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黃金交易 > 中俄交易區

中俄交易區

發布時間:2021-04-30 14:54:46

A. 關於中俄邊境貿易的一些事

浙江商人對中俄邊貿前景普遍看好,特別是隨著浙江工貿園的落成,為浙江產品進入俄羅斯市場開辟了一條寬廣而順暢的綠色通道,前景誘人,商機無限。
(一)人文環境良好。根據中俄兩國簽署的《中俄睦鄰友好條約》,中方已在俄境內的烏蘇里斯克等城市建立了內外呼應的市場體系。在海參崴,中方企業組建了中國企業聯盟,華人組建了自己的工商聯合會。黑龍江省東寧縣政府與俄羅斯烏蘇里斯克市政府建有定期雙邊會晤機制,定期溝通雙邊經貿活動中的意見,及時解決邊貿活動中的問題。建立在綏芬河市的浙江商會,堪稱溝通政府的橋梁,聯結企業的紐帶。
(二)合作領域廣闊。黑龍江省政府已將推進對俄經貿科技合作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制定了對俄進出口總額5年翻兩番,到2010年達到140億美元的增長目標。在與俄羅斯交界的千里邊境線上,正在興建10個集科工貿於一體的開放型園區。以零距離服務,零規費管理,竭誠歡迎各地商賈前來投資創業。視投資者為上帝,視浙商為寵兒,親商、安商、扶商、富商的氛圍濃厚。在今年8月中旬舉辦的對俄經貿洽談會上,該省又推出了近千個合作項目,並明確承諾,外省企業兼並、收購黑龍江的國有老企業,無需承擔債務和富餘職工。
還有很多,你可以到雲掌財經看文章。

B. 中俄剩餘邊界問題是如何解決的

中國和俄羅斯邊界談判歷經40多年。中俄兩國1991年5月和1994年9月分別簽署了兩國邊界東段和西段協定。根據14日發表的由兩國元首簽署的聯合聲明,這次簽署的補充協定中,兩國就邊界兩塊未協商一致地段的邊界線走向問題達成了協議。

聯合聲明說,這次雙方達成協議,「是政治雙贏的均衡合理的方案,」標志著兩國邊界線走向已經全部確定。「這一結果值得珍惜和充分肯定。」

聲明強調,中俄邊界問題的解決,是兩國人民世代友好、睦鄰合作的可靠保障,是對亞太地區及世界的安全與穩定作出的重要貢獻,為世界各國解決邊界爭端樹立了成功的典範。

兩國國界協定以及其他與邊界相關的協定對雙方在邊境地區環境保護、合理利用自然資源、航運、經濟合作、保障邊境地區安全與穩定等具體領域採取共同行動創造了新的條件,這將「豐富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系的內容。」

(2)中俄交易區擴展閱讀:

1994年,中俄簽署中俄國界西段協定,確定了54公里的中俄西段邊界線走向。

在10年之前,中俄雙方達成一致的邊界線長度已經佔了中俄邊界線全長的98%,而且這98%的中俄邊界線到目前為止已經完成勘界工作,在實地樹立了界碑。

按照法律程序,中俄國界東段補充協定將在中俄兩國立法機構批准後正式生效。生效後再由兩國商定何時勘界。

這樣,該補充協定和1991年簽署的中蘇國界東段協定、1994年簽署的中俄國界西段協定一起,從法律上明確了中俄兩國長達4300多公里的邊界走向。

毋庸多言,中俄邊界全線劃定具有重大意義。一條和平穩定的中俄邊界有利於貫徹兩國「世代友好、永不為敵」的和平思想,有利於中俄兩國成為好鄰居、好朋友、好夥伴,有利於將兩國在各領域的互利合作全面深化,同時也有利於中國北部邊境的長期和平與安寧。

C. 中俄邊境貿易在哪裡交易

以下是中俄邊境貿易的主要市場:

1、全國最大中俄邊貿市場(最大果蔬批發市場)在哈爾濱版市東寧新火車權站前;

2、黑龍江省綏芬河市--波爾塔夫卡互綜合貿易體;

3、黑龍江省黑河市東寧縣中俄波爾塔夫卡互市貿易區商品交易中心;

4、東北邊疆--撫遠縣東方(中俄)貿易大市場;

5、黑龍江省密山市中俄商業廣場。

(3)中俄交易區擴展閱讀:

採取措施:

下一步比較可行的措施是,中俄高層應盡快達成建立中俄FTA的基本共識,並且擬定基本框架,在此基礎上建立雙邊FTA專家研究小組和官員談判小組,擬定基本框架和路線圖。

在中俄邊境地區選擇若干城市開展自由貿易區的試點,試點可以通過兩國政府談判商簽協議,在限制地域范圍內,實行包括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相互投資在內的類似自由貿易協定,從這樣的次區域經濟合作起步,逐步積累經驗,進而結為更緊密、更深層次的經貿關系。

只有這樣,中俄兩國在WTO框架下的區域經貿集團競爭中,才能更加從容應對以美國為首的TPP(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議)等新型區域貿易協議帶來的競爭態勢,實現區域內經濟的共同繁榮和發展。

D. 中俄灰色貿易每年大概的數額是多少

年份 貿易額(億美元) 增長幅度(%)

1992 46.3 ―

1993 76.7 65.7

1994 50.8 -36.5

1995 54.6 7.6

1996 68.3 25.3

1997 61.2 -10.6

1998 54.8 -10.5

1999 57.2 40.4

2000 80.3 39.9

2001 106.7 33.3

2002 119.3 11.8

2003 157.6 32.1

2004 212.3 34.7

2005 291.0 37.1

2006 334 15

2007 481.6 44.3

2008 500

一 對中俄貿易潛力的基本估計

2004年中俄兩國領導人達成共識,提出到2010年中俄貿易額實現600億~800億美元的奮斗目標。按目前中俄的貿易規模,到2010年中俄貿易總額需要翻一番方可實現600億美元的目標。如果以2005年為基數,其後4年每年中俄貿易的增長率都在30%以上,毫無疑問,到2008年中俄貿易額就可達到600億美元,到2009年就可達到800億美元。問題是,隨著中俄貿易規模和基數的增大,今後每年的增長幅度能否保持在30%以上?俄羅斯對商品和勞務的需求潛力還有多大?俄羅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是否會不斷上升?中國對俄出口和從俄進口是否有新的增長點?所有這些問題都涉及中俄貿易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也是回答到2010年能否實現中俄貿易額600億~800億美元的重要依據。

從20世紀90年代初到2005年的統計數據看,中俄貿易確實呈現一種加速增長趨勢。1992~2001年中俄貿易用了10年時間突破了100億美元大關;2001~2004年中俄貿易用了3年時間突破了200億美元大關;2004~2005年中俄貿易只用1年時間就接近300億美元大關①(見下表)。

我們必須看到,中俄貿易中還有一些不確定因素,或稱非規律性因素,如中國購買俄羅斯的軍工產品和核電站項目的技術設備等,這種購買不是每年都會發生,也不是貿易持續增長的穩定因素。因此,中俄貿易能否持續增長,能否繼續保持加速勢頭,主要還要看一般商品貿易和服務貿易的潛力。

(一)俄羅斯市場需求潛力仍然很大

近年來,隨著俄羅斯經濟的持續增長和居民收入的增加,俄羅斯對以下幾類產品的需求將不斷擴大。

1.機電產品。目前,在俄羅斯現有的家電中有相當多數量需要淘汰。據了解,彩電有一半以上需要更新,對電冰箱、空調和小家電的需求旺盛。近10年來,俄羅斯能正常使用的收割機、拖拉機數量減少近一半,設備年報廢率達6%~10%,急需更新農業機械、農機具和建立新的維修體系。俄木工機械的加工設備落後,木材只能實行初加工,這類機械產品的需求潛力很大。

2.建材產品。隨著俄羅斯房地產市場不斷升溫,對建材的需求呈明顯上升趨勢。目前,俄所需的保溫材料70%靠進口,門窗材料的進口佔55%,水暖器材佔67%,屋面材料佔91%,膠合板佔60%,油漆佔27%,金屬瓦佔75%,天然瓦佔90%。

3.紡織服裝。目前,俄每年對服裝和紡織品的消費大約為360億美元,包括服裝、鞋類、枕巾、浴巾、床上用品、棉布、絲綢等。俄紡織業設備陳舊、工藝落後,遠遠滿足不了需求,主要依靠進口。

4.傢具。據俄專家預測,未來5年俄對傢具的需求將增長5~7倍。俄傢具生產的最大障礙是設備陳舊,老化率達70%~80%,其中有40%的設備使用期已達20多年。俄生產傢具用的中密度板85%依靠進口,高質量的貼面材料和油漆也主要依靠進口。中國傢具出口俄羅斯的主要問題是設計風格與市場需求不吻合。

5.農產品。俄遠東地區農業生產能力逐年下降,農產品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從歐洲部分調運成本很高。目前,僅遠東地區每年糧食缺口80萬噸左右,蔬菜缺口40萬噸,肉和肉類製品缺口40萬噸,奶和乳製品缺口60萬噸,水果缺口40萬噸。俄遠東地區的蔬菜需求有80%從黑龍江省進口,市場價格是中國國內同類產品價格的4~6倍①。

(二)中國市場對俄羅斯一些產品的需求具有持續性和增長潛力

從未來5~10年的時間看,中國市場對俄羅斯的很多產品,包括技術產品的需求,不僅具有持續性的特點,而且還具有可以預測的增長潛力,具體表現在如下六個方面。
1.對能源產品的需求將呈現不斷增長勢頭。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對能源的需求,尤其對石油、天然氣和電力的需求將會大幅增長,能源進口的規模將會不斷擴大。以石油為例。2000年中國進口石油7 027萬噸,2001年為6 026萬噸,2002年為6 941萬噸,2003年為9 112.63萬噸,2004年為1.228 155億噸,2005年為1.3億噸①。中國在石油進口方面採取多元化戰略,但從俄羅斯進口石油是這種多元化戰略中的重點。在過去6年從俄進口石油數量的不斷增長中,我們就會看到中俄石油貿易的廣闊前景。2000年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石油為147.67萬噸,2001年為176.6萬噸,2002年為302.96萬噸,2003年為525.48萬噸,2004年為1 077.4萬噸,2005年為1 278萬噸②。隨著中俄石油管道、天然氣管通的鋪設和電力網的對接,中俄在這一領域的貿易規模必將會日益擴大,如果考慮石油價格的上漲,雙邊能源貿易的總額將更加可觀。

2.中國對俄羅斯核工業技術設備的需求潛力仍然很大。從中國的能源戰略看,加速核能的開發利用、建設更多的核電站已列入中國的長期建設規劃之中,而在這一領域俄羅斯具有很大優勢和出口能力,可向中國出口的技術設備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3.中國對俄羅斯木材的需求具有可持續的特點。目前,中國木材有40%需要進口,而俄羅斯完全有能力滿足中國這一缺口。只是俄羅斯把木材視為一種戰略資源,因此,在採伐和出口方面採取了限制措施,從而使中俄木材貿易受到了政策制約。盡管如此,中國從俄進口木材的貿易額還是呈逐年增長趨勢,2000年中國從俄進口木材為593.1萬立方米,2001年為876.5萬立方米,2002年為1 480.84萬立方米,2003年為1 436.7萬立方米,2004年為1 701萬立方米,2005年為2 004.32萬立方米③。

4.中國對俄羅斯的煤炭、礦產品、有色金屬、化工原料及化肥等商品的需求只會增加,不會減少,而且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中國的這種需求不會減弱或消失。俄羅斯有這方面供給能力,中國的需求規模和購買能力毫無問題。

5.中國對俄羅斯的大型電站設備和大型工程建築機械的需求也將會保持相當大的規模與相當高的水平。未來一段時期,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開發仍將是政府和企業投資的熱點領域,俄羅斯在一些大型工程機械出口方面完全可以大有作為。

6.中國在很多領域對俄羅斯的技術產品有著強烈的需求,如生物技術、材料技術、核工業技術、農業技術、航空航天技術、信息技術等。雖然中國已制定並實施自主創新戰略,但從基礎研究到形成產業技術需要一個過程,而且也提倡在模仿和吸收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俄羅斯在上述技術領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從俄羅斯的總體技術水平看,俄羅斯的技術有1/4處於世界領先水平,有1/2處於世界的一流水平,有2/3的技術水平與美國旗鼓相當。因此,中俄之間的技術貿易潛力非常大,如果俄羅斯能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優勢,能真正把中國當作可信賴的戰略夥伴,能徹底擺脫冷戰時期的思維模式,中俄之間的技術貿易前景廣闊。

二 影響中俄貿易可持續發展的因素分析

(一)對俄羅斯貿易沒有形成規模化和規范化

2005年中俄邊境貿易總額達55.7億美元,同比增長32.7%,這僅僅是中國海關的統計數據,實際邊境貿易額要比這大得多。中俄貿易之所以能達到300多億美元的規模,除邊境貿易外,主要是一些大項目和大宗貿易的拉動,如軍工產品貿易、石油天然氣貿易和電站建設配套產品貿易,而正規的一般性商品貿易所佔比重不是很大。經過20世紀90年代大浪淘沙之後,中國對俄貿易的個人、個體企業和國有大型貿易公司基本上都撤出了俄羅斯。因此,目前,對俄貿易的兩個突出特點是:非規模化、非規范化。這種貿易形式要上台階,要實現跨越式發展比較困難。

(二)目前,中國對俄羅斯商品貿易主要集中在俄遠東西伯利亞地區

雖然中國對該地區的貿易最有地緣優勢,但該地區人口畢竟有限,總共600多萬,且收入水平比俄歐洲部分相差很多,消費層次較低,市場容量有限。如果說中國沿邊省市做俄遠東西伯利亞地區的市場還可以理解,或者說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而全國企業都要擠到這一地區做貿易,就使國際貿易競爭變成了一種國內企業競爭和地區競爭,各方貿易利益都將減少,而且從對俄貿易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也是一種目光短淺、胸無大志的表現。

(三)對俄羅斯貿易通道狹窄已成為發展中俄貿易的瓶頸

在中俄邊境貿易口岸中,綏芬河的條件最好,過貨量最大,也是直接與俄西伯利亞大鐵路接軌的貿易口岸。然而近些年來,綏芬河的過貨量已經飽和。在綏濱鐵路上,綏芬河―下城子95公里仍為單線;綏芬河―格羅捷科沃26公里仍為套軌。綏陽―東寧的地方鐵路雖然已完工,但尚未與俄方接軌。連接黑河與布拉戈維申斯克的大橋至今也沒建起來,人們期望的經牡丹江、綏芬河到俄羅斯港口,通向日韓、北美的出海口和連接國內東南沿海地區的路海聯運通道沒有完全打開。目前,雖然通往綏芬河、黑河的境內公路有較大改善,但通往其他口岸的道路狀況仍然很差,進口的大量商品無法迅速運出。

(四)目前「灰色清關」仍然盛行,雖然是兩廂情願,但最後受損失的還是中國商人或企業

中國商品被查抄、被罰款的情況時有發生。對中國來說,「灰色清關」造成中國人之間競相壓價,干擾整體開發俄羅斯市場,有損中國企業和中國商品形象,是中俄貿易的一大隱患。從俄羅斯政府角度看,「灰色清關」使國家稅收流失,干擾正常貿易秩序,腐蝕國家工作人員,敗壞俄羅斯聲譽,甚至影響「入世」進程。

(五)近年來,俄羅斯對木材、礦產等原料型產品的出口加以限制,而這些產品都是中國需要進口的商品

要繼續擴大中俄貿易的規模,就需要加強中俄相互投資力度,尤其要加大中國對俄的資源開發與產品加工領域的投資,以投資帶動貿易,優化中俄貿易結構,提升中俄貿易檔次。然而,俄羅斯的投資環境較差,投資風險較大。一是在俄有關投資法律、法規中有很多技術性要求,經常造成執法的隨意性。二是地方法律與聯邦法律不一致,稅收等相關法律不穩定,且經常出現有法不依,不能充分保護外國投資者的利益。三是俄仍對外來投資設置一系列限制,如限制油氣資源開發,禁止購買不動產,限制外商參與國家采購和企業私有化的競標等。四是行政壁壘,如對外資進入俄銀行體系設置條件,對外資在俄企業持股規定最高比例(如在天然氣企業的資本不能超過20%)。五是俄羅斯的基礎設施及與投資相關的配套設施不健全,政府的低效率、官員的腐敗和社會治安狀況令投資者望而卻步。

(六)中俄在貿易結構方面已開始出現摩擦與爭議

近年在中俄貿易中,中國對俄出口主要是輕工產品和電子產品等,基本上屬於製成品,而從俄羅斯進口主要是石油、木材、礦產品和各種有色金屬,屬於原材料或初級產品。目前,在中國對俄出口中輕紡產品佔50%左右,而從俄進口中原材料產品約佔60%。對於這種情況,俄方不但出現了抱怨情緒,甚至還產生了反感甚至戒備心理,認為中國只盯住俄羅斯的戰略資源,而不願更多地購買俄羅斯的機電產品,所以一再要求中國多進口俄羅斯的機電產品。對於俄方的這種情緒、心態和要求,我們可以理解。但我們必須理智地、客觀地給予解釋和說明。首先,中俄貿易從總體上是平衡的,而且在多數情況下都是俄方順差,這與中美貿易的格局完全不同。中俄貿易之所以出現這種貿易結構,絕不是人為的結果,而是雙方的產業結構和雙邊貿易的互補性決定的。如果沒有這種互補性,中俄貿易也無從談起。其次,俄羅斯的機電產品多屬於粗製濫造,在質量上、工藝上與歐美產品無法相比,且售後服務及零配件供應等均不到位,因而中國客戶難以接受,包括俄向中國出口的大型核電站設備,其設計思路堪稱世界一流,但工藝質量卻常出現問題。此外,我們還應看到,中國從歐、美、日等國進口機電產品的企業,多為這些國家在華投資設廠的企業,而俄羅斯在華投資企業中這類企業很少,因此,就沒有這方面的需求。

三 中俄貿易可持續發展的對策思路

(一)加快交通運輸線路的改造和建設,打通對俄貿易大通道

最近幾年應完成綏芬河口岸擴能改造、綏芬河―格羅捷科沃套線改造、綏芬河―牡丹江的復線改造和建設東寧―烏蘇里斯克的地方鐵路。完成哈爾濱―綏芬河和哈爾濱――滿洲里的電氣化改造。加快推進黑河大橋和古洛河黑龍江大橋的建設及蘿北、饒河大橋建設,完成牡丹江―綏芬河、牡丹江―海林、牡丹江―阿城段的高速公路建設。

在水路方面應盡快完成松花江大頂子山航運樞紐工程,黑龍江―哈巴羅夫斯克、同江―哈巴羅夫斯克的航道整理,佳木斯―撫遠江海聯運線港口擴張工程。

(二)以邊境口岸市縣為後方,以俄遠東地區為基地,大踏步向俄腹地市場(俄歐洲部分)進軍

俄歐洲部分市場消費水平高、支付能力強,市場潛力大,是我們擴大貿易規模、提升貿易層次的目標市場。最近,中國企業家聯合會正與有關企業籌劃在莫斯科建立中國機電產品城。筆者認為,這是向俄市場縱深發展的好思路。要進入和擴展俄羅斯歐洲部分市場,一方面需要建立逐步延伸的貿易基地、倉儲系統和銷售網路,另一方面需要對中國的貿易資源進行優化整合,形成對俄貿易的商業集團或聯合體,以最優質的商品、最合理的價格、最好的售後服務和最暢通的供貨渠道在俄羅斯歐洲部分市場展開競爭。

(三)加快發展邊境地區的農副產品生產、加工和出口基地

近些年,黑龍江省沿邊市縣已建起了對俄糧食出口基地、蔬菜出口基地、肉蛋奶出口基地。今後應努力扶植龍頭企業,加大政策和資金的支持力度,把沿邊對俄出口基地規模、質量、效益做上去,並保持持續發展勢頭。

(四)以投資帶動貿易,實現對俄投資貿易一體化

如上所述,俄羅斯在很多產品生產方面希望外來投資,在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方面需要外來投資,在資源開發和深加工領域需要外來投資。我們應抓住機遇,在俄境內建立能滿足俄市場需求的企業,生產產品在俄銷售。這種形式將可避開過境貿易的各種難題,又可依據俄市場變化情況和消費者的要求,隨時調整生產規模和產品規格。而在投資的過程中,有些機械設備、原材料還需從國內進口;有些產品在俄加工後也可返銷國內市場或銷往第三國市場,因而產生投資對貿易的帶動效應。筆者認為,在俄境內建立生產加工園區的方式可以規避在俄投資的很多風險,也能較容易與俄政府有關部門進行溝通,使園區的管理更多地由中方承擔,避免各種不確定因素。

(五)南北企業聯手,共同在俄羅斯進行項目投資

近年來,南方企業對俄羅斯市場和投資的興趣日益濃厚,但由於對俄市場和投資環境缺乏了解,鮮有與俄政府和商人打交道的經驗與教訓,因而謹慎小心、顧慮重重。而黑龍江省企業在這些方面具有優勢,如能與南方企業的資金優勢、經營優勢結合起來,聯手在俄羅斯進行項目投資,應該是優勢互補、強強聯合,會在俄獲得較好的投資效益。當然,這種投資方式的成功關鍵在於項目選擇及建立良好的合作機制和互信關系。

(六)藉助俄方企業優勢,實行買殼經營的投資戰略

目前,俄羅斯有很多大中型國有和私有企業經營效益不好,技術設備陳舊,產品與市場需求不相適應,但更新改造和更新換代又資金不足。對於這類俄方企業,中國有實力的企業可採取買殼經營的投資戰略取而代之。一方面可以省去新建企業的各種復雜程序,享受本地企業的各種相關待遇,還可充分利用俄方企業易於與俄當地政府有關部門打交道的有利條件;另一方面可充分發揮中方在資金、應用技術和經營方面的優勢,把企業做大做強。當然,這種中俄合資企業需要把產權劃分清楚,把收益分配原則界定清楚,解決好俄方人員安置與債務責任,同時要選好未來發展的項目和設計好企業的經營管理機制。

(七)依託綏芬河的口岸優勢和背靠俄羅斯林業資源的優勢,建立覆蓋東亞地區的木材交易中心

目前,綏芬河的龍江商聯集團正在籌備建立木材交易所,這個項目的思路很好。我們應積極支持其把此事做大、做精,做出現代化和國際化水平。這個木材交易所要按國際化標准設計,採用現代電子交易手段,不但包括即期交易,還可從事期貨貿易;不但要吸收中國客戶進入,更要吸引俄羅斯的賣方客戶進入;不但買賣綏芬河市場的木材,還應買賣整個黑龍江省和俄羅斯的木材;它的買方客戶不僅限於中國,而是面向東北亞地區,甚至東南亞地區。俄羅斯的林業資源是這一交易市場的重要支撐,如果俄羅斯賣方客戶能大量進入這一市場,不但會省去中間環節的費用,還會使木材價格更加透明公正,並且可提高交易效率,節約交易成本。這種實際利益會推動俄羅斯的相關利益群體,要求政府放鬆和放寬對木材出口及森林採伐的限制,從而保證中方對俄木材進口的連續性和長期性。

(八)發展和規范邊境貿易,率先在綏芬河口岸建立起「一區跨兩國」的中俄自由貿易區

中俄邊境貿易經過30多年的發展和起伏,現在應該說已經日益規范化和正常化。2006年上半年中俄邊境貿易額為31.3億美元,邊境貿易已成為中俄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於雙邊口岸經濟的發展和人員就業是不可或缺的。2006年俄羅斯對邊境貿易採取了緊縮政策,自然人過境免稅攜帶商品從50公斤減至35公斤,其意圖是要將邊境貿易「逼」向正規貿易,以增加聯邦政府的稅收。但這損害了俄邊境地區的經濟利益,俄邊境地區政府非常支持邊境貿易,因為它體現著雙方共同利益,具有旺盛的經濟活力。目前,上海的世茂集團已在綏芬河中方海關區域投資建立起貿易綜合體,在該綜合體的區域內設有產品加工區、商品倉儲區和休閑娛樂區,在中俄邊境地區修建起一個人工湖和兩座五星級賓館,在海關外的俄方道路也由世茂集團承建。這樣,原來設在邊境的互市貿易區已開始向「一區跨兩國」的中俄自由貿易區和綜合貿易區的方向發展。這不僅會擴大邊境貿易的規模,更將增強其後勁和吸引力。對此,中國政府及相關主管部門應給予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大力協助,尤其應與俄方溝通相關事宜,解決中俄在政策上的協調問題,為企業的發展、邊境貿易的發展創造條件和環境。

現在,企業已經走在了前頭,其戰略視野和投資氣魄令人欽佩,而政府更應勇於創新,知難而上,與企業共同做好中俄貿易可持續發展這篇大文章。

1] 劉華芹. 針對中俄貿易現狀 調整對俄出口戰略[J]. 世界機電經貿信息 , 1997,(11)
[2] 龔萍. 中俄貿易能否駛入快車道[J]. 時代經貿 , 2006,(04)
[3] 支曉. 俄羅斯市場風情[J]. 中外鞋業 , 2003,(01)
[4] 劉寶榮. 大選後的中俄貿易前景[J]. 黑龍江對外經貿 , 1996,(06)
[5] 孫洪亮. 中俄貿易現狀及進一步開拓俄羅斯市場的幾點思考[J]. 黑河學刊 , 1998,(01)
[6] 隆國強. 准確把握特殊性——進一步開拓俄羅斯市場的戰略思考[J]. 國際貿易 , 2003,(02)
[7] 邸阜生. 關於發展中俄貿易的幾點看法[J]. 東歐中亞市場研究 , 1996,(08)
[8] 陸健. 開拓俄羅斯紡織服裝市場[J]. 紡織信息周刊 , 2005,(25)
[9] 劉寶榮. 中俄貿易何日再現輝煌[J]. 國際貿易 , 1995,(08)
[10] 吳承璘. 抓住時機,加快發展新時期中俄貿易[J]. 國際市場 , 2001,(07)
(1)Marat Terterv 《與俄羅斯做生意》,劉鵬俊、趙海修譯。中國海關出版社2004
年版。
(2)李傳勛:《俄羅斯遠東市場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
(3)《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年鑒》2006年。
(4)王奇編著:《二戰後中蘇(中俄)關系的演變與發展》,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5)資中葯主編:《冷眼向洋:百年風雲啟示錄》(下卷),三聯書店2000年版。
(6)薛榮久主編:《世界貿易組織教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7)馮紹雷著:《制度變遷與對外關系—1992年以來的俄羅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年版。
(8)邵繼勇主編:《國際貿易概論》,世界知識出版社1999年版。
(9)伶建舟、王勇編著:《鐵碗普京》,時事出版社2000年版。
(10)婁芳著:《俄羅斯經濟改革透視—從「休克療法」到「國家發展戰略」》,上
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11)【俄】阿爾弗雷德科·赫著:《出賣蘇維埃帝國》,襲因、鄒用九譯,新華出
版社2000年版。
(l2)【俄】利斯·葉利欽著:《午夜日記—葉利欽自轉》·曹鰻西、張俊翔譯,譯
林出版社2001年版。
(13)那日著:<<中國周邊市場>>,中國民族大學出版社 2000 年版。
(14)劉興范、王新力、金德有主編:<<中俄經貿指南>>,中國標准出版社2006 年
版。
(15)趙維田著:《世貿組織(WTO)的法律制度》,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年版。
(16)Battler Alex著;張健榮譯: 《The 21st century: the world without Russia》, 上海
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7) Terterov, Marat主編,呂博等譯:《Do business with Russia》,中國海關出版社2004
年版。
(18) Kuchins, Andrew C. 主編,沈建譯:《俄羅斯在崛起嗎?》, 新華出版社2004年版

E. 滿洲里中俄自貿區地址

中文名
滿洲里中俄互市貿易區
批准轄區面積
0.2平方公里
東 臨
新公路口岸
南 靠
301國道

滿洲里重點外環路和俄羅斯至滿洲里輸油管線從該區通過。園區由新國際貨場、精細化工園區、綜合建材區、輕紡園區、汽車及機電園區、多功能綜合產品展區、綜合倉儲區、行政辦公區、查干湖綜合公園等相配套園區組成。新國際貨場(規劃面積16平方公里),規劃包括貨場內鐵路車場(准軌、寬軌)及國際貨場市政配套設施,鐵路軌距系統車場及換裝場。主要是完善和放大滿洲里口岸的物流功能,成為國際物流鏈中的重要結點。目前鐵道部與中鐵集裝箱總公司已確定在滿洲里市綜合產業園區新國際貨場內,投資興建中鐵集裝箱專辦站(規劃面積4平方公里),屬於功能最強、配套設施完善的綜合性鐵路倉儲、換裝物流基地。依託鐵路運輸,為汽車、木材、化工、化肥、礦石、石油及其製品、汽車、廢鋼、集裝箱等大宗貨類提供存儲、換裝、交易等功能。

F. 最近幾年中俄貿易關系如何

一 對中俄貿易潛力的基本估計

2004年中俄兩國領導人達成共識,提出到2010年中俄貿易額實現600億~800億美元的奮斗目標。按目前中俄的貿易規模,到2010年中俄貿易總額需要翻一番方可實現600億美元的目標。如果以2005年為基數,其後4年每年中俄貿易的增長率都在30%以上,毫無疑問,到2008年中俄貿易額就可達到600億美元,到2009年就可達到800億美元。問題是,隨著中俄貿易規模和基數的增大,今後每年的增長幅度能否保持在30%以上?俄羅斯對商品和勞務的需求潛力還有多大?俄羅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是否會不斷上升?中國對俄出口和從俄進口是否有新的增長點?所有這些問題都涉及中俄貿易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也是回答到2010年能否實現中俄貿易額600億~800億美元的重要依據。

從20世紀90年代初到2005年的統計數據看,中俄貿易確實呈現一種加速增長趨勢。1992~2001年中俄貿易用了10年時間突破了100億美元大關;2001~2004年中俄貿易用了3年時間突破了200億美元大關;2004~2005年中俄貿易只用1年時間就接近300億美元大關①(見下表)。

我們必須看到,中俄貿易中還有一些不確定因素,或稱非規律性因素,如中國購買俄羅斯的軍工產品和核電站項目的技術設備等,這種購買不是每年都會發生,也不是貿易持續增長的穩定因素。因此,中俄貿易能否持續增長,能否繼續保持加速勢頭,主要還要看一般商品貿易和服務貿易的潛力。

(一)俄羅斯市場需求潛力仍然很大

近年來,隨著俄羅斯經濟的持續增長和居民收入的增加,俄羅斯對以下幾類產品的需求將不斷擴大。

1.機電產品。目前,在俄羅斯現有的家電中有相當多數量需要淘汰。據了解,彩電有一半以上需要更新,對電冰箱、空調和小家電的需求旺盛。近10年來,俄羅斯能正常使用的收割機、拖拉機數量減少近一半,設備年報廢率達6%~10%,急需更新農業機械、農機具和建立新的維修體系。俄木工機械的加工設備落後,木材只能實行初加工,這類機械產品的需求潛力很大。

2.建材產品。隨著俄羅斯房地產市場不斷升溫,對建材的需求呈明顯上升趨勢。目前,俄所需的保溫材料70%靠進口,門窗材料的進口佔55%,水暖器材佔67%,屋面材料佔91%,膠合板佔60%,油漆佔27%,金屬瓦佔75%,天然瓦佔90%。

3.紡織服裝。目前,俄每年對服裝和紡織品的消費大約為360億美元,包括服裝、鞋類、枕巾、浴巾、床上用品、棉布、絲綢等。俄紡織業設備陳舊、工藝落後,遠遠滿足不了需求,主要依靠進口。

4.傢具。據俄專家預測,未來5年俄對傢具的需求將增長5~7倍。俄傢具生產的最大障礙是設備陳舊,老化率達70%~80%,其中有40%的設備使用期已達20多年。俄生產傢具用的中密度板85%依靠進口,高質量的貼面材料和油漆也主要依靠進口。中國傢具出口俄羅斯的主要問題是設計風格與市場需求不吻合。

5.農產品。俄遠東地區農業生產能力逐年下降,農產品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從歐洲部分調運成本很高。目前,僅遠東地區每年糧食缺口80萬噸左右,蔬菜缺口40萬噸,肉和肉類製品缺口40萬噸,奶和乳製品缺口60萬噸,水果缺口40萬噸。俄遠東地區的蔬菜需求有80%從黑龍江省進口,市場價格是中國國內同類產品價格的4~6倍①。

(二)中國市場對俄羅斯一些產品的需求具有持續性和增長潛力

從未來5~10年的時間看,中國市場對俄羅斯的很多產品,包括技術產品的需求,不僅具有持續性的特點,而且還具有可以預測的增長潛力,具體表現在如下六個方面。

年份 貿易額 增長幅度(%)

1992 46.3 ―

1993 76.7 65.7

1994 50.8 ―36.5

1995 54.6 7.6

1996 68.3 25.3

1997 61.2 ―10.6

1998 54.8 ―10.5

1999 57.2 40.4

2000 80.3 39.9

2001 106.7 33.3

2002 119.3 11.8

2003 157.6 32.1

2004 212.3 34.7

2005 291.0 37.1

1.對能源產品的需求將呈現不斷增長勢頭。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對能源的需求,尤其對石油、天然氣和電力的需求將會大幅增長,能源進口的規模將會不斷擴大。以石油為例。2000年中國進口石油7 027萬噸,2001年為6 026萬噸,2002年為6 941萬噸,2003年為9 112.63萬噸,2004年為1.228 155億噸,2005年為1.3億噸①。中國在石油進口方面採取多元化戰略,但從俄羅斯進口石油是這種多元化戰略中的重點。在過去6年從俄進口石油數量的不斷增長中,我們就會看到中俄石油貿易的廣闊前景。2000年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石油為147.67萬噸,2001年為176.6萬噸,2002年為302.96萬噸,2003年為525.48萬噸,2004年為1 077.4萬噸,2005年為1 278萬噸②。隨著中俄石油管道、天然氣管通的鋪設和電力網的對接,中俄在這一領域的貿易規模必將會日益擴大,如果考慮石油價格的上漲,雙邊能源貿易的總額將更加可觀。

2.中國對俄羅斯核工業技術設備的需求潛力仍然很大。從中國的能源戰略看,加速核能的開發利用、建設更多的核電站已列入中國的長期建設規劃之中,而在這一領域俄羅斯具有很大優勢和出口能力,可向中國出口的技術設備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3.中國對俄羅斯木材的需求具有可持續的特點。目前,中國木材有40%需要進口,而俄羅斯完全有能力滿足中國這一缺口。只是俄羅斯把木材視為一種戰略資源,因此,在採伐和出口方面採取了限制措施,從而使中俄木材貿易受到了政策制約。盡管如此,中國從俄進口木材的貿易額還是呈逐年增長趨勢,2000年中國從俄進口木材為593.1萬立方米,2001年為876.5萬立方米,2002年為1 480.84萬立方米,2003年為1 436.7萬立方米,2004年為1 701萬立方米,2005年為2 004.32萬立方米③。

4.中國對俄羅斯的煤炭、礦產品、有色金屬、化工原料及化肥等商品的需求只會增加,不會減少,而且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中國的這種需求不會減弱或消失。俄羅斯有這方面供給能力,中國的需求規模和購買能力毫無問題。

5.中國對俄羅斯的大型電站設備和大型工程建築機械的需求也將會保持相當大的規模與相當高的水平。未來一段時期,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開發仍將是政府和企業投資的熱點領域,俄羅斯在一些大型工程機械出口方面完全可以大有作為。

6.中國在很多領域對俄羅斯的技術產品有著強烈的需求,如生物技術、材料技術、核工業技術、農業技術、航空航天技術、信息技術等。雖然中國已制定並實施自主創新戰略,但從基礎研究到形成產業技術需要一個過程,而且也提倡在模仿和吸收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俄羅斯在上述技術領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從俄羅斯的總體技術水平看,俄羅斯的技術有1/4處於世界領先水平,有1/2處於世界的一流水平,有2/3的技術水平與美國旗鼓相當。因此,中俄之間的技術貿易潛力非常大,如果俄羅斯能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優勢,能真正把中國當作可信賴的戰略夥伴,能徹底擺脫冷戰時期的思維模式,中俄之間的技術貿易前景廣闊。

二 影響中俄貿易可持續發展的因素分析

(一)對俄羅斯貿易沒有形成規模化和規范化

2005年中俄邊境貿易總額達55.7億美元,同比增長32.7%,這僅僅是中國海關的統計數據,實際邊境貿易額要比這大得多。中俄貿易之所以能達到300多億美元的規模,除邊境貿易外,主要是一些大項目和大宗貿易的拉動,如軍工產品貿易、石油天然氣貿易和電站建設配套產品貿易,而正規的一般性商品貿易所佔比重不是很大。經過20世紀90年代大浪淘沙之後,中國對俄貿易的個人、個體企業和國有大型貿易公司基本上都撤出了俄羅斯。因此,目前,對俄貿易的兩個突出特點是:非規模化、非規范化。這種貿易形式要上台階,要實現跨越式發展比較困難。

(二)目前,中國對俄羅斯商品貿易主要集中在俄遠東西伯利亞地區

雖然中國對該地區的貿易最有地緣優勢,但該地區人口畢竟有限,總共600多萬,且收入水平比俄歐洲部分相差很多,消費層次較低,市場容量有限。如果說中國沿邊省市做俄遠東西伯利亞地區的市場還可以理解,或者說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而全國企業都要擠到這一地區做貿易,就使國際貿易競爭變成了一種國內企業競爭和地區競爭,各方貿易利益都將減少,而且從對俄貿易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也是一種目光短淺、胸無大志的表現。

(三)對俄羅斯貿易通道狹窄已成為發展中俄貿易的瓶頸

在中俄邊境貿易口岸中,綏芬河的條件最好,過貨量最大,也是直接與俄西伯利亞大鐵路接軌的貿易口岸。然而近些年來,綏芬河的過貨量已經飽和。在綏濱鐵路上,綏芬河―下城子95公里仍為單線;綏芬河―格羅捷科沃26公里仍為套軌。綏陽―東寧的地方鐵路雖然已完工,但尚未與俄方接軌。連接黑河與布拉戈維申斯克的大橋至今也沒建起來,人們期望的經牡丹江、綏芬河到俄羅斯港口,通向日韓、北美的出海口和連接國內東南沿海地區的路海聯運通道沒有完全打開。目前,雖然通往綏芬河、黑河的境內公路有較大改善,但通往其他口岸的道路狀況仍然很差,進口的大量商品無法迅速運出。

(四)目前「灰色清關」仍然盛行,雖然是兩廂情願,但最後受損失的還是中國商人或企業

中國商品被查抄、被罰款的情況時有發生。對中國來說,「灰色清關」造成中國人之間競相壓價,干擾整體開發俄羅斯市場,有損中國企業和中國商品形象,是中俄貿易的一大隱患。從俄羅斯政府角度看,「灰色清關」使國家稅收流失,干擾正常貿易秩序,腐蝕國家工作人員,敗壞俄羅斯聲譽,甚至影響「入世」進程。

(五)近年來,俄羅斯對木材、礦產等原料型產品的出口加以限制,而這些產品都是中國需要進口的商品

要繼續擴大中俄貿易的規模,就需要加強中俄相互投資力度,尤其要加大中國對俄的資源開發與產品加工領域的投資,以投資帶動貿易,優化中俄貿易結構,提升中俄貿易檔次。然而,俄羅斯的投資環境較差,投資風險較大。一是在俄有關投資法律、法規中有很多技術性要求,經常造成執法的隨意性。二是地方法律與聯邦法律不一致,稅收等相關法律不穩定,且經常出現有法不依,不能充分保護外國投資者的利益。三是俄仍對外來投資設置一系列限制,如限制油氣資源開發,禁止購買不動產,限制外商參與國家采購和企業私有化的競標等。四是行政壁壘,如對外資進入俄銀行體系設置條件,對外資在俄企業持股規定最高比例(如在天然氣企業的資本不能超過20%)。五是俄羅斯的基礎設施及與投資相關的配套設施不健全,政府的低效率、官員的腐敗和社會治安狀況令投資者望而卻步。

(六)中俄在貿易結構方面已開始出現摩擦與爭議

近年在中俄貿易中,中國對俄出口主要是輕工產品和電子產品等,基本上屬於製成品,而從俄羅斯進口主要是石油、木材、礦產品和各種有色金屬,屬於原材料或初級產品。目前,在中國對俄出口中輕紡產品佔50%左右,而從俄進口中原材料產品約佔60%。對於這種情況,俄方不但出現了抱怨情緒,甚至還產生了反感甚至戒備心理,認為中國只盯住俄羅斯的戰略資源,而不願更多地購買俄羅斯的機電產品,所以一再要求中國多進口俄羅斯的機電產品。對於俄方的這種情緒、心態和要求,我們可以理解。但我們必須理智地、客觀地給予解釋和說明。首先,中俄貿易從總體上是平衡的,而且在多數情況下都是俄方順差,這與中美貿易的格局完全不同。中俄貿易之所以出現這種貿易結構,絕不是人為的結果,而是雙方的產業結構和雙邊貿易的互補性決定的。如果沒有這種互補性,中俄貿易也無從談起。其次,俄羅斯的機電產品多屬於粗製濫造,在質量上、工藝上與歐美產品無法相比,且售後服務及零配件供應等均不到位,因而中國客戶難以接受,包括俄向中國出口的大型核電站設備,其設計思路堪稱世界一流,但工藝質量卻常出現問題。此外,我們還應看到,中國從歐、美、日等國進口機電產品的企業,多為這些國家在華投資設廠的企業,而俄羅斯在華投資企業中這類企業很少,因此,就沒有這方面的需求。

三 中俄貿易可持續發展的對策思路

(一)加快交通運輸線路的改造和建設,打通對俄貿易大通道

最近幾年應完成綏芬河口岸擴能改造、綏芬河―格羅捷科沃套線改造、綏芬河―牡丹江的復線改造和建設東寧―烏蘇里斯克的地方鐵路。完成哈爾濱―綏芬河和哈爾濱――滿洲里的電氣化改造。加快推進黑河大橋和古洛河黑龍江大橋的建設及蘿北、饒河大橋建設,完成牡丹江―綏芬河、牡丹江―海林、牡丹江―阿城段的高速公路建設。

在水路方面應盡快完成松花江大頂子山航運樞紐工程,黑龍江―哈巴羅夫斯克、同江―哈巴羅夫斯克的航道整理,佳木斯―撫遠江海聯運線港口擴張工程。

(二)以邊境口岸市縣為後方,以俄遠東地區為基地,大踏步向俄腹地市場(俄歐洲部分)進軍

俄歐洲部分市場消費水平高、支付能力強,市場潛力大,是我們擴大貿易規模、提升貿易層次的目標市場。最近,中國企業家聯合會正與有關企業籌劃在莫斯科建立中國機電產品城。筆者認為,這是向俄市場縱深發展的好思路。要進入和擴展俄羅斯歐洲部分市場,一方面需要建立逐步延伸的貿易基地、倉儲系統和銷售網路,另一方面需要對中國的貿易資源進行優化整合,形成對俄貿易的商業集團或聯合體,以最優質的商品、最合理的價格、最好的售後服務和最暢通的供貨渠道在俄羅斯歐洲部分市場展開競爭。

(三)加快發展邊境地區的農副產品生產、加工和出口基地

近些年,黑龍江省沿邊市縣已建起了對俄糧食出口基地、蔬菜出口基地、肉蛋奶出口基地。今後應努力扶植龍頭企業,加大政策和資金的支持力度,把沿邊對俄出口基地規模、質量、效益做上去,並保持持續發展勢頭。

(四)以投資帶動貿易,實現對俄投資貿易一體化

如上所述,俄羅斯在很多產品生產方面希望外來投資,在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方面需要外來投資,在資源開發和深加工領域需要外來投資。我們應抓住機遇,在俄境內建立能滿足俄市場需求的企業,生產產品在俄銷售。這種形式將可避開過境貿易的各種難題,又可依據俄市場變化情況和消費者的要求,隨時調整生產規模和產品規格。而在投資的過程中,有些機械設備、原材料還需從國內進口;有些產品在俄加工後也可返銷國內市場或銷往第三國市場,因而產生投資對貿易的帶動效應。筆者認為,在俄境內建立生產加工園區的方式可以規避在俄投資的很多風險,也能較容易與俄政府有關部門進行溝通,使園區的管理更多地由中方承擔,避免各種不確定因素。

(五)南北企業聯手,共同在俄羅斯進行項目投資

近年來,南方企業對俄羅斯市場和投資的興趣日益濃厚,但由於對俄市場和投資環境缺乏了解,鮮有與俄政府和商人打交道的經驗與教訓,因而謹慎小心、顧慮重重。而黑龍江省企業在這些方面具有優勢,如能與南方企業的資金優勢、經營優勢結合起來,聯手在俄羅斯進行項目投資,應該是優勢互補、強強聯合,會在俄獲得較好的投資效益。當然,這種投資方式的成功關鍵在於項目選擇及建立良好的合作機制和互信關系。

(六)藉助俄方企業優勢,實行買殼經營的投資戰略

目前,俄羅斯有很多大中型國有和私有企業經營效益不好,技術設備陳舊,產品與市場需求不相適應,但更新改造和更新換代又資金不足。對於這類俄方企業,中國有實力的企業可採取買殼經營的投資戰略取而代之。一方面可以省去新建企業的各種復雜程序,享受本地企業的各種相關待遇,還可充分利用俄方企業易於與俄當地政府有關部門打交道的有利條件;另一方面可充分發揮中方在資金、應用技術和經營方面的優勢,把企業做大做強。當然,這種中俄合資企業需要把產權劃分清楚,把收益分配原則界定清楚,解決好俄方人員安置與債務責任,同時要選好未來發展的項目和設計好企業的經營管理機制。

(七)依託綏芬河的口岸優勢和背靠俄羅斯林業資源的優勢,建立覆蓋東亞地區的木材交易中心

目前,綏芬河的龍江商聯集團正在籌備建立木材交易所,這個項目的思路很好。我們應積極支持其把此事做大、做精,做出現代化和國際化水平。這個木材交易所要按國際化標准設計,採用現代電子交易手段,不但包括即期交易,還可從事期貨貿易;不但要吸收中國客戶進入,更要吸引俄羅斯的賣方客戶進入;不但買賣綏芬河市場的木材,還應買賣整個黑龍江省和俄羅斯的木材;它的買方客戶不僅限於中國,而是面向東北亞地區,甚至東南亞地區。俄羅斯的林業資源是這一交易市場的重要支撐,如果俄羅斯賣方客戶能大量進入這一市場,不但會省去中間環節的費用,還會使木材價格更加透明公正,並且可提高交易效率,節約交易成本。這種實際利益會推動俄羅斯的相關利益群體,要求政府放鬆和放寬對木材出口及森林採伐的限制,從而保證中方對俄木材進口的連續性和長期性。

(八)發展和規范邊境貿易,率先在綏芬河口岸建立起「一區跨兩國」的中俄自由貿易區

中俄邊境貿易經過30多年的發展和起伏,現在應該說已經日益規范化和正常化。2006年上半年中俄邊境貿易額為31.3億美元,邊境貿易已成為中俄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於雙邊口岸經濟的發展和人員就業是不可或缺的。2006年俄羅斯對邊境貿易採取了緊縮政策,自然人過境免稅攜帶商品從50公斤減至35公斤,其意圖是要將邊境貿易「逼」向正規貿易,以增加聯邦政府的稅收。但這損害了俄邊境地區的經濟利益,俄邊境地區政府非常支持邊境貿易,因為它體現著雙方共同利益,具有旺盛的經濟活力。目前,上海的世茂集團已在綏芬河中方海關區域投資建立起貿易綜合體,在該綜合體的區域內設有產品加工區、商品倉儲區和休閑娛樂區,在中俄邊境地區修建起一個人工湖和兩座五星級賓館,在海關外的俄方道路也由世茂集團承建。這樣,原來設在邊境的互市貿易區已開始向「一區跨兩國」的中俄自由貿易區和綜合貿易區的方向發展。這不僅會擴大邊境貿易的規模,更將增強其後勁和吸引力。對此,中國政府及相關主管部門應給予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大力協助,尤其應與俄方溝通相關事宜,解決中俄在政策上的協調問題,為企業的發展、邊境貿易的發展創造條件和環境。

現在,企業已經走在了前頭,其戰略視野和投資氣魄令人欽佩,而政府更應勇於創新,知難而上,與企業共同做好中俄貿易可持續發展這篇大文章。

G. 中國在俄羅斯剛剛新建的貿易城叫什麼名字,具體地址在哪裡怎麼樣跟他們聯系

格林伍德(Greenwood)項目。即莫斯科國際貿易中心項目。這里將是中國在俄羅斯及東歐地區規模最大、檔次最高、功能最全的中國品牌商品交易平台。定位為高品質中國商品批發中心,發揮商品流通、展示推介、功能服務、投資促進等功能,以先進的營銷手段提高中國商品在俄聯邦的市場份額。----中俄控股

H. 滿洲里中俄互市貿易區的綜合產業園區

該區域規劃面積28平方公里,位於機場路以東,濱洲鐵路線以南,滿洲里重點外環路和俄羅斯至滿洲里輸油管線從該區通過。園區由新國際貨場、精細化工園區、綜合建材區、輕紡園區、汽車及機電園區、多功能綜合產品展區、綜合倉儲區、行政辦公區、查干湖綜合公園等相配套園區組成。新國際貨場(規劃面積16平方公里),規劃包括貨場內鐵路車場(准軌、寬軌)及國際貨場市政配套設施,鐵路軌距系統車場及換裝場。主要是完善和放大滿洲里口岸的物流功能,成為國際物流鏈中的重要結點。目前鐵道部與中鐵集裝箱總公司已確定在滿洲里市綜合產業園區新國際貨場內,投資興建中鐵集裝箱專辦站(規劃面積4平方公里),屬於功能最強、配套設施完善的綜合性鐵路倉儲、換裝物流基地。依託鐵路運輸,為汽車、木材、化工、化肥、礦石、石油及其製品、汽車、廢鋼、集裝箱等大宗貨類提供存儲、換裝、交易等功能。

I. 俄羅斯與中國邊境水果交易市場在哪裡

在中國一方,黑河,綏芬河市內都有中俄貿易市場

閱讀全文

與中俄交易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翌理財虧掉怎麼報警 瀏覽:295
人民幣增值利好哪些股 瀏覽:532
招財貓理財投資 瀏覽:577
徵信可以辦助學貸款嗎 瀏覽:259
東方財富期貨怎麼關注好友組合 瀏覽:263
紅棗期貨10000元 瀏覽:494
51vv股票是什麼意思 瀏覽:641
信託與pe 瀏覽:64
新聞聯播人民幣 瀏覽:529
股份融資 瀏覽:55
翹然天津資本投資咨詢有限公司 瀏覽:456
融資融券寶典 瀏覽:29
定期理財規劃 瀏覽:599
恆大集團股票行情 瀏覽:6
信託信披 瀏覽:944
大眾公用股票分紅 瀏覽:637
寧波銀行後期查貸款用途 瀏覽:545
好好開車融資 瀏覽:300
融資租賃可行性報告 瀏覽:2
860日幣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