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債券的交易流程是怎麼樣的啊
1.債券的交易程序
·債券交易市場包括場內交易市場和場外交易市場兩部分。
1.1、場內債券交易程序
場內交易也叫交易所交易,證券交易所是市場的核心,在證券交易所內部,其交易程序都要經證券交易所立法規定,其具體步驟明確而嚴格。債券的交易程序有五個步驟:開戶,委託,成交,清算和交割,過戶。
1 開戶
債券投資者要進入證券交易所參與債券交易,首先必須選擇一家可靠的證券經紀公司,並在該公司辦理開戶手續。
1.1 訂立開戶合同 開戶合同應包括如下事項:
——委託人的真實姓名、住址、年齡、職業、身份證號碼等;
——委託人與證券公司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並同時認可證券交易所營業細則和相關規定以及經紀商公會的規章作為開戶合同的有效組成部分;
——確立開戶合同的有效期限,以及延長合同期限的條件和程序。
1.2 開立帳戶
在投資者與證券公司訂立開戶合同後,就可以開立帳戶,為自己從事債券交易做准備。在我國上海證券交易所允許開產的帳戶有現金帳戶和證券帳戶。現金帳戶只能用來買進債券並通過該帳戶支付買進債券的價款,證券帳戶只能用來交割債券。因投資者既要進行債券的買進業務又要進行債券的賣出業務,故一般都要同時開立現金帳戶和證券帳戶。上海證券交易所規定,投資者開立的現金帳戶,其中的資金要首先交存證券商,然後由證券商轉存銀行,其利息收入將自動轉入該帳戶;投資者開立的證券帳戶,則由證券商免費代為保管。
2 委託
投資者在證券公司開立帳戶以後,要想真正上市交易,還必須與證券公司辦理證券交易委託關系,這是一般投資者進入證券交易所的必經程序,也是債券交易的必經程序。
2.1 委託關系的確立
投資者與證券公司之間委託關系的確立,其核心程序就是投資者向證券公司發出「委託」。投資者發出委託必須與證券公司的辦事機構聯系,證券公司接到委託後,就會按照投資者的委託指令,填寫「委託單」,將投資交易債券的種類、數量、價格、開戶類型、交割方式等一一載明。而且「委託單」必須及時送達證券公司在交易所中的駐場人員,由駐場人員負責執行委託。投資者辦理委託可以採取當面委託或電話委託兩種方式。
2.2 委託方式的分類
——買進委託和賣出委託
——當日委託和多日委託
——隨行就市委託和限價委託
——停止損失委託和授權委託
——停止損失限價委託、立即撤銷委託、撤銷委託
——整數委託和零數委託
3 成交
證券公司在接受投資客戶委託並填寫委託說明書後,就要由其駐場人員在交易所內迅速執行委託,促使該種債券成交。 3.1 債券成交的原則
在證券交易所內,債券成交就是要使買賣雙方在價格和數量上達成一致。這程序必須遵循特殊的原則,又叫競爭原則。這種競爭規則的主要內容是「三先」,即價格優先,時間優先,客戶委託優先。價格優先就是證券公司按照交易最有利於投資委託人的利益的價格買進或賣出債券。時間優先就是要求在相同的價格申報時,應該與最早提出該價格的一方成交。客戶委託優先主要是要求證券公司在自營買賣和代理買賣之間,首先進行代理買賣。
3.2 競價的方式
證券交易所的交易價格按競價的方式進行。競價的方式包括口頭唱報,板牌報價以及計算機終端申報競價三種。
4 清算和交割
債券交易成立以後就必須進行券款的交付,這就是債券的清算和交割。
4.1 債券的清算
債券的清算是指對同一證券公司在同一交割日對同一種國債券的買和賣相互抵銷,確定出應當交割的債券數量和應當交割的價款數額,然後按照「凈額交收」原則辦理債券和價款的交割。一般在交易所當日閉市時,其清算機構便依據當日「場內成交單」所記載的各證券商的買進和賣出某種債券的數量和價格,計算出各證券商折應收應付價款相抵後的凈額以及各種債券相抵後的凈額,編製成當日的「清算交割表」,各證券商核對後再編制該證券商當日的「交割清單」,並在規定的交割日辦理交割手續。
4.2 債券的交割
債券的交割就是將債券由賣方交給買方,將價款由買方交給賣方。 在證券交易所交易的債券,按照交割日期的不同,可分為當日交割、普通日交割和約定日交割三種。如上海證券交易所規定,當日交割是在買賣成交當天辦理券款交割手續;普通交割日是買賣成交後的第四個營業日辦理券款交割手續;約定交割日是買賣成交後的15日內,買賣雙方約定某一日進行券款交割。
5 過戶
債券成交並辦理了交割手續後,最後一道程序是完成債券的過戶。過戶是指將債券的所有權從一個所有者名下轉移到另一個所有者名下。基本程序包括:
5.1 債券原所有人在完成清算交割後,應領取並填過戶通知書,加蓋印章後隨同債券一起送到證券公司的過戶機構。 5.2 債券新的持有者在完成清算交割後,向證券公司索到印章卡,加蓋印章後送到證券公司的過戶機構。
5.3 證券公司的過戶機構收到過戶通知書、債券及印章卡後,加以審查,若手續齊備,則注銷原債券持有者證券賬上機同數量的該種債券,同時在其現金帳戶上增加與該筆交易價款相等的金額。對於債券的買方,則在其現金賬戶上減少價款,同時在其證券賬戶上增加債券的數量。
1.2、場外債券交易程序
場外債券交易就是證券交易所以外的證券公司櫃台進行的債券交易,場外交易又包括自營買賣和代理買賣兩種。
1 自營買賣債券的程序
場外自營買賣債券就是由投資者個人作為債券買賣的一方,由證券公司作為債券買賣的一方,其交易價格由證券公司自己掛牌。自營買賣程序十分簡單,具體包括:
1.1 買入、賣出者根據證券公司的掛牌價格,填寫申請單。申請單上載明債券的種類提出買入或賣出的數量。
1.2 證券公司按照買入、賣出者申請的券種和數量,根據掛牌價格開出成交單。成交單的內容包括交易日期、成交債券名稱、單價、數量、總金額、票面金額、客戶的姓名、地址、證券公司的名稱、地址、經辦人姓名、業務公章等,必要時還要登記賣出者的身份證號。
1.3 證券公司按照成交,向客戶交付債券或現金,完成交易。
2 代理買賣債券程序
場外代理買賣就是投資者個人委託證券公司代其買賣債券,證券公司僅作為中介而不參與買賣業務,其交易價格由委託買賣雙方分別掛牌,達成一致後形成。場外代理買賣的程序包括:
2.1 委託人填寫委託書。內容包括委託人的姓名和地址、委託買賣債券的種類數量和價格、委託日期和期限等。委託賣方要交驗身份證。
2.2 委託人將填好的委託書交給委託的證券公司。其中買方要交納買債券的金額保證金,賣方則要交出擬賣出的債券,證券公司為其開臨時收據。
2.3 證券公司根據委託人的買入或賣出委託書上的基本要素,分別為買賣雙方掛牌。
2.4 如果買方、賣方均為一人,則通過雙方討價還價,促使債券成交;如果買方、賣方為多人,則根據「價格優先,時間優先」的原則,順序辦理交易。
2.5 債券成交後,證券公司填寫具體的成交單。內容包括成交日期、買賣雙方的姓名、地址及交易機構名稱、經辦人姓名、業務公章等。
2.6 買賣雙方接到成交單後,分別交出價款和債券。證券公司收回臨時收據,扣收代理手續費,辦理清算交割手續,完成交易過程。
2.國債發行時如何購買
·無記名式國債的購買
無記名式國債的購買對象主要是各種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無記名式實物券國債的購買是最簡單的。投資者可在發行期內到銷售無記名式國債的各大銀行(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等)和證券機構的各個網點,持款填單購買。無記名式國債的面值種類一般為100元、500元、 1000元等。
·憑證式國債的購買
憑證式國債主要面向個人投資者發行。其發售和兌付是通過各大銀行的儲蓄網點、郵政儲蓄部門的網點以及財政部門的國債服務部辦理。其網點遍布全國城鄉,能夠最大限度滿足群眾購買、兌取需要。投資者購買憑證式國債可在發行期間內持款到各網點填單交款,辦理購買事宜。由發行點填制憑證式國債收款憑單,其內容包括購買日期、購買人姓名、購買券種、購買金額、身份證件號碼等,填完後交購買者收妥。
辦理手續和銀行定期存款辦理手續類似。憑證式國債以百元為起點整數發售,按面值購買。發行期過後,對於客戶提前兌取的憑證式國債,可由指定的經辦機構在控制指標內繼續向社會發售。投資者在發行期後購買時,銀行將重新填制憑證式國債收款憑單,投資者購買時仍按面值購買。購買日即為起息日。兌付時按實際持有天數、按相應檔次利率計付利息(利息計算到到期時兌付期的最後一日)。
·記賬式國債的購買
記賬式國債是通過交易所交易系統以記賬的方式辦理發行。投資者購買記賬式國債必須在交易所開立證券賬戶或國債專用賬戶,並委託證券機構代理進行。因此,投資者必須擁有證券交易所的證券賬戶,並在證券經營機構開立資金賬戶才能購買記賬式國債。
3.如何看國債交易行情
·投資者需要注意的是,實行國債凈價交易後的第一天,國債行情顯示將會出現一定變化。目前,在國債全價交易方式下,行情顯示的揭示價均為全價價格(凈價+應計利息額),但是,實行國債凈價交易後,行情顯示的揭示價均為凈價價格。因此,實行國債凈價交易後第一天行情顯示會發生較大變化,各國債品種均會在K線圖上出現向下的跳空缺口,請投資者注意。
舉例說明:"21國債(7)"是20年期,年利率4.26%,半年付息記帳式品種,2002年1月31日起開始第二個半年期交易。如果該品種在3月22日的收盤價是109.20元,那麼實行凈價交易後,應將此收盤價轉換成凈價交易的收盤價作為3月25日開始實行凈價交易的"前收盤價". 如果該品種3月22日的應計利息額為0.59523287元(根據國債凈價交易技術方案,應計利息額的計算保留小數點後8位,根據四捨五入原則,實際顯示保留到小數點2位)。因此,該品種3月22日凈價交易的收盤價=3月22日的收盤價-當日到期的應計利息額。所以,該國債品種3月25日實行凈價交易的前收盤價為108.60元。
4.債券的收益率計算方法
·決定債券收益率的主要因素,有債券的票面利率、期限、面值和購買價格。最基本的債券收益率計算公式為: 債券收益率=(到期本息和-發行價格/發行價格*償還期限)*100% 由於債券持有人可能在債務償還期內轉讓債券,因此,債券的收益率還可以分為債券出售者的收益率、債券購買者的收益率和債券持有期間的收益率。各自的計算公式如下:
債券出售者的收益率=(賣出價格-發行價格+持有期間的利息/發行價格*持有年限)*100%
債券購買者的收益率=(到期本息和-買入價格/買入價格*剩餘期限)*100%
債券持有期間的收益率=(賣出價格-買入價格+持有期間的利息/買入價格*持有年限)*100%
如某人於1995年1月1日以102元的價格購買了一張面值為100元、利率為10%、每年1月日支付一次利息的1991年發行5年期國庫券,並持有到1996年1月1日到期,則: 債券購買者收益率=[(100+100*10%-102)/102*1]*100%=7.8% 債券出售者的收益率=(102-100+100*10%*4/100*4)*100%=10.5% 再如某人於1993年1月1日以120元的價格購買了面值為100元、利率為10%、每年1月1日支付一次利息的1992年發行的10年期國庫券,並持有到1998年1月1日以140元的價格賣出,則債券持有期間的收益率=(140-120+100*10%*5/120*5)*100%=11.7%。
以上計算公式沒有考慮把獲得的利息進行再投資的因素。把所獲利息的再投資收益計入債券收益,據此計算出來的收益率,即為復利收益率。它的計算方法比較復雜,這里從略。
② 全國股票證卷交易商排名
協會公布2007年度證券公司會員證券經紀、承銷與保薦業務的排名情況
中國證券業協會近日公布了2007年度106家證券公司會員證券經紀、承銷與保薦業務的排名情況。排名指標包括股票、基金、債券、權證的交易總金額,股票及債券承銷金額,股票及債券主承銷家數三項。具體排名情況如下:
1、2007年度證券公司股票、基金、債券和權證交易總金額排名
名次
公司名稱
交易總金額(億元)
1
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64121.23
2
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60669.20
3
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45753.56
4
國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44248.57
5
申銀萬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41726.74
6
廣發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41591.78
7
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35074.15
8
招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33839.01
9
中信建投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30968.77
10
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30741.65
11
中國建銀投資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29581.25
12
安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22398.77
13
東方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20508.78
14
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20345.20
15
聯合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19625.82
16
齊魯證券有限公司
18468.95
17
中信金通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15289.64
18
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15223.88
19
方正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13119.73
20
長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12869.77
21
華西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12134.28
22
宏源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11875.98
23
上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10680.98
24
泰陽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10663.96
25
中銀國際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10528.10
26
財通證券經紀有限責任公司
9755.27
27
浙商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9475.49
28
東吳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9105.66
29
湘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8982.96
30
河北財達證券經紀有限責任公司
8704.62
31
平安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8456.13
32
廣發華福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8353.52
33
長城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8180.81
34
國元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8122.14
35
東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8115.04
36
中國民族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7853.96
37
中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7632.59
38
東北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7631.74
39
渤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7534.40
40
西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7449.63
41
南京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7423.83
42
國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7326.98
43
國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6919.09
44
中信萬通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6671.63
45
東莞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6523.43
46
華安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6496.53
47
信達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6359.76
48
西南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6084.32
49
山西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4988.24
50
信泰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4981.66
51
金元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4950.53
52
民生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4938.65
53
萬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4749.85
54
國都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4691.38
55
江海證券經紀有限責任公司
4658.19
56
江南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4635.88
57
恆泰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4363.17
58
財富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4340.93
59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
4109.70
60
廣州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4027.50
61
新時代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3946.90
62
英大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3932.50
63
國盛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3869.73
64
中山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3692.46
65
大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3691.62
66
華鑫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3560.34
67
國金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3354.03
68
第一創業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3000.99
69
華龍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2976.33
70
華林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2786.72
71
德邦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2749.36
72
世紀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2630.59
73
愛建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2523.70
74
紅塔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2513.32
75
聯訊證券經紀有限責任公司
2509.21
76
廈門證券有限公司
2402.89
77
和興證券經紀有限責任公司
2395.65
78
太平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2231.94
79
首創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2123.91
80
中天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2039.03
81
大同證券經紀有限責任公司
1817.97
82
上海遠東證券有限公司
1732.97
83
長財證券經紀有限責任公司
1675.74
84
華創證券經紀有限責任公司
1563.66
85
航空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1438.86
86
華融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1346.33
87
銀泰證券經紀有限責任公司
1329.82
88
眾成證券經紀有限公司
1100.10
89
華寶證券經紀有限責任公司
1064.83
90
西藏證券經紀有限責任公司
948.54
91
川財證券經紀有限責任公司
913.60
92
天源證券經紀有限公司
899.94
93
天風證券經紀有限責任公司
864.06
94
萬和證券經紀有限公司
790.44
95
沈陽誠浩證券經紀有限責任公司
762.57
96
日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722.51
97
西安華弘證券經紀有限責任公司
605.84
98
五礦證券經紀有限責任公司
385.16
99
航天證券經紀有限責任公司
384.08
100
北京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271.15
101
陝西開源證券經紀有限責任公司
251.63
102
瑞銀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8.35
註:經紀業務交易量排名的中位數為4944.59億元,不低於中位數的為排名前51家公司。
2、2007年度證券公司股票及債券承銷金額排名
名次
公司名稱
承銷金額(億元)
1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
1453.24
2
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1354.06
3
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989.66
4
中銀國際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551.10
5
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464.93
6
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426.20
7
瑞銀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398.25
8
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373.33
9
廣發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319.27
10
中信建投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282.42
11
招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277.01
12
國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265.02
13
中國建銀投資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221.68
14
信達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204.32
15
平安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171.13
16
申銀萬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159.24
17
高盛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158.94
18
第一創業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155.98
19
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110.93
20
東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103.26
21
齊魯證券有限公司
85.37
22
聯合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84.26
23
方正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81.85
24
西南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78.68
25
中國民族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76.17
26
東吳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73.43
27
山西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62.11
28
國元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60.31
29
南京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58.66
30
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52.84
31
民生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51.41
32
宏源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51.31
33
東方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43.92
34
華歐國際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42.83
35
廣州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42.67
36
海際大和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39.25
37
太平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38.11
38
國都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34.32
39
安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33.51
40
首創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33.41
41
國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32.34
42
德邦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31.85
43
恆泰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30.13
44
渤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29.47
45
東北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27.98
46
華龍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27.56
47
長城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27.55
48
國盛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26.22
49
中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21.04
50
長江證券承銷保薦有限公司
21.04
51
國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19.09
52
國金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17.42
53
紅塔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16.15
54
金元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15.00
55
上海遠東證券有限公司
13.98
56
新時代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9.99
57
華林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9.60
58
財富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7.97
59
萬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7.32
60
長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6.10
61
華西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5.60
62
浙商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5.26
63
愛建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5.24
64
西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5.01
65
東莞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4.92
66
華安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2.70
67
上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1.55
68
中信萬通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0.70
69
日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0.16
70
中山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0.08
註:承銷業務承銷金額排名的中位數為40.96億元,不低於中位數的為排名前35家公司。
3、2007年度證券公司股票及債券主承銷家數排名
名次
公司名稱
主承銷家數
1
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33
2
國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30
3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
25
4
廣發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25
5
平安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23
6
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20
7
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17
8
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16
9
招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14
10
中信建投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13
11
西南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13
12
中銀國際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12
13
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10
14
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10
15
方正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7
16
國元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7
17
東方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7
18
中國建銀投資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6
19
高盛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6
20
第一創業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6
21
聯合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6
22
瑞銀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5
23
東吳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5
24
山西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5
25
華歐國際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5
26
國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5
27
渤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5
28
申銀萬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4
29
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4
30
宏源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4
31
國都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4
32
德邦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4
33
恆泰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4
34
東北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4
35
信達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3
36
東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3
37
中國民族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3
38
民生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3
39
國盛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3
40
國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3
41
國金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3
42
金元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3
43
太平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2
44
安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2
45
華龍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2
46
長江證券承銷保薦有限公司
2
47
新時代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2
48
華林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2
49
廣州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1
50
首創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1
51
長城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1
52
紅塔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1
53
財富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1
54
華西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1
55
浙商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1
註:承銷業務主承銷家數排名的中位數為4家,不低於中位數的為前34家公司。
③ 投資公司如何運作,創始人需要什麼樣的素質和專業知識
投資銀行是主要從事證券發行、承銷、交易、企業重組、兼並與收購、投資分析、風險投資、項目融資等業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是資本市場上的主要金融中介。
投資銀行是證券和股份公司制度發展到特定階段的產物,是發達證券市場和成熟金融體系的重要主體,在現代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著溝通資金供求、構造證券市場、推動企業並購、促進產業集中和規模經濟形成、優化資源配置等重要作用。
由於投資銀行業的發展日新月異,對投資銀行的界定也顯得十分困難。投資銀行是美國和歐洲大陸的稱謂,英國稱之為商人銀行,在日本則指證券公司。國際上對投資銀行的定義主要有四種:
第一種:任何經營華爾街金融業務的金融機構都可以稱為投資銀行。
第二種:只有經營一部分或全部資本市場業務的金融機構才是投資銀行。
第三種:把從事證券承銷和企業並購的金融機構稱為投資銀行。
第四種:僅把在一級市場上承銷證券和二級市場交易證券的金融機構稱為投資銀行。
投資銀行是與商業銀行相對應的一個概念,是現代金融業適應現代經濟發展形成的一個新興行業。它區別於其他相關行業的顯著特點是,其一,它屬於金融服務業,這是區別一般性咨詢、中介服務業的標志;其二,它主要服務於資本市場,這是區別商業銀行的標志;其三,它是智力密集型行業,這是區別其他專業性金融服務機構的標志。
[投資銀行的類型]
當前世界的投資銀行主要有四種類型:
⑴ 獨立的專業性投資銀行。這種形式的投資銀行在全世界范圍內廣為存在,美國的高盛公司、美林公司、所羅門兄弟公司、摩根·斯坦利公司、第一波士頓公司、日本的野村證券、大和證券、日興證券、山一證券、英國的華寶公司、寶源公司等均屬於此種類型,並且,他們都有各自擅長的專業方向。
⑵ 商業銀行擁有的投資銀行(商人銀行)。這種形式的投資銀行主要是商業銀行對現存的投資銀行通過兼並、收購、參股或建立自己的附屬公司形式從事商人銀行及投資銀行業務。這種形式的投資銀行在英、德等國非常典型。
⑶ 全能性銀行直接經營投資銀行業務。這種類型的投資銀行主要在歐洲大陸,他們在從事投資銀行業務的同時也從事一般的商業銀行業務。
⑷ 一些大型跨國公司興辦的財務公司。
[投資銀行的業務]
經過最近一百年的發展,現代投資銀行已經突破了證券發行與承銷、證券交易經紀、證券私募發行等傳統業務框架,企業並購、項目融資、風險投資、公司理財、投資咨詢、資產及基金管理、資產證券化、金融創新等都已成為投資銀行的核心業務組成。
⑴ 證券承銷。證券承銷是投資銀行最本源、最基礎的業務活動。投資銀行承銷的職權范圍很廣,包括本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政府機構發行的債券、企業發行的股票和債券、外國政府和公司在本國和世界發行的證券、國際金融機構發行的證券等。投資銀行在承銷過程中一般要按照承銷金額及風險大小來權衡是否要組成承銷辛迪加和選擇承銷方式。通常的承銷方式有四種:
第一種:包銷。這意味著主承銷商和它的辛迪加成員同意按照商定的價格購買發行的全部證券,然後再把這些證券賣給它們的客戶。這時發行人不承擔風險,風險轉嫁到了投資銀行的身上。
第二種:投標承購。它通常是在投資銀行處於被動競爭較強的情況下進行的。採用這種發行方式的證券通常都是信用較高,頗受投資者歡迎的債券。
第三種:代銷。這一般是由於投資銀行認為該證券的信用等級較低,承銷風險大而形成的。這時投資銀行只接受發行者的委託,代理其銷售證券,如在規定的期限計劃內發行的證券沒有全部銷售出去,則將剩餘部分返回證券發行者,發行風險由發行者自己負擔。
第四種:贊助推銷。當發行公司增資擴股時,其主要對象是現有股東,但又不能確保現有股東均認購其證券,為防止難以及時籌集到所需資金,甚至引起本公司股票價格下跌,發行公司一般都要委託投資銀行辦理對現有股東發行新股的工作,從而將風險轉嫁給投資銀行。
⑵ 證券經紀交易。投資銀行在二級市場中扮演著做市商、經紀商和交易商三重角色。作為做市商,在證券承銷結束之後,投資銀行有義務為該證券創造一個流動性較強的二級市場,並維持市場價格的穩定。作為經紀商,投資銀行代表買方或賣方,按照客戶提出的價格代理進行交易。作為交易商,投資銀行有自營買賣證券的需要,這是因為投資銀行接受客戶的委託,管理著大量的資產,必須要保證這些資產的保值與增值。此外,投資銀行還在二級市場上進行無風險套利和風險套利等活動。
⑶ 證券私募發行。證券的發行方式分作公募發行和私募發行兩種,前面的證券承銷實際上是公募發行。私募發行又稱私下發行,就是發行者不把證券售給社會公眾,而是僅售給數量有限的機構投資者,如保險公司、共同基金等。私募發行不受公開發行的規章限制,除能節約發行時間和發行成本外,又能夠比在公開市場上交易相同結構的證券給投資銀行和投資者帶來更高的收益率,所以,近年來私募發行的規模仍在擴大。但同時,私募發行也有流動性差、發行面窄、難以公開上市擴大企業知名度等缺點。
⑷ 兼並與收購。企業兼並與收購已經成為現代投資銀行除證券承銷與經紀業務外最重要的業務組成部分。投資銀行可以以多種方式參與企業的並購活動,如:尋找兼並與收購的對象、向獵手公司和獵物公司提供有關買賣價格或非價格條款的咨詢、幫助獵手公司制定並購計劃或幫助獵物公司針對惡意的收購制定反收購計劃、幫助安排資金融通和過橋貸款等。此外,並購中往往還包括「垃圾債券」的發行、公司改組和資產結構重組等活動。
⑸ 項目融資。項目融資是對一個特定的經濟單位或項目策劃安排的一攬子融資的技術手段,借款者可以只依賴該經濟單位的現金流量和所獲收益用作還款來源,並以該經濟單位的資產作為借款擔保。投資銀行在項目融資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它將與項目有關的政府機關、金融機構、投資者與項目發起人等緊密聯系在一起,協調律師、會計師、工程師等一起進行項目可行性研究,進而通過發行債券、基金、股票或拆借、拍賣、抵押貸款等形式組織項目投資所需的資金融通。投資銀行在項目融資中的主要工作是:項目評估、融資方案設計、有關法律文件的起草、有關的信用評級、證券價格確定和承銷等。
⑹ 公司理財。公司理財實際上是投資銀行作為客戶的金融顧問或經營管理顧問而提供咨詢、策劃或操作。它分為兩類:第一類是根據公司、個人、或政府的要求,對某個行業、某種市場、某種產品或證券進行深入的研究與分析,提供較為全面的、長期的決策分析資料;第二類是在企業經營遇到困難時,幫助企業出謀劃策,提出應變措施,諸如制定發展戰略、重建財務制度、出售轉讓子公司等。
⑺ 基金管理。基金是一種重要的投資工具,它由基金發起人組織,吸收大量投資者的零散資金,聘請有專門知識和投資經驗的專家進行投資並取得收益。投資銀行與基金有著密切的聯系。首先,投資銀行可以作為基金的發起人,發起和建立基金;其次,投資銀行可作為基金管理者管理基金;第三,投資銀行可以作為基金的承銷人,幫助基金發行人向投資者發售受益憑證。
⑻ 財務顧問與投資咨詢。投資銀行的財務顧問業務是投資銀行所承擔的對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的一系列證券市場業務的策劃和咨詢業務的總稱。主要指投資銀行在公司的股份制改造、上市、在二級市場再籌資以及發生兼並收購、出售資產等重大交易活動時提供的專業性財務意見。投資銀行的投資咨詢業務是連結一級和二級市場、溝通證券市場投資者、經營者和證券發行者的紐帶和橋梁。習慣上常將投資咨詢業務的范疇定位在對參與二級市場投資者提供投資意見和管理服務。
⑼ 資產證券化。資產證券化是指經過投資銀行把某公司的一定資產作為擔保而進行的證券發行,是一種與傳統債券籌資十分不同的新型融資方式。進行資產轉化的公司稱為資產證券發起人。發起人將持有的各種流動性較差的金融資產,如住房抵押貸款、信用卡應收款等,分類整理為一批資產組合,出售給特定的交易組織,即金融資產的買方(主要是投資銀行),再由特定的交易組織以買下的金融資產為擔保發行資產支持證券,用於收回購買資金。這一系列過程就稱為資產證券化。資產證券化的證券即資產證券為各類債務性債券,主要有商業票據、中期債券、信託憑證、優先股票等形式。資產證券的購買者與持有人在證券到期時可獲本金、利息的償付。證券償付資金來源於擔保資產所創造的現金流量,即資產債務人償還的到期本金與利息。如果擔保資產違約拒付,資產證券的清償也僅限於被證券化資產的數額,而金融資產的發起人或購買人無超過該資產限額的清償義務。
⑽ 金融創新。根據特性不同,金融創新工具即衍生工具一般分為三類:期貨類、期權類、和調期類。使用衍生工具的策略有三種,即套利保值、增加回報和改進有價證券的投資管理。通過金融創新工具的設立與交易,投資銀行進一步拓展了投資銀行的業務空間和資本收益。首先,投資銀行作為經紀商代理客戶買賣這類金融工具並收取傭金;其次,投資銀行也可以獲得一定的價差收入,因為投資銀行往往首先作為客戶的對方進行衍生工具的買賣,然後尋找另一客戶作相反的抵補交易;第三,這些金融創新工具還可以幫助投資銀行進行風險控制,免受損失。金融創新也打破了原有機構中銀行和非銀行、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之間的界限和傳統的市場劃分,加劇了金融市場的競爭。
⑾ 風險投資。風險投資又稱創業投資,是指對新興公司在創業期和拓展期進行的資金融通,表現為風險大、收益高。新興公司一般是指運用新技術或新發明、生產新產品、具有很大的市場潛力、可以獲得遠高於平均利潤的利潤、但卻充滿了極大風險的公司。由於高風險,普通投資者往往都不願涉足,但這類公司又最需要資金的支持,因而為投資銀行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投資銀行涉足風險投資有不同的層次:第一,採用私募的方式為這些公司籌集資本;第二,對於某些潛力巨大的公司有時也進行直接投資,成為其股東;第三,更多的投資銀行是設立「風險基金」或「創業基金」向這些公司提供資金來源。
[投資銀行的組織結構]
一般而言,一個投資銀行採用的組織結構是與其內部的組建方式和經營思想密切相關的。現代投資銀行的組織結構形式主要有三種。
⑴ 合夥人制。合夥人公司是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合夥人擁有公司並分享公司利潤,合夥人即為公司主人或股東的組織形式。其主要特點是:合夥人共享企業經營所得,並對經營虧損共同承擔無限責任;它可以由所有合夥人共同參與經營,也可以由部分合夥人經營,其他合夥人僅出資並自負盈虧;合夥人的組成規模可大可小。
⑵ 混合公司制。混合公司通常是由在職能上沒有緊密聯系的資本或公司相互合並而形成規模更大的資本或公司。本世紀六十年代以後,在大公司生產和經營多元化的發展過程中,投資銀行是被收購或聯合兼並成為混合公司的重要對象。這些並購活動的主要動機都是為了擴大母公司的業務規模,在這一過程中,投資銀行逐漸開始了由合夥人制向現代公司制度的轉變。
⑶ 現代公司制。現代公司制度賦予公司以獨立的人格,其確立是以企業法人財產權為核心和重要標志的。法人財產權是企業法人對包括投資和投資增值在內的全部企業財產所享有的權利。法人財產權的存在顯示了法人團體的權利不再表現為個人的權利。現代公司制度使投資銀行在資金籌集、財務風險控制、經營管理的現代化等方面都獲得較傳統合夥人制所不具備的優勢。
[投資銀行的起源與沿革]
現代意義上的投資銀行產生於歐美,主要是由十八、十九世紀眾多銷售政府債券和貼現企業票據的金融機構演變而來的。投資銀行的早期發展主要得益於以下四方面因素。
⑴ 貿易活動的日趨活躍。伴隨著貿易范圍和金額的擴大,客觀上要求融資信用,於是一些信譽卓越的大商人便利用其積累的大量財富成為商人銀行家,專門從事融資和票據承兌貼現業務,這是投資銀行產生的根本原因。
⑵ 證券業的興起與發展。證券業與證券交易的飛速發展是投資銀行業迅速發展的催化劑,為其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天地。投資銀行則作為證券承銷商和證券經紀人逐步奠定了其在證券市場中的核心地位。
⑶ 基礎設施建設的高潮。資本主義經濟的飛速發展給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造成了巨大的壓力,為了緩解這一矛盾,十八、十九世紀歐美掀起了基礎設施建設的高潮,這一過程中巨大的資金需求使得投資銀行在籌資和融資過程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
⑷ 股份公司制度的發展。股份制的出現和發展,不僅帶來了西方經濟體制中一場深刻的革命,也使投資銀行作為企業和社會公眾之間資金中介的作用得以確立。
20世紀前期,西方經濟的持續繁榮帶來了證券業的高漲,把證券市場的繁華交易變成了一種狂熱的貨幣投機活動。商業銀行憑借其雄厚的資金實力頻頻涉足於證券市場,甚至參與證券投機;同時,各國政府對證券業缺少有效的法律和管理機構來規范其發展,這些都為1929—19933年的經濟危機埋下了禍根。
經濟危機直接導致了大批投資銀行的倒閉,證券業極度萎靡。這使得各國政府清醒地認識到:銀行信用的盲目擴張和商業銀行直接或間接地捲入風險很大的股票市場對經濟安全是重大的隱患。1933年後,美英等國將投資銀行和商業銀行業務分開,並進行分業管理,從此,一個嶄新的獨立的投資銀行業在經濟危機的蕭條中崛起。
經過經濟危機後近三十年的調整,投資銀行業再次迎來了飛速的發展。七十年代以來,抵押債券、一攬子金融管理服務、杠桿收購(LBO)、期貨、期權、互換、資產證券化等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斷創新,使得金融行業,尤其是證券行業成為變化最快、最富革命性和挑戰性的行業之一。這種創新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投資銀行、商業銀行、保險公司、信託投資公司等正在繞過分業管理體制的約束,互相侵蝕對方的業務,投資銀行和商業銀行混業及其全球化發展的趨勢已經變得十分強大。
[投資銀行的發展趨勢]
近二十年來,在國際經濟全球化和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趨勢下,投資銀行業完全跳開了傳統證券承銷和證券經紀狹窄的業務框架,躋身於金融業務的國際化、多樣化、專業化和集中化之中,努力開拓各種市場空間。這些變化不斷改變著投資銀行和投資銀行業,對世界經濟和金融體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並已形成鮮明而強大的發展趨勢。
⑴ 投資銀行業務的多樣化趨勢。六、七十年代以來,西方發達國家開始逐漸放鬆了金融管制,允許不同的金融機構在業務上適當交叉,為投資銀行業務的多樣化發展創造了條件。到了八十年代,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以及金融創新工具的不斷發展完善,更進一步強化了這一趨勢的形成。如今,投資銀行已經完全跳出了傳統證券承銷與證券經紀狹窄的業務框架,形成了證券承銷與經紀、私募發行、兼並收購、項目融資、公司理財、基金管理、投資咨詢、資產證券化、風險投資等多元化的業務結構。
⑵ 投資銀行的國際化趨勢。投資銀行業務全球化有深刻的原因,其一,全球各國經濟的發展速度、證券市場的發展速度快慢不一,使得投資銀行紛紛以此作為新的競爭領域和利潤增長點,這是投資銀行向外擴張的內在要求。其二,國際金融環境和金融條件的改善,客觀上為投資銀行實現全球經營准備了條件。早在六十年代以前,投資銀行就採用與國外代理行合作的方式幫助本國公司在海外推銷證券或作為投資者中介進入國外市場。到了七十年代,為了更加有效的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各大投資銀行紛紛在海外建立自己的分支機構。八十年代後,隨著世界經濟、資本市場的一體化和信息通訊產業的飛速發展,昔日距離的限制再也不能成為金融機構的屏障,業務全球化已經成為投資銀行能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佔領制高點的重要問題。
⑶ 投資銀行業務專業化的趨勢。專業化分工協作是社會化大生產的必然要求,在整個金融體系多樣化發展過程中,投資銀行業務的專業化也成為必然,各大投資銀行在業務拓展多樣化的同時也各有所長。例如,美林在基礎設施融資和證券管理方面享有盛譽、高盛以研究能力及承銷而聞名、所羅門兄弟以商業票據發行和公司購並見長、第一波士頓則在組織辛迪加和安排私募方面居於領先。
⑷ 投資銀行集中化的趨勢。五、六十年代,隨著戰後經濟和金融的復甦與成長,各大財團的競爭與合作使得金融資本越來越集中,投資銀行也不例外。近年來,由於受到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及其他金融機構的業務競爭,如收益債券的運銷、歐洲美元辛迪加等,更加劇了投資銀行業的集中。在這種狀況下,各大投資銀行業紛紛通過購並、重組、上市等手段擴大規模。例如美林與懷特威爾德公司的合並、瑞士銀行公司收購英國的華寶等。大規模的並購使得投資銀行的業務高度集中,1987年美國25家較大的投資銀行中,其中最大的3家、5家、10家公司分別占市場證券發行的百分比為41.82%、64.98%、87.96%。
[投資銀行在中國]
我國的投資銀行業務是從滿足證券發行與交易的需要不斷發展起來的。從我國的實踐看,投資銀行業務最初是由商業銀行來完成的,商業銀行不僅是金融工具的主要發行者,也是掌管金融資產量最大的金融機構。八十年代中後期,隨著我國開放證券流通市場,原有商業銀行的證券業務逐漸被分離出來,各地區先後成立了一大批證券公司,形成了以證券公司為主的證券市場中介機構體系。在隨後的十餘年裡,券商逐漸成為我國投資銀行業務的主體。但是,除了專業的證券公司以外,還有一大批業務范圍較為寬泛的信託投資公司、金融投資公司、產權交易與經紀機構、資產管理公司、財務咨詢公司等在從事投資銀行的其他業務。
我國的投資銀行可以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是全國性的,第二種是地區性的,第三種是民營性的。全國性的投資銀行又分為兩類:其一是以銀行系統為背景的證券公司;其二是以國務院直屬或國務院各部委為背景的信託投資公司。地區性的投資銀行主要是省市兩級的專業證券公司和信託公司。以上兩種類型的投資銀行依託國家在證券業務方面的特許經營權在我國投資銀行業中占據了主體地位。第三類民營性的投資銀行主要是一些投資管理公司、財務顧問公司和資產管理公司等,他們絕大多數是從過去為客戶提供管理咨詢和投資顧問業務發展起來的,並具有一定的資本實力,在企業並購、項目融資和金融創新方面具有很強的靈活性,正逐漸成為我國投資銀行領域的又一支中堅力量。
我國現代投資銀行的業務從發展到現在只有短短不到十五年的時間,還存在著諸如規模過小、業務范圍狹窄、缺少高素質專業人才、過度競爭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我國的投資銀行業正面臨著有史以來最大的市場需求,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迅速發展和不斷深化,社會經濟生活中對投融資的需求會日益旺盛,國有大中型企業在轉換經營機制和民營企業謀求未來發展等方面也將越來越依靠資本市場的作用,這些都將為我國投資銀行業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投資銀行:是經營資本的行業,其主要作用是為資金的使用者和供應者手中的賦閑資源提供配置和組合的中介服務,從而為雙方提供資源共享所創造的收益。(它是對資本所有權、經營權、使用權的組合和運作)
意義:投資銀行的市場中介作用是市場經濟的充分體現。
伴隨金融產品的衍生,投資銀行業務范圍有放大的趨勢,特別是大的投資銀行發散出來的小的投資銀行機構。它在發達國家的市場中始終處於核心地位。
主要產品:金融能力(建立在對經濟和業務的財務分析基礎之上)
財務建議(包括適宜的利率水平、認購價格及投資者的需求預期)
主要的收入:傭金
資金的有效使用是投資銀行的思維核心
投行的歷程:
1.14世紀義大利商人發明的「銀行承兌匯票」
2.18世紀英國倫敦成為國際金融中心,投資銀行家產生
3.製造業的競爭促使了一批專門承接海外貿易和出口業務財務風險的承兌商號和商人,又稱商人銀行
4.美國內戰期間出現的政府債券和鐵路債券成為美投行的起源。(1933年《格拉斯*斯蒂格爾法》使得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的業務嚴格分離)
5.二戰後投行依然在資金籌措和企業投資領域佔有優勢,但已不再是純粹的證券承銷商
五次並購:
一.19世紀60到70年代,主要是規模經營基礎上的橫向並購
二.20世紀20到30年代,主要是整合主產業和關聯產業的產品鏈條,形成原材料采購機械加工和製造、市場銷售等流程作業一體化系統,即縱向並購
三.20世紀50年代的混合和跨行業並購
四.20世紀80年代盛行杠桿收購,垃圾債券為企業並購提供資金支持
五.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其風險資本投資和公眾化融資迅速推廣和普及了新技術的應用
經營模式:分離式(中美)、全能式(德、瑞士、荷蘭)
四種定義:
一.任何經營華爾街業務(銀行業務、承銷業務、交易業務)的銀行或金融機構(廣義)
二.經營一部分或全部資本市場業務的銀行或金融機構(證券包銷、基金管理、公司資本籌集、收購兼並、項目融資、風險資本、公司理財、財務顧問,不包括向散戶出售證券、對消費者提供不動產中介和抵押、保險產品)(最佳)
三.只包括某些資本市場業務,即證券承銷、兼並收購(狹義)
四.從事一級市場的證券承銷和二級市場的證券交易(不和時宜)
(大投行可以用第二個,小投行則限定在與資本市場有關的證券承銷發行、企業融資、收購兼並)
美式投行—投行或證券公司—分業經營
分類:國別和傳統習慣
英式投行—商人銀行—貨幣市場存貸和證券承銷
德式投行—綜合銀行—無專門的投行
規模和業務能力:國際級超大型投行、國家級、地區性投行、專業性投行
獨立性投行和商業銀行所控制的投行(高盛、美林、財務和業務獨立性 摩根*斯坦利、第一波士頓、日本野村、日興、華寶)
綜合性投行和大型跨國公司的財務公司
職能:金融中介、創造證券市場流動性、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產業集中、金融創新、促進產融結合和培育企業家
業務分類:傳統——證券發行承銷、證券經紀、做市及證券私募
現代——兼並收購、項目融資、風險資本、財務顧問
其他——投資顧問、投資咨詢、資產證券化
編輯詞條
開放分類:
金融業
參考資料:
1.投資銀行概論
④ 當天買的股票當天可以賣嗎
A股目前實行復的是制T+1的交易規則,當日買入股票當日不能賣出。有些國家實行T+0的交易規則,當天買入的可以當天賣出。
(4)第一創業債券交易員擴展閱讀:
我國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對股票和基金交易實行"T+1"的交易方式.
也就是說投資者當天買入的股票或基金不能在當天賣出,需待第二天進行交割過戶後方可賣出;投資者當天賣出的股票或基金,其資金需等到第二天才能提出。
T+1本質上是證券交易交收方式,使用的對象有A股、基金、債券、回購交易。指達成交易後,相應的證券交割與資金交收在成交日的下一個營業日(T+1日)完成。
拿A股來說,假定你T日買進A股1手,在T日的時候只是登記了這筆交易,那1手A股並沒有轉到帳戶上,所以不能在T日當天賣出。因此,在「T+1」日的時候這一手A股已經轉到了你的帳戶上了,所以你就可以選擇賣出了。
T+1在全世界范圍內是比較少見的!
起始於1995年1月1日,主要是為了保證股票市場的穩定,防止過度投機,即當日買進的股票,必須要到下一個交易日才能賣出。
⑤ 我國資本市場目前不僅有中小企業板,還有創業板,為什麼還說中小企業發行上市門檻高難以利用債券融資方式
中小企業板與主板的類比
中小企業板的建立是構築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舉措,也是創業板的前奏,雖然6月25日終於揭幕的中小企業板在現階段並沒有滿足市場的若干預期,比如全流通等,而過高的新股定位更是在短時期內影響了指數的穩定,但中小企業板所肩負的歷史使命必然使得這個板塊在未來的制度創新中顯示出越來越蓬勃的生命力。
一、 法律環境的比較
深圳證券交易所5月20日公布了《中小企業板塊交易特別規定》、《中小企業板塊上市公司特別規定》和《中小企業板塊證券上市協議》。
與主板市場同樣受約束於 《證券法》、《公司法》。
1、 交易規則
中小企業板塊與主板交易規則對比
主板
開盤價 封閉式集合競價
收盤價 當日該證券最後一筆交易前一分鍾所有交易的成交加權平均價
(含最後一筆交易)
交易席位披露 日收盤價格漲跌幅偏離值達到±7%的前五隻股票
異常波動 某隻股票的價格連續三個交易日達到漲幅或跌幅限制;某隻股票
連續五個交易日列入"股票、基金公開信息";某隻股票價格的震
幅連續三個交易日達到15%;某隻股票的日均成交金額連續五個
交易日逐日增加50%
中小企業板塊
開盤價 開放式集合競價
收盤價 最後三分鍾集合競價。收盤集合競價不能產生收盤價的,以最後
一筆成交為當日收盤價
交易席位披露 日收盤價格漲跌幅偏離值達到±7%的前三隻股票;日價格震幅達到
15%的前三隻股票;日換手率達到20%的前三隻股票
異常波動 連續三個交易日內日收盤價格漲跌幅偏離值累計達到±20%的;ST和
*ST股票連續三個交易日內日收盤價格漲跌幅偏離值累計達到±15%
的;連續三個交易日內日均換手率與前五個交易日的日均換手率的
比值達到30倍,並且該股連續三個交易日內的累計換手率達到20%的
2、 市場透明度增加
特別規定中,與主板市場開盤封閉式集合競價不同,中小企業板塊股票的開盤集合競價將以開放式集合競價的方式進行。開放與封閉本身的區別就充分體現了公開和透明。
中小企業板塊開盤集合競價期間,深交所主機將即時揭示中小企業股票的開盤參考價格、匹配量和未匹配量三個指標。使得與主板相比,集合競價的產生過程發生了變化。與封閉式集合競價相比,這種開放式集合競價將即時反映集合競價虛擬價格的形成過程。
中小企業板塊股票的收盤價則將通過收盤前最後三分鍾集合競價的方式產生。每個交易日的14∶57至15∶00為中小企業板塊收盤集合競價時間。這與主板市場證券的收盤價為當日該證券最後一筆交易前一分鍾所有交易的成交量加權平均價也有所不同。
中小企業板塊股票交易的開盤價和收盤價產生方式發生的變化,其主旨在於增強交易本身的透明度,抑制投機,有利於保護投資者利益。
引入三大指標作為交易公開信息披露和標准,同時制定了更為具體的異常波動停牌制度。相對於目前主板市場交易所對A股和基金每日漲跌幅比例超過7%(含7%)的前5隻證券公布其成交金額最大的5家會員營業部或席位的名稱及成交金額,中小企業板塊日收盤價格漲跌幅偏離值達到±7%的各前三隻股票、日價格振幅達到15%的前三隻股票和日換手率達到20%的前三隻股票都將公布成交金額最大五家會員營業部或席位的名稱及其買入、賣出金額。
3、 信息披露更及時
在《中小企業板塊上市公司特別規定》中,年度報告說明會制度的建立顯示中小企業板塊上市公司和投資者關系有望大大拉近。根據規定,中小企業板塊上市公司應當在每年年度報告披露後舉行年度報告說明會,向投資者介紹公司的發展戰略、生產經營、新產品和新技術開發、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投資項目等各方面的情況。
中小企業板塊上市公司還被要求在定期報告中新增披露截至報告期末前十名流通股股東的持股情況和公司開展投資者關系管理的具體情況。也就是說,與主板相比,投資者能更及時地了解到股東持股分布狀況的變化,給投資提供參考。
在有關規定中,中小企業板塊上市公司當年存在募集資金運用的,公司應當在進行年度審計的同時,聘請會計師事務所對募集資金使用情況,包括對實際投資項目、實際投資金額、實際投入時間和完工程度進行專項審核,並在年度報告中披露專項審核的情況。這就說明,中小企業板塊上市公司的募集資金將面臨著更為嚴格的監管,引入中介機構使其在募集資金運用方面受到約束,其信息披露也將更加透明。同時,中小企業板塊上市公司還應當在股票上市後六個月內建立內部審計制度,監督、核查公司財務制度的執行情況和財務狀況。
二、 投資者目標定位不同
引入「風險偏好」的概念,投資者應對個人的投資偏好有所定位。
就目前而言,中小企業板與主板區別除了交易制度的修訂,更重要的是其總股本較小,統計顯示,目前主板市場中約95%的上市公司總股本超過4億。對主板市場的歷史數據整理分析,小盤股的波動性和風險系數均高於指數,這意味著投資於中小企業板塊就必須能夠承擔其更大的波動性。
三、 未來發展趨勢不同
中國證監會市場監管部主任謝庚表示,從分步建設創業板市場入手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是我國資本市場的現實選擇,而未來一段時期的主要任務就是推進中小企業板塊的制度創新。
目前,中國資本市場層次單一,對於服務中小企業而言,問題和矛盾還較突出。雖然中小企業板塊已經推出,但《公司法》規定,申請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本總額不得少於5000萬元,最近三年持續盈利,所以諸多中小企業仍然難以藉助發行上市實現創業資本的退出。
但隨著資本市場自身的改革深化和國務院「九條意見」的出台,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條件正逐步成熟,逐步放寬創業型企業發行上市在股本總額和持續盈利記錄等方面的限制,在條件成熟時,將中小企業板塊從現有市場中剝離,正式建立創業板市場是市場趨勢所在。
(撰稿:天同證券研究所 李劍君)
公司上市中小企業板要具備什麼條件?
4月24日 23:19 上市標準的選擇。二板市場與主板市場不同,現階段其主要目的是為高
科技領域中運作良好、發展前景廣闊、成長性較強的新興中小型公司提供融資
場所。由於中小型高科技企業普遍經營規模偏小,營運時間較短,市場前景不
確定,造成其盈利能力不穩定,存在一定的市場風險,使得銀行不敢為其貸款,
而我國主板市場因為進入門檻過高也將它們拒於門外, 這樣就特別需要一個有
別於主板市場的資本市場為它們提供融資渠道。考慮到新興高科技公司業務前
景的不確定性,在構建我國二板市場時,要設法降低市場進入門檻。日前高西慶
也指出,應放寬二板市場公司的上市要求,以降低進入門檻。《徵求意見稿》
規定,內地高新技術的股份有限公司,其發起人以工業產權和非專利技術作價
出資的金額占公司注冊資本的比例不得高於百分之七十。
(1)股本規模相對較小,但對業務要求可能較嚴。 按照目前我國主板市場
的上市標准,企業發起人認購的股本數額不少於3000萬元,股票發行後公司股本
總額不低於5000萬元。而中小高科技企業一般都處於創業期,生產規模偏小,無
法滿足主板市場的上市條件。所以, 二板市場應適當放鬆對公司股本總額和發
起人擁有股本總額的限制,從而盡可能讓規模偏小、缺乏資金、 但產品前景良
好的中小企業上市。在我國成立二板市場的初期,考慮到新興市場的特點,為了
抑制過度投機,防範和控制市場風險,提高市場的營運質量和運作效率, 除適當
放寬股本規模的要求之外,上市條件將不比主板市場寬松。 根據中國證監會去
年底出台的《高新技術企業板股票發行上市試行辦法》(以下簡稱《試行辦法》
),除股本規模可小於5000萬元但不得低於3000萬元外,其他財務和業績指標都
不應低於主板市場。《徵求意見稿》對此作出了同樣的規定。二板市場是為那
些具有活躍業務記錄的中小型公司提供融資場所。在放寬企業上市條件的同時,
應該強化公司的業務標准和管理標准,即公司必須具有突出的主營業務、明確
的主導產品、詳盡嚴密的業務發展計劃、完整清晰的業務發展戰略和巨大的主
業成長潛力,而且具備高質量的管理團隊和高效、完善的管理系統。隨著市場
的發展,二板市場公司發行後總股本的要求可由不少於 3000 萬元降為不少於
2000萬元。
(2)經營年限相對較短,可不設最低盈利要求。主板市場的上市規則中一般
有「三年連續盈利」的要求,而高科技企業由於技術創新能力較強, 使得技術
升級換代快,科研成果的產業化時間短,無法達到上述條件。隨著證券市場的不
斷發展,投資者日益成熟,市場運作(特別是主板市場運作)逐步規范, 監管水平
不斷提高,二板市場的上市條件可逐步放鬆。 《試行辦法》和《徵求意見稿》
都規定,企業在同一管理層下,持續經營高新技術業務兩年以上( 增發新股的
可以不受此條款限制)。之所以這樣規定,是為了提高上市公司營運質量, 避
免企業因頻繁變更主營業務和管理層而造成經營業績的不穩定。並且規定,原
企業整體改制設立或有限責任公司已依法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經營業績可以
連續計算,在最近二年內無重大違法違規行為,財務會計文件無虛假記載。
為了增強我國二板市場的競爭力和吸引力,促使更多的高新技術企業上市,
上市條件可考慮進一步放鬆,對於研究與開發力量很強的企業, 只需要有一年
的經營記錄,可以不設最低盈利要求, 且不分企業存續期間的所有制性質均可
連續計算經營業績。考慮到許多網路企業在創立時期大都沒有盈利,因此對其
盈利記錄可以不作要求,但需要有高增長的業績記錄。《試行辦法》曾要求企
業有一年的盈利記錄。在《徵求意見稿》中,則不僅取消了對企業發行股票前
的最低盈利要求,並且對公司的預期利潤率不再作出硬性要求。這一規定,為
網路公司在二板市場上市打開了大門。此前,有關ICP不得在海外上市、 非證
券公司不得從事網上證券委託交易等規定,使得部分網路公司幾乎不可能再得
到風險資金的支持,而高新技術板的盈利記錄要求、「雙高認證」等規定幾乎
封死了網路公司的國內上市之路。這一新的政策變化必將對主板市場上網路股
板塊的表現發生重大作用。目前滬深兩市中不少上市公司都組建、控股或參股
了一些網路和其他高科技企業,隨著這些高科技企業上市或分拆上市,將會使
相關的上市公司的投資獲取不菲的收益。這無論從題材的發掘還是從業績提升
促使投資價值凸現的角度來看,都將對網路股的市場表現產生很大的促進作用。
(3)放寬關於股東人數的限制,社會公眾股比例可相對較低。 按照《公司
法》的規定,股份公司的發起人股東不得少於 5 人, 持有股票面值達人民幣
1000元以上的股東人數不少於1000人。借鑒美國那斯達克(NASDAQ)小型資本市
場股東人數不少於三百人、香港創業板市場股東人數不少於一百人的做法,《
試行辦法》中規定,持有股票面值達人民幣1000元以上的股東人數可降為不少
於500人。《徵求意見稿》則進一步放寬要求, 持有股票面值達人民幣一千元
的股東人數不少於三百人。為了確保和增強股票的流通性,二板市場應有足夠
的社會公眾股股東,但考慮到二板市場的企業規模相對主板市場要小,社會公
眾股比例可低於主板市場。《試行辦法》規定,二板市場公司向社會公眾公開
發行的股份占公司股份總數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徵求意見稿》降低了對該
比例的要求,規定社會公眾持有的股份達公司股份總數的百分之十五以上。對
該比例的上限要求,按照《高新技術企業板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規則(討論稿)》
的規定,高新技術板上市公司新發公眾股份占擬發行總股份的比例在30%到65%
之間。鑒於二板市場上市公司發起人股份滿足一定條件後可以全部上市流通交
易,因此應適當控制新發公眾股份占擬發行總股份的比例,我們認為這個比例
以30%-40%為宜。
3、二板市場必須是全流通市場。 高新技術企業和成長型中小企業的發展
有賴於風險投資的支持,建立和完善風險投資體制的關鍵因素是建立風險投資
的退出機制。雖然二板市場不是專門為風險投資的退出而設立, 但它是風險投
資機構投資從原有公司退出以便進入新一輪高科技項目投資的重要保障。考慮
到風險投資機構通過股權轉讓一次變現的特殊運動規律, 風險投資機構投資企
業所形成的股權應可以流通,相應地二板市場中不再有社會公眾股、 國家股和
法人股的劃分,因此應該是一個股份可全流通市場。 國外機構對中國高科技企
業的股權投資同樣可以流通,這涉及到制定外匯管理的有關規定,需要進行相
關的配套改革。日前高西慶就表示,二板市場與主板市場有很大的區別。在主
板市場上,存在暫時不能上市流通的國有股和法人股。另外,《公司法》規定
發行人股票上市三年內不得轉讓,高層管理人員在任職期間所持股票不得轉讓。
在二板市場上市公司所有發行的股份將可以全部流通( 《公司法》的相關條款
將作修改)。
4、主要股東的最低持股量及出售股份有限制。 高科技企業在二板市場上
市的主要目的是解決企業本身的資本擴張和風險投資的退出問題, 而不僅僅是
為了滿足這類企業的創業股東和管理層股東的套現需要。因此, 為了保持公司
成長的連續性, 應將創業股東和管理層股東的利益與公司的經營業績有機地結
合在一起,這些股東在公司上市時所持有的股本至少佔已發行股本的35%。 在
股權可全流通的安排下,為了確保公司管理層的穩定性,公司上市後, 這些主
要股東必須接受出售若乾股份的限制。一方面,目前我國企業經營和決策行為
的短期化傾向較為嚴重,缺乏個人信用,投資者對上市公司及其管理層的監督
約束機制還不夠健全。如果對公司高層和主要股東沒有出售股份的限制,可能
會出現管理人員和主要股東大量拋售公司股票的情形,這不利於保持公司管理
層的穩定,造成管理層缺乏對公司發展的長期承諾,從而制約了公司的長期可
持續發展。另一方面,目前國內不少高新技術企業紛紛提出到香港創業板和美
國那斯達克上市的申請,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國內現行規定對發起人和高級
管理人員持有股份的流通限制過死。如果繼續沿用現行做法,將不僅制約國內
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而且不利於風險投資機制的建立。因此,為了完善風險
投資的退出機制,切實維護廣大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我國二板市場可以借鑒香
港和美國市場的成功運作經驗,放寬對發起人股份和公司高級管理人員持有股
份的時間限制。《徵求意見稿》規定,在二板市場上市的公司已發行的全部股
份,自新股上市之日起即可上市流通,但發起人持有的股份自首次公開發行之
日起未滿一年的除外。董事、監事、經理等高級管理人員持有的股份,自股票
上市滿一年後方可流通。同時,通過示範宣傳,鼓勵企業採用國際通行的滾動
式鎖定的作法,對高層管理人員任職期間所持有股份的交易進行制約。我們認
為,兩年限期屆滿後,這些高管人員亦不得在連續六個月之內出售25 %以上的
名下股份。
5、二板市場應放寬配股等再融資條件。 股本的不斷擴張是企業發展壯大
的一個主要表現。為了提高二板市場上市公司的後續融資能力,增強其發展後
勁,促進上市公司的長期可持續發展,二板市場需要為中小型企業提供寬松的
再融資環境。例如對於少數急需資金實施高科技項目的高新技術上市公司配股
時,配股凈資產收益率、配股間隔期及配股比例要求可適當放寬, 以實現再融
資的市場化。(1)放寬配股比例的限制。 二板市場上市公司的配股不受證監發
字(1994)131號文件第二條第七款關於「公司一次配股發行股份總數, 不得超
過該公司前一次發行並募足股份後其普通股股份總數的30%」規定的限制。(2)
放寬配股條件。二板市場上市公司的配股不受證監發字(1999)12號文件關於「
本次配股距前次發行間隔一個完整的會計年度以上」、「最近三個完整會計年
度的凈資產收益率平均在10% 以上」以及「指標計算期間內任何一年的凈資產
收益率不得低於6%」的規定限制。例如,《徵求意見稿》就明文取消了「前一
次發行的股份已募足,並間隔一年以上」的配股條件限制。
6、收購兼並活動會比主板市場更加活躍。 現代高科技企業的發展歷程表
明,資本經營已經取代產品經營而成為企業發展的主要手段,以此來實現企業
低成本的快速擴張。美國那斯達克市場是美國高科技企業收購和兼並的主戰場。
正是通過收購和兼並活動,一方面一些屬於傳統產業的上市公司以各種方式介
入高新技術產業,以增添新的生機和活力,培育企業新的利潤增長點;另一方
面一些高新技術企業以這種方式迅速地發展壯大,以達到規模擴張和業務拓展
的目的。據統計,1999年美國最大的50宗高新技術企業的收購與兼並案中,大
約有90%是在那斯達克市場完成的。從購並行業來看,通訊、計算機、 醫療健
康業的購並佔了較大比例。例如,風險高科技企業網景公司就是大規模購並浪
潮中的眾多收益者之一。從1995年到1998年4月,微軟公司順利實施了28 宗兼
並案和32項投資項目,使得其總資產和凈資產分別增長了1.7倍和1.4倍。在那
斯達克市場,類似微軟這樣通過購並實現快速規模擴張的還有不少公司,例如
Amazon.com、CISCO、Intel、Ecom、Oracle、Amgen、Sun、Dell等等。最近,
美國在線(AOL)收購時代華納(TWX)充分利用那斯達克市場提供的便利條件, 以
換股和債務方式進行合並,總交易金額高達1840億美元, 一舉成為迄今為止世
界上最大的一宗購並案。
⑥ 第一創業證券的榮譽
第一創業自成立以來,獲得了多項資格與榮譽:
· 創新試點類證券公司
· 全國首批證券發行上市保薦機構
· 全國首批股權分置改革試點保薦機構
· 中國證券業協會理事單位
· 深圳證券業協會副會長單位 · 2004—2009年,第一創業債券現券交易量連續6年在業內排進前五名;
連續多年獲評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 「優秀交易成員」、「交易量100強」 、「交易活躍前100強」;
· 第一創業主承銷家數、承銷金額連續多年進入業內前20名;
· 第一創業連續兩年被深圳證券交易所評為「優秀保薦機構」;
· 第一創業榮獲第二屆新財富「最受尊敬的投行」稱號;
中小板最佳投行、最具潛力投行、最佳創新項目(泰格林紙)、最佳IPO保薦人(艾民); · 第一創業再次榮獲證券時報2009中國區優秀投行兩項大獎:最佳創新投行、最具創新項目(08連雲發展債); · 2009年9月,第一創業榮登由《投資者報》、《經濟觀察報》聯合主辦的「中國投資銀行十年英雄譜」 ,
並獲得「最值得信賴獎」 、「最佳投資銀行獎」;
· 2010年,第一創業榮獲《理財周報》中國券商勢力榜綜合實力TOP20;
· 2010年,第一創業榮獲證券時報主辦的2010中國區優秀投行債券類兩項大獎:
最佳債券項目(張江高科)、最佳債券項目主辦人(黃德華)。
第一創業始終把創新工作作為發展的靈魂,近年來為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推出了多個「 第一 」:
· 國內中小企業板第一家上市公司新和成(002001)的保薦機構;
· 設計並推出了深圳交易所第一支認沽權證——鋼釩PGP1;
· 設計並推出了深圳交易所第一支可分離交易可轉換債券;
· 設計並發行了國內第一家私募性質的恆豐銀行次級債;
· 設計並發行了國內第一支資產抵押式企業債券——泰格林紙企業債;
· 完成國內第一支垃圾債——福禧投資短期融資券的交易;
· 設計並發行了國內第一支採用海域使用權抵押的企業債券——08連雲發展債。
⑦ 資本市場(股票、債券)是從什麼時候出現的它經歷了那些階段有什麼標志性的事件及人物嗎
基本是能夠回答你的問題了
下面的資料是從台灣的網站搜索的
您可以參考一下。後面有簡體版本的。
歷史
股票制度,起源於1602年的荷蘭東印度公司(The first company that issued shares was the Dutch East India Company in the early 17th century (1602).)。當時該公司經營航海事業。它在每次出海前向人集資,航次終了後即將各人的出資以及該航次的利潤交還給出資者。1613年起該公司改為四航次,才派一次利潤。這就是「股東」和「派息」的前身。
[編輯] 股票的分類
[編輯] 台灣分類
按股東權力,可分為普通股、特別股。
按股票狀況,可分為普通股、全額交割股。
按交易方式,可分為上市股票(集中市場交易)、上櫃股票(櫃台買賣交易)、興櫃股票(未上市上櫃股票)
[編輯] 中國大陸分類
按票面形式,可分為記名股票和無記名股票,有面額股票和無面額股票。
按上市交易所和買賣主體,可分為 A股 (上海和深圳)、B股(上海和深圳,其中上海B股以美元結算,深圳B股以港元結算)、H股(香港聯交所上市交易的在大陸運作的公司)、紅籌股(在香港或境外登記注冊,但實際經營活動在中國大陸的公司)。
按持股主體,在2005-2006年的股權分置改革以前,可分為國家股,單位(法人)股和個人股。
按公司業績,可分為績優股和垃圾股。
按股東權利,分為優先股和普通股。
[編輯] 國際分類
按業績盈利及分紅情況,可分為藍籌股、優先股、普通股(A股)、B股(A、B股份類已甚少出現,現僅剩美國及香港仍有)。
[編輯] 股票交易
[編輯] 委託方式
股票交易委託可分為以下幾種:
「填單委託」:交易者通過填寫並遞交交易單委託轉移股份所有權。
「電話委託」:交易者通過電話委託仲介轉移股份所有權。
「委託機委託」:交易者通過特殊的交易所接入設備委託轉移股份所有權。
「網上委託」:網際網路產生後,通過軟體委託仲介機構對股份所有權進行轉移。
[編輯] 交易費用
託管費
傭金
印花稅
過戶費
轉託管費
[編輯] 競價方式
集合競價
連續競價
投資方法
消極投資
消極投資的理論基礎是建立在有效市場假說基礎上的隨機漫步理論,相對於價值投資或者趨勢投資,更大程度上表現出「由市場的不斷發展獲利」。主要表現形式為投資指數基金。
價值投資
價值投資是力求從宏觀經濟、行業和具體企業的基本面分析企業的內在價值,並以此指導投資的投資方法。其中因傾向不同,又可分為價值投資和成長性投資:
價值投資:更傾向於注重投資的安全邊際,往往是投資於低市盈率、低市凈率的股票。
成長性投資:更傾向於注重目標企業的利潤成長性和可持續性,往往是投資於高市盈率、高市凈率的股票。
這兩種投資方法都是以對企業進行資產估值為前提,相對於目前企業價值而言,過低的股價和良好的盈利成長性都是企業投資價值的一部分,成長性可以通過對企業未來的自由現金流量折現來資料化。由於對企業具體的成長性判斷准確十分困難,在投資的時候,成長性投資者有必要以一定的安全邊際來降低投資風險;價值投資者也必須兼顧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否則企業價值有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縮小,使投資虧損,畢竟以清盤目標公司為手段的價值投資並不多見,所以兩者並不矛盾。
著名的價值投資人有彼得•林奇,沃倫•巴菲特等。
趨勢投資
趨勢投資是指通過對買賣雙方力量的分析,技術分析等方法研究股票趨勢,波段操作,不以企業的基本面做決策依據或主要依據的投資方法。由於其投機性質較明顯,又有人稱為"投機"。
由於總是有過多的人進行短期的投機交易,致使短期投機交易往往無利可圖,再考慮到因頻繁買賣而產生的相對高昂的交易費用,使短期投機交易對多數人來講風險比長期持有的價值投資要大。
投資組合
投資組合即買入不同股票所組成的集合。在股票市場中能平滑收益和虧損的幅度,有效的降低股票投資的非系統性風險。其原則是在兼顧盈利性的前提下,盡量把不同種類的股票納入組合,比如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不同國家的股票。
根據《當代投資組合理論和投資分析》(Modern Portfolio Theory and Investment Analysis)中的記述,持有單只股票時價格的標准差(波動幅度)是市場總體價格波動幅度的49.2%,持有20隻股票組成的投資組合,其標准差為19.2%,而1000隻股票組成的投資組合比20隻股票的投資組合風險僅下降0.8%。所以20隻股票是組成投資組合最佳的持股數量。
股市泡沫
股市泡沫(bubble)指股票交易市場中的股票價格超過其內在的投資價值的現象。一般來說,在股票交易市場上的股票泡沫是一直存在的。現在一般所指的股市泡沫,是指股市中的股票價格過度其內在的投資價值的現象。表現為一個連續過程中,股價急劇上升,其上升使人產生價格將進一步上升的預期,並由此而吸引來大量的以僅以買賣價差為獲利手段的投資者,最終使股票價格大幅度脫離其凈值。泡沫的大小並無絕對參考方式,歷史上所有的股市泡沫都是事後才被確認的,股市進入泡沫階段並不意味著它馬上就會下跌或者暴跌,而是意味著此時投資於股市風險更大而回報率更小。
股市泡沫的確定:
市盈率(PE)法:而15倍市盈率是一個全球成熟市場的均值,全球大型市場2007年的市盈率罕有地超過20倍的。世界大部分股市在牛市見頂時市盈率都在60倍左右。
儲蓄收益率比較法:以上市公司總的投資的回報率(凈利潤與市值之比)與一年存款凈收益相比,如果有風險的股票投資收益低於無風險的銀行存款(或國債)收益率,則說明市場已進入泡沫階段。
總市值佔GDP比重法:在美國股市的最近100年中,這個指標最低為0.4,最高為1.6。高點曾經出現過兩次,第一次是在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之前,另一次發生在1999年。台灣股市見頂時該指標為1.55,跌到底時為0.48。
托賓Q法:
技術分析
主條目:股票技術分析
技術圖表
道鍾斯理論
艾略特波浪理論
布歷加通道
移動平均線
阻力位與支持位
相對強弱指數
技術指標
K線
常見股票術語
開盤價、收盤價、最高價、最低價、壓力線、支撐線、牛市、熊市、多頭、空頭、除息、除權、買空、賣空
常見股票指數
中國大陸
上證股價指數
深圳股價指數
滬深300指數
台灣
加權股價指數
香港地區
恆生指數
美國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
納斯達克100指數
標准普爾500指數
日本
日經平均指數
富時100指數
[編輯] 證券交易所
上海證券交易所
深圳證券交易所
香港交易所(HKEx)
香港創業板(GEM)
台灣證券交易所
台灣股票櫃台買賣市場(OTC)
納斯達克(NASDAQ)
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
美國OTCBB證券市場
英國倫敦股票交易所技術板市場(techMark)
歐州新市場(EUROnext)
歐盟股票自動報價市場(EASDAQ)
新加坡交易所(SGX)
新加坡股票自動報價市場(SESDAQ)
加拿大多倫多證券交易所(TSX)
加拿大創業板(CDNX)
溫哥華股票交易所(VSE)
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TSE)
日本股票自動報價市場(JASDAQ)
巴黎證券交易所
義大利證券交易所
韓國證券交易所
澳洲證券交易所
莫斯科證券交易所
德意志交易所集團
斯德哥爾摩證券交易所
雅加達證券交易所
紐西蘭證券交易所
吉隆玻證券交易所(KLSE)
里約熱內盧證券交易所
冰島證券交易所
百慕達證券交易所(BSX)
證券交易所
市盈率
特許財經分析師 (CFA)
證券投資基金
影子股
中國股市
英文維琪中的股票條目
格雷厄姆-多德都市的超級投資者們-巴菲特1984哥倫比亞大學著名演講1/ 2
股市指數一覽
財務選股指標
股票是一種有價證券,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發給投資者作為公司資本部分所有權的憑證,成為股東以此獲得股息和股利,並分享公司成長或交易市場波動帶來的利潤;但也要共同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
目錄 [隱藏]
1 歷史
2 股票的分類
2.1 台灣分類
2.2 中國大陸分類
2.3 國際分類
3 股票交易
3.1 委託方式
3.2 交易費用
3.3 競價方式
4 投資方法
4.1 消極投資
4.2 價值投資
4.3 趨勢投資
5 投資組合
6 股市泡沫
7 技術分析
8 常見股票術語
9 常見股票指數
9.1 中國大陸
9.2 台灣
9.3 香港地區
9.4 美國
9.5 日本
9.6 英國
10 證券交易所
11 相關條目
12 外部鏈接
[編輯] 歷史
股票制度,起源於1602年的荷蘭東印度公司(The first company that issued shares was the Dutch East India Company in the early 17th century (1602).)。當時該公司經營航海事業。它在每次出海前向人集資,航次終了後即將各人的出資以及該航次的利潤交還給出資者。1613年起該公司改為四航次,才派一次利潤。這就是「股東」和「派息」的前身。
[編輯] 股票的分類
[編輯] 台灣分類
按股東權力,可分為普通股、特別股。
按股票狀況,可分為普通股、全額交割股。
按交易方式,可分為上市股票(集中市場交易)、上櫃股票(櫃台買賣交易)、興櫃股票(未上市上櫃股票)
[編輯] 中國大陸分類
按票面形式,可分為記名股票和無記名股票,有面額股票和無面額股票。
按上市交易所和買賣主體,可分為 A股 (上海和深圳)、B股(上海和深圳,其中上海B股以美元結算,深圳B股以港元結算)、H股(香港聯交所上市交易的在大陸運作的公司)、紅籌股(在香港或境外登記注冊,但實際經營活動在中國大陸的公司)。
按持股主體,在2005-2006年的股權分置改革以前,可分為國家股,單位(法人)股和個人股。
按公司業績,可分為績優股和垃圾股。
按股東權利,分為優先股和普通股。
[編輯] 國際分類
按業績盈利及分紅情況,可分為藍籌股、優先股、普通股(A股)、B股(A、B股份類已甚少出現,現僅剩美國及香港仍有)。
[編輯] 股票交易
[編輯] 委託方式
股票交易委託可分為以下幾種:
「填單委託」:交易者通過填寫並遞交交易單委託轉移股份所有權。
「電話委託」:交易者通過電話委託仲介轉移股份所有權。
「委託機委託」:交易者通過特殊的交易所接入設備委託轉移股份所有權。
「網上委託」:互聯網產生後,通過軟體委託仲介機構對股份所有權進行轉移。
[編輯] 交易費用
託管費
傭金
印花稅
過戶費
轉託管費
[編輯] 競價方式
集合競價
連續競價
[編輯] 投資方法
[編輯] 消極投資
消極投資的理論基礎是建立在有效市場假說基礎上的隨機遊走理論,相對於價值投資或者趨勢投資,更大程度上表現出「由市場的不斷發展獲利」。主要表現形式為投資指數基金。
[編輯] 價值投資
價值投資是力求從宏觀經濟、行業和具體企業的基本面分析企業的內在價值,並以此指導投資的投資方法。其中因傾向不同,又可分為價值投資和成長性投資:
價值投資:更傾向於注重投資的安全邊際,往往是投資於低市盈率、低市凈率的股票。
成長性投資:更傾向於注重目標企業的利潤成長性和可持續性,往往是投資於高市盈率、高市凈率的股票。
這兩種投資方法都是以對企業進行資產估值為前提,相對於目前企業價值而言,過低的股價和良好的盈利成長性都是企業投資價值的一部分,成長性可以通過對企業未來的自由現金流量折現來資料化。由於對企業具體的成長性判斷准確十分困難,在投資的時候,成長性投資者有必要以一定的安全邊際來降低投資風險;價值投資者也必須兼顧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否則企業價值有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縮小,使投資虧損,畢竟以清盤目標公司為手段的價值投資並不多見,所以兩者並不矛盾。
著名的價值投資人有彼得•林奇,沃倫•巴菲特等。
[編輯] 趨勢投資
趨勢投資是指通過對買賣雙方力量的分析,技術分析等方法研究股票趨勢,波段操作,不以企業的基本面做決策依據或主要依據的投資方法。由於其投機性質較明顯,又有人稱為"投機"。
由於總是有過多的人進行短期的投機交易,致使短期投機交易往往無利可圖,再考慮到因頻繁買賣而產生的相對高昂的交易費用,使短期投機交易對多數人來講風險比長期持有的價值投資要大。
[編輯] 投資組合
投資組合即買入不同股票所組成的集合。在股票市場中能平滑收益和虧損的幅度,有效的降低股票投資的非系統性風險。其原則是在兼顧盈利性的前提下,盡量把不同種類的股票納入組合,比如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不同國家的股票。
根據《當代投資組合理論和投資分析》(Modern Portfolio Theory and Investment Analysis)中的記述,持有單只股票時價格的標准差(波動幅度)是市場總體價格波動幅度的49.2%,持有20隻股票組成的投資組合,其標准差為19.2%,而1000隻股票組成的投資組合比20隻股票的投資組合風險僅下降0.8%。所以20隻股票是組成投資組合最佳的持股數量。
[編輯] 股市泡沫
股市泡沫(bubble)指股票交易市場中的股票價格超過其內在的投資價值的現象。一般來說,在股票交易市場上的股票泡沫是一直存在的。現在一般所指的股市泡沫,是指股市中的股票價格過度其內在的投資價值的現象。表現為一個連續過程中,股價急劇上升,其上升使人產生價格將進一步上升的預期,並由此而吸引來大量的以僅以買賣價差為獲利手段的投資者,最終使股票價格大幅度脫離其凈值。泡沫的大小並無絕對參考方式,歷史上所有的股市泡沫都是事後才被確認的,股市進入泡沫階段並不意味著它馬上就會下跌或者暴跌,而是意味著此時投資於股市風險更大而回報率更小。
股市泡沫的確定:
市盈率(PE)法:而15倍市盈率是一個全球成熟市場的均值,全球大型市場2007年的市盈率罕有地超過20倍的。世界大部分股市在牛市見頂時市盈率都在60倍左右。
儲蓄收益率比較法:以上市公司總的投資的回報率(凈利潤與市值之比)與一年存款凈收益相比,如果有風險的股票投資收益低於無風險的銀行存款(或國債)收益率,則說明市場已進入泡沫階段。
總市值佔GDP比重法:在美國股市的最近100年中,這個指標最低為0.4,最高為1.6。高點曾經出現過兩次,第一次是在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之前,另一次發生在1999年。台灣股市見頂時該指標為1.55,跌到底時為0.48。
托賓Q法:
[編輯] 技術分析
主條目:股票技術分析
技術圖表
道鍾斯理論
艾略特波浪理論
布歷加通道
移動平均線
阻力位與支持位
相對強弱指數
技術指標
K線
[編輯] 常見股票術語
開盤價、收盤價、最高價、最低價、壓力線、支撐線、牛市、熊市、多頭、空頭、除息、除權、買空、賣空
[編輯] 常見股票指數
[編輯] 中國大陸
上證股價指數
深圳股價指數
滬深300指數
[編輯] 台灣
加權股價指數
[編輯] 香港地區
恆生指數
[編輯] 美國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
納斯達克100指數
標准普爾500指數
[編輯] 日本
日經平均指數
[編輯] 英國
富時100指數
[編輯] 證券交易所
上海證券交易所
深圳證券交易所
香港交易所(HKEx)
香港創業板(GEM)
台灣證券交易所
台灣股票櫃台買賣市場(OTC)
納斯達克(NASDAQ)
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
美國OTCBB證券市場
英國倫敦股票交易所技術板市場(techMark)
歐州新市場(EUROnext)
歐盟股票自動報價市場(EASDAQ)
新加坡交易所(SGX)
新加坡股票自動報價市場(SESDAQ)
加拿大多倫多證券交易所(TSX)
加拿大創業板(CDNX)
溫哥華股票交易所(VSE)
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TSE)
日本股票自動報價市場(JASDAQ)
巴黎證券交易所
義大利證券交易所
韓國證券交易所
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
莫斯科證券交易所
德意志交易所集團
斯德哥爾摩證券交易所
雅加達證券交易所
紐西蘭證券交易所
吉隆玻證券交易所(KLSE)
里約熱內盧證券交易所
冰島證券交易所
百慕大證券交易所(BSX)
[編輯] 相關條目
證券交易所
市盈率
特許財經分析師 (CFA)
證券投資基金
影子股
中國股市
[編輯] 外部鏈接
英文維琪中的股票條目
格雷厄姆-多德都市的超級投資者們-巴菲特1984哥倫比亞大學著名演講1/ 2
股市指數一覽
財務選股指標
最佳答案
時間再一次定格在5月19日,在這個至今仍令股民無限遐想的日子,市場是否還會以"不再重來"作為答案呢?
1999年5月19日,中國股市啟動了迄今為止最壯觀的一輪牛市行情,上證指數從1050點附近開始啟動,兩年之後攀上了2245點的歷史新高,指數的累積漲幅超過了100%。不過,隨後股市便進入了長達5年的大熊市,萬千股民深套其中,萬億市值揮來散去。
屈指算來,作為資本市場最重要改革成果之一的股市,已經來到中國15個年頭了。15年前的12月19日,時任上海市市長的朱鎔基在浦江飯店敲響上證所開業的第一聲鑼時,當時的人們就好奇地猜測"股市"會往何處去。
15年中,股市迎來送去了上億股民,也見證了5任證監會主席的更迭變換。功過是非,歷史最有說服力,但伴隨著他們的足跡,15年的點點滴滴已然清晰。
■第一次大牛市:1990年12月19日至1992年5月26日
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以後,掛牌股票僅有8隻股票,人稱"老八股"。當時交易制度實施1%漲跌停板(後改為0.5%)限制,股指從96.05點開始,歷時2年半的持續上揚,終於在取消漲跌停板的刺激下,一舉達到1429點的高位。
■第一次大熊市: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
沖動過後,市場開始價值回歸,不成熟的股市波動極大,僅僅半年時間,股指就從1429點下跌到386點,跌幅高達73%,這樣的下跌在現在來看是不可想像的,而在當時,投資者們都自然地接受了,難怪有人說,還是早期的股市炒起來爽
■第二次大牛市:1992年11月17日至1993年2月16日
快速下跌爽,快速上漲更爽,半年的跌幅,3個月就全部漲回來。從1992年11月17日的386點開始,到1993年2月16日的1558點,只用了3個月時間,大盤漲幅高達303%。這種行情在現在看來,足以讓投資者羨慕不已。
■第二次大熊市:1993年2月16日至1994年7月29日
快速牛市上漲完成後,股市的大擴容也就開始了,伴隨著新股的不斷發行,上證指數也逐步走低,進而在777點展開長期拉鋸,後來777點位失守,大盤再度一蹶不振的持續探底。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點,但這次熊市帶來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數量急速地膨脹
■第三次大牛市:1994年7月29日至1994年9月13日
證券市場一片蕭條,在人們都對股市信心喪失殆盡的時候,市場中甚至一度傳言監管層將關閉股市,為了挽救市場,相關部門出台三大利好救市,股市再度亢奮,1個半月時間,股指漲幅200%,最高達1052點。
■第三次大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
早期的股市不講究什麼價值投資,業績好壞也是無所謂,最重要的是流通盤要小,這樣好炒。但是隨著股價的炒高,總有無形的手將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經回到577點,跌幅接近50%。
■第四次大牛市:1995年5月18日至1995年5月22日
這次牛市只有三個交易日!股市受到管理層關閉國債期貨消息的影響,全面暴漲,3天時間股指就從582點上漲到926點。本輪行情充分反映了我國股市對相關"政策"的敏感程度,"股市政策市"的說法也被投資界普遍接受。
■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至1996年1月19日
短暫的牛市過後,股市重新下跌。從1995年的8月開始,當時僅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長虹開始悄悄走強,業績白馬股票逐步受到主流資金的關注。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達到階段低點512點,績優股股價普遍超跌,新一行情條件具備。
■第五次大牛市:1996年1月19日至1997年5月12日
崇尚績優開始成為市場主流投資理念,深發展、四川長虹、深科技、湖北興化等龍頭股均為業績極佳的績優成長股,在這些股票的帶領下,股指重新回到1510點,這些股票創造的"投資神化"也對當時的普通投資者進行了一場鮮活的投資教育。
■第五次大熊市:1997年5月12日至1999年5月18日
這輪大調整也是因為過度投機,在績優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後,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經跌至1047點。這兩年間,股市的擴容繼續瘋狂進行,規模出現了難以想像的擴張。嚴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級市場出現極度失血,持續2年的熊市就此展開
■第六次大牛市:1999年5月19日至2001年6月14日
這次的牛市俗稱"5·19"行情,多數的投資者都記憶猶新,網路概念股的強勁噴發將上證指數推高到2000點以上,並創出2245點的歷史最高點,伴隨一輪波瀾壯闊的大牛市,證券投資基金也出現了歷史上罕見的大發展。
■第六次大熊市:2001年6月14日至2005年6月6日
"5·19"行情過後,市場最關注的就是股權分置的問題。投資者普遍認為這是利空因素,解決股權分置也成為股市下跌的理由,股指也從2245點一路下跌到998點。經過這輪歷史上最長時間的大調整,A股市場的市盈率降至合理水平,新一輪行情也在悄然醞釀當中。
還有你可以看看中國股市17年著篇文章,很不錯,新老手皆宜一讀~!
1回答者: fca3 - 助理 二級 5-11 16:09
我來評論>> 相關內容
• 在我國的歷史上有哪幾件重大事件?
• 我國在歷史上有哪些重大事件是在牛年發生的
• 1945年後中外歷史上重大事件
• 標志著中國結束1340年以來被侵略被奴役歷史的重大事...
• 寫出1500年以來世界歷史的重大事件(每個至少寫3個)
更多關於股票歷史的問題>>
查看同主題問題:歷史 重大事件 股票 歷史
其他回答 共 1 條
1、1984年- 提出建立資本市場構想
2、1984年11月-中國第一股發行1萬股
3、1986年-中國第一個證券交易櫃台誕生
4、1990年11月2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
5、1990年-深圳證券交易所試開業
6、股市設計者點評:
股市最初的建立就是如此,「歷史在為未來奮斗的時候總是高尚和純潔的,當年設計者所構想的證券市場只有一個榜樣——歐美,歐美股市是完全市場化的結果,是最精明的商人之間的活動,而中國的歷史現實卻決定了中國的股市一開始就帶著太多的政府色彩。」一位最初設計者對本刊評論說。這為後來的政策市以及國企圈錢埋下了伏筆。
三、○ 混亂90年代初:股市徘徊在保與壓之間
1、1991年8月- 中國證券業協會在北京成立
1991-08-28 中國證券業協會成立。
2、1992年5月21日-上交所取消股票交易價格限制
3、1992年8月10日-「810」事件
4、1992年10月12日-證監會正式成立
5、1992年8月-1994年8月-股市變冷
6、1994年7月30日-三大利好救市政策引發大漲
7、1996年12月-政策扼住股市漲勢
四、○ 牛市1999:功利性透支
1、1999年5月19日-5.19行情爆發
2、1999年6月-多重利好促股市大漲
3、 1999年7月1日-《證券法》實施
五、○ 打開潘多拉魔盒:從國有股減持到股權分置改革
1、2001年6月-國有股減持拉開序幕
2、2001年7月-國有股減持在新股發行中正式開始
3、2001年10月-證監會一家宣布暫停國有股減持
4、2001年7月-社保基金正式入市
5、2002年6月-國務院決定停止減持國有股
6、2002年12月-QFII制度正式實施
7、2005年4月30日-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正式啟動
8、2005年6月-利好齊發,股改行情啟動
9、2006年9月-股權分置改革已近收官
10、就是從06年下半年到現在的大牛市,正在持續中。
⑧ 怎麼在網上開通創業板賬戶
創業板賬戶的開來通是不可以源在網上進行的。
1、開通辦法:
您的賬號需要開通創業板許可權方可購買創業板股票,需要客戶本人攜帶身份證、資金賬戶卡及股東賬戶卡到證券營業部櫃台申請辦理開通。
2、注意事項:
如果未滿兩年交易經驗,證券公司在完成相關核查程序,並經過營業部負責人簽字核准後,方可在上述文件簽署五個交易日後開通交易。
股票開戶注意事項
1、如果需要周末或中午等非交易時間開戶一定要先和證券公司咨詢溝通好確認可以辦理再去。
2、銀行卡作為今後銀行和證券之間轉賬的必經,選擇自己方便的銀行卡,有銀行卡可以直接帶到證券營業部去辦理開戶。如果准備新辦銀行卡的話,先到證券營業部開好戶再到銀行辦卡,這樣辦卡和辦第三方業務一起,去一次銀行就行了。
3、開戶前可以通過網站咨詢和電話先告知工作人員相關具體理財需求,工作人員會給予有針對性的解答,關於傭金等情況也事先確定。
4、開戶的券商不同,所收的傭金也不同,現在網上開戶傭金一般為萬2.5,在本地開戶現在一般為萬3或萬3.5 是萬2.5的很少。
網路_證券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