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gateio的K線指標里三重指數平滑移動平均線解決了什麼問題
為了解決使用均線系統的交叉時出現的騙線,頻繁交叉等問題,因而發明了TRIX這個把均線的數值進行三次平滑處理的指標。
『貳』 股市中的平滑移動平均線是什麼意思
平滑移動平抄均線(英語襲縮寫為 EXPMA )是證券交易市場中使用的一種判斷買賣時機的參考指標。是多種平均線計算方法的一種。
移動平均線是應用最普遍的技術指標之一,它幫助交易者確認現有趨勢、判斷將出現的趨勢、發現過度延生即將反轉的趨勢。 根據其英語Moving Average,縮寫為MA,原本的意思是移動平均,由於我們將其製作成線形,所以一般稱之為移動平均線,簡稱均線。
移動平均線依計算周期分為短期(如5日、10日)、中期(如30日) 和長期(如60日、120日)移動平均線。
移動平均線依演算法分為算術移動平均線、線型加權移動平均線、階梯形移動平均線、平滑移動平均線等多種。
這里重點介紹平滑移動平均線(EXPMA )指標的判斷原則 :
在大智慧軟體的EXPMA指標設置中
1、EXPMA一般以觀察0.15和0.04二條均線為主。
2、0.15指標平均線向上交叉0.04指標平均線時,為買進時機。
3、0.15指標平均線向下交叉0.04指標平均線時,為賣出時機。
『叄』 (EXPMA)指數平均數的計算公式能不能說清楚點,我不是很明白
用你的計算公式計算有問題,其計算結果會很小,不知道你的計算公式從哪得到的。
我給你一個計算公式你在看看,公式如下:
EXPMA=(C-XP)K+XP
C=收盤價
XP=前一天的指數平均數
K=2/(n+1)
第一次計算時XP以前一天的股價代替
『肆』 gate.io的K線指標里平滑移動平均線什麼意思
平滑移動平均線(SMMA)是多種平均線計算方法的一種,是證券交易市場中使用的一種判斷買賣時機的參考指標。
『伍』 技術指標移動平均線的演算法
技術指標移動平均線的演算法:
一、10日線
以10日線為例,將10日所有收盤價格相加,除以10得到第一個平均值設為A,A就是10日線中第一天的數值;第二天的計算方法則是,(A乘以10+第二天的收盤價-第一天的收盤價)÷10=第二天的數值。第三天的計算方法依次為A乘以10+第三天的收盤價-第二天的收盤價)÷10=第三天的數值。
二、算術移動平均線
所謂移動平均,首先是算術平均數,如1到10十個數字,其平均數便是5.5;而移動則意味著這十個數字的變動。假如第一組是1到10,第二組變動成2到11,第三組又變為3到12,那麼,這三組平均數各不相同。而這些不同的平均數的集合,便統稱為移動平均數。
舉例說明:某股連續十個交易日收盤價分別為:(單位:元)
8.15、 8.07、 8.84、 8.10、 8.40、 9.10、 9.20、 9.10、 8.95、 8.70
以五天短期均線為例:
第五天均值=(8.15+8.07+8.84+8.10+8.40)/5=8.31
第六天均值=(8.07+8.84+8.10+8.40+9.10) /5=8.50
第七天均值=(8.84+8.10+8.40+9.10+9.20)/5=8.73
第八天均值=(8.10+8.40+9.10+9.20+9.10)/5=8.78
第九天均值=(8.40+9.10+9.20+9.10+8.95)/5=8.95
第十天均值=(9.10+9.20+9.10+8.95+8.70)/5=9.01
三、加權移動平均線
加權的原因是基於移動平均線中,收盤價對未來價格波動的影響最大,因此賦予它較大的權值。
加權方式分為四種:
1、末日加權移動平均線:
計算公式: MA(N)=(C1+C2+……+Cn×2)/(n+1)
2、線性加權移動平均線:
計算公式: MA=(C1×1+C2×2+……+Cn×n)/(1+2+...+n)
3、梯型加權移動平均線:
計算方法(以5日為例):
[(C1+C2)×1+(C2+C3)×2+(C3+C4)×3+(C4+C5)×4]/(2×1+2×2+2×3+2×4)即為第五日的階梯加權移動平均線
4、平方系數加權移動平均線:
公式(以5日為例):
MA=[(C1×1×1)+(C2×2×2)+(C3×3×3)+(C4×4×4)+(C5×5×5)]/(1×1+2×2+3×3+4×4+5×5)
(5)三重指標平滑平均線計算公式擴展閱讀:
N日移動平均線=N日收市價之和/N
以時間的長短劃分,移動平均線可分為短期、中期、長期幾種,一般短期移動平均線5天與10天;中期有30天、65天;長期有200天及280天。
可單獨使用,也可多條同時使用。綜合觀察長、中、短期移動平均線,可以判研市場的多重傾向。如果三種移動平均線並列上漲,該市場呈多頭排列;如果三種移動平均線並列下跌,該市場呈空頭排列。
移動平均線說到底是一種趨勢追蹤的工具,便於識別趨勢已經終結或反轉,領先的趨勢正在形成或延續的契機。它不會領於與市場,只是忠實地追隨市場,所以它具有滯後的特點,然而卻無法造假。
『陸』 量平滑異同移動平均線的計算方法
計算方法:先計算成交量的短期(SHORT)和長期(LONG)指數平滑移動平均線,再推算DIFF和異同平均數(DEA)及兩者之差,最後得出VMACD。具體計算公式:
SHORT=[2×成交量+(N-1)×上一周期成交量]
LONG=[2×成交量+(N1-1)×上一周期成交量]
DIFF=SHORT-LONG
DEA=[2×DIFF+(M-1)×上一周期DIFF]
VMACD=DIFF-DEA
參數設置:N=12、N1=26、M=9
參數自述:
DIFF:成交量的(Param#1)日減去(Param#2)日指數平滑移動平均值;
DEA:DIFF的(Param#3)日指數平滑移動平均線
VMACD:DIFF與DEA的差
『柒』 在MACD的指數平滑移動平均線計算公式中,加T+1交易日的份量權值是什麼意思
比如拿最近5根k線來舉例。它的重要性不一樣,也就是權值不一樣。
最近一天佔十五分之五,前一天佔十五分之四,依次類推,第一天就佔十五分之一。
不懂可以追問。
『捌』 什麼叫平滑移動平均線和移動平均線有什麼區別
平滑異同移動平均線 (Moving Average Convergence andDivergence)指標的名稱稍嫌長,在使用時人們一般都用其英文縮寫MACD來簡稱之。該指標為阿普爾(Gerald Appel)於1979年首創。 為近來美國所流行的技術分析工具。MACD乃是根據移動平均線的優點所發展出來的技術工具。
運用移動平均線作為買賣時機的判斷,最頭痛的莫過於碰上牛皮盤檔的行情,此時所有的買賣幾乎一無是處,績效利益奇差無比。但是趨勢明顯時,又能獲致最巨大的利潤績效。根據移動平均線原理所發展出來 的MACD,一則去掉移動平均線頻繁的假訊號缺陷,二則能確保移動平均線最大的戰果。
MACD的設計原理
從平滑異同移動平均線的名稱上,我們就可以看出,該指標的設計源於均線系統。以前我們介紹均線時曾指出,兩條均線的偏離和交叉可以產生買賣信號,行情的演化總要經歷快的移動平均線先去穿慢的移動平均線,然後兩者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到達某一點後快線開始回頭,以後快慢線之間的距離又逐漸縮小,最後再次發生交叉,前後兩次交叉產生兩個相反的交易信號(即如前一交叉為買入信號,則後一交叉為賣出信號;反之亦然)。
如果我們用一個指標來表示快慢移動平均線之間的離差值並且用柱狀圖將其表示出,則該指標將圍繞0抽上下不斷地震盪,形成一個不規則的類似於波譜的圖形。這種離差值就是最初始的MACD。
用公式表示出則為; MACD=M快 - M慢
M快為快速平均線,即較短時間移動平均線,M慢為慢速移動平均線,即較長時間的移動平均線。
實戰中,一些技術分析人士就是如此使用MACD。但是簡單地利用移動平均線,有時會遇到均線交叉過於頻繁的困境,尤其是在市場趨勢不明朗時。因此,阿普爾認為可以對移動平均線作平滑處理,以過濾掉一些較小的波動所產生的擾動影響。
所謂平滑處理,實質上是加權處理。我們通常所說的移動平均線皆為簡單的平均線,實際上,在構造平均線時也有採用加權處理的。因此,移動平均線在作平滑處理後,本質上仍屬移動平均線范疇。
通常的平滑處理如下;
EMA = 當日收盤價 乘 & + 前一日的EMA 乘 (1-&) 式中EMA為平滑值 &為平滑因子,在設計上& = 2/(N+1)(式中N為天數,通常取值12、26)從上式中我們可以看出,快線和慢線的平滑因子值是不一樣的。
例如, 12日平滑移動平均線的平滑因子為 2/(12+1)=0.1538, 26日平滑移動平均線的平滑因子為 2/(26+1)=0.0741。也就是說,當日收盤價在快線中所佔的權重要比在慢線中大。
在作平滑處理後,錢述的離差值可以表示如下; DIF = 12日 EMA - 26日 EMA 式中DIF為離差值 12日EMA是時間參數為12天的當日平滑值,即快的平滑移動平均線。 26日EMA是時間參數為26天的當日平滑值,即慢的平滑移動平均線。
利用均線交叉產生交易信號的一個重要缺陷是對行情的反應欠靈敏。當然,這種缺陷會毫無保留地帶到由兩條均線離差值所產生的交易信號中。DIF雖較原始的MACD有進步,但如果單純由它來產生交易信號,則它與初始的MACD 本質上並無二致,均線系統的缺陷同樣存在於它的身上。
鑒於此,阿普爾再展絕技,對DIF再次進行平滑,這一新的平滑值通常被稱為MACD值(也有的稱為DEA值) MACD = 當日的 DIF 乘 B +前一日 DIF 乘(1-B) 式中B為平滑因子,在設計上B=2/(m+1)(式中m為平滑天數,通常取值為9)上式是MACD的指標設計中最主要的創新。但將DIF的平滑值稱為MACD,極容易讓一般投資者尤其是新手產生誤解或混淆,以為MACD指標就是DIF的平滑值。
實際上,MACD包括兩項指標,其一是DIF,其二是DIF的平滑值(也被稱為MACD,用一個別的稱呼可能更好)。以上是MACD簡明的設計原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因技術分析專家的偏好不同,該指標在平滑處理還有其它不同方式。一些極愛統計處理的技術分析家可能會將該指標處理得令人眼花繚亂,一般投資大眾恐難以弄懂其處理過程和含義。
(1)計算公式:
MACD 是利用兩條不同速度(長期與中期)的平滑移動平均線(EMA)來計算 二者的差離狀況作為研判行情的基礎。
1.首先分別計算出12日平滑移動平均線 (12EMA)與26日平滑移動平均線 (26EMA)。在計算12EMA 與26EMA時,應將平滑因子設為0.1538與0.0744。
即當日12日EMA=前一日12日EMA+0.1538(當日收盤價-前一日12日EMA)。
當日26日EMA=前一日26日EMA+0.0744(當日收盤價-前一日26日EMA)。
2.計算出12EMA與26EMA之後,以12EMA的數字減去26EMA的數字,得到正負 差(DIF)亦即DIF=12EMA-26EMA。
3.計算出正負差之後,再用平滑移動平均數的方式來計算正負差的 9日移 動平均數,此數字即為異同平均數(MACD)。平滑因子設定為0.2。
亦即當日MACD=前一日9日MACD+0.2(當日DIF-前一日9日MACD)。
4.在MACD的計算上,也有人運用需求指數 (DI)來代替收盤 。需求指數即 是將當日收盤價乘以2,再加上最高價與最低價,總數除以4。
DI=(CX2+H+L)/4 僅用收盤價來代表當天的行情,從其他角度來看, 有不免失去真實性。假若上下行情較大的日子與行情較小的日子均以收 盤價位來表示,便形成了假平等。因此有人嘗試以需求指標來運算移動 平均數。
5.在繪制的圖形上,正負差(DIF)與異同平均數(MACD)形成了二條快慢 移動平均線,它的買進賣出信號也就決定於此二條線的交錯點。 所以很明顯的,MACD是一個中長期趨勢的投資技術工具。
6.另外,為了方便判斷,亦可用DIF減去MACD,可以繪柱形圖。
(2)應用法則:
1.DIF 與MACD均為正值亦即在中軸線上,大勢屬多頭市場,DIF 向上突破 MACD,應作買。若 DIF向下跌破MACD應只可作回檔,暫時獲利了解。
2.反之DIF與MACD均為負值時,即在0軸線以下時,大勢屬空頭市場,DIF 向下跌破MACD,可作賣。若 DIF向上突破MACD只可作空頭暫時補空。
3.如同強弱指標,背離走勢也適用在 MACD的圖形上,當MACD圖形與 K線 圖趨勢線發生背離時亦為反轉訊號。
4.MACD無法預知高價及低價。盤局時,失誤率較高, 但如配合 RSI及KD線 應用則可以解決此二缺點.
5.運用柱形圖的變化可提早作買或作賣,免得失去一段行情,但注意有時 亦會因貪小而失大。
從MACD的走勢,投資者可以發現三種訊息: 1. 當MACD升穿Signal Line,入市訊息;當MACD跌穿Signal Line,出市訊息。 2. 當MACD上升時,股票價格可能是超買
『玖』 股票DMI指標計算過程中,平滑移動平均公式具體要怎麼計算
平滑移動平復均公式就是制N天的值之和除以N得出的數值的連接線,比如第N天的TR12平滑移動平均計算:(第一天的TR12數值+第二天的TR12數值+……第N天的TR12數值)/N,把所有的計算值連接起來就形成一條平滑移動均線。就像K線圖中的均線計算道理一樣。
股票公式專家團為你解答,希望能幫到你,祝投資順利。
『拾』 均線的計算方法
中國的股市是講故事的地方,用均線來預測金叉的形成與否很不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