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河流水質各項指標國家標準是多少
1、我國的水質分類為:I,II,III,IV,V和劣V,共五類。
2、河流水質各項指標國家標準是Ⅲ類。
3、本標准將標准項目分為: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基本項目、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補充項目和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項目。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基本項目適用於全國江河、湖泊、運河、渠道、水庫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
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補充項目和特定項目適用於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和二級保護區。
4、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項目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本地區地表水水質特點和環境管理的需要進行選擇,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補充項目和選擇確定的特定項目作為基本項目的補充指標。
5、本標准項目共計109項,其中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基本項目24項,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補充項目5項,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項目80項。
6、與GHZB1-1999相比,本標准在環境質量標准基本項目中增加總氮一項指標,刪除了基本要求和亞硝酸鹽、非離子氨和凱氏氮三項指標,將硫酸鹽、氯化物、硝酸鹽、鐵、錳調整為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補充項目;
修訂了p H、溶解氧、氨氮、總磷、高錳酸鹽指數、鉛、糞大腸菌群7個項目的標准值,增加了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項目40項。本標准刪除了湖泊水庫特定項目標准值。
7、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及相關部門根據職責分工,按本標准對地表水各類水域進行監督管理。
(1)水質參數排序指標擴展閱讀:
基本歸類
飲用水類:
飲用水I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水質未受污染。
飲用水II類:較清潔,過濾後可成為飲用水。
飲用水III類:過濾清潔後可用作普通工業用水
污水類
IV類:普通農業用水,灌溉用。
V類:普通景觀用水。
劣V類:無用臟水。
評價指標
天然水評價指標一般為色、嗅、味、透明度、水溫、礦化度、總硬度、氧化-還原電位、pH值、生化需氧量和化學需氧量等。天然水中的大氣降水水質與當地的氣象條件和降水淋溶的大氣顆粒物的化學成分有關;地表水水質與徑流流程中的岩石、土壤和植被有關;地下水水質主要與含水層岩石的化學成分和補給區的地質條件有關。
水質監測
各地區應對地下水水質進行定期檢測。檢驗方法,按國家標准GB 5750《生活飲用水標准檢驗方法》執行。
各地地下水監測部門,應在不同質量類別的地下水域設立監測點進行水質監測,監測頻率不得少於每年二次(豐、枯水期)。
監測項目為:pH、COD、BOD、SS、氨氮、硝酸鹽、亞硝酸鹽、揮發性酚類、氰化物、砷、汞、鉻(六價)、總硬度、鉛、氟、鎘、鐵、錳、溶解性總固體、高錳酸鹽指數、硫酸鹽、氯化物、大腸菌群,以及反映本地區主要水質問題的其它項目。
❷ 水質指標參數是什麼
水質指標是用來間接反映水質的,具體有COD、BOD5、總氮、總磷、氨氮等,具體你可以看下污水綜合排放標准 GB 8978 1996和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第四版)--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魏復盛,其中有詳細的介紹、檢測和監管標准,應該對你有幫助。
❸ 水質指標、水質參數和水質標準的涵義
飲用水水質標准 編輯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口的增加,不少地區水資源短缺,有的城市飲用水水源污染嚴重,居民生活飲用水安全受到威脅。1985年發布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GB5749-85)已不能滿足保障人民群眾健康的需要。為此,衛生部和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對原有標准進行了修訂,聯合發布新的強制性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GB5749-2006)(下稱「新標准」)。新標准發布編輯
2007年7月1日,由國家標准委和衛生部聯合發布的《生活飲用水衛生
生活飲用水
生活飲用水
標准》(GB 5749-2006)強制性國家標准和13項生活飲用水衛生檢驗國家標准將正式實施。這是國家21年來首次對1985年發布的《生活飲用水標准》進行修訂。[1]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的修訂是保證飲用水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協調下,由衛生部牽頭,會同建設部、國土資源部、水利部、國家環保總局,組織衛生、供水、環保、水利、水資源等各方面專家共同參與完成了該項標準的修訂工作。
1985年出台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里,飲用水渾濁度的指標是「3-5」,新《標准》則將之提高到「1-3」,也就是說,拋開一大堆老百姓看不懂的理化指標不說,最直觀能感受到的,是水色將更為清亮。
事實上,濁度不僅是感官指標,低濁度能使細菌病毒裸露於水中,消毒劑才能有效殺滅,讓飲水更健康是新《標准》的核心所在。老的《標准》只有35項檢測項目,其中關於無機污染物的檢測項目居多,涉及的有機污染物、農葯較少,而且其中根本沒有檢測如藻毒素等微生物的指標,這與來我國水污染致使水中有機物大大增加的形勢嚴重不適應。
在新《標准》增加的71項水質指標里,微生物學指標由2項增至6項,增加了對藍氏賈第蟲、隱孢子蟲等易引起腹痛等腸道疾病、一般消毒方法很難全部殺死的微生物的檢測。飲用水消毒劑由1項增至4項,毒理學指標中無機化合物由10項增至22項,增加了對凈化水質時產生二氯乙酸等鹵代有機物質、存於水中藻類植物微囊藻毒素等的檢測。有機化合物由5項增至53項,感官性狀和一般理化指標由15項增加至21項。並且,還對原標准35項指標中的8項進行了修訂。同時,鑒於加氯消毒方式對水質安全的負面影響,新《標准》還在水處理工藝上重新考慮安全加氯對供水安全的影響,增加了與此相關的檢測項目。新《標准》適用於各類集中式供水的生活飲用水,也適用於分散式供水的生活飲用水。[2]
特點編輯
新標准具有以下三個特點:一是加強了對水質有機物、微生物和水質消毒等方面的要求。新標准中的飲用水水質指標由原標準的35項增至106項,增加了71項。其中,微生物指標由2項增至6項;飲用水消毒劑指標由1項增至4項;毒理指標中無機化合物由10項增至21項;毒理指標中有機化合物由5項增至53項;感官性狀和一般理化指標由15項增至20項;放射性指標仍為2項。二是統一了城鎮和農村飲用水衛生標准。三是實現飲用水標准與國際接軌。新標准水質項目和指標值的選擇,充分考慮了我國實際情況,並參考了世界衛生組織的《飲用水水質准則》,參考了歐盟、美國、俄羅斯和日本等國飲用水標准。
適用范圍
標准規定了生活飲用水水質衛生要求、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衛生要求、集中式供水單位衛生要求、二次供水衛生要求、涉及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衛生要求、水質監測和水質檢驗方法。
本標准適用於城鄉各類集中式供水的生活飲用水,也適用於分散式供水的生活飲用水。
水質指標 編輯
本詞條缺少名片圖,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
表示生活飲用水、工農業用水以及各種受污染水中污染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或限量閾值的具體限制和要求。它是判斷水污染程度的具體衡量尺度。
概述編輯
水質指標 water quality index
水質指標是指水樣中除去水分子外所含雜質的種類和數量,它是描述水質狀況的一系列標准。
指標劃分編輯
水質指標大致可分為:(1)物理指標(嗅味、溫度、渾濁度、透明度、顏色等)
(2)化學指標[(a)非專一性指標:電導率、pH值、硬度、鹼度、無機酸度等;(b)無機物指標:有毒金屬、有毒准金屬、硝酸鹽、亞硝酸鹽、磷酸鹽等;(c)非專一性有機物指標:總耗氧量、化學耗氧量、生化耗氧量、總有機碳、高錳酸鉀指數、酚類等;(d)溶解性氣體:氧氣、二氧化碳等]
(3)生物指標(細菌總數、大腸菌群、藻類等)
(4)放射性指標(總α射線、總β射線、鈾、鐳、釷等)
有些指標用某一物理參數或某一物質的濃度來表示,是單項指標,如溫度、pH值、溶解氧等;而有些指標則是根據某一類物質的共同特性來表明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所形成的水質狀況,稱為綜合指標,比如生化耗氧量表示水中能被生物降解的有機物的污染狀況,總硬度表示水中含鈣、鎂等無機鹽類的多少。
❹ ISE 水質參數計算中各符號的意義
ISE,污染物排序指標(用於預測水質參數的篩選)
Cp,污染物排放濃度MG/L
Qp,廢水排放量M3/S
Cs,污染物排放標准MG/L
Ch,河流上游污染物濃度MG/L
Qh,河流流量M3/S
ISE越大 ,說明該項水質參數的影響越大
轉自: 環評愛好者 http://www.eiafans.com/thread-31-1-1.html
❺ 水質監測的常規參數是什麼
水體環境的物理指標項包括 水溫、滲透壓、混濁度(透明度)、色度、懸浮固體、蒸發殘渣以及其它感官指標如味覺、嗅覺屬性等等
水質化學指標包括:(1)有機物,生物化學需氧量(BOD)、化學需氧量(COD、OC)、總有機碳(TOC)、總需氧量(TOD)(2)無機性指標,① 植物營養元素 污水中的N、P為植物營養元素② pH值 主要是指示水樣的酸鹼性。 ③重金屬 重金屬主要是指汞、鎘、鉛、鉻、鎳,以及類金屬砷等生物毒性顯著的元素
生物性指標(1)細菌總數 (2)大腸菌群
環境監測角度的水質五參數是:PH 水溫 濁度 電導率 溶解氧
❻ 水質檢測標准參數表
標准中規定水的色度不應超過15度。
水的檢測指標:
1、色度:飲用水的色度如大於15度時多數人即可察覺,大於30度時人感到厭惡。標准中規定飲用水的色度不應超過15度。
2、渾濁度:為水樣光學性質的一種表達語,用以表示水的清澈和渾濁的程度,是衡量水質良好程度的最重要指標之一,也是考核水處理設備凈化效率和評價水處理技術狀態的重要依據。
渾濁度的降低就意味著水體中的有機物、細菌、病毒等微生物含量減少,這不僅可提高消毒殺菌效果,又利於降低鹵化有機物的生成量。
(6)水質參數排序指標擴展閱讀:
調查研究和收集資料:
1、收集、匯總監測區域的水文、地質、氣象等方面的有關資料和以往的監測資料。
2.調查監測區域內城市發展、工業分布、資源開發和土地利用情況,尤其是地下工程規模應用等;了解化肥和農葯的施用面積和施用量;查清污水灌溉、排污、納污和地面水污染現狀。
3.測量或查知水位、水深,以確定采水器和泵的類型,所需費用和采樣程序。
4.在完成以上調查的基礎上,確定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並根據地區特點與地下水的主要類型把地下水分成若干個水文地質單元。
❼ 五大水質控制指標是什麼
一般而言,五大水質控制指標是溫度、PH、溶解氧、濁度和電導率。
溫度
水質溫度的變化,尤其是地表水溫度的非季節性異常波動,往往會對生態環境中的動植物造成巨大的影響,嚴重時甚至導致動植物大面積死亡。測量原理主要是使用鉑熱電阻感測法。
PH
水質的PH,也就是酸鹼度是一個很重要的水質參數指標。在地表水中,水質PH值的變化會影響動物對食物的攝取以及藻類對氧氣的攝入。PH的主流測量方法是玻璃電極法。
溶解氧
水質中的溶解氧,不僅僅只是作為水中生物的呼吸來源以及耗氧性微生物吸收,而且還會被水質中的亞硫酸離子、亞硝酸離子、硫化物等還原性物質消耗掉。它是水質是否具有自凈能力的重要指標,測量原理以熒光電極法為主。
濁度
水質的濁度,顧名思義,就是水體的渾濁程度。水質中的濁度主要是受到不溶性固體數量的影響,濁度的降低可以有效減少水中腐蝕質、細菌、浮游藻類、大腸菌,目前主流的90°散射法或透射法。
電導率
水質的電導率,不僅僅只能體現水體的導電性,而且還可以據此推斷出總溶解性固體TDS、鹽度、溶液中總的離子濃度等相關參數的大概情況,目前主流的測量原理是石墨四極式電極法。
使用贏潤環保水質檢測儀器對水質常規五參數進行測量,可以快速了解掌握水質狀況,對於重大或流動性水質污染事件的預警具有重要意義。
❽ 水質檢驗中各項數據的正常指標是多少
1. pH(酸度)
pH值反映水的酸鹼性質,天然水體的pH一般在6~9之間,決定於水體所在環境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特性。飲用水的適宜pH應在6.5~8.5之間。生活污水一般呈弱鹼性,而某些工業廢水的pH值偏離中性范圍很遠,它們的排放會對天然水體的酸鹼特性產生較大的影響。大氣中的污染物質如SO2、NOx等也會影響水體的pH,但由於水體中含有各種碳酸化合物,它們一般具有一定的緩沖能力。
2. SS
灼燒後殘留的懸浮物的重量則是固定性懸浮物,它代表了懸浮物中無機物的含量。可用一關系式表示為:
水中懸浮物=水中揮發性懸浮物+水中固定性懸浮物
懸浮物包括肉服可看得見的,粒徑較大的顆粒物和粒徑較小的顆粒物。前者的粒徑通常大於0.1微米,這些懸浮物在重力或浮力的作用下,經過一定的時間後,可與水分離。而後者的粒徑比較小,粒徑在0.001~0.1微米之間,這類顆粒也稱為膠體顆粒。膠體顆粒在水中比較穩定,會產生丁達爾現象,不易產生沉澱。通常膠體顆粒表面都帶有正電荷或負電荷,是水產生渾濁的主要原因。
3. 有機物含量
1) 生化需氧量(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生物化學需氧量簡稱生化需氧量,它是一個反映水中可生物降解的含碳有機物的含量多少以及排入水體後產生耗氧影響的指標。生化需氧量不反映具體有機物的含量,只是間接地反映出能為微生物分解的有機物的總量。
在有氧的情況下,有機物生化分解好氧的過程很長,通常分為兩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亦稱碳化階段):主要是有機物被轉化為無機的CO2、H2O和NH3的過程,碳化階段消耗的氧量稱為碳化需氧量,用BODu表示。
第二階段(亦稱硝化階段):主要是氨在硝化細菌作用下進一步被氧化為亞硝酸根和硝酸根的過程,硝化階段的耗氧量稱為硝化需氧量,用NODu表示。
一般有機物在20℃條件下,需要20天才能完成第一階段的氧化分解過程,20天的生化需氧量可以BOD20表示。如此長的測定時間很難在實際工作中應用,目前世界各國均以5天(20℃)作為測定BOD的標准時間,所測得的數值以BOD5表示。對一般有機物,BOD5約為BOD20的70%。
(2) 化學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
化學需氧量是指在規定條件下用化學氧化劑(K2Cr2O7或KMnO4)氧化分解水中有機物時,與消耗的氧化劑當量相等的氧量(mg/L)。
如果廢水中各種成分相對穩定,那麼COD與BOD之間應有一定的比例關系。一般說來,CODCr>BOD20>BOD5>CODMn,其中BOD5/CODCr可作為廢水是否適宜生化法處理的一個衡量指標。比值越大,該廢水越容易被生化處理。—般認為BOD5/CODCr大於0.3的廢水才適宜採用生化處理。
3)總需氧量(TOD-Total Oxygen Demand)
有機物中的主要元素是C、H、O、N、S,在高溫下燃燒後,將分別產生CO2、H2O、NO2和SO2,所消耗的氧量稱為總需氧量TOD,TOD的值一般大子COD的值。
(4)總有機碳(TOC-Total Organic Carbon)
有機物都含有碳,通過測定廢水中的總含碳量可以表示有機物含量。
總有機碳(TOC)的測定方法:是向氧含量已知的氧氣流中通入定量的水樣,並將其送入以鉑為觸媒的燃燒管中,在900℃高溫下燃燒,用紅外氣體分析儀測定在燃燒過程中產生的CO2量,再折算出其中的含碳量,就是總有機碳TOC值。為排除無機碳酸鹽的干擾,應先將水樣酸化,再通過壓縮空氣吹脫水中的碳酸鹽。TOC的測定時間也僅需幾分鍾。
4. 溶解氧(DO-Dissolved Oxygen)
溶解氧是指溶解於1升水中的分子氧的含量,用毫克(氧)/升表示。它是衡量水體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標,是水環境監測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指標。在沒有污染的水體中,溶解氧是處於飽和狀態的。例如,一個大氣壓下,溫度為0℃的淡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是10毫克/升,海水中的溶解氧含量約為淡水溶解氧含量的80%。
5. 氮、磷等植物性營養物質
氮、磷等物質主要來自於人、動物的排泄物,以及一些工廠排放的廢水中(如化肥廠、食品廠所排出的廢水中均含有氮、磷),屬植物性營養物質,是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現象的主要因素之一。針對氮、磷的污染問題我國制定了嚴格的排放規定。如從1998年開始,城市污水處理廠磷的排放量不得超過1.0毫克/升。此外,對各工業企業污水中磷的排放也作出了相應的規定。
6. 有毒物質
廢水中的毒物可分為無機毒物、有機毒物和放射性物質等三類。大量有毒物質排入水體,將危及魚類等水生生物的生長以及人類的健康。在各類水質標准中,對主要毒物均規定了濃度限值。
7. 大腸菌群數
❾ 水質指標的指標劃分
水質指標大致可分為:(1)物理指標(嗅味、溫度、渾濁度、透明度、顏色等)
(2)化學指標[(a)非專一性指標:電導率、pH值、硬度、鹼度、無機酸度等;(b)無機物指標:有毒金屬、有毒准金屬、硝酸鹽、亞硝酸鹽、磷酸鹽等;(c)非專一性有機物指標:總耗氧量、化學耗氧量、生化耗氧量、總有機碳、高錳酸鉀指數、酚類等;(d)溶解性氣體:氧氣、二氧化碳等]
(3)生物指標(細菌總數、大腸菌群、藻類等)
(4)放射性指標(總α射線、總β射線、鈾、鐳、釷等)
有些指標用某一物理參數或某一物質的濃度來表示,是單項指標,如溫度、pH值、溶解氧等;而有些指標則是根據某一類物質的共同特性來表明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所形成的水質狀況,稱為綜合指標,比如生化耗氧量表示水中能被生物降解的有機物的污染狀況,總硬度表示水中含鈣、鎂等無機鹽類的多少。
❿ 什麼叫水質指標它分為哪三類
一、物理性指標
1、感官物理性指標
感官物理性指標包括溫度、色度、渾濁度、透明度等。
2、其他物理性水質指標
其他物理性水質指標包括總固體、懸浮性固體、固定性固體、電導率(電阻率)等。
二、化學性水質指標
一般的化學性水質指標有pH值、硬度、鹼度、各種離子、一般有機物質等。
三、生物學水質指標
生物學水質指標一般包括細菌總數、總大腸菌數、各種病原細菌、病毒等。
(10)水質參數排序指標擴展閱讀
養殖水質好的標準是「肥、活、嫩、爽」,這四個字與水體藻類指標相關:
(1)「肥」指水色濃,藻類數量高,透明度在25~40cm,浮游植物濃度20~50mg/L。
(2)「活」指藻類種群處於繁殖旺盛期,池中物質循環良好。水色和透明度經常有變化,包括日變化和周期性變化。日變化就是所謂的「早青晚綠」、「早紅晚綠」等,周期性變化指水色的變化具有一定的時間性和重復性。
(3)「嫩」指水肥而不老,即藻類種群處於增長期,繁殖快,但細胞未老化,水色鮮嫩,易消化的浮游藻類多。
(4)「爽」指水質清爽,水中懸浮或溶解有機物較少,清爽不粘,水面無漂浮油污,無泡沫,無藍藻、裸甲藻等形成的水華,無渾濁感。
調水的目的是調節水中的藻相和菌相,使水體達到藻相平衡、菌相平衡,本質是為了增加水體中的溶解氧。
藻相平衡指養殖水體中藻類的數量及藻類種類的比例,不同藻類都有且有益藻類佔多數,主要反映指標為透明度和水色。養殖水體藻類光合作用產氧旺盛,而且一部分作為魚的食物易於消化,藻類不能形成水華。
菌相平衡指的有益菌類,如芽孢桿菌、光合細菌、硝化細菌等等對養殖水體有益的菌類占據優勢菌群,厭氧菌等致病菌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