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國債的購買數量會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儲蓄國債是最高300萬
記帳國債每次最高不超過1萬手(也就是10萬張,面值約1000萬),看你多少錢了
B. 7天國債逆回購已成交證券數量為啥不顯示
7天國債逆回購已成交證券數量會顯示。比如深市的逆回購,成交數量100手的話,就是一萬元,1手是100元。至於你的軟體里為啥不顯示,要麼是沒有成交,要麼是軟體數據有問題。
C. 為什麼大量購買短期國債,會拉升國債價格,造成國債收益率下降,這句話的邏輯推理是什麼呢
國債價格到期收益是確定不變的,而只有國債交易價格向下波動,國債的版收益率才會增加權。
「短期國債」特點:
1、風險最低短期國債是政府的直接負債,政府在一國有最高的信用地位,一般不存在到期無法償還的風險,因此,投資者通常認為投資於短期國債基本上沒有風險。
2、高度流動性。由於短期國債的風險低、信譽高,工商企業、金融機構、個人都樂於將短期資金投資到短期國債上,並以此來調節自己的流動資產結構,為短期國債創造了十分便利和發達的二級市場。
3、期限短,基本上是1年以內,大部分為半年以內。
D. 為什麼發行國債對國內需求總量不會產生影響
就目前中國的經濟情況看來 通貨膨脹率是過高的 一般低於3%左右是安專全和必須的 但是超過就需屬要採取宏觀調控手段來控制流動性過剩 1 提高利率 2 提高銀行存款准備金 這兩項任何一樣都會打擊到已經奄奄一息的製造業 而通過發行國債 是使已經存在於市面上的錢 過於流通的錢收回來 而非從銀行貸出來的錢 從而一定程度的降低通貨膨脹率. 這也是為什麼不會對需求總量產生太大影響的原因.
E. 國債期貨上市都這么久了,為什麼成交量還是很低
國債期貨開戶有50萬資金驗資要求,門檻較高,其次國債期貨波動較小,因此交易量一直上不來。
F. 中央銀行在公開業務市場上買進國債,為什麼會減少貨幣的供應量請簡單做解釋,謝謝!
你說反了,買進國債要用人民幣買,是增加貨幣供應量;投放國債才是貨幣回籠,減少供應量。
G. 為什麼要大量購買外國的國債
中國的外匯儲備是.9萬億,持有美國國債是5000多億,美國國債是我國主要投資品種,另外還有美國政府擔保的房地產債券、以及一些企業債,總共美元儲備在中國外匯儲備總量中所佔的比例高達60%。 當然我們也買歐元的國債,但是很少,主要是流動性和風險性考慮,還有是我們持有的美元最多,因為美元是世界貨幣,什麼交易、結算都是用美元。
中國持有美國國債是中美兩國雙贏,買美國國債說白了就是我國靠外貿出口(也就是世界工廠)賺取了太多的美圓,工廠把賺來的美元拿到銀行換成人民幣,給工人發工資、支付原材料費用等成本支出,而銀行保存的美元為了保值增值,就必須對外投資,我國就購買美國的國債,美國的國債最安全收益穩定,總不能買伊拉克的國債吧!我們借錢給美國,美國又可以有錢消費東西,就會繼續進口我們的產品。我們的工廠又可以加大開工、吸收就業、采購原材料等等。
美國是世界的唯一超級大國,軍事、科技、金融等都是世界第一,其國債安全性是最高的,而且流動性最好,你中國不買,日本、還有中東石油國家一樣會購買美國國債;當然,隨著美圓貶值,我國的美圓外匯資產出現了縮水,但是不買美國國債,縮水更嚴重;如果美圓反彈,或許會減輕資產出現的縮水。所以買美國國債不得已的選擇,不可能去買股票,那樣風險太高,虧損了怎麼辦,你看看中國的股市從6000點掉到2000多點,資產縮水多少?還有很多國內投資海外的QDII基金都出現了或多或少的虧損;如果去買工業資源,例如鐵礦石、石油等,中國買什麼就漲什麼,這些東西價格現在不知道翻了多少,因為國際炒家都在炒中國概念。
H. 為什麼減少國債的發行量可以抑制通貨膨脹
國債算是貨來幣的一種形源式,尤其在歐美等國,在西方國家政府並沒有印製貨幣的權利。他們產生貨幣的過程是這樣的:首先是政府發行債券在市場出售,這樣可以換回一部分貨幣,賣不出去的國債全部被美聯儲(中央銀行)買下,買下國債所花的錢就是新印製的貨幣。
所以說國債是新貨幣印製的引子,每次印製貨幣前必須先有國債作為抵押,所以減少國債就減少了貨幣發行量,相應通貨膨脹受到抑制,但這只是其中部分原因。
I. 為什麼減少國債的發行量可以抑制通貨膨脹
不對吧,增加國債的發行量可以抑制通脹吧?
增加國債發行量,市場上國債供給增多,央行回收貨幣,貨幣偏緊,利率上調,抑制通脹。
J. 國債期貨為什麼持倉量和成交量這么低
國債期貨開戶需要50萬資金驗資,門檻較高,除此之外,國債期貨波動較小,投資期貨的大部分客戶還是以投機為主,國債期貨沒有誘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