,而且在部分次新股里建倉的規模不小,這是個信號,機構已經在選擇性的建倉了,雖然現在還在熊市中但是選擇安全系數較大的業績優良的股分批建倉暫時還在繼續,和前幾次反彈持續性差比這次之所以持續性遠遠好於前幾次就和機構確實的調倉建倉有關,前期部分機構拋棄的股繼續拋棄(當然短線還是借大盤反彈在犯彈,而且有些股在游資的狙擊下短時間內漲幅可觀,但是垃圾就是垃圾,潮水褪了才知道哪些人在裸泳)! 11月19日大盤再經歷了暴跌後出現了漲幅為6%的大漲,雖然這和市場上傳出燃油稅很快開征、大幅度降息54個基點、年底完成3G牌照發放三個消息有關,但是不管真假,中線主力資金在裡面的身影無法遁行,調倉和分批建倉的動作無法掩蓋(當然現在媒體和股評又開始幫機構掩蓋了),既然機構的確有分批階段性建倉,那這次反彈為什麼和前幾次反彈持續性上好這么多就很正常了,前幾次反彈機構靠政策快速推高股市暴漲後迅速高位拋售籌碼,套牢的個人投資者資金不少,根本不給個人投資者逃跑的機會,一個暴跌後就連續的大跌迅速使套牢者套牢程度加深(這次暴跌後又拉回了),由於很多散戶有套了就不管的壞習慣,自然成了機構拋出籌碼的堅定的持有者了。而這次大盤確變得有點反常的抗跌了,和不喜歡跟隨國外股市走了,這就和機構有關(和前幾次反彈比),因為機構確實這次在部分板塊上大量投了錢進去了,既然投了錢不是只為了當股東吧,既然不是當股東,那就是有做多賺錢的慾望(在大盤跌了70%的時候),所以這次反彈和前幾次純粹游資參與的反彈性質不一樣,因為有主力機構參與,行情的穩定性明顯不一樣。 機構階段性建倉並不代表股市反轉了,因為導致股市大跌的核心問題大小非還是沒解決,而在跌了這么多的情況下 機構做超跌後較大級別反彈的慾望也更強烈(當然是為了挽回前期的損失),而從8月20日後大盤形成的這個上檔壓力下行軌道,前面已經讓兩次政策性反彈顯出了反彈的真面目(很多人當時認為是反轉),而2080和1800之間的這個區域上軌和橫軌支撐馬上要形成夾角了,一旦大盤的K線(點數)繼續被下行的上軌壓制下行必然要和橫軌支撐位重合,重合後機構就沒有選擇餘地了,是堅決做多還是繼續探底就自然見分曉了,而對安全要求高的穩健的投資者可以等待大盤突破這個上軌把上升通道打開後並站穩了再建倉也不晚,因為能夠突破這個上軌並站穩,機構就選擇了做多,而很多看多的投資者從4000點一直喊到現在的中級反彈,就有可能真的在現在出現,買得早不如買得巧,吃魚頭的人大多數都吃在半山腰,還是吃魚身就OK了,魚頭讓機構去吃!如果大盤後市被上軌壓制下行把1800的橫軌也破了收不回來,那中線投資者可以暫時把錢捂緊點了,如果機構選擇突破上軌2080並穩健的震盪上行,那中線投資者可以逢低輕倉關注這次機構大量建倉的次新板塊中的那一部分股票,這類股票介入的一般是中線甚至有長線資金。雖然有很多強庄裝得像弱庄不過中線投資者眼睛放亮點,多觀察。熊市雖然沒結束,但是能夠在熊市中抓住一個中級行情也是很多人追求的,順勢而為吧,如果機構選擇突破上軌做大的反彈,我們也跟著做多就行了,機構選擇破橫軌,我們繼續觀望拿錢保本。 而如果真的發動了中級行情我談的1500就會暫時延後了,可以階段性做多,延後不代表不會出現了,大小非這個資金面的核心問題不解決還會在未來再次使資金面出現緊張,緊盯機構的動作吧!機構做多我們就做多,機構做空他們自己做去吧,我們空倉輕倉迴避風險。 而拉動內需十項政策除了最後兩項能夠較快的帶來利好效應外,其他的現在都還只是規劃,要到起實質性作用也是大半年後的事了,宏觀政策的滯後性無法避免,而且這些政策也表明了政府的態度是救實體經濟,而沒有虛擬經濟(投資市場)的份,而股市多頭該發泄的發泄完了該怎麼走還會怎麼走.大趨勢無法改變!而導致股市大跌的大小非問題政府一個字沒題,這基本上驗證了政府的最終態度,之前新華社曾表態,大小非的問題要市場來解決,而不是政府來解決,看來政府是說到做到了. 一、是在全國所有地區、所有行業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鼓勵企業技術改造,減輕企業負擔1200億元。(就只有該政策帶來具體的資金利好) 二、是加大金融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取消對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限制,合理擴大信貸規模,加大對重點工程、「三農」、中小企業和技術改造、兼並重組的信貸支持,有針對性地培育和鞏固消費信貸增長點(在不良貸款率偏高的情況下,雖然放寬了限制,但是銀行體系還是很謹慎,不會盲目的擴大信貸規模,增加經營風險) 而平準基金傳出上報國務院,希望組建救市的消息更是把前期機構配合出貨的謠言打了個遍地找牙,傳了3個月平準基金要馬上入市救市,現在終於漏出了原型,根本還沒組建的計劃. 首先救市就需要錢來救而這最基本的東西做為世界第一富裕的國家美國卻出現了很尷尬的事欠的外債數十萬億沒法還完的情況下經濟又出了問題(次貸危機涉及的負債額超過3萬億美圓,後續陸續有企業破產累加負債值無法避免)美國是除中國以外的唯一一個可以靠強大的內需度過經濟危機的國家但是這次正好出問題的是內部問題而不是外部問題,所以這和上次的東南亞經濟危機不可同一而語如果這次危機在美國捉襟見肘的救市資金下擴大成全球金融危機,那可以毫不避諱的說美國可能經歷超過5年的經濟衰退而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現在中國肯定不可能獨善其身現在的沖擊只是開始而已,中國擴大內需的策略也是刻不容緩. 客戶向證券公司借資金買證券叫融資交易.客戶向證券公司借入證券賣出叫融券.該消息初期對入市資有限,在很長一段時間後走上正軌後(可能在3年以上),規模才可能對市場產生較大影響,而且通過國外市場顯示,融資融券發展到相對平衡後有助漲助跌的左右,但不會改變大趨勢,如果在牛市中該消息是利好,因為會放大上漲的勢頭,而在熊市中該消息一定程度上是很大的利空,因為下跌趨勢也可能被放大,該政策是把雙仞劍,在不同的趨勢中作用正好相反,由於該制度涉及業務擔保品、保證金強制規定、強行平倉制度、結算風險基金、信用等級制度等,必須要注意因杠桿投資帶來的遠超過以前的投資風險。 當然作為想出貨的機構,就算是利空,機構、股票和媒體也會忽悠個人投資者一直看多該利好政策,並認為該政策是實質性的利好,當然他們只想讓個人投資者這么認為,他們心理很清楚,該政策可能幾年內對股市都不會產生什麼利好,甚至可能因為熊市中的助跌作用是股市跌得更厲害,而借所謂的利好出貨,個人投資資金接盤的意願更大,說到底和印花稅政策一樣的是掩護機構出貨的遮羞布。 如果導致這次熊市的大小非問題真的如國家通過新華社評論所暗示的讓時間來解決,那解禁高峰期後的2011年才有希望,走出底部調整到位.主力出貨的行情沒底.底是機構大規模建倉抄出來的不是散戶建議穩健對安全要求較高的投資者不介入,持幣為主輕倉觀望. 導致大跌的大小非問題直接導致了資金面的失衡,空方長期壓制多方,而在這個長期趨勢中資金面被空方占據,行情自然是長期震盪走低.這就是股票為什麼老跌的真正原因.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請謹慎採納朋友
『伍』 有關證券股票新聞消息發布在哪些媒體或軟體能及時能看到
交易所網站,證券公司網站,財經網站或者交易者的交易軟體上可以觀看到有關證券的新聞消息。
比較常用的財經網站有:
新浪財經。
和訊網。
東方財富網。
『陸』 媒體新聞報道在證券實交易實務中屬於哪個范疇的問題
媒體新聞報道證券交易實屬哪種范圍規范的問題屬於自查。
『柒』 建議證監會嚴查通過各種媒體推薦股票的財經評論員,他們點目的大多是欺騙投資
其實這樣評論員,大多數是沒有證的,只要你保留好證據,是可以去證券監管機構去專告他們的。
的確,股票就是屬一個利益糾葛的場所,每個人都可能是你的敵人,所以,你只能靠自己,只能自己對自己的利益負責,別人說的任何話,都是從別人自己的立場出發說的,你只能拿來參考,一定不可以全盤接受,要不然,不收割你收割誰了。
『捌』 中國有哪些經濟類的媒體
中國經濟類的媒體非常多,下面列舉5個:
1、第一財經
第一財經()是中國最具影響力、品種最完整的財經媒體集團,隸屬於中國第二大傳媒集團——上海東方傳媒集團(SMG)。
第一財經立足創新,堅持走專業化、國際化之路。道瓊斯第一財經中國600指數是中國市場上第一個覆蓋滬深兩地證券交易所的權威綜合指數產品。
第一財經還聯合深圳證券交易所推出了中國證券市場第一個經濟圈指數系列。
2、中國經濟時報
《中國經濟時報》(China Economic
Times)創刊於1994年,是一份以經濟為主的綜合性日報,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
其辦報方針為「對讀者負責,對歷史負責」,日讀者近百萬人次,年讀者人次逾2000萬,讀者對象為國際國內政務和商務人士,有較強的消費影響力
。
3、中國財經網
中國財經網新聞為前導,以國情為基礎,以融合各地通訊、即時專題、網上服務、媒體搜索等內容為原則,力求通過精心整合的即時新聞、翔實的背景資料和網上獨家的深度報道,向世界及時全面地介紹中國,並竭誠為中國和世界各國的訪問者提供迅捷、權威的信息服務。
網站以各類財經信息(包括數據、資料、研究報告、論文查詢等)服務於在國家經濟工作部門、經濟教育、研究機構和企業的工作者。
4、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
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頻道呼號:CCTV-2,簡稱:央視財經頻道)是以財經資訊節目為核心、生活服務節目為輔助的電視頻道,於1987年2月1日開播。
1987年,CCTV-2正式開始向全國播出,1993年1月1日,正式起名為經濟·綜合頻道,2000年,由經濟·綜合頻道改為經濟·生活·服務頻道 。2003年,由經濟·生活·服務頻道改為經濟頻道。
2009年,由經濟頻道更名為財經頻道。2014年,高清信號通過中星6A上星播出,開始高、標清同播。2015年,開始在央視總部大樓正式播出。
5、東方財富網
東方財富網是中國訪問量最大、影響力最大的財經證券門戶網站之一。 東方財富網致力於打造專業、權威、為用戶著想的財經媒體。
2004年3月上線。多年來,憑借權威、全面、專業、及時的優勢,東方財富網持續位居中國財經類網站第一位,並不斷擴大與競爭對手之間的差距,鞏固優勢地位。
東方財富網始終堅持網站內容的權威性和專業性,打造中國財經航母。網站內容涉及財經、股票、基金、期貨、債券、外匯、銀行、保險等諸多金融資訊與財經信息,全面覆蓋財經領域,每日更新上萬條最新數據及資訊,為用戶提供便利的查詢。
網站全體員工以「沒有休息日、新聞不過夜」作為工作口號,保證讓廣大用戶在第一時間盡覽天下財經及理財資訊。東方財富網從用戶需求出發,打造中國最大、最火爆的互動平台。
『玖』 金融市場的媒體和監管者分別是什麼
金融市場媒體:是指那些在金融市場上充當交易媒介,促使交易完並收取一定的傭金為目的機構和個人。媒體有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金融市場商人。另一類是機構媒體。他們參與金融活動主要是為賺取傭金。
金融市場監督管理包括金融市場監督和金融市場管理兩層含義。金融市場管理一般是指國家根據有關金融市場法律,如票據法、證券法、銀行法,規範金融市場交易行為,以達到引導金融市場健康有序運營、穩定發展的目的。金融市場監督是指為了實現此目的,而對金融市場進行全面監測、分析,發現問題並及時校址,是市場運行恪守國家法令及規定,嚴格遵循市場管理的過程。
金融市場監管的具體內容,因國家經濟金融體制不同而各有差異,但總的來說,主要是對金融市場要素構成的監管。
1)、對金融市場主體即交易者的監管
2)、對金融市場客體即交易工具的監管
3)、對金融市場媒體的監督管理
4)、對金融市場價格監管
金融市場監督管理的機構
政府對金融市場實施監管要通過一定的專門機構進行,這些機構一般有三類,即主要監管機構、輔助監管機構和自律性監管機構。
主要監管機構是對金融市場的監督管理負有主要職責並進行全面監管的機構,一般都是由中央銀行充任。
輔助監管機構是指部分具有對金融市場監管的職責和主要監管金融市場中某一個或幾個子市場的機構和部門。如證券管理委員會
自律性監管機構是自我監管的機構,是通過自願方式,以行會、協會形式組合而成的監管機構,通過制定共同遵守的行為准則和自律規章,以約束會員的市場行為。如證券同業公會、證券交易所。
我國金融市場的監管機構
1)、主要監管機構是中國人民銀行。
2)、輔助監管機構主要有: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3)、自律性監管機構主要有:中國證券業協會、上海、深圳兩家證券交易所
『拾』 譚正標的媒體報道
2009年8月21日《21世紀經濟報道》第14版
以《賽馬實業流通股股東逼宮》為題報道譚正標要求賽馬實業中報10轉10送轉的事跡
2009年11月11日《21世紀經濟觀察報道》第14版以《*ST中農或現「股民董事第一人」》為題報道譚正標參選*ST中農股民董事的事跡。譚正標認為,在全流通時代,大股東可能百分之十幾的持股比例就控制了董事會,而持股眾多的中小股東卻因為持股分散而而難以有效行使自己的話語權,因此有必要通過推行「股東董事」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結構。
2009年9月19日《理財1周 最錢沿》B16-B17版《對話最前沿》欄目刊出對「股市維權先鋒」譚正標的專訪。譚正標直言:中國股市不解決制度缺陷,就沒有價值投資。盡管不久前逼宮賽馬實業高送轉徵集投票權失利,但勇敢的「股市先鋒」譚正標仍然激情滿懷,准備競選15家上市公司股民董事,再次掀起了中國股市新一輪的維權風暴。(詳情見《對話最前沿》譚正標專訪)
【ST大師的經典之作】
譚正標做ST股不像一些資金型的人物,其依靠內幕交易,並且只是自己單獨得利。譚正標常常是公開推薦,帶領大家一起去賺錢。其向外界公開推薦過:*ST萬鴻(代碼:600681)、*ST申龍(代碼:600401)、*ST遠東(代碼:000681)、*ST夏新(代碼:600057)、*ST廈華(代碼:600870),讓很多股民一起賺大錢。
1、*ST九化(現名:仁和葯業,代碼000650),2006年4月買入均價1.28元,股改攤薄成本1元,2007年3月29日恢復上市,均價14元賣出,賺得13倍的收益,投資時間才11個月;2、*ST天頤(現名:三安光電,代碼600703),2007年4月買入均價4.20元買入,股改攤薄成本3.5元,2008年7月8日恢復上市,均價14元賣出,實現賺得3倍的收益,投資時間才一年3個月;
3、*ST蘭寶(現名:順發恆業,代碼000631),2006年4月買入均價0.72元,股改攤薄成本0.45元,2009年6月5日恢復上市,均價13.5元賣出,賺得30倍的收益,投資時間也只3年;
4、*ST天香(現名:ST松江,代碼600225),2007年4月買入均價3.6元,股改攤薄成本3.05元,2009年10月28日恢復上市,均價13.5元賣出,賺得3.4倍的收益,投資時間也只2.5年;
【譚正標概念股】
一個古老的寓言說:山不過來,我就過去。譚正標說:機會不來,就創造機會。
2009年6月8日《長江商報》B16版以《臨時停牌撞出一個規則漏洞》為題報道:在順發恆業(代碼:000631)重組後上市第一天,被譚正標發現,馬上發動股民在低價10.50元買入,指明其後必然會大漲。隨後,譚正標發動媒體報道,並與交易所直接對話,指出存在漏洞並且提出解決問題額方案,之後,股票展開三天漲停,短期獲得25%收益。從價值發現的角度,之後的6月24日又進入,一個月賺得45%的收益。
2009年8月21日譚正標在全國向賽馬實業(代碼:600449)發起逼宮,要求其中報資本公積金10轉10,並且有大報進行連續報道,各個財經網站轉載。之後,譚正標帶領其股友在低位買入,23元的成本,不到三個月賺得70%。
2009年10月29日有新聞報道,譚正標在全國發起了競選*ST中農(代碼:600313)股民董事的改革狂潮,之後有全國各大財經媒體跟蹤報道。正標公司指導股友在6.80元買入,不到一個月8.60元賣出,賺得26%的收益。
2010年1月28日,譚正標親自前往遼寧曙光集團公司進行實地調研,經過嚴密調查分析後,決定投資曙光股份,新浪財經網、21世紀經濟報道等媒體都給予高度關注。武漢正標投資公司建倉成本不到13元,在隨後的兩個月內,股份暴漲到最高20.49元,公司凈獲50%的收益。
由於譚正標其在股市具備獨特個性優勢和相關資源,其已經創造了:譚正標分紅逼宮概念股、譚正標股民董事概念股、譚正標維權概念股,今後其還會源源不斷創造各種個股機會。大家可以遐想:譚正標要調研的上市公司,董事長和總經理會如何去回應他呢?只要譚正標立項的個股投資,必然會展開一波不錯的漲勢。今後,正標投資公司一年立足做股市三、四次個股投資機會創造,每次將實現30%的投資收益,年投資回報達到100%以上,即便是在熊市也同樣要創造這樣的機會!
【譚正標參入「百萬賭局」】
2009年股市中,大概除了牛市帶給人們的興奮外,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侯寧與葉榮添之間的「百萬賭局」以葉榮添的失敗而告終。然而在2009年的最後一天,葉榮添以侯寧在48小時內沒有公布銀行賬號和戶名為由,單方面宣布賭局作廢。侯寧表示這是葉榮添在耍賴。不過,葉榮添不兌現贖金引起了其他私募的不滿,有著「股民維權先鋒」稱號的武漢正標私募經理譚正標表示,自己願意代表侯寧與葉榮添實盤炒股一比高低,看他是不是真正的高手。
譚正標說:「葉榮添在行業內只認同呂梁和李彪,其他人都基本屬於鄉村高手和紙上談兵。」譚正標表示,自己向來是個認真、較真的人,不相信世上除了呂梁和李彪,就沒數他葉榮添水平最高。「我05年到07年炒股收益翻了48倍,去年雖略虧,但今年收益已超過160%,怎麼說也是個高手,葉榮添要是真有水平,就和我比一比。」
最後,葉榮添卻不敢參入比試,也不願向侯寧兌現100萬的承諾。
【譚正標與正標投資】
譚正標於2005年5月成立武漢正標投資公司,隸屬大學人機構,管理層整合校友、學友團的強大資源,開拓資產市場的新陣地。其資產管理業務走在華中地區的前列。
公司股東背景資源深厚,資產實力雄厚,均為商業成功人士,分布在上海、深圳、北京。公司響應國家中部地區崛起的政策,立足中部地區崛起的中心——武漢,以資本運營為杠桿,撬動產業經濟的發展。
公司總經理譚正標在資產重組股、知識產權投資、法律維權、商機策劃等領域具有較深的造詣和影響力,組建了一支精幹、專業、卓越的團隊,秉承精深專業、精誠守信、創造價值、卓越不凡的理念,為公司開拓資本市場更高的陣地!
武漢正標投資公司在譚正標的帶領下,曾經創下了輝煌的業績。公司主打理財和融資兩項業務。其中
固定收益理財業務有:年固定回報18%(一年期),客戶資金進入自己證券賬戶,借予我方操作,客戶每月末可監控賬戶,協議期滿客戶獲取18%的固定收益。
融資業務有:為客戶自有資金提供三倍配資(問我,腰酸嗚嗚似淋兒爸淋爸爸)使收益增加三倍,公司只收取利息。如:你有10萬資金即可配資30萬,操作40萬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