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纏論判斷背馳,怎麼確定B的級別比AC大
一看你這個問題,就知道你概念沒有搞清楚。再仔細看看,公式是怎樣的,他需要什麼條件,還有沒有三次以上或者連定義都不能熟背的,是很難懂得他的道理,並且他很多都是話中有話。
B. 什麼是纏論的分筆背馳
盤整背馳是指在中樞內,背馳是指中樞前和中樞後的那兩段對比。
纏論的重點是弄清楚什麼是中樞。
學纏論的本質是學習儒家思想。這個沒學好,纏論永遠學不好。
C. 纏論判斷背馳,怎麼確定B的級別比AC大
你的表復述不是太明白,我制也簡單回復下。
判斷B的級別筆AC大當然就需要比較這3段中的中樞級別,到次級別去觀察更清楚點。哪段中樞級別大當然就是誰的級別大。
其實原文中表述盤整背馳判斷方法時也講過,即使abc三段級別相同也可以把B段當橋梁直接比較ac段的力度,c比a力度小就會出現盤整背馳,肯定會產生某級別的轉折。因此不論背馳還是盤整背馳,只要確定了一段橋梁,那麼橋梁兩邊的走勢就可以比較力度了,橋梁的級別其實並不是太重要。
D. 纏論對標准背馳的判斷
右邊是標準的背馳,c段對B中樞必須有一個三賣,所以不存在背了又背的問題
E. 纏論背馳的判斷問題
MACD永遠只是輔助,是先找到走勢中樞然後看回拉0軸的情況找背馳段,而不能版反過來通過是否回拉權0軸確定相應中樞。纏論中MACD基本只是用來近似比較兩段同級別走勢的力度大小,來確定是否有背馳出現。
背馳判斷就是類似於a+A+b中b和a的比較,首先你要分清楚走勢結構才可能找出a和b,然後才能比較。比上次的縮短大多數情況最低點柱子長度和最長的那根柱子都短。這只是輔助,不能保證成功率,比如碰見小轉大就完全失效。因此最重要的是要分清楚級別,認真研究背馳段內的結構細節,如果你再懂點支撐壓力區的判斷,那麼小轉大不需要MACD輔助也是完全能把握的。
F. 纏論中的背馳如何計算
大概的判斷可以按照 一個是MACD面積不及前一,一個是MACD黃白線不及前一,滿足一即可判斷為背馳。
具體可以看看博文說的。
G. 纏論中用MACD判斷背馳的方法在確定買賣點的時候經常用到,但纏師卻說MACD只是輔助。請問,如何能
輔助並不代表不重要,就和皇帝與大臣的關系類似。
纏論的級別結構是版最主要的,是皇帝,權比如一個最弱的走勢類型至少也要有3段次級別重疊的結構,這是依據!否則如果只根據MACD的形態去判斷可能在第一段就走掉了,後面的行情就不一定能把握住。
MACD就是大臣,只是輔助判斷的。
當然如果你非要鑽牛角尖說不要大臣,那皇帝依然是皇帝啊,用K線也能把握,只是你需要對K線理論了解較深刻,對一些見頂見底的K線組合情況了如指掌。這種光桿皇帝多累啊,把MACD和均線系統等大臣用起來就省心多了!
H. 關於纏論背馳的情況。
按向下的趨勢來看,趨勢背馳可以看作是最後一個中樞的震盪,所以趨勢背馳後,最少也會反彈到最後一個中樞,然後就是纏說的三種情況了。第一種:反彈到最後一個中樞後就結束反彈的,就是擴展了最後一個中樞的級別。第二種和第三種:出現同級別的上漲後結束,就是出現了更大級別的盤整;出現更大級別的上漲,就是出現了更大級別的反趨勢。
我猜你的意思可能是即使出現了趨勢背馳,也可能回到原中樞,這時候並沒有破壞原來的中樞,然後再一次出現趨勢背馳。
為了方便回答,我畫了一幅簡單的圖,比較粗,請你湊合著看看。
其實你錯在了再一次出現趨勢背馳這里,按向下的趨勢來看,因為回到中樞後,向上離開中樞(圖中紅線),就不能再一次構成「趨勢背馳」;所以我們只看回到中樞後向下離開中樞,出現「趨勢背馳的情況」(圖中綠線)。
假設這個趨勢是5分鍾級別的,當出現綠線這種情況後,已經形成了纏說的第一種情況,最後一個中樞的級別擴展,這時候最後一個中樞已經變成了一個級別擴展的中樞,這個中樞必定是5分鍾以上的。而倒數第二個中樞仍然是5分鍾的,你是不能拿兩個不同級別的中樞去比較,從而判斷趨勢背馳的。因為趨勢背馳的判斷,必須在同級別的中樞間進行。
個人水平有限,純屬瞎掰。如有不當還請你指出。
I. 纏論背馳,背了又背
首先纏論里沒有背了又背的這種情況,纏師在課文中明確說明的。
背馳分為兩種「盤專整背馳」和標準的趨屬勢背馳。
出現背馳後的幾種情況:盤整背馳:1。形成第三類買賣點2。回到中樞內未形成第三類買賣點。
標准背馳:1。觸及最後一個中樞的震盪高低點,2。回到最後一個中樞內。
基本就是這幾種情況,那麼該什麼操作就很明顯了。我不太清楚你所說的背了又背是什麼樣的情況。例如:標准背馳後,走勢回拉觸及最後一個中樞的震盪高低點,那麼這個標准背馳已經完美完成了,其後再次上漲或下跌都是正常的。沒有出現所謂的背了又背情況,
J. 纏論背馳有精確的判斷方法嗎急用。謝謝
纏師說能完全當下的人不到5人,也就是鋼鐵戰士。至於如何判斷,72課講的很清楚版,就是形態權加動力。背馳的難點在於背馳之後小級別可以無限延伸,直到打破大級別的背馳。而走勢無論怎麼走,理論都是可以解釋的,所以,學會了如何判斷,頂多也就提高判斷的准確率而已。退一萬步來講,就算學會了纏論,判斷走勢的正確率可能還是和拋硬幣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