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股市指數熔斷機制是什麼東西
熔斷機制(Circuit Breaker),也叫自動停盤機制,是指當股指波幅達到規定的熔斷點時,交易所為控制風險採取的暫停交易措施。 具體來說是對某一合約在達到漲跌停板之前,設置一個熔斷價格,使合約買賣報價在一段時間內只能在這一價格範圍內交易的機制。
2020年3月9日,紐約股市開盤出現暴跌,隨後跌幅達到7%上限,觸發熔斷機制,恢復交易後跌幅一度有所收窄,收盤時紐約股市三大股指跌幅均超過7%。3月12日,美國三大股指在開盤後即遭遇暴跌。
道瓊斯指數開盤狂瀉超過1400點,標准普爾500指數下跌超過6%。市場分析認為,標普500可能很快再次跌穿7%熔斷線,導致本周美股第二次15分鍾熔斷停盤。3月16日,美國三大股指開盤暴跌,標普500指數跌逾7%,觸發熔斷機制,停盤15分鍾。3月18日午間,紐約股市暴跌再度觸發熔斷機制。
(1)證券交易我國實行熔斷制度擴展閱讀:
熔斷機制出台背景:
熔斷機制最早起源於美國,美國的芝加哥商業交易所曾在1982年對標普500指數期貨合約實行過日交易價格為3%的價格限制。但這一規定在1983年被廢除,直到1987年出現了股災,才使人們重新考慮實施價格限制制度。
1987年10月19日,紐約股票市場爆發了史上最大的一次崩盤事件,道瓊斯工業指數一天之內重挫508.32點,跌幅達22.6%,由於沒有熔斷機制和漲跌幅限制,許多百萬富翁一夜之間淪為貧民,這一天也被美國金融界稱為「黑色星期一」。
1988年10月19日,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與證券交易委員會批准了紐約股票交易所和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的熔斷機制。根據美國的相關規定,當標普指數在短時間內下跌幅度達到7%時,美國所有證券市場交易均將暫停15分鍾。
2015年6月份,中國股市出現了一次「股災」,股市僅用了兩個月從5178點一路下跌至2850點,下跌幅度近達45%。
為了抑制投資者可能產生的羊群效應,抑制追漲殺跌,降低股票市場的波動,將使得投資者有充分的時間可以傳播信息和反饋信息,使得信息的不對稱性與價格的不確定性有所降低,從而防止價格的劇烈波動。中國證監會開始醞釀出台熔斷機制。
『貳』 什麼是熔斷機制什麼時間開始實行
為維護市場平穩運行,經中國證監會批准,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決定自2016年1月專8日起暫停實施「指數熔斷屬」機制。
引入指數熔斷機制的主要目的是為市場提供「冷靜期」,避免或減少大幅波動情況下的匆忙決策,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抑製程序化交易的助漲助跌效應;為應對技術或操作風險提供應急處置時間。熔斷機制不是市場大跌的主因,但從近兩次實際熔斷情況看,沒有達到預期效果,而熔斷機制又有一定「磁吸效應」,即在接近熔斷閾值時部分投資者提前交易,導致股指加速觸碰熔斷閾值,起了助跌的作用。權衡利弊,目前負面影響大於正面效應。因此,為維護市場穩定,證監會決定暫停熔斷機制。
引入熔斷機制是在2015年股市異常波動發生以後,應各有關方面的呼籲開始啟動的,有關方案經過了審慎的論證並向社會公開徵求了意見。熔斷機制是一項全新的制度,在我國沒有經驗,市場適應也要有一個過程,需要逐步探索、積累經驗、動態調整。下一步,證監會將認真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組織有關方面研究改進方案,廣泛徵求各方面意見,不斷完善相關機制。
『叄』 股票交易中的熔斷機制是怎麼回事
為防範市場大幅波動風險,進一步完善我國證券市場的交易機制,維護市場秩序,保護投資者權益,推動證券市場的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經中國證監會同意,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滬、深交易所」)和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以下簡稱「中金所」)擬在保留現有個股漲跌幅制度前提下,引入指數熔斷機制。
指數熔斷機制總體安排是:當滬深300指數日內漲跌幅達到一定閾值時,滬、深交易所上市的全部股票、可轉債、可分離債、股票期權等股票相關品種暫停交易,中金所的所有股指期貨合約暫停交易,暫停交易時間結束後,視情況恢復交易或直接收盤。指數熔斷機制方案要點及主要考慮如下:
一、以滬深300指數作為指數熔斷的基準指數。主要考慮有:一是跨市場指數優於單市場指數。跨市場指數代表性更強,更能全面反映A股市場總體波動情況,而單市場指數主要反映特定市場的運行情況。二是在跨市場指數中首選滬深300指數。目前,A股市場投資者比較熟悉的跨市場指數包括滬深300指數(成份股以大中型市值股票為主)和中證500指數(成份股以中小型市值股票為主)。滬深300指數的市值覆蓋率、跟蹤指數產品的數量和規模都大於中證500指數。
二、設置5%、7%兩檔指數熔斷閾值,漲跌都熔斷,日內各檔熔斷最多僅觸發1次。主要考慮有:一是5%作為第一檔閾值可以兼顧設置冷靜期和保持正常交易的雙重需要;觸發7%的情況雖然較少,但屬於需要防範的重大異常情況,應當一並考慮。二是雙向熔斷更有利於抑制過度交易,控制市場波動。境內市場處於新興加轉軌的階段,投資者結構以中小散戶為主,價格雙向波動較大,既出現過恐慌性下跌,也出現過過快上漲,包括因事故導致市場短期大幅上漲的情況。因此,當市場「暴漲」時,也需要熔斷機制穩定市場亢奮情緒,防範投資者對市場上漲的過度反應,使投資者擁有更多的時間來進一步確認當前的價格是否合理。
三、分檔確定指數熔斷時間。觸發5%熔斷閾值時,暫停交易30分鍾,熔斷結束時進行集合競價,之後繼續當日交易。14:30及之後觸發5%熔斷閾值,以及全天任何時段觸發7%熔斷閾值的,暫停交易至收市。熔斷至15:00收市未恢復交易的,相關證券的收盤價為當日該證券最後一筆交易前一分鍾所有交易的成交量加權平均價(含最後一筆交易),期權合約的收盤價仍按相關規則的規定執行。
四、特殊時段的安排。一是開盤集合競價階段不實施熔斷;如果開盤指數點位已觸發5%的閾值,將於9:30開始實施熔斷,暫停交易30分鍾;如果開盤指數點位觸發7%的閾值,將於9:30開始實施熔斷,暫停交易至收市。二是上午熔斷時長不足的,下午開市後補足,午間休市時間不計入熔斷時長,以利於投資者調整申報。三是熔斷機制全天有效。考慮到境內A股市場尾市階段容易出現非理性大幅波動,因此A股在尾市階段仍進行熔斷。四是在股指期貨交割日僅上午實施熔斷,無論觸及5%還是7%引發的暫停交易,下午均恢復交易,以便股指期貨計算交割結算價,平穩交割。
五、指數熔斷范圍及期現聯動。觸發熔斷時,滬、深交易所暫停全市場的股票、基金、可轉債、可分離債、股票期權等股票相關品種的交易,具體熔斷的證券品種以公告為准。股指期貨所有產品同步暫停交易(包括滬深300、中證500和上證50股指期貨),但國債期貨交易正常進行。
六、指數熔斷與停牌的銜接安排。對於上市公司申請股票停牌、新股上市遭遇盤中臨時停牌後,需要復牌的,如計劃復牌的時間恰遇指數熔斷,則需延續至指數熔斷結束後方可復牌。若指數熔斷結束而相關股票的停牌時間尚未屆滿的,則需繼續停牌。
『肆』 股市熔斷機制是多久開始實施的
1987年
股市熔斷機制是1987年世界股災發生以後為了控制股票交易風險的一種交易制度,其後,「熔斷」制度又被引入股指期貨市場,它的設立為股指期貨交易提供了一個減震器的作用。
根據《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風險控制管理辦法》的規定,其採用的熔斷機制是「熔而不斷」的形式,上漲和下跌的行情均適用。
具體規定為每日開市後,股指期貨合約申報價觸及熔斷價格(上一交易日結算價的±6%)並持續5分鍾後,熔斷機制啟動並持續5分鍾。在這期間內,買賣申報在熔斷價格區間內按照平倉優先、時間優先的原則繼續撮合成交。
(4)證券交易我國實行熔斷制度擴展閱讀:
引入指數熔斷機制,為市場在大幅波動時提供「冷靜期」,有助於市場穩定,維護市場秩序,保護投資者權益,促進資本市場的長期穩定健康發展。中金所配套發布了《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交易規則》修訂版及相關實施細則。
目前境內股指期貨的交割結算價以現貨標的指數交割日最後兩個小時算術平均價格計算,為保證股指期貨正常交割,指數熔斷在股指期貨交割日下午13:00開市後不再實施,具體包括兩種情形:一是13:00至15:00期間不再實施指數熔斷;二是上午實施的指數熔斷最遲在下午13:00起恢復交易。
在觸發指數熔斷時,交易所將在網站發布相關的公告,告知熔斷恢復交易或暫停交易的時間,投資者需要密切關注交易所網站發布的信息,以便做好相應的業務准備。
『伍』 熔斷機制的實行過程
2015年9月6日,中國證監會負責人以答新華社記者問的形式發表談話,表示要把穩定市場、修復市場和建設市場有機結合起來。負責人稱,目前股市泡沫和風險已得到相當程度的釋放。今後當市場劇烈異常波動、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時,證金公司仍將繼續以多種形式發揮維穩作用。
證監會負責人晚間答記者問時表示,證監會將研究制定實施指數熔斷機制。
證監會負責人表示,股市漲跌有其自身運行規律,一般情況下政府不幹預,但在股市發生劇烈異常波動、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時,政府絕不會坐視不管,將及時果斷採取多種措施穩定股市。
2015年9月7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和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發布徵求意見通知,擬在保留現有個股漲跌幅制度前提下,引入指數熔斷機制。
2015年12月4日,經有關部門統一,證監會正式發布指數熔斷相關規定,並將於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2016年1月4日,A股遇到史上首次「熔斷」。早盤,兩市雙雙低開,隨後滬指一度跳水大跌,跌破3500點與3400點,各大板塊紛紛下挫。午後,滬深300指數在開盤之後繼續下跌,並於13點13分超過5%,引發熔斷,三家交易所暫停交易15分鍾,恢復交易之後,滬深300指數繼續下跌,並於13點34分觸及7%的關口,三個交易所暫停交易至收市。
2016年1月7日,早盤9點42分,滬深300指數跌幅擴大至5%,再度觸發熔斷線,兩市將在9點57分恢復交易。開盤後,僅3分鍾,滬深300指數再度快速探底,最大跌幅7.21%,二度熔斷觸及閾值。這是2016年以來的第二次提前收盤,同時也創造了休市最快記錄 2016年1月7日晚間,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發布通知,為維護市場穩定運行,經證監會同意,自1月8日起暫停實施指數熔斷機制。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對此表示,引入指數熔斷機制的主要目的是為市場提供「冷靜期」,避免或減少大幅波動情況下的匆忙決策,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不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抑製程序化交易的助漲助跌效應;為應對技術或操作風險提供應急處置時間。
鄧舸表示,熔斷機制不是市場大跌的主因,但從近兩次實際熔斷情況看,沒有達到預期效果,而熔斷機制又有一定「磁吸效應」,即在接近熔斷閾值時部分投資者提前交易,導致股指加速觸碰熔斷閾值,起了助跌的作用。權衡利弊,負面影響大於正面效應。因此,為維護市場穩定,證監會決定暫停熔斷機制。
『陸』 熔斷機制什麼時候實施
證監會負責人表示,股市漲跌有其自身運行規律,一般情況下政府不幹預,但在內股市發生劇烈異容常波動、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時,政府絕不會坐視不管,將及時果斷採取多種措施穩定股市。
2015年9月7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和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發布徵求意見通知,擬在保留現有個股漲跌幅制度前提下,引入指數熔斷機制。
經有關部門同意,2015年12月4日正式發布指數熔斷相關規定,並將於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2016年1月4日,A股遇到史上首次「熔斷」。早盤,兩市雙雙低開,隨後滬指一度跳水大跌,跌破3500點與3400點,各大板塊紛紛下挫。午後,滬深300指數在開盤之後繼續下跌,並與13點13分超過5%,引發熔斷,三家交易所暫停交易15分鍾,恢復交易之後,滬深300指數繼續下跌,並與13點34分觸及7%的關口,三個交易所暫停交易至收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