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從美發角講,一個人頭上分哪幾個點,和哪幾條線,
從美發的角度講,頭部有15個點。分別是:中心點、前頂點、頭頂點、黃金點、後腦點、枕骨點、頸背點、頂部、黃金間中點、黃金、後部間中點、前側點(左、右)、側部點(左、右)、側角點(左、右)、耳上點(左、右)、耳後點(左、右)、頸側點(左、右)。
線有五條,不同線對發型輪廓有著重要的影響。
1、水平線:又稱一字線,可使發型輪廓平衡,重量感強。
2、垂直線:又稱豎直線,可使發型輪廓移動性強並具有動感。
3、斜前線:又稱"A"字線,可使發型輪廓前長後短,重量向前。
4、斜後線:又稱"V"字線,可使發型輪廓前短後長,重量向後。
5、放射線:又稱三角線,可使發型輪廓變化並具有移動性動感。
(1)頭部黃金線擴展閱讀:
人的頭型大至可以分為大、小、長、尖、圓等幾種型狀。
1、頭型大:頭型大的人,不宜燙發,最好剪成中長或長的直發,也可以剪出層次,劉海不宜梳得過於太高,最好能蓋住一部分前額;
2、頭型小:頭發要做得蓬鬆一些,長發最好燙成蓬鬆的大花,但頭發不宜留得過長;
3、頭型長:由於頭型較長,故兩邊頭發應吹得蓬鬆,頭頂部不要吹得過高,應使發型橫向發展;
4、頭型尖:頭型的上部窄,下部寬,不宜剪平頭,剪短發燙卷,頂部壓平一點,兩側頭發向後吹成 捲曲狀,使頭型呈出橢圓形;
5、頭型圓:劉海處可以吹得高一點,兩側頭發向前面吹,不要遮住面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發型
⑵ 如何理解黃金分析中的頭肩形態中的頭部到頸線的距離
頭肩頂或者底你不需要去判斷他的距離是多少,因為不同的行情中距離並不是相等的,你只有配合k線形態以及指標來判斷哪裡是頸線位,結合運用才有效,否則單純去預判肩部、頸部、頭部的距離是不準確的。
⑶ 請解釋均線系統中多頭排列,空頭排列,黃金交叉及死亡交叉等名詞的技術含義
多頭排列表示是上升通道中
⑷ 人體的主要比例,頭部和軀乾的比例
黃金分割律這是公元前六世紀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所發現,後來古希臘美學家柏拉圖將此稱為黃金分割。這其實是一個數字的比例關系,即把一條線分為兩部分,此時長段與短段之比恰恰等於整條線與長段之比,其數值比為1.618 : 1或1 : 0.618,也就是說長段的平方等於全長與短段的乘積。0.618,以嚴格的比例性、藝術性、和諧性,蘊藏著豐富的美學價值。為什麼人們對這樣的比例,會本能地感到美的存在?其實這與人類的演化和人體正常發育密切相關。據研究,從猿到人的進化過程中,骨骼方面以頭骨和腿骨變化最大,軀體外形由於近似黃金而矩形變化最小,人體結構中有許多比例關系接近0.618,從而使人體美在幾十萬年的歷史積淀中固定下來。人類最熟悉自己,勢必將人體美作為最高的審美標准,由物及人,由人及物,推而廣之,凡是與人體相似的物體就喜歡它,就覺得美。於是黃金分割律作為一種重要形式美法則,成為世代相傳的審美經典規律,至今不衰! 近年來,在研究黃金分割與人體關系時,發現了人體結構中有14個「黃金點」(物體短段與長段之比值為 0.618),12個「黃金矩形」(寬與長比值為 0.618的長方形)和2個「黃金指數」(兩物體間的比例關系為 0.618)。黃金點:(1)肚臍:頭頂-足底之分割點;(2)咽喉:頭頂-肚臍之分割點;(3)、(4)膝關節:肚臍-足底之分割點;(5)、(6)肘關節:肩關節-中指尖之分割點;(7)、(8)乳頭:軀干乳頭縱軸上這分割點;(9)眉間點:發際-頦底間距上1/3與中下2/3之分割點;(10)鼻下點:發際-頦底間距下1/3與上中2/3之分割點;(11)唇珠點:鼻底-頦底間距上1/3與中下2/3之分割點;(12)頦唇溝正路點:鼻底-頦底間距下1/3與上中 2/3之分割點;(13)左口角點:口裂水平線左1/3與右2/3之分割點;(14) 右口角點:口裂水平線右1/3與左2/3之分割點。面部黃金分割律 面部三庭五眼黃金矩形:(1)軀體輪廓:肩寬與臀寬的平均數為寬,肩峰至臀底的高度為長;(2)面部輪廓:眼水平線的面寬為寬,發際至頦底間距為長;(3)鼻部輪廓:鼻翼為寬,鼻根至鼻底間距為長;(4)唇部輪廓:靜止狀態時上下唇峰間距為寬,口角間距為長;(5)、(6)手部輪廓:手的橫徑為寬,五指並攏時取平均數為長;(7)、(8)、(9)、(10)、(11)、(12)上頜切牙、側切牙、尖牙(左右各三個)輪廓:最大的近遠中徑為寬,齒齦徑為長。
黃金指數:(1)反映鼻口關系的鼻唇指數:鼻翼寬與口角間距之比近似黃金數;(2)反映眼口關系的目唇指數:口角間距與兩眼外眥間距之比近似黃金數。 0.618,作為一個人體健美的標准尺度之一,是無可非議的,但不能忽視其存在著「模糊特性」,它同其它美學參數一樣,都有一個允許變化的幅度,受種族、地域、個體差異的制約。
(二)比例關系是用數字來表示人體美,並根據一定的基準進行比較。用同一人體的某一部位作為基準,來判定它與人體的比例關系的方法被稱為同身方法(見中圖)。分為三組:系數法,常指頭高身長指數,如畫人體有坐五、立七,即身高在坐位時為頭高的五倍、立位時為7或7.5倍;百分數法,將身長視為100%,身體各部位在其中的比例;兩分法:即把人體分成大小兩部分,大的部分從腳到臍,小的部分為臍到頭頂。標準的面型,其長寬比例協調,符合三停五眼(見右圖)。三停是指臉型的長度,從頭部發際到下頦的距離分為三等分,即從發際到眉、眉到鼻尖、鼻尖到下頦各分為一等分,各稱一停共三停;五眼是指臉型的寬度,雙耳間正面投影的長度為五隻眼裂的長度,除眼裂外、內此間距為一眼裂長度、兩側外眥角到耳部各有一眼裂長度,其是五眼長度稱五眼。
(三)角度關系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所反映的人體形態也各不相同。belt和campen等人提出的側角學說,就是通過角度來體現人體形體美的。其中campen的學說是以鼻下點與耳孔點的直線連線為基準,來測量側面觀察時額頭的傾斜角度的方法,這樣可以把復雜的立體感的頭部,用簡單的輪廓線進行描述-被稱為側面定性分析方法。用連接鼻尖點和頦下點的直線來觀察唇的突出度,評價面下部的美醜。鼻尖、下唇紅前緣、頦下點在同一條直線上,稱為ricketts美學平面,是一種美的標志。
女性人體美學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根據民族文化的不同和時代的不同有不同的標准。17世紀認為美女應具有以下標准:1、從側面看鼻子應微上翹而不鷹勾;2、上唇較下唇稍薄且左側有一酒窩。維多利亞時代認為女人豐滿且臀部大才美,並且將頸部的皺褶稱之為「維納斯項鏈」。當代美的標准則是體形苗條、面部五官比例合適。
1.黃金分割定理:是由古希臘畢達哥拉斯學派所發現,它側重於從數學關系去探討美的規律,並認為美就是和諧與比例,按照這種比例關系就可以組成美的圖案,實際上黃金分割定理是一種數字的比例關系,即將一條線分成兩部分,較長的一段與較短的一段之此等於全長與較長的一段之比,它們的比例大約是 1.618:1或近似等於8:6的關系. 在人體上也存在著黃金分割的比例關系.尤其是在理想的人體,往往是以肚臍為分割下半部與上半部的比例關系,恰是8:5的關系;頭面部也存在著這種關系,即從發際到頦和從頦到眼外眥,從頦到眼外眥和從頦到鼻翼,從頦到口裂和從頦到鼻翼,面寬度與眼外眥間距,口裂和鼻底寬之間等等.
2.理想的人體比例:對人體進行美學觀察,醫學界摧崇的是人體比例學說。所謂比例學說,就是用數學方法來表示標准人體;並根據一定的基準進行比較,以同一人體的某一部位為基準,制定他於人體的比例關系的方法稱為同身方法. leonardo認為八頭身(即身長是頭高的8倍)的身材,且以兩側髂骨最高點連線將身體分為上下相等的兩段才是健康男女青年理想的身材.
3.顏面五官部位的分布比例規律:
(1)從發際到下頦之間的距離應等於3個耳朵或鼻子的高度,即從發際至眉毛和從下頦至鼻子之間的距離相等且與耳的高度相等.
(2)早在5世紀. leonardo de vince就把顱面部橫分成二等分,上半部是從顱頂到鼻根部,下半部從鼻根部到下頦部,這兩部分的高度應該相等,同時他還認為兩眼之間的距離為一個眼的寬度,鼻翼的兩外側緣不超過兩內眥的垂直線。口角的兩側緣恰好在兩角膜內側緣的垂直線上,面部正面可縱行分為四等分,即分別從面部中線和其左右通過虹膜外側緣及面部外側角做垂線縱向分割成四個相等的部分.也有人將面部做五眼分法,即在眼睛水平線上,左右耳孔之間的距離正好等於五個眼的寬度. .
(3)眉毛的外側緣向上外微微翹起才顯得年輕、有朝氣,否則就毫無生氣.在平視時上瞼緣與瞳孔上緣齊平,下臉緣則與角膜下緣齊平,但是對於老年人則不適宜.
4.測角學說、目前常用以鼻尖點和頦下點的直線為基準,這條線可以用來觀察嘴唇的突出度,井以此來評價美與丑,鼻尖-嘴唇-頦下點基本為一直線時,被認為是美人的標志之一。
黃金分割律是公元前六世紀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
所發現,後來古希臘美學家柏拉圖將此稱為黃金分割。這
其實是一個數字的比例關系,即把一條線分為兩部分,此
時長段與短段之比恰恰等於整條線與長段之比,其數值比
為1.618 : 1或1 : 0.618,也就是說長段的平方等於全長
與短段的乘積。0.618,以嚴格的比例性、藝術性、和諧性,
蘊藏著豐富的美學價值。 為什麼人們對這樣的比例,會本
能地感到美的存在?其實這與人類的演化和人體正常發育
密切相關。
據研究,從猿到人的進化過程中,骨骼方面以頭骨和腿
骨變化最大,軀體外形由於近似黃金而矩形變化最小,人體
結構中有許多比例關系接近0.618,從而使人體美在幾十萬
年的歷史積淀中固定下來。人類最熟悉自己,勢必將人體美
作為最高的審美標准,由物及人,由人及物,推而廣之,凡
是與人體相似的物體就喜歡它,就覺得美。於是黃金分割律
作為一種重要形式美法則,成為世代相傳的審美經典規律,
至今不衰!
近年來,在研究黃金分割與人體關系時,發現了人體結
構中有14個「黃金點」(物體短段與長段之比值為 0.618),
12個「黃金矩形」(寬與長比值為 0.618的長方形)和2
個「黃金指數」(兩物體間的比例關系為 0.618)。
黃金點:(1)肚臍:頭頂——足底之分割點;(2)咽喉:
頭頂——肚臍之分割點;(3)、(4)膝關節:肚臍——足底之
分割點;(5)、(6)肘關節:肩關節——中指尖之分割點;(7)、
(8)乳頭:軀干乳頭縱軸上這分割點;(9)眉間點:發際——
頦底間距上1/3與中下2/3之分割點;(10)鼻下點:發際—
—頦底間距下1/3與上中2/3之分割點;(11)唇珠點:鼻底
——頦底間距上1/3與中下2/3之分割點;(12)頦唇溝正路
點:鼻底-頦底間距下1/3與上中2/3之分割點;(13)左口
角點:口裂水平線左1/3與右2/3之分割點;(14) 右口角
點:口裂水平線右1/3與左2/3之分割點。
面部黃金分割律:面部三庭五眼。
黃金矩形:(1)軀體輪廓:肩寬與臀寬的平均數為寬,
肩峰至臀底的高度為長;(2)面部輪廓:眼水平線的面寬為
寬,發際至頦底間距為長;(3)鼻部輪廓:鼻翼為寬,鼻根
至鼻底間距為長;(4)唇部輪廓:靜止狀態時上下唇峰間距
為寬,口角間距為長;(5)、(6)手部輪廓:手的橫徑為寬,
五指並攏時取平均數為長;(7)、(8)、(9)、(10)、(11)、
(12)上頜切牙、側切牙、尖牙(左右各三個)輪廓:最大的
近遠中徑為寬,齒齦徑為長。
黃金指數:(1)反映鼻口關系的鼻唇指數:鼻翼寬與口
角間距之比近似黃金數;(2)反映眼口關系的目唇指數:口
角間距與兩眼外眥間距之比近似黃金數。 0.618,作為一個
人體健美的標准尺度之一,是無可非議的,但不能忽視其存
在著「模糊特性」,它同其它美學參數一樣,都有一個允許
變化的幅度,受種族、地域、個體差異的制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