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第三方軟體如何接入證券交易系統
那要看這個第三方軟體是否和證券公司有合作。有合作的可以接入。。。一般軟體中有像同花順中的委託賬戶加入的地方。自己查查
Ⅱ 證券交易所的運行系統包括哪些子系統它們各有什麼作用
證券交易所的運行系統包括:交易系統,主要作用是組織證券交易;結算系統回,為證券交易提答供結算、交收和過戶;信息系統,實時發布每日證券交易的行情信息和市場信息;監察系統,負責證券交易所對市場進行實時監控職責。
Ⅲ 證券公司的集中交易系統和櫃台系統是一碼事嗎還是獨立的兩套系統啊。謝謝
集中交易是來正式的稱呼,源櫃台系統是以前的稱呼。基本你可以認為是一個東東。
以前的交易系統,以營業部作為單位,在營業部櫃台安裝的系統叫櫃台系統,用於櫃員向客戶提供開戶、資金轉賬、查詢、銷戶等服務。與之相對應的系統是周邊系統,比如熱自助系統、電話委託系統、刷卡委託系統等等。這些周邊系統是指客戶(投資者)可以通過以上手段下單、查詢。
後來,一個營業部一套系統的弊端逐漸顯露出來,證券公司總部便採取了集中交易系統的模式,也就是說將數據全部集中存放到證券公司總部進行存放,每個營業部利用客戶端通過中間件連到證券公司總部的伺服器。集中交易在早期區分大集中和小集中,大集中指徹底集中到證券公司總部,小集中是指集中到幾個證券公司分公司。比如說東北片區集中到沈陽分公司,華南片區集中到廣州分公司,諸如此類。目前可以說幾乎所有的證券公司都實現了大集中。
在集中交易系統中,同樣存在所謂的櫃台系統和周邊系統。櫃台系統功能沒變,周邊系統除了大戶室還用熱自助,部分營業部還保留刷卡委託以外,互聯網(網上交易)已經成為了主流。
Ⅳ 通過外部接入信息系統買賣證券指的是什麼
你不要亂操作,現在網上很多釣魚網站的
Ⅳ 請問什麼是網上證券交易系統啊
1、在股票交易系統中,每個股民的通訊密碼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很難一概而論。一般回默認是答6個8,6個0,或者身份證後六位,第一次登錄後注意重置密碼,如果還進不去就試著電話所開戶營業部重置。需要本人攜帶身份證和股東賬戶卡到證券公司營業部進行密碼重置。 2、通訊密碼是股民登陸的時候需要輸入的第二個密碼,起雙重保護作用。當然,櫃台人員為了防止股民弄混淆 ,一般都會讓股民輸入同樣的密碼,所以大部分的情況下,通訊密碼都和交易密碼是一樣的。
Ⅵ 誰能對證券交易的運行系統進行簡述
以倫敦證交所作為例子來說明問題
1)倫敦證交所概況。
倫敦證券交易所是世界著名的證券交易所,是世界主要證券交易中心之一。它在世界三大證券交易所(紐約證券交易所、東京證券交易所、倫敦證券交易所)中歷史最久,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倫敦證券交易所起源於17世紀末的倫敦交易街的露天市場,是當時買賣政府債券的「皇家交易所」。1773年該露天市場遷入司威丁街的室內進行交易,並取名為倫敦證券交易所。1973年,倫敦證券交易所同設在英國格拉斯爾、利物浦、曼徹斯特、伯明翰和在愛爾蘭的目前的倫敦證券交易所位於老百老匯大街和斯魯莫斯頓街之間,設在倫敦金融城的一棟26層的大樓里。倫敦證券交易所在英國的證券交易所中是鶴立雞群的。英國全國一共200家證券經紀人公司,從業人員1. 5萬人。倫敦證券交易所的124家會員公司中,就有11O家證券經紀人公司,佔50%以上,另外14家為證券批發商公司。倫敦證券交易所現有行政人員 1600名和交易所人員4200人。在英國的7家證券交易所中,只有倫敦是全國性的證券交易所,其他6家都是地方性的證券交易所。
(2)倫敦證交所的組織。
倫敦證券交易所為股份有限公司組織,股東多為交易所成員,每一股東擁有的股票不得超過200股。目前,其成員數為紐約證券交易所的3倍,約為4500名左右。
倫敦證券交易所的組織是會員制,其領導機構為由會員選舉產生的理事會。理事會負責經營管理,吸收新會員,制定交易規則,決定手續費比率以及仲裁有關糾紛,並監督交易所的業務和阻止投機活動。理事會下設業務、仲裁、人事、財務等專門委員會,其中業務委員會最為重要,它可決定證券上市與否。1974年,倫敦證券交易所設立了「總裁」一職,主持交易所的日常工作。理事會的經費來源是會員交納的會費,而不是來源於交易所的營業。
倫敦證券交易所的會員原來分為兩類,一類是經紀人,另一類是自營交易商。經紀入主要是代客買賣,充當中介入,他們按顧客的要求買賣證券,其收入來自顧客支付的委託手續費。而自營商是自己買賣證券以買賣差價作為收入。另外他們曾被規定不得與客戶直接進行交易。但是經過1986年的重大改革以後,這兩類會員已經合二為一了,並且關於他們不得與客戶直接交易的禁令也被取消。
倫敦證券交易所的成員基本上可分為經紀人和營業員兩大類。營業員是交易所各個交易專櫃掌握證券行市、辦理證券買賣的專業人員。經紀人是證券交易所的骨幹。經紀人分為個人經紀人和法人經紀人兩種。個人經紀人通常有年齡、學歷、信譽、業務經驗和資產保證等條件的限制。法人經紀人為依法注冊的銀行、信託公司、證券公司、投資公司、財務公司等機構,其資本額有最低限額的規定。法人經紀人按規定須指派代表人,其資格與個人經紀人相同,但無需資產保證。
(3)交易方式。
倫敦證券交易所劃分為8座交易台,上市證券分屬各交易台。在進行證券交易時,當客戶對某種證券的買賣委託到達經紀人手中後,經紀人立刻到交易廳該種證券的交易台,要求營業人員分別提出買價與賣價,經紀人從各買賣商的喊價中,向出價最高者賣出,向出價最低者買進。證券行情的喊價權,屬於交易所營業人員,經紀人無喊價權。
客戶(包括企業或個人)買賣股票、債券等證券都要通過經紀公司,即法人經紀人。客戶要求買賣證券可以通過電話通知經紀公司,也可以通過書信與交易所信息部聯系,由信息部向客戶推薦合適的經紀人。無論採取電話還是書信通知,都必須指明買進或賣出證券的種類與數量。由於經紀人之間激烈的競爭,他們為了擴大業務量,必須爭取顧客,因此他們一般都盡力為客戶出謀劃策,努力爭取高的出售價格或低的買進價格。在這一點上,經紀人和客戶之間的目標是一致的,經紀人如果能盡量高賣低買,也有利於提高自己的聲譽,以便招徠更多的客戶。一般,經紀公司接到客戶的委託電話或交易所信息部的通知後,立即打電話通知本公司在交易所的經紀人。經紀人接到公司通知後,立即往交易大廳為客戶奔走,進行交易活動,如果成交,便用電話通知客戶填寫股票(或債券)買進或賣出單,由客戶付款或收帳。
經紀公司(經紀人)向客戶收取傭金一般是在經紀人完成客戶委託業務後進行的。傭金視交易金額的大小和交易時間的長短收取,收取傭金採取以下三種方式:
①議價式。一般小額股票、債券或短期債券採用這種方式,這種收價方式比較靈活。
②固定金額式。這種方式一般為交易數額中等的交易所採用。
③按費用率收取。交易數額較大的交易一般採用這種方式。
客戶除向經紀人交納傭金外,作為投資者買賣證券,還要負擔其他費用,如股票過戶、印花稅等。
倫敦證券交易所的證券交易方式,最基本的可分為現貨交易和期貨交易。各類證券中,政府債券的交易必須當天交割。除現貨交易和期貨交易這兩種最基本的交易方式外,倫敦證券交易所的交易方式還有選擇權交易(Option)、選擇權買賣(TradedOption)、記賬買賣與補差轉期等交易方式。下面分別作一說明。
①證券的選擇權交易。倫敦證券交易所的選擇權交易與美國證券市場的期權交易類似。在倫敦證券交易所大廳里,有一個交易台專做這種交易。選擇權交易的主要內容有:投資者作為選擇權的買方,需付給經營選擇權的證券商一筆購買選擇權的費用;投資者(買方)選定一個合同期(通常為3個月)和合同期內的證券協議價格;在合同有效期內投資者有權根據市場行情變動,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時機,按協議價格買進或賣出協議規定數量的股票。若股票價格變動對投資者不利,他可以放棄選擇權。放棄選擇權意味著投資者損失一筆買進選擇權的費用。選擇權交易又可分為「買進選擇權」(Call Option)、「賣出選擇權」(Put Option)和「雙重選擇權」(Double Option)。
②證券的選擇權買賣。選擇權買賣權易與選擇權交易相混淆。實質上,選擇權的買賣是一種套取期費的買賣,是在選擇權交易中選擇權的轉讓。選擇權買賣不同於選擇權交易,選擇權交易是指在合同有效期內通過股票的買賣而獲利潤,而選擇權買賣則是轉讓出售其協議而賺取利潤。例如投資者A以60英鎊的協議價格向證券商購進100股的「賣出選擇權」,在合同有效期內該股票跌至40英鎊,A將要求以協議價格60英鎊賣出100股股票,證券商必須承擔義務。如果選擇權費用每股為2英鎊,A通過出售股票可獲利2000英鎊,扣除選擇權費用後(暫且不考慮傭金等因素),則可獲利1800英鎊。這就是選擇權交易。A也可以換一種方式,不出售股票,而將「賣出選擇權」的協議再賣給證券商或其他投資者,根據上述,「賣出選擇權」的價格每股可以漲到20英鎊,A仍然獲利2000英鎊,扣除當初購進「賣出選擇權」時的成本費用200英鎊,可獲凈利1800英鎊。這種交易稱為選擇權買賣,可見選擇權買賣是投資者根據自己對股票市場的判斷,購買一個「買進選擇權」或「賣出選擇權」,如果在合同有效期內,市場如他所料,出現暴漲或暴跌,投資者即將選擇權本身,賣還給證券商或出售給其他投資者的一種交易方式。綜上所述,選擇權交易和選擇權買賣並無本質差別。倫敦證券交易所經營選擇權買賣業務始於1978年,發展很快。主要原因是這種方式投資小,利潤又不低於選擇權交易,對投機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③記賬買賣與補差轉期。這種交易方式又稱調期交易,是投資者進行投機的一種方式。這種交易方式的基本方式有多頭(買空)和空頭(賣空)。當投機者認為股票行市看漲時,就做多頭,即買進,待價格上漲後再賣出。到交割日,如果價格如願上漲,收支相抵後即可賺取價差收入,或者說是投機利潤。但如果價格出其所料,反漲為跌,他將蝕本。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股票繼續呈跌勢,他也不會調期。不過如果他通過各種信息的分析,認為股票不日內可能止跌回升,那麼,到交割期,他將通知經紀人將原購進的股票賣出,同時再購進等量的同種股票,待下期交割,經紀人則找有關證券商將其股票轉期,即先按本期交易結帳,然後再接下一個交易期登記,實際上是將本期交割延至(或調至)下期交割。到本期交割日,投機者應向經紀人支付傭金,並向證券商支付差價(即本期交易中因股票價格跌落的價差損失)。以上所述的即是多頭(買空),同理,空頭剛好相反,但原理是一樣的。這一方式的作用是將期貨交易的實物交割改為記賬,投機者可以省去交割日購買股票的大筆費用,而收到與實物交割一樣的結果。投機者利用記賬買賣與補差轉期進行股票投機,往往採用多頭和空頭並用的方法,即從投機者的角度看,看漲的股票做多頭,同時對看跌的股票做空頭,以收到失彼顧此的效果。
Ⅶ 原STAQ(全國證券交易自動報價系統),NET(全國證券交易系統)掛牌公司,煩請懂的人指點迷津!
1990年12月5日,全國證券交易自動報價系統(STAQ系統)正式開始運行。STAQ系統是一個基於計算機網路進行有價證券交易的綜合性場外交易市場。系統中心設在北京,連接國內證券交易比較活躍的大中城市,為會員公司提供有價證券的買賣價格信息以及結算等方面的服務,使分布在各地的證券機構能高效、安全地開展業務。
STAQ系統本身屬於非贏利性的會員制組織,全體會員大會是系統的最高權力機構,由全體會員大會選舉理事會。STAQ系統的日常事務由執行委員會主持。在當時,STAQ系統的建立,推動了全國證券市場的發展,便於異地證券機構間的溝通。STAQ系統在交易機制上普遍採用了做市商制度,在市場組織上採取了嚴格自律性管理方法。
1992年7月1日法人股流通轉讓試點在STAQ系統開始試運行,開創了法人股流通市場。NET系統是由中國證券交易系統有限公司(簡稱中證交)開發設計,並於1993年4月28日投入試運行的。該系統中心設在北京,利用覆蓋全國100多個城市的衛星數據通訊網路連接起來的計算機網路系統,為證券市場提供證券的集中交易及報價、清算、交割、登記、託管、咨詢等服務。NET系統由交易系統、清算交割系統和證券商業務系統這三個子系統組成。
當時,在NET系統進行交易的只有中興實業、東方實業、建北集團、廣州電力、湛江供銷、廣東廣建和南海發展等7隻股票,市場規模較小。按有關規定,凡具備法人資格且能出具有效證明的境內企業、事業單位以及民政部門批准成立的社會團體,均可用其依法可支配的資金,通過一個NET系統證券商的代理,參與法人股交易。由此在全國形成了上海、深圳兩個證券交易所和STAQ、NET兩個計算機網路構成的「兩所兩網」的證券交易市場格局。但由於多方面的原因,STAQ和NET兩個交易系統日益萎縮,上市公司效益也不盡人意。
1999年9月9日,這兩個系統停止運行。
Ⅷ 第三方程序化軟體是如何接入證券交易系統的
一般是第三方的平台需要與證券公司合作才可以接入,但是由於每家證券的交易內櫃台不一樣,接入難度還容挺高的,比如掘金量化平台就提供了集中櫃台對接、極速櫃台對接、PB系統對接、演算法交易對接以及L2硬體加速對接。
Ⅸ 哪些證券公司的交易系統能綁定設備
我知道有一個證券公司可以,不過我認為沒啥必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