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下列關於物價穩定與通貨膨脹率的說法正確的是( )。
正確答案為:C選項
答案解析:物價穩定是要保持物價總體水平的大體穩定,避免出現高通貨膨脹,故A說法錯誤;通貨緊縮是指一般物價水平在一段時間內持續、普遍、明顯地下降,故B說法錯誤;衡量通貨膨脹率常用的指標有三種:消費者物價指數、生產者物價指數和國內生產總值物價平減指數。其中,消費者物價指數使用得最多、最普遍,故D項錯誤。
『貳』 保持市場物價穩定通常指()相對穩定
消費者物價指數(英文:Consumer Price Index,縮寫:CPI,亦稱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在經濟學上,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以百分比變化為表達形式。它是衡量通貨膨脹的主要指標之一。
『叄』 衡量一個地區的物價水平指標是什麼
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縮寫為CPI,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商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一般說來當CPI>3%的增幅時我們稱為Inflation,就是通貨膨脹;而當CPI>5%的增幅時,我們把它稱為Serious Inflation,就是嚴重的通貨膨脹。 另有,CPI清廉指數(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電腦中的CPI(Characters Per Inch)、衡量計算機性能的CPI(cycles per instruction)、管理學中的CPI(Common Performance Indicator) 等。 (CPI)是一個滯後性的數據,但它往往是市場經濟活動與政府貨幣政策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CPI穩定、就業充分及GDP增長往往是最重要的社會經濟目標。不過,從中國的現實情況來看,CPI的穩定及其重要性並不像發達國家所認為的那樣「有一定的權威性,市場的經濟活動會根據CPI的變化來調整」。近幾年來歐美國家GDP增長一直在2%左右波動,CPI也同樣在0%~3%的范圍內變化,而中國的情況則完全不同。首先是國內經濟快速增長,近兩年來GDP增長都在9%以上,CPI卻沒有多少波動,表面看來這可以說得上是「政府對經濟運行調控自如,市場行為反映十分理性」。二是一年之內CPI大起大落,前後相差幾個百分點;一般情況下,除非經濟生活中有重大的突發事件(如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CPI是不可能大起大落的,所以2004年中國的CPI大幅波動有些異常。三是隨著CPI大幅波動,國內經濟一時間通貨膨脹率過高,民眾儲蓄負利率嚴重,一時間居民儲蓄又告別負收益,通貨緊縮陰影重現。這樣一種經濟環境令人擔憂,因此,如何理解CPI指數便成為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CPI的計算公式是 CPI=(一組固定商品按當期價格計算的價值)除以(一組固定商品按基期價格計算的價值)乘以100%。 CPI告訴人們的是,對普通家庭的支出來說,購買具有代表性的一組商品,在今天要比過去某一時間多花費多少,例如,若1995年某國普通家庭每個月購買一組商品的費用為800元,而2000年購買這一組商品的費用為1000元,那麼該國2000年的消費價格指數為(以1995年為基期)CPI= 1000/800*100%=125%,也就是說上漲了25%。在日常中我們更關心的是通貨膨脹率,它被定義為從一個時期到另一個時期價格水平變動的百分比,公式為T=(P1—P0)/P0,式子中T為1時期的通貨膨脹率,P1和P0分別表示1時期和0時期的價格水平。如果用上面介紹的消費價格指數來衡量價格水平,則通貨膨脹率就是不同時期的消費價格指數變動的百分比。假如一個經濟體的消費價格指數從去年的100增加到今年的112,那麼這一時期的通貨膨脹率就為 T=(112—100)/100*100%=12%,就是說通貨膨脹率為12%,表現為物價上漲12%。
『肆』 衡量物價穩定的宏觀經濟指標是 ( )
C
答案解析:
物價穩定是要保持物價總水平的大體穩定,避免出現高通貨膨脹。衡量物價穩定的宏觀經濟指標是通貨膨脹率。
『伍』 穩定物價的關鍵因素有哪些
剛剛召開的全市二季度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把保持物價基本穩定放到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全面認識、及時研判,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
穩定物價事關全局,這是我們從長期實踐中得出的重要結論。物價是反映經濟利益分配的最重要指標,也是衡量經濟發展健康狀況的主要指標。市場經濟越發達,物價的傳導性、影響面越大。當前,國際金融危機陰霾未退,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近兩年來的極度寬松政策,向全球資本市場和商品市場釋放大量流動性,推動全球重要能源、大宗商品價格持續大幅上揚,給新興經濟體帶來極大輸入性通脹壓力。上海經濟發展所需能源、資源的對外依賴性極高,率先承受了輸入性通脹的巨大壓力。能否管好通脹、穩定物價,事關上海百姓生活能否和諧幸福,事關上海經濟轉型能否成功實現,事關上海各項改革能否順利推進。
今年以來,本市物價走勢與全國基本一致,但價格總水平低於全國,這得益於市委、市政府及全市各有關部門的積極努力。但也要看到,國際流動性過剩狀況短期內不會改變,隨著發達經濟體經濟逐步復甦和需求增加,國際價格上行壓力繼續加大;本市食品類價格持續攀升、居住類價格漲勢不減、各類服務價格較快上揚,加之去年統計翹尾因素尚未消除,未來一段時間本市物價上行壓力仍然較大。保持本市物價基本穩定,需要把握好五個關鍵:
一是把發展生產、保障供給、加強流通作為穩物價之本。嚴格落實「菜籃子」、「米袋子」行政首長負責制,加大農副產品生產扶持力度,千方百計確保主副食品生產供應。推進主副食品生產儲備基地、大型批發市場建設,積極推進農商聯手、產銷對接,完善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著力降低流通環節成本、提高流通效率。
二是把加快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強消費能力作為穩物價之要。堅持積極就業政策,多渠道擴大和促進就業,重點做好大學生和來滬從業人員就業工作,幫助就業困難家庭特別是零就業家庭實現就業。推進實施收入倍增計劃,重點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水平,採取切實有效措施縮小收入差距,促進社會公平。
三是把強化價格調控、加強價格監管作為穩物價之綱。強化價格監測預警,加強價格執法,規范市場主體價格行為,嚴肅查處惡意炒作、串通漲價、哄抬物價、囤積居奇等不法行為,嚴厲打擊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缺斤少兩、變相漲價等擾亂市場秩序行為。
四是把保障低收入困難群眾生活作為穩物價之基。針對本市不同收入群體,分類建立社會救助和保障標准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綜合考慮物價上漲等因素,對生活困難群眾進行臨時價格補貼。統籌提高各類養老金和最低工資、失業保險金、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標准,有效降低物價上漲對本市居民生活的影響。
五是把掌握好價格改革合適時機作為穩物價之策。在當前通脹預期仍然較強的背景下,要嚴格控制各類政府定價和政府指導價的調整。上半年除國家出台的必須調價的項目,本市不宜再出台地方調價項目。部分必需的調價項目,可以統籌安排在下半年通脹預期降低時進行,以降低對人民生產生活的影響。
『陸』 1.什麼是充分就業什麼是物價穩定。 2.充分就業與物價穩定的衡量指標
什麼是充分就業:
充分就業也稱完全就業,是經濟學中的一個假設,指除了正常的暫時不就業,所有的人都找到合適的職務,沒有浪費現象。
什麼是物價穩定:
穩定物價就是要抑制住通貨膨脹、避免通貨緊縮、維持幣值的穩定,因此又常把這一目標稱之為「穩定幣值」。
充分就業與物價穩定的衡量指標:
充分就業,國際收支平衡,經濟增長,物價穩定
貨幣政策這四個最終目標它們之間既有一致性又有矛盾性。
首先物價穩定和充分就業之間的矛盾、通貨膨脹率與失業率存在此消彼長關系。
所以,要維持實現充分就業目標,就要犧牲一定的物價穩定;而要維持物價穩定,又必須以提高若干程度的失業率為代價;
其次物價穩定與經濟增長之間的矛盾,兩者根本上是統一的,但如果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不正確,比如以通貨膨脹政策刺激經濟,暫時可能會導致經濟增長,但最終會使經濟增長受到嚴重影響……供參考。
『柒』 通常使用衡量物價穩定與否的指標有哪三個
常涉及的價格指數主要有:GDP折算指數,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生產者價格指數(PPI)。是從不同的角度看價格水平的問題。
從國民收入角度使用GDP折算比率:國內生產總值折算指數(GDP implicit deflator):名義的GDP和實際的GDP的比率。
從消費的角度:使用CPI,消費者物價指數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我國稱之為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可按城鄉分別編制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農村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也可按全社會編制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消費者物價指數追蹤一定時期的生活成本以計算通貨膨脹。如果消費者物價指數升幅過大,表明通貨膨脹已經成為經濟不穩定因素,央行會有緊縮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風險,從而造成經濟前景不明朗。因此,該指數過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場歡迎。
從生產的角度:(Procer Price Index--PPI)生產價格指數是衡量工業企業產品出廠價格變動趨勢和變動程度的指數,是反映某一時期生產領域價格變動情況的重要經濟指標,也是制定有關經濟政策和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依據。生產者物價指數(Procer Price Index, PPI)與CPI不同,主要的目的是衡量企業購買的一籃子物品和勞務的總費用。由於企業最終要把它們的費用以更高的消費價格的形式轉移給消費者,所以,通常認為生產物價指數的變動對預測消費物價指數的變動是有用的。
『捌』 物價水平可以用什麼指標表示
具體要看從哪個角度來看了,如果從消費角度看,那麼價格水平應該用消費價格指數CPI來描述;如果從國民收入角度看物價水平,那就該用GDP折算指數了。
消費價格指數顯然比商品零售價格指數涵蓋更廣,因為居民消費的對象不一定就是零售商品,比如對勞務的消費。所以,一般我們常掛在嘴邊的應該是消費價格指數。商品零售價格指數是個相對較狹窄的概念。
宏觀經濟學用價格指數來描述整個經濟中的各種商品和勞務的總體平均數,也就是經濟中的價格水平。常涉及的價格指數主要有:GDP折算指數,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生產者價格指數(PPI)。是從不同的角度看價格水平的問題。
(8)物價穩定指標擴展閱讀:
一、居民消費指數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簡稱CPI)是反映居民購買並用於消費的商品和服務項目價格水平的變動趨勢和變動幅度的相對數。
該指標既包括城鄉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各類消費品價格,也包括多種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服務項目價格,如水、電、交通、教育、醫療等費用,可以全面反映多種市場價格變動因素及其對居民實際生活的影響程度。
該價格指數為分析和制定貨幣政策、價格政策、居民消費政策、社會保障政策、工資政策以及進行國民經濟核算提供科學依據,也是四大宏觀調控指標之一。
國際上通常將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作為反映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程度的重要指標。因此,CPI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由於人們對CPI的統計方法和制度認識不一樣,有時也引起過一些爭論和分歧。
二、GDP平減指數
GDP平減指數是經濟學家用來監測經濟中平均物價水平,從而監測通貨膨脹率的一個衡量指標,它的值等於名義GDP與真實GDP的比率乘以100。
GDP平減指數衡量的是相對於基年價格的現期物價水平。由於它可以「平減」名義GDP中由於物價上升而引起的上升,即從名義GDP中剔除通貨膨脹,因此該指數可以排除物品產量變化所帶來的影響,從而直接反映物品價格的變動。
需要注意的是,GDP平減指數反映的是國內生產的所有物品與勞務的價格,因此進口消費品價格的變化並未反映在GDP平減指數中。
『玖』 我國衡量一般物價水平上漲幅度常用指標
常涉及的價格指數主要有:GDP折算指數,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生產者價格指數(PPI)。是從不同的角度看價格水平的問題。
從國民收入角度使用GDP折算比率:國內生產總值折算指數(GDP implicit deflator):名義的GDP和實際的GDP的比率。
從消費的角度:使用CPI,消費者物價指數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我國稱之為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可按城鄉分別編制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農村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也可按全社會編制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消費者物價指數追蹤一定時期的生活成本以計算通貨膨脹。如果消費者物價指數升幅過大,表明通貨膨脹已經成為經濟不穩定因素,央行會有緊縮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風險,從而造成經濟前景不明朗。因此,該指數過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場歡迎。
從生產的角度:(Procer Price Index--PPI)生產價格指數是衡量工業產品出廠價格變動趨勢和變動程度的指數,是反映某一時期生產領域價格變動情況的重要經濟指標,也是制定有關經濟政策和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依據。生產者物價指數(Procer Price Index, PPI)與CPI不同,主要的目的是衡量購買的一籃子物品和勞務的總費用。由於最終要把它們的費用以更高的消費價格的形式轉移給消費者,所以,通常認為生產物價指數的變動對預測消費物價指數的變動是有用的。
『拾』 3.當我們國際通用的衡量指標達到什麼狀態時被公認為是充分就業 和物價穩定
3.當我們國際通用的衡量指標達到什麼狀態時被公認為是充分就業 和物價穩定?3.當我們國際通用的衡量指標達到什麼狀態時被公認為是充分就業 和物價穩定?3.當我們國際通用的衡量指標達到什麼狀態時被公認為是充分就業 和物價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