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黃金象徵著財富,但不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
C 首先通讀七個句子,明白這個語段的中心話題是談「希望」的重要性。然後抓住代詞內、關聯詞語及容其他重要詞語,把「零件」組裝成「部件」。「它」指代的是什麼?顯然是希望,①句從正面寫到了希望,而且「希望」一詞出現在賓語的位置上,可見④句必定在①句之後;③句用「但」字轉折,帶出「不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可見⑤句必定在③句之後;⑥⑦ 兩句語意緊密相連,且相反相成,⑦句末尾又與②句開頭一致,構成了頂真的手法,且②句回答了「不能失去希望」的原因,這三句一氣呵成;顯然應放在一起。這樣,我們把原來分散的「零件」組裝成三個「部件」:① ④/③⑤/⑥⑦②。最後研究語段的內在聯系,確定合理的順序。整個語段是從正反兩個方面來闡述的,正面是①④③⑤句,反面是⑥⑦②句。整個語段用「黃金象徵著財富」引入話題,可見③⑤應在①④之前;再根據「先正面後反面」的原則,語序最恰當的一組應是C項。
2. 黃金對國家的金融到底有和重要意義
追求保值資金流向一般會選擇貨幣和保值產品,黃金是最大的保值產品。如果國家貨幣貶值(通貨膨脹),錢不值錢了,那麼資金的流向可以直指哪些保值產品。所以黃金和金融有些密切的聯系。
3. 石油重要還是黃金重要
水與空氣,誰重要?當然是都重要,缺一不可。在炎熱的沙漠里,水與空氣,誰重要?是水重要;在珠穆朗瑪峰,水與空氣,誰重要?是空氣重要。可見事物的重要性是辯證的,其比較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石油與黃金,誰重要?同樣都重要,關糸到國計民生,再貧窮的國家,也會儲備一定數量的石油與黃金。比較兩者之間的重要性,取決於需求考慮,需要石油時,便是石油重要;需要黃金時,便是黃金重要。如在還未使用石油時的古代,石油就如垃圾,避之不及,若與黃金比重要性,就是個笑話。但在現代,石油的重要能源地位,卻是無可取代,沒有石油,就沒有工業。在貨幣流通領域里,自古至今,黃金始終保持其重要的貨幣地位,無可動搖,是國家戰略資產。一個國家如沒有足夠的黃金儲備,是沒有什麼國際金融地位的。美元之所以堅挺,可以看成是軟黃金,是因為美國央行(聯邦儲備銀行)儲備的黃金數量,在各國央行儲備的黃金總量中占據25%,能夠強力支撐著美元地位。據統汁,各國央行目前的黃金儲量,共計3.37萬噸,黃金以克計價,換算成克計算,無異於天文價值。通過交易手段,石油與黃金,其兩者之間,可以互換,石油可換黃金,黃金可換石油,換與不換,取決所需,今天換出去了,說不定明天又要換回來了,試問誰重要?不知這一問題,是如何設想出來的,覺得太超脫了。按照這種超脫的想像力,不仿設想這樣一個問題:水火無情,水與火,誰厲害?因為水克火,所以水比火厲害;但是火可以燒干水呀,難道不能說,是火比水厲害嗎?
4. 黃金的重要性
黃金是天然的貨幣,世界通用的硬通貨,具有很強的保值性,有時稱為避險資產。可作首飾,也可做工業原料,醫療器具等
5. 黃金投資入門:你知道黃金在資產配置中的重要性嗎
黃金在資產配置中的重要性,可以看下面幾個方面:
黃金的價值。黃金是貴金屬,是稀有金屬;黃金是文化,伴隨著人類幾千年的文明歷程;黃金曾經是貨幣,擔負了人類歷史上大多數時間的貨幣或准貨幣;黃金是防禦品,防禦紙幣稀釋、防禦風險。
購買黃金的原因。黃金與股權、債權不同,傳統估值模型里的現金流貼現中,黃金基本沒有現金流入,定價模型基本不適用。我想說的是,傳統定價模型里的現金流是紙幣體系下的,未來的現金流會被貨幣發行稀釋,當前的錢和未來的錢是不同的,但黃金是永恆的。黃金的分歧是很大的,沒有現金流是不喜歡黃金的一種重要理由。
黃金作為資產配置工具。資產配置的核心是分散不同資產的風險,降低投資者持有單一類資產的波動,滿足投資者的風險收益特徵,從而使得理財和投資更為穩健,即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那麼資產配置中加入黃金又有什麼好處呢?我們就黃金和國內滬深300、中證500和創業板指數的相關性分別做了計算,結果分別為-38%、-58%和-76%,說明黃金與股票大體成負相關。
6. 談談黃金在國民生產中的重要性,主要有那些最好詳細一點的,謝謝了。
黃金其避險作用將有良好表現
黃金保值作用
交易
7. 黃金對一個國家來說有什麼重要性
黃金作為硬通貨,當一個國家出現經濟危機或是面對嚴重的國際制裁情況下用於破解危機,采購本國急需商品的主要支付手段
8. 黃金在國家經濟中為何如此重要
黃金的稀有性使黃金十分珍貴,而黃金的穩定性使黃金便於保存,所以黃金不僅成為人類的物質財富,而且成為人類儲藏財富的重要手段,故黃金得到了人類的格外青睞。
黃金史學家格林就指出:「古埃及和古羅馬的文明是由黃金培植起來的。」掠取佔有更多的黃金是古埃及、古羅馬統治者黷武的動力。
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849年,古埃及統治者先後對努比亞(尼羅河上游一個小國,有豐富的黃金資源)進行了四次掠奪性戰爭,佔領了努比亞全部金礦。公元前1525年至公元前1465年埃及第十八王朝法王又先後發動了兩次戰爭,從巴勒斯坦和敘利亞掠奪了大量金銀。大量金銀流入埃及,使埃及財富大增,使他們有能力興建大型水利工程,發展農業,興建豪華宮殿和陵園,為人類留下了巨大的阿蒙神廟遺跡和金字塔。僅圖坦哈蒙陵墓中的金棺就重達110公斤。
公元前47年古埃及被羅馬帝國佔領,羅馬大帝愷撒凱旋羅馬時,展示了從埃及掠奪的2822個金冠,每個金冠重8公斤,共計22.58噸;還展示了白銀 1815噸。抬著遊行的金銀重達65000塔蘭特,約1950噸。金銀的積累使羅馬帝國的國力大增,使他們有能力建起一批宏偉的建築。這些建築現在雖大多已是殘垣斷壁,但至今仍在文學、史學、法學、哲學諸方面給人類以深刻的影響。
黃金也是近代工業文明的物質基礎。
十六世紀新航線的開辟與新大陸的發現,對歐洲經濟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其中美洲、非洲的黃金及白銀流入歐洲,使歐洲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增加。在16世紀葡萄牙從非洲掠奪黃金達276噸;西班牙從美洲掠奪的金銀更多,16世紀末西班牙控制了世界黃金開采量的83%。金銀的大量流入,造成了歐洲物價的上漲,出現了第一次價格革命,對歐洲封建主義的解體和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建立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17世紀葡萄牙為了對抗西班牙,而與英國結盟,並向英國的工業品開放了市場。此時在葡萄牙控制下的巴西黃金開發高潮興起,巴西黃金完全有可能轉化為資本,而使葡萄牙完成工業革命,但由於統治者的封建專制,葡萄牙成了黃金漏斗,大部分黃金流向了英國。僅流入英國國庫的黃金就有600噸,再加上其他國家的流入,使英國迅速地積累了巨額的貨幣資本,率先於1717年施行了金本位制,為英國的金融體制提供了可靠的經濟擔保。所以此時發生的第二次價格革命,不僅沒有影響英國的金融業,反而為英國商品的出口創造了條件,英國產品出口量佔了全世界總量的1/4。工業革命終於在英國發生了。
當代黃金所扮演的角色雖已有所改變,但是各國仍然儲備了約3.1萬噸的黃金財富,以備不測之需;還有2萬多噸黃金是私人擁有的投資財富。所以有人認為現在人類數千年生產的約14萬噸黃金中有4成左右作為金融資產,存在於金融領域,6成左右是一般性商品,主要的功能是用於消費。黃金作為貨幣的歷史十分悠久,出土的古羅馬亞歷山大金幣 距今已有2300 多年,波斯金幣已有2500多年歷史。現存中國最早的金幣是春秋戰國時楚國鑄造的「郢愛」,距今也己有2300多年的歷史。但是這些金幣只是在一定范圍內、區域內流通使用的輔幣。黃金成為一種世界公認的國際性貨幣是在十九世紀出現的「金本位」時期。「金本位制」即黃金可以作為國內支付手段,用於流通結算;可以作為外貿結算的國際硬通貨。雖然早在1717年英國首先施行了金本位制,但直到1816年才正式在制度上給予確定。之後德國、瑞典、挪威、荷蘭、美國、法國、俄國、日本等國先後宣布施行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黃金貨幣屬性表現的高峰。世界各國實行金本位制長者二百餘年,短者數十年,而中國一直沒有施行過金本位制。之後由於世界大戰的爆發,各國紛紛進行黃金管制,金本位制難以維持。二次大戰結束前夕,在美國主導下,召開了布雷頓森林會議,通過了相關決議,決定建立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但美元與黃金掛鉤,美國承諾擔負起以35美元兌換一盎司黃金的國際義務。但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相繼發生了數次黃金搶購風潮,美國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先是放棄了黃金固定官價,後又宣布不再承擔兌換黃金義務,因此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瓦解,於是開始了黃金非貨幣化改革。這一改革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開始,到1978年修改後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獲得批准,可以說制度層面上的黃金非貨幣化進程已經完成。
馬克思說過:「貨幣天然是金銀,金銀天然不是貨幣。」正如在金本位制之前,黃金就發揮著貨幣職能一樣,在制度層面上的黃金非貨幣化並不等於黃金已完全失去了貨幣職能:
——外貿結算不再使用黃金,但最後平衡收支時,黃金仍是一種貿易雙方可以接受的結算方式。
——黃金非貨幣化並未規定各國龐大的黃金儲備的去向,就連高舉黃金非貨幣化大旗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僅規定處理掉1/6黃金儲備,而保留了大部分黃金儲備,顯然為自己留了一根貨幣黃金的尾巴。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誕生的歐元貨幣體系,明確黃金占該體系貨幣儲備的15%。這是黃金貨幣化的回歸。
——黃金仍是可以被國際接受的繼美元、歐元、英鎊、日元之後的第五大國際結算貨幣。大經濟學家凱恩斯揭示了貨幣黃金的秘密,他指出:「黃金在我們的制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作為最後的衛兵和緊急需要時的儲備金,還沒有任何其他的東西可以取代它。」現在黃金可視為一種准貨幣。
做黃金飾品(包括首飾、佛像裝飾、建築裝飾等)和黃金器具,是黃金最基本的用途。如果說有什麼變化的話,那就是金飾日益從宮廷、廟宇走向了民間,由達官貴人們的特權變成了大眾消費。現在每年世界黃金供應量的80%以上是由首飾業所吸納的。
由於黃金價格昂貴和資源的相對稀少,限制了黃金在工業上的使用,工業用金佔世界總需求量的比例不足10%。但是有專家認為,今後首飾用金將會趨向平穩,工業用金的增長將是帶動黃金供需結構變化的重要力量,所以黃金的商品用途還需從多方面去開拓。
當前黃金商品用途主要是首飾業、電子工業、牙醫、金章及其他工業用金。應該承認,目前黃金的商品用途仍是十分狹小的,這也是黃金長期作為貨幣金屬而受到國家嚴格控制的結果。今後隨著國際金融體制改革的推進;金融黃金的商品屬性的回歸趨勢加強,黃金商品需求的拓展對黃金業的發展將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價值變化)價值變化微小
(流動性/變賣性)高
(贏利性)買賣實金盈利低,但風險也低,炒作紙黃金(標准合約)相對盈利高,但風險較大
(維護成本)實金的維護成本高,而紙黃金,如標准合約的維護成本低
除上述比較外,投資者還可以比照上述方式將黃金與其他投資對象進行比較分析,如白銀、古玩、珠寶、名表之類,從中可以獲得一些有益啟發。可以看出,黃金具有價值穩定、流動性高的優點,是對付通貨膨脹的有效手段。如果對期貨市場以及黃金價格變化具有一定的基礎知識和專業分析能力,還可參與黃金期貨投資獲利。
一般來說,無論黃金價格如何變化,由於其內在的價值比較高而具有一定的保值和較強的變現能力。從長期看,具有抵禦通貨膨脹的作用;房產從長期看,具有很大的實用性,如果購買時機、價格和地區比較合理,也有升值潛力;而儲蓄對應對各種即時需求最為方便;股票贏利性與風險性共存。這些投資的優勢和作用,要根據各種目的、財力和投資知識而決定。
9. 國家儲蓄黃金有什麼用
防止金融危機,通貨膨脹等等緊急的經濟情況。家裡錢多了,人說話才硬氣,國家是印錢的,它不缺錢,黃金才是硬道理 。黃金儲備的具體有多少作用?
黃金儲備.指一國貨幣當局持有的.用以平衡國際收支.維持或影響匯率水平.作為金融資產持有的黃金.它在穩定國民經濟.抑制通貨膨脹.提高國際資信等方面有著特殊作用.黃金儲備的管理意義在於實現黃金儲備最大可能的流動性和收益性.作為國際儲備的主要形式之一.黃金儲備在流動性上有其自身存在局限性.因此應考慮其適度規模的問題.
正確理解黃金儲備的概念的意義在於:一是有利於確定合理的黃金儲備規模,二是可以避免與商業銀行日常營運的黃金資產混為一談.有利於銀行業務的正常運行,三是有利於實行黃金管制國家的中央銀行正確制定黃金管理政策.促進本國黃金產業及相關行業的健康發展.
黃金儲備量作為國際儲備的一個部分只是是衡量國家財富的一個方面.黃金儲備量高則抵禦國際投資基金沖擊的能力加強.有助於彌補國際收支赤字.有助於維持一國的經濟穩定.不過過高的黃金儲備量會導致央行的持有成本增加.因為黃金儲備的收益率從長期來看基本為零.而且在金本位制度解體以後黃金儲備的重要性已大大降低.目前中國的黃金儲備量約為600噸.就是6億克.平均每人0.5克不到.國家發行的紙幣數肯定不止這么多.
作用是:從貨幣銀行學角度講.調控市場上總的貨幣供應量.
確定黃金儲備規模的參考因素:
1. 國際收支狀況
2. 外債水平
3. 外匯儲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