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是數量指標和質量指標
數量指來標是指在經濟活動中自用以反映規模大小和數量多少等數量特徵的各種指標。它用絕對數表示。如,工農業主要產品產量、基本建設投資額、房屋竣工面積、職工人數等。數量指標對反映國民經濟計劃的實現程度,並據以規定各種具體比例關系等具有重要作用。它為各種有關質量指標的計算提供依據。
B. 統計學指標名詞解釋
1)統計學:是應用數學的一個分支,主要通過利用概率論建立數學模型,收集所觀察系統的數據,進行量化 的分析、總結,並進而進行推斷和預測,為相關決策提供依據和參考
2)相關名詞解釋
1、統計:從數量方面認識事物的特徵及規律的科學方法,有3層含義,及統計工作、統計資料、統計學。
2、統計總體:根據統計研究目的確定的所研究對象的全體。
3、總體單位:指構成總體的個別單位。 統計總體的特徵:同質大量差異
4、標志:指用來說明總體單位數量特徵或屬性特徵的概念或名稱
5、指標:說明總體單位數量特徵的科學概念和具體數值。
6、統計設計:根據統計研究對象的性質和研究目的,對統計鞏固在哦的各個方面和各個 環節的通盤考慮 和安排,制定各種設計方案的過程。
7、普查:專門組織的一次性的全面調查。
8、統計調查:根據統計設計的內容、指標和指標體系的要求,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手機統計原始資 料的工作過程,是統計認識過程的第二個階段,即定量認識的階段。
9、 統計報表: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的表格形式,統一規定的指標內容,統一規定的報送程序和報送時間, 由填報單位自上而下逐級提供統計資料的一種統計調查方式。
10、統計整理:根據統計研究目的和統計分析的要求,使統計調查所獲得的原始資料進行科學的分類和匯 總,或對簡單加工過的資料進行再加工,使之系統化、條理化,從而得出能夠反映事物總體特徵資料的工作過程。
11、統計分組:根據研究任務的需要和事物內在的特點,將統計總體按照一定的標志劃分為若干組成部分 的一種統計方法。
12、分類數列:將各組別與次數按一定的次序排列所形成的數列。
13、統計表:以表格來表現統計數據資料的一種形式。
14、總量指標:反映社會經濟現象發展的總規模、總水平的綜合指標。
15、相對指標:兩個相互聯系的現象數量的比率,用以反應現象的發展程度、結構、強度、普遍程度或比 例關系。
平均指標:平均指標又稱平均或均值,反映的是現象在某一空間或時間上的平均數量狀況。
變異指標:綜合反映總體各單位標志值變異程度的指標。
16、時期指標:指反映某種社會經濟現象在一段時間發展變化結果的總量指標。
17、時點指標:反映社會經濟現象在某一時間狀況上的總量指標。
18、時間序列:指社會經濟現象在不同時間生的一系列同類指標值按時間先後順序加以排列後形成的數列
19、發展水平:動態數列中的每一項具體指標數值。
20、增長量:用來說明社會經濟現象在一定時期內所增長的絕對數量的指標。
21、發展速度:以相對數形式表現的動態分析指標,是兩個不同時期發展水平指標對比的結果。
22、增長速度:反映現象數量增長方向和程度的動態相對指標。
23、統計指數:指用來反映不能同度量的多種事物綜合動態變化的特殊相對數。
24、個體指數:指同一種現象的報告期與基期指標數值對比得到的發展數度指標。
25、總指數:綜合說明不能同度量的許多個別事物構成的復雜現象總體綜合變動的相對數。
26、因素分析法:利用指數體系以數量上分析復雜現象總動態中各個因素變動的影響程度和影響絕對效果
C. KPI指標是什麼啊
KPI指標:
(Key Performance Indication)即關鍵業績指標,是通過對組織內部某一流程的輸入端、輸出端的關鍵參數進行設置、取樣、計算、分析,衡量流程績效的一種目標式量化管理指標,是把企業的戰略目標分解為可運作的遠景目標的工具,是企業績效管理系統的基礎。KPI是現代企業中受到普遍重視的業績考評方法。
KPI可以使部門主管明確部門的主要責任,並以此為基礎,明確部門人員的業績衡量指標,使業績考評建立在量化的基礎之上。建立明確的切實可行的KPI指標體系是做好績效管理的關鍵。
(3)指標擴展閱讀:
操作流程。確立KPI指標的要點在於流程性、計劃性和系統性,其具體的操作流程如下:
(一)確定業務重點。明確企業的戰略目標,並在企業會議上利用頭腦風暴法和魚骨分析法找出企業的業務重點,也就是企業價值評估的重點。然後,再用頭腦風暴法找出這些關鍵業務領域的關鍵業績指標(KPI),即企業級KPI。
(二)分解出部門級KPI。各部門的主管需要依據企業級KPI建立部門KPI,並對相應部門的KPI進行分解,確定相關的要素目標,分析績效驅動因數(技術、組織、人),確定實現目標的工作流程,分解出各部門級的KPI,以便確定評價指標體系。
(三)分解出個人的KPI。各部門的主管和部門的KPI人員一起再將KPI進一步細分,分解為更細的KPI及各職位的業績衡量指標。這些業績衡量指標就是員工考核的要素和依據。這種對KPI體系的建立和測評過程本身,就是統一全體員工朝著企業戰略目標努力的過程,也必將對各部門治理者的績效治理工作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四)設定評價標准。一般來說,指標指的是從哪些方面衡量或評價工作,解決「評價什麼」的問題;而標准指的是在各個指標上分別應該達到什麼樣的水平,解決「被評價者怎樣做,做多少」的問題。
(五)審核關鍵績效指標。比如,審核這樣的一些問題:多個評價者對同一個績效指標進行評價,結果是否能取得一致?這些指標的總和是否可以解釋被評估者80%以上的工作目標?跟蹤和監控這些關鍵績效指標是否可以操作等等。審核主要是為了確保這些關鍵績效指標能夠全面、客觀地反映被評價對象的績效,而且易於操作。
每一個職位都影響某項業務流程的一個過程,或影響過程中的某個點。在訂立目標及進行績效考核時,應考慮職位的任職者是否能控制該指標的結果,如果任職者不能控制,則該項指標就不能作為任職者的業績衡量指標。比如,跨部門的指標就不能作為基層員工的考核指標,而應作為部門主管或更高層主管的考核指標。
參考資料:網路-KPI指標
D. 趨勢指標有哪些
目前我知道的僅為平均線,包括日線、周線、月線等。
macd,kdj不是趨勢指標,是擺動類指標。
E. 什麼叫相對指標和絕對指標
相對指復標亦稱「統計相對數制」。兩個有聯系的現象數值相比得到的比率。反映現象的發展程度、結構、強度、普遍程度或比例關系。
絕對指標又稱總量指標,是反映社會經濟現象總體規模或水平的一種綜合指標,表現形式為有計量單位的統計絕對數。
要分析一種社會經濟現象,僅僅利用總量指標是遠遠不夠的。如果要對事物做深入的了解,就需要對總體的組成和其各部分之間的數量關系進行分析、比較,這就必須計算相對指標。
(5)指標擴展閱讀
財務分析指標體系
盈利能力分析指標
1、資本經營盈利能力分析。
資本經營盈利能力分析主要對凈資產收益率指標進行分析與評價。
2、資產經營盈利能力分析。
資產經營盈利能力分析主要對全部資產報酬率指標進行分析和評價。
3、商品經營盈利能力分析。
商品經營盈利能力分析即用利潤表資料進行利潤率分析,包括收入利潤率分析和成本利潤率分析。
F. 盈利性指標是什麼
1、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標(比率):
(1)銷售利潤率
=凈利潤/銷售收入*100%
概括企業全部經營成果,比率越大盈利能力越強。
(2)資產利潤率
=凈利潤/總資產*100%
=(凈利潤/銷售收入)*(銷售收入/總資產)
=銷售利潤率*總資產周轉次數
比率越大盈利能力越強。
(3)權益凈利率
=凈利潤/股東權益*100%
概括企業全部經營業績和財務業績,比率越大盈利能力越強。1、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標(比率)有哪些?
(1)銷售利潤率
=凈利潤/銷售收入*100%
概括企業全部經營成果,比率越大盈利能力越強。
(2)資產利潤率
=凈利潤/總資產*100%
=(凈利潤/銷售收入)*(銷售收入/總資產)
=銷售利潤率*總資產周轉次數
比率越大盈利能力越強。
(3)權益凈利率
=凈利潤/股東權益*100%
概括企業全部經營業績和財務業績,比率越大盈利能力越強。
2、反映企業的償債能力的指標(比率)有哪些?
(一)短期償債能力指標
(1)營運資本
=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長期資本-非流動資產
=長期資本-長期資產
營運資本的數額越大,財務狀況越穩定,如果為負表明財務狀況不穩定。
營運資本是絕對數,不便於不同企業間比較,變成相對數形式:
營運資本配置比率=營運資本/流動資產。
流動比率=1/(1-營運資本配置比率)。
營運資本配置比率=1-1/流動比率。
(三者可互推)。
(2)流動比率
=流動資產/流動負債*100%。
(3)速動比率
=速動資產/流動負債*100%。
速動資產=貨幣資金+交易性金融資產+應收賬款+應收票據+預付賬款。
(4)現金比率:
=(貨幣資金+交易性金融資產)/流動負債。
(5)現金流量比率:
=年經營現金凈流量/年末流動負債*100%。
(二)長期償債能力指標:
(1)資產負債率(又稱負債比率)
=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
(2)產權比率
=負債總額/所有者權益總額*100%。
(3)權益乘數
=總資產/所有者權益總額。
=(負債總額+所有者權益總額)/所有者權益總額
=1+產權比例。
(4)長期資本負債率
=長期負債/(長期負債+股東權益)。
(5)利息保障倍數(已獲利息倍數)
=稅前利潤/利息費用。
(6)現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數
=經營現金流量/利息費用。
(7)現金流量債務比
=經營現金流量/債務總額?
3、資產負債表的概念...?
資產負債表是反映企業在某一特定日期財務狀況的會計報表。以「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這一會計基本等式為理論基礎,按照一定的分類標准和一定的次序,把企業在一定日期的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予以適當排列,按照一定的編制要求編制而成的。它表明企業在某一特定日期所擁有或控制的經濟資源、所承擔的現時義務和所有者對凈資產的要求權。(人大教材上的定義。
G. 股票中指標是什麼意思
指標指衡量目標的單位或方法。股票指標是屬於統計學的范疇,依據一定的數理統計方法,運用一些復雜的計算公式,一切以數據來論證股票趨向、買賣等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動量指標、相對強弱指數、隨機指數等等。
由於以上的分析往往需要一定的電腦軟體的支持,所以對於個人實盤買賣交易的投資者,只作為一般了解。但值得一提的是,技術指標分析是國際外匯市場上的職業外匯交易員非常倚重的匯率分析與預測工具。新興的電子現貨市場也有類似一些指標的運用,電子現貨之家中有所介紹。
(7)指標擴展閱讀
當前,證券市場上的各種技術指標數不勝數。例如,相對強弱指標(RSI)、隨機指標(KD)、趨向指標(DMI)、平滑異同平均線(MACD)、能量潮(OBV)、心理線、乖離率等。這些都是很著名的技術指標,在股市應用中長盛不衰。
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新的技術指標還在不斷涌現。包括:MACD(平滑異同移動平均線)DMI趨向指標(趨向指標)DMA EXPMA(指數平均數)TRIX(三重指數平滑移動平均)TRIX(三重指數平滑移動平均)BRAR CR VR(成交量變異率)OBV(能量潮)
ASI(振動升降指標)EMV(簡易波動指標)WVAD(威廉變異離散量)SAR(停損點)CCI(順勢指標)ROC(變動率指標)BOLL(布林線)WR(威廉指標)KDJ(隨機指標)RSI(相對強弱指標)MIKE(麥克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