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黃金交易 > 甘肅向西開放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

甘肅向西開放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

發布時間:2021-06-10 04:47:35

① 以「一帶一路對甘肅的影響」為題寫一篇八百字的論文

「絲路十分美,九分在甘肅。」甘肅地處絲綢之路的黃金地段,隴西段與河西段貫穿全境,全長1650公里,占路上絲綢之路的四分之一,中國境內的二分之一。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賦予了甘肅「聯結歐亞大陸橋的戰略通道和溝通西南、西北的交通樞紐,西北乃至全國的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全國重要的新能源基地、有色冶金新材料基地和特色農產品生產和加工基地,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資源寶庫,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示範區」,以及構建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和次區域合作戰略基地的戰略定位。

甘肅地處歐亞大陸橋的核心通道,地形狹長,東聯陝西、通中原腹地,西接天山南北、直達中亞西亞,南與青藏高原毗鄰,北與蒙古高原接壤,是古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是華夏文明與域外文明交流融合之地,也是中國與歐亞各國經貿往來、文化交流、交通運輸的必經之道,在促進中外交流與發展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戰略地位和區位優勢明顯。

甘肅絲綢之路承載了太多的人類文明。遺存在這片廣袤土地上的諸多石窟寺廟、長城關隘、塔碑樓閣、古城遺址等,是解讀先民多姿多彩生活的密碼。沿著絲綢之路前行,「東方藝術寶庫」莫高窟、

「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道教聖地崆峒山、「東方雕塑館」天水麥積山石窟、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宗主寺之一拉卜楞寺等在世界上有著唯一性和獨特性的世界文化遺產向世人展開了一幅幅精彩極致的歷史畫卷。出土於武威雷台的東漢銅奔馬,展現了奮發向上、豪邁進取、勇往直接的天馬精神,並因此確定為中國旅遊標志。徜徉在這些古老遺跡之間,彷彿穿越時空,神遊唐漢,與飛天共舞,與佛陀對話,可盡情領略千年華夏文明的深厚底蘊。

日前,甘肅正在全力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構建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和次區域合作戰略基地。在此戰略構想中,蘭州、白銀、酒泉、嘉峪關、敦煌成為這一戰略實施的重要節點城市。在古代,這些城市是重要的經濟和文化交流樞紐。在今天,歷史傳承下來的基因依然是城市發展的根基。

「甘肅將認真貫徹中央決策部署,搶抓機遇,更加有力地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戰略布局,傾力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黃金段,不斷開創對外對內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局面。」甘肅省委書記王三運此前如是表示。

近年來,甘肅認真落實中央「一帶一路」建設的重大戰略布局,取得了積極進展和初步成效。主要體現在:研究和確定了自身戰略定位,緊扣國家總體戰略布局,結合甘肅的區位、資源、文化、產業及平台等優勢,明確提出了加快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黃金段的戰略定位和奮斗目標;謀劃和實施了「13685」發展戰略,圍繞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一大構想」,構建蘭州新區、敦煌國際文化旅遊名城和中國絲綢之路博覽會「三大平台」,實施道路互聯互通、經貿技術交流等「六大工程」,強化蘭白城市圈、酒嘉城市圈等「八大節點」,努力實現建成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黃金通道、向西開放的戰略平台。

2014年5月,甘肅正式印發《「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建設總體方案》。方案提出要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黃金段,構建蘭州新區、敦煌國際文化旅遊名城和「中國絲綢之路博覽會」三大戰略平台。重點推進道路互聯互通、經貿技術交流、產業對接合作、經濟新增長極、人文交流合作、戰略平台建設等六大工程。

「甘肅的歷史、地理位置,決定了其通過文化的力量尋求發展機遇的可行性。」甘肅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連輯此前表示,「我們要實現和所交往國家的共建、包容、理解、合作、共贏,需要有相互認識、相互溝通、相互交流、相互認同的過程。文化認同更容易引起共鳴、方便溝通。在文化先行的前提下,甘肅實施『一帶一路』的其他戰略如基礎設施建設、貿易往來等,會相對順利地和沿線國家達成合作。」

甘肅省正在建設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這一平台。這是甘肅文化強省戰略的重要內容,其中包括抓祖業,即對文物進行有效的保護、挖掘、整理、傳承、再現、利用等;抓事業,即讓改革開放的成果通過文化惠及千家萬戶,特別是邊遠落後的農村基層;抓產業,即要把文化產業逐步打造成甘肅省經濟發展的新興產業和支柱產業。

據了解,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入實施,地處絲綢之路黃金段上的甘肅已成為「一帶一路」沿線旅遊熱點地區。

「十二五」期間,甘肅累計旅遊接待人數52046.5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180.5億元。旅遊人數和綜合收入在2010年基礎上實現了「五年翻兩番」,質量和效益雙提升,在穩增長、轉方式、調結構、惠民生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6年前5個月,甘肅全省接待國內外遊客6377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92億元,兩項旅遊指標分別同比增長22.3%和23.4%,甘肅絲路游越來越受到國內外遊客青睞。

2016年,通過深入實施「6873」交通突破行動,全省通往景區道路建設加快推進;蘭州鐵路局啟動「絲路快車」創新發展戰略,開通了一系列以「絲路快車」為主題的高品質旅遊列車;通過蘭州、敦煌兩個國際機場,開通了蘭州至聖彼得堡等16條國際航線,國內航線通達45個主要城市,立體交通體系的形成為甘肅絲路游的日益火爆提供了有力支撐。

日前,甘肅已經確定未來五年旅遊發展目標。到2020年,甘肅力爭旅遊人數和旅遊綜合收入比2015年翻一番,旅遊業增加值佔全省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5%,旅遊業直接就業達到100萬人以上。

「甘肅旅遊將抓住這個難得的機遇,擔當起絲綢之路旅遊發展的脊樑紐帶,把甘肅獨特的旅遊資源開發好、利用好、推廣好,把產品做精,把實力做強,以全新的姿態呈獻給世界一個全新的甘肅,讓絲路文明綻放異彩。」甘肅省旅遊發展委員會主任何偉如是表示。

甘肅在絲綢之路經濟活動中正扮演著座中四聯、對外交往的重要角色,已經從內陸省份走向了絲綢之路經濟社會發展和向西開放的最前方,擔當起了絲綢之路偉大復興的光榮使命。
季羨林先生曾經說過,「橫亘歐亞大陸的絲綢之路,它實際上是在極其漫長的歷史時期內東西文化交流的大動脈,對沿途各國、對我們中國,在政治、經濟、文學、藝術、宗教、哲學等方面的影響既廣且深。倘若沒有這樣一條路,這些國家今天發展狀況究竟如何,我們簡直無法想像。」而甘肅,正在以自己的行動,詮釋著「一帶一路」的新思維、新戰略,讓世界分享其市場紅利。

② 建沒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意義是什麼

新疆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重要意義:
(一)全面拓展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空間
以新疆為核心區,積極參與和擴大區域經濟合作,找准深化同周邊國家互利合作的戰略契合點,共同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對構建我國同周邊國家政治關系更加友好、經濟紐帶更加牢固、安全合作更加深化、人文聯系更加緊密的合作新格局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同時,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深入發展的新形勢下,將新疆建設成「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有助於我國形成沿邊開放與沿海開放並進的對外開放格局,有助於拓展並穩固我國向西的地緣經濟和戰略發展空間。
(二)全面提升我國向西的開放水平
以新疆為核心區,有助於發揮新疆的區位、地緣以及人文等優勢。充分發揮新疆向西開放橋頭堡的作用,抓住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契機,加快建設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上重要的交通樞紐中心、商貿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文化科技中心、醫療服務中心,建成國家大型油氣生產加工和儲備基地、大型煤炭煤電煤化工基地、大型風電基地和國家能源資源陸上大通道,將會在新疆形成一個跨越國界的商品、資本、技術以及勞動力等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的經濟區域中樞,成為溝通我國與中亞、西亞、南亞乃至歐洲的重要紐帶,全面提升我國特別是新疆向西開放的深度和廣度。
(三)全面促進新疆的科學跨越和後發趕超
以新疆為核心區,特別是圍繞「五通」建設目標,勢必會進一步加快新疆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布局更多國家戰略項目,為有效促進新疆東聯西出,北上南下,發揮核心樞紐作用夯實發展基礎,全面提升新疆的自我發展能力。同時,將新疆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也必將會帶動區域產業的優化升級,進一步完善現代產業體系,提升新型工業化水平,進而為推動新疆科學跨越,後發趕超,提供強大動力。

③ 絲綢之路經濟帶所經過的地區和主要國家

包括西北五省區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西南四省區市重慶、四川、雲南、廣西。

絲綢之路,是西漢時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長安(今陝西西安)起點,經關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錫爾河與烏滸河之間的中亞河中地區、大伊朗,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

絲綢之路經濟帶,東邊牽著亞太經濟圈,西邊系著發達的歐洲經濟圈,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長、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

(3)甘肅向西開放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擴展閱讀

建設意義

絲綢之路經濟帶總人口近30億,市場規模和潛力獨一無二。中國將在「新絲綢之路」上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將會引進產業、聚集人口,這將使西部地區更快發展,並為中西部省區的機電產品、特色農產品、特色食品等貨物向西出口創造了難得的機遇。

1、有助於中國周邊外交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

經濟帶的建立與周邊大國息息相關,周邊外交環境要為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有力的基礎,「絲綢之路經濟帶」內外兼顧,統籌發展的基礎上提出,有利於應對地區大國之間的關系,有利於中俄新型大國關系的重鑄。

2、有助於構建新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形成國際經濟新格局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對於構建大合作大發展的全球經濟新格局具有重大意義。隨著生產的社會化,國家間經濟緊密度的增強,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的數量不斷增多,合作范圍不斷擴大。

相關區域經濟合作的國家通過簽訂相關協議消除貿易壁壘,從而擴大了進出口規模,優化區域間的資源配置增強了區域組織的國際競爭力。

3、有助於保障國家戰略安全,拓展中國戰略空間。

西部地區是保證中國戰略安全的重要區域。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有利於西部地區開發建設,有利於維護國防安全,有利於中國戰略縱深發展,有利於確保能源供應,有利於經濟安全。

「絲綢之路經濟帶」包含歐亞的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在不同的社會制度、種族、信仰、文化背景的國家中,當然存在著對發展戰略、模式和政策的不同選擇,在經濟文化合作中就避免不了各種障礙和阻力。

「政策溝通」就是「對經濟發展進行交流、協商,最終制定出區域合作的規劃和措施」,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相關國家的共同發展掃除障礙,提供政策支持。

4、有助於培育中國新的經濟增長,推動經濟重心西移。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有利於中國西進戰略的開展。中國在「新進」戰略上提出了不少新的構想,但總體來說都是為了加強中國和周邊國家多方面領域的交流和合作,使得各國互惠互利,「絲綢之路經濟帶」可以作為中國「西進」戰略的正式實施的一個重要標志。

「西進」戰略是一套旨在對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政策的「再平衡」。「絲綢之路經濟帶」目的在於崛起中的中國以強大的經濟實力重新劃定周邊勢力范圍,並且奠定了中國成長為全球大國周邊基礎。

④ 要深度融入什麼建設,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

與沿線港口等城復市和制重要節點城市相比,臨沂融入「一帶一路」戰略還有一定差距。一是沒有列入「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臨沂的「主動融入」。二是與沿線港口城市及口岸合作有待加強。三是承載功能有待提升,帶動力強的企業集團仍需進一步培育。

⑤ 如何抓住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向西開放的重大戰略機遇

首先新絲綢之路要想獲得普遍性的認可就要獲得國際、國內的各方支持。具體來說,新絲綢之路向西發展的戰略不僅有對於歷史的傳承、對於我國西部基礎設施建設的考量,更有著連接歐亞大陸、擴大中國影響力的更重要意圖。由中國主導的新絲綢之路戰略最直觀的意義(對於參與國而言)在於對於歐亞大陸經濟體系的整合,這也構成了多國參與合作的基礎。因此,這要求中國懷著平等互惠、開放的態度對待其他國家,以穩固這樣的合作體系,並為中國帶來發展機遇。
其次,新絲綢之路是一個重點的戰略構想,必須依靠踏實、長期的基礎設施建設對其形成支撐。基礎設施一旦建成,發展必定隨之而來。但這必然是一個長期的工程。對於私人公司來說,(比如與之相配的高鐵戰略),這類投資的數額、風險都實在過大,因此必須依賴政府與市場的長期合作。政府必須抱有長遠的心態,即便所取得的利益無法一下子估算得出……實體經濟的發展建設是一個社會穩定的重要支撐。基礎設施的建設是經濟繁榮的保證,這是無可辯駁的。

⑥ 如何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

發展絲綢之路經濟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先做起來,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形成區域大合作:
加強政策溝通
各國可以就經濟發展戰略和對策進行充分交流,本著求同存異原則,協商制定推進區域合作的規劃和措施,在政策和法律上為區域經濟融合「開綠燈」。
加強道路聯通
上海合作組織正在協商交通便利化協定。盡快簽署並落實這一文件,將打通從太平洋到波羅的海的運輸大通道。在此基礎上,我們願同各方積極探討完善跨境交通基礎設施,逐步形成連接東亞、西亞、南亞的交通運輸網路,為各國經濟發展和人員往來提供便利。
加強貿易暢通
絲綢之路經濟帶總人口近30億,市場規模和潛力獨一無二。各國在貿易和投資領域合作潛力巨大。各方應該就貿易和投資便利化問題進行探討並作出適當安排,消除貿易壁壘,降低貿易和投資成本,提高區域經濟循環速度和質量,實現互利共贏。
加強貨幣流通
中國和俄羅斯等國在本幣結算方面開展了良好合作,取得了可喜成果,也積累了豐富經驗。這一好的做法有必要加以推廣。如果各國在經常項下和資本項下實現本幣兌換和結算,就可以大大降低流通成本,增強抵禦金融風險能力,提高本地區經濟國際競爭力。
加強民心相通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搞好上述領域合作,必須得到各國人民支持,必須加強人民友好往來,增進相互了解和傳統友誼,為開展區域合作奠定堅實民意基礎和社會基礎。

⑦ 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提出時間和地點

2013年9月7日上午,中國國家主席在哈薩克納扎爾巴耶夫大學作重要演講,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

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在古絲綢之路概念基礎上形成的一個新的經濟發展區域。包括西北五省區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

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東邊牽著亞太經濟圈,西邊系著發達的歐洲經濟圈,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長、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

(7)甘肅向西開放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擴展閱讀:

建設意義

絲綢之路經濟帶總人口近30億,市場規模和潛力獨一無二。中國將在「新絲綢之路」上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將會引進產業、聚集人口。

這將使西部地區更快發展,並為中西部省區的機電產品、特色農產品、特色食品等貨物向西出口創造了難得的機遇。

第一,有助於中國周邊外交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

經濟帶的建立與周邊大國息息相關,周邊外交環境要為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有力的基礎,「絲綢之路經濟帶」內外兼顧,統籌發展的基礎上提出,有利於應對地區大國之間的關系,有利於中俄新型大國關系的重鑄。

第二,有助於構建新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形成國際經濟新格局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對於構建大合作大發展的全球經濟新格局具有重大意義。隨著生產的社會化,國家間經濟緊密度的增強,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的數量不斷增多,合作范圍不斷擴大。

相關區域經濟合作的國家通過簽訂相關協議消除貿易壁壘,從而擴大了進出口規模,優化區域間的資源配置增強了區域組織的國際競爭力。

第三,有助於保障國家戰略安全,拓展中國戰略空間。

西部地區是保證中國戰略安全的重要區域。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有利於西部地區開發建設,有利於維護國防安全,有利於中國戰略縱深發展,有利於確保能源供應,有利於經濟安全。

「絲綢之路經濟帶」包含歐亞的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在不同的社會制度、種族、信仰、文化背景的國家中,當然存在著對發展戰略、模式和政策的不同選擇,在經濟文化合作中就避免不了各種障礙和阻力。

「政策溝通」就是「對經濟發展進行交流、協商,最終制定出區域合作的規劃和措施」,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相關國家的共同發展掃除障礙,提供政策支持。

⑧ 2017「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產業園區建設論壇在哪裡落下帷幕

9月21日消息,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甘肅省人民政府共同在敦煌舉辦「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產業園區建設論壇,深入貫徹「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精神,共同探討境外產業園區建設合作模式,進一步豐富國際合作內容,提升合作層次和水平,促進甘肅省乃至全國產業鏈、產業群「抱團出海」,推動互利共贏發展。

「一帶一路」進一步豐富國際合作內容,提升合作層次和水平,促進甘肅省乃至全國產業鏈、產業群「抱團出海」,推動互利共贏發展。

⑨ 當前中國推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原因是什麼

對中國來講,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具有多重戰略意義。

首先,可形成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新格局。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經濟合作的重點是發達國家,中國從發達國家引進大量資金與技術,成立大批合資企業,生產出的產品以西方國家和周邊為主要市場。「絲綢之路經濟帶」將推動中國向西開放,深化中國與廣大歐亞地區國家的經濟合作,形成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新格局。

其次,可進一步推動西部大開發。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將為西部省份帶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

再次,可促進產業結構轉型,推動企業「走出去」。實施「走出去」戰略對於我國轉移過剩的生產能力,調整產業結構具有重要意義。

最後,有利於保障能源安全。「絲綢之路經濟帶」將進一步加強中國與油氣出口國的能源合作。目前,中國原油進口主要是通過海運穿過馬六甲海峽,存有較大安全風險。而來自俄羅斯、中亞國家的油氣通過管道進口,大大降低了運輸風險。

閱讀全文

與甘肅向西開放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翌理財虧掉怎麼報警 瀏覽:295
人民幣增值利好哪些股 瀏覽:532
招財貓理財投資 瀏覽:577
徵信可以辦助學貸款嗎 瀏覽:259
東方財富期貨怎麼關注好友組合 瀏覽:263
紅棗期貨10000元 瀏覽:494
51vv股票是什麼意思 瀏覽:641
信託與pe 瀏覽:64
新聞聯播人民幣 瀏覽:529
股份融資 瀏覽:55
翹然天津資本投資咨詢有限公司 瀏覽:456
融資融券寶典 瀏覽:29
定期理財規劃 瀏覽:599
恆大集團股票行情 瀏覽:6
信託信披 瀏覽:944
大眾公用股票分紅 瀏覽:637
寧波銀行後期查貸款用途 瀏覽:545
好好開車融資 瀏覽:300
融資租賃可行性報告 瀏覽:2
860日幣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