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市值加權平均指數如何算
加權股價平均數又稱加權指數,是根據各種樣本股票的相對重要性進行加權平均計算的股價平均數,其權數(Q) 可以是成交股數、股票總市值、股票發行量等。
加權指數與月線關系
由歷史資料來看,當加權指數突破月線時,股價的走勢會延續一段時間,2004年8月以後持續的時間縮短,但仍具有參考性。
加權指數低於月線天數統計表
當加權指數跌破月線時,指數連續低於月線的時間小於10個交易日的機率最高。
當加權指數跌破月線時,指數連續低於月線的時間大於20個交易日的機率約45%。
加權指數高於月線天數統計表
當加權指數超越月線時,指數連續高於月線的時間小於10個交易日的機率最高。
當加權指數超越月線時,指數連續高於月線的時間大於20個交易日的機率約52%。
加權指數每月波動幅度
加權指數波度幅度近六年來平均波動幅度為478點。
加權指數波動幅度2001-2005年逐步縮小,2006年波動幅度擴大。
結算日之間發生加權指數穿越月線統計表
加權指數在兩兩結算日之間發生穿越月線的機率超過50%,且比率有逐漸攀升的現象。
② 總市值計算公式 總市值怎麼計算
總市值可以簡單的算。你只要知道前一天的總市值就可以。
總市值=前一天總市值×漲跌幅
③ 人均市值效應是什麼意思啊
國內股票市場中存在人均市值(Market Value per Stockholder, MVPS)效應。將滬深兩市所有股票分成5組,則人均市值最高的一組股票存在超額收益,而其它4組不存在超額收益。這種效應可能與股價操縱引起的股權集中度增加和股價上升有關。
④ 哪位有流通市值指數和股價平均指數的公式
怎麼算的不知道,
但如果你需要這些數據,到上交所和深交所的網站上大字寫著。
⑤ 如何在Excel里計算,(已有數據)每一隻股票每相鄰5個月的市值的平均值
復制B列,粘貼數值到I列。選擇I列,數據,刪除重復值。
在J2中輸入或復制粘貼下列公式
=AVERAGEIFS($G:$G,$A:$A,">="&DATE(2016,COLUMN(A:A),1),$A:$A,"<="&DATE(2016,COLUMN(A:A)+3,0),$B:$B,$I2)
下拉填充,右拉填充
⑥ 股票里一些指標怎麼算 如總市值加權平均
加權平均指按新入帳資產在全年所佔時間加以比重計算,比如某公專司年初資產是1000萬,當年屬10月借入銀行貸款1000萬。那麼就有兩種演算法:
1.加權平均法 總資產=1000+1000*3/12*1000=1250萬
2.算術平均法 總資產=(1000+2000)/2=1500萬.
顯然,加權平均法要比算術平均法合理很多,因為這涉及到年底各種財務比率計算的基數.如上,公司在當年10月借入的資產僅僅在全年中發揮了3個月的作用,所以不能按全額計入年終資產,只能計入3/12,而算術平均就要全額計入,顯然是不理的.
一般上市公司用的都是算術平均法,因為加權平均是非常麻煩的,資產總額每天都在變化的.
⑦ 關於市場價值指標的計算
1,price per share,面值就是股票票面價值,我國股票面值都是1元。發行通常可採用專溢價(即高於票面價值),這樣,屬票面價值就失去了它原來的意義。
market value per share,市值指的是股票上市後在市場上的價格,有發行價和交易價之分。
book value share,凈值指賬面價值,即股票所含的實際價值。賬面價值代表每股股票所擁有的實際資產,因此一般被視為上市股票的最低價格。 2,price per share,market value per share,和book value share分別在上市公司年報中財務指標與市值指標的「流動資金,資金利潤率」項目中。
⑧ 股票估值中,市值比較法估值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比較法估值是沒有公式的,靠的是對比分析。
市值比較法,是給公司進行 「大概」 估值的一種快速簡便的方法。在其他有類似 「特徵」 的公司里尋找比較對象。這些特徵包括風險、增長率、資本結構,以及現金流和時間節點等等。
比較法的局限性:
1)首先,幾乎不可能找到和待估值企業完全同等的私營企業。也不可能知道其他私營企業是怎麼估值的。
2)和上市企業不同,私營企業也不大可能將財務信息、客戶和市場等向外透露。
3)和以貼現現金流模型為基礎的估值方法比較,比較法似乎出入較大,多重因素的重疊使得這個比較變得很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