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金融危機為什麼會對股市造成影響
1、全球金融危機的直接影響是針對嚴重依賴出口的實體上市公司及在海外有大量投資的金融機構。這部分損失還無法完全預計,最終的損失數字也將是個天文數字。
2、銀行業雖然直接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但由於中國金融管制較嚴,致使損失相對較小,涉水不深。中長期看中國有持續降息的預期,但是由於消費者的心理預期變更,將在短期內有更多的資金暫時迴流到銀行,後續就看各家銀行如何應對了。
3、房地產業的冬天開始,房地產業在過去的幾年中由於固定資產投資過熱、通貨膨脹、中國貨幣升值的影響產生了大量泡沫。
4、鋼鐵行業受危機的影響開始顯現,表現在鋼鐵價格持續下跌,產能縮減。但是,就中國鋼鐵業來說,由於中國拉動內需的預期,勢必將提供更多公共品,即時冒著再次陷入通脹的危險。
5、石油、煤炭等能源業的影響將是長期的,表現在能源價格將持續走低(由於需求降低),未來風險處於中等水平。
6、黃金等貴金屬、奢侈品行業中期不看好。原因是黃金價格已經在過去持續升高中透支了其保值性,對於黃金及其奢侈品行業來說冬天即將到來。
(1)經濟危機黃金股票擴展閱讀:
金融危機是金融領域的危機。由於金融資產的流動性非常強,因此,金融的國際性非常強。金融危機的導火索可以是任何國家的金融產品、市場和機構等。
金融危機的特徵是人們基於經濟未來將更加悲觀的預期,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出現較大幅度的貶值,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出現較大幅度的縮減,經濟增長受到打擊,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的現象,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有時候甚至伴隨著社會動盪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盪。
『貳』 經濟衰退時期,什麼樣的股票表現會比較好
非周期性行業股票經濟衰退時期表現會較好。
非周期性行業是指那些不受專宏觀經濟影響的行業,不存屬在特定的周期時間,以及服務行業,這些行業往往集中在涉及人類日常消費的行業。例如:食品,醫葯,煙酒類,服裝,糧食類,交通運輸等。簡單來說,提供生活必需品的行業就是非周期性行業,提供生活非必需品的行業就是周期性行業。
『叄』 經濟危機時 買什麼股票
到底時,愛哪只哪只。優選傳媒娛樂股,沒錢了,人需要精神生活,娛樂慰藉空虛的內心
『肆』 為什麼經濟危機導致金本位制崩潰
在19世紀後半期,主要貨幣的價值由金價決定,固定匯率制度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第一次世界大戰導致國際金融秩序的紊亂,從而使得金本位制度崩潰。在戰爭之後,英國和美國一起,准備恢復金本位制度。到了1928年,金本位體制建立起來,參與者的數量還超過從前,達到40多個國家。但是,隨後的經濟大蕭條又削弱了國際金融合作的基礎,金本位體制很快再一次崩潰。
金本位制
「19世紀的後25年是在金本位基礎上建立的國際貨幣體系不斷擴展的最好見證,它以各國貨幣的固定國際匯率將世界上主要國家聯系起來,因而可能是一種比以往任何體系都更穩定的體系。[1]」英國是從1821年開始實行金本位的貨幣制度,德國在1871年採用了金本位、荷蘭是在1873年緊隨德國之後,瑞士和比利時是在1878年採用的金本位制度。法國雖然朝著金本位制度方向發展,但是它保持著金銀復本位制。1879年,美國開始用黃金固定美元的價值,1897年俄羅斯和日本支持採用黃金,而奧匈帝國實際上也是支持金本位制度的。可以看出,作為國際貨幣體系形式的金本位制度在1900年以前已經在全球范圍內擴展。金本位體系被認為是國際貨幣安排和國際收支調整的特別體系。
雖然對金本位體制下自動調節的解釋在不同的國家有一些不同,但是原理基本一樣。出口國接受外幣支付,因為不願意持有外幣,所以,他們就將其轉換為黃金,然後再把黃金拿到國內銀行轉換成國內貨幣。這樣,有國際收支赤字的國家將面臨黃金凈流出,有國際收支盈餘的國家將面臨黃金凈流入,因為黃金提供了一個基礎——所有國內貨幣在需求上都可以轉變為黃金——這將決定每一個國家的貨幣盈餘。調節過程被認為是隨之而來的。國際收支逆差,導致外匯匯率上漲超過黃金輸出點,從而黃金外流。在這樣的情況下,央行黃金儲備減少,導致貨幣流通量減少,從而通貨緊縮,物價下降,價格下降之後提高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從而使得輸出增加,輸入減少,國際收支恢復平衡。當國際收支發生順差,那麼外匯匯率下跌低於黃金輸入點,從而黃金流入,導致貨幣流通量增加,帶動物價上漲,從而使得輸出減少,輸入增加,這樣國際收支恢復平衡。
但是在實踐中,調節很少是自發的。國家常常不按照理論上的規則來調節其經濟。經常項目的順差不是依靠貿易來進行調整,而是通過利率機制,通過資本項目來彌補差額。比如,當國際收支逆差所造成的黃金流失和國內貨幣供應減少時,通過提高市場利率,從而引起套利資本流入該國。當出現黃金流失的時候,英格蘭銀行通過提高再貼現率,這就使得倫敦金融市場利率水平的上升,從而加快國際資本流入。總之,處於貿易順差的工業化國家在發展中國家大力投資,巨額資本轉移的效果掩蓋了發展中國家的赤字。貿易順差國家發現不用調節國內經濟適應金本位制就能夠保持其地位。國際收支的赤字在短期內可以通過提高國內利率加以掩飾。金本位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之所以能夠相對穩定地從英國擴展到世界其他國家,進而演化為一種國際貨幣體系,這是與英國在世界經濟中的霸權地位相互聯系的。英國自18 世紀60 年代工業革命開始,到19 世紀中期,已經成為世界工廠以及世界貿易金融中心。從1760 年到1820年,英國的工業生產總值約佔世界工業生產的50 % ,對外貿易佔世界貿易總額的27 %。隨著英國銀行業的不斷發展,對外放貸業務日益活躍。到19 世紀中期,倫敦已經成為世界金融中心,英鎊實際上作為世界貨幣充當著各國貿易結算的主要支付手段和儲備貨幣。在大多數工業化強國於19 世紀70 年代實行金本位制之前,英國已利用自身強大的經濟實力使大量黃金流入了本國。更為重要的是,英鎊在這一過程中成為一種等同於黃金的國際貨幣,在雄厚實力和自由貿易政策的支持下,英國的對外貿易在當時占據了絕對領先的地位,而國際貿易的擴大也使英鎊的國際信譽逐步建立起來,而在英鎊國際化的過程中,倫敦也成為當時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國際金融中心。
金本位制本身就存在一些問題。它會帶來極高的資本流動性,巨大的私人資本流量以及外匯的投機攻擊。在戰爭的壓力下,世界經濟的結構變化加上普遍的國內經濟和政治危機,金本位制將無法順利發揮作用。
經濟蕭條
工業化以來,經濟危機出現過許多次。有學者認為具有周期性的特點。英國是世界上最先進行工業革命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實現工業化的國家。曾經在1825年爆發過第一次經濟危機。美國工業化始於19世紀20年代,較英國晚了半個多世紀。1865年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後,廢除了奴隸制,經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並於19世紀70年代趕上了英國。從歷史角度考察,美國先後分別於1825年、1837年、1847年、1857年、1866年、1873年、1882年、1890年、1900年、1907年、1920-21年、1929-33年、1937-38年、1948-49年、1957-58年、1969-70年、1974-75年、1980-82年、1990-91年多次發生過經濟危機。但是只有兩次危機是較大的。一次是1857年的經濟危機,一次是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
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浩劫。歐洲是這次戰爭的主戰場,英、德、法、俄等國家為爭奪霸權互相拚死廝殺,元氣大傷,唯獨美國在戰爭中增強了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就連當時頭號投資大國英國也欠美國41億美元的債款。美國已由戰前的債務國變成資本主義世界的主要債權國和國際金融中心,同時,美國也從戰前的工業大國之一躍為資本主義世界名列首位的經濟大國。經濟的擴張創造出信心和期望心理,結果使美國的股市持續上漲。股市價格平均一年上漲18%,1926年3月到1929年10月間漲了一倍以上。但是這是泡沫經濟,終於股市大崩盤。實體經濟在1929年的夏季開始走上下坡路。汽車生產從1929年6月開始下挫。農產品價格從1929年到1932年跌50%。崩盤導致人們爭相追求流動性,債主急於把借出去的錢收回來,持有股票的人則急於脫手。這個過程中,訂單和貸款取消了。通貨緊縮散布到脆弱的商品市場與耐用消費品工業。銀行開始接二連三的倒閉。破產的銀行從1929 年的659 家增至1930 年的1352 家,到1933年情況仍然十分嚴重,破產加上停業整頓和改組的銀行高達4004 家,占銀行總數的28.2 %。與此同時,工業企業開工率迅速下降,1932 年製造業的開工率由1929 年的約80 %降到了42 %,其中最嚴重的行業如煉鋼業同期從88. 5 %降到19. 5 %,從而造成經濟的大蕭條[2]。
這次經濟危機是世界經濟發展史上最嚴重的大蕭條。1929到1932年間,美國的全國產出下降32%,工業產量的降幅接近一半。失業率從1929年的3.1%上升到1932年的23.6%[1]。1929-1933年大危機是資本主義世界歷時最長、損失最大的一次經濟危機。在這次危機中,大批企業破產倒閉,成千上萬的勞動者失業,自由市場體系徹底崩潰。羅斯福為了挽救危機在美國實行新政,開創了混合經濟的新時代。
『伍』 經濟危機黃金漲還是跌
在金融危機中,黃金價格的三個階段
源自: 李子昕 4709?
一階段,金融危機將要發生,或者已經發生,法幣信心開始喪失,為了保值,人們紛紛選擇硬通貨黃金,因此金價飆升。因此,我們也可以把金價的持續飆升,作為世界級金融危機即將發生的一個徵兆。當金價由飆升開始回落時,一場震驚世界金融危機就要發生了。
第二階段,金融危機已經發生,一些金融公司相繼破產,資金鏈斷裂。金融危機正向經濟危機轉變。這時,一些企業出現流動性危機,金融經濟危害開始向實體經濟延伸,一些實體企業開始出現破產。這時,流動性是企業的瓶頸。貨幣需求增大,為了應對資金需求,一些企業、政府開始拋出黃金,金價開始滑落。因此,我們可以把金價滑落看為是看為是金融危機向經濟危機轉化的信號。如果各國政府應措得當,這個階段會比較短。另外,因為各國政府應舉政策會有差異,這個階段會有反復。
第三階段,金融危機得到控制,政府的救市措施得以實施,經濟危機正在被克服或者得到控制,黃金的保值作用再次引起投資者關注,金價再度起升,這個時候金價的起升是恢復性質,比較緩慢但是較為堅挺。
由於國際金融大鱷的投機作用,會使這三個階段在第一、第二階段的轉變上比較清晰,但是第二、第三階段轉變比較模糊。第二階段反復曲折。因此,當黃金價格由劇烈變化走向穩步回升時,可以認為是金融危機已經結束或者即將結束的信號。
另外,在上述三個階段變化中,即使功力非常黃金分析師的判斷都會頻頻出錯。這是因為,這時金價的走勢呈現「出格」走勢。跌得時候都要跌過頭,漲的時候也要漲過頭。傳統技術分析和基本分析方法都已失效或者部分失效。只有盤感十分敏銳的操盤者才會在這個時期的黃金投機中頻頻得手。
『陸』 經濟危機下,如何購買美元和黃金避險保值
同志抄?你是想同時購買黃金和美元進行保值嗎?呵呵,美元走勢跟黃金走勢一般是呈負相關性的,如果同時購買黃金和美元的話,估計你是賺不到錢的,最好是選擇其中一樣,我覺得在這樣的經濟形勢下,還是購買黃金比較安全點,如果想要購買事物金的話,應該去黃金交易所,開戶,不要去證券公司,找上海黃金交易所的會員單位,這樣的話,安全性高。
『柒』 為什麼在經濟危機的時候黃金會下跌。
在經濟來危機的時候黃金價格下跌是產自能過剩、經濟緊縮的標志。
因為黃金的避險價值的深層次根源來自於黃金殘存的貨幣屬性,即歷史上長期作為金屬貨幣或紙幣本位的黃金相對於各國發行的信用紙幣的保值功能。經濟波動乃至政治軍事突發事件動搖了人們對一國貨幣的信心,從而引發購黃金以規避貨幣貶值的風險的行為。
因此黃金的避險需求遵循的的邏輯是「金融危機或政治軍事變亂———一國實體經濟下滑或者貨幣供應失控——一國貨幣貶值的風險——拋出紙幣購買黃金的避險行為 」。
(7)經濟危機黃金股票擴展閱讀:
經濟危機的原因可能是:
1、經濟政策錯誤;
2、原材料緊張,尤其是原油危機;
3、自然災害;
4、全球化的後果;
5、金融政策錯誤。
經濟危機早在簡單商品生產中就已經存在,這是同貨幣作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相聯系的。在生產方式危機才變成了現實。隨著簡單商品經濟——私人勞動與社會勞動之間的發展,就使經濟危機的發生成為不可避免的了。
『捌』 為什麼馬航事件會引起各國股票大跌而黃金價大長
因為是導彈擊落飛機,一般會理解為戰爭的導火索,所以黃金會被炒。
『玖』 1929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美國華爾街股市為何突然下跌
原因:
1、1929年,在世界貿易中,美國的份額超過英國,居世界首位,資本輸出額僅次於英國,居世界第二位。但在浮華背後,社會的貧富差距加劇,市場的供需關系已經出現嚴重失衡,因而股市下跌。
2、由於市場萎縮,大量工廠倒閉,市場信心受到嚴重打擊,人心惶惶,大量股票持有者都拋售股票,結果所有股票都成垃圾了,只有賣家而沒有買家。
3、證券市場出現了畸形發展,從投資到投機,市場泡沫越來越多。缺乏監管的銀行卻還在不斷鼓勵人們超前消費,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購買奢侈品,乃至抵押房產去購買股票,從而進一步助長了股市的投機行為,也使銀行內部的不良資產不斷堆積。
從1929年起,資本主義世界陷入歷史上最深刻、最持久的一次經濟大危機。危機首先在實力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國爆發,然後迅速波及整個資本主義世界。
(9)經濟危機黃金股票擴展閱讀:
1929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爆發表現:
(1)工業生產大幅度下降。
危機時期,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下降37.2%,其中美國下降40.6%,法國下降28.4%,英國下降16%,日本下降8.4%。主要國家的生產退回到20世紀初或19世紀末的水平。
(2)企業大批破產,工人大量失業,經濟損失嚴重。
危機時期,倒閉的企業數,美國達14萬家(另外還有近1萬家銀行),德國為6萬家,英國為3.2萬家。資本主義世界的全失業工人超過3000萬,加上半失業者,則達4000~4500萬。
(3)世界商品市場急劇萎縮,關稅戰、貿易戰加劇。
美國於1930年將應稅進口商品平均稅率提高到53.2%;英國從1932年起實行帝國特惠制;德國限制進口量;法國實行進口配額制。結果,1929~1933年間資本主義世界貿易額縮小2/3,退到1919年的水平。
『拾』 1929年美國經濟危機的時候金價有沒有上漲
1929年美國經濟危機的時候黃金價格由政府制定,從1盎司摺合20.67美元上升為1盎司摺合35美元,但不允許私人收藏和買賣黃金。
1929年的危機給控制美聯儲的國際銀行家帶來的一個直接的最想要的收獲—1933年3月9日,以拯救金融危機和防止美國黃金向歐洲流失的堂皇名義,剛剛上任5天的美國新任總統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急不可耐地推出了《1933年緊急銀行法案》(The Emergency Banking Act Of 1933),它獲得國會參眾兩院的通過。該法案授予羅斯福管制、禁止金銀出口或窖藏的權利,授予財政部要求民眾上繳所持有的一切金幣、金條以及黃金券(該證券完全由黃金擔保)的權利。在國際銀行家的鼎力相助下,羅斯福鐵了心要剝奪美國人民自由擁有黃金的權利。4月5日,他發布一道行政命令,要求所有人向銀行交出金幣、黃金券和金條,以每盎司黃金20.67美元的價格兌換紙幣或銀行存款;銀行向美聯儲上繳黃金。任何私藏黃金者,將被重判10年監禁和25萬美元。羅斯福對此的狡辯是緊急臨時措施,但該法案直到1974年才被廢止。
1933年4月,國會通過的法案進一步授權總統調低美元的含金量,使之達到將近100年前的1837年確定的1盎司兌20.67美元這一比例的50%~60%。1933年6月5日,國會進一步採取行動,規定任何合同契約,包括美國政府所承擔的義務中約定的以黃金作為支付手段的條款即刻廢止。1934年的1月,美國又通過了《黃金儲備法案》,金價重新定為35美元1盎司,但美國人民無權兌換黃金。美國人剛剛上繳黃金換了美元,就被「羅斯福新政」洗劫了近一半。
取締美國政府所負義務(美國人民此後在與政府和美聯儲的交易中,政府和美聯儲不再有支付黃金的義務)中有關的黃金條款引發了大規模的法律訴訟,訴訟案直到高等法院。高等法院認為國會無權取締政府所負債務中承諾的以黃金支付債權人的義務;但是,高等法院接著宣稱,因為私人持有黃金不再合法,原告要求賠償美元含金量變動(從1盎司摺合20.67美元變為1盎司摺合35美元)所引發的損失就無從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