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黃金交易 > 每個月率先公布的經濟指標

每個月率先公布的經濟指標

發布時間:2020-12-15 07:50:31

A. 中國經濟真的回暖了嗎

其實,立足於宏觀經濟學的視野,我們就會發現,究竟以什麼樣的指標判斷經濟是否回暖,的確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盡管統計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創建的技術指標更包羅萬象,但面對百年不遇的危機,任何統計指標都顯出其局限性。除了一些公認的指標外,在中國用以判斷經濟復甦的指標更可謂五花八門。比如,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的指標就特別另類,他3月份到河南調研,發現金屬廢品價格回升,便以之作為中國經濟復甦的「最新證據」到處宣揚,而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更是將豬作為中國經濟復甦的象徵性指標,認為下半年中國經濟的復甦將會以豬肉的大漲為起點。這些「山寨」版的指標雖然有趣,但就靠這個來判斷經濟是否復甦,和主流的統計指標相比,顯然缺乏足夠的說服力和嚴肅性。

從中國宏觀經濟數據前4個月的表現來看,盡管經濟學界洋溢著一片唱多聲,但就指標本身而言,不僅有些指標出現了很大反復,指標之間也互相打架,前後矛盾,不能形成印證關系。

比如,一方面我們看到,進出口依然沒有止跌,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PPI(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連續三個月雙雙在負數區間運行,內需刺激的效果不明顯,工業利潤大降,這些都昭示,經濟本身並不樂觀。但另一方面,固定資產投資、工業增加值、信貸增速和經理人采購指數卻在強烈地預示經濟開始回暖。一面是海水,指標不樂觀;一面是火焰,經濟在回暖。

我們不妨逐個分析一下幾個關鍵指標之間的背離。

首先,用電量與投資和工業增加值的背離。作為GDP數據變化的先行指標,發電量被認為是未來經濟能否轉暖的風向標。在2008年10月、11月、12月,國內火電發電量分別下降5.3%、16.6%、12.4%。今年1月,社會發電量同比下降仍達12%,但在3月份一度出現增長的跡象,這被視為經濟觸底回升的證據。但4月份全國發電量2747.63億千瓦時,同比減少3.55%。而按理說,在固定資產投資和工業增加值大幅走高、GDP增長的情況下,用電量也應該同步增加。這種背離在某種程度上說明了經濟回暖的證據依然不充分。用電量在短期可以視為經濟復甦的指標,但用電量本身的下跌,背後的因素的確很復雜,可能是因為經濟結構調整、大耗能項目減少,但也有可能提前預示著工業產出和投資減少的趨勢。

其次,中國製造業經理人采購指數(PMI)和業界真實感覺的背離。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5月1日發布調查數據顯示,4月份PMI為53.5%,比上月上升1.1個百分點,這已經是該指數連續五個月回升,累計上升了15個百分點。但很多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感覺並沒有這么好,它們的訂單並沒有增加,融資難題依舊,運行成本依舊,市場也沒有明顯好轉。因此,它們對一些學者的一味唱多非常反感。

為什麼出現了這種背離?這和中國PMI的編制缺陷有很大的關系:中國PMI選取的樣本以大中型國有企業為主,並不反映中小企業的情況,而且,中國PMI2005年7月才正式編制,沒有經歷經濟周期的真實驗證。特別是,PMI走勢一般都呈現前高後低的特點,下半年掉頭向下,也是很有可能的。能否據此判斷中國經濟處於強勁回升階段,一方面還需要在樣本代表性和指標設置方面進一步完善,另一方面,依然需要其他指標的佐證。況且,按照里昂證券的數據,形勢並沒有如此樂觀。以PMI來簡單判斷經濟已經回暖,可能會遺忘那些根本沒有被納入樣本的大量中小企業的真實生存狀況。

這樣的背離還有很多,比如,政府投資的大幅增加與民間投資不振的背離,消費的繼續低迷與投資繼續攀升的背離,股市、樓市的走勢與實體經濟真實狀況的背離,等等。這些冷暖不均的現實提醒我們,對中國經濟的真實狀況和未來的走勢,冷靜而理性地質疑,不輕言「率先」回暖,比那些一味樂觀陶醉的情緒顯然更有價值。

應該肯定,政府前一階段採取的刺激政策,已經發揮了一定作用,這從一些宏觀指標已經體現出來。但另一方面,也應該看到,經濟未來的走勢究竟如何,的確還不能「率先樂觀」,CPI預示的通縮危險依然存在,發電量的下降更是給未來蒙上了陰影,而企業利潤的大幅下降和民間投資的不振更成為經濟復甦的極大隱患。在這種情況下,有什麼理由高唱凱歌呢?

當然,由於大家使用的指標不同,對於經濟前景的判斷,出現分歧並不奇怪,奇怪的是,很多人對指標打架的情形視而不見,一葉障目,不見森林,看到個別指標稍有好轉就大呼小叫「率先回暖」。圍繞中國經濟是否回暖的爭議和種種迷霧,也給我們的統計部門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就是什麼樣的指標更能契合中國經濟的真實生態。

的確,有關中國經濟是否復甦的分歧,令我們在統計指標方面的殘缺也展示得淋漓盡致。在浩繁的指標中,國家統計機構選擇什麼樣的指標測試經濟的體溫,已成一個亟須解決的技術難題。令人欣慰的是,國家統計局已經不再以傲慢與偏見對待各界對統計數據的質疑,對外界的不同看法,也開始以開放的姿態予以回應,這是一種值得肯定的建設性的態度。

閱讀全文

與每個月率先公布的經濟指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證監會首批批准證券投資機構 瀏覽:928
趨勢投資利潤回吐 瀏覽:593
益民集團產業投資 瀏覽:398
平安綜合理財 瀏覽:461
不良貸款不良資產 瀏覽:307
如何用100萬來投資理財 瀏覽:793
縣域理財 瀏覽:425
理財王冠 瀏覽:623
理財客戶細分 瀏覽:16
st興業股票 瀏覽:136
怎麼購買印度基金 瀏覽:876
證券投資基金運作費用 瀏覽:84
企業如何通過基金融資 瀏覽:570
項目融資的結構 瀏覽:379
融資33 瀏覽:370
拆借信託 瀏覽:484
信託查詢平台 瀏覽:80
要約價格低於提示性 瀏覽:202
今日中國銀行匯率港幣兌人民幣匯率今日 瀏覽:312
北京富勤理財 瀏覽: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