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民國時期一兩黃金等於多少塊大洋
您的問題,民國時復期,1根1兩金條制大概折為30塊銀元,隨著年景好壞有5塊的浮動,當時小康之家一月生活總費用也就是15塊銀元,魯迅先生在北大做教授時是一個月300塊銀元。民國時期富人很少使用金條花費,金條主要是作為硬通貨貯藏起來,花費的時候兌換成保值的貨幣銀元.當時是銀本位,一塊銀元大概摺合180塊銅輔幣,而很少說一兩金子折多少大洋。祝您蛇年報吉祥!
『貳』 古代一兩黃金約等於現在多少人民幣
古代金子也是很珍貴的,而且一般人不能用金子,用了就會抓你,身份不夠,你金子哪來的?偷的還是搶的?古代的錢匯率也不同,我們以一兩金子等於十兩銀子來算,先分析下一兩銀子等於多少人民幣。
清初的銀兩購買價值稍低於明朝,但至清朝中晚期由於大量外國銀兩湧入中國,據統計鴉片戰爭前每年世界銀產量的70百分號 多都被用來購買中國出產的瓷器、絲綢、茶葉等產品了,銀兩的貨幣價值下降到不到明朝的三分之一,即一兩銀子=200元人民幣左右。當時市面流通的貨幣上除中國傳統的“銀兩”外也出現了來自西方國家的銀幣,被稱作“銀洋”。
綜上所述,關於“一兩銀子值多少人民幣”的問題,基本上能夠得出的結論是:清朝中晚期一兩銀子價值人民幣150—220元左右;明朝中期價值人民幣600—800元;北宋朝中期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盛唐時期2000—4000元。
那麼一兩金子等於多少人民幣,把上面的數據乘以十就可以算出來了。
『叄』 古代1兩黃金=多少銀子
在西漢,一斤黃金只能換三斤白銀;在魏晉,一斤黃金已能換十斤白銀;到了北宋,一斤黃金可以換十三斤白銀;而在鴉片戰爭前夕,一斤黃金已經能換三十斤白銀。
黃金會越來越值錢,一是因為黃金的開采速度遠遠比不上白銀,二是因為國際上的金銀比價一直超過中國,所以至少從明朝開始,就有大批的洋人把白銀運到中國,再換成黃金運出去,使中國的銀價越來越低,金價越來越高。
商人的逐利行為造成了黃金從東向西的流動及白銀從西向東的流動,結果使中國黃金大量減少,白銀大量增加。由於古代交通的困難,以及商品國際價差更大於黃金白銀比價差異,商人們願意販具有更大利潤的各國奇珍異品,而不是金銀。
所以中國黃金流向西方國家的運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隨著中西方各國的黃金白銀比價逐漸趨向一致,黃金西流的速度也就越來越慢。大約用了一千年時間,才使中西方國家黃金白銀比價差異達到一致。
(3)宋代一兩黃金多少錢擴展閱讀
中國歷代重視黃金儲備
在古代中國,雖然不像西方那樣頻頻發生因搶奪黃金而引發的戰爭,但歷代統治者對於黃金儲備同樣很重視。早在公元前11世紀,周朝建立後,設有大府、玉府、內府、外府等專司府庫之職,專門負責管理各種財務的出納,這便是中國最早的國庫雛形。
史書中,西漢時期向來有「多金」的記載,當今有種比較激進的觀點認為,西漢的黃金儲備已經等於中國2003年的41.4%,那時「金子論斤賞賜,買賣用金子交易,甚至交罰款用的都是黃金」。
雖然古籍中的「金」並不一定指黃金,但從當代出土大量漢代黃金製品來看(例如陝西博物館中的大量金餅),似乎也能從側面印證「西漢多金」的說法。由於古代國庫中的黃金主要來源於金礦的開發,至少可以推斷,「多金」的西漢是我國進行黃金開採的一個高峰期。
此外,近年來古玩界傳得沸沸揚揚的唐朝「黃金蛙」「黃金龜」據說出自唐朝金庫,但在史料中並未找到明文記載,漢、唐畢竟時代久遠,當時國庫中的黃金儲備究竟如何已不可考。
『肆』 古代1兩金子等於古代多少銀子
我國古代貨幣單位很多,各朝不同。銅錢,白銀和黃金之間的兌換比例就像現內在的外容匯價格一樣,是常常變動的,根據以下描述:「金銀的比價從1600年前後的1:8上漲到20世紀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紀末則翻了一番,達到1:20」可知1兩黃金約可兌換8~11兩白銀。
『伍』 在古代一兩金子兌換多少銀子
各個朝代不一樣,唐朝一兩銀子相當於2500元人民幣,宋代一兩銀子相當於250元人民幣,明朝一兩銀子相當於500元人民幣,清朝的大概等於人民幣200元,具體的換算方法很復雜~
以下引用:
如何推算古代的物價和銀兩價格
江蘇 韓部善
《素質教育報》·歷史專刊·教師版2008年第2期
在學習古代經濟史的過程中,有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就是如何推算古代的物價和銀兩價格?我們常說的美元、歐元都可以通過匯率直觀的與人民幣掛靠,一目瞭然。但對古代的物價、 銀兩購買力卻毫無概念, 理解模糊。所以,在教學中必須搞清古代的銀兩與現行人民幣之間的換算關系。
討論貨幣購買力,通行的 主要有 兩種方法 : 一是以國際金價來推算白銀和銅錢 現在的價格;二是以 米價 來 推算 現在的價格 。 下面將兩種方法結合,以唐、宋、明、清四代為例,取 米價與銀價的平均值來進行一個粗略的推算 。
首先,按照銀價推算。根據國際牌價,金價基本上在四百美元一盎司(31.1克)左右波動,一盎司約31.1克,一克約12.86美元,以今天美元對人民幣7.55元(2007年10月6日)匯率估算,一克是97.1元人民幣。據此我們不難推算出唐、宋、明、清四代一兩銀子的價格。由於各朝代一兩的重量不完全一樣,折算後的結果相差較大。在 唐朝 一 兩白銀 相當於1359 元 ,在宋朝一 兩白銀 相當於388元人民幣,在明朝一 兩白銀 相當於452.7元人民幣,到了清朝一 兩白銀 相當於200元人民幣。
其次,按照當時的米價來推算。唐太宗時每斗米三至四文錢,玄宗時每斗米十五文錢,憲宗時因豐年只賣兩文錢,如果按五文錢一斗的話,一 兩銀子 可買二十 石 。 以今天米價 三 元 一公 斤計算, 一兩銀子的價格相當於3540元人民幣,可見,唐朝一兩銀子的購買力是非常驚人的;宋代一兩銀子相當於177元人民幣;明朝相當於566.4元人民幣。
綜合以上各朝代的銀價和米價,如果取兩者平均數的整數,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唐朝一兩銀子相當於2500元人民幣,一個銅錢相當於2塊半人民幣;宋代一兩銀子相當於250元人民幣,一個銅錢相當於2角5分人民幣;明朝一兩銀子相當於500元人民幣,一個銅錢相當於5角人民幣;清朝約一兩銀子相當於200元人民幣,一個銅錢相當於2角人民幣。
按照以上的換算結果,可以很直觀的推算出一些史書提到的古代銀兩或物價的今天價格。如《宋史·職官志》記載,一個普通縣令月薪15貫(不含其它津貼),根據上述標准,摺合成人民幣一個月的工資大約是3750元。再如,明代萬曆年《宛署雜記》記載:高級紅棗100斤價白銀二兩五錢,換算人民幣大約合2.5元一公斤
『陸』 古代的一兩黃金等於現在的多少錢
我國古代貨幣單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別是秦漢以前。這里我們只討論一兩黃金。專
由於金銀銅製成的屬貨幣本身是有價值,而且理論上貨幣的價值就應該等於金屬的價格,所以我們可以通過現在金屬的價格來回答「一兩黃金到底值多少錢」的問題。
目前黃金的價格大約(人民幣)為:355元/克。古代「兩」這個重量單位雖有不同但大約都是40克左右,而「斤」則大約是700克左右。然而黃金的比重較小,一兩黃金估計有55克左右。
所以最終不難算出結果為: 1兩黃金:約值17750元
『柒』 宋朝的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
宋代是銅本位制,銅錢是主要的貨幣,金銀是不做為貨幣使用的。
在討論古代貨幣的時候通常會用一個假設:一兩黃金=10兩白銀=10貫銅錢=1000文銅錢。《岳飛新傳》中曾經提到朝廷在給岳飛的省札中有:「支付*萬石米,四十萬貫錢,以做軍需。四十萬貫錢以十萬兩銀和五千兩金折支,當時金銀尚為做為獨立的貨幣使用。」從而可見南宋40萬貫銅錢,相當與10萬兩銀子和5000兩金子,基本在數量級上符合上面這個假設。
宋代一貫錢合今天多少人民幣?有以下幾種演算法:
黃金基準國際牌價:金價基本在400美圓一盎司左右,一盎司為28.3克。宋制一市斤為640克,一市斤有16兩,所以宋代的一亮為今天的40克。這樣一算宋代一兩黃金相當與565美圓,以今天美圓對人民幣8.23元來算,相當於4650元。根據假設一兩黃金為10兩銀既10貫錢,宋代一貫銅錢相當於465元。
白銀基準國際牌價:銀價基本上在6美圓一盎司周圍波動。同金價的換算相仿,一兩銀子也就是一棺銅錢,相當於70元人民幣。
米價基準:宋代一市斤是640克,宋代一石合92.5宋斤。因此一石大米就有59200克,即59.2公斤。北宋末年宋徽宗期間大約每石一貫左右,如果按現在大米價格每公斤2.5元來計算,宋代一石大米59.2公斤合148元,也就是一貫銅錢合148元人民幣。
由於我國不是主要產銀國,而且工業化後提煉銀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所以古代的銀子的價值肯定大幅度高於現在的價值,顯然以今天的銀價做為參照體系是不合理的。這從今天銀價6美圓,一盎司金價400美圓就能看出,今天的一兩黃金能換66兩銀子,而我們假設的古代金銀兌換率是1:10。而黃金的產量穩定,直到今天仍被世界各國做為重要硬通貨儲備,所以用黃金做為基準比較合理。此外,雖然現代的糧食產量大為提高,但是今天消費糧食的人口也大幅度增加了。北宋大約不到5000萬人口,而今天中國大約已經有13億多人口。民以食為天,糧價應該還是應該很重要的基準。
因此就取了金價基準的465元和米價基準的148元的平均值306.5元,並歸整去掉零頭,將一貫銅錢定為300元人民幣。因此我們有下列基本換算:
1兩金=3000元人民幣;
1兩銀=1貫銅錢=300元人民幣;
1文銅錢=0.3元人民幣。
『捌』 古代一兩銀子等於多少文錢,一兩金子等於多少銀子
1.1兩黃金為10兩白復銀;制
2.1兩白銀為1貫銅錢;
3.一貫銅錢為1000文銅錢;
2.宋朝時,朝廷給岳飛文件中寫道:「支付六萬石米,四十萬貫錢,以作軍需。四十萬貫錢以十萬兩銀和五千兩金折支,當時金銀尚未作為獨立的貨幣使用「,我們從這里可以看出,在宋朝,4萬貫的銅錢,相當於1萬兩白銀和500兩黃金,換算之後符合第一條中的內容基。
(8)宋代一兩黃金多少錢擴展閱讀
春秋戰國時期,隨著商品經濟發展,使在流通中要分割和鑒定成色的金屬稱量貨幣逐步不適應,而被金屬鑄幣所取代。中國歷代古錢幣大多數是以銅合金形式鑄造的,方孔錢(銅錢)是古代錢幣最常見的一種。
在古代,人類就對銀有了認識。銀和黃金一樣,是一種應用歷史悠久的貴金屬,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由於銀獨有的優良特性,人們曾賦予它貨幣和裝飾雙重價值,英鎊和我國解放前用的銀元,就是以銀為主的銀、銅合金。在我國清代,1兩銀子約相當於今天的400-500元人民幣(長美注)。
參考文獻
網路
白銀
銅錢
『玖』 宋代一兩銀子等於現在多少錢
宋代一兩銀子等於現在924-1848元。
各朝代銀兩的貨幣價值都有所不同,以大米為衡量單位,嘗試推算過銀子的價值,雖然換算數字不一定準確,換算方法卻值得參考。
如:明朝萬曆年間一兩銀子可以購買一般質量的大米二石,如果當時一石約為94.4公斤,一兩銀子就可以買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現在我國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間,以中間價1.75元計算,可以算出明朝一兩銀子等於人民幣660.8元;
又如:唐太宗貞觀年間一斗米只賣5文錢,通常一兩銀子折1000文銅錢(又稱一貫),可買200斗米,10斗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約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價1.75元一斤計算,一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4130元的購買力;
唐玄宗開元年間通貨膨脹,米價漲到10文一斗,也是一兩銀子等於2065元人民幣;
根據《宋史食貨志》提到「熙、豐以前,米石不過六七百」和《宋史職官志》「每斗(米)折錢三十文」的記載,姑且以2000個銅錢折銀一兩計算,太平時期米價是1石600-300錢。1兩銀子基本上可以買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計算,1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近924-1848元。
銀兩為貨幣單位起於漢代盛行於明清。作為法定貨幣單位,止於1933年的「廢兩改元」。1933年後仍在民間使用。
近代銀兩有實虛之分。實銀兩指實際流通的白銀,大體分為4種: 元寶,中錠,小錠,碎銀。秤量銀兩的平砝,因地區和使用單位各異,全國有170餘種,最主要的是庫平兩、廣平兩、關平兩、漕平兩等。光緒三十四年 (1908年) 清政府規定庫平1兩等於37.301克。
銀兩也稱紋銀,其向上為黃金,向下為銅板也稱之為制錢。
兌換關系:銅錢,白銀和黃金之間的兌換比例就像外匯價格一樣,是常常變動的,不像1元錢等於100分這樣明確。
『拾』 一兩黃金多少錢
黃金的價格是隨時波動,你最好看一下
http://www.c168.com/gold
這個網站,價格會隨行就市,隨時顯示最新價格的
他最大專的優點是屬10秒鍾自動更新一次
!
首飾的價格一般是在黃金的價格之上再加上30-60不等的加工費!其價格也會隨著黃金的價格上下波動
一兩=50克算出來就知道黃金一兩最新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