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的家庭計劃
經常看到一些書籍或者文章在探討家庭生活時都會給出很多優秀的建議,為此我也想給自己家庭設定一些計劃,一些可以影響我們一家人一輩子的計劃。
一,每天至少贊美三次。這估計是最奇葩的計劃之一。但我卻要把他放在第一位。通過一些書籍介紹,經常得到鼓勵的孩子明顯比天天挨批的孩子要優秀得多。一萬小時理論一書里就介紹到,正確的鼓勵很大可能就是其中的開關。《超感獵殺》這部美劇里冰島女的父親不管他女兒做什麼,都一如既往的支持她,每次都會心一笑,接著彈起他的小吉他。這種感覺很好。我想在家裡,不要互相指責,不要一天到晚彼此郁悶。家是一個港灣,不管你在外面經歷了什麼,不管世界如何變遷,回到家,就應該感受到家裡的溫暖。看過太多不良孩子的生活環境大多就是在學校被人歧視遭欺負,回到家了,父母依舊對他不聞不問或者又打又罵,我不想這樣。我是不管我女兒在外面做了什麼,只要她回家了,我就要對自己的寶貝女兒說,「天啊,老天爺又派我的女神回來了」「這就是我世界上最美的寶貝女兒了」我不希望家裡任何一個人對家有抵牾的感覺。贊美就是開始。哪怕是虛偽的,哪怕是做作的,起碼在你昨天跟人吵了一架,起碼你昨天被老闆狠批一頓之後的第二天還能跟自己家人說,「天啊,今天你怎麼這么漂亮?都快迷倒我了」。
有信仰是一件好事,有信仰可以讓人相信奇跡,可以讓人能堅持的去做一些事情。我很相信這個道理。我覺得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向前,不斷進取的過程,而身邊人的鼓勵,支持,就像是一種信仰。假若我女兒喜歡畫畫,那我就告訴她,去試試,拿起筆,把自己想畫的畫下來。我會不斷的鼓勵她,支持她。就像《超感獵殺》里的冰島女的父親一樣。而這樣的生活環境,才能讓女兒不用生活在一個不被人理解,經常遭到指責,嘲笑,更重要的是,她每天都會得到三次贊美,或者說是三次祝福,這是父親給的。
不得不指出 來一點,當我提出這個建議時,我妻子是不贊成的。她說太虛偽了,贊美需要真心發出。我突然發現,她的人生真的很少去贊美過什麼。在一些銷售公司里,會教導銷售人員在銷售之前務必先誇耀一下對方,或者進行一番感恩。這是很好的切入話題的方式。而且絕非沒有道理的。我們經常發現,兩個女人初次見面,馬上能進入話題開場白幾乎都是「哇,你的鞋子很漂亮啊,在哪買的?」「你挑選這件衣服實在太有品味了」。在卡耐基的《人性的弱點》一書里就闡述了這么一些看法,人總是不肯認錯的,人總是希望得到贊美的。通過與人的贊美,路途會平坦很多,人也會輕松很多。當然,我不是希望讓女兒成為銷售人員或者別的什麼推銷(雖然我認為這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技能),我僅僅是希望讓家變得更溫暖些,而讓家變得更溫暖些的最好的開始,就是發現自己家人的優秀。
二,每天進行一次固定的家庭活動,每周一次家庭聚餐,每個月一次家庭討論。每天一次家庭活動或許有些奢侈,但我說的可能就是一家人晚飯出去散步,當然,我是希望每天早上一起早起運動這是最好的。早起運動,一來可以培養早起的習慣,二來可以培養運動的習慣,三來,一家人出去運動,更好。每周末聚餐,我看到過很多國家都會在每周末固定的一個時間一家人聚餐,有爸爸媽媽公公婆婆兄弟姐妹全聚一起。我的家族按理說是比較龐大的家族,我父親有六個兄弟姐妹,我阿公那輩有具體幾個兄弟我也不確定,但至少都是上百個親戚。但現在很多親戚都不來往,就是缺乏一個固定的場所長期維系這份親情。我的幾個姑姑現在都極少來往,更何況遠在福建的大伯。所以,我希望以後每周末,我們叫上爸媽,一家人吃飯,說說話。把這份親情維系下去。我們也可以叫上熟悉的朋友,一起聚餐。這是現代社會維系家這個概念最低最低的要求了。
每個月一次家庭討論,這在我的設想里就是讀書討論。這就要求我們都必須在一個月內閱讀完至少一本書。我認為這是促進家共同成長的一個好方法。我十分厭惡那些不願意學習,不願意堅持的人,把自己放在那些舒適區域的人是無法得到成長的。像女兒這么小,待到她有閱讀能力了,便開始這個計劃,哪怕她只是看了一本小畫冊,一本繪本,只能簡單的說,裡面的老鼠很厲害很聰明,能抓弄那隻大貓。足夠了,就這么一句話,就已經開始成長了。再往後,再看更多的書,得到更多的知識。以女兒五歲為例,每月閱讀一本書籍,一年十二本,十年後至少能閱讀上一百二十本書籍。這就是小孩子能積攢的財富。而在不斷的閱讀中,孩子的閱讀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還有方方面面都能得到更好的成長。關鍵是,當她看到自己父母也在一起閱讀,閱讀得到的知識分享,又再次讓女兒或者再一次的知識。通過在家裡的討論,讓知識再次碰撞,我們一家人都在成長。我十分期待這樣的討論。
不過,讀書討論很重要,但僅能作為家庭討論的一部分。更重要的事情是,通過討論來解決爭執,一家人再怎麼融洽都難免會有分歧,這里就要用到討論了。我們可以坐下來,心平氣和的把問題說出來,把分歧點都列出來,通過討論再落實下去。這里有一個我認為很重要的做法,就是讓女兒的看法得到尊重,她會作為一個討論的一份子發表看法,而且絕對不是對她忽視不理睬的態度。我認為這對她來說有很重要。家裡的每一個人都會得到家裡人的尊重。我不能因為女兒小,不懂事就完全無視她的看法,如果她不理解,我會嘗試解釋讓她理解,這不就是一個父親應該做的事情嗎?
三,遠離電子產品。我不敢說要徹底放棄手機,電腦之類,譬如我自己就利用電腦在寫作。但我希望還是盡量的少用。我最早覺得要少用手機,電腦的時候,僅僅是因為我覺得他們佔用我太多的時間了。現代碎片化閱讀,加上即時通訊,讓自己花耗太多時間在上面。我實在不明白為什麼一個人寧願在QQ群微信群上去尋找好的股票,寧願瀏覽網頁瀏覽胡言亂語的公眾號文章(估計說的也包括我自己),卻不願意靜下心把股市的經典書籍好好閱讀一遍,系統的去理解這個金融市場?我很奇怪那些在微信QQ上能通過幾句話就決定買賣一隻股票不是太兒戲了點?我們買個橙子,多少也會貨比三家,待到合適的時候也會裝模作樣的讓店老闆以為自己很懂橙子,這個捏捏那個壓壓,比較下橙子的顏色什麼的,挑選幾個然後再殺殺價。而在股票市場上的人就不同了,「***要漲了,我看它漲勢不錯,買了一些。」「真的喔,這股估計有得漲,跟進跟進。」「哎呀,前幾天你推薦的股票大漲啊,沒跟上可惜了。那啥啥啥大神,再推個股怎樣?」跟菜市場買菜估計還沒多大區別。且不說這到底能不能賺錢,每天接受那麼多信息,而且還是不成系統的,甚至不過就是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忠告,而我們卻願意花這么多時間在上面?我之前也樂此不疲,像一篇系統的教人折疊衣服的,我立馬保存下來,指不定哪天要用對吧。結果這篇文章的意義也就在我保存那一刻定格了,幾乎不佔我大腦內存的零點零零一的空間,我也根本記不住這篇文章教的折疊方法。
一個人東學一點,西學一點,這很難形成一個系統的知識體系,這也就很難記住。我們不大可能會去記住一個醫學上的名詞然後再去解答化學上的問題,最後還要用數學公式推演出來,而推演的結果還必須用古文表達出來?但假若我們懂得歷史,自然不難記住唐宋元明清。像《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作者本來就是明史專家,讀了很多關於明代的歷史,寫這書幾乎是信手沾來,我猜想考據都很少。這就是他的知識體系。碎片化閱讀,零星知識大多就是我們現代人急功近利的表現,試想下一個沒系統學習過五筆的人讓他背字根有意義么?哪怕你解釋了什麼是五筆,他不用電腦打字這對他又有意義么?網上很多對書籍的讀書筆記,說是可以為我們節省時間去理解書籍,但這就肯定是作者的意思么?缺乏例子的解說,缺乏理論的推演,缺乏文字的修飾,這書對你的意義真的會大?而所謂節省下來的時間都拿去刷朋友圈刷微博去了。
我並不是反對電子產品,實際上電子產品真的大大給了我很多便利,至少在我想女兒的時候,妻子會發她的照片過來。但我反對是,要學習就必須系統化的去學習,耐得住性子的去學。我還是用做股票為例,今天我學了macd,知道幾個賣出買入信號,嗯,很好,明天又有人推薦我學rsi,也學會了買入賣出信號,天下無敵手了,雙指標出擊,殺庄大神,一代股神出現了。結果還是虧。又學k線,知道兩個k線組合,果斷出擊,結果大罵網上胡扯,居然還是虧?像這樣周而復始的去東學一點西學一點,根本不可能賺錢的,哪怕今天賺了,明天後天大後天大大後天也必定還給市場。系統的學習就必須給自己系統化,就好像我現在什麼都不懂,想做股票,那起碼我要懂股票是什麼吧?股票基礎要先學好。那怎麼賺錢呢?那起碼我要把怎麼賺這個道理搞清楚。把所有的都搞清楚還得將其系統化,什麼是系統化,就是你買賣股票也有一個操作系統。簡單說,就是買入,賣出,止損,平倉。不懂的地方就找到相關的知識去補充他。買入,為什麼買入,以多少資金買入,買入之後怎麼做,這些事情理清楚了,那自己的操作系統就出來了。像巴菲特,他也有自己的操作系統,這幾乎可以比對著看。
也就是說,如經歷一番認真的系統的學習,那學習是沒有意義的。像洪熙官進少林寺之後,方丈也要他先學基本功,基本功踏實了再去學其他的。這就是我建議遠離電子產品的原因。但所謂的遠離也不至於要徹底斷絕,我會認為,必須培養出專注及自我學習,自我控制的能力再多利用電子產品。我會減少對手機的依賴,對電腦的依賴,陪同女兒一起讀書,甚至一起書寫。
當然,後面我也閱讀到遠離電子產品的一個重要原因,小孩子經常使用電腦,手機會讓他長大了不懂得交際。雖然我覺得這無所謂,在我眼裡,能憑自己一己之力掙到飯錢就行,除非自己想往上爬,那這些技能就必須學會。
四,合理的獎懲。我做事情喜歡做計劃,幾乎是任何事情都想想個計劃出來,這也就讓我成了一個計劃控。但光有計劃肯定不行,必須落之以實處才有用。空想家從來都沒見到成功的果實的。我會盡量用這種方式問我女兒,「寶貝女兒,你有沒有想過你長大想做什麼啊?要是你想做一個科學家/醫生/老師/演員,那你有沒有想過你現在怎麼做以後才能做成呢?要麼我們一起制定一個計劃,讓我們一起去實現他?」我會逐步誘導她制定較好的計劃,然後我們再說獎懲機制。譬如女兒喜歡畫畫,那一天描繪一張畫應該不難,如果沒畫好,罰做家務,罰第二天畫三張,罰禁足,等等,如果做到了,連續一個星期獎勵一個娃娃?一個月獎勵出去吃大餐?還有家裡的一些規矩,譬如不準說粗話,粗話就罰款,大人五十塊,小孩五塊。小孩沒錢,就創造出掙錢的機會給她,譬如做家務每次獎勵幾塊等等。有很多規矩不是死的,但有一些就要作為死規矩去遵守,不單單針對小孩,還有大人的,全家共同遵守。
我這種做法,一來制定一個相對有規矩但又自由的環境,防止一些不好的習慣生成,同時培養孩子自己能追求一些目標一些想法的能力。細想之下,所有自己想對女兒做的,其實也就是想對自己做的,作為大人,如果不能設置一個榜樣,那所有的事情終歸沒有意義。所以每一個獎懲,每一個制度我們一家人定下來之後,再由我們一家人共同去遵守,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