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搜於特為啥沒有st
如果搜於特財務沒有造假行為,即使2021年報虧損,按照新規是不會被st的,2020年帶強調意見,如果2021 下半年只要把債務還清,就不會被非標,也就不可能被st,目前來看就差一個中報的虧損,搜於特去年計提十幾億虧損,今年中報計提十幾億虧損,可能就是怕2021年年報,所以所向就在中報把所有都計提掉,然後三季度不虧或者盈利,然後2021年年報盈利,輕裝上陣,中報大幅度計提就是為了2021年沒有阻擋靚麗的報表。
您炒股虧最多的是哪一隻股票?持有多長時間呢?
根據國金證券(11940, -004, -033%)統計,此次新增的39隻股票分別為廣汽集團(27870, -031, -110%)、海天味業(41050, 101, 252%)、大唐發電(4570, -004, -087%)、中原證券(10210, -013, -126%)、蘇泊爾(41530, 155, 388%)、艾派克、環旭電子(15220, 043, 291%)、西部建設(22380, 044, 201%)、古井貢酒(50100, 068, 138%)、搜於特(7040, 004, 057%)、三角輪胎(26630, 006, 023%)、粵泰股份(9220, -037, -386%)、建投能源(13820, -005, -036%)、恆逸石化(13360, 028, 214%)、吉比特(293590, 065, 022%)、拓普集團(33210, -058, -172%)、中化岩土(13650, 058, 444%)、新華網(84990, -110, -128%)、東旭藍天(12710, 004, 032%)、海信科龍(15960, 090, 598%)、安潔科技(36890, 062, 171%)、偉星新材(17300, 022, 129%)、太陽能(5400, -009, -164%)、北方國際(25810, -035, -134%)、齊翔騰達(10720, 056, 551%)、節能風電(3820, -001, -026%)、西部黃金(26260, 000, 000%)、齊星鐵塔(37470, 072, 196%)、長生生物(14640, -011, -075%)、京漢股份(16600, 025, 153%)、中鋼國際(9460, 006, 064%)、未名醫葯(20710, 009, 044%)、廣譽遠(39390, 052, 134%)、嘉寶集團(20500, 024, 118%)、杭蕭鋼構(14060, -009, -064%)、工大高新(11140, 000, 000%)、華東科技(2900, -003, -102%)、聯創電子(18060, -033, -179%)、西藏城投(11310, -006, -053%)。
中銀證券研報指出,從入摩後的資金流入角度來看,入摩利好主板大市值的金融股、消費股和科技股。從MSCI的選股規則上看,MSCI青睞高流通市值,盈利能力強的個股。MSCI的指數編制非常注重流動性和基本面,建議關注主板金融、消費、科技板塊的行業龍頭,這將是外資流入的主要標的。入摩潛在標的股價走勢強於滬深300和上證50。根據MSCI新方案中提出的169支股票按市值加權計算自2016年6月15日以來累計漲幅,發現其加權累計漲幅為1867%,高於滬深300(1315%)和上證50(1796%)
搜於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炒股虧最多的一隻股票是大康農業,這只股票持有3年時間,最終虧損80%多止損出局。
這只虧損股票要回想但A股上一輪股災,只要經歷過上一輪股災的老股民都會非常清楚,當時進入股災的時候真是太可怕了,股票連續跌停,想出逃都沒機會,等可以賣出的時候股價已經深套了,哪個時候死馬當活馬醫了。
上一輪A股股災前,也就是在牛市頂部的時候,那個時候在11元多買入大康農業,當時買入這只股票主要有以下三個因素。
其一:因為大康農業當時漲幅比較小,而且股價也並不高,大部分股票已經都在高位了,而大康農業還處於相對底部。
其二:因為大康農業當時還剛好進入加速主升浪,也就是即將要加速大漲之時,就是想要吃一波主升浪而買入的。
其三:因為當時大康農業有重組預期,而且是在收購澳洲最大的牧場,一旦收購成功股價必然會大漲,重組預期特別高。
當時主要是憑借大康農業有些三個方面的優勢,才會決定買入這只股票的。但由於買入時機不對,買入之後A股就開始進入股災了,買入後就成了接盤俠。
股災發生之後,其實不單大康農業出現大跌,所有股票都是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畢竟發生系統性風險,只要還持有股票的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縮水。
直到股災30版之後,大康農業股價已經跌回4元多了,總以為股價已經跌回4元多的時候跌不動了,結果後面並沒有出現止跌,還是一路震盪陰跌。
對於大康農業本以往有希望的,結果還是持續陰跌,最終大康農業跌到接近1元的股價,隨後出現小幅反彈,擔憂大康農業會被退市,結果在股價接近2元的時候忍心割肉,割肉之後資產縮水80%多,欲哭無淚。
大康農業是持股時間最長,虧損幅度也是最大,這只股票恐怕會成為一輩子的陰影,不知道大家是在哪只股票虧損幅度最大呢?
搜於特是做什麼的?
搜於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5年12月05日,法定代表人:林朝強,注冊資本:305,17293元,地址位於廣東省東莞市道滘鎮新鴻昌路1號。
公司經營狀況:
搜於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目前處於開業狀態,公司在A股板塊上市,公司擁有10項知識產權,目前在招崗位68個,招投標項目1項。
建議重點關註:
愛企查數據顯示,截止2022年11月26日,該公司存在:「自身風險」信息360條,涉及「立案信息」等。
以上信息來源於「愛企查APP」,想查看該企業的詳細信息,了解其最新情況,可以直接打開愛企查APP
股民朋友們好!請大家幫我分析一下002503搜於特後市怎麼樣,謝謝!
搜於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為東莞市搜於特服飾有限公司,2005年12月創立於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廣東省東莞市,從運營休閑服飾品牌「潮流前線」起步,一直穩步快速成長。2010年11月,搜於特集團成功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證券代碼002503)。目前,搜於特集團現已發展成為資產規模超100億元,員工人數達2500多人,業務涵蓋休閑服飾品牌運營、供應鏈管理、品牌管理、商業保理和對外投資等眾多領域的中國著名時尚產業集團公司。
搜於特股票一直下跌是要退市了嗎
此股最近在高位震盪 鑒於目前大盤展開周線級別的調整個股難免不受影響加之此股在歷史高位震盪主力正在減倉出逃 建議離場觀望至少也要減倉一半以上 為求穩妥
在股市行情中,投資者最害怕遇見股票突然退市的情況,很可能給投資者帶來嚴重虧損,剛好也帶大家一起來看一下股票退市的內容。
這份牛股名單是經過多個優秀機構推薦,然後整理出來的,順便免費分享給大家,文章還沒被刪,大家趕緊收藏吧~緊急機構牛股名單泄露,或將迎來爆發式行情
一、股票退市是什麼意思?
股票退市,說白了,就是因為這家上市公司不符合交易的相關上市標准,而主動或被動終止上市的情形,就是上市公司轉向成為了非上市公司。
退市的時候公司有兩種情況,主動性退市和被動性退市,公司自主決定退市屬於主動性退市;被動性退市一般的形成原因是重大違法違規行為或因經營管理不善造成重大風險等,得到了來自監督部門的懲罰,即吊銷《許可證》。只有滿足以下三個條件才可以退市:
大多數人對於好公司的標准都不太清楚導致難以辨別,可能分析的不夠全面,導致看不準而虧損,這個平台是免費診股的,股票代碼被輸入之後,就能看到你買的股票好不好:免費測一測你的股票當前估值位置?
二、股票退市了,沒有賣出的股票怎麼辦?
如果說股票退市,那交易所就會有一個退市整理期,通俗點說,一旦股票滿足了退市條件,強制退市就產生了,那麼在這個時間可以賣股票。直到退市整理期結束,這家公司就不在二級市場了,再進行買賣就不允許了。
假如你是股市小白,建議還是選擇龍頭股來投資,別啥都不懂就往裡倒錢,小心投的錢一去不復回,以下我總結了每個行業的龍頭股:吐血整理各大行業龍頭股票一覽表,建議收藏!
股東如果等到退市整理期之後,還沒有賣出股票的,當做買賣交易的時候,僅能通過新三板市場上進行了,新三板是專門處理退市股票的,大家如果需要在新三板買賣股票,要想進行買賣還需要在三板市場上開通一個交易賬戶。
要清楚的是,退市後的股票,即便說可通過「退市整理期」賣出股票,但其實是不利於散戶的。股票一旦進入退市整理期,開始肯定是大資金先出逃,小散戶的小資金售出是很艱難的,因為時間、價格、大客戶優先是賣出成交的原則,所以等到股票可以賣出去的時候,股價現在已經跌了很多了,散戶就虧損很嚴重了。在注冊的制度之下,散戶購買了退市風險股,實際上風險還是不小的,所以說千萬不能買賣ST股,ST股也是千萬不能買賣的。
應答時間:2021-09-24,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
㈡ 哪些股票可能成為強勢股
從技術分析四要素價、量、時、空來論述超強勢股的特徵,個股符合下列特徵越多者,越有可能成為超強勢股。
(1)價格
與許多半路出家的個股不同,超強勢股從形態上看,底背離非常明顯,股價上漲時幾乎馬不停蹄地從底部以70至80度的角度直拉,而且K線干凈利落,很少連續形成較長的上影線。超強勢股股價飆升時,均線呈明顯的多頭排列。除非股價見頂,它一般不破5日價格均線,如圖1,金山開發在2010年7月初的走勢。
(3)時間
一輪跌市接近尾聲之時,最先冒頭拉漲停板之個股最易成為超強勢股(7月初的金山開發與西部建設(002302)即是典型的例子)。此外,一波短多或次中極行情的初期,也是我們檢驗超強勢股的重要時刻。那些符合市場主流、股本適中並率先領銜上漲者最有希望成為超強勢股。超強勢股從行情起動至股價見頂一般只用6至20個左右交易日不等。由於主力有備而來,股價走勢極具爆發性,因此一旦5日價格均線趨平、K線拉陰,投資者即應執行利損出局。
(4)空間
絕大多數超強勢股均起自於中低價股,因此有著可觀的上升空間。一般而言,如果一檔超強勢股僅用6至7個交易日便完成一波行情,則上升空間約為50%至60%在右。以往的歷史數據表明,絕大多數超強勢股可以在10個或10個以上交易日內完成股價翻倍。
選中超強勢股並非總是可遇而不可求,它要求投資者不但具有極強的看盤能力,而且還要有超人的膽量。在眾人徘徊觀望之時堅決買進。一個夠水平的投資者會在一波行情風聲乍起之時從數只率先拉漲停的個股中篩選出一至兩個股票。它們必須在流通股本、股價絕對高度、題材、業績及個股日分時圖、股價拉漲停的角度與速度等諸方面。
㈢ 求一篇論文 內容是美國西進運動對中國西部大開發有什麼借鑒作用
推薦給你以下內容作參考《美國西進運動對中國西部開發的啟示與借鑒》:
美國西部與中國西部的自然條件、發展歷程盡管很不相同,然而,在沒有西部大開發就沒有現代化這一點上,兩國則完全是相同的。如何借鑒美國西進運動的經驗去選擇我國西部開發的路徑?如何制定科學的戰略措施去促進我國的西部大開發?筆者認為主要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要健全和完善西部的市場運行機制。美國的西部開發本來是移民們為了發財和自由而興起的拓荒運動,毫無利他主義可言,但它產生的後果是完成了人類文明史上的一次空前壯舉。現在我們在西部條件比較差的情況下實施大開發,要使外來投資者能夠取得合理的回報,真正做到「政府搭台,市場主體唱戲」,必須要健全和完善西部的市場運行機制。首先,要加快西部商品與要素市場體系的培育、市場規則的完善和市場秩序的建立,形成西部統一、規范、競爭、有序的大市場。各省市之間應撤除相互的市場壁壘,引入競爭機制,增加市場的透明度,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推動要素的跨地區流動和跨區域的資產重組;同時,西部地區也應進一步加強西部與東部的交流、合作和對外開放,建立多層次、多形式的經濟技術協作,以適應國內外大市場的新態勢和西部經濟發展的需要。其次,要培育多種西部開發主體。實施西部開發的主體應是民間企業,而不是政府,這就要求西部開發中把形成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作為中心,培育具有競爭力和富有活力的現代企業;而且,要積極鼓勵民間資本和國外資本投資,特別是民營經濟的發展。要實行多種所有制、多種經濟成分的市場主體,從而促進西部的開發。第三,要積極發展對外經濟貿易與合作。由於歷史與自然的原因,中西部地區經濟基礎薄弱,總體經濟發展水平明顯落後於東部沿海地區,所以對外貿易發展的規模和總體水平與東部有相當大的差距。但西部也有自身的比較優勢,在西部大開發中要從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發展優勢產業,培育和形成新的外經貿增長點,擴大出口,特別是要充分發揮其邊境線長、臨國多(西部同14個國家接壤,邊境線長達1萬公里)的特點,大力發展邊境貿易,開展與周邊國家的經濟技術合作。第四,要進一步擴大開放,積極拓寬融資渠道,充分利用外資。除了依靠政府逐步加大對西部的投資,還必須通過制定適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特點的政策措施,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吸引包括國外投資者在內的各類投資主體到西部地區投資。
2.要創立良好的西部宏觀經濟政策環境。 從美國西部大開發中聯邦政府的作用可見,政府對經濟適度干預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在我國西部開發中,政府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第一,要建立較為完善的法規體系。西部開發戰略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要使這一項宏大的系統工程能夠順利實施並取得預期的成就,必須建立體現西部開發特徵的土地資源法、礦產資源法、環境保護法、產業投資法、利用外資法、區域發展法等相配套的法律體系,為實施西部大開發提供法律依據和法律保障,明確界定政府協調地區利益的方式和方法,使政府的區域經濟協調具有權威性和穩定性。第二,要進行制度創新。中央政府要轉變職能和調控經濟的方式和手段,建立、健全宏觀調控體系,制訂各種投資誘導政策,如外資政策、吸引人才政策、技改政策、資產重組政策等,扶持西部地區產業結構的調整和主導產業的選擇,為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提供政策法規保證。特別是要加大中央財政對西部地區的投資力度,通過財政貼息、投資補貼、組建政策性西部開發金融機構、建立產業投資基金、發行中長期建設債券等,來調動各階層投資者的積極性。
3.要強化西部經濟競爭優勢,優化西部經濟結構。西部六省一市三區佔全國面積的2/3,人口佔全國的1/4,鋼鐵、煤炭和有色金屬資源儲量極其豐富。西部的開發雖然離不開國家的宏觀支持,但最終還是取決於西部自身的發展。因此,西部開發要把提高經濟競爭能力放在首位。首先,要實現從資源導向型戰略向市場導向型戰略的轉變。長期以來,西部一些地區的主要工業是圍繞其豐富自然資源發展起來的,形成了一大批典型的、以採掘業和原材料工業為主的單一經濟結構,這種典型的資源導向型發展戰略,雖然在工業化初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隨著工業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其加工增殖低、受市場價格波動影響大等局限性就顯現出來,而且,一旦地區資源消耗殆盡就會導致資源性產業的衰退。所以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進行西部大開發,不僅僅要重視西部的資源優勢的強化,更應改變過去那種對資源高度依賴的狀況,從資源導向型戰略向市場導向型戰略轉變,強化資源、資本、人才、技術、管理、市場等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和企業競爭優勢。其次,要形成良好的產業結構。良好的產業結構是一國或一地區具有經濟競爭力的關鍵。西部在大開發過程中,要採用先進的技術設備,提高自然資源加工程度和附加價值,向增殖鏈的下游產業發展;同時,要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形成新的產業帶和產業群。最後,要形成合理的生產力布局。我國西部地區遼闊,要振興經濟不可能總體推進,應相對突出重點,形成合理的生產力布局。特別是要形成能帶動整個經濟的若干經濟增長中心,採取點軸、點面的發展模式,重點發展沿江、沿線、沿邊地區,從而帶動廣大西部的經濟發展。
4.要大力發展西部科技文化教育事業,開發西部的人力資源。科技的發展和人才的培養是中國西部經濟發展的內在驅動力。科技落後是導致我國西部地區經濟發展較慢的重要原因,也是制約西部大發展的關鍵環節。中國應借鑒美國西部開發的經驗,要堅定不移地走科技開發的道路,大力發展教育文化事業,提高西部勞動力資源的質量。首先,以西部現有的科研機構為中心,根據西部開發的現實需要,有計劃地吸引東中部一些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到西部地區安家落戶,加大中央和地方政府對教育的投入,大力發展西部基礎教育和應用技術研究,重視技術的開發和創新研究。全國性高等院校應擴大在西部地區的招生規模並減半收取學費,支持西部人才的培養。其次,制定西部大開發的科研規劃,增加科研立項,確立重點科研課題,組織科研攻關隊伍,爭取早出科研成果;同時,要加強科技的普及工作,建立和培育西部技術交易市場,特別是要借鑒美國高新科技園區的經驗,利用目前西部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的科研和學科優勢,運用風險投資機制,建立科技研究和開發園區,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率、普及率和科技貢獻率,讓科研學術機構成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的一支主力軍。第三,中央和地方政府應共同負責,通過增加收入、提供較為優厚的住房條件、改進工作和生活環境等多種措施,穩定西部人才,防止「孔雀東南飛」的出現;同時,要吸引東部乃至境外人才到西部地區參加大開發。第四,建立選拔(聘任)、鼓勵、監督企業經營者的一套機制,培養造就現代企業家隊伍,以推動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和帶動西部地區企業家隊伍的成長。
5.大力發展以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長期注重以交通運輸業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是美國西進運動中的一條重要經驗。我國西部地區由於長期投資不足和地理環境的復雜等原因,交通運輸業的落後日益成為制約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瓶頸,成為西部地區投資環境不良、產業開發條件欠佳的首要因素。因此,西部大開發必須要大力發展交通等基礎設施的建設。第一,要搞好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的建設規劃。根據我國西部地區經濟、地理條件差異較大的特點,堅持鐵路、公路、航空、水運和管道運輸並舉的發展方針,並且要相互聯通,形成布局合理的交通網路;同時,又要根據建設周期、建設難度、投資規模、地理條件、經濟效益、運輸需求等因素的不同,優先發展公路和管道運輸,適時發展鐵路運輸和航空運輸。第二,要加大政府對西部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政府應承擔公共產品供給的職責,通過安排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支持西部的開發。但西部基礎設施的改善和建設是一項宏大的綜合工程,僅靠政府的投資還是不夠的,所以政府還應給予優惠政策,即通過政策創新,引進東部資本和外資進入西部,充分利用外部的資金、技術、人才,發展西部的交通運輸業,為西部大開發創造良好的環境。
6.加強西部環境保護,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美國在西進運動中,走的是一條先發展後治理的道路。由於美國西進運動早期是在自發狀態中進行的,過度的森林砍伐和草原墾殖,使流域內的植被和自然環境遭到嚴重破壞,水土流失嚴重,自然災害頻繁,給西部地區農業經濟造成重大損失;工業化初期,為了加快工業化進程,他們紛紛上馬污染嚴重且無治污措施的工業項目,使西部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從而迫使美國不得不花幾十年的時間和巨額的投資進行生態環境的綜合治理,其教訓是深刻的。我國西部地區占國土面積的一半以上,是兩大河流的發源地及其中上游地區,是全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它的生態環境如何則是關繫到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重大而緊迫的任務。因此,我們在西部開發中應吸取美國的教訓,搞好生態環境的保護,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首先,要樹立生態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環境保護不僅事關全國經濟的發展,同時,也是西部開發自身的需要,因此,要加強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相關知識的宣傳、教育、學習與普及。其次,要加強西部生態資源的保護,加強水土植被的保護,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切實推行退耕還林和退耕還草的政策,圍繞生態環境的治理和改善,開發生態農業、生態林業和生態牧業。第三,要在西部工業發展中,盡量上一些無污染的項目,污染嚴重的項目堅決不上,對有污染的項目,必須具備治污條件,做到達標排放,使西部大開發的過程成為生態和環境治理的過程。第四,應加大對西部生態工程的投資力度。生態環境屬於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各級政府應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同時,應配合有效的激勵機制調動各方的積極性,把生態建設作為高附加值、高層次產業的一部分,與其將農業和旅遊業結合起來,這樣生態建設才能取得較高的收益和效果。總之,在我國西部開發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環境保護,走持續發展的道路。
㈣ 創業板指數繼續下挫,數字貨幣概念繼續活躍
一、財經新聞精選
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
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到2025年,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生豬產能鞏固提升,棉花、油料、糖料和水產品穩定發展,其他重要農產品保持合理自給水平。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明顯優化,物質技術裝備條件持續改善,規模化、集約化、標准化、數字化水平進一步提高,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能力明顯增強。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基本形成。
來源:中國政府網
央行發布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借貸業務管理辦法
為規范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借貸業務(以下簡稱債券借貸),保護市場參與者的合法權益,提高債券市場流動性,中國人民銀行制定了《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借貸業務管理辦法》(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22〕第1號,以下簡稱《辦法》)。
《辦法》借鑒國際成熟市場實踐經驗,立足我國金融市場發展需要,從市場參與者、履約保障品、主協議等方面完善債券借貸制度,包括支持市場參與者規范開展集中債券借貸業務等,提高債券借貸交易效率和靈活性。同時,為加強風險防範,《辦法》明確了大額借貸報告及披露、風險監測、自律管理等有關要求。《辦法》出台有利於滿足市場參與者多樣化的交易需求,提高做市商頭寸管理能力,提升銀行間債券市場流動性,促進金融市場功能深化和健康發展。
來源:央行網站
證監會發布《境內外證券交易所互聯互通存托憑證業務監管規定》
為進一步便利跨境投融資、促進要素資源的全球化配置,推進資本市場制度型開放,證監會對《關於上海證券交易所與倫敦證券交易所互聯互通存托憑證業務的監管規定(試行)》(證監會公告〔2018〕30號)進行修訂,修訂後名稱定為《境內外證券交易所互聯互通存托憑證業務監管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本次修訂主要包括以下內容:一是拓展適用范圍,境內方面,將深交所符合條件的上市公司納入,境外方面,拓展到瑞士、德國;二是允許境外基礎證券發行人融資,並採用市場化詢價機制定價;三是優化持續監管安排,對年報披露內容、權益變動披露義務等持續監管方面作出更為優化和靈活的制度安排。
來源:證監會網站
1月房地產貸款迎來「開門紅」!
記者從金融管理部門和多家銀行了解到,1月房地產貸款投放迎來「開門紅」,新增規模在去年四季度增長基礎上進一步提升,預計1月房地產貸款新增約6000億元,較四季度月均水平多增約3000億元,其中房地產開發貸款多增約2000億元,個人住房貸款多增約1000億元,金融機構對房地產企業的融資行為持續改善。
來源:財聯社
中鋼協:依法強化鐵礦市場監管 堅定維護市場公平秩序
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監測,近期部分涉礦企業違背商業道德,發布和炒作不實信息,嚴重干擾了市場公平秩序,損害市場主體的合法利益。鋼鐵協會對此表示譴責。任何無視市場規律、非法干擾市場正常運行的行為和參與者,都應該得到糾正,並應為此付出代價。
來源: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俄羅斯央行將基準利率上調至950% 符合預期
俄羅斯央行將基準利率上調至950%,預估為950%。俄羅斯央行稱,如果形勢發展與基線預測一致,俄羅斯央行將在即將召開的會議上進一步提高關鍵利率。
來源:界面新聞
(投資顧問 蔡 勁 注冊投資顧問證書編號: S0260611090020)
二、市場熱點聚焦
市場點評:創業板指數繼續下挫,數字貨幣概念繼續活躍
周五兩市大盤指數震盪調整,市場總成交金額較前一交易日有所放大。具體來看,滬指收盤上證指數下跌066%,收報346295點;深成指下跌155%,收報1322438點;創業板下跌284%,收報274638點。
盤面上看,數字貨幣概念股、地產股和鹽湖提鋰概念股表現活躍,漲幅居前,新冠檢測概念股跌幅居前。從走勢上看,創業板指數繼續創出新低,上證指數表現強於創業板指,但上證指數周五沖高回落,預計短期震盪整理為主。
操作上,創業板指數持續走低,表明賽道方向仍需繼續承壓。目前市場中成交量不足,題材股和賽道股中的資金互為蹺蹺板,題材類預計反復活躍。賽道方向個股逐漸從下跌轉為震盪,可以逐步逢低吸納做差價,確定性更強的介入點則需等右側機會。中期建議關注軍工、晶元、新能源上游、基建和銀行等優質龍頭企業以及中報向好的個股。
(投資顧問 余德超 注冊投資顧問證書編號:S0260613080021)
宏觀視點:央行重磅報告!引導金融機構擴大信貸投放 更好滿足合理住房需求
2月11日,人民銀行發布《2021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下稱《報告》)。
《報告》顯示,下階段,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加大跨周期調節力度,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注重充足發力、精準發力、靠前發力,既不搞「大水漫灌」,又滿足實體經濟合理有效融資需求。
點評:報告認為,我國宏觀杠桿率穩中有降,為未來金融體系繼續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創造了空間;同時我國疫情防控形勢良好,經濟增長韌性不斷增強,也為未來繼續保持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創造了條件。報告提出,加大住房租賃金融支持力度,維護住房消費者合法權益,更好滿足購房者合理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整體上看,報告對市場影響偏利好,對房地產板塊也構成利好。
(投資顧問 蔡 勁 注冊投資顧問證書編號: S0260611090020)
銀行行業:2022年1月社融數據點評:社融「開門紅」超預期,銀行股行情已至
2月10日,央行公布2022年1月社融數據,2022年1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32005萬億元,同比增長105%,增速環比上行017pct。1月末,本外幣存款余額為2426萬億元,同比增長92%,M2同比增長98%,M1同比下降19%。
來源:東亞前海證券研報
點評:2022年1月社融實現超預期「開門紅」,人民幣貸款「總量進,機構好」,「穩增長」和「穩信貸」目標兌現,貨幣政策加碼,寬信用指日可待,資產質量擔憂減輕,銀行股行情已至,目前銀行板塊的安全邊際仍然較高,建議2月積極關注銀行股。
(投資顧問 余德超 注冊投資顧問證書編號:S0260613080021)
三、新股申購提示
西點葯業申購代碼301130,申購價格2255元
四、重點個股推薦
參見《早盤視點》完整版(按月定製路徑:發現-資訊--付費資訊-早盤視點;單篇定製路徑:發現-金牌鑒股-早盤視點)
論妖股四川雙馬的倒掉
央行公布該消息後,金融市場反應較為平淡,中長期看貨幣政策放鬆必定會對金融商場價格走勢帶來影響。
對股市,降准對於各個板塊或概念股的影響不盡相同。一般而言金融,地產等資金密集型行業都將獲益。除了利好股市外,降准對市場利率的整體下行也是利好。實際上近期銀行間市場短期利率已經在低位運行,隨著更多降准降息的落地,也會帶動長端利率下行。
(4)西部建設歷史交易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降准目的: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一個是可以增加長期資金供應,銀行資金成本將有所降低。置換MLF使商業銀行付息成本有所減少,有利於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另一個是釋放4000億元增量資金,增加了小微企業貸款的低成本資金來源。要求把新增資金主要用於小微企業貸款投放。
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中性,要松緊適度。多位專家認為,與2017年相比,今年取消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目標。這意味著央行實施貨幣政策調控加快從數量型工具向價格型工具轉變,預計今年貨幣政策會更靈活。
㈤ 比較古代與近現代城市在功能、分區、空間結構方面的差異
網上找的,希望有用
http://bbs.cqzg.cn/viewthread.php?tid=349042
http://lyjys.lye.org.cn/xk/ls/4.htm
作者:應麗麗
建議討論的問題
◇ 城市與商業的關系
◇ 古代城市與現代城市的區別
案例描述
設計未來城
走進教室,應老師說:「今天我得到了一個消息,中國科學設計院要在西部建設一個未來城,需要一些具有豐富想像力的設計員,要在我們班進行招聘工作,具體的內容是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計一個以商業功能為主的城市,大家自由組合,利用有限的十分鍾時間設計一個你想像中的未來城,有什麼問題嗎?」
「沒有。」
「老師能不能解釋一下,以商業功能為主的城市包括那些內容呢?」有的學生問。
「大家可以根據我們現在居住的城市所具有的商業功能來設計,在城市應該具有的功能
之外突出商業功能,發揮你的想像力,但要合理規劃城市布局,用你們集體的智慧設計一個完美的未來城,看看哪一組能夠成為符合標準的設計員。大家開始設計吧。」
同學們自由組合成五組,邊想、邊說、邊畫。
┅┅
古代的城市
十分鍾過去了,在應老師的組織下,每個小組按順序介紹自己的創意,經過大家分析評
選,選出設計效果好的一組給予了表揚。
應老師說,「同學們,大家都動手動腦設計了自己心目中未來的商業城市的形象,我要
提問你們了,你們知道城市是怎樣形成的、城市的商業功能又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
同學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疑惑不解,只有個別同學在下面小聲的說著 。
應老師看到這種情況,笑著說:
「看來我把大家難住了,那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古代的城市吧」
「今天的 『城市』是一個詞,而在古人那裡『城』與『市』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城』
最早是指城牆,是建在居民聚居地四周的用來防守的高大圍牆。後來用『城』來指城牆以內供人們生活的區域。但是,早期的城只是有圍牆的農村而已,農事活動是居民的主要生產活動。後來為統治者服務的手工業發展起來,產品交換開始出現,於是有了交換的場所——市,市總是設在城裡。有些文獻中『城』、『市』連用,但所指仍是兩回事。現在我們用『城市』這個詞來表示與農村相對的那種地方,它人口密集,工商業和文化事業發達。如果說『城』保留了大量人口聚居地的意思,『市』表明商業活動和此相關的工業、服務業的發達,那麼城市一詞繼承和發展了『城』與『市』的原義,也反映了城市發展演變的隱隱痕跡。」
「原來是這么回事啊!」
「這回大家知道城市是怎麼回事了吧?」 應老師接著問, 「誰能說一說古代城市有哪些功能呢?」
同學們紛紛舉手,陳晨首先站了起來說到:「根據您的講述我知道古代的城市具有居住功能、商業功能。」
「那麼還有其他功能嗎?」
「有。」學生齊聲回答。
「那劉暢你來說一說。」
「古代城市還有教育功能和娛樂功能。」
應老師心裡竊喜,沒想到學生回答的這么好。於是她馬上又說:
「其實,古代城市還有很多功能,但是,許多功能都不完善,甚至無法稱作是一種功能,只有居住功能和商業功能是最主要的功能┅┅」
應老師的話音未落,坐在第一排的小雨同學就打斷話題說到:「聽說夏朝末代君主桀荒淫無道,竟然把老虎放到集市上,看百姓四處奔逃,以此取樂。
「真的嗎?」有人不相信地問。
「太殘忍了!」
城市與商業的關系
應老師講到:「城市大量興起的第一個高潮是在周朝。那時的城市完全是為政治服務的。居住在城中的,除了統治者,還有平民——號稱「百工」的官營手工業者和他們的家屬(稱國人)。到春秋戰國時期(東周),城裡開始有了交易活動,逐漸走向「城」與「市」的合一。
漢以後,又出現了很多新的城市,並且一改原來都集中在北方的局勢,開始南移:在北方,以政治中心為圓心向四周輻射;在南方,以經濟中心為圓心向周圍輻射。這個格局和發展趨勢基本上維持了整個封建時期。」
「應老師,那時商人的地位怎麼樣啊?」李志問到。
「我知道,」 小雨搶著回答。「我看有的史料記載,晉代政府規定商賈必須戴帽子,還要在上面縫塊白布,寫上姓名、賣什麼東西,更可怕的是,必須一隻腳穿白鞋,一隻腳穿黑鞋。你說這樣的情形商人的地位能高嗎?」
「對,在當時,商業活動雖然發展起來了,但商人的地位仍然很低。但是,從北宋開始,城市的發展又進入到一個新時代——向近代化邁進。到了明清時期,資本主義萌芽被扼殺了,中國的城市才終於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應老師邊說邊打開大屏幕:
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
「老師,『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是什麼意思?我只聽說這兩句是介紹城市商業的繁榮。」一個學生滿臉疑惑的問到。
應老師微笑著回答:「『車轂擊,人肩摩』是說車頭碰著車尾,人們肩挨著肩,而『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是指人們把袖衣襟連起來就能成為帳子,把袖子連接起來就能成為幕,甩一甩汗水就象下雨一樣。這句話是人們對春秋時期齊國的繁華景象的寫照。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幅畫」,說著大屏幕上出現《清明上河圖》。
看樣子同學們對這幅畫非常熟悉,七嘴八舌,興奮的樣子。
「觀察這幅畫,關於古代城市與商業的關系,它能給你哪些啟示呢?」 應老師接著問。
王明搶先舉手回答:「城市與商業是密不可分的,城市的出現離不開商業。」
「很好,還有嗎?」
張宇說:「我覺得王明只說出了一半,我認為商業的發展也離不開城市。」
同學們都同意的點點頭。
楊靜小聲地說:「我認為商業只是城市的一種功能,就象居住是城市的功能一樣。」
「同學們說的都對,但是還不夠全面,古代城市起源於商業,正是因為『市』的形成,人們有了進行交易的活動場所,才開始了城市生活,而商業活動的發展又離不開城市的發展,二者是互相促進,緊密聯系的。現代城市中,商業只是城市的一種功能,商業城市之間依然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同時一個國家商業的發展也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標志。」
未來的主人
「同學們,我們了解城市與商業的密關系後,就要認識到商業對城市發展的重要性、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尤其在開發西部,建設西部方面。下面,大家把你設計的未來城拿出來,假設你是未來城的市長,在城市商業建設方面,你有哪些設想?啟動用你們的智慧吧!相信,在你們的手中,明天會更好!」
……
在課後學生送來的設計中,真有許多精彩的策劃,我選出一些貼到了學校的櫥窗里。
案例反饋
應老師是個工作不到一年的新兵,在教學方面沒有經驗,但她肯於鑽研,善於學習,受到領導、同行、學生們的歡迎。本節教學設計她抓住了教學的關鍵,加之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想像空間,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出來,出動參與教學活動,師生間的互動達到了最佳的境地,使原本枯燥的學習變得生動起來,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得到了最大的鍛煉。
點評人:沈陽市瀋河區教師進修學校 興雪蕻
http://www.blogchina.com/new/display/176389.html
自覺高級主體程序發展到新人階段時就已經明白,主體程序要獲得發展就必須進行主體互動,因而進行了密切的社會活動並建立了種種社會組織。但他們知道,僅僅這樣也還難以滿足自己的需求,他們必須進行密切的物質交換活動才能更好地發展,進入原始社會後期,生產力的發展使人們手中有了剩餘產品,可以進行少量的物物交換。物質的交換有利於自身的發展,並促進了主體程序的內化,使其智慧得到充分地擴展,新人就是一個善於進行交換的人種,因而,他們最終淘汰了不善於交換的尼安德特等人種。直接的物物交換是初步的交換形式,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及專業化生產的發展,直接的物物交換越來越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於是,商業和城市就應運而生了。
生產力的發展和勞動者的社會分工,使剩餘產品出現從而奠定了私有制的基礎。同時,由於勞動者的技術專業化傾向,使各個勞動者在生產活動中所生產的產品品種和數量都不相同,勞動者總是傾向於從事自己所熟練的技術生產,因此,為了滿足個人的需要,開始出現產品交換。隨著生產分工的深化,生產的物質品類逐漸增多,剩餘產品也隨著增多,物質交換活動日趨頻繁,交換品的種類和地域也不斷擴大。在黃帝時代,便出現了貨幣交換形式,以實物貨幣如牲畜、銅器、布匹和貴重裝飾品作為等價交換物,取代了原始的物物交換形式。實物貨幣的出現意味著商業的誕生,商人階層形成, 第三次社會大分工最終形成。在三次社會大分工的基礎上造成了城市和鄉村的分離,逐漸形成了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以及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之間的分工,即社會基本分工。
隨著商業的發展,商品交換日趨頻繁和廣泛,開始出現城市和集市。據考古發現,世界上第一批城市於公元前4500年前後產生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也就是現今敘利亞東部和伊拉克境內的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兩河流域平原,其中包括烏爾、埃利斯、拉戈什、啟什、巴格達和巴比倫等等。此後,世界其他地區,如尼羅河中下游地區、印度河流域、黃河一渭河河谷、中安第斯山脈等等,又陸續產生了一批城市。總的來說,這些早期城市主要分布在有利於農業灌溉和向周圍徵集農產品的地帶,往往規模很小,且帶有原來村落社區的明顯痕跡。例如,在烏爾城中還保留著大量的耕地,有幾處居民點散布在這些耕地中。在古埃及的阿瑪納城內也有菜園、果園和魚塘等等。
城市的出現,既是生產力和社會發展的結果,又是經濟、社會進步的動力和源泉。城市將各種不同的事物、各種職業的人、各種思想觀念、各種物質文化成就匯集在一個有限的空間內,從而為這些事物的相互促進、相互配合提供了條件,並使這些不同的人、活動和物質要素構成一個系統,從而使這些要素的功能得到改善和擴大,產生出這些要素單獨存在時所不具備的整體效應。
(一) 城市的產生和發展
中國。中國是世界城市的發源地之一。根據現有文獻史料和考古實物證明,中國早期城市起源於傳說中的三皇五帝時代(約公元前26世紀),形成於夏商時期,歷時共1500年左右。到商代末期,中國早期都城都具有了表徵性意義的建築——宮室,城內建築物也從簡單到復雜,從雜亂無章發展為規劃有序。尤其是手工作坊由城郊向城緣移動,並最終構成了早期城市的一個要素。與此同時,市場區位也由早期「日中為市」的「市井」之地逐漸轉移到了城市中來。帶動子城市商業的發展。但總的來看,中國早期城市,一是分布范圍不廣,數量不多。據不完全統計,直到商代末期,中國有城市26座,主要集中在黃河中下游及淮河上游地區,尤以晉南、豫北和豫東最為集中。二是城市規模較小,職能比較單一,基本上都以政治職能為主。三是城市之間的聯系不多,城址遷移頻繁。如在夏代,夏後氏都城即發生十遷。至於商代,則更「不常厥邑」。這些情況表明,夏商時期,中國城市社區尚處於發端階段。
中國城市自夏、商形成以來,經歷了數千年的發展歷程。據史料記載,西周年間,由於分封制的推行,各諸侯國的統治中心——首邑城市得到了普遍發展。至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基本上形成了以政治職能為主,以王城居首,諸侯城列第二,卿大夫都(采邑城)列第三的三級城邑網路。秦、漢兩代,伴隨著郡縣制的推行和經濟發展,一方面發展了行政中心城市,到東漢時期,我國有縣城以上城市1076個;另一方面,城市社區的商貿功能明顯強化,商貿城市開始興起,長安、臨淄、洛陽、邯鄲、宛、成都等等都是當時的商貿中心。不過,這一時期,中國城市的地區分布還很不平衡,主要偏集北方(黃、淮、海流域地區),城市間的聯系也主要偏重於行政上的上下級聯系。這是由封建經濟和社會結構所決定的。
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公元220—907年),是中國封建社會走向鼎盛的歷史時期,也是我國城市發展的重要階段。這一階段的城市發展,一是表現為城市(鎮)數量增加,分布范圍擴大,空間分布重心由黃河流域轉移到了長江流域。就縣城來說,這一時期黃、淮、海河流域的縣城廢棄甚多,總數僅及東漢時的一半,所佔全國城市的比重也由東漢時的1/2強下降為1/5,而長江流域及東南沿海地區的縣城增加了一倍以上,約佔全國縣城總數的一半左右。此外,西南、東北乃至新疆等地的城市(鎮)也有了明顯增長。到唐代,城市(鎮)總數達到了1600多個,超過歷史上任何時期。二是百萬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開始出現。例如梁武帝時期(公元502—548年)的都城建康(今南京)、隋煬帝時期(公元605—616年)的東京洛陽、唐代武則天時期(公元684-704)的都城長安等等,人口都在百萬以上,稱得上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三是興起了一批手工業城市和河港、海港城市。例如,由於商品性農業的發展促進了手工業的發達,導致了一大批新興手工業城市的興起,其中包括定州(今河北定州市)、宋州(今河南商丘)、益州(今成都)等以紡織業為主的城市,越州(今紹興一帶)、邢州(今河北唐山)、南鎮(景德鎮)等以陶瓷生產為主的城市,安徽祁門、四川劍南等以制茶為主的城市,等等。又如伴隨著水上運輸的發達和海港貿易的興盛,在運河沿岸興起了楚州(淮安)、揚州、蘇州、杭州等較大的城市,在長江沿岸興起了京口(鎮江)、夏口(漢口)、潯陽(九江)等重要城市,在沿海興起丁廣州、泉州、潮州、福州、溫州、明州(寧波)、登州(今蓬萊)、萊州(掖縣)、平州(今河北盧龍)等港口城市。四是隨著國土開發范圍擴大,地域經濟繁榮,還導致了邊防軍事重鎮和大城市外圍草市的興起,成為我國小城鎮發展的伊始。所有這些都表明,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中國城市社區有了較大發展。
在此基礎上,五代、宋、元時期(公元907—1369年),中國城市(鎮)又有了進一步發展。宋代形成了國都和府、州城以及縣城和市鎮四級構成的城市(鎮)體系。其中,國都人口大都在百萬以上。府、州城市的居民往往達數萬到10餘萬戶,相當於現在的中等城市。縣城的人口規模為5000—20000人左右。市鎮有數千乃至上萬人不等。然而,元末連年混戰給城市社區造成了嚴重破壞。
明、清{鴉片戰爭前}時期(公元1368—1840年),是中國封建社會經濟發展相對停滯,資本開始萌芽的時期。這一時期的城市(鎮)發展,一是表現為小城鎮大量興起,尤其是在江南地區,形成了一大批商業市鎮、手工業市鎮和手工業一商業市鎮等等;二是表現為城市(鎮)數量進一步增加,等級規模結構漸漸均衡。當時,我國百萬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有南京、北京、蘇州等等,50萬—100萬人口的城市有揚州、杭州、廣州、漢口、福州、天津、廈門等近10座,20萬—50萬人口的城市有100餘座,小城鎮(包括小城市、縣城及市鎮)2000多個。三是長江、運河流域的城市得到了進一步發展。例如,大運河沿岸的通州、天津、德州、聊城、濟寧、淮陰、揚州、鎮江、常州、無錫、蘇州、嘉興、杭州等等,均以人物殷阜著稱於世。然而,明中葉以後,開始厲行海禁,導致了沿海大中海港城市的停滯與衰落。
從歷史的發展看,中國古代城市的形成與西方相反的一個特徵是,中國大多是先修築城牆,後形成市區的;而在西方,古代的城市大都是形成了市區再修築城牆。
古代西方國家的城市。西方國家的城市也有漫長的歷史和曲折的發展過程。歷史資料表明,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的城市已初具規模。當時希臘全境內形成了200多個城邦,每個城邦的中心就是一個城市,其中最有名的是斯巴達和雅典。古羅馬帝國建立後,城市建設又有了一定的發展。不過,到公元4、5世紀,由於戰亂等原因,古羅馬的城市逐漸衰落,他們的首都由100多萬人減少到了4萬人,其他城市也遭到了日耳曼人由北向南遷徙時的大破壞,或基本上消失,或失去了城市的意義。當時,作為佔領者的日耳曼人還處在原始社會階段,他們的生產和生活不需要城市,全都集中在鄉村。即使此後的三四百年,西方脆弱的封建庄園經濟也未導致城市社區的發展。
公元10世紀左右,西方經濟發生了若乾重要變化。在農業生產方面,普遍使用了鐵制的重犁。在手工業方面,出現了呢絨業、采礦業和金屬加工業。與此同時,行商從事的遠途運輸貿易也逐漸興盛起來。這一切都為農業和手工業的分離、工商業的集中提供了前提。於是,手工業者和商人便逐漸向靠近消費者或銷售條件優越的地方如港灣、河岸、交叉路口、城堡寺院附近集中,從而導致了西方城市的再度興起。再度興起的西方城市,由於手工業、商業的集中和專業化,使產品質量和生產領域不斷提高和擴大,顯示了城市社區經濟的優越性,對越來越多的手工匠人、農民乃至封建領主產生了一定的吸引力。13世紀以後,在英國、法國、義大利等國,封建庄園經濟趨於崩潰,自然經濟開始解體,城市作為整個社會工商業中心的特點日益突出。更加重要的是,越來越多的城市先後擺脫了封建領主的控制,獲得了自治權,這就為進一步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由此可見,由於中國文明的連續性,中國的城市發展的規模越來越大,並由此也促進了商業的發展,而西方國家的城市雖然由於遭受戰爭的嚴重破壞及中世紀的宗教統治而使其發展規模受限,但是西方國家城市還是最終納入了正確的發展軌道。
(二) 商業的發展
商業發展的進一步形式是符號貨幣的出現。
中國。中國最早的貨幣(也是世界最早的貨幣)是一種由天然海貝加工而成的貝類貨幣,出土於河南殷墟婦好墓等地,年代為公元前19至前16世紀,距今約3500年以上。經過加工的天然貝幣形體一面有槽齒,貝幣光潔美觀,小巧玲瓏,堅固耐磨,便於攜帶,這類海幣主要出產於我國的東海、南海等地海域,反映了商代商業交流的情況。在商代中期以前貝幣價值很高,臣下若能獲得商王用貝幣的賞賜那可真是極大的榮耀。隨著當時商品經濟的發展,天然貝幣漸漸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故在當時又出現了許多仿製貝幣,有石貝、骨貝、蚌貝、綠松貝等,這類貝幣形體都較小,其長度約1.2厘米至2.4厘米左右。在商代晚期又出現了銅質貨幣,形制也仿海貝形式。銅貝出土於河南安陽和山西保德等地的商代晚期墓葬中,年代約為公元前14至前11世紀,銅貝堪稱是我國最早的金屬貨幣了,其中有一種表麵包金的銅幣是作為大額貨幣使用的,現存世量極少。蚌貝因一出土就容易損壞,現保存完好的不多。
中國最早的金屬貨幣是商朝的銅貝。商代在我國歷史上也稱青銅器時代,當時相當發達的青銅冶煉業促進了生產的發展和交易活動的增加。於是,在當時最廣泛流通的貝幣由於來源的不穩定而使交易發生不便,人們便尋找更適宜的貨幣材料,自然而然集中到青銅上,青銅幣應運而生。但這種用青銅製作的金屬貨幣在製作上很粗糙,設計簡單,形狀不固定,沒有使用單位,在市場上也未達到廣泛使用的程度。由於其外形很像作為貨幣的貝幣,因此人們大都將其稱為銅貝。據考古材料分析,銅貝產生以後,是與貝幣同時流通的,銅貝發展到春秋中期,又出現了新的貨幣形式,即包金銅貝,它是在普通銅幣的外表包一層薄金,既華貴又耐磨。銅貝不僅是我國最早的金屬貨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屬貨幣。
中國還是紙幣的最早發明者。北宋時期,中國出現了紙幣——「交子」。紙幣的出現是貨幣史上的一大進步。錢幣界有人認為中國紙幣的起源要追溯到漢武帝時的「白鹿皮幣」和唐代憲宗時的「飛錢」。漢武帝時期因長年與匈奴作戰,國庫空虛,為解決財政困難,在鑄行「三銖錢」和「白金幣」(用銀和錫鑄成的合金幣)的同時,又發行了「白鹿皮幣」。所謂「白鹿皮幣」,是用宮苑的白鹿皮作為幣材,每張一方尺,周邊彩繪,每張皮幣定值40萬錢。由於其價值遠遠脫離皮幣的自身價值,因此「白鹿皮幣」只是作為王侯之間貢贈之用,並沒有用於流通領域,因此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紙幣,只能說是紙幣的先驅。「飛錢」出現於唐代中期,當時商人外出經商帶上大量銅錢有諸多不便,便先到官方開具一張憑證,上面記載著地方和錢幣的數目,之後持憑證去異地提款購貨。此憑證即「飛錢」。「飛錢」實質上只是一種匯兌業務,它本身不介入流通,不行使貨幣的職能,因此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紙幣。北宋時期四川成都的「交子」則是真正紙幣的開始。
紙幣出現在北宋並不是偶然的,它是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宋代商品經濟發展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貨幣,而當時銅錢短缺,滿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當時的四川地區通行鐵錢,鐵錢值低量重,使用極為不便。當時一銅錢抵鐵錢十,每千鐵錢的重量,大錢25斤,中錢13斤。買一匹布需鐵錢兩萬,重約500斤,要用車載。因此客觀上需要輕便的貨幣,這也是紙幣最早出現於四川的主要原因。再者,北宋雖然是一個高度集權的封建專制國家,但全國貨幣並不統一,存在著幾個貨幣區,各自為政,互不通用。當時有13路(宋代的行政單位)專用銅錢,4路專用鐵錢,陝西、河東則銅鐵錢兼用。各個貨幣區又嚴禁貨幣外流,使用紙幣正可防止銅鐵錢外流。此外,宋朝政府經常受遼、夏、金的攻打,軍費和賠款開支很大,也需要發行紙幣來彌補財政赤字。種種原因促成了紙幣——「交子」的產生。
符號貨幣的出現是商業思維形式化的標志,紙幣更是促進了商業思維的發展。紙幣的出現,便利了商業往來,彌補了現錢的不足,是貨幣史上的一大業績。不過,在古代人時期,紙幣只作一時之需,金屬貨幣仍然佔有主導地位,因此,紙幣的影響是很微弱的。
中國的商業發展看起來一帆風順,但由於小農生產的自然經濟,處在古代人時期的中國商業普遍性並不發達,商品流通、貨幣流通十分有限,金錢尚構不成組合社會的基本因素。如此相反,歐洲最早出現的瑞典紙幣雖然要晚於中國六百多年,但是歐洲的商業水平要遠高於中國。
古希臘。古希臘是一個島國,島嶼環境不適合種植莊稼,但是,非常有利於兩種作物的生長,那就是橄欖和葡萄,用橄欖可以炸橄欖油,用葡萄可以釀葡萄酒,但是,僅僅憑借這兩種物品,肯定是無法養活那麼多人口的。唯一的辦法是,通過一定的渠道,把它們賣到別處,與那裡的農產品進行交換。也就是說,一開始,古希臘的農業就不可能實現自給自足。但是,它擁有地理位置上的優勢,它處於東西方兩大文明的交界處,有利於航海和貿易。於是,在古希臘的島嶼上,形成了以交易和航海為主的文明形式。古希臘的商業發展起來,進而帶動手工業的發展,手工藝品越是精緻,越是獨特,越是專業化,越是高效,銷售手工藝品所能賺到的錢越多。而且,手工藝品易於拷貝和復制,別人不能做,你能做出來,利益也就越來越大。古希臘島國上,形成了以工業和商業為主導的文明。受地理環境的影響,古希臘人就以善於航海而著稱,被稱之為「海上居民」、「海上民族」。神秘浩瀚的大海與十分頻繁的航海活動,既激起人們探求與開拓大自然的強烈慾望,陶冶了其對外冒險擴張的民族性格,也使得他們能夠不斷地進行海外商業與殖民,並與北非與西亞的文明圈進行廣泛的文化交流。克里特同愛琴海諸島、希臘半島、小亞細亞、腓尼基、埃及以及地中海西部,都有密切的貿易往來,它與這些地區進行貿易的同時,還在這些地區建有殖民點,這說明,海外貿易是這個島國的經濟命脈。廣泛的貿易必然會有度量衡制度和貨幣單位,他們使用的法碼有石制和銅制的,也繪有動植物精美圖案,不過,他們的貨幣不高明,用重達29公斤的牛皮形銅塊當錢用。克里特人還建有強大的海軍,其目的不僅是保證海上貿易的暢通無阻,同時還進行商業殖民掠奪,並迫使許多地方稱臣納貢。它既是海上霸主,又是陸上強國。邁錫尼的商業也很活躍,他們仿效克里特人,面向海洋,進行各種劫掠和經商活動。他們在地中海東部區域建有殖民地,以後,又藉助他們可怕的海上武裝力量,向地中海西部發展。公元前15世紀時,他開始統治克里特。邁錫尼人經營的商品種類很多,除陶器、酒、油、金銀手飾外,還有獸皮等商品。考古發掘表明,地中海區域到處有邁錫尼人的各種各樣的商品。此外,在邁錫尼還發掘出好多大倉庫,這些倉庫堆滿了各種器皿,有成人高的大缸和酒壇等,還有寫著經濟賬目的文字泥板,這顯然是商人的倉庫。學者們把邁錫尼的商人稱之為「識字的商人」。
希臘的經濟基本上是自然經濟,但已有比較發達的商品經濟。雅典在公元前6世紀就成為了手工業生產的主要中心。在公元前5世紀中期,雅典的海港比雷塊夫斯成為地中海貿易的中心。在公元前5世紀到4世紀,各城邦之間的貨幣兌換業務已有發展,貨幣經營和高利貸已很普遍。所以,古希臘的經濟思想已很豐富,既有維護奴隸主自然經濟的內容,又有對商品經濟的探索。
古羅馬自共和國中期以後,由於不斷地擴張,周圍行省成了它的糧食和各種礦物原料的供應地。於是,羅馬及義大利本土的經濟則開始以經濟作物和金屬工業,各種手工業為主,圍繞地中海展開了廣泛的海陸貿易,羅馬成為發達的商品社會。
商業的發展推動了文化的交流,從而帶動了主體程序的互動。這有利於意識的內化發展。城市為主體程序的互動提供了現實的物質基礎。這必然大大加快了主體程序的內化速度,隨著商業和城市的發展,人類將很快突破初級文明意識形態的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