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湖南省平江縣黃金洞金礦
黃金洞金礦位於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黃金洞鄉,採金歷史悠久,礦區位於揚子成礦域著名的江南地塊,為江南隆起金礦成礦帶中部的湘東北-贛西金礦成礦區。
黃金洞礦區地處湘東北,位居揚子准地台南緣,屬於江南隆起東段Cu-Pb-Zn-W-Mo-Nb-TaAu-V(Sb)成礦帶,構造岩漿活動頻繁,是湖南省金鉛鋅銅多金屬礦的重要組成部分。
1.礦區地質簡述
(1)地層
礦區內出露地層主要為冷家溪群第四岩組,在區內溝谷中還發育少量第四系沖積、殘坡積物等,在礦區的西北角見有少量中生界白堊系出露。冷家溪群由一套具復理石和類復理石建造特徵的深海—半深海淺變質碎屑岩組成。
(2)構造
由於受區域南北向擠壓應力作用,從而使礦區內褶皺、斷裂和節理構造較為發育。本區褶皺構造屬楓門嶺—膽坑的近東西或北西西向的復式向斜構造北翼,由一系列近似平行的次級同向倒轉背、向斜緊密型褶皺群組成。礦區斷裂較發育,主要分為近東西和北西西向及北東向3組,北東向深大斷裂具有多期活動的特徵,在成礦過程中起導礦作用,為含礦熱液提供通道,又對後期礦脈(體)有改造作用。東西向及北西西向斷裂是本礦區的主要容礦構造,含礦熱液在此沉積、富集形成礦體。本礦區內構造活動主要經歷了剪切、拉張和擠壓階段,其中剪切和拉張階段是本區內金礦成礦的主要階段。
(3)岩漿岩
在礦區及附近外圍地區沒有發現岩漿岩出露,但是在黃金洞水庫之東北的一個小區域內,通過衛星圖上解釋發現,有一個清晰的環形構造存在,其間還有近東西向線形構造發育。區內環形構造主要與岩體有關,此影像反映深部可能有岩漿岩存在。在礦區西南方向約35km處的連雲山一帶,有燕山早期黑雲母二長花崗岩
2.礦床特徵簡述
(1)礦體特徵
黃金洞礦區先後發現礦脈19條,分別是:1號礦脈兩個,202號礦脈一個,3號礦脈兩個,301號礦脈一個,601號礦脈一個,602號礦脈一個,另在57線及123線分別見兩個小礦體。501號礦脈深部金礦化弱,未圈出礦體。礦體主要由含金蝕變破碎板岩和含金石英脈組成,局部見含金構造角礫岩(202號脈西段較典型),礦體形態、產狀和規模基本上受斷層破碎帶控制。礦體沿傾向、走向延伸以3號脈最大,202號脈次之。
3號礦體:位於27~51線之間,礦體受斷裂構造控制明顯,走向EW,傾向S,傾角45°~57°。目前控制賦礦標高為178~-400m,礦體走向長1200m,控制礦體平均厚度1.57m。Au平均品位3.21g/t。礦體賦存於含金蝕變破碎板岩中,呈脈狀、透鏡狀,具膨大、分支復合現象。
202號礦體:位於22~13線之間,礦體受斷裂構造控制,走向EWW,傾向NNE,傾角55°~72°。目前控制賦礦標高為308~-174m,礦體走向長880m,控制礦體平均厚度3.85m。Au平均品位5.06g/t。礦體主要以含金石英脈型為主,呈脈狀、透鏡狀產出。具NWW向側伏、側伏角30°的形態特徵。
(2)礦石類型及結構構造
區內金礦石類型按礦物組構劃分主要有含金蝕變破碎板岩、含金石英脈、含金構造角礫岩和含金蝕變板岩等。含金蝕變破碎板岩是組成礦體的主要礦石類型,多分布在斷裂破碎帶中,由強烈黃鐵礦化、毒砂礦化、絹雲母化的破碎板岩組成,含金石英細脈沿裂隙呈網狀穿插。
區內礦石的結構主要有粒狀變晶結構、交代殘余結構、碎裂結構、角礫結構、花崗變晶結構和顯微鱗片變晶結構等。其中粒狀變晶結構、交代殘余結構和碎裂結構是含金蝕變破碎板岩礦石的主要結構;交代殘余結構、角礫狀結構、粒狀變晶結構是含金石英脈礦石的主要結構。
區內礦石構造主要為塊狀構造、星點浸染狀構造、角礫狀構造和板狀或條帶狀構造,部分具網脈狀構造、蜂窩狀構造及晶洞構造等。其中條帶狀構造、板狀構造是蝕變板岩礦石所常有的構造,塊狀構造則為含金石英脈類礦石的常有構造。
標本名稱 破碎蝕變岩型金礦礦石 編號 DB064 形成時代 中元古代
中國典型礦山大型礦石標本圖冊
本礦石標本采自黃金洞礦區。標本表面為青灰色,具交代結構,塊狀構造。礦石礦物有黃鐵礦、毒砂、黃銅礦、輝銅礦等;脈石礦物有石英、絹雲母、白雲石、綠泥石等。Au品位為5.6g/t
成因類型 沉積-變質中低溫熱液型 產地 湖南省平江縣黃金洞金礦
B. 湖南省平江縣黃金洞礦區金礦普查
(1)概況
勘查區位於湖南省平江縣黃金鄉。礦區有公路直通長壽鎮、平江縣,距離長沙市132千米,往西經平江與京珠高速公路相連,往東與江西省邊境相接,交通較為方便。本區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溫度16.8℃,年平均降雨量1532.5毫米,年平均無霜日248天,相對濕度82.25%,年平均蒸發量1268.7毫米。工作區為湘贛毗鄰邊遠地區,經濟欠活躍,以農業及林業為主,工礦業不發達。勞動力較充足,水資源豐富。
山東省萊州市西草坡-曲家礦區聯合剖面圖
2012年6月至2013年11月,湖南省核工業地質局311大隊開展了勘查工作,勘查礦種為金礦,工作程度為普查,勘查資金4495萬元。
(2)成果描述
黃金洞金礦礦床類型為中(低)溫熱液金礦床。礦區內主要有1、3、202、401以及新發現的701號脈,主要工作手段為深部坑、鑽探。其中1號脈施工13個鑽孔,3號脈施工15個孔,202號脈施工8個孔,401號脈施工7個孔,701號脈施工4個孔,鑽探工作量31946米。
礦石類型主要有含金蝕變破碎板岩、含金石英脈、含金構造角礫岩和含金蝕變板岩等。黃金洞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目前采礦選礦指標為:采礦貧化率10.79%,損失率9.98%,選礦回收率90.52%,由此證明該礦礦石選礦性能良好。
本次勘查共探獲(111b+122b+332+333+334)金資源量32581千克,其中(111b)金金屬量6665千克, (122b)金金屬量4630千克,(332)金金屬量734千克,(333)金金屬量20261千克,(333低)金金屬量258千克,(334)金金屬33千克。本次勘查實際新增(111b+122b+332+333+334)金資源量20108千克,其中(111b)金金屬量6665千克,(122b)金金屬量5144千克,(332)金金屬量530千克,(333)金金屬量7637千克,(333低)金金屬量99千克,(334)金金屬33千克。資源儲量已通過評審。
(3)成果取得的簡要過程
2012年8月以「湘勘實施方案評字〔2012〕122號」評審通過,並由核工業311大隊組織實施。2013年9月20至1日湖南省平江縣黃金洞礦區采礦權-130米標高下金礦普查通過了岳陽市國土資源局組織的野外驗收。2013年11月3至4日湖南省平江縣黃金洞金礦區邊部金礦普查通過了湖南省國土資源廳組織的野外驗收。核工業311大隊2013年9月提交了《湖南省平江縣黃金洞礦區采礦權-130米標高下金礦詳查報告》,2013年11月提交了《湖南省平江縣黃金洞金礦區邊部金礦普查》及《湖南省平江縣黃金洞礦區黃金洞金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本次找礦成果所列金資源量是上述三個報告綜合而成。
C. 湖南省平江縣黃金洞鄉成功避讓滑坡地質災害
對平江縣黃金洞復鄉金制塘村火燒坦山滑坡地質災害隱患點,黃金洞鄉政府和黃金洞礦業有限公司安排了專人進行監測。2001年3月11日下午5時,滑坡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群測群防員通過監測發現山體裂縫加大,並有零星碎石滾下。晚上8時,裂縫繼續加大,情況十分危急。平江縣國土資源局、黃金洞鄉政府、黃金洞礦業有限公司迅速啟動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在晚上9時至11時,將衛生院、學校、竹製品廠、居民共計187人搬遷、轉移,對滑坡體下面的公路派專人值守,禁止一切過往人員和車輛通行,同時繼續加大監測、巡查力度。
平江縣黃金洞鄉金塘村火燒坦山滑坡全景
3月12日凌晨3時,山體開始滑坡,滑坡體長約40米、寬約45米、厚約2米,方量約3600立方米,堵塞公路60米、毀壞房屋3間。由於日常監測到位,轉移及時,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D. 平江縣老風祥黃金多少錢一克
各金店黃金價格查詢(2016年03月12日)
中國黃金基礎金價 265.70 元版/克 黃金純度99.9%以上權
菜百黃金價格 305.0 元/克 黃金純度99.9%以上
周生生黃金價格 331.0 元/克 黃金純度99.9%以上
周大福黃金價格 330.0 元/克 黃金純度99.9%以上
老廟黃金價格 330.0 元/克 黃金純度99.9%以上
老鳳祥黃金價格 328.0 元/克 黃金純度99.9%以上
中國黃金基礎金價:265.70元/克。
E. 平江縣老風祥黃金多少錢一克
各金抄店黃金價格查詢(2016年03月04日襲)
中國黃金基礎金價 261.8 元/克 黃金純度99.9%以上
菜百黃金價格 305.0 元/克 黃金純度99.9%以上
周生生黃金價格 327.0 元/克 黃金純度99.9%以上
周大福黃金價格 325.0 元/克 黃金純度99.9%以上
老廟黃金價格 326.0 元/克 黃金純度99.9%以上
老鳳祥黃金價格 323.0 元/克 黃金純度99.9%以上
F. 平江黃金洞金礦幾號發工資
《勞動法》規定復,工資按制月發放。當月發放上月的工資是可以的,但是跨月就違法;如果公司拖欠工資,勞動者可以到勞動監察大隊投訴,由勞動監察大隊責令用人單位限期發放工資,逾期不支付的,還要加付賠償金。
《勞動法》第五十條: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七條:工資必須在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的日期支付。如遇節假日或休息日,則應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資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實行周、日、小時工資制的可按周、日、小時支付工資。
《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五條: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者國家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
(二)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費的;
(四)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未依照本法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
G. 平江縣環境歷史背景
平江縣是湘楚文化源頭之一,被譽為「藍墨水的上游」 ,有「中華詩詞之鄉」的美譽。平江是著名桂花蜜源之鄉、黃金產地及林業重點縣之一。
歷史沿革
編輯
古屬三苗國,秦屬羅縣,東漢末年設
平江縣風光(19張)
縣,後唐定名平江。
春秋時,平江屬楚附庸羅子國。
秦朝時期,置羅子國為羅縣。
漢末時期,將羅縣東部劃為漢昌縣,三國時又改名吳昌縣。
唐神龍二年(公元706年),析湘陰縣東境置昌江縣;後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為避庄宗祖父李國昌諱,以縣治周圍地勢平坦,江水至此平靜無波,改稱平江縣。
1986年1月27日,撤銷岳陽地區,將湘陰縣、臨湘市、華容縣、汨羅市、平江縣劃歸岳陽市管轄。[2]
1996年,平江縣面積4125平方千米,人口約98萬人。轄13個鎮、14個鄉:漢昌鎮、三市鎮、長壽鎮、加義鎮、龍門鎮、安定鎮、伍市鎮、向家鎮、瓮江鎮、虹橋鎮、南江鎮、浯口鎮、梅仙鎮、三陽鄉、大坪鄉、三墩鄉、大洲鄉、木金鄉、冬塔鄉、詠生鄉、余坪鄉、板江鄉、岑川鄉、思村鄉、南橋鄉、鍾洞鄉、黃金洞鄉。縣政府駐漢昌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平江縣常住總人口931996人,其中,漢昌鎮69137人,安定鎮63094人,三市鎮48737人,加義鎮47705人,長壽鎮61170人,龍門鎮35013人,虹橋鎮33757人,南江鎮70858人,梅仙鎮59943人,浯口鎮36433人,瓮江鎮45340人,伍市鎮64127人,向家鎮15038人,三陽鄉54527人,思村鄉17917人,詠生鄉2981人,黃金洞鄉5533人,南橋鄉3154人,木金鄉19599人,大坪鄉20736人,冬塔鄉21055人,板江鄉13129人,大洲鄉18146人,鍾洞鄉27270人,三墩鄉28275人,余坪鄉33291人,岑川鄉16031人。
2001年11月,撤銷鍾洞鄉,設立童市鎮。同年,岑川鄉撤鄉建鎮。全縣轄城關鎮、三陽鄉、安定鎮、三市鎮、思村鄉、嘉義鎮、詠生鄉、長壽鎮、黃金洞鄉、南橋鄉、龍門鎮、木金鄉、大坪鄉、虹橋鎮、南江鎮、冬塔鄉、板江鄉、梅仙鎮、大洲鄉、童市鎮、三墩鄉、余坪鄉、岑川鎮、瓮江鎮、浯口鎮、伍市鎮、向家鎮、官塘農場、時豐茶場、長坡園藝場。[3]
2015年9月,《湖南省國土資源廳推進省直管縣經濟體制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出台。根據《方案》,平江縣成為湖南國土資源省直管縣經濟體制改革試點縣(市)。
H. 平江縣有27個鄉鎮,每個鄉鎮有多少個村 多少個生產組
平江縣轄15個鎮(三市、長壽、漢昌、加義、龍門、安定、伍市、向家、瓮江、虹橋、南江、浯口、梅仙、岑川、鍾洞)、12鄉(三陽、大坪、三墩、大洲、木金、冬塔、詠生、余坪、板江、思村、南橋、黃金洞)。
平江縣城
平江縣城:位於汨水北岸,仙江河、三望沖水於此匯注汨水。舊城中心原名鶴嶺,
平江縣風光(22張)處縣境中部略靠西南。唐元和四年(809),原昌江縣治由中縣坪遷此。縣域建制,1935年名漢昌鎮,1950年12月改名城關鎮,後改為漢昌鎮。今縣城范圍東至三陽鄉,西南抵瓮江鎮,北連梅仙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13°35′,北緯28°42′。西南距長沙112千米,西北距岳陽市區140千米。2000年城區規劃面積54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12.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7.2萬人。[8]
虹橋鎮
虹橋鎮:虹橋鎮位於湘鄂贛三省交界的幕阜山區,東鄰江西修水和本縣大坪鄉;南接本縣木金鄉,詠生鄉;西連本縣南江鎮,三墩鄉; 北與湖北通城及幕阜森林公園接址。版圖面積為182.36平方公里。中國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下轄的一個鎮。轄:虹橋居委會;天岳、柘坪、瑤田、龍黃、九眼、毛沅、白馬、水沅、阜沅、梘黃、東安、向陽、仁義、陡嶺、平安、梘沅、柘屋、張公、京馬、洞口、桃沅、大林、大山、高沅、西橋、民建、鳳六、正東、文昌、水口、大興、青石、桃霞、金雞34個村委會。
安定鎮
安定鎮:位於平江南部,東北接三市鎮,西南近瀏陽市社港鎮,東南鄰思村鄉,西北接三陽鄉。民國時期為5區安定鄉;建國後為思安鄉,隸2區,1956年為安定辦事處所屬之安定鄉、安定鎮,1958年為東方紅人民公社;1961年恢復區建制,為安定區安定公社。1984年建為鄉級鎮。1995年,大橋鄉、長田鄉、安定鎮合並為安定鎮。面積165平方千米,總人口6.5萬,其中農業人口5.9萬餘人。轄44個村,2個居委會,644個村民小組。鎮區官塘,自1958年以後即為社、區、鄉機關駐地。
三市鎮
三市鎮:位於縣域東南,距縣城20千米。鎮域民國時期屬3區獻鍾鄉。建國初為三市鄉,1956年置爽口鄉;1958年隸東方紅人民公社,1961年縮小為安定、爽口公社;1984年社改鄉;1995年由原爽口、三市兩鄉合並而成三市鎮。面積140平方千米,總人口5.08萬。轄35個村,1個居委會。鎮區三眼橋。原爽口鄉政府駐地牛串坪集鎮。
童市鎮
童市鎮:原名鍾洞,因地處縣境中部,且多山洞,故名中洞,後演變為「鍾洞」。1995年5月撤區並鄉時原鍾洞區的鍾洞、恩溪兩鄉合並成鍾洞鄉,民國屬5區三聯鄉。建國後隸鍾洞辦事處、鍾洞區、鍾洞公社(後復為區)。1995年4月由原鍾洞區公所的鍾洞、恩溪兩鄉合並建為鍾洞鄉。面積159平方千米,總人口30000人,耕地1.9萬畝;轄28個村、380個居民小組。鄉人民政府駐童市。原恩溪鄉政府所在地恩溪集鎮。2001年11月撤鄉建鎮時,駐地在童坪,這里成為山區小市所以叫童市鎮。
加義鎮
加義鎮:距縣城42千米。民國時為義口段、加義鄉,轄9保,隸2區;大革命時期設有蘇維埃區級政權。1949年置加獻鄉,1955年改為加義鄉,隸7區;1958年為加義人民公社;1961年獻鍾區更名為加義區,1984年社改鄉,隨後建加義鎮,隸屬加義區。1995年撤區並鄉置加義鎮。面積360平方千米,總人口49958人。轄5個管區、37個行政村、2個代管村、5個居委會、488個村民小組。除加義鎮區轄區外,還有泗洲、獻鍾、東山、謝江等4個小集鎮。
長壽鎮
長壽鎮:位於縣域東南,北鄰龍門、木金、詠生等鄉鎮,東連南橋鄉,南接黃金洞鄉,西近加義鎮。清代為鳳棲鄉20都,民國為長壽區、長壽鄉。建國初為第3區,後改長壽區。1981年置鄉級建制鎮。1995年4月,由原長壽鎮、長壽鄉、桂橋鄉、邵陽鄉合並建長壽鎮。面積220平方千米,總人口6.3萬人。轄51個村,3個居委會。鎮區長壽街。
龍門鎮
龍門鎮:位於平江縣城東部,羅水上游,距縣城76千米,東鄰江西修水縣余塅鄉和大橋鎮,東南靠南橋鄉,南鄰長壽鎮,西接木金鄉,北連大坪鄉。清咸豐時設有龍門關。鎮域民國時為2區龍門鄉。建國後置龍門鄉。1995年,龍門鄉、大口塅鄉、泉水鄉合並為龍門鎮。面積205平方千米,總人口9575戶、37203人。轄36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437個村民小組。鎮政府駐大口塅。
梅仙鎮
梅仙鎮:位於縣境東北部,距平江縣城15千米。鎮域清代為南江鄉11都,民國時期為梅仙區梅福鄉。建國後初隸4區,後置梅仙辦事處,1958年為梅仙人民公社,後改為鄉,1984年建鎮為梅仙鎮,1995年,團山鄉、柘庄鄉、梅仙鎮合並為梅仙鎮。面積205.3平方千米,總人口60489人。轄36個村,2個居委會,603個村民小組。鎮區為梅仙。
瓮江鎮
瓮江鎮:位於平江縣境西南。建國前瓮江屬西陽鄉,建國後劃歸6區,1958建瓮江公社,1961年恢復瓮江區,轄浯口、三聯、瓮江、雙江、河東5個公社,1984年社改鄉。1995年,將原瓮江鄉、雙江鄉、河東鄉和三聯鄉的坎頭、中村、塘城3個村合並建瓮江鎮。面積248.8平方千米,總人口13846戶、51233人。轄47個村、1個居委會,村民小組555個。鎮人民政府駐水口嘴。
浯口鎮
浯口鎮:位於平江縣西部,距縣城41千米,東接瓮江鎮,南與長沙縣交界,北界汨羅市,西靠伍市鎮。鎮域清代隸富華鄉15都,民國初隸協和區,後隸4區南陽鄉。建國後,初隸6區,後隸瓮江辦事處,1958年隸瓮江人民公社,後改社為鄉,1984年置浯口鎮。1995年由原談岑區的西江鄉、瓮江區的浯口鎮和三聯鄉的8個村聯建浯口鎮。面積198平方千米,總人口9904戶,38793人。轄34個村,1個居委會,399個村民組。鎮政府駐地浯口。原西江鄉駐地甘棠。原為三聯鄉政府駐地三聯集鎮。
伍市鎮
伍市鎮:位於縣境西部,與汨羅市新市鎮接壤。清代為富華鄉16都,民國初隸永綏區,後隸4區綏安鄉。建國初期合並為平綏鄉,隸14區,60年代末改為栗山區,下設栗山、三和、時豐、向家四個鄉鎮,1995年,栗山、三和、時豐3個鄉合並建伍市鎮,因鎮政府所在地有古地名伍公市而得名。面積217平方千米,總人口15577戶,65735人。轄43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鎮區伍公市(伍市村)。原時豐鄉駐地椽皮嶺。原栗山鄉人民政府駐地栗山巷。
伍市鎮交通方便,G4京港澳高速在此設有出口,鄰近武鋼高鐵汨羅東站,鄰近107國道。
向家鎮
向家鎮:建國前屬平江縣第4區平安鄉,轄3個保。建國初屬平綏鄉,1952年建向家鎮,為區屬鎮。1956年設向家辦事處,轄三和、向家、栗山、時豐4鄉、66個農業社。1958年9月屬燈塔人民公社,1959年4月改屬栗山公社,1961年4月體制縮小為向家公社,1982年社改鄉,1984年建為建制鎮。面積41.4平方千米,總人口4308戶,15942人。轄11個村、1個居委會、122個村民小組。
南江鎮
南江鎮:位於平江縣北境,與岳陽縣、通城縣、修水縣三縣毗鄰,距縣城43千米,距岳陽市區98千米,距通城縣城37千米。鎮域清代為南江鄉,民國時期建有南江區。建國後為南江辦事處、南江區、南江公社。1982年建為鄉級鎮。1995年,原南江鎮、南江鄉、昌江鄉、石漿鄉合並而成今鎮。面積196平方千米,總人口7.18萬人。轄5個居委會,44個行政村,714個村民小組。2000年,鎮區南江建成區面積2.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1萬人。原石漿鄉政府所在地石漿集鎮。原昌江鄉鎮府所在地昌江集鎮。
三陽鄉
三陽鄉:位於縣境中部,分別與瓮江、安定、三市、城關、天岳開發區5個鄉鎮接壤。面積214平方千米,總人口6萬人。轄42個村、510個村民小組。鄉人民政府駐三陽街,已經融入平江縣城區。濁水集鎮是原濁水公社、濁水鄉政府所在地。
余坪鄉
余坪鄉:建國前為岑川鄉。建國後為談岑區談胥鄉、張市鄉。1995年,談胥、張市兩鄉合並為余坪鄉。全鄉面積181平方千米,耕地2.4萬畝,總人口37000人。轄28個村。鄉人民政府駐余坪,1995年建余坪鄉後,集鎮改名余坪。原張市鄉政府所在地張市集鎮。
板江鄉
板江鄉:位於縣境北部,南鄰南江鎮,北與湖北省通城縣相連,建國初為全福、南源、小水鄉,合作化時為板江鄉,後隸幕阜人民公社,1982年改社為鄉。面積72平方千米,人口14300人。鄉人民政府駐板江集鎮。
冬塔鄉
冬塔鄉:位於縣境北部,北與湖北通城縣相連,南毗南江鎮。清代屬南江鄉十三都,民國屬南口區十一保。建國後屬南江區冬塔鄉、冬塔公社,1982年復名鄉。面積60平方千米,人口22500人。轄18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上塔市。
思村鄉
思村鄉:位於縣境南部,南鄰瀏陽縣,北靠安定鎮,東接加義鎮,西連三陽鄉。建國初為二區思村鄉,六十年代為思村公社;1982年社改鄉;1995年,由原思村鄉、蘆洞鄉合並建為思村鄉。面積138平方千米,人口22000人。轄23村、278個村民小組。鄉人民政府駐思和。原蘆洞鄉政府駐地蘆洞集鎮。
黃金洞鄉
黃金洞鄉:位於縣境東南角,東鄰江西省銅鼓縣棋坪鎮,南接瀏陽市大圍山鎮,西連加義鎮,北靠長壽鎮、南橋鄉。建國初先後名黃金鄉、黃金公社,地名普查後改為黃金洞鄉,因境內有大小48洞,盛產黃金,故名黃金洞。面積196平方千米,人口4196人。轄16行政村。鄉政府駐寺下集鎮。
木金鄉
木金鄉:位於縣境東部,東靠龍門鎮,西、南鄰長壽鎮,北連虹橋鎮大坪鄉。建國前為木貞鄉七保;建國後為木瓜、大橋、三合、金坪等鄉;1995年撤區並鄉,木瓜,金坪鄉合並為木金鄉。面積122平方千米,人口24000人。轄14個村,142個居民小組。鄉政府駐木瓜集鎮。
大坪鄉
大坪鄉:位於縣境東部。東鄰江西省修水,南接木金鄉,西連虹橋鎮,北近湖北省通城縣。建國前為5區天岳鄉六保;建國後為大坪、桂林、姜源、黃龍等鄉,公社化後為大坪公社;1995年與漿市鄉合並為大坪鄉。面積108平方千米。人口21000人。轄21村、220個村民小組。因建國初鄉機關駐地為一塊大荒坪,故名大坪。鄉人民政府駐大坪集鎮。
大洲鄉
大洲鄉:大洲鄉位於平江縣西北部,地處五福山麓.昌水由北向南流經該鄉.1995年5月撤區並鄉前屬梅仙區管轄,鄉政府駐地安全村,距平江縣城30.5公里.全鄉總面積90.5平方公里.2001年5月進行村級行政區域(並村)調整後,轄13個行政村,156個村民小組.2004年總戶數4021戶,人口15872人.
轄區東鄰拓庄,南江,南抵梅仙,西接余坪,岑川,北挨板江,岳陽張谷英鎮,梅城公路貫穿南北,昌江河由東北順流西南.境內多屬山林地帶,以花崗岩為主,高山地貌,地勢高低起伏不平.森林資源豐富,土地肥沃,耕地以水田為主,山地多為粘質黃泥土和青石構成.水系完整,地下水資源豐富.氣候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型,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無霜期長,有利於雙季水稻及各種喜溫作物的生長.山川秀美,空氣清新,氣候宜人,環境優美,是休閑度假的理想地方.境內有"貓兒尖","鐵石蓋""四隱堂","試劍石","拖船坳"等風景名勝.
大洲鄉是綜合性農業經濟區,全鄉耕地面積7734畝,其中水田5264畝,2004每個農業人口平均0.3畝多.種植業以水稻,蔬菜,瓜果等為主.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以後,養雞,養羊,楠竹,板栗生產已經成為農民增產增收的新亮點,2004年糧經比例為6:4.全鄉共完成退耕還林5000畝,楠竹覆蓋面積達到2000畝.目前林地面積11萬公頃,森林植被覆蓋率為95%,樹種資源豐富.養殖業主要以牲豬,黑山羊,土雞為主.境內有小Ⅰ型水庫三座,小Ⅰ型水電站1個,年總發電量100萬千瓦.工業經濟以石灰,水泥,黃金生產為主.
大洲鄉管轄爐坪,大江,大源,上洲,楊家,安全,太平,清水,雙鴿,光華,黃沙,龍洞村,以及代管石煤礦的都塘,板橋,姚洲三個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