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頻交易是什麼意思
交易(deal)
原指以物易物,後泛指買賣商品。如:一攬子交易。買賣雙方對某一產品或商業信息進行磋商談判的一單生意,也叫買賣;交易的本質是不等價交換。
高頻交易
高頻交易是指從那些人們無法利用的極為短暫的市場變化中尋求獲利的計算機化交易,比如,某種證券買入價和賣出價差價的微小變化,或者某隻股票在不同交易所之間的微小價差。這種交易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至於有些交易機構將自己的「伺服器群組」(server farms)安置到了離交易所的計算機很近的地方,以縮短交易指令通過光纜以光速旅行的距離。最簡單的定義:高頻交易就是當日開的倉當日平掉,持倉時間按秒算。
高頻交易一定都有以下特點:
1. 計算機控制,人是控制不過來的。
2. 低費率。費率一般都在萬分之一以下,美國甚至會出現負費率(流動性提供商Rebate)
3. 持倉/反應時間按秒算(高頻), 甚至按毫秒微妙算(超高頻)
4. 每筆低回報率,0.01%平均每筆回報算高的
5. 高Turnover, 每天交易1000個來回不算多。
6. 低交易風險,年化Sharpe Ratio 10 不算高
7. 高杠桿, 30倍杠桿不算高
8. 高總回報率。做高頻年化回報低於200%你都不好意思跟人說。
9. 高競爭, 這是一個零和游戲。機會就那麼多,我賺了,你就賺不到甚至賠了。
10. 速度為王. 因為託管伺服器間幾米的距離,NYSE迫於壓力加了固定的延遲。
❷ 同樣作為程序化交易,高頻交易和低頻交易各有什麼優勢和劣勢
高頻交易還有優勢?有沒有搞錯!程序化就能賺錢?深刻地理解市場吧!只有深刻理解版市場的人才能賺到錢權!高頻交易程序化是無法賺錢的,人工高頻交易也許有人能賺錢!但極少,而且不能長久,還損壞健康!程序化交易的優勢在於保證執行技術的每一個買賣點,避免人性弱點!劣勢在於試錯成本太高!所以高頻交易是賺不到錢的!由於試錯成本高,不能重倉,比手工交易沒啥優勢!任何一個有良知的交易員都不會建議您單獨使用程序化交易的!
❸ 期貨中說的高頻交易 高頻對沖是怎麼樣的他們都沒有手續費嗎利用微小的利潤能賺錢怎麼做的
符合以下三點的,就可以叫做高頻交易(或高頻對沖):
1、交易指令完全由電腦發送,對市場數據的響應延時在微秒級(VBA退散)。
2、系統由專用的軟硬體組成,研發時需要大量計算機專家級的工作。
3、系統的硬體需要放在離交易所主機很近的位置上,所謂co-location。並且得到專門的准入許可證,交易指令直接發送至交易所(而不是通過券商中轉)。
高頻交易照樣要交手續費,每次交易收益雖低,但由於交易頻率高,收益也很可觀,但是實際上高頻交易不一定能賺錢。
1、高頻交易賺錢的的確有,賠錢的也大把存在。因為高頻交易系統對低延遲的敏感性,研發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要高薪聘專業的計算機專家,花錢買昂貴的硬體,租用專門的微波通信線路。但這一切也不能保證你得到一個預想中的「低延遲」系統。整個系統的設計和開發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工程。而且交易系統對於准確性和穩定性要求極高,不夠精密的話上線後會出現各種問題,根本無法使用。如此大規模的投入,很多時候換來的是一個殘次品系統,非常非常多的公司因為搞不定技術問題而賠錢關門。
2、這里有一個深遠的問題是,高頻交易是一個金融和計算機結合的產業,但同時精通這兩者的人才是非常稀少的。金融人士主導的項目會缺乏對技術的判斷能力,IT人士主導又會對需求把握不清。在對性能不敏感的行業這可能不是太大問題,可以按照傳統的甲方乙方方式解決,有問題慢慢扯皮。但在這個高競爭行業,沒有太多時間可以用來浪費在扯皮上。投產的系統可能慢上幾微秒就是廢物,而那時往往會發現基本的設計就有問題,根本無力回天。這種超高難度的研發壓力,其實才是高回報的來源。
注意:高頻交易並不適合普通投資者。
❹ 做為小股民,在股市中高頻交易是好還是不好
一句話:高頻交易是博士生才能乾的事。作為小股民初涉股市或者雖然在股市玩了一段時間,但由於無論是技能還是心裡素質都沒有達到要求,做高頻交易很危險。
第一,高頻交易需要超強的盤感,對市場的變化瞭然於胸,因為市場隨時變化,而你又要做高頻交易,沒有良好的盤感是不可想像的,而這種盤感一般沒有十年不間斷的從業經歷是很難獲得的。第二,高頻交易需要高超的交易技巧。可以說,高頻交易者「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甚至很多交易技已經成為交易習慣,一看形態就知道怎麼交易,一看走法就知道點位。這種交易習慣需要長時間訓練得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第三,高頻交易需要有過硬的心裡素質。不糾結,不後悔,不埋怨,按照自己的節奏一單一單打,錯了就止損,絕對不拖泥帶水,而且各種交易策略銜接有序,資金始終處於良性的高速運轉。作為小股民由於其能力和經歷都不夠,還是不要做高頻交易的好,通過不斷累積經驗,以後具備素質了,再進行高頻交易也不遲。
猛然想起多年前的一個帖子《一個營業部老總的觀察》
這個劵商營業部老總做了10年,觀察了無數的股民,其中只有20%是盈利的,一種是賺企業的錢。(也就是企業增長的利潤)
這個老總說,其中有一個大戶他記得很清楚,是一個企業的老闆,他持股10年不動,他二次勸這他交易(因為劵商的利潤是根據股民交易額計算的,你賺還是虧和劵商無關),但是他就是不交易,他說,他其他的股票不太懂,而他認識這個公司的老總和他們團隊,覺得人不錯,靠譜,不想賣出。
還有一次,劵商老總對他說,趕緊買點銀行股,那個大戶說,我覺得手裡這個股不比銀行股差,我還是不換了。
十年後,這個大戶的股票漲了30倍。
另外一種賺錢的股民,他們開始買的時候股票並不是那麼好,有的還跌的很厲害,但是他們一直拿著不動,好像忘記了還有股票這回事,5年後回來發現漲了5-10倍。
老總說,這些人基本都是有自己的事業,工作,沒有職業股民,也許是股市裡的錢少,所以是漲是跌對他們影響不大,營業部也沒有賺他們的錢,因為他們5年才交易一次,所以這些人對劵商簡直就是災難。
那你們喜歡的客戶是誰呢?你們賺誰的錢呢?
老總笑笑,說我認識很多老股票,十多年前他們賬上有50萬,騎著自行車來營業部交易,他們像上班一樣准點,都成為老熟人了,他們來了就盯著盤面,到時間下班回家。
他們中業績最好的10年時間賺了50%,但同時給營業部也貢獻了50萬的手續費。
在牛市裡這些賬號90%都會活躍的交易,但是熊市他們中只有30%還在。
10年前他們騎著單車來,賬上50萬,今天他們還是騎著單車來,賬上也還是50萬。
歡迎關注黑馬 財經 圈
高頻交易的好處可以讓市場交易更活躍,對個人來講如果你有時間進行高頻交易的話也不是一件壞事,但一定要踏准漲跌的時間點!如果一手股票每天都有50塊的套利空間,10手就是500塊,100手就是5000塊。但莊家不是傻瓜,如果人家發現你大筆買進或賣出的話,股票價格就會跳出箱體向上或者向下讓你無法再波動范圍內撈錢!所以玩幾手高頻交易是可行的,大筆交易你想玩高頻交易還是算了吧!
看了你的問題簡介。你那根本不叫高頻交易,就是頻繁較高的短線交易而已。高頻交易是個專用術語,特指量化交易,電腦自動執行程序一秒鍾交易很多次的那種。你顯然就是頻繁交易而已,最好少用高頻交易這個詞語,易讓人產生誤解。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有極少數的人,他們有反應快,技術好,執行力強、精力旺盛等優點,他們較適合做頻繁交易。但是就是這樣的人中也極少有發大財的,因為做到一定程度後資金量大些後就無法做這種短線交易了。這種短線交易模式就會遇到瓶頸。一般而言,做到千萬元以上就很難做短線了。現實中世界上那些個人資產幾十億、幾百億的投資大師沒有一個是做短線的。
當然我上面說的已是對於做短線的人最好的結果——小富即安。
而實際上更多的人,佔比99.9%以上的人做頻繁短線最終都是虧錢的。在國外和國內都做過交易周期與獲利關系的統計,結果表明一周交易一次的投資者虧損率是最高的。二周以上才交易一次的投資者業績要明顯好一些。一個月以上交易一次的投資者總體業績是最好的。
原因很簡單,短線交易面臨的不確定性更大,在有局限的短小的時間和空間內必須做出決定當然犯錯率會較高。
這種頻繁的交易上面說過,一來是未來的發展空間有限,二來是風險大,容易虧損。
關鍵的核心是它違背了我國古代哲學所提倡的游刃有餘的思想。
什麼叫游刃有餘?《庖丁解牛》中說的很明白——以無厚入有間。就是要在一個很寬敞的可以理清矛盾從容進退的空間進行運作。
短線交易則相反,短線是在一個狹小的充滿不確定性的時空范圍內著眼與用力。。。。
奉勸你慢慢的減少這種頻繁的交易,大格局賺大錢,樹雄心立大志為賺大錢而努力奮斗。
作為一名交易了10年的操盤手,在我的理解當中,只有盈利的交易和虧損的交易,至於長線交易,中線交易,短線交易,甚至日內的高頻交易,在我的認知中沒有區別。
今天的這個話題,咱們分兩個角度去聊。第一:咱們聊一下如何看待不同的交易風格?
第二:咱們說一下做日內高頻交易的注意事項。
首先,白貓黑貓逮到老鼠的都是好貓。市場上存在一些關於交易風格不同的認知。主流的觀點更傾向於趨勢交易,俗話說「順勢出奇跡」,有一些觀點也比較偏激,完全的否認其他的交易風格。
甚至存在鄙視鏈,做趨勢交易的交易員瞧不上做日內交易的。其實不然,俗話說得好,有同行無同利, 我們做交易的第一出發點就是盈利,我們的共同對手是市場,而不是交易員彼此之間的對比和競爭。 長中短不同的交易系統只要長久來看是盈利的,都是OK的。
每個人要結合自己的具體情況去選擇交易風格:
兼職交易工作比較忙,就選擇盡量長線的交易,這樣不需要非常大的精力盯盤,但是持倉周期長對交易員的耐心考驗非常大。
如果你時間充裕,精力比較旺盛,性格又比較著急可以選擇中短線的交易。
選擇了交易風格也就選擇了一種交易系統,在能夠盈利的前提之下,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的,
第二,聊一下日內高頻交易的注意事項。(1)千萬不能沖動,不能情緒化。
高頻交易盯盤非常的緊,很多做高頻交易的交易員甚至看軟體上的分時圖。人很容易無意識地被價格的變動吸引,會對走勢產生錯誤的判斷。
另外也非常容易產生交易的負面情緒。人在緊張恐懼的情緒之下的智力水平只有正常的30%,這種沖動之下我們很容易做出傻事,重倉交易,不能執行交易系統,導致嚴重的虧損。
如果你剛剛開始交易,交易的經驗並不豐富,盡量不要選擇日內高頻交易。這個教訓我是拿真金白銀換來的,因為我剛剛開始交易的時候就吃過類似的虧。
那時候做的是日內還算不上高頻,由於盯盤太緊,一頭扎進行情里失去了正確的判斷,一個下午+晚上就虧損40%。
(2)日內高頻交易資金管理更重要。
很多日內高頻交易者其實交易規則定製得並不是非常的嚴謹,交易當中有一些盤感在裡面,開倉平倉的速度都非常快。很多時候k線漲跌的時候帶來的靈感一閃就把單子做進去了,有的時候也是這樣平倉。這樣的交易風格,資金管理就顯得尤其重要。
三個原則:A:保持倉位的一致性。
B:輕倉交易,這種交易風格主觀的判斷更多一些,對交易員的考驗非常大,輕倉交易的時候交易員輕裝上陣更容易做出成績。
C:可以使用穩健的復利加倉的策略。
以上就是我對高頻交易的觀點。
散戶資金少,成交費高,大資金錯了可以有後面的資金來彌補。小資金錯了就是套,大資金百分之一就是論萬,小資金還不夠成交費。如果個人能力強還可以,個人能力不強,資金不夠大還是算了吧!
我的研究結果顯示:在股市中高頻交易肯定是不好的。
持股N個交易日是否能盈利的標准:當日收盤價是否大於N個交易日內的平均交易成本(成交總金額/總成交量)。
根據以上標准,可以統計每一個交易日收盤後,持股N個交易日能盈利的個股數量,這一數量除以當日兩市個股總數,即為當日收盤後持股N個交易日的盈利水平。
根據以上標准與定義,對2440點以來的盈利水平進行分析的結果是:
持股一個交易日的平均盈利水平: 31.30%
持股三個交易日的平均盈利水平:32.60%
持股五個交易日的平均盈利水平:33.31%
持股八個交易日的平均盈利水平:33.61%
持股十三個交易日的平均盈利水平:33.7%
持股二十一個交易日的平均盈利水平:33.99%
持股三十四個交易日的平均盈利水平:33.44%
持股五十五個交易日的平均盈利水平:32.26%
持股八十九個交易日的平均盈利水平:30.58%
持股144個交易日的平均盈利水平:29.67%
持股233個交易日的平均盈利水平:28.67%
根據以上研究結果,我們可以得到的結論是:
無論你的持股周期是長還是短,你能盈利的概率都只有33%左右。
根據以上統計數據分析結果可以看到: 在平均盈利水平只有33%的市場里,做短線會加快虧損的速度,只因為每天短線進出的股民每天都有高達69%的虧損概率 ;而做長線的股民的虧損速度相對來說就會緩慢得多。
從以上分析結果,我們還為「一贏兩平七虧本」的股市定律找到了科學依據:無論你怎麼折騰,股市裡的勝率只有33%,這意味著有約七成的股市參與者必定是虧本的。
首先高頻交易是指通過技術手段,進行大量交易,參考數學模型,獲得盈利的行為。
你所說的好像是頻繁交易,對於資金量較小的散戶來說,頻繁交易對盈利來說沒有好處,但是頻繁交易可以增加你的交易經驗,這個很有用,舉例拿10W先練練手,等資金到100W的時候你就游刃有餘了,如果上來就100W,你很難操作正確的。當然1W2W也可以練手。
那練什麼呢?果斷,止盈止損,膽量,盤口的感覺,不過就算小資金可以游刃有餘,在操作大資金是也要克服心理障礙。
最後祝願中小散戶,能在股海笑看風雲。
高頻交易一般是專業機構乾的事,小股民做這個不敢想像,高頻交易打的就是快速反應與信息差,對設備及人員素質要求高,就連網速一般也達不到要求的。
不能對高頻交易一言定生死。記住:所有交易方法都是賺錢的工具。這個原則你記住了,就不會老是糾纏於用哪個方法炒股了。如果沒有原則,你越討論會越迷惑!
所以,炒股的目的是賺錢。只要能夠賺錢(前提是不違法),什麼方法你都可以用。如果你用高頻交易能夠賺錢,即使每天賺得不多,但是只要勝率高,長期累積也會積少成多,沒啥可害羞的。股市本身就是多角度的。每個人只能抓到某一部分的規律。你就用這部分規律去賺錢即可。沒必要將所有規律都總結出來再操作。
當然,如果你用高頻交易是虧損的,長時間操作累計起來都是虧多賺少,那就沒必要再用。說明這個工具你也用不了。趕快換個趁手的工具再干。
在本人多年的交易中,根據我的經驗,做高頻交易盈虧都不大,優點是風險小,操作模式心裡比較有數。在符合模式時,賺錢也很快。但是符合模式的機會不多,主要還是牛市機會多。
所以,要賺錢,無論時高頻交易還是中長線交易,主要的機會都在牛市。在非牛市,越折騰虧的越多!很大大師最炒股,最簡單的經驗就是:牛市做多,熊市做空!根本不討論具體方法和工具。把握住大原則,賺錢就容易了!
❺ 為什麼高頻交易在期貨中深受異議
高頻交易,說白了就是說這種每一次交易的間隔時間都極其簡短,通常為十多分鍾乃至幾秒。最開始出現於上新世紀90時代末,現階段早已發展趨勢成外匯交易市場的關鍵能量。但近些年高頻交易備受異議,金融機構、外匯交易商及其某些權威專家剛開始斥責高頻交易的缺點,而另某些適用人員則全力支持高頻交易的發展趨勢,那麼高頻交易為什麼在期貨中這般的填滿異議呢?
高頻交易的益處
先而言說高頻交易在商品期貨中各種各樣益處,最先,高頻交易應用繁雜的優化演算法交易,另外藉助快速的程序流程行情軟體和有關硬體配置設備來超過在短暫性的市場起伏中盈利的實際效果。這類交易方式針對投資者而言優點極大,由於在短短幾秒鍾到幾彼此之間中能夠靈巧地捕獲期貨的起伏進而超過相對穩定的盈利,基礎理論上每天以內能夠開展千萬次的高頻交易,那麼得到的盈利將是永無止盡的。
次之,高頻交易解決信息的速率貼近光速,現階段紐約到倫敦光速65毫秒,納斯達克更快交易速率接近0.001ms到1ms當中,而人們的更快反應時間也就1000ms,即1秒。因而,這般高效快捷的響應速度巨大地為期貨市場引入充裕的流通性,減少交易價差,進而深化減少點差成本費,全面提高市場效率。
高頻交易的弊端
通常情況下,高頻交易必須根據程序交易,而且以便超過競爭能力必須更加技術專業的硬體配置設備,能夠說,高頻交易到最終拼的全是「誰的網路速度快誰利害」,而這卻給外匯市場中的個人投資者產生了不合理的市場競爭自然環境。由於個人投資者並不是具有技術專業的硬體配置設備和復雜的優化演算法交易,高頻交易就是說運用個人投資者交易很慢的缺點,每天以內達到千萬次的交易是個人投資者如何都沒法理解的,攪亂了全部期貨市場,個人投資者非常容易蒙受損失,特別是短線投資人。
除開速率上的危害外,高頻交易技術性的不平穩巨大地加重了期貨的性的震盪,因為高頻交易必須精準的程序化交易優化演算法交易,假如交易編號中出現1個小小的出錯,那麼其產生的結果將會是損害所有資產,另外很多的高頻交易將會會導致交易軟體承擔,導致市場部分快速垮台。
高頻交易的產生的不良影響還不僅在此,其真實受異議的地區取決於其管控空白頁。高頻交易非常容易被居心叵測的人來控制價錢,通常會拋出去不容易實行的訂單信息,導致要求的錯覺,誘惑投資人或有關組織提交訂單,欠缺公平公正和相容性。不但對個人投資者還是外匯交易商又或者大中型金融機構,高頻交易既抵觸了個人投資者的參加,又持續危害者各大組織的權益,好像是一頭老鼠過街的過街老鼠。
高頻交易將出路在哪裡
現如今,高頻交易早已變成市場上沒法忽略的能量,在為市場造就高額成交量的同時卻一直游離於管控以外。2014年,英國股票交易聯合會、聯邦調查局、商品期貨和交易聯合會和美國司法部競相剛開始下手調研高頻交易行業的內線交易個人行為。2019年7月,對沖基金文藝復興時期高新科技運用繁雜的計算機演算法,相互配合很多網路伺服器及其原子鍾,可以保持在幾十億分之一秒內同歩實行交易命令,致力於清除高頻交易。
而2019年瑞信投資分析師應用了瑞信特有的ExPRT交易統計數據。在10-12%的美國股票成交量統計數據適用下,獲得了純非高頻交易者(包含買家、買家、零售業和組織投資者)實行每單交易中心需時間的互聯網大數據。根據統計數據,市場的全部參加者不太可能所有獲得公平看待。針對這些投資風險較低,而且對交易交易量時間非常重視的投資人而言,假如他不想要擔負持倉的風險性,那他務必在別的層面作出某些妥協。
不難看出,適用與不兼容高頻交易的多方常有分別有效的大道理和統計數據,異議也許還將再次爭執下來。
❻ 什麼是高頻交易高頻交易有多快
股票市場在社會上常被稱為恐懼和貪婪的指數。在股票市場上,演算法已經開始顯示不帶任何情感地不懈追求決策目標的優勢。股票市場的電腦化進程始於電子交易所取代公開叫價。這不僅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透明度,而且使更廣泛的信息獲取成為可能。計算機化的下一波浪潮來自於貿易領域的互聯網。計算機以民主的方式向全球每一個人提供實時信息,不受任何歧視,並讓交易員可以直接下單。計算機取代了系統中的中間人,為最終消費者提供了真實和直接的訪問。
現在,計算機正逐漸從股票市場的推動者和促進者轉變為決策者。在取代了經紀人的必要性之後,計算機正使傳統的投資顧問變得毫無用處。股票市場通常被稱為社會中恐懼和貪婪的指標。演算法已經開始顯示了在股市中沒有任何情緒的情況下不斷追求決策目標進行投資的優勢。人工智慧的本質就是用人類智慧包裹著的一個計算機程序。演算法是由人類設計的簡單規則,用於一遍又一遍地執行任務。缺乏情感和重復執行相同任務的能力是最終的勝利。
計算機正從股票市場上單純的推動者和推動者轉變為決策者。計算機正讓傳統的投資顧問變得毫無用處。演算法可以執行的許多日常任務,並協助做出決策。如今的演算法可以閱讀財務報告,在互聯網上搜索任何相關信息,分析社交媒體上的任何跡象,並做出公正的決定。這個交易的分支叫做演算法交易。由於演算法是由人類智能驅動的,它們有規律地進化。就像在交易大廳里,許多經紀商為了達到合適的價格而相互競爭一樣,如今許多演算法也在相互競爭。
高頻交易(High Frequency Trading, HFT)是演算法交易(Algorithmic Trading)的一個分支,在演算法交易中,買賣決策非常迅速。高頻交易對買賣雙方的有效匹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高頻交易中,每隔幾秒鍾只有少量的交易,高頻交易的利潤通常非常小,因為倉位很快被平倉,而且倉位只保留幾秒鍾。演算法使交易發生的次數最大化。例如,在一個高頻演算法中,一隻股票的交易量可以達到交易量的10%,並且可以執行數千筆交易。高頻交易運行在統計模型上,贏的幾率通常大於輸的幾率。高頻交易本質上是風險較低的,因為小的倉位和相對非常短的開放時間。
你眨一下眼鏡需要300到400毫秒的時間。就在這一眨眼的功夫,幾個訂單就可能在你眼皮底下完成。
當有人下訂單買入或賣出股票時,交易台會處理該訂單並將其發送到不同的市場以完成該訂單。這些訂單是必須從一個點到另一個點的信息。由於市場的實際距離各不相同,因此某些市場可能會在幾毫秒內看到訂單。
舉個例子,現在有人在芝加哥市場上以低於1美分的價格出售股票。在芝加哥市場購買該股票,然後立即在紐約出售它,可以為那些先做這件事的人帶來快速的利潤。
如果小張可以在每秒中交易10000次,每個交易盈利0.0001美元。那就相當於每秒小張就賺了1美元,每分鍾60美元,僅需一小時就可獲得3600美元。
由於高頻交易可以在不到一毫秒的時間內完成,如果你能在別人面前看到這個訂單,那麼你就可以在別人反應過來之前比別人少花1美分買到這單,並且賣掉。這樣的操作基本上是100%能盈利的。換句話說,如果能將傳輸信息所需的時間減少毫秒,就有可能會帶來數百萬的利潤。
其中一條最重要的一條金融信息傳輸路線是從芝加哥到紐約。我們將用這個來作為討論的案例,也將解釋為什麼近幾年有數億美元的投資用來減少信息在兩個金融中心之間信息來回移動所需的時間。
150多年來,買賣的訂單都通過銅纜傳輸,銅纜一般都沿著鐵路線,因此蜿蜒曲折。消息從芝加哥到紐約來回傳輸2000英里需要0.25秒。當光纖電纜最終在20世紀80年代出現時,信息可以通過光而不是電來傳播,當然,這種信息要快得多。我們現在大部分信息都是通過光纜傳播的。通過光束,芝加哥到紐約的往返路徑只需要14.5毫秒。與銅纜相比,這是非常大的進步。
但是,如果我們要讓這條道路更短,並擺脫所有的光纜線路的上曲折線路帶來的時間上的浪費呢?
紐約到芝加哥之間的直線距離是720英里。當然,這是不可能的,因為為了做到這一點,你必須穿過其他人的財產和湖泊。但是差不多五年前,一家名為Spread Networks LLC的公司花費了大約3億美元,為了節省從紐約到芝加哥的線路中的175英里(約281千米),使總往返時間從14.5毫秒減少到13.1毫秒。
想像一下,花費3億美元只是為了減少1.4毫秒。
很明顯,每毫秒都很重要,所以公司開始尋找更快地發送信息的方式也就不足為奇了。但是什麼比通過光纜的光速更快?事實證明,玻璃光纖的光速比通過空氣的光速要慢得多。
光是一種電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以每秒300000公里的速度行進,並且幾乎可以快速通過空氣。然而,即使是最清晰的玻璃,光也只能以每秒20萬公里的速度行進。簡單來說,光纖需要1.5納秒(0.0000015毫秒)才能通過一英尺光纖,但只需1納秒(0.000001毫秒)即可在空氣中移動一英尺。
根據這個知識,各個公司開始向微波發射器投入數百萬美元,在金融市場數據中心之間建立微波鏈。這些微波發射器意味著從紐約到芝加哥的往返現在可以減少到8.5毫秒。
但即使這還不夠。
現在有幾家公司開始使用毫米波,這種波提供更短的波長,並且可以傳輸比標准微波傳輸更多的信息。相比之下,近五年前花費3億美元的光纖網路可能不再適用於高頻交易。
如今,公司仍在努力創造減少兩大金融中心之間每一毫秒的可能性。根據光速,紐約和芝加哥之間發送信息的理論限制為7.96毫秒。讓我們看看誰先到達那裡。
2014年3月,作者邁克爾·劉易斯(Michael Lewis)出版了一本名為《閃電男孩》(Flash Boys)的書,書中談到高頻交易公司對市場的負面影響。加拿大金融服務業高管布拉德•勝山(Brad Katsuyama)積極宣傳這本書的意識形態。這本書只強調了一種觀點,而故意忽略了另一種。
就像硬幣的兩面一樣,高頻交易的爭論也有兩面。一方面是邁克爾•劉易斯(Michael Lewis)和布拉德•勝山(Brad Katsuyama)所展示的高頻交易的「魔鬼」的一面,另一方面是推動市場走向繁榮和流動性的高頻交易的「天使」的一面。邁克爾•劉易斯本人也承認,高頻交易為市場提供了更多流動性,降低了交易費用,並導致市場趨緊和范圍擴大。
❼ 頻繁交易是做交易的一個大忌,所有人最常犯的毛病你認可嗎
只要是交易就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也就沒有絕對的大忌。頻繁交易沒有錯,錯的在於交易者本身
炒股的交易被人們歸納為中長線,短線和超短線。在操作過程中,短線和超短線操作屬於頻繁操作。在保證每次操作都正確的情況下,超短線操作是賺取復利收益最高最快的一種方式。正常來說一般股民資金量小,買賣都比較方便靈活,而不像大資金買賣都需要較長時間去計劃。股民來股市都是追求高額收益,特別的追求眼前的收益,那麼短線就符合他們的要求。一萬元每天賺幾十和一萬元放一年賺幾千,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每天都能夠賺錢的操作。這樣即刺激,而且如果產生了復利,那收益相當驚人。
從實際操作中來看,這種短線操作是造成大多數股民虧損的最主要原因。問題不是出在交易的本身,而是出在交易者自身。從交易本身的角度上看,只要用之正確,任何交易都是可行的。短線交易更加靈活,收益更能夠最大化。但短線交易變化快,數據穩定性差,那麼就需要很高超的交易技巧,需要較強的執行力,需要長期的訓練形成盤感。這就需要對各種基本面政策的綜合判斷,需要尋找股票的規律。而大多數的股民進入股市,純粹帶有賭博性質,對股市規律,對股市的研究都不具備能力,屬於背離性的交易方式。做中長線相對要求比較粗糙,做短線相對要求比較高,本身大多數人按自身能力,根本不適合於做短線。如果同樣的資金,一年交易兩三次,犯錯了,也就是虧兩三次;如果頻繁的交易,一年交易幾十次,加上自身能力不夠,就會虧幾十次。虧幾十次和虧幾次相比較,當然虧損速度和規模都會加大。如果你有正確的方法,賺幾十次當然比只賺幾次要更強。但有正確方法的人,有幾個呢?
交易方法本身沒有對錯,也不是造成虧損的主要原因。問題出在交易者不斷的犯錯,不具備能力,當犯錯的次數增加,就會造成虧損的次數增加。
是,我認可。
真正好的交易機會,並沒有看起來那麼多。
頻繁交易可能導致手續高,止損多;許多大行情沒抓住,小行情又抓太久。
您講的對,找個好位置,對了耐心持有,錯了止損就好。
不完全對,頻繁交易也有賺錢的機會,如果是高頻交易就要遵守高頻的交易規則快進快出不對就斬立決,如果是高頻做成波段那肯定是交易的大忌。
這是本能不是啥大忌!問題是收益比!
不說倉位控制單說頻繁交易,都是耍流氓
❽ 有哪些經典投資理論,越多越好
九一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科斯的代表作,企業的性質,為我們揭示了企業存在的意義,即當企業的內部營運成本小於實體經濟市場的交易成本時,企業就有存在的價值。這一認知讓後來創辦企業的人有了明確的思路:公司要尋找交易成本高的領域,在這一領域盡可能降低交易成本,創造價值。最為典型的案例就是當今的互聯網經濟,如BAT三巨頭。
那麼是否有關於金融市場性質的討論呢?對於這一問題的探究,市場從未停止,格雷厄姆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派流派,卡尼曼索羅斯的行為金融學流派,以及近些年大行其道的高頻交易流派,每個流派,都在其各自的領域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與他們交易理念相關的著作也為我們清晰地闡述著他們對交易不同的理解和認知。
我們也可以經常看到,不同流派的人群在為捍衛自己流派的理念而爭論不休。這讓我不禁想到小時候成語里那個的盲人摸象的故事。A流派摸到大象鼻子的說大象是管子,B流派摸到大象耳朵的說大象是蒲扇,C流派摸到大象腿的說大象是柱子,D流派摸到大象尾巴的說大象是草繩。言下之意,大家或許只看到了事物的一部分,而不是全局。
我不敢說自己看到了事物的全局,但是因為在價值投資,行為金融(趨勢投資),高頻交易三個領域,我都實戰過,並且在大學和研究生期間也研究過相關理論,因此在今天,在總結前人的經驗並結合自己的實戰體會基礎之上,我想試著為大家來描述我這個或許是摸得多一些的盲人眼中的金融市場。
在描述這個市場的全貌之前,我要引入一個概念,無效價格和有效價格。有人可能會想,這個我知道,就是價格終將回歸價值。但是,在我的邏輯框架里,價格的有效和無效並不是這樣定義的。我不認為有什麼固定不變的價值,是可以等待價格去到達的,因為事物的發展是動態的,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一切都在變,價值也不例外。因此我的定義是,在特定時間內一定會出現的價格,就是有效價格。除此之外,都是無效的價格,偏離有效價格越遠,無效性越大。
有了這個定義以後,我將把高頻交易、趨勢投資、價值投資,這三種看似並無關聯的投資流派整合起來,給大家一個清晰的輪廓。在此之前,我們先來了解這三個交易流派。
首先是高頻交易,高頻交易就是大家通常所說的超短線交易,成功的高頻交易者通常呈現日內買賣,交易頻率高,盈利穩定等特點。高頻交易的種類方式眾多,這里我說一個最簡單最容易理解的高頻交易套利模式,就是當股指期貨迅速拉升時,現貨時常會有幾秒的滯後性,高頻交易者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在這幾秒之內迅速買入現貨,然後在現貨上升達到股指期貨的拉升幅度時把買入的現貨出掉,從而實現套利。這是一個最為經典的價格從無效到有效的過程。它的特點是時間短,盈利空間小,但是確定性極高。
然後是價值投資,價值投資者根據對行業和具體公司的深入研究,得到一個未來這個公司的潛在目標價格,在當前交易價格距離公司潛在目標價格有一定空間的時候,價值投資者會以現價買入,等待市場在後期到達其目標價格。這一過程短暫數月,長則數年。特點是時間較長,盈利空間大,確定性根據價值投資者的洞察能力而定,但是相對於高頻交易,要低。
最後是趨勢投資,趨勢投資者依據行為金融學對群體性情緒的認知,認為趨勢是有延續性的,交易應該順勢而為,並在趨勢改變時終止。索羅斯在金融煉金術里提到過,他喜歡的交易部位就是在價格低位企穩加速上漲時做多,在高位橫盤破位後做空。主要依據是投資的反身性即投資者情緒自我加強理論。主要關注的是趨勢運動的方向以及趨勢是否加速了。
❾ 高頻交易是什麼和普通交易有什麼區別
高頻交易和普通交易簡單區別是專業操盤手與散戶的投資方式。高頻交易是個專用術語,特指量化交易,電腦自動執行程序一秒鍾交易很多次的那種。你顯然就是頻繁交易而已,最好少用高頻交易這個詞語,易讓人產生誤解。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有極少數的人,他們有反應快,技術好,執行力強、精力旺盛等優點,他們較適合做頻繁交易。但是就是這樣的人中也極少有發大財的,因為做到一定程度後資金量大些後就無法做這種短線交易了。這種短線交易模式就會遇到瓶頸。一般而言,做到千萬元以上就很難做短線了。現實中世界上那些個人資產幾十億、幾百億的投資大師沒有一個是做短線的。
奉勸大家慢慢的減少這種頻繁的交易,大格局賺大錢,樹雄心立大志為賺大錢而努力奮斗。
❿ 揭開高頻交易(HFT)的面紗,一個程序化交易的世界
你所認識的「 高頻交易 」在大腦里是個什麼樣的概念?速度、頻率、策略還是隱秘性?
究竟什麼是「 高頻交易 (HFT)」?或許久經沙場的交易老將也難以賦予它一個具體的定義。即便是美國證監會(SEC)也只是泛泛地給予它幾個特徵描述,比如平均持倉極短、超高速下單以及大量發送和取消委託訂單等。
另外,不知你發現沒有, 高頻交易 公司的重要人物都保持低調,盡量讓自己不出現在鎂光燈下,同時很少 高頻交易 公司會公開交易業績。這或許是其被稱為「隱秘性」的原因吧。
高頻交易 的起源是怎樣的呢?讓我們先簡單了解下歷程:
17世紀——羅斯柴爾德家族成功跨越國界在同一類證券價格上進行套利,他們使用信鴿傳遞消息,因此總是先於競爭對手。
1983年——彭博(Bloomberg)獲得美林證券公司(Merrill Lynch)3000萬美元投資,建立了首個計算機系統,以向華爾街金融公司提供實時市場數據、金融運算和分析。
1998年——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給予電子交易所授權,這一步為執行速度是人工速度1000倍以上的計算機化 高頻交易 服務鋪平了道路。
二十一世紀交替之初—— 高頻交易 已經達到數秒執行時間,到2010年時,這個速度已經下降到毫秒和微妙,2012年達到納秒。
2010年美股閃電崩盤——2010年3月6日,價值41億美元的電子交易引發了金融市場的閃電崩盤,道瓊斯指數在單個交易日內狂跌1,000點,市值蒸發近1萬億美元。在市場走上恢復道路之前,市場依然能出現5分鍾暴跌600點的情況。SEC和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認為HFT公司在這次崩盤中應負主要責任。
2011年——納秒交易技術推出:一家名為Fixnetix的公司研發出微晶元,使得交易執行速度達到納秒。(1納秒=0.000000001秒)
2012年—— 高頻交易 在美國股票交易中達到約70%的比例。
2012年——很多IT公司開始在HFT技術上投資數百萬美元。一個特別為HFT推出的新電腦晶元使執行速度提高到.000000074秒;而一個價值3億美元、橫跨大西洋的電纜線項目正在建設中,目的僅是為了將紐約和倫敦之間的交易時間減少0.006秒。
2013年——在2010年的閃電崩盤後,經濟學家就一直對 高頻交易 的風險性爭執不休。獲得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Michael Spence認為, 高頻交易 理應被禁止。
高頻交易 公司分類
高頻交易 公司會通過多種策略來交易,直至盈利。這些策略包括不同形式的套利,比如波動性套利、統計套利等,也有全球微觀策略、做多/空股票、做市等等策略。
而交易的執行非常依賴電腦軟體、數據處理的高速,將交易中的延遲降到最低。
如大多數人知, 高頻交易 公司通常使用的是私人資金、私人技術和私人策略來實現盈利。要剖析 高頻交易 ,我們有必要先了解更多 高頻交易 公司的類型、它們極大盈利所使用的策略。
大體上可以將 高頻交易 公司劃分為3大類:
最常見、也是數量最多的一種 高頻交易 公司是獨立的自營公司。自營交易公司使用的資金來自公司本身,而非客戶的資金。因此,交易盈利也屬於公司,而不是外部客戶。
一些 高頻交易 公司是經紀交易公司的一部分。我們會聽說一些經紀交易公司設有自營交易平台,這就是執行 高頻交易 的地方。這個部門的業務也通常和母公司的常規業務,它不對外開放。不過,美國2010年出台的「沃爾克法則」禁止投行設立自營交易平台或者進行此類風投基金投資,所以美國大型銀行都逐步關閉了 高頻交易 業務。
最後,是我們最熟悉的對沖基金。對沖基金的主要目標是捕捉證券等不同資產類別報價的漏洞來進行套利操作。
高頻交易 公司如何盈利?
自營交易員使用的策略非常多,有些的策略很普遍,還有一些則備受爭議。
高頻交易 公司從買賣雙方進行交易。它們買入的同時,也會在高於現行市價水平設置限價單賣出,在低於現行市價水平買入。買入和賣出之間的價差就是它們的盈利。因此,這些公司青睞做市模式,以更好的從買賣差價中獲利。這類交易是通過在高速運行電腦上使用演算法交易來執行。
高頻交易 公司的另一收入來源就是為電子通訊網路(ECN)和交易所提供流動性來獲取報酬。HFT公司扮演著做市商的角色,它們提供買賣差價及部分流動性。
高頻交易 公司也會尋找不同交易所的證券、外匯等資產類別的差價。這類套利交易也叫統計套利,自營交易員在不同的交易所尋找不一致的價格。通過超高速的交易行為,他們能夠利用極小的市場波動盈利而甚少引起注意。
高頻交易 公司還會利用造勢來盈利。HFT公司刻意大量進行某種股票的交易,以此吸引到其它演算法交易者來交易這種股票。這種「人為製造」的價格波動很快就會恢復原本的狀態,而HFT公司就會在價格波動前建倉,在趨勢回落前出場,以此獲得盈利。
為什麼說 高頻交易 提高了流動性?
外匯交易者必須考慮貨幣對交易的買賣點差,這是他們交易的成本之一。一種潛在資產的波動性越大,點差就越大。而 高頻交易 系統不斷提供流動性,減小了點差,因此也就降低了滑點的可能性、以及交易者的成本。
如果說流動性是交易質量的保證,那麼滑點就是交易者必須考慮的成本和風險因素。滑點就是你交易標的出現的價格變動。即便是在流動性高的主要貨幣對(比如美元/日元)中,滑點也是存在的,而次要貨幣對和稀有貨幣對(或者是比較冷門的貨幣對,相對流動性不足)的滑點相對更多。就交易時段來說,流動性較低的時段,滑點就越多。
大多數交易者都從高流動性中獲利。但是這種獲利依然是要需要代價的。在高流動性的外匯市場,這個代價就是有很多交易者正從創造這種流動性中獲利。 高頻交易 者提供了流動性,但是同時他們也從交易者身上帶走了盈利。
此外,交易所也需要流動性來保證交易的執行,因此它們對 高頻交易 者是有需求的。雙方的合作可以說是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