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是人類較早發現和利用的金屬。由於它稀少、特殊和珍貴,自古以來被視為五金之首,享有其他金屬無法比擬的盛譽。到目前為止,黃金主要應用於金融儲備、貨幣、首飾等。20世紀晚期,黃金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工業金屬,在計算機、通訊和航天等領域起著重要作用。除此之外,黃金也是央行儲備貨幣的一種重要方式。
一、國內外資源狀況
(一)世界資源狀況
到2009年底,世界黃金儲量為47000噸。世界黃金資源儲量主要集中在南非、澳大利亞、俄羅斯、印度尼西亞、美國和智利,這六國儲量合計佔世界總量的一半以上。另外,黃金資源儲量較多的國家還有中國、烏茲別克、迦納、墨西哥和秘魯等(圖1)。
黃金價格連續走高的原因是美元貶值、通脹預期、央行購金、黃金供給和需求等。
(1)美元貶值。國際黃金價格以美元標價,兩者基本形成反比關系,即美元下跌則金價上漲,美元上漲則金價下跌。近期,美元兌6種發達國家貨幣匯率加權指數(DXY)已經創下一年來新低75,離上年歷史低位70.6僅一步之遙。2009年3月以來,該指數在半年的時間內跌幅高達15%,直接推動了金價的上漲。
(2)通脹預期。在黃金平價時代,黃金具有較好的抗通脹特性,直到今天,黃金仍然具有一定抗通脹作用。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多國紛紛調低利息,並實施了相當規模的寬松貨幣政策。此舉引起投資者對未來經濟發生通貨膨脹的擔憂,推動黃金投資避險需求上升。
(3)央行購金。央行增持黃金儲備給黃金市場帶來了極大的鼓舞,促進了黃金投資。2009年4月,中國公布黃金儲備增加了454噸,儲備量已達1054噸的消息。俄羅斯2009年1~7月也增持黃金儲備48.9噸,部分獨聯體和中東國家央行也少量增持了黃金儲備。
(4)黃金需求。2009年全球市場黃金需求量為3455噸,比上年減少9.35%。來自印度和中國等世界新興經濟體對貴金屬的需求與日俱增,也是金價走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對沖基金的發展對黃金的投機行為日益加強,同樣成為推高黃金價格的重要因素。
六、結論
(一)世界供需趨勢
投資黃金熱潮繼續升溫,黃金價格不斷攀升,世界黃金市場供需矛盾凸顯,2009年呈現出供大於求的形勢(表9)。2009年世界黃金供應總量為4026噸,比上年增長11.68%,其中礦產金供應量2570噸,比上年增長6.68%。2009年黃金市場需求量為3455噸,比上年減少9.35%。
表9 2004~2009年世界黃金供需平衡表單位:噸(金屬量)
資料來源:世界黃金協會
(二)國內供需趨勢
我國黃金產量呈現平穩快速增長的勢頭。2009年,我國黃金產量達313.98噸,同比增長11.34%,連續三年居世界第一位(表10)。我國黃金產量增速加快的主要因素有:第一,自2006年全球黃金價格大幅上漲以來,促進了國內黃金市場的進一步擴大,黃金地質勘查和資源開發穩步健康發展。第二,近年我國黃金產量的大幅提高,得益於國外合資公司在中國黃金開采量的大幅增長。我國黃金需求逐年增加,投資需求越發明顯。2009年,我國珠寶首飾和純零售投資合計消費量427.5噸,比上年增長8.9%。截至2009年,我國黃金供需缺口達109噸,市場形勢不容樂觀,可供儲量不足,難以滿足需求,金礦資源接替問題相當嚴峻。
表10 2002~2009年我國黃金供需平衡表單位:噸(金屬量)
資料來源:有色金屬工業統計資料匯編,2000~2009;中國黃金協會資料
(朱勃霖)
B. 我國黃金產量最高的省份是
山東省 山東,因居太行山以東而得名,簡稱「魯」,省會濟南。先秦時期隸屬齊國版、魯國,故而別名齊魯。山權東地處華東沿海、黃河下游、京杭大運河中北段,是華東地區的最北端省份。西部為黃淮海平原,連接中原,西北與河北省接壤,西南與河南省毗鄰,南及東南分別與安徽、江蘇兩省相望;中部為魯中山區,地勢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點;東部為山東半島,伸入黃海、渤海,北隔渤海海峽與遼東半島相對、拱衛京畿,東隔黃海與朝鮮半島相望,東南均臨黃海、遙望東海及日本南部列島。
C. 我國黃金產量連續13年全球第一,2019年產量多少
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黃金產量380.226噸,與2018年相比減少20.894噸,同比下降5.21%,但我國黃金產量仍繼續穩居全球首位,自2007年以來已連續13年位居全球第一。
從消費來看,2019年我國黃金消費量1002.78噸,比2018年同期減少148.65噸,下降12.91%,我國黃金消費量連續7年位於世界第一。
眼看著國慶假期即將到來,為了應對可能出現的消費高峰,國內多地的黃金商家都在積極備貨。河南某珠寶城運營總監宋愷表示,「我們要求至少比去年同期備貨要高10%到20%。」
(3)黃金產量變化擴展閱讀:
中國黃金協會: 二季度黃金消費和回購回升
雖然今年上半年我國黃金消費同比2019有所下滑,中國黃金協會有關負責人指出,進入二季度以後,隨著國內疫情防控態勢持續好轉和各項促消費政策的落地生效,黃金消費和回購量同比降幅度較一季度均收22個百分點。
此外,據中國黃金協會數據顯示:2020年1—6月份銷售2020版熊貓金幣2895.8公斤,同比2019年(2682.19公斤)增加了213.6公斤,增長了7.96%。
隨著金價的上漲並持續高位運行,上半年黃金回購量同比增長162.88%。
D. 我國的黃金產量怎麼樣在全球排第幾
中國雖然不是黃金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但近幾年黃金產量確實最高的國家。2019年我國的黃金產量是380.226噸,穩居全球首位,自2007年已經連續13年位居全球第一。不過自2016年起我國的黃金產量有所下降,而進口黃金則在升高。
中國黃金產量最多的省份是山東,金礦儲量也是全國第一。2019年山東的黃金產量為176.7噸,高於產量第二的河南接近90萬噸,山東的礦產豐富,已經發現的礦產高達150多種,石油、鐵、鋁、金等礦產儲量居全國前10位。
E. 我國黃金產量連續13年全球第一,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這絕對是好事,因為黃金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太重要了。
三、如果一個國家黃金儲備非常多,那麼就能獲得非常高的民心,黃金對國家、個人來說有著極強的清債能力,每個國家都會把黃金當成國際事務支付的貨幣,而且黃金儲備和外債支付能力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根據國際要求,一個國家中如果有黃金的話,國際評定機構會提高它的資信度,黃金越多信譽度越高,而且黃金對於一個國家的制度也是非常重要,沒有任何東西能夠替代,黃金是一種權威性的儲備資產,所以一個國家黃金越多越好。
F. 黃金產量對金價的影響
目前來說黃金產量對金價的影響不是太大,而世界經濟形勢和政治形勢對黃金的價格影響比較大。
20世紀70年代以前,黃金價格基本由各國政府或中央銀行決定,國際上黃金價格比較穩定。70年代初期,黃金價格不再與美元直接掛鉤,黃金價格逐漸市場化,影響黃金價格變動的因素日益增多,具體來說,可以分為以下幾方面:
1 、供給因素
(1)地球上的黃金存量:全球大約存有13.74萬噸黃金,而地上黃金的存量每年還在大約以2%的速度增長。
(2)年供求量:黃金的年供求量大約為4200噸,每年新產出的黃金占年供應的62%。
(3)新的金礦開采成本:黃金開采平均總成本大約略低於260美元/盎司。由於開采技術的發展,黃金開發成本在過去20年以來持續下跌。
(4)黃金生產國的政治、軍事和經濟的變動狀況:在這些國家的任何政治、軍事動盪無疑會直接影響該國生產的黃金數量,進而影響世界黃金供給。
(5)央行的黃金拋售:中央銀行是世界上黃金的最大持有者,1969年官方黃金儲備為36458噸,占當時全部地表黃金存量的42.6%,而到了 1998年官方黃金儲備大約為34000噸,占已開採的全部黃金存量的24.1%。按生產能力計算,這相當於13年的世界黃金礦產量。
由於黃金的主要用途由重要儲備資產逐漸轉變為生產珠寶的金屬原料,或者為改善該國國際收支,或為抑制國際金價,因此,30年間中央銀行的黃金儲備無論在絕對數量上和相對數量上都有很大的下降,數量的下降主要靠在黃金市場上拋售庫存儲備黃金。
例如英國央行的大規模拋售、瑞士央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准備減少黃金儲備就成為國際黃金市場金價下滑的主要原因。
2、 需求因素
(1)黃金實際需求量(首飾業、工業等)的變化。一般來說,世界經濟的發展速度決定了黃金的總需求,例如在微電子領域,越來越多地採用黃金作為保護層;在醫學以及建築裝飾等領域,盡管科技的進步使得黃金替代品不斷出現,但黃金以其特殊的金屬性質使其需求量仍呈上升趨勢。
而某些地區因局部因素對黃金需求產生重大影響。如一向對黃金飾品大量需求的印度和東南亞各國因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從1997年以來黃金進口大大減少,根據世界黃金協會數據顯示,泰國、印尼、馬來西亞及韓國的黃金需求量分別下跌了71%、28%、10%和9%。
據統計,中國人均黃金消費量僅有0.2克,與世界最大黃金消費國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印度人均黃金消費量為0.85克,相當於中國人均黃金消費量4倍以上。從中國的經濟發展狀況及人均收入看,中國大大高於印度。因此,中國有著非常大的黃金消費潛力,前景非常可觀。
(2)保值的需要。黃金儲備一向被央行用作防範國內通脹、調節市場的重要手段。而對於普通投資者,投資黃金主要是在通貨膨脹情況下,達到保值的目的。在經濟不景氣的態勢下,由於黃金相較於貨幣資產更為保險,導致對黃金的需求上升,金價上漲。
例如:在二戰後的三次美元危機中,由於美國的國際收支逆差趨勢嚴重,各國持有的美元大量增加,市場對美元幣值的信心動搖,投資者大量搶購黃金,直接導致布雷頓森林體系破產。1987年因為美元貶值,美國赤字增加,中東形勢不穩等也都促使國際金價大幅上升。
(3)投機性需求。投機者根據國際國內形勢,利用黃金市場上的金價波動,加上黃金期貨市場的交易體制,大量"沽空"或"補進"黃金,人為地製造黃金需求假象。在黃金市場上,幾乎每次大的下跌都與對沖基金公司借入短期黃金在即期黃金市場拋售和在 COMEX黃金期貨交易所構築大量的空倉有關。
在1999年7月份黃金價格跌至20年低點的時候,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公布的數據顯示在 COMEX投機性空頭接近900萬盎司(近300噸)。
當觸發大量的止損賣盤後,黃金價格下瀉,基金公司乘機回補獲利,當金價略有反彈時,來自生產商的套期保值遠期賣盤壓制黃金價格進一步上升,同時給基金公司新的機會重新建立沽空頭寸,形成了當時黃金價格一浪低於一浪的下跌格局。高賽爾金銀研發中心高金錶示:"黃金市場價格走勢並不完全由市場供需來簡單決定,也不是由各國央行在其間簡單博弈,其中投機性因素對價格的影響也占據了很大的比重。"
3 、其他因素
(l)美元匯率影響。美元匯率也是影響金價波動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在黃金市場上有美元漲則金價跌,美元降則金價揚的規律。美元堅挺一般代表美國國內經濟形勢良好,美國國內股票和債券將得到投資人競相追捧,黃金作為價值貯藏手段的功能受到削弱;而美元匯率下降則往往與通貨膨脹、股市低迷等有關,黃金的保值功能又再次體現。
這是因為,美元貶值往往與通貨膨脹有關,而黃金價值含量較高,在美元貶值和通貨膨脹加劇時往往會刺激對黃金保值和投機性需求上升。
1971年8月和1973 年2月,美國政府兩次宣布美元貶值,在美元匯價大幅度下跌以及通貨膨脹等因素作用下,1980年初黃金價格上升到歷史最高水平,突破800美元/盎司。回顧過去20年歷史,美元對其他西方貨幣堅挺,則國際市場上金價下跌,如果美元小幅貶值,則金價就會逐漸回升。
(2)各國的貨幣政策與國際黃金價格密切相關。當某國採取寬松的貨幣政策時,由於利率下降,該國的貨幣供給增加,加大了通貨膨脹的可能,會造成黃金價格的上升。如60年代美國的低利率政策促使國內資金外流,大量美元流入歐洲和日本,各國由於持有的美元凈頭寸增加,出現對美元貶值的擔心,於是開始在國際市場上拋售美元,搶購黃金,並最終導致了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
但在1979年以後,利率因素對黃金價格的影響日益減弱。比如2005年美聯儲十一次降息,並沒有對金市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惟有在 "9.11"事件中金市受利。
(3)通貨膨脹對金價的影響。對此,要做長期和短期來分析,並要結合通貨膨脹在短期內的程度而定。從長期來看,每年的通脹率若是在正常范圍內變化,那麼其對金價的波動影響並不大;只有在短期內,物價大幅上升,引起人們恐慌,貨幣的單位購買力下降,金價才會明顯上升。
雖然進入90年代後,世界進入低通脹時代,作為貨幣穩定標志的黃金用武之地日益縮小。而且作為長期投資工具,黃金收益率日益低於債券和股票等有價證券。但是,從長期看,黃金仍不失為對付通貨膨脹的重要手段。
(4)國際貿易、財政、外債赤字對金價的影響。債務,這一世界性問題已不僅是發展中國家特有的現象。在債務鏈中,債務國本身如果發生無法償債的現象將導致經濟停滯,而經濟停滯又進一步惡化債務的惡性循環,就連債權國也會因與債務國之關系破裂,面臨金融崩潰的危險。這時,各國都會為維持該國經濟不受傷害而大量儲備黃金,引起市場黃金價格上漲。
(5)國際政局動盪、戰爭、恐怖事件等。國際上重大的政治、戰爭事件都將影響金價。政府為戰爭或為維持國內經濟的平穩而支付費用、大量投資者轉向黃金保值投資,這些都會擴大對黃金的需求,刺激金價上揚。如二次大戰、美越戰爭、1976年泰國政變、1986年"伊朗門"事件等,都使金價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比如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組織襲擊美國世貿大廈事件曾使黃金價格飆升至當年的最高近$300/盎司
(6)股市行情對金價的影響。一般來說股市下挫,金價上升。這主要體現了投資者對經濟發展前景的預期,如果大家普遍對經濟前景看好,則資金大量流向股市,股市投資熱烈,金價下降。反之亦然。除了上述影響金價的因素外,國際金融組織的干預活動,該國和地區的中央金融機構的政策法規,也將對世界黃金價格的變動產生重大的影響。
(7)石油價格黃金本身作為通漲之下的保值品,與通貨膨脹形影不離。石油價格上漲意味著通脹會隨之而來,金價也會隨之上漲。
G. 歷史上什麼朝代黃金年產量最多
「中華民族的黃金史源遠流長,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使用黃金的民族之一。司馬遷在《史記·食貨志》中就有記載:「虞夏之中,金為三品,或黃、或白、或赤;或布、或刀、或龜、貝。」可見,在公元前22世紀末的夏朝時代,先民們就以黃金作為貨幣了。」古籍《尚書·禹貢》中,有「厥貢羽毛齒革惟金三品」的記載。據考證,金三品是指金、銀、銅,說明在傳說中的大禹時期,先人就已把黃金作為貢品。
這些記載表明,早在4000多年前,中華民族就使用黃金,但發現早於使用,而且最初的使用早於文字記載,所以,中華民族發現和使用黃金的歷史,可以再上溯千年到5000年前,幾乎和中華民族的文明史一樣源遠流長。
我國是人類農耕自然經濟制度的典範,在全球農耕經濟主導的歷史時期,我國政治最為穩定,經濟最為發達,因而我國農耕經濟持續了數千年。農耕經濟是一種自給自足的經濟,農桑為本、稻禾為豐是農耕自然經濟的基本國策,輕工商,禁礦業,嚴重地抑制了我國的黃金生產,因而在我國歷史上的大多數朝代,黃金產量每年僅有二三萬兩(小兩:一市斤為16兩)。
中華民族悠久的黃金生產史並不等於發達的黃金生產力,在我國國力最為衰微的清朝末年,我國黃金生產卻留下了一個閃光的瞬間。
清朝是我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其末年國力衰弱,國民貧寒,成為全球列強瓜分的對象,淪為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清朝末年在經濟上乏善可陳,但黃金生產卻在沉悶中展現出了一抹亮色。
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的一段時間,清朝的黃金生產出現了一個發展的高潮,創造了一個之後數十年沒有超越的產量高峰。
清朝前期因禁止開採金礦,每年黃金產量僅有5000兩左右,而之前的元、明兩朝,年度黃金產量也僅有萬兩左右,但清朝末年的16年黃金年均產量高達28萬兩,比清朝前期增長了50多倍;1911年產量更高達48萬兩,創歷史最高紀錄。
這個高峰雖把中華民族的黃金產量紀錄拉升了數十倍,但並沒有形成連綿的山脈,而只是一個突兀的孤嶺。
我國黃金生產出現高峰的時期,也正是全球黃金開采業出現飛躍時期:15世紀末至16世紀末的百年,總計只生產了750噸左右黃金,而19世紀後半葉的50年生產了1萬噸黃金,因而19世紀的100年,黃金產量超過了之前5000年的產量。
H. 如何看待我國黃金產量連續13年全球第一這件事
我國黃金產量連續13年全球第一,說明目前我國對於黃金的需求量還是十分大的,所以每一年的產量才會特別高。同時說明我國關於黃金方面的物產豐富,能夠提供豐富的黃金。
I. 我國黃金產量連續13年全球第一
是的,近日,中國黃金協會、世界黃金協會聯合發布了《中國黃金年鑒2020》和《全球黃金年鑒2020》。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黃金產量380.226噸,與2018年相比減少20.894噸,同比下降5.21%,但我國黃金產量仍繼續穩居全球首位,自2007年以來已連續13年位居全球第一。
據央視財經,在河南最大的珠寶城,不少消費者前來選購黃金飾品,其中大多來看婚慶產品。珠寶城的負責人說,從七月開始,他們的黃金消費出現明顯增長,七八兩個月的銷售額都超過了去年同期。
河南某珠寶城運營總監宋愷表示,7月份比6月份環比增長11%,8月份比7月份環比增長達到36%。65家門店中,有六成的門店銷售額超越去年同期20%到30%。
(9)黃金產量變化擴展閱讀
現貨黃金價格報1944.45美元/盎司:
本交易日(9月17日),現貨黃金價格開於1958.80美元/盎司,目前來看,受到今日凌晨,美聯儲宣布將基準利率維持在0%-0.25%的目標水平,且承諾將維持利率水平直到通脹持續上升,短線上黃金價格出現跌勢,截至目前,徘徊於1940美元/盎司關口附近,報1944.45美元/盎司。
現貨黃金昨日走勢反彈,但在美元回升之後承壓,抹去日內漲幅,最終收於1959美元附近。本交易日亞盤初,現貨黃金維持震盪偏弱。
盡管美聯儲維持鴿派論調,但市場已經基本消化這一預期,金價得到的支撐有限。不過分析指出,在美聯儲維持寬松、政府加碼刺激的背景下,黃金仍然有較大的上漲潛力。
J. 2008年我國黃金的產量為多少噸
1月31日,中國黃金協會發布2018年度黃金行業數據。2018年,全國黃金實際消費量1151.43噸,連續6年保持全球第一位,與2017年相比增長5.73%。國內黃金產量為401.119噸,連續12年位居全球第一,與2017年相比,減產25.023噸,同比下降5.87%。
看消費,國內黃金消費市場持續回暖。其中,首飾和金條、工業及其他用金繼續穩定增長,金幣銷售略有下降。2018年全國消費黃金首飾736.29噸,同比增長5.71%;金條285.20噸,同比增長3.19%;金幣24.00噸,同比下降7.69%;工業及其他105.94噸,同比增長17.48%。
(10)黃金產量變化擴展閱讀:
2018年,中國黃金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重點黃金企業集團境外礦產金產量已達23.4噸。
中國黃金購買俄羅斯克魯奇金礦70%股權;紫金礦業收購塞爾維亞最大銅礦RTB Bor項目和加拿大Nevsun公司,合計投資額超過200億元;山東黃金在香港H股主板掛牌上市,邁出走向國際資本市場的第一步;赤峰黃金2.75億美元收購寮國Sepon露天銅金礦,並成功交割。
「我國黃金企業走向海外已成為一種新的發展趨勢。」中國黃金協會會長宋鑫表示,中國黃金企業「走出去」緊隨「一帶一路」倡議布局,並從過去零散、不自覺的「走出去」過程發展為現在主動、有意識的海外布局階段。
不同企業步伐有快有慢,但都在陸續加大「走出去」力度,國際化的整體進程勢不可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