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黃金交易 > 國際外匯衍生品市場交易量

國際外匯衍生品市場交易量

發布時間:2021-06-10 18:03:35

① 如何看待國內外人民幣衍生品市場發展

外逼內壓之下 管理層謹慎應對 人民幣持續升值、境外機構不斷搶跑、金融即將全面開放 在人民幣持續升值和境外機構不斷搶跑的外部壓力之下,在5年保護期滿後金融領域全面開放的倒逼壓力之下,人民幣衍生品的發展正日益受到重視。管理層對此也相當關注,日前不斷出台的政策和措施正顯示了這一點。 然而,在防範風險的考慮之下,管理層的態度也一直相當謹慎。因此,盡管我國從1997年即開始從事人民幣的遠期結售匯交易,但多年來進展緩慢。人民幣衍生品交易不但遠遠落後於境外市場,成交量與我國經濟貿易發展的水平相比,也遠遠不成比例。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協調發展速度與市場需求之間的關系,就成為人民幣衍生品市場發展過程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管理層態度謹慎 十多年前的境外外匯 期貨欺詐事件和"327國債期貨"事件至今讓人們談虎色變,前期中航油和國儲局銅期貨等惡性事件更凸顯了衍生品交易風險。因此,出於防範風險的考慮,管理部門對發展金融衍生品市場一直比較謹慎。 日前,國家外匯管理局下發《關於外匯指定銀行對客戶遠期結售匯業務和人民幣與外幣掉期業務有關外匯管理問題的通知》,規定未經國家外匯管理局批准,境內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參與境外人民幣對外匯衍生交易,同時明確遠期結售匯履約應以"本金全額交割",而不得進行差額交割(NDF)。 業內人士分析,外匯局的文件規定是對於處在"灰色地帶"的NDF交易"劃清界限"的一個信號。由於境外人民幣衍生品交易市場活躍,目前很多外匯指定銀行都在規定之外從事NDF業務,這給國內衍生品交易市場帶來了不可忽視的沖擊。從防範風險的角度出發,管理層對於目前發展人民幣衍生品交易的態度無疑是一種穩妥的選擇。 國外機構搶佔先機 然而,"管理層對於衍生品交易風險的擔憂雖然不無道理,但不發展衍生品市場帶來的風險可能更大。"一位熟悉衍生品交易的外資銀行人士稱。 事實上,隨著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增大和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國內經濟主體通過金融衍生品交易避險和獲取收益的需求非常現實。就在前不久召開的2006年中國金融衍生品大會上,銀監會有關人士即指出,國內人民幣衍生品發展離我國經濟貿易發展尚有較大差距,人民幣衍生品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而與此同時,國外機構也看到中國市場所蘊涵的巨大商機,爭相開發與中國股指、人民幣匯率有關的產品,試圖搶佔先機。今年6月24日,美國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宣布,將於8月28日正式推出人民幣期貨及其期權產品。消息一經公布,在國內引起強烈反響。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丁志傑認為,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國內外市場的關聯日益密切,競爭也日趨激烈。一旦境外相關市場發展成熟起來,國內市場的後發劣勢很難逆轉,在規則標准、市場管理等方面陷入被動。 管理方法值得商榷 丁志傑指出,國內市場管理部門的管理方法和理念急需調整。在我國金融市場培育和發展過程中,政府的作用不可替代,外匯市場也不例外。但是,政府的一些管理方法和理念值得商榷,特別是在如何協調政府和市場的關繫上,有關部門經常不自覺地把管理凌駕於市場之上。 此外,分析人士認為,由於分業經營的原因,我國目前各種金融市場之間割裂的情況比較嚴重,而且各個市場分屬不同的監管部門管轄,這對於推進衍生品市場發展顯然是不利的。事實上,在金融衍生品推進的過程中,部門利益沖突也經常給產品推出帶來比較大的障礙。 不過,值得欣喜的是,人民幣衍生品發展必須具備的各項基礎正開始逐漸完備。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吳曉靈在此前召開的中國金融衍生品大會上表示,央行正在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按照"三性"原則完善匯率形成機制,同時也在不斷完善市場基礎建設,這些都將為人民幣衍生品發展奠定基礎,並計劃主動推出外匯期貨試點。 相關資料 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資料,截至2006年9月末,國內已有53家銀行取得對客戶遠期結售匯業務經營資格,其中21家銀行取得對客戶掉期業務經營資格。此外,國內目前還有2家可從事相關業務的貨幣經紀公司,其中一家已於去年年底開業,而第二家也將即將誕生。 於去年12月20日開業的上海國利貨幣經紀有限公司,由英國國惠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德利萬邦有限公司和上海國際信託投資有限公司共同籌建,是"中國貨幣經紀公司試點管理辦法"頒布之後,首批中外合資經紀公司,也是我國第一家貨幣經紀公司。 目前,經中國銀監會批准,第二家貨幣經紀公司---上海國際貨幣經紀有限責任公司獲也准籌建。該公司將由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暨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與全球最大的貨幣經紀公司英國毅聯匯業(ICAP)集團共同發起。

② 金融衍生品的現狀及前景

衍生品是英文(Derivatives)的中文意譯。其原意是派生物、衍生物的意思。

金融衍生品通常是指從原生資產(Underlying Assets)派生出來的金融工具。由於許多金融衍生產品交易在資產負債表上沒有相應科目,因而也被稱為「資產負債表外交易(簡稱表外交易)」。金融衍生品的共同特徵是保證金交易,即只要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證金就可進行全額交易,不需實際上的本金轉移,合約的了結一般也採用現金差價結算的方式進行,只有在滿期日以實物交割方式履約的合約才需要買方交足貸款。因此,金融衍生品交易具有杠桿效應。

國際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現狀

金融衍生品市場可以分為交易所市場和場外交易(OTC)市場。自1980年代以來,兩類市場的衍生品交易均取得了長足發展:1986~1991年間,交易所市場和OTC市場交易額的年均增長率分別高達36%和40%;1991年兩市場的未清償合約名義價值分別達3.5兆美元和6兆美元,其中利率合約在兩市場均占據了主導地位;2001年末,交易所市場合約名義價值已增長至23.54兆美元,OTC市場增長到了111兆美元,並且全球OTC市場的市值達到了3.8兆美元。交易所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巨幅增長反映了機構投資者對流動性增強型(即增加現貨市場流動性)金融創新的需求,OTC衍生品交易的增長迎合了機構投資者對風險轉移型金融創新的需求。

金融衍生品前景

金融機構是金融衍生品市場的主要參與者,以美國為例,參與衍生品交易的金融機構主要有商業銀行、非銀行儲貸機構(Thrift)和人壽保險公司三類,其中商業銀行是最早和最熟練的參與者。根據三十國集團1993年的一份報告,被調查的大部分金融機構參與了金融衍生品交易,其中有92%的機構使用過利率互換,69%的機構使用過遠期外匯合約,69%的機構使用過利率期權,46%的機構使用過貨幣互換,23%的機構使用過貨幣期權。BIS的統計顯示,金融機構在全球OTC金融衍生品市場中的交易額穩步增長,2001年較1995年提高60%。交易主要發生在金融機構之間,日均交易額由1995年的7100億美元提升至2001年的1.2兆美元,金融機構間交易占市場的份額由1995年的80.7%提高到2001年的86.7%(見表7)。

銀行無疑是金融衍生品市場中的主角(尤其在OTC市場上),1970年代末以來,銀行日益熱衷於金融衍生品交易,例如,美國銀行業在金融衍生品交易中十分活躍,從1990年到1995年,銀行持有與衍生品相關的資產增長了約35%,達到3.1兆美元,其間銀行持有的衍生品合約名義價值增加了2倍。銀行是金融互換市場的主要參與者,1992年末全球利率互換合約的未清償價值達6兆美元,持有頭寸最大的20家金融機構佔到三分之二強,其中銀行佔了18家。

非金融機構在金融衍生品交易中顯然不如金融機構活躍,例如目前非金融機構只佔到OTC金融衍生品交易額的10%,與1995年相比其市場份額有明顯萎縮(見表7)。根據三十國集團1993年報告,被調查的非金融類公司中,使用過有利率互換、貨幣互換、遠期外匯合約、利率期權和貨幣期權的公司的比例分別是87%、64%、78%、40%和31%。

隨著資本項目的逐步開放,匯率形成機制的進一步完善,整個銀行業對於匯率風險管理方面的要求會比以前更高。加強市場風險管理,除了政策性、技術性的要求外,還要努力向國際上通用的風險管理模型方法看齊,做好各種准備,在努力推動市場創新的同時加強市場風險管控,從而使我國衍生產品市場在持續、健康、穩步的軌道上發展。

③ 為什麼衍生金融工具產品的交易量和份額越來越大

1這是金融市抄場逐漸走襲向成熟的標志,2衍生金融工具比傳統工具更具有個性化,時代化的特點。3金融衍生品可以不斷被創造,通過集體甚至個人都有條件創造,甚至可以改變整個金融市場內的服務機構的格局。4金融衍生品大多不是平白產生,而是建立在傳統工具上的變種,適應性更強。5現在還不是很大,將來還會更大。

④ 外匯交易一年的收益率最高能有多少

任何投資首先考慮的應該是本金的安全,其次才是如何盈利。外匯交易屬於高風險投資,其收益取決於投資者的「水平」,跟股票一樣,理論上雖然可能獲得無限大的收益,但實際操作中虧損的投資者遠遠超過賺錢的。
投資就會有風險,作為投資者應當在投資前學習相關的知識和法規,只做自己熟悉的,不能抱著一夜暴富的心理去「賭博」,應當安全第一,學會風險控制。
風險控制是外匯交易的首要因素,由於受國際環境影響很大,而普通投資者很難及時掌握國際市場訊息,因此投資外匯的風險遠遠高於A股市場。
選擇一個正規、安全的平台是投資外匯最重要的投資前提,目前很多境外中介機構打著「漲跌都賺錢」、「T+0」、「有老師帶」等噓頭誘惑投資者去開戶。這些平台一方面,不斷讓投資者頻繁交易,賺取高額的手續費。最重要的一點,當投資者僥幸賺取到高額的利潤後,平台以「異常交易」等借口凍結投資者的賬戶,而這些平台又在境外,投資者的損失很難挽回。
外匯市場區別於其他金融衍生品市場的最大特點在於強波動性和高杠桿性。較高的杠桿可以帶來較高的收益,但是也往往伴隨著巨大的風險。理論上的「高收益」往往讓投資者產生麻痹思想,因此投資外匯不可盲目追求收益,應當盡量維護本金安全,逐步套利。

⑤ 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場有多大

自20世90年代以來,場內和場外兩個市場均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1991年兩市場的內期末未到期合約金額容總量1(Notional Amount Outstanding)分別達3.5萬億美元和6萬億美元;而2007年6月末,交易所市場的未到期合約金額總量增長了26倍,達到95.06萬億美元,OTC市場的未到期合約金額總量則增長了85倍達到516.4萬億美元。交易所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巨幅增長反映了機構投資者對流動性增強型(即增加現貨市場流動性)金融創新的需求,OTC衍生品交易則迎合了機構投資者對風險轉移型金融創新的需求。

⑥ 目前中國大陸現有的衍生品產品有那些,以及其對應的市場是什麼

國內現有金來融衍生品有國債期源貨,股指期貨。即將上市的是股指期權,國債期權,以及大宗商品期權。國內曾經有外匯期貨以及認證股權,但是由於歷史原因,先後消失。衍生品的價格在上海金融交易所可以看得到,資料方面的話,中國知網比較全!

⑦ 邁肯司是世界上增長速度最快的外匯及衍生品交易嗎

目前外匯市場做的比較好的有FXCM福匯,KVB昆侖國際,嘉盛等外匯平台,沒有最好的專平台,只有適合屬自己的外匯平台,就像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一樣。
近幾年外匯黃金投資在國內呈現迅猛發展之勢,由於是國際性投資,很多人不知道怎麼對這些平台進行鑒別,而很多不法分子正是抓住這點,購買或租用盜版交易軟體,注冊與國外公司同名的公司,然後套用別人的監管號,在國內進行宣傳,引誘客戶資金,這種公司除了涉嫌侵權、盜用監管號的行為,一旦運作出現問題,以各種理由不允許客戶出金,或者修改客戶操作賬戶無法取款,這些黑平台還隨時面臨倒閉、卷錢跑人的情況,客戶資金安全無法得到保障,市場對這類公司的管理也是非常混亂。建議你找國內比較權威的外匯中文服務商——通匯國際。
考察一個平台怎麼樣,無非就是三點:
1、 資金是否安全。
2、 平台是否穩定。
3、 服務是否快捷。

⑧ 外匯市場日成交量大嗎

於避險基金等交易商不斷增加貨幣交易量,2004年以來全球外匯市場的日成交量創下1.9萬億美元的紀錄水版平。權BIS在三年一期的外匯及衍生品市場活動央行調查報告中指出,目前的全球外匯交易量比2001年時多出36%左右。

⑨ 金融衍生品市場的主要交易

金融和商品市場他的主要條件就是他這個傷裡面的這個東西是廖新極限的,他說它裡面的這個東西的話,都可以作為這個主要交易的這個經濟來源之一。

⑩ 外匯等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當前價格成交機制是怎麼樣的

某一個價格上多空的多空力量不能決定可以上漲或下跌的幅度,只可以反映方向,多方大於空方,則上漲,空方大於多方則下跌,比如某一個價格的時候,多方20手,空方10手,那麼成交了10手,則有10手多單沒有成交,這些多頭如果想要買入,必須提高價格,於是價格向上走,直到賣的人比買的人多為止。

閱讀全文

與國際外匯衍生品市場交易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翹然天津資本投資咨詢有限公司 瀏覽:456
融資融券寶典 瀏覽:29
定期理財規劃 瀏覽:599
恆大集團股票行情 瀏覽:6
信託信披 瀏覽:944
大眾公用股票分紅 瀏覽:637
寧波銀行後期查貸款用途 瀏覽:545
好好開車融資 瀏覽:300
融資租賃可行性報告 瀏覽:2
860日幣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373
房奴如何理財 瀏覽:803
南昌住房公積金貸款計算器 瀏覽:427
國盛華興投資有限公司 瀏覽:822
工行貴金屬掛單四種 瀏覽:918
主力資金進出散戶資金進出指標公式 瀏覽:880
報雷理財 瀏覽:898
廣信股份股票 瀏覽:472
小額貸款怎麼收賬 瀏覽:798
基金交銀藍籌凈值519697 瀏覽:222
杏花村國貿投資公司銷售情況 瀏覽: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