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一些近幾年跨國並購案例和數據
比較新的兩個例子,自己去查哈
中鋁公司介入兩拓合並案,入股力拓致80億美元虧損。
2008年2月1日,中國鋁業公司突然介入必和必拓公司與力拓公司合並一案,中鋁於當天發布公告宣布,已通過新加坡全資子公司聯合美國鋁業公司獲得了力拓的英國上市公司12%的現有股份。此次交易收購價約為每股60英鎊,總對價達到了140.5億美元,是中國企業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海外投資。由此,中鋁成為力拓公司的最大單一股東。以當時股價計算,必和必拓至少要將收購價格提高到每4股換1股,才能達到中鋁的收購價格。接下來的幾個月,市場行情逐步惡化,巨大的財務風險和成本負擔致使必和必拓公司宣布放棄對力拓公司的收購。兩拓合並失敗消息一出,力拓股價便應聲而落,一度跌至15英鎊每股。這與中國鋁業公司60英鎊每股的買入價格相比已經跌去了45英鎊,跌幅達75%,中鋁公司浮虧已經超過80億美元。
澳大利亞否決中國公司26億澳元收購澳礦業公司-來源:京華時報2009年03月28日
本報訊(記者張艷)昨天,澳大利亞財政部發表聲明:由於國防安全原因,否決中國五礦出資26億澳元全面收購澳大利亞礦業OZerals的交易。OZ官方表示,正與中國五礦就可能修改收購要約一事進行溝通。記者了解到,OZ面臨即將到期的約10億澳元債務。
中國五礦是我國大型央企之一,OZ是澳大利亞第三大多金屬礦業公司。記者昨天多方聯系中國五礦相關新聞發言人未果。
據了解,澳大利亞財政部之所以否決這一交易,根本原因是OZ旗下ProminentHill礦區,靠近WoomeraProhibitedArea武器測試區域。
澳大利亞財政部聲明:對於澳大利亞國防事業而言,WoomeraProhibitedArea武器測試區域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在一般情況下,一國政府出於國防安全的考慮而拒絕外資企業進入敏感地帶的決定是十分合理的。
Ⅱ 中國企業海外最大收購案金額達430億美元
據報道,中國化工集團公司6月8日下午宣布,完成對瑞士先正達公司的交割,收購金額達到430億,這也成為中國企業最大的海外收購案。自此,美國、歐盟和中國「三足鼎立」的全球農化行業格局形成。
據悉中國化工自2006年開始國際化經營以來,先後收購了法、英、德、意、以色列等國9家行業領先企業,2011年收購以色列安稻麥公司,成為全球最大的非專利農葯企業。對先正達的收購將能夠填補專利農葯和種子領域空白,對提高我國農業競爭力、保障糧食安全將起到積極作用。
Ⅲ 請問有沒有那個網站或者資料庫會統計全球並購交易的市盈率、市銷率等指標十分感謝~
用戶多在財經類網站自行搜索吧,一般這樣專業的數據不會有免費的。
Ⅳ 全球的六次並購浪潮各自的特點,優缺點和舉例子分析每一個
一!全球並購浪潮與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可以看作是!通過貿易"資金流動"技術涌
現"信息網路和文化交流#世界范圍的經濟高速融合$ 亦即
世界范圍內各國成長中的經濟通過正在增長中的大量與
多樣的商品勞務的廣泛輸送#國際資金的流動#技術被更
快捷廣泛地傳播#而形成的相互依賴現象%&!"# $%%&』( 它
是世界經濟發展到高級階段出現的一種現象#它是科技和
社會生產力達到更高水平#各國經濟相互依賴"相互滲透
大大加強#阻礙生產要素在全球自由流通的各種壁壘不斷
削減#規范生產要素在全球自由流通的國際規則逐步形成
並不斷完善的一種歷史過程(
推動全球化的因素很多#比如#以信息技術為中心的
科技革命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 跨國公司蓬勃發展#成
為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載體之一#對世界經濟發展的影響力
日益加強) 產業迅速在國際范圍內轉移使產業結構優化#
服務業和新興產業大量涌現#世界范圍內經濟結構和產業
結構調整的新浪潮正在興起)對外開放"貿易投資自由化
成為各國經濟政策的主流)區域經濟合作大大推動了區域
經濟一體化的加快發展)國際范圍內經濟政策的協調與管
理的趨勢加強#等等( 經濟全球化已成為目前世界上不可
逆轉的發展趨勢# 企業並購也在世界范圍內掀起一股浪
潮( 全球經濟一體化為全球企業創造了良好的宏觀環境#
各國間貿易壁壘逐漸減少# 資本跨國界流動更加便利#這
為並購提供了有利條件(
』( 世紀%( 年代# 全球范圍內出現了一輪大規模的企
業兼並浪潮( 分析本輪並購出現的原因#首先是與全球經
濟一體化的大環境密切相關的#它實際是全球一體化程度
加深"國際競爭加劇"技術進步加快而帶來的一次跨國重
組和結構調整#並又反過來促進全球一體化"國際競爭和
技術進步(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過程的加速和世界貿易組織的
出現#更多的國家加入)*+# 各國經濟相互滲透"相互依
賴程度越來越大#在全球貿易中關稅壁壘越來越小#商品
在全球范圍內流通所受到的關稅壁壘的阻礙越來越小( 但
是其他的非關稅壁壘在國內市場保護中所起的作用越來
越大( 例如各種技術標準的出現#環保的不同要求#配額的
限制等( 非關稅壁壘"文化的差異限制了跨國公司的產品
在全球范圍內的流通,也增加了直接投資的成本(
全球性競爭的加劇是推動企業兼並的主要動因( 全球
競爭激化#企業之間的競爭不斷超越國界#跨國公司的規
模和影響力越來越大#為了確保競爭優勢#獲得更廣闊的
生存空間#各國企業尤其是一些大型資本集團紛紛採取了
通過大規模的兼並重組來擴大資本實力#培育核心競爭能
力的做法#同時力圖通過全球化戰略#在世界范圍內重構
生產體系#憑借先進的技術和優秀的人才#獲取最廉價的
生產要素和最有利的生產銷售場所#最終為獲取高額的壟
斷利潤服務( 通過跨國並購方式,跨國公司還可避開無形
的壁壘#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是各種無形的壁壘與貿
易保護的興起促進了全球化的並購的興起與出現(
經濟全球化直接導致了跨國並購的興起和發展中國
家捲入並購浪潮( 發展中國家加人企業並購浪潮的動力主
要來自兩個方面* 一是適應各國國內產業結構調整的需
要#加大力度發展那些高新技術產業#提高本國的競爭力(
二是對來自外國企業的競爭挑戰做出回應#加快國內企業
的並購和資產重組( 全球著名市場數據提供商托馬斯財經
的數據顯示#亞洲地區在全球並購市場的重要性已變得越
來越明顯( 而我國內地是亞洲地區並購業務最活躍的國
家#』((- 年公布的並購個案達到了. /(0 宗# 並購金額共
達到』1023 億美元#較』((』 年增加了&4%5( 如果按實際完
成個案計算#升幅更高達/3215( 韓國位居第二#並購宗數
和涉及金額分別為6-3 宗和.-1 億美元( 香港地區則排名
第三#並購宗數和涉及金額分別為/3& 宗和.(640 億美元(
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對中國電信固網資產的收購是亞洲最
大規模的收購案#涉及金額%341 億美元(
二!全球並購浪潮發展趨勢
趨勢之一*企業長期發展的戰略性並購將成為未來企
業並購的主要動機( 西方國家在經歷了幾次兼並浪潮後#
企業從以往單純的追求規模擴大和財務上的短期盈利#發
展為企業長期發展的一種戰略性並購( 目的在於追求競爭
上的長期戰略優勢#追求兼並後企業能否真正發揮.7$86
效應#做到資源的最有效配置#並購過程重在外部資源內
部化#強化企業內部的全球性計劃資源配置#使並購雙方
獲得共同的發展前景與市場利益下的技術!資源與人才共
享"形成更強大!鮮明的核心競爭力#
在實踐中"主要表現為$%!&橫向並購較多"混合並購
日益減少』 現代西方企業家逐漸認識到多元化經營並不是
完全對企業發展有益" 相反在某種程度上分散企業資源"
使企業不能更好地保持和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現代企
業大多追求規模經營和全能專業化的經營方式" 由此"在
企業並購問題上更多地表現為橫向並購或縱向並購』 企業
並購基本是在同行業進行的" 由此產業集中度不斷提高"
企業進行這種合並的目的在於市場佔有!在於產品與服務
的全面化"從而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 !""# 年以來"全球
同行業橫向並購幾乎涉及所有行業$石油!化工!鋼鐵!汽
車!金融!電信等重要支柱產業和服務業』 在同行業並購
中"信息產業和服務行業的並購案件最多』
%$&企業在並購其他企業的同時把不利其戰略發展的
部分分拆出售』 如美國西屋電氣公司在兼並美國哥倫比亞
廣播公司%%&』&後不久"就讓諾思羅普一格魯曼公司以()
億美元兼並其電子防禦業務"真正做到存量的合理調整』
%(&盲目追求短期財務盈利的並購已不多見』 通過發
行(垃圾債券)杠桿收購大公司後把被收購企業當作仇敵
一般進行肢解的敵意收購行徑"已不受歡迎"且日益遭到
被收購企業的有效抵制』 在這次浪潮中所見的大型收購
戰"善意收購已佔多數"交易雙方傾向於結成戰略聯盟"對
雙方都有利"因而成功率也較高』
%*&並購企業越來越重視並購後的整合問題』 並購並
不能真正創造價值"只有在並購整合過程中"整合實現了
並購的價值創造』整合是一個相當復雜的系統
工程"西方很多企業每當並購交易結束就立即
投入到並購企業整合過程中』 通常任命整合經
理協調具有異質性的兩個企業的整合"目前西
方企業並購中規劃出詳細整合計劃的企業逐
漸增加』 並購整合是以企業並購戰略為基礎+
在戰略指導下"融異質企業文化為一體"處理
好兩個企業組織! 資源和經營流程的銜接關
系"達到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佔有市場的目
的』
趨勢之二$企業並購規模龐大"企業趨向巨型化!全能
化』
$,世紀", 年代以前的企業並購很少有超過-, 億美
元的案例"之後"尤其是進入$- 世紀以後"企業並購的價
值甚至超過了千億美元』 巨型並購交易案增多是$, 世紀
", 年代全球企業並購的一大特色" 說明在激烈的國際競
爭中"跨國公司非常重視規模效益"企圖通過強強聯手占
領盡可能大的市場份額"以優勢互補"大大增強研究與開
發能力"協同研製開發新一代高新技術產品"共享市場"維
持相對的壟斷地位』 美國湯姆森金融證券數據公司的統計
數據顯示"-""" 年全球宣布的企業並購交易總額達(* 萬
億美元"遠遠超過-"". 年的/0 萬億美元』 而/,,, 年全球
企業並購金額達(*. 萬億美元"高於-""" 年的(* 萬億美
元+創下歷史新高』
趨勢之三$ 跨國企業逐步在全球范圍內整合資源"把
並購作為全球資源配置的一種手段"這是未來企業並購逐
漸顯示出來的一個明顯趨勢』
第五次並購浪潮是以跨國並購為主要特徵的"在第五
次並購浪潮中"跨國並購得到迅猛的發展"目前並購投資
已經取代新設投資而成為國際直接投資最為主流的方式』
/, 世紀", 年代初新設投資仍然是國際直接投資的主流形
式"但是西方發達國家自-""* 年以來"全球跨國投資中跨
國並購已超過投入新設項目的(綠地投資)"國際直接投資
的絕大多數都是有跨國並購構成"尤其是在發達國家比例
更高"聯合國貿易發展委員會/,,- 年) 月/1 日公布的統
計數字顯示"/,,, 年全球企業跨國並購金額總計達-- *(.
億美元"比-""" 年的1 )), 億美元增長了近0,2』 在這些
跨國投資中"/,,, 年由發達國家跨國公司間相互完成的跨
國並購金額為-, 1*- 億美元" 占當年全球跨國並購總額
的"(3"2』 而且跨國並購有漸增之勢"-""( 年時並購投資
在世界總投資中所佔百分比為()30-2"/,,- 年這一數據
已經高達.,31"2%45%678"/,,/&』
跨國企業並購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重在全球行業的
整合』 /,,- 年(英國保誠保險集團合並合眾美國通用保
險)!(安聯保險公司收購德累斯頓銀行)!(花旗銀行收購
墨西哥國民銀行)!(第一聯合銀行收購瓦霍維亞信託銀
行)等四起並購案顯示了西方國家銀行業從定位於發達經
濟的全球並購市場正在向發展中經濟區域擴張』 此外"(歐
洲三大鋼鐵公司大合並)也表達了傳統行業進一步以規模
壓低製造成本"提升工藝科技含量』。
Ⅳ 我國企業跨國並購的現狀
1、 中國企業並購的發展
(1)第一次企業並購浪潮(1984年-1989年)。
據統計,8年代,全國共有6226戶企業並購了6966戶企業,減少虧損企業495戶,減少虧損金額5.22億元。
這一階段也存在一些問題,如並購的動因主要是由於政府部門要卸掉財政包袱,消除虧損企業。企業產權改革不配套、企業經營自主性差、缺少競爭機制和利益驅動機制,工作效果並不甚理想,有的並購增加了優勢企業的負擔,使優勢企業效益下降。
(2)第二次企業並購浪潮(從1992年至今)。
自1992年中國經濟確立市場經濟的方向後,企業並購無論在規模還是形式上都有了新的突破,企業並購的高潮又一次來臨。
近十幾年來,我國企業並購的規模越來越大。特別是從22年開始,隨著我國GDP規模的擴大,我國並購的規模也越來越大。並購金額與GDP的相關系數為.667,由此可知,我國企業的並購金額與GDP呈中度相關,也就是說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國企業的並購規模越來越大;並購筆數與並購金額的相關系數為-.333,可見它們之間呈負相關,也就是說目前我國單個企業並購的金額很大,而且中國目前的企業並購越來越活躍。
2、 中國跨國並購的現狀及特點分析
本文收集了23年-26年在中國發生的比較有影響力的大部分並購數據(大約4個並購案例),發現在目前我國的跨國並購(包括中國企業並購外國企業和外國企業並購中國企業)活動的一些特點:
(1)以協議收購為主。
目前階段,中國跨國並購中協議收購的比重最大,佔5%。這說明,不管是中國企業並購外國企業,還是外國企業並購中國企業,在並購發生前,都是先發出收購意向,然後再和被並購公司簽訂並購協議最終完成跨國並購。這主要是因為跨國並購中存在著文化種族沖突和不同的政策環境的影響,如果惡意收購很可能使主並購企業的形象受損。
(2)上市公司之間的跨國並購居於並購的主導地位。
主並購企業和被並購企業都是上市公司的比重有67.5%,而主並購企業和被並購企業均不是上市公司的比重僅僅只有5.%。由此可見,目前中國的跨國並購主要都是上市公司與上市公司之間的並購,這可能是因為上市公司的股權轉讓比較容易以及上市公司財務信息比較透明所致。
(3)並購金額較大。
目前中國跨國並購的金額越來越大,平均並購金額達到了18億美元,最大的一筆並購活動是中海油收購優尼科,並購金額達到了185億美元,這與中國目前的能源政策有關。最小的一筆並購活動是長虹收購美菱電器,並購金額也有一千萬美元。盡管如此,與國際上動輒幾百億美元的企業並購活動比起來,我國目前發生的一些並購活動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4)主並購企業和被並購企業多為高科技企業。
近幾年來,我國的跨國並購活動多發生在高科技企業之間,所佔比重達到了7%,這主要是因為目前中國的一些高科技企業技術方面比較薄弱,因此採用並購這樣一個手段來取得技術方面的優勢。
(5)外國企業通過並購中國企業大規模進入中國
隨著中國加入WTO後5年保護期的逐漸臨近,外國企業為了更迅速地進入中國市場,搶占戰略高地,越來越傾向於採取並購中國企業這一手段。
在目前的中國,跨國並購多是外國企業並購中國企業,這一形式的並購大約佔到了57.5%,當然,中國企業也開始積極進行海外並購,大約有25%的比重。
總之,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企業參與全球並購的行為會越來越多。
Ⅵ 境內上市公司並購重組交易金額再創新高嗎
2018年上半年,境來內上市公司源共實施並購重組2047單、交易金額11453.59億元,同比各增長101.87%、40.49%;其中,證監會核准91單,交易金額3562.99億元,金額同比增長41.71%。
交易金額的屢創新高讓企業可以通過市場化重組的手段提升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韌性。但並不是每一單並購重組都會得到資本市場的支持,今年上半年,從並購審核情況來看,過會率並非高點。1~6月,證監會並購重組委共審核了57起重組申請。其中,6起未獲通過、32起申請獲無條件通過,19起申請獲有條件通過。這意味著,今年上半年並購重組審核的過會率為89.5%,與去年同期比較下降2.9個百分點,2017年同期並購重組過會率為92.4%。
Ⅶ 世界第二大美元資產國是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