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全口徑外債宏觀審慎管理是什麼意思
外債全口徑管理師對外債全方位的管理,包括外債的定義和分類、舉借外債和對外擔保、外債資金使用、外債償還和風險管理以及外債監管等幾大方面的內容。
『貳』 衡量一國外債負擔的償債率指標是
衡量一國外債負擔的償債率指標是? [ 標簽:衡量 指標,償債率,指標 ] A.外債余額/國內生產總值
B.外債余額/出口外匯收入
C.外債還本付息額/出口外匯收入
D.外債余額/國民生產總值 問題補充 2009-04-14 20:49 選擇哪個答案啊? 匿名 回答:2 人氣:2 解決時間:2009-04-15 13:18 滿意答案償債率在衡量償債能力中的作用
根據償債率的一般標准,可以計算出一國在現有外匯收入的條件下借入外債的適度規模,或者在現有外債的基礎上所要求的出口收匯規模。還要根據借款國的外匯儲備、國內生產等綜合考察。但是,在衡量償債能力時,當年償債率並不是唯一的依據。由於借款國各筆債務的期限、利率等條件不同,實際還本付息額各年不同,有的國家各年度的償債率變化很大,當年償債率並不是唯一的依據。衡量償債能力時要考慮到這些因素。
衡量一國償債能力,還要根據借款國的外匯儲備、國際收支、國內生產等綜合考察。或者在現有外債的基礎上所要求的出口收匯規模。尤其是外匯儲備,對於債務國來說,應該保持適度的外匯儲備,如果外匯儲備低於一定的程度,即使沒有過多的債務也會出現清償困難。有的國家還用其他比例作為債務監測的指標,如未清償債務余額和商品勞務出口金額的比例、按人口計算的平均債務、未清償債務余額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等。與其他債務監測指標相比,一般來說,償債率的優點是能反映出優惠債務在債務余額中所佔的比重,償債率是一個臨界線,因為優惠債務導致較小的償債額;但缺點是不能反映因債務重新安排或拖延還本付息所尚未支付的償債額。
答案補充 A 選C吧……
『叄』 短期外債指標包括哪些內容
應該用排除法。
首先短期外債的定義是1年期以內的外債。
除下列情況外,金融機構各種形式的短期對外負債均應納入指標管理。
(一)期限在90天(含)以下已承兌未付款遠期信用證和90天(含)以下海外代付。開證行開立信用證後續做海外代付的,兩者期限合計不超過90天。在期限、金額、時間等方面,海外代付與進口合同、進口貿易融資存在合理對應關系。
(二)在同一法人銀行的50萬美元(含)以下非居民個人存款。
(三)經外匯局核准以非居民名義開立的各類外國投資者專用賬戶余額。
(四)外匯局明確的其他不需要納入指標管理的情形。
『肆』 請教各位,外債指標的問題
除下列情況外,金融機構各種形式的短期對外負債均應納入指標管理。 (一)期限在90天(含回)以下答已承兌未付款遠期信用證和90天(含)以下海外代付。開證行開立信用證後續做海外代付的,兩者期限合計不超過90天。在期限、金額、時間等方面,海外代付與進口合同、進口貿易融資存在合理對應關系。 (二)在同一法人銀行的50萬美元(含)以下非居民個人存款。 (三)經外匯局核准以非居民名義開立的各類外國投資者專用賬戶余額。 (四)外匯局明確的其他不需要納入指標管理的情形
『伍』 截至去年末我國外債余額多少
截至2017年12月末,我國全口徑(含本外幣)外債余額為111776億元人民幣(等值17106億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區、澳門特區和台灣地區對外負債,下同)。
從期限結構看,中長期外債余額為39962億元人民幣(等值6116億美元),佔36%;短期外債余額為71814億元人民幣(等值10990億美元),佔64%,短期外債比例保持穩定。短期外債余額中,與貿易有關的信貸佔38%。
從幣種結構看,本幣外債余額為37196億元人民幣(等值5692億美元),佔33%;外幣外債余額(含SDR分配)為74580億元人民幣(等值11414億美元),佔67%。在外幣登記外債余額中,美元債務佔82%,歐元債務佔9%,日元債務佔2%,特別提款權和其他外幣外債合計佔比為7%。
2017年末,我國負債率為14%,債務率為71%,償債率為7%,短期外債與外匯儲備的比例為35%,上述指標均在國際公認的安全線以內,我國外債風險總體可控。
『陸』 短期外債指標對銀行意味著什麼
問問題的人,你抄是銀行的還是企業的?
既然你是銀行的櫃台人員,我可以回答你這個問題。不過這個問題對總行以下的分支行沒有什麼太多的實際意義。
短期外債指標,是國家外匯管理局對各外匯指定銀行,每年年初核定的一個指標,這個指標根據國家對外匯管理政策的寬松程度,進行調整。比如目前就是每年這個指標都在緊縮。從而減少外幣對人民幣占款的比重。
具體的就是,短期外債指標是個限定額度,在這個額度內,銀行可以做貿易信貸,銀行代付,押匯等國際結算業務,如果這個額度占滿了,所有這些業務就不能做了,只有這個額度騰出來後,才可以繼續。這也就是為什麼,銀行沒有辦法做貿易信貸的原因。
『柒』 外債是什麼意思
是指中國欠外國的錢。
政府外債是指以政府為債務人,與外國政府、企業、金融機構、居民個人以及國際機構所形成的債權債務關系,財政部代表我國政府對外舉債,政府外債以國家主權信用為基礎,包括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外國政府貸款和境外發行的主權外幣債券3種形式。
中央財政統借統還是指財政部統一借入並安排中央財政預算資金對外償還,還款時由財政部或其他轉貸機構對外墊付以維護國家信用,最終由實際使用貸款的部門或項目單位負責償還。
清政府開始舉借外債是在1853年(咸豐三年)上海小刀會起義時,蘇松太道吳健彰(原廣州同順行商)向上海洋商貸借款項,雇募外國船炮,進行鎮壓。
1855~1856年兩次在上海關洋稅中扣還的銀數,即達十二萬余兩。1858年10月,兩廣總督黃宗漢以粵海關印票作抵,向美商旗昌洋行借銀三十二萬兩,月息六厘。
日本侵入台灣後,1874年 8月海防大臣沈葆楨向匯豐銀行首次訂借福建海防借款兩百萬兩,充購買鐵艦、快船、洋槍、炮葯及台灣防務經費。
『捌』 外債和債務危機的衡量指標是什麼
一、衡量外債的指標就是指衡量外債規模的適度性指標,國際參考指標有四種:1、負債率=外債余額/GNP,GNP為國民生產總值。一般認為警戒線為20%。2、還本付息與總產出比=當年外債還本付息額/GNP,該比率應低於5%。這兩個指標衡量一國對外債的承受能力。3、債務率=外債余額/當年商品勞務出口創匯額,該比率不高於100%。外債余額增長速度應不超過外匯收入增長速度。4、償債率=當年債務還本付息額/當年商品勞務出口創匯額,該指標應控制在20%以內為宜。這兩個指標衡量一國對外債的償還能力。
二、債務危機是指在國際借貸領域中大量負債,超過了借款者自身的清償能力,造成無力還債或必須延期還債的現象。衡量一個國家外債清償能力有多個指標,其中最主要的是外債清償率指標,即一個國家在一年中外債的還本付息額占當年或上一年出口收匯額的比率。一般情況下,這一指標應保持在20%以下,超過20%就說明外債負擔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