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們平常買股票買的錢、交的錢是交到哪裡去了錢是給誰手裡了
賣主手裡。
股票交易是股票的買賣。股票交易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通過證券交易所買賣股票,稱為場內交易;另一種是不通過證券交易所買賣股票,稱為場外交易。
買賣股票成交後,買主付出現金取得股票,賣主交出股票取得現金。交割手續有的是成交後進行,有的則在一定時間內,如幾天至幾十天完成,通過清算公司辦理。
(1)股票每天交易的錢都去哪了擴展閱讀:
印花稅由購買、粘貼印花稅票的納稅人按照規定的應納稅比例和限額繳納。證券交易印花稅是印花稅的一部分。它是根據買賣雙方簽訂的證券交易合同的金額向賣方徵收的。稅率是1。
經國務院批准,財政部決定自2008年9月19日起調整證券交易印花稅政策。現行的雙邊徵收改為單邊徵收。也就是說,證券交易印花稅只對賣方(或繼承、贈與A股、B股的轉讓人)徵收,對買方(受讓人)不徵收。稅率仍為千分之一。
『貳』 股票的錢去哪了
仁兄 很簡單的 你說的問題是不存在的 買賣互相的。 沒有人買你賣誰 沒人賣你買誰
你賣股票 我買股票 我給你錢 你給我票 你拿票沒人要 那他還是錢嗎
『叄』 中國A股一直跌,我們投進去的錢都去哪了
所謂的股市里的錢蒸發了,是指股票貶值等同於多少錢損失了,並不是真有一筆等價的錢蒸發」了,只是股票市值降低了。
股市的股票可以理解為一種商品,它和普通的商品基本上沒有區別,這種商品的價值和市場對它的估值有關。
股票不存在生產的過程,只有交易的過程,賺錢的方法就是漲的時候持有,跌的時候交給別人持有。所以股市有著名的「搏傻理論」,股票賺錢就是比誰更傻,更傻的人會在跌的時候接盤,就會賠錢。
很多人理解,賺的錢就是別人賠的錢。這是錯誤的。股票真正賺的錢,是該股票的市場價值的變化,所以你能在升值的時候去持有,貶值的時候做空。
你賺多少和別人虧多少無關,只是股票的價值發生了變化。所以玩股票賺錢,關鍵是何時持有的問題。
最大的區別是股票沒有其他意義,股票僅有的意義就是他所代表的股權。在中國,這個股權只能在股市上體現他的市場價值,所以中國股票的唯一功能就是交易。不像蘋果還可以吃,還可以做糖。但是如果單從交易形式上,它們沒有區別。
拿房子來舉例。我十年前買了個房,當時只要10W,現在轉手可以賣80W,房產商建好後賣給我,整個過程它一直是我的房子,它漲了70W,這個過程沒人虧損,只是我在持有房子的過程中,它的價值發生了變化。
蒸發也是一個道理,在商品價值的屬性上,股票和房子沒有任何區別。
『肆』 請問股票里的錢去了哪裡了
公司發行股票時,錢到了公司手裡,然後股票在股票市場的交易,錢是在買賣雙方之間運動,買者將錢給了賣者,並沒有給公司。
股價變動不僅隨經濟周期的變化而變化,同時也能預示經濟周期的變化。實證研究顯示,股價的波動超前於經濟波動。往往在經濟還沒有走出谷底時,股價已經開始回升,這主要是由於投資者對經濟周期的一致判斷所引起的。
通常稱股市是虛擬經濟,稱與之相對的現實經濟為實物經濟,兩者的關系可以說是如影隨形」,彼此都能對對方有所反映。
市場的穩定與否跟場外非官方的消息的多寡以及制約機制是否健全有密切關系。從宏觀的角度講,凡是出自官方的正道消息,都是可以用作判斷當前以及未來一個階段內市場方向的依據。
而且,無論中外的股市,總是走著螺旋式攀升軌跡向前發展,以波浪形態來講,盡管浪型由諸多起伏組成,但將周期拉長到可以考察其全貌時便不難看出:一浪更比一浪高,與之對應的是所謂「谷底」也將隨之抬高,投資者可以看看滬市自開市以來K線圖便看一目瞭然。
或者看看周邊的香港股市、日本股市、台灣股市等等。這里我想說明的是:投資者投資股市即便尚不精熟於各種投資獲利的技巧,但至少先對股市以及影響股價的諸多因素有個基本了解,然後慢慢學會綜合所有已知的知識進行自己的投資決策。
『伍』 買賣股票的錢到哪裡去了
1交易成本:印花稅收。
股票交易印花稅是從普通印花稅發展而來的,是專門針對股票交易額徵收的一種稅,目前採用的是徵收1‰的單邊印花稅。
2007年5月30日,財政部突然宣布將兩市證券交易印花稅由千分之一上調至千分之三,引發市場著名的530大跌,不到10個交易日內滬指由29日收盤的4334點跌至3404點。2008年4月24日,財政部又出手「救市」,將印花稅下調至千分之一,當日滬指暴漲9.29%(即著名的424行情)。同年9月19日,財政部又將印花稅改為單邊徵收,當日兩市A股全線漲停報收(即918大救市)。
券商收益。也就是傭金,每家券商針對不同投資者給的傭金費率都可能不同,最高3‰。 此外,還有支付給證券登記清算機構的過戶費,支付給基金的管理費等。
2、上市公司以及公司的「大小非」們:
上市公司股票上市後,上市公司就成為投資大眾的投資對象,就能向大眾籌資。我們先忽略投機的行為,用一個簡單的例子分析。公司必須給持股人定期分紅,即把公司的利潤分一部分給持股人。如果公司很好,分紅的收入可能會遠超過認購股票的支出。
3、「投資高手」、游資、熱錢
經濟學常識告訴我們,證券市場上的資本交易是一種「零和博弈」,一方賺錢,也有一方輸錢。我們繼續以本文開頭的例子接下去解釋這個問題。實際上,該例子提到的總市值減少的這400元並未「蒸發」,而是被別人賺走了。
『陸』 股票市場的錢都去了哪裡
股市的暴跌其實根本就不存在真正的受益者。但是對於一個零和游戲的股票市場而言,股市一旦暴跌那就意味著市值的整體減少,減少市值的部分就相當於消失不見了,損失慘重就是這些持股人了。
『柒』 股票帳戶上的錢都去哪兒了
1.你買的股票縮水了;
2.你的賬戶密碼被盜,被別人戲弄了;
3.你的開戶券商,利用你的資金買股票。
『捌』 股民的錢都去哪了
,什麼叫炒股賺錢??只有真正的把股票賣出去你才能知道你到底賺了多少錢。比如,一個人買的股票,從10塊錢漲到了20塊錢,你問他,你賺了多少錢。他會說 ,每股10塊錢,這其實是錯的,他只是每股帳面上獲利了10塊錢,只要他沒賣出去,這10塊錢就沒有兌現,就不能說是賺到了。他沒有賣出去,股票會漲,當然也會跌,下跌的速度要比上漲的速度快得多。而同樣是10%,對於上漲和下跌的意義是完全不一樣的,因為上漲和下跌的基數是不一樣的(股票20塊錢,下跌10%之後是18塊,而18塊再上漲10%就是19塊8),其次,並不是說錢被誰賺去了,用賣菜來舉個例子,假如說,有機構研究得出結論,吃白菜可以長生不老(這就好比說某隻股票的盈利會大幅度增長),而整個市場上的白菜只有10棵(供給有限),那麼,人們為了實現長生不老(也就是為了分享那隻股票的盈利),都紛紛去買白菜,而整個市場一共只有10棵白菜,人們搶著買,需求大於供給,白菜(股票)的價格自然就上漲了;還是白菜,人們在吃白菜可以長生不老的預期指引下,紛紛去買白菜,而農民一看種白菜會有很大的利潤空間,便全部都去種白菜,向市場投放,那麼,在一段時間後,市場上便突然供應了大量的白菜(供給擴大),而這個時候,國家衛生部發表聲明,說吃白菜不能長生不老,那個機構是騙人的(利空消息),於是,人們便都想把自己手裡的白菜賣出,甲10塊賣不出去,乙便降價到8塊,丙再降到5塊...價格自然就下跌了,大家手裡的股票自然就縮水了...
『玖』 我買股票的錢去哪裡了
第一個問題!
上市公司 融資一般大部分錢是在 一級市場得到的!
你買到的 應該是 二級市場的 就是流通股!
這股票是 隨時可以交易的 ! 當然中國股市 T+1制度!
你當天買的 第二天才可以賣
公司 業績不好 股價要跌! 當然 中國股市也有例外!
因為中國股市投機性大!
如果你 買進了 這家公司的股票! 10元每股買的!
公司 業績 越來越好! 股價一直漲 漲到15元每股
那你賣掉 就每股賺5元了(當然股票交易還有各種稅費) 我舉這個例子 就是簡單的說明下!
第二個問題 融資
簡單的理解就是 要錢 來讓公司能更好更快的發展!
別人會給你公司錢 是因為看好你公司的未來
下面是我 從網路找來的 融資的方式 您參考下!
負債資金的籌集:
1、銀行借貸:
按照提供貸款的機構分類:政策性銀行貸款、商業銀行貸款、其他金融機構貸款。
按照有無擔保:信用貸款、擔保貸款
銀行借款的優點:籌資速度快、籌資成本低、借款彈性好
銀行借款的缺點:財務風險大、限制條件多、籌資數額有限。
2、發行債券:
發行債券優點:資本成本較低、具有財務杠桿作用、可保障控制權。
發行債券的缺點:財務風險高、限制條件多、籌資額有限
3、融資租賃。
權益資金的籌集:
1、吸收直接投資
2、發行股票
3、企業內部積累
混合性籌資:
1、發行優先股
2、發行認股權證
3、發行可轉換債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