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日本發展最好的產業是什麼產業
日本三大產業:
1、70年代以後,汽車業取代了鋼鐵業成為日本的支柱產業
2、年產值230萬億日元的日本第二大支柱產業:動漫
3、電子產業日本是世界上數字媒體產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成為日本目前三大經濟支柱產業之一
TDK過去幾年的營收數據
一方面,TDK通過收購InvenSense、ICsense 和Chirp Microsystems,壯大感測器陣容。其中是一家在2003年成立的新創公司,是加速度計、陀螺儀、電子羅盤及麥克風等MEMS感測器市場領導企業,具有擴展性非常好的CMOS/MEMS平台,並且曾是蘋果(Apple)的主要供應商之一。在被TDK收購後,依賴於其CMOS/MEMS平台技術本身,他們將能合作開拓無人機、VR/AR以及自動駕駛汽車等領域的市場。
專攻ASIC開發與供應,以及客制化IC設計服務ICsense總部則位於比利時魯汶,公司擁有歐洲規模最大的無晶圓廠(Fab-independent)設計團隊,核心專業能力包括感測器與MEMS介接、高壓IC設計、電源與電池管理等,為汽車、醫療、工業與消費性市場研發並提供客制化的ASIC解決方案,這會是TDK業務的一個很好的補充;
Chirp Microsystems則是高性能超聲波3D感測器解決方案的提供者,他們的產品相比現有技術尺寸更小、功耗更低。能為AR/VR(增強現實、虛擬現實),以及智能手機、汽車、工業機械以及其它ICT(信息和通信技術)等市場提供廣泛的應用。
另外,TDK還和高通合作成立RF360,布局RF前端市場。
從上文我們可以看到,以以上廠商為代表的日本廠商正在為汽車電子、物聯網、感測器和5G等技術和市場蓄勢。而我們知道,在經歷了PC時代、智能手機時代之後,以上領域正成為全球半導體廠商關注的重點。其他無論是高通企圖收購NXP、NXP收購飛思卡爾,還是英飛凌收購IR,軟銀收購ARM,都是瞄準這些目標而來。而日本集成電路產業正在為了自己的目標在加倍努力。
② 一個日本出口商向中國某公司出口一批鋼材,按CFR條件成交。合同簽訂後,出口商通過一家香港二船東租了一條
問題沒有說完啊,原題應該是
一個日本出口商向中國某公司出口一批鋼材,按CFR 條件成交。合同簽訂後,出口商通 過一家香港二船東租了一條船裝運這批鋼材。結果該船在運輸途中加油時被船東的債權人扣 押,最後由法院將船拍賣還債,船公司倒閉。這樣一來,這批鋼材滯留在中途港倉庫。進口 商得知情況後,向出口商施壓,讓他完成貨運責任,把貨物運到目的港。日本商人沒有辦法 只好又付出了一大筆運費,另外租了一條船把貨運到目的港。但事後出口商覺得很窩囊(付了兩次運費)就起訴二船東,指控他收了運費,但沒有完成運輸任務。二船東反駁說出口商 是多此一舉,他根本沒有義務再去租船把貨物送到目的港。 本案中,出口商到底有沒有義務再去租船將貨物運到目的港呢?
回答如下:
本案中,買賣雙方按CFR 條件成交,根據《Incoterms2010》,賣方是在裝運港完成其交 貨義務,風險於裝上船時轉移給買方,因此運輸途中的風險應由買方承擔,其中包括運輸途 中船東倒閉的風險。因為這是賣方無法預見和控制的意外事件,而且是在賣方完成其交貨義 務之後發生的,所以,賣方確實沒有義務再次派船去運輸貨物。當然,如果賣方在辦理租船 訂艙時,已經知道承運人瀕臨破產倒閉的境地,仍然為了個人私利,與之訂立運輸合同,那 就違反了誠實信用的原則,對於由此產生的後果不能免除責任。這里又產生了一個問題,即 賣方在辦理租船訂艙時是否有義務了解承運人的資信情況呢? 在CFR 條件下,賣方實際上是代買方租船訂艙,辦理從裝運港到目的港的貨物運輸事項, 但運輸途中的風險由買方承擔。所以負責運輸的承運人的資信如何,直接關繫到買方的切身 利益。在航運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如果賣方從自己利益出發,選擇運費報價最低,但信 譽不佳的承運人來運輸貨物,就給買方帶來很大的風險。如果遇到 "黑船",情況更糟。但 能否因此要求賣方在辦理租船訂艙時為承運人的資信承擔擔保義務呢?這個問題值得研究。 一般來講是不合適的,因為對賣方要增加額外的風險,所以賣方通常不會接受。但在買方市 場的情況下,作為一個正派的賣方,他也會本著誠實信用的原則,合理安排運輸事項,否則, 只貪圖眼前利益,損人利己,喪失了信譽,就會丟掉客戶,到頭來損失會更大。
③ 日本神戶制鋼所造假最早是如何被發現的
沸沸揚揚的高田氣囊還沒完全落下帷幕,成立於1905年的日本神戶制鋼接過了輿論大棒。作為日本鋼鐵、鋁、銅產品頂尖供應商,被曝出鋁、銅製品甚至鐵粉都存在數據造假。其中最嚴重的是旗下汽車閥門彈簧用線材占據了全球市場50%的份額,「世界上每2輛汽車中就有1輛使用」的宣傳語成了一句諷刺。
神戶制鋼產品涉及到了金屬配件中的諸多方面,從MRJ支線客機、新干線再到豐田車企均有涉及,數量將近200家,部分產品則已經流入國防領域。其中三菱、傳奇、IHI、斯巴魯已經確認使用了有質量問題的鋁製品。
在調查中發現,位於栃木、三重、山口3縣的3家鋁工廠和位於神奈川縣的銅製品子公司產品在強度、尺寸未達標的情況下被篡改數據強行達標,並當成達標商品進行銷售。光是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期間,涉及篡改數據的鋁製品達到19300噸,銅製品2200噸,還有19400個鋁鑄鍛件。
更恐怖的是,部分產品的篡改數據從10年前已經開始,以次品充當合規產品的工作變成了流程中的一部分,神戶制鋼所副社長梅原尚人承認篡改數據事件並非個人所為,而是得到管理層默許。
神戶制鋼將原因歸結為「有對於完成出貨目標的壓力」,在丑聞被曝光之前,神戶制鋼凈銷售收入同比增長7.6%至4350億日元。至於產品對產業的影響目前尚在評估,作為豐田重要的上游供應商,日系車廠在采購零配件的同時,還利用神戶制鋼的鋁製品製造引擎蓋,這意味著最終可能失敗
④ 鋼材知識:日本品號中SGCC與中國的哪個品號相對應.謝謝!
這個每天每個地方市價都不一樣的,跟股票一樣,你可以上阿里巴巴上看行情。
今天(11月23日)上海行情如下:
品名
規格
材質
鋼廠
價格
漲/跌
普線
Φ6.5mm
Q235
大眾
3090
0
普線
Ф6.5mm
Q235
華新瑞
3080
10
高線
Φ6.5/8mm
Q235
北台
3110
0
高線
Ф6.5-8mm
Q235
萍鄉
3130
0
螺紋鋼
Φ12mm
Q335
滬寶
2920
0
螺紋鋼
Φ16-25mm
HRB334
滬寶
2860
0
螺紋鋼
Ф12-14mm
HRB335
上鋼一廠
2860
0
螺紋鋼
Φ25mm
HRB335
上鋼一廠
2860
0
螺紋鋼
Ф20-25mm
HRB335
申特
2860
0
螺紋鋼
Ф16-25mm
HRB335
唐鋼
2860
0
螺紋鋼
Φ25mm
HRB335
銀豐
2850
0
螺紋鋼
Ф16-25mm
HRB335
北台
2850
0
III螺紋鋼
Ф12mm
HRB400
上鋼一廠
3250
0
III螺紋鋼
Ф25mm
HRB400
上鋼一廠
3210
0
Ⅲ級螺紋鋼
Φ20-25mm
HRB400
淮鋼
3190
0
圓鋼
Φ10
Q235
永鋼
3180
0
圓鋼
Φ25
Q235
永鋼
3140
0
中板
6mm
Q235
新鋼
3500
0
中板
10mm
Q235
新鋼
3300
0
中板
20mm
Q235
新鋼
3120
0
熱卷
2.75*1250*C
Q235
鞍鋼
3100
-20
熱卷
3.0*1500*C
Q335
鞍鋼
3060
-20
熱卷
7.75*1250*C
Q235
本鋼
2900
-20
熱軋卷
1.8*1250*C
08YU
俄羅斯
3600
0
熱軋卷
7.5*1250*C
SPHC
羅馬尼亞
3000
0
冷板
1.0*1250*2500
ST12
鞍鋼
4100
-30
冷板
1.5*1250*2500
ST12
鞍鋼
4080
-40
冷板
3.0*1250*2501
ST12
鞍鋼
4130
-20
冷軋卷
0.7*1250*C
SPCC
巴西
4650
0
冷軋卷
0.9*1250*C
SPCC
巴西
4550
0
工字鋼
18# 定尺
Q235
阿城
3180
0
工字鋼
36# 定尺
Q235
包鋼
3550
0
槽鋼
10# 定尺
Q235
馬鋼
3280
0
槽鋼
25# 定尺
Q235
武鋼
3380
0
角鋼
5# 定尺
Q235
馬鋼
3180
0
H型鋼
400*200*8*13
Q235
萊鋼
4000
-20
鍍鋅卷
0.6*1000*C
SGCC
新大中
4800
-100
鍍鋅卷
1.0*1250*C
ST02Z
本鋼
4200
-50
彩塗卷
0.42*1000*c
CGCC
新大中
6100
-50
彩塗卷
0.6*1200*C
白灰
寶鋼
6350
-50
硅鋼片
0.5*1000*C
50WW600
武鋼
6100
0
不銹鋼板
0.6mm
304
寶新
27600
0
無縫管
159*6
20#
鞍鋼
5050
0
無縫管
219*8
20#
魯寶
5400
0
螺旋管
219*6
Q235
錫鋼
6150
0
焊管
ф48*3.0
Q235
宣鋼
3080
0
熱鍍鋅管
ф100*4.0
Q235
金洲
4480
0
品 種 規 格 產地/牌號 參考價( 元/噸 ) 交易地
銅 1# 白銀 菲律賓 江銅 37900~38200 上 海
鋁 A00 陽新 兆豐 青銅峽 17180~17200 上 海
鉛 1# 廣西 白銀 株冶 9300~9550 上 海
鋅 0# 雲南 雙燕 葫鋅牌 15350~16400 上 海
鋅 1# 四川 甘肅 陝西 15290~15320 上 海
鎳 1# 俄羅斯 金川 巴西 119000~120500 上 海
錫 1# 金易 雲山 雲錫 61500~63000 上 海
鈷 1# 金川 尚比亞 260000~290000 上 海
無氧銅絲 Φ3mm 越王 桐鄉 金川 38950~39150 上 海
漆包線 QZ 0.1-2.5mm 浙江佳磁 41250~45250 上 海
金屬硅 98.5-99% 貴州 雲南 福建 8300~8800 上 海
銻 1# 雲南 廣西 32700~33000 上 海
銻 2# 廣西 雲南 31700~32000 上 海
鎂錠 廠標1# 河南 山西 14200~14400 上 海
電解錳 1# 重慶 四川 湖南 12500~14000 上 海
鎘 99.99% 進口 34000 上 海
硫酸鎳 25Kg包裝 金川 吉鎳 31500~33500 上 海
白銀 1# 國產 2280~2285元/kg 上 海
磷銅合金 磷14%左右 江蘇 上海 40000~40200 上 海
砷銅合金 國產 40200~40500 上 海
銅 1# 平水 升水890 上 海
鈀 pd>99.95% 蘭溪 國產 71元/g 上 海
銅 1# 智利ccc 升水1190 上 海
氯化鎳 25kg包裝 金川 35000 上 海
鎢鈷合金 法國 價格電議 上 海
MB超細鎳粉 150-1000目 江陰 180~330元/kg 上 海<b>
⑤ 日本製造業為何「墮落」
始創於1905年的日本鋼鐵企業神戶制鋼所(Kobe Steel, Ltd。)當天承認,在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底期間,違反合同篡改了強度和尺寸等質量數據,涉及其中的產品包括鋁制零部件1.93萬噸、銅製品2200噸、鋁鍛件1.94萬件,約占鋁和銅業務年銷售額的4%。
>> 日本製造「丑聞頻頻」
神戶制鋼所的故事並非個案。近來「日本製造」丑聞頻出:日本汽車巨頭日產在出廠檢驗環節中,大量使用無資質人員敷衍出廠檢驗手續;三菱和鈴木篡改汽車燃油及經濟性測試數據;日本汽車配件製造商高田公司(TAKATA) 因隱瞞安全氣囊質量缺陷已於今年6月申請破產。
長期以來,日本製造一向以精細嚴謹和過硬品質享譽世界,「排隊買日本馬桶蓋」曾經一度成為中國媒體上的熱門話題,「開不壞的豐田」更是成為全球司機多年公認的口碑。如今密集爆發的日企造假讓業界震驚,「日本製造」怎麼了?
長期研究日本企業的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日本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子雷表示,雖然日本製造名聲在外,但生產管理漏洞,諸如篡改產品數據、生產日期等現象一直存在。「進入信息化時代,隨著日本社會的變化,曝光這些問題也越來越容易。其實日企和其他企業並無二致,只是被光環和名譽所掩蓋。」
日本現代文化研究所主任研究員吳保寧認為,一方面下游企業對上游企業的降低成本要求越來越高。另一方面企業內部強調創利創收、忽視社會責任,如何平衡兩者關系需要利益調整。
記者梳理多起被曝光的造假事件,涉事日本企業紛紛給出了「內部管理、高管品行、業績壓力」等因素,但如此多日本製造業代表企業集中曝出篡改、造假、隱瞞、謊報等重大丑聞,無疑顯現了日本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危機。
從財富世界500強的榜單對比上看,日企正在整體「沉淪」。1996年,世界500強榜單上的日本企業多達99家,與美國不相上下;2006年,上榜日企已減少至70家;2016年,僅剩52家。對比20年前,日企上榜數量銳減了近一半。
日本製造業的「墮落」僅體現了全球化大潮下日本經濟環境巨變的冰山一角。日本經濟如何升級,已成關乎日本是『復興』還是『沉沒』的攸關問題。」
⑥ 日本哪個大型大鋼鐵企業曝出造假丑聞
10月8日,日本第三大鋼鐵企業神戶制鋼所曝出造假丑聞,汽車、飛機、軍工、高速列車等多個領域的製造商遭到波及。
這家「超級鋼企」出事前,日本製造業代表企業近年來已是頻現違規、造假、瞞報、謊報等丑聞。「日本製造」光環褪色的背後,暴露出日本企業文化乃至社會風氣的負面變化。
神戶制鋼所承認,旗下多家工廠長期篡改部分鋁、銅製品的強度、尺寸等出廠檢驗數據,以次充好。這家企業否認管理層串通造假。
日本防衛省10日說,問題製品也可能被用於生產自衛隊的飛機和制導武器。
這不是神戶制鋼所第一次曝出造假丑聞,放在整個日本企業界也不是一個孤立事件,反映出日本企業在海外競爭和產業轉型壓力下普遍存在的結構性問題。
日本拓殖大學經濟學教授朱炎認為,日本企業近年曝光的丑聞大多是有組織參與、集體隱瞞,凸顯企業缺乏內外監督機制、糾錯賞罰機制。
企業管理層為降低成本,與合作夥伴搞內幕交易,對產品質量缺乏長期監督,對原材料、零部件供應商壓價,後者也因相似壓力放鬆了品質要求。
朱炎指出,一些老牌企業存在僥幸心理,以為即便產品質量有所下降,也可以憑借過去積累的聲譽把問題控制在可控范圍內。
日本立正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苑志佳說,日本早就處在產業轉型的關口,但進展太慢。日本面臨的人口老齡化、勞動力成本高企等難題預示「不轉型必衰退」的前景。近年來製造業企業的丑聞只是開始而已,今後可能會不斷出現。
⑦ 急!!!誰能提供我住友商事鋼鐵期貨交易損失(1996)的資料啊!!!
早在I6世紀時,住友家族因在四國島上開創並經營一座銅礦而日益發展壯大,成光日本官方指定的供銅商,主要服務於當時日本一些極具實力的名門望族,其中包括在1603-1868年間統治日本長達200多年的德川幕府。當時,該家族的掌門人自豪地宣稱,住友商社是全球最大的銅出口商。
19世紀中葉,日本市場逐步對西方開放,住友商社也更為廣泛地在冶銅及煉鋼等領 發展起來。到20世紀初,住友家族已經迅速發展成為日本國第三大金融財閥。
本世紀30年代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些頗具政治影響力的壟斷集團成為日本軍國 主義的主要追隨者,住友財團也不例外。在此躬間,住友財團的家族集中化更加明顯,該財團的大部分產業都集中到了住友家族手中。到I937年,住友家族的第16代傳人已經掌握了財團股本總額的90%之多。
日本戰敗後,各財閥在美國的限制下紛紛解體而改組成為企業集團。住友家族在日本政治經濟上的影響力也大大削弱。但是,隨著戰後日本經濟的復甦,住友財團又東山再起日益發展壯大。從那以後,住友商社更加廣泛地參與國際間金屬、機械、石油、化工、食品及紡織等領域的貿易活動,成為住友財團的核心企業及日本四大貿易商之一。
1995年會計年度,住友在全球的總銷售額達16兆日元,合IA68億美元之多。
1996年6月,住友家族面臨著歷史性大災難。而且這一災禍又恰恰是在曾住友家族帶來滾滾財源的法寶銅上面闖下的。肇事者是有色金屬交易部部長首席交易商濱中泰男。濱中泰男有兩個綽號十分耐人尋味,一個是 "百分之五先生",一個是"錘子"。前者是圈內人對他的能力的尊稱,而後者正刻畫了他的性格。
圈內人士之所以稱他"百分之五先生,是因為濱中泰男所帶領的住友商社有色金屬交 易部控制著全球銅交易量的5%之多。由此可見濱中泰男在國際銅期貨交易上的顯赫戰績, 同時也反映出住友在這上面的買賣決策對國際銅市場所能造成的重大影響。
"錘子"是從濱中泰男的英譯名稱Yasuo Hamanaka演繹而來的,因為濱中泰男在英語中的讀音與"錘子"十分類似。但這個雅號之所以能叫開來,更主要是因為它正反映了濱中泰男在交易中所具有的錘子一般堅硬的性格。這種性格促成了他的成功,但或許也正是這種性格又鑄就了他的失敗。
1970年,年僅22歲的濱中泰男加盟住友商社。從那以後,他在國際銅市上連續征戰了20多年。濱中泰男能長期保住這一身份,是極不尋常的。據日本商業內部人士介紹,日本的交易行通常在兩至三年間便調整一次交易員。由此可見濱中泰男在交易中的能力非同一般。
70年代末,濱中泰男終於有機會到倫敦金屬交易所參與金屬期貨交易,當時他主要做的是錫和鎳的合約。
剛開始時,他沒有什麼名氣,只不過是一名普通的職員。但僅僅幾年時間,濱中泰男就開始顯露其英雄本色。到I983年,他的銅交易量每年就已經達到I萬噸。到80年代末,他已經在國際期銅大戶中擁有了一席之地,"百分之五先生"和"錘子"就是這時候喊出來的。
但是,可能誰也沒有想到,濱中泰男後來會犯下如此"前無古人"的超級失誤。在他給住友商社帶來高達40億美元的損失後,人們已完全改變了對他的看法。住友商社總裁秋,山富一不得不承認重用濱中泰男是一個錯誤,並宣布解除濱中泰男的職務。他十分沮喪地 說"在我的印象中,他十分富於自製力,而且也十分講究邏輯,於是我信任他,並委任他為首席金屬交易員。但我現在感到非常失望!"濱中泰男的錯誤是利用公司的名義以私人帳戶進行期銅交易,正是他的"錘子"性格,亦即"死多頭"給他、也給住友商社造成了18億美元的巨額損失。 濱中泰男在期銅交易中所持有的是多頭頭寸,即大量買進期銅合約,這在銅價上漲之時無疑是獲利的,濱中泰男曾經為此暗喜。但是,自1995年以來,國際銅價一跌再跌,I995年1月20日的國際銅價還高達每噸3075美元,到l996年初,卻跌至每噸2600美元以下。銅價的連續下挫使得濱中泰男的多頭頭寸贏利不僅損失殆盡,而且造成了相當嚴重的虧損。其實,據倫敦金屬交易所總裁大衛·金介紹,早在1991年末,他們就已注意到了濱中"秦男的行為,並數次對他提出過警告。
1991年11月,金收到了DLT經紀公司總裁施瑞爾凱德的來信,信中披露了濱中泰男要求他向其非法提供虛假交易證明,並建議對濱中泰男進行調查。這位負責交易的總裁還不止一次地召見濱中泰男以及另一位交易員。I99"年底以及1993年,倫敦金屬交易所幾次對住友在該交易所銅市中所持有的頭寸規模表示擔憂。 1995年10、11月份,大衛·金意識到期銅各月合約之間價差的不合理狀態,要求董事會展開詳細調查。在對每個客戶各個合約上所持有的頭寸,及交易所倉庫中倉單的所有權有了清晰的了解之後,倫敦金屬交易所專門成立了一個由相互之間毫無聯系、沒有根本利害沖突的專業人士組成的特別委員會,就如何處理進行了探討。這個特別委員會包括行業若名律師和資深監管人員等。
但是,正是濱中泰男的"錘子"性格再次將他推向深淵。他天真地認為,憑借其雄厚的資金實力必將扼住銅價連續下跌的強勁勢頭。基本面的不佳表現在他日益發脹的頭腦中已經顯得不再重要,於是在他的操縱下,倫敦交易所銅價果然在1995年末略微持穩。
銅價的反常波動再度引起了英美兩國證券期貨監管部門的共同關注,濱中泰男企圖操縱市場的行為也逐漸敗露。監管部門的追查以及交易大幅虧損的雙重壓力,使濱中泰男難以承受。1996年5月,倫敦銅價已經跌至每噸2500美元以下,有關濱中泰男將被迫辭職的謠言也四處流傳。商業內人士擔心,一旦這樣一位對銅價起巨大支撐作用的顯赫人物退出,國際銅價又如何能挺得住?於是,在這些傳聞的刺激下,大量恐慌性拋盤使得隨後幾周內館價重挫25%左右。
1996年6月5日,濱中泰男未經授權參與期銅交易的丑聞在紐約逐漸公開。1996年6月24日,住友商社宣布巨額虧損I9億美元並解僱濱中泰男之後,銅價更是由24.小時之前的每噸2165美元跌至兩年來的最低點每噸1860美元,狂跌之勢令人瞪目結舌。按照當時的價格計算,住友商社的虧損額約在18億美元左右,但是接鍾而來的恐慌性拋盤打擊,使住友商社的多頭頭寸虧損擴大至40億美元
事發之後,人們都在捉摸到底是誰賺走了住友的錢,因為這不是一般的商業好奇,而是這些資金的去向在某種程度上決定未來誰會在期銅市場上起更大的作用。期貨交易是零和交易,有人虧必定有人賺。那麼住友的巨額虧損資金到底流到了誰的手中?
目前,在國際期銅中放空的主要有一些國際基金,其中包括美國金融大戶。在80年代英磅危機中一舉 "打敗"英國政府而舉世聞名的索羅斯旗下的量子基金,以及羅賓遜的老虎基金,加拿大富豪布萊克和至少一名歐洲知名金屬交易商。一些交易人士認為,目前這些基金已經或多或少地控制住了大局,但是它們在這埸風波中獲利多少,以及對今後銅價能夠帶來的影響依然鮮為人知。
不過索羅斯的發言人6月18日在紐約極力否認,並表示索羅斯並禾介人這個市場,而且與濱中泰男無任何業務往來。這樣,是誰賺走了住友商社的錢頓時成為一團迷霧----畢竟與財大氣粗的住友財團作對還是小心點為好,賺了錢也不要聲張。
目前,國際銅價雖基本持穩,但是風光已去,而且交易商們普遍認為一旦住友多頭平倉,銅價必將繼續走低。但是美國信享銀行和美澳交易商們都在猜測,住友可能早已平倉因而市場不必太過憂慮。然而日本和亞洲的金屬交易商們則對此持審慎和懷疑的態度。
總之,一旦住友商社在國際期銅中強勁的多頭地位有所動搖,國際銅價勢必將繼續走軟,更何況近年來全世界銅的生產速度遠遠高於消費的增長。因此,有交易人士預測,今年下半年國際銅價將會在每噸I750~I950美元之間波動,重返每噸200O美元以上只不過是一個奢望。
住友事件發生後,該商社總裁秋水富一仍然在公告中信誓旦旦地強詞,住友商社將保持正常運作,並繼續積極廣泛地參與國際期銅及其他商品的交易。而且,盡管遭受巨大損失,住友商社的金融體制及資金實力依然強勁雄厚。但是,世界著名的信用評級機構標准普爾(亞洲)公司己經將住友商社的短期信用評級由A-1+降到A-1,還表示將對住友商社及其兩個分支機構繼續進行信用考察。紐約的穆迪信貸評級機構也?quot;住友事件"後發表聲明,計劃將住友的高級債務等級AA-3降低。
秋水富一還允諾住友商社將積極與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英國證券投資委員會以及日本有關部門進行合作,就此事進一步展開讕查。倫敦金屬交易所也召開緊急會議,擬定了許多應急措施穩定交易,紐約及日本國內各金融部門也相繼採取了行動,力求把"住友事件"給市場帶來的動盪控制在最低限度。
⑧ 日本鋼鐵業造假
日本第三大鋼鐵企業神戶制鋼所8日承認篡改部分產品的技術數據,以次充好交付客戶。
問題產品波及豐田汽車、三菱重工等約200家日本企業,日本新干線部分車輛也有使用。分析人士指出,神戶制鋼所丑聞可能給長年來號稱以質取勝的日本製造業信譽一次帶來巨大打擊。
梅原說,不排除部分客戶將因此召回問題車輛的可能,目前正與相關企業協商。梅原將篡改數據的部分原因歸結於按期交貨的壓力,他同時否認經營層曾因財務赤字向生產一線施壓。
【上層知情默許】
梅原8日承認,篡改數據一事並非個案。調查還發現,部分產品從10年前開始就一直沿用篡改後的數據。
本次篡改數據丑聞牽涉包括管理層在內的數十名雇員。梅原坦言,篡改數據並非個別人所為,而是獲得管理層默許,是公司整體性問題。
實際上,神戶制鋼所在2016年也曝出篡改數據丑聞,旗下一家生產鋼絲的子公司在9年裡持續偽造不銹鋼產品強度,將不符合行業強度標準的不銹鋼產品冒充合格品出售,影響產品包括熱水器等家電以及汽車。
日本經濟產業大臣世耕弘成8日批評神戶制鋼所篡改數據「是動搖公平交易根基的不當行為」,要求其盡最大努力挽回信譽。
質量決定一切。
⑨ 日本一鋼鐵公司欲從澳大利亞購買煤炭和鐵礦石,日本是煤炭資源貧乏的國家,而澳大利亞是礦產品在國家貿...
現在的礦產買賣雙方不是完全從國家的角度來劃分的。
日本在澳洲礦業控股很大,因此日本和澳洲的定價不完全是買家壓價,賣家提價的樣子。
日本和澳洲進行礦石價格談判主要是針對中國礦石采購定價來唱的一台戲而已。最後時間礦石價格提高了,日本,澳洲兩家都得利,中國的領導也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