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18年中國人民銀行出台的政策
2018 年上半年,中國經濟保持平穩增長,結構調整深入推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新興產業蓬勃發展,質量效益保持在較好水平。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上升,就業形勢向好,物價基本穩定。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6.8%,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2.0%。
2018 年以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中國人民銀行繼續實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根據經濟金融形勢變化,加強前瞻性預調微調,適度對沖部分領域出現的信用資源配置不足,引導和穩定市場預期,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尤其是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一是適度增加中長期流動性供應,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1 月、4 月、7 月三次定向降准,並搭配中期借貸便利、抵押補充貸款等工具投放中長期流動性。二是積極推進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工作。通過定向降准,鼓勵金融機構按市場化原則實施債轉股。三是加大對小微企業等金融支持。會同相關部委出台《關於進一步深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意見》,增加支小支農再貸款和再貼現額度,下調支小再貸款利率0.5 個百分點。四是擴大中期借貸便利和再貸款擔保品范圍,將AA+、AA 級公司信用類債券、優質的小微企業貸款和綠色貸款等納入擔保品,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綠色經濟等領域的支持力度。五是適時調整和完善宏觀審慎政策。啟動金融機構評級工作,加強對金融機構經營情況和風險狀態的監測。進一步完善宏觀審慎評估(MPA),將同業存單納入MPA 同業負債佔比指標,適當調整MPA 參數設置,引導金融機構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和符合條件的表外資產回表。六是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發揮好宏觀審慎政策的逆周期調節作用,人民幣匯率在市場力量推動下有升有貶,市場預期總體穩定。七是及時主動發聲,引導市場預期。通過多種方式加強與市場溝通,6 月19 日和7 月3 日,在股市、匯市出現較大波動時,主動發聲穩
㈡ 什麼是經濟下行周期
這句話的核來心在反經濟周源期。眾所周知,中國經濟目前在「周期性、結構性、外生性、動力性」等因素的作用下,處於下行通道。下行通道下,經濟增長下降,生產者投資、生產慾望及運營成本出現不同程度的提高。在這種情況下,貸款的風險很高,不論是銀行金融業和非銀行金融業處於對風險的厭惡,在這種情況下會加強風控,和實行審慎貸款制度。因此,提供反周期就是逆周期貸款就是和下行、風險提高周期相反的貸款。
㈢ 逆周期因子是什麼
逆周期因子是一個因子公式。
逆周期因子是央行推出的,由國內各報價行在報出人內民幣當日中間價時所考慮容的參數之一;主要作用在減少市場順周期作用對於匯率的影響。
(3)風控指標逆周期調節擴展閱讀:
逆周期因子第一次出現是2017年5月。彼時,人民幣收到大量貶值的壓力,已經無限逼近了7的關卡。因為已經連續貶值了兩年,貶值幅度達11%。市場上預期人民幣要破7的聲音十分多。
這些隨著預期做空人民幣的人,也變成了推動人民幣貶值的推手。為了稀釋這些根據市場預期做空力量的影響,讓人民幣匯率反映出真實經濟成分,央行推出了逆周期因子。
參考資料:人民網-逆周期因子
㈣ 如何進一步全面深化外匯管理改革
進一步深化外匯管理改革,要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動力,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緊緊圍繞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這一戰略目標,大膽推進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大力推動貿易和投資便利化,不斷提升外匯管理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以實實在在的改革成果回應廣大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
堅持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做好外匯管理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增強服務意識,善於換位思考,促進政策調整與市場主體商業運作模式相銜接,為守法合規市場主體盡可能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優化流程和手續,通過改進服務來深化改革,切實提升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程度,降低外匯管理的社會成本,真正做到寓管理於服務之中。積極支持地方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對於具備條件的地區可通過試點等方式,鼓勵開展外匯管理政策創新。
堅持依法行政和簡政放權。緊緊圍繞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大力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面提升行政效能。著力加強外匯管理法規建設,進一步加大法規清理力度,切實推動管理重點從「正面清單」向「負面清單」轉變。深入推動政務公開,加強內控制度建設,不斷完善外匯管理各環節的監督制約機制。
㈤ 央行指標map是什麼
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PA)。
按照官方說法,MPA是「以進一步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更加有效地防範系統性風險,發揮逆周期調節作用」。
相較於微觀審慎監管瞄準單個金融機構和單個金融部門的穩定、對每一家金融機構進行監管防止單個機構出問題,宏觀審慎監管意味著監管的范疇不限於單一機構或部門,而是將目標著眼於實現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定,防止金融體系系統性風險的爆發。
㈥ 什麼叫「逆周期因子」這個衡量的標准有什麼作用嗎
“逆周期因子”本身是一個公式,包含“逆周期系數”等一些因子,但因子的具體指標並沒有對外明確,因此不能直接計算。
值得關注的是,無論是引入還是調整“逆周期因子”,並沒有也不會改變外匯供求的趨勢和方向,人民幣匯率最終走勢仍然取決於我國經濟的基本面。隨著匯率改革不斷深化,人民幣匯率已逐步走入新時期,單邊的升值或貶值走勢很難重現,預計未來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區間雙向波動將是常態。
因此,對企業和投資者而言,尤其是對外貿型企業來說,及時樹立匯率風險防範的理念和意識,更好地規避匯率風險是必要課題。
㈦ 逆周期資本緩沖的影響
作為金融危機後宏觀審慎監管框架的重要組成部分,逆周期資本監管體現的是監管部門對於危機的反思與新危機的預防。旨在緩解銀行順周期行為的逆周期資本監管制度對宏觀經濟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逆周期資本緩沖體現宏觀審慎監管理念,熨平宏觀經濟波動。宏觀審慎監管政策工具主要有兩個維度:一是跨行業維度,二是時間維度。關注的是金融體系的順周期性是時間維度的監管,即隨著時間的推移,系統層面的風險如何通過金融體系內部以及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的相互作用而被放大,所使用的是資本、撥備和杠桿率等政策工具。逆周期資本監管制度作為宏觀審慎監管時間維度的監管工具,能夠有效緩解銀行業順周期行為對經濟周期的放大作用,從起到穩定經濟波動的作用。
其次,逆周期資本緩沖能夠減少銀行信貸順周期對貨幣政策的消弱作用,增強貨幣政策的有效性。由於銀行順周期性使貨幣政策呈現出非對稱特徵。在信貸擴張階段,寬松貨幣政策的價格效應和產出效應大於緊縮貨幣政策;在信貸收縮階段,寬松貨幣政策的價格效應和產出效應也大於緊縮貨幣政策,貨幣政策的非對稱性更加明顯。銀行信貸順周期性行為對貨幣政策的有效傳導產生了嚴重阻礙。
因此,旨在緩解銀行順周期行為的逆周期資本監管制度在另一層面上也有助於貨幣政策的有效實施。最後,逆周期資本緩沖增強了銀行資本監管要求,提高了對商業銀行安全的關注。逆周期資本監管制度實質上也是增強了銀行資本監管的要求,這種新安全指標的建立,也意味著在經歷最嚴重金融危機的洗禮後,全球銀行業的監管迎來了新的時代,銀行業監管的核心價值觀選擇上對銀行業安全的關注可謂史無前例。 在有利於中國宏觀經濟的同時,逆周期資本監管制度也帶來了種種挑戰。如銀行資本缺口加大和未分配利潤受到擠壓等。巴塞爾協議Ⅲ已對提高對銀行資本充足率要求,我國銀行業若要達到巴塞爾協議Ⅲ的資本要求,將面臨巨大的資本缺口。逆周期資本緩沖的計提無疑更進一步擴大此缺口。
在經歷2009年信貸擴張的大幅資本消耗的中國銀行業因此將面臨前所未有的資本短缺困境,不得不再次考慮資本補充路徑。這將大大抑制商業銀行信貸擴張的意願,更高的資本計提要求也將吞噬商業銀行利潤,商業銀行資產回報率和資本回報率會有所下降,這將推動中國銀行業轉型。按照新巴塞爾協議Ⅲ的要求,需要建立0%-2.5%的逆周期資本緩沖。
因為目前我國監管層對緩沖資本沒有特別要求,國內商業銀行距離巴塞爾協議Ⅲ中2.5%的要求尚有差距。申銀萬國的分析表明,在資本緩沖准備方面,國內銀行業平均水平在1.76%,除交行外,其他銀行均低於2.5%的標准。如果按照巴塞爾協議Ⅲ的標准,銀行將需要提取更多的一般風險准備,從而未分配利潤將受到一定擠壓。
㈧ 融資租賃的幾種風控模式
1、全程風控
全程風控,就是從業務擴展、市場營銷、客戶信息管理、盡職調查一直到項目審批、合同管理、租後的資產管理以及合規性管理,租賃業務操作的全過程,風險控制都一環不漏,層層把關。
2、全員風控
全員風控,就是指不僅業務一線人員,如客戶經理、項目經理等、業務二線風控人員,如風控經理、評審委員等需要特別進行風險控制,公司的其他人員,如財務人員、行政人員等,也應從不同角度、不同的信息渠道關注公司業務經營的風險。融資租賃的風險控制體系要與公司組織架構、企業管理制度、業務流程緊密的聯系在一起。
3、全面風控
融資租賃是金融和貿易結合的邊緣產業,涉及面比較廣,是個系統工程,風險控制也要是系統工程。融資租賃的風險控制必須建立在產業鏈的基礎之上,充分利用相關政府部門的管理職能,有效整合融資租賃公司、設備供應廠商、出資方和擔保、保險等融資租賃中介等租賃產業鏈的各方優勢,資源互補,將事前風險分析、事中項目控制、租後資產監督等過程環環相扣。
與傳統租賃的區別
融資租賃和傳統租賃一個本質的區別就是:傳統租賃以承租人租賃使用物件的時間計算租金,而融資租賃以承租人佔用融資成本的時間計算租金。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而產生的一種適應性較強的融資方式,是20世紀50年代產生於美國的一種新型交易方式。
由於它適應了現代經濟發展的要求,所以在20世紀60~70年代迅速在全世界發展起來,當今已成為企業更新設備的主要融資手段之一,被譽為「朝陽產業」。我國20世紀80年代初引進這種業務方式後,三十多年來也得到迅速發展,但比起發達國家來,租賃的優勢還遠未發揮出來,市場潛力很大。
與分期付款的區別
(1)分期付款是一種買賣交易,買者不僅獲得了所交易物品的使用權,而且獲得了物品的所有權。而融資租賃則是一種租賃行為,盡管承租人實際上承擔了由租賃物引起的成本與風險,但從法律上講,租賃物所有權名義上仍歸出租人所有。
(2)融資租賃和分期付款在會計處理上也有所不同。融資租賃中租賃物所有權屬出租人所有,租賃物作為長期應收款;承租方計入固定資產,進行計提折舊。分期付款購買的物品歸買主所有,因而列入買方的資產負債表並由買方負責攤提折舊。
㈨ 證監會調整券商風控指標 將釋放兩成凈資本 是什麼意思
證監會日前就修訂《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及配套規則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此次《辦法》修訂包括六方面內容,其中包括完善杠桿率指標,提高風險覆蓋的完備性。擬將原有凈資產比負債、凈資本比負債兩個杠桿控制指標,優化為一個資本杠桿率指標(核心凈資本/表內外資產總額),並設定不低於8%的監管要求。同時,將流動性覆蓋率和凈穩定資金率兩項流動性風險監管指標由行業自律規則上升到證監會部門規章。
此次《辦法》修訂,一方面在維持總體框架不變基礎上,對不適應行業發展需要的具體規則進行調整;另一方面,結合行業發展的新形勢,通過改進凈資本、風險資本准備計算公式,完善杠桿率、流動性監管等指標,明確逆周期調節機制等,提升風控指標的完備性和有效性。
兩項杠桿率指標合二為一
此次《辦法》修改內容共涉及條款 20 余條,總條款由41條改為 38條。修訂的主要內容有六個方面:一是改進凈資本、風險資本准備計算公式,提升資本質量和風險計量的針對性。將凈資本區分為核心凈資本和附屬凈資本,將金融資產的風險調整統一納入風險資本准備計算,不再重復扣減凈資本。將按業務類型計算整體風險資本准備調整為按照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等風險類型分別計算。調整後的凈資本和風險資本准備更符合證券公司開展綜合經營的風險控制的現實需要,但其計算范圍及標准已發生較大變化,指標值不具有歷史可比性。
二是完善杠桿率指標,提高風險覆蓋的完備性。將原有凈資產比負債、凈資本比負債兩個杠桿控制指標,優化為一個資本杠桿率指標(核心凈資本/表內外資產總額),並設定不低於8%的監管要求。
證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引入資本杠桿率主要是為了將證券衍生品、資產管理等表外業務納入杠桿控制,使風險覆蓋更全面、更精準。根據測算目前行業資本杠桿率約為25%左右(相當於財務杠桿3倍左右)。」
三是優化流動性監控指標,強化資產負債的期限匹配。將流動性覆蓋率和凈穩定資金率兩項流動性風險監管指標由行業自律規則上升到我會部門規章層面。
四是完善單一業務風控指標,提升指標的針對性。調整權益類證券計算口徑、將衍生品區分權益類和非權益類衍生品,合並融資類業務計算口徑等。
五是明確逆周期調節機制,提升風險控制的有效性。明確了證監會可根據證券公司分類監管、行業風險和市場狀況,對相關指標的具體計算比例進行動態調整的原則性要求。
六是強化全面風險管理要求,提升風險管理水平。要求證券公司從制度建設、組織架構、人員配備、系統建設、指標體系、應對機制等六個方面,加強全面風險管理。
根據實際情況,修訂後的《辦法》將凈資產比負債指標由不得低於20%調整至10%,優化調整後,原來的兩個杠桿控制指標理應取消,鑒於目前《證券法》明確證監會應當對上述指標比例作出規定,因此擬繼續保留相關指標。但為避免與資本杠桿率指標沖突,將凈資產比負債指標由不得低於20%調整至10%,未來主要通過資本杠桿率對公司杠桿進行約束。8%資本杠桿率的倒數所算出的倍數不是通常意義的財務杠桿倍數。按資本杠桿率8%的監管標准進行測算,並結合流動性指標要求,財務杠桿率大體為6倍左右,與現行辦法的要求基本相當。
㈩ 什麼是「逆周期因子」
逆周期因子本身是一個公式,包含一些因子,但是因子具體指哪些指標並沒有向市場明確,只有報價行知道。因此逆周期因子是無法直接計算的。
2015年5月,交易商協會宣布將在中間價公式中加入逆周期因子,這背後主要體現央行的逆周期調節意願,央行將公式給到報價行。
舊中間價公式:中間價變動=收盤變動貢獻+外盤變動貢獻
新中間價公式:中間價變動=收盤變動貢獻+外盤變動貢獻+逆周期因子(逆周期因子公式未知,不能直接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