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黃金交易 > 黃金周

黃金周

發布時間:2020-12-12 13:20:23

❶ 十一黃金周是什麼意思

1.官方解復釋,國務院《全國年節及紀制念日放假辦法》中,將雙休日調休後放假7天的假期,包括「春節」、「國慶」、「五一」,稱為「黃金周」。
2.這個假期產生的國民消費非常大。包括旅遊、飲食、購物等等,可以實現大量財富流通的假期;
3.這個節日你可能會攜眷出遊、全家團聚,或者一個人遊山玩水。期間會產生很多難忘珍貴的回憶,那價值比黃金還值錢。
本條內容來源於:中國法律出版社《法律生活常識全知道系列叢書》

❷ 什麼是黃金周

因為一般除了高校之外,其他單位是沒有假期的。所以說在全國的范圍中,連續休息好幾天的長假期稱之為「黃金周」。但是黃金周帶來的問題就是:人流擁堵。

❸ 我國黃金周旅遊的利與弊有哪些

一、「黃金周」的利與弊

自1999年國慶節以來,全國實行春節、勞動節和國慶節3個7天的長假期,出現了從未有過的假日旅遊熱,初步形成了以旅遊為主導的假日經濟,成為我國社會經濟文化的一個新現象,也使國民(主要是佔全國人口1/3以上的城鎮居民)開始了一種新穎的休閑方式。

「黃金周」長假引發了旅遊熱,其積極作用人們看得很清,談得很多:

——促進了交通、信息、景區、住宿、餐飲、購物、娛樂、安全等服務設施的配套組合,推動了旅遊產品的調整優化(如國內度假產品的啟動、環城市休憩帶的形成),加速了旅遊消費從單一觀光型向觀光度假型的轉變。

——擴大了城鎮居民的休閑消費需求,帶動了交通客運、網路電訊、餐飲零售、金融保險、文化文物、休閑娛樂、體育健身、農業林業和城建園林等相關行業/部門的建設,拉動內需、促進了國民經濟的增長。

——加快了溫、冷旅遊地的開發、建設,促進了人流、消費流、資金流、信息流從中心城市向邊遠地區的流動,帶動了城郊、農村和山區的發展。

——激醒了國民、主要是城鎮居民的旅遊意識,豐富了人們的休閑生活,提升了人們的生活品質。

——由上而下各級政府假日協調機構的建立和城市假日旅遊信息系統的啟動。促進了「大旅遊」格局的形成,提高了旅遊行業的服務、協調和管理水平。

然而,「黃金周」旅遊熱的負面作用也不可低估。旅遊產品生產與消費的同步性及由此派生的不可儲存性,決定了正確處理旅遊供給常年候的剛性與旅遊需求時段間的彈性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歷來是關系旅遊經濟能否良性增長的關鍵之一。在未實行「黃金周」制度時,這個矛盾主要表現為一些地方自然氣候造成的淡旺季問題。而近3年的情況說明,實行「黃金周」制度後,人為造成的旅遊供給設施的常年性、穩定性與「黃金周」旅遊需求的集中性、跳躍性之間的矛盾更加突出。「黃金周」期間的供不應求與「黃金周」之後的供過於求周而復始地出現,長此下去將會損傷我國旅遊可持續發展的資源、環境、經營和消費基礎。

——著名的景區景點,無論是自然的、歷史的,還是新建的,幾乎無不是「黃金周」內車水馬龍、人滿為患,節後車馬稀少、門庭冷落。特別是世界遺產、國保、國寶級景點,超負荷的接待與經營無疑會加速資源的損耗、環境的破壞,嚴重地損害了旅遊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

——在「黃金周」內出遊,景點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既導致旅遊質量下降,又增加了不安全因素,長此下去勢必挫傷國民對旅遊持續消費的積極性。

——如按照「黃金周」的需求量建設交通、住宿等旅遊供給設施,勢必造成常年性的過剩;如不能滿足「黃金周」的集中需求,則勢必形成客房爆滿、車船擁塞。前者形成企業的經營性虧損,後者引起企業的破壞性運營,兩者同樣導致經營成本提高。這種兩難境地使旅遊企業長期陷入低利甚至虧損運行窘境,損害了旅遊企業可持續的經營基礎。

——「黃金周」期間如果不採取行政限價措施,勢必消費價格上漲、甚至暴漲,導致遊客不滿;但這種行政式的限價違背供求規律,不符合市場經濟法則。「黃金周」期間的突擊性、超負荷供給,勢必加大企業的經營成本(能源、設備損耗、人力成本),如果強制限價必然影響企業群體的近期效益和長遠利益。這一矛盾在全面走向市場經濟體制的條件下,勢必越來越突出。

——「黃金周」期間旅遊、娛樂、餐飲、購物的集中花費,盡管使消費市場火爆一時,但是社會的總消費量在一定時段內基本上是一個恆數。節日期間消費的火速升溫總是伴隨著節後的急劇降溫。從全社會一個較長時段來看,幾個短時段的集中或超前消費(而且這種消費容易形成低質、高價),並不能從根本上刺激和擴大消費總量。這種突擊性的消費並不能夯實國民長期、穩定、可持續消費的基礎。

最近3年統計結果表明,「黃金周」期間的人均旅遊消費額幾乎均低於全年旅遊人均消費額。2000、2001年的國內旅遊總收入和人均花費的絕對增長值與平均年增長率都比1997、1998年低。從表1、2、3、4中可以看出,「黃金周」式的集中休假對提高城鎮居民的人均旅遊花費與民出遊率的增長確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相形之下對農村居民的出遊率影響不大),但對全國旅遊經濟整體增長的促進作用並不明顯。

——「黃金周」為我國公民提供了出境旅遊的條件,但集中在3個時段中的閘涌式出遊,在目前主要集中在港澳地區和東南亞幾國的情況下,同樣給出境旅遊的經營者和接待地帶來巨大壓力,供求規律的結果必然使旅遊價格上揚、服務質量下降,勢必影響出境旅遊者的利益,不利於正在興起的出境旅遊的健康發展。

——3個「黃金周」前後,全國旅遊及相關的行政管理部門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全力投入協調、管理、監督、檢查。由於是帶有濃厚的「政治性」、「運動式」色彩,習慣上主要用行政手段,而且一時頗能奏效。這種行業管理模式與加入WTO、培育市場經濟的要求大相徑庭,從長遠看不利於政府職能的轉變與管理方式的轉型,也不利於市場的發育與企業的成長。

——全國劃一實行3個「黃金周」,一年之中大致近一個月時間政府機關和企事業單位中止工作。這種狀態不利於政府機構正常、高效、穩定的運行,不適應現代經濟、金融、信息系統快捷、連續運作的要求,尤其給外企和涉外活動帶來諸多不便。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中外經貿、文化交流日趨頻繁,一年3次的全國性長假對政務、商務、生產、文教活動的負面影響將會日益凸顯出來。

今後5~10年及20年內,隨著全國進入全面小康、基本實現現代化,國民的國內旅遊和出境旅遊將出現全面、持續、快速發展之勢。據中國旅遊業「十五」計劃和2015、2020年發展目標預測,到2009、2010、2015、2020年,國內旅遊將分別達到11億~11.5億、15億~17億、21億~25億、29億~36億人次,出境旅遊將達1600萬、2000萬、2500萬、3700萬人次(事實上遠不止這些人數)。對一人近13億人口的大國來說,如果1/5左右的國內遊客每年都集中在3周內蜂擁而出,決不是一種正常、健康、可持續的現象,也不是中國旅遊業應走的高效益、低耗損、可持續發展之路

❹ 為什麼國慶節又叫黃金周呢

國慶節又稱為「黃金周」,有以下說法:
1、官方解釋,國務院專《全國年節及紀念日屬放假辦法》中,將雙休日調休後放假7天的假期,包括「春節」、「國慶」、「五一」,稱為「黃金周」。
2、這個假期產生的國民消費非常大。
包括旅遊、飲食、購物等等,可以實現大量財富流通的假期;
3、這個節日你可能會攜眷出遊、全家團聚,或者一個人遊山玩水。期間會產生很多難忘珍貴的回憶,那價值比黃金還值錢。
黃金周本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勞動節和國慶節兩個節日的每個節日的連續七天休假。勞動節七天休假稱為「五·一黃金周」,國慶節七天休假稱為「十·一黃金周」。相對於其它公休假期,「黃金周」又被稱為「長假」,通常冠以節日名稱,分別為「五一長假」、「國慶長假」。

❺ 五一黃金周起始於哪年

1999年9月,抄國務院改革出台新的法定休假制度,每年國慶節、春節和「五一」法定節日加上倒休,全國放假7天。從此,3個「黃金周」掀起的旅遊消費熱成為我國經濟生活的新亮點,假日經濟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新話題。
在1999年國慶第一個「黃金周」到來時,席捲全國的假日旅遊熱潮令各界人士始料不及。據有關統計,全國出遊人數7天內達到28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實現141億元。
2000年春節7天假期,國內旅遊人數超過2000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一成;全國旅遊花費約16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六分之一。
2000年「五一」黃金周,全國國內旅遊人數達4600萬人次,旅遊收入181億元;「十一」黃金周期間,旅遊人數達598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30億元。
第五個「黃金周」是2001年春節,在這7天中全國共接待遊客4496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98億元,人均花費支出為441元。
2008年「五一」黃金周取消,改為短假期,共三天,並設立了清明、端午、中秋三次短假期,放假總時間也由10天變為11天。

❻ 黃金周經濟學原理

整體經濟運行的三抄個原襲理,生產率是生活水平的最終根源,貨幣量的增長的通貨膨脹的最終根源,社會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權衡取捨。 經濟運行機制是指社會經濟整體在運動過程中各構成要素在有機聯系中發生的相互作用的機理及其協調功能。經濟運行機制是協調經濟運動過程的經濟機理,經濟運行機制功能的發揮,有賴於其中各構成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經濟運行機制是有規律地按一定的方式運行而發揮總體功能。經濟運行是指各種經濟主體利用各種生產要素進行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等經濟活動的過程。

❼ 為什麼十月一日稱為黃金周

為什麼十月一日的國慶假期被稱作是「黃金周」?
「黃金周」單從字面理解就是充滿黃金版的一周,聽著很土豪權是不是?但是,這樣形容7天的國慶假期可一點也不過分。
自從1999年,國務院將春節、「五一」「十一」的休息日定為7天的長假,中國的大眾旅遊熱潮就開始了。那出乎意料的客流量,為景區和商家帶來了不菲的收益。被震驚到的媒體們也開始用「黃金周」來貼切地形容中國式長假所帶來的「假日經濟」。納尼?「黃金周」並不是Made in China?
「黃金周」這種說法可不是中國媒體首創的,而是來源於日本。在日本,4月底到5月初有很多節日,4月29日是「昭和日」,5月3日是「憲法紀念日」,5月4日是「綠色日」,5月5日是「兒童日」。連著過節,連著放假,一不小心再碰上周六、周日,日本的企業就想也別折騰了,連著休假吧。在放假期間,很多日本人會約著去看電影,讓日本電影院的生意大好,各種賺錢,所以日本電影放映界就創造了一個「和式英語」(相當於中國的Chinglish),Golden Week,簡稱GW,也就是現在中國媒體所稱的「黃金周」了。

❽ 黃金周的意思

「黃金周」是從日本舶來的休假方式。1999年,中國國務院公布了新的《[1] 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決定將春節、「五一」「十一」的休息時間與前後的雙休日拼接,從而形成7天的長假。
1999年國慶第一個「黃金周」,全國出遊人數達28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141億元,假日旅遊熱潮席捲全國。長假制度也被視為是拉動內需、促進消費的一大舉措。
2013年10月17日,商務部召開例行發布會,介紹1-9月份商務運行情況。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回應「取消黃金周」的建議時指出,黃金周對消費的增長貢獻很重要的。
網民呼籲恢復黃金周,並且取消調休拼假。有超過七成的公眾表示對現行制度不滿。 「中國式休假」將迎來變革。
2015年10月1日,是「十一」黃金周首日,這個國慶長假也是國內景區按照最大承載量實施限流的首個黃金周,全國至少有故宮、九寨溝等16個知名景區提前發布了「限客令」。
據商務部10月8日發布的「十一」黃金周消費數據,10月1日至7日,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10820億元,同比增長11%。這是我國自1999年確立黃金周以來,零售和餐飲消費首次破1萬億元大關。數據顯示,2014年國慶黃金周,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約為9750億元;今年春節黃金周為6780億元。

❾ 十一為什麼被稱為黃金周

黃金周從1999年「十一」正式開始。當時國務院專門出台了文件,其主旨還在於刺激消費、拉動內需。由於國慶大慶以及天氣等原因,1999年「十一」期間的旅遊並不火爆。

春天是出遊的好時光,2000年「五一」黃金周,人們利用長假,紛紛出遊。大部分傳統旅遊景區人如潮湧。當時媒體紛紛用「井噴」來形容這種突如其來的旅遊大潮。當年我省泰山景區創下一天接待5萬人以上的最高紀錄,這個紀錄至今沒有打破。在車站和景區,人們排隊等車等索道,一等就是幾個小時。票難買,房難訂,車難行……這種情景,很多人至今歷歷在目。

摩肩接踵的旅遊人群,讓所有的旅遊熱點地區的景區、賓館、交通、餐飲等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以致出現了暴利宰客的行為,住宿、餐飲的價格成倍上漲。

從那時起,人們驚奇地發現,原來黃金周蘊藏著這么多的「黃金」,媒體用「缽滿盆滿」來形容商家的收獲,用「假日經濟」形容黃金周的新動力。從那時起,旅遊包機、旅遊專列等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手持護照出境游的人也開始多起來。也就是從那時起,真正的大眾旅遊熱潮開始了。
參考資料:http://news.sina.com.cn/c/2005-10-01/08017081476s.shtml

❿ 黃金周時期指什麼時期

黃金周本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勞動節和國慶節兩個節日的每個節日的連續內七天休假,分別容為「五一長假」、「國慶長假」,是從日本舶來的休假方式。
1999年,中國國務院公布了新的《 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決定將春節、五一、十一的休息時間與前後的雙休日拼接,從而形成7天的長假。2008年,五一法定假期從3天改為1天,意味著五一黃金周被取消。
"長假"的制定,主要目的是推動"假日經濟",通過長假啟動內需、創造出一些新的需求。由於周末和節假日本來就是商業消費的集中時間,七天長假更是旅遊、交通和商業集中時段,相對於商家賺錢的商機,媒體稱為"黃金周"。

閱讀全文

與黃金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新加坡幣怎麼算人民幣多少錢 瀏覽:906
富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959
美興小額貸款排列幾 瀏覽:49
北京九鼎投資集團會計部 瀏覽:903
豐鼎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717
股票佛山老 瀏覽:915
28融資 瀏覽:166
光信善信託 瀏覽:505
北上資金流出多少 瀏覽:671
銀行理財屬於哪種理財方式 瀏覽:236
2220港幣兌換人民幣 瀏覽:343
000858上市當時收盤價格 瀏覽:83
諾亞財富派理財可靠嗎 瀏覽:27
中國銀行個人留學貸款 瀏覽:528
什麼是非融資性 瀏覽:5
如何確定股票發行數量和價格 瀏覽:365
貸款違約金擔保人出么 瀏覽:203
1比索摺合人民幣多少 瀏覽:946
163406基金凈值今日凈值 瀏覽:327
九號理財 瀏覽: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