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excel中怎麼計算同一類數據占所在列中的百分比
不能同時一次性把上面所有數據的百分比求算完嗎?回答:
可以啊,上面說了,可以實現的補充:
選中是選中數據右邊的,不是說這一列全選,你輸入的時候會在第一個單元格輸入,按shitf+enter就全部求出來了
『貳』 關聯交易的金額及相應比例是什麼意思
關聯交易的金額相映比例呢是百分之二十
程序化有8成比例。
『肆』 請問各項費用支出的標准怎麼確定,例如占銷售收入幾%的比例
財務中提到的佔比一般情況是指占營業收入的百分比,較少會用到營業成本,在你這里的公司費用開支佔比,就是用你們公司當期的費用支出總額除以你們當期的營業收入總額得出來的。
收入費用比率
每月「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三項期間費用佔主營業務收入的百分比。計算公式是:期間費用合計/主營業務收入*100%。
這個比率叫費用率,財務指標體系中可以根據自己需要來針對計算考核,費用率是考核費用水平、加強管理的一個指標,環比、同比可說明一些問題,一般是內部管理指標,和《企業財務通則》中為企業規定的三種財務指標相互應用非常好。
(4)占同類交易比例擴展閱讀:
銷售收入的確認有兩種方法。
一種是收付實現制,按照收付實現制原則,企業銷售的確認是以貨款收到與否為標志,收到貨款,則確認為銷售成立。
另一種是權責發生制,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企業銷售的確認不是以貨款收到與否為標志,而是以銷售實現為依據。
所謂銷售實現(或銷售成立),一般有兩個標志:一是物權的轉移;二是收到貨款或取得索取貨款的權利。必須同時具備上述兩個條件,才確認為銷售實現。新的財務制度則採用了權責發生制的原則,企業一般於產品已經發出,勞務已經提供,同時收訖價款或者取得收取價款的憑據時,確認銷售收入的實現。
『伍』 有對關聯企業銷售收入不超過成本120%的規定嗎
目前,我國沒有有關向關聯企業銷售取得的銷售收入不得超過其成本120%的規定,而且,相信今後也不會有類似的規定。但是,對於上市公司對關聯方進行的正常商品銷售,取得的銷售收入與相關銷售成本的比例低於或者超過120%的,在會計處理上可能存在不同的。
根據財政部文件規定:
上市公司對關聯方進行正常商品銷售(含提供勞務,下同)的,在符合收入確認條件的前提下,按以下規定確認收入:
1.當期對非關聯方的銷售量占該商品總銷售量的較大比例的(通常為20%及以上),應按對非關聯方銷售的加權平均價格作為對關聯方之間同類交易的計量基礎,並將按此價格確定的金額確認為收入。關聯方之間實際交易價格超過確認為收入的部分,計入資本公積(關聯交易差價)。
在確定非關聯方之間同類交易價格時,必須有確鑿證據表明其交易價格的公允性,並提供有關證據。
2.商品的銷售僅限於上市公司與關聯方之間,或者與非關聯方之間的商品銷售未達到商品總銷售量的較大比例的(通常為20%以下),應按以下規定進行處理:
(1)實際交易價格不超過商品賬面價值120%的,按實際交易價格確認為收入;
(2)實際交易價格超過商品賬面價值120%的,將商品賬面價值的120%確認為收入,實際交易價格超過確認為收入的部分,計入資本公積(關聯交易差價)。
如果有確鑿證據(如歷史資料、同行業同類商品銷售資料等)表明銷售該商品的成本利潤率高於20%的,應按合理的方法計算,例如,按商品賬面價值加上按最近2年歷史資料等確定的加權平均成本利潤率與賬面價值的乘積計算的金額確認為收入,實際交易價格超過確認為收入的部分,計入資本公積(關聯交易差價)。
本規定所稱的成本利潤率,是指按商品銷售毛利與商品銷售成本計算的比率。
題中問題,上述規定中的第2點涉及。
『陸』 !年報中關聯交易的同類交易金額比例是怎樣算的
不好意思,不會。
『柒』 占銷售比例怎麼算
企業會計准則第14號——收入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收入的確認、講量、和相關信息的披露,根據《企業會計准則—基本准則》,制定本准則。
第二條 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本准則涉及的收入包括商品銷售收入、提供勞務收入和讓渡資產收入。
企業代第三方收取的款項,應當作為負債處理,不應當不確認為收入。
第三條 採取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建造合同、租賃、原保險合同、再保險合同等形成的收入,適用於其他相關會計准則。
第二章 商品銷售收入
第四條 銷售商品收入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才能予以確認:
(一)企業己將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購貨方;
(二)企業既沒有保留通常與所有權相聯系的繼續管理權,也沒有對己售出的商品實施有效控制;
(三)收入的金額能夠可靠計量;
(四)相關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五)相關的、己發生的或將發生的成本能夠可靠計量。
第五條 企業應當按照從購貨方己收或應收的合同或協議價款確定商品銷售收入金額,己收或應收的合同或協議價款顯失公允的除外。
應收的合同或協議價款與其公允價值相差較大的,應按照應收的合同或協議價款的公允價值確定銷售商品收入金額,應收的合同或協議價款與其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應當在合同或協議期間內採用實際利率法進行攤銷,計入當期損益。
第六條 銷售商品涉及現金折扣的,應當按照扣除現金折扣前的金額來確認銷售商品收入金額。現金折扣在實際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
第七條 銷售商品涉及商業折扣的,應當按照扣除商業折扣後的金額來確認銷售商品收入金額。
商業折扣是指企業為促進商品銷售而在商品標價上給予的價格扣除。
第八條 企業己經確認銷售商品收入的售出商品發生銷售折讓的,應當在發生時沖減當期銷售商品收入。
銷售折讓屬於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的,適用《企業會計准則第29號——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
銷售折讓是指企業因售出商品的質量不合格等原因而在售價上給予的減讓。
第九章 企業己經確認銷售商品收入的售出商品發生銷售退回的,應當在發生時,沖減當期的銷售商品收入。
銷售退回屬於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的,適用《企業會計准則第29號——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
銷售退回是指企業售出的商品由於質量、品種不符合要求原因而發生的退貨。
第三章 提供勞務收入
第十條 企業在資產負債表日提供勞務交易的結果能夠可靠估計的,應當按照完工百分比法確認提供勞務收入。
完工百分比法,是指按照提供勞務交易的完工進度確認收入與費用的方法。
第十一條 提供勞務交易的結果能夠可靠估計,是指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一)收入的金額能夠可靠計量;
(二)相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三)交易的完工進度能夠可靠確定;
(四)交易中己發生的和將發生的成本能夠可靠計量。
第十二條 企業確定提供勞務交易的完工進度,可以選用下列方法:
(一)己完工作的計量;
(二)己經提供的勞務占應提供的勞務總量的比例;
(三)己發生的成本占估計總成本的比例。
第十三條 企業應當按照從接受勞務方己收或應收的合同或協議價款確定提供勞務收入總額,己收或應收的合同或協議價款顯失公允的除外。
企業應當在資產負債表日按提供勞務收入總額乘以完工進度扣除以前會計期間累計己確認提供勞務收入後的金額,確認當期提供勞務收入;同時,按照提供勞務總成本乘以完工進度扣除以前會計期間累計己確認提供勞務成本後的金額,確認當期提供勞務成本。
第十四條 企業在資產負債表日提供勞務交易結果不能夠可靠估計的,應當分別下列情況處理:
(一)己發生的勞務成本預計能夠得到補償,應按己經發生的勞務成本金額確認收入;並按相同金額結轉成本;
(二)己發生的勞務成本不預計不能夠得到補償的,應當將己經發生的勞務成本計入當期損益,不確認提供勞務收入。
第十五條 企業與其他企業簽訂的合同或協議包括銷售商品和提供勞務時,銷售商品部分和提供勞務部分能夠區分且能夠單獨計量的,將提供勞務的部分作為提供勞務處理。
銷售商品部分和提供勞務不能夠區分的,或雖能區分但不能夠單獨計量的,應當將銷售商品部分和提供勞務部分全部作為銷售商品處理。
第四章 讓渡資產使用權收入
第十六條 讓渡資產使用權收入包括利息收入、使用費收入和現金股利收入。
第十七條 讓渡資產使用權收入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才能予以確認:
(一)相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二)收入的金額能夠可靠計量。
第十八條 企業應當分別下列情況確定讓渡資產使用權收入金額:
(一)利息收入金額,按照他人使用本企業貨幣資金的時間和實際利率計算確定;
(二)使用費收入金額,按照有關合同或協議約定的收費時間和方法計算確定;
(三)現金股利收入金額,按照被投資單位宣告的現金股利分配方案和持股比例計算確定。
第五章 披露
第十九條 企業應當在附註中披露與收入有關的下列信息:
(一)收入確認採用的會計政策,包括確定提供勞務交易完工進度的方法;
(二)本期確認的銷售商品收入、提供勞務收入、利息收入、使用費收入、現金股利收入的金額。
『捌』 B2C和C2C占電子商務交易額的比例分別是多少啊
B2C 不太好統計的 因為涵蓋很廣很多數字都是沒辦法得到的 B2C的公司太多了例如:京東商城 新蛋 麥考林 凡客 當當 卓越 麥包包 紅孩子 這些大的公司 還有小的甚至淘寶和拍拍的商城。這些數字需要慢慢去搜集取材。C2C 一般就指淘寶和拍拍至於有啊和易趣可以忽略了。之前在公司做調研的時候經常去一個網站,艾瑞網 你想要的數字基本都有 有報表可以下載
『玖』 電子商務的哪種交易模式所佔市場比例最大
相對於B2C、C2C來說,B2B應該是我國目前盈利狀況最好的電子商務商業模式。B2B模式主要是通過互聯網平台聚合眾多的企業商家,形成買賣的大信息海洋,買家與賣家在平台上選擇交易對象,通過在線電子支付完成交易。企業間的電子商務是電子商務三種模式中最值得關注和探討的,因為它最具有發展的潛力。截止到2004年底,中國進行過網上B2B交易行為的企業數量已經達到135萬,iResearch預計到2007年這一數字將會達到近200萬。從企業電子商務市場規模來看,2004年中國B2B電子商務市場規模佔中國整個電子商務市場規模的98%左右,交易額達到了3160億元,較2003年增長了128.2%。據iResearch預測,2007年中國內地電子商務市場規模將達到17000億元,其中B2B市場規模將達到169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