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著名經濟學家」憑什麼說黃金沒有任何價值
世界著名經濟學家簡介:
亞當·斯密(Adam Smith,1723~1790),經濟學鼻祖。 英國人,古典經濟學的代表人物。 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論》獲得學術界極高評價。1776年3月,他所著述《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簡稱《國富論》出版後引起大眾廣泛的討論,世人尊稱亞當·斯密為「現代經濟學之父」和「自由企業的守護神」 。
大衛·李嘉圖(David Ricardo,1772~1823年) ,李嘉圖是英國產業革命高潮時期的資產階級經濟學家,他繼承和發展了斯密經濟理論中的精華,使古典政治經濟學達到了最高峰,是英國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傑出代表和完成者。1817年他發表了代表作《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其比較優勢學說構成了現代貿易理論的基石。
阿爾弗雷德·馬歇爾(Alfred Marshall,1842~1924), 劍橋學派的創建人,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著名的經濟學家,其供給與需求的概念,以及綜合邊際效用學派的觀點,提出均衡價格理論,構成了微觀經濟學的基礎。1890年發表《經濟學原理》,他的理論及其追隨者被稱為新古典理論和新古典學派。
瓊·羅賓遜
瓊·羅賓遜(Joan Robinson,1903~1983)(瓊·羅賓遜夫人),英國著名女經濟學家, 新劍橋學派的代表人物,與美國的張伯倫一起提出了廠商均衡理論,標志著微觀經濟學體系的最終確立。瓊·羅賓遜著述甚多,除《不完全競爭經濟學》外,其他主要著作有:《就業理論引論》 、《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資本積累論》、《經濟增長論文集》、《經濟哲學》、《經濟學的異端》、《現代經濟學導論》等。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英國人,現代西方經濟學最有影響的經濟學家之一,他創立的宏觀經濟學與弗洛伊德所創的精神分析法和愛因斯坦發現的相對論一起並稱為二十世紀人類知識界的三大革命。1936年,,凱恩斯的代表作《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發表,被西方學者認為「凱恩斯是在致命危機威脅資本主義世界時挽救和鞏固了這個社會」。另外兩部重要著作是《論貨幣改革》和《貨幣論》。
『貳』 《黃金價值論》《黃金的歷史 》這兩本書怎麼樣
黃金價值論
『叄』 鑽石、翡翠、瑪瑙、紅寶石、藍寶石、軟玉、瑪瑙、珍珠、白金、黃金、銀,論價值,怎麼排列(一般情況下
這個問題沒有辦法回答,玉和紅藍寶石、鑽石等都有大小和成色之分的,不可一概而論
瑪瑙屬於低檔寶石
金銀是國家有基價的,這個倒沒有什麼花樣,除了K金會因為款式好而價格高
『肆』 議論文例文金子和大米哪個更有價值
我國古代貨幣單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別是秦漢以前。這里只討論三種基本單位: <br><br>一文制錢(即一枚標準的方孔銅錢) <br><br>一兩白銀 <br><br>一兩黃金 <br><br>以上單位雖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後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較穩定可信的數據的。 <br><br>兌換關系 <br><br>銅錢,白銀和黃金之間的兌換比例就像現在的外匯價格一樣,是常常變動的,不像1元錢等於100分這樣明確。 <br><br>根據以下描述: <br><br>「金銀的比價從1600年前後的1:8上漲到20世紀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紀末則翻了一番,達到1:20。」 <br><br>可知1兩黃金約可兌換8~11兩白銀。 <br><br>再有: <br><br>「道光初年,一兩白銀換錢一弔,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的時候,一兩白銀就可以換到制錢一千六七百文了。咸豐以來,銀價猛漲,一兩白銀竟可以換到制錢兩千二三百文之多。」 <br><br>可知正常情況下,1兩白銀大約可換到1000~1500文銅錢,古時通常說的1貫錢或1吊錢就是1000文。<br><br>金屬價格 <br><br>由於金銀銅製成的貨幣本身是有價值,而且理論上貨幣的價值就應該等於金屬的價格,所以我們可以通過現在金屬的價格來回答「一兩銀子到底是多少錢」的問題。 <br><br>唐代的開元通寶通錢每枚直徑8分,10枚重1兩,千文重6斤4兩;清順治年間,每個銅錢重一錢二分五厘,後又增為一錢四分,則每千文重八斤十二兩。古代「兩」這個重量單位雖有不同但大約都是40克左右,而「斤」則大約是700克左右。每枚銅錢平均重量5克。 <br><br>目前金銀銅的價格(人民幣)如下: <br><br>黃金:100元/克 <br><br>白銀:2元/克 <br><br>黃銅:0.02元/克 <br><br>推算結果為: 1兩黃金:約值4000元 <br><br>1兩白銀:約值80元 <br><br>1枚銅錢(1文制錢):約值0.1元 <br><br>糧食價格 <br><br>很多歷史專著中都通過糧食價格來直接衡量貨幣關系,雖然單獨考慮糧價並不很准確客觀,但應該是極其重要的參考。曉林在網上查到了如下記載: <br><br>「上白米(石)九錢五分<br><br>中白米(石)九錢二分六厘八錢<br><br>下白米(石)八錢三分 <br><br>白面(斤)九文 <br><br>銀每兩換錢一千文」 <br><br>還有 <br><br>「據清朝軍機處檔案記載,光緒十五年上半年直隸省順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糧價,以穀子、高粱、玉米三種糧食計算,平均每倉石計銀一兩四錢六分。」 <br><br>根據1石=100斤=70公斤計算,而糧食價格以2元人民幣/公斤計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br><br>1兩白銀:約值170元 <br><br>1枚銅錢(1文制錢):約值0.2元 <br><br>結論 <br><br>根據上面的推算,再考慮到 <br><br>1黃金的價格比其他的更穩定,應當著重參考 <br><br>2現在白銀已作為工業品,所以現在的白銀價格參考價值較低 <br><br>3由於農業技術發展的相對速度很快,現在的糧食相對價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br><br>4尊重古代的兌換比例 <br><br>5湊整數,便於換算,便於建立感性認識 <br><br>所以,筆者建議,今後遇到古代的貨幣單位,採用以下換算系統,即方便又有感覺: <br><br>1兩黃金=人民幣2000元=10兩白銀 <br><br>1兩白銀=人民幣200元=1000文錢=1貫(吊)錢 <br><br>1文錢=人民幣0.2元 <br><br>另外:1石米=1兩白銀 <br><br>聲明:以上結論不是學術觀點,只作為老百姓觀看古裝電視劇,武俠小說時換算之用。 <br><br>驗證 <br><br>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數據,便於驗證曉林給出的換算方式,提高感性認識: <br><br>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唐朝時,初級公務員月薪1000元; <br><br>清朝六品官員年俸45兩白銀=清朝的局級幹部,年薪9千元; <br><br>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那些當官的,那個家裡沒有個幾千萬的? <br><br>乾隆初年,捐一個道台需一萬三千一百二十兩銀子=花270萬就可以買個廳級幹部當當,明碼標價。 Hope-Phoenix 2008-07-03 08:52 檢舉<br><br>具體的計算\比較都很復雜的.如果一定要給出一個等價公式,也沒有辦法,只能大略這樣了: <br><br>1兩黃金 = 人民幣2000元 = 10兩白銀 1兩白銀 = 人民幣200元 = 1000文錢 = 1貫(吊)錢 1文錢 = 人民幣0.2元 另外:1石米=1兩白銀 <br><br><br><br><br><br>清末民國初時代:一個銀圓(重量0.9倆左右)=一倆散銀 五個銀圓可以買一頭大水牛 一個銀圓可以買一擔米.魯迅在北師大做教授300銀圓/月(當時米貴,按照米價)相當於現在至少不低於3萬元人民幣;毛做圖書管理元5個銀圓/月,蔡鍔將軍為雲南督軍65個銀圓/月,一般產業工人5到10個銀圓/月. <br><br><br><br>總的講,古代一倆白銀的價值大概相當於在100元~250元人民幣之間.清朝一個六品官員的薪水相當於現在9000元/年,工資是很低的. <br><br><br><br>在明代,一個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兩半銀子就夠了,所以戚繼光的士兵軍餉一日只有三分銀子,一月不足一兩。清代稍貴點,主要是鴉片戰爭前外貿順差大,銀子大量流入後,銀價下跌造成的。<br><br>答案補充<br>史載明朝萬曆年間一兩銀子可以購買一般質量的大米二石,當時的一石約為94.4公斤,一兩銀子就可以買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現在我國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間,以中間價1.75元計算,可以算出明朝一兩銀子=人民幣660.8元。 <br><br><br><br>根據《宋史 食貨志》提到「熙、豐以前,米石不過六七百」和《宋史 職官志》「每斗(米)折錢三十文」的記載,姑且以2000個銅錢折銀一兩計算(《宋史 食貨志》及《續資治通鑒》均提到自真宗朝開始因白銀存量偏少不足以趕上經濟的發展,銀價不斷上漲,基本上是2000個以上的銅錢當銀一兩),太平時期米價是1石600—300錢(靖康之亂前後到南宋初期有一兩銀子一石米的,不在正常計算范圍)。1兩基本上可以買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計算,1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近924—1848元;(一說宋石為96斤,就相當於1兩銀子672—1344元)。<br><br>答案補充<br>史載明朝萬曆年間一兩銀子可以購買一般質量的大米二石,當時的一石約為94.4公斤,一兩銀子就可以買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現在我國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間,以中間價1.75元計算,可以算出明朝一兩銀子=人民幣660.8元。<br><br>答案補充<br>一兩銀子要是拿到唐朝就購買力而言更是高得嚇人了。唐太宗貞觀年間物質文明極大豐富,一斗米只賣5文錢,通常一兩銀子折1000文銅錢(又稱一貫),就可以買200斗米,10斗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約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價1.75元一斤計算,一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4130元的購買力。唐玄宗開元年間通貨膨脹,米價漲到10文一斗,也是一兩銀子=2065元人民幣。 <br><br><br><br>結論:清朝中晚期一兩銀子價值人民幣150—220元左右;明朝中期價值人民幣600—800元;北宋朝中期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盛唐時期2000—4000元
『伍』 以價值為話題圍繞黃金和大米寫一篇不少於700字的議論文
詳細提綱,是把論文的主要論點和展開部分較為詳細地列出來。如果在寫作之前准備了詳專細提綱,那麼屬,執筆時就能更順利。下面仍以《關於培育和完善建築勞動力市場的思考》為例,介紹詳細提綱的寫法:
上面所說的簡單提綱和詳細提綱都是論文的骨架和要點,選擇哪一種,要根據作者的需要。如果考慮周到,調查詳細,用簡單提綱問題不是很大;但如果考慮粗疏,調查不周,則必須用詳細提綱,否則,很難寫出合格的畢業論文。總之,在動手撰寫畢業論文之前擬好提綱,寫起來就會方便得多。
『陸』 金子與泥土哪個更有價值辯論題
泥土更有價值
列舉泥土的作用
並且說明泥土對於發展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