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gdp可以衡量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嗎
國內生產總值(GDP=Gross Domestic Proct)是指一個國家或者地區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所有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GDP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總體經濟狀況重要指標。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2016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為744127億元,比上年增長6.7%;全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53980元,比上年增長6.1%.
所以GDP當然是一個衡量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標准,但並不是唯一的標准和完美的標准。比如除了GDP, CPI,GNI也是一個衡量經濟發展水平的標准
B. GDP來衡量經濟發展的水平這樣對嗎如果不用GDP那應該用什麼來衡量
國內生產總值可以反映一國經濟的總體狀態,但用它來衡量一國的經濟成果存在著一些缺陷和不足。
第一,GDP不包含出某些經濟成果。
第二,實際GDP不有反映人們閑暇時間的增加或減少。
第三,GDP不能反映地下經濟活動。
第四,國內生產總值表明社會的產品和勞務的價值量,但不能說明街道的是什麼商品和勞務。
第五,有一些經濟活動在提供產品和勞務滿足人們的需要時卻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水平與質量,這些GDP都沒有反映出來,如環境污染問題。
GDP只是產值的一種指標性描述,並非全面衡量經濟發展的最重要指標;
如果以GDP為導向,可能會使地方政府忽視環境,以環境換產值,將來再費錢治理,危害不言而喻;
如果以GDP為導向,可能會使地方政府重視短期效益,不重視長遠效益;
如果以GDP為導向,可能會使地方政府重視企業規模、數量;而不重視企業的生產效率。
(以上為部分考試回答)
我國的GDP的數據來源與稅收統計,而且不是所有經濟活動都包含,比如中國和美國GDP統計的「籃子」里裝的東西就不一樣。所以算出來根本不代表什麼。1,稅收數據的可靠性不可查證,2,隱性收入(腐敗)不計算,3,房地產占很大比例,4,偷稅漏稅嚴重,這樣的GDP不可能表明經濟發展水平,只是政績,表功。很簡單的一件事就能說明,中國的人均GDP排第幾,呵呵。
世界上還有兩個比較靠譜的參數;一個是生活必需品(吃穿住用行)占收入的比例,人們在這些方面花錢越多,閑錢越少,生活品質越低。二是幸福指數,但是這個指數在各個國家之間沒有通用性,很難比較。
還有就是年均帶薪假期數,還有犯罪率,失業率。
C. GDP/CPI屬於領先指標、同步指標還是滯後指標
滯後指標。
滯後指標,在經濟波動發生以後才顯示作用的指標,對總體經濟運行中已經出現的峰和谷的一種確認,可以對先行指標顯示的信號進行驗證。
國內生產總值(GDP)指按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常被公認為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
CPI為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的簡稱。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一個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購買的消費品和服務項目價格水平變動情況的宏觀經濟指標。
它在特定時段內度量一組代表性消費商品及服務項目的價格水平隨時間而變動的相對數,是用來反映居民家庭購買消費商品及服務的價格水平的變動情況,是一個月內商品和服務零售價變動系數。
(3)gdp是一種經濟領先指標對嗎擴展閱讀
1、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核算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綜合性統計指標,也是中國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的核 心指標。它反映一國(或地區)的經濟實力和市場規模。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究竟處於增長抑或衰退階段,從這個數字的變化便可以觀察到。一般而言,GDP公布的形式不外乎兩種,以總額和百分比率為計算單位。當GDP的增長數字處於正數時,即顯示該地區經濟處於擴張階段;反之,如果處於負數,即表示該地區的經濟進入衰退時期了。
一個季度GDP縮減指數的增加,便足以表明當季的通貨膨脹狀況。如果GDP縮減指數大幅度地增加,便會對經濟產生負面影響,同時也是貨幣供給緊縮、利率上升、進而外匯匯率上升的先兆。
2、國內生產總值是反映常住單位生產活動成果的指標。
一般就機構(單位)而言,不論其資產和管理歸屬哪個國家控制,只要符合上述標准,該機構在所在國就具有了經濟利益中心。就個人而言,不論其國籍屬於哪個國家,只要符合上述標准,該居民在所在國就具有經濟利益中心。
因為常住單位的概念嚴格地規定了一個國家的經濟主體范圍,所以其對於確定國內生產總值的計算口徑,明確國內與國外的核算界限以及各種交易量的范圍都具有重要意義。
居民消費價格統計調查的為社會產品和服務項目的最終價格,一方面同人民群眾的生活密切相關,同時在整個國民經濟價格體系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進行經濟分析和決策、價格總水平監測和調控及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指標。
其變動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貨膨脹或緊縮的程度。一般來講,物價全面地、變化對比、持續地上漲就被認為發生了通貨膨脹。
D. GDP的增加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這種說法對嗎
你說的是對的
國內生產總值是目前各個國家和地區用來衡量該國或地區的經濟發展綜合水平通用的指標。
GDP指標的意義與局限性
1、GDP核算的意義
(1)判斷宏觀經濟運行狀況。判斷宏觀經濟運行狀況主要有3個重要經濟指標,經濟增長率、通貨膨脹率,失業率,這三個指標都與GDP有密切關系,其中經濟增長率就是GDP增長率,通貨膨脹率就是GDP緊縮指數,失業率中的奧肯定律表明當GDP增長大於2.25個百分點時,每增加一個百分單位的國內生產總值,失業率就降低0.5個百分點。
(2)宏觀經濟管理中有重要作用。如制訂戰略目標、計劃規劃和財政金融政策時,都以達到一定數量的GDP為標准。
(3)在對外交往中有重要意義。與我國承擔的國際義務相關,如承擔聯合國會費;與我國享受的優惠待遇有關,如世界銀行根據GDP來劃分給予優惠的標准。
2、GDP反映福利水平變動存在較大局限性:
首先,它不反映分配是否公平;其次,非市場活動得不到反映;第三,有些嚴重影響社會發展和人們生活質量的內容無法得到反映;如環境質量的變動、不能反映精神滿足程度,閑暇福利。 第四,它把所有市場交易活動反映到GDP來,並不能正確反映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也無法反映人們從產品和勞務消費中獲得的福利狀況。第五,GDP的數值不能完全反映經濟內容的實質。 第六,由於不同國家產品結構和市場價格的差異,兩國GDP指標難以進行精確比較。最後,生活質量的改善不能得到體現。
E. 什麼是GDP談談它為什麼不是衡量經濟副利的完美指標
GDP:國民生產總值。指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提供勞務的市場價值的總值。
國民凈福利 = 凈增加值 + 為改善環境資源的質量的投入 – 以破壞環境為代價而得到的產出 + 虛擬的閑暇時間內的活動價值
國內生產總值=總產出-中間投入
F. GDP 是衡量經濟福利的好指標嗎
GDP即英文grossdomesticproct的縮寫,也就是國內生產總值(港台地區有翻譯為國內生產毛額、本地生產總值)。通常對GDP的定義為: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提供勞務的市場價值的總值。在經濟學中,常用GDP和GNP(國民生產總值、grossnationalproct)共同來衡量該國或地區的經濟發展綜合水平通用的指標。這也是目前各個國家和地區常採用的衡量手段。GDP是宏觀經濟中最受關注的經濟統計數字,因為它被認為是衡量國民經濟發展情況最重要的一個指標。一般來說,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形態,即價值形態、收入形態和產品形態。從價值形態看,它是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貨物和服務價值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資產貨物和服務價值的差額,即所有常駐單位的增加值之和;從收入形態看,它是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直接創造的收入之和;從產品形態看,它是貨物和服務最終使用減去貨物和服務進口。GDP的計算方法現在通常採用三種測演算法:生產法,收入法,支出法,1.生產法:GDP=∑各產業部門的總產出-∑各產業部門的中間消耗2.收入法:GDP=∑各產業部門勞動者報酬+∑各產業部門固定資產折舊+∑各產業部門生產稅凈額+∑各產業部門營業利潤3.支出法:GDP=總消費+總投資+政府支出+凈出口(C+I+G+X-M)。一般最常使用支出法或收入法。GDP的確定國家統計局每年公布GDP數據計算需要經過以下幾個過程:初步估計過程、初步核實過程和最終核實過程。初步估計過程一般在每年年終和次年年初進行。它得到的年度GDP數據只是一個初步數,這個數據有待於獲得較充分的資料後進行核實。初步核實過程一般在次年的第二季度進行。初步核實所獲得的GDP數據更准確些,但因仍缺少GDP核算所需要的許多重要資料,因此相應的數據尚需要進一步核實。最終核實過程一般在次年的第四季度進行。這時,GDP核算所需要的和所能搜集到的各種統計資料、會計決算資料和行政管理資料基本齊備。與前一個步驟相比,它運用了更全面、更細致的資料,所以這個GDP數據顯得就更准確些。此外,GDP數據還需要經過一個歷史數據調整過程,即當發現或產生新的資料來源、新的分類法、更准確的核算方法或更合理的核算原則時,要進行歷史數據調整,以使每年的GDP具有可比性,這是國際慣例。如美國在1929年至1999年之間就進行過11次歷史數據調整。總之,每個時段公布的GDP都有其特定階段的含義和特定的價值,不能因為在不同時間公布的數據不同,而懷疑統計數據存在問題。當然,我國在GDP的計算體繫上也有一些缺憾,例如我國長期採用的原產生於前蘇聯和東歐國家的統計核算體系,從實際情況看,不少地方已經滯後於時代的發展了。附註:1、一定時期強調的是該年度內「新」增加的最終產品和提供的勞務,往年的不算。例如二手車,二手房等都不算今年的國內生產總值。2、中間產品可以認為是一種原材料產品,是用於生產最終產品用的,也就是說本年度內它生產出來後還要在該年度繼續加工生產;如果它被擺到貨價上直接銷售,被消費者購買並直接用了,那另當別論,是特殊情況,計入總值,否則不能計入。3、這是一個流量的概念,而非存量的概念,並非今年公布的數字就是從建國到現在的總額,這是錯誤的,它僅指該時期內新生產出來的東西。4、市場價值意味的是用貨幣作為單位去統計形成的貨幣總額,因為商品種類太多,噸,個,件,台等等單位沒法加總,所以用該年度的貨幣單位來統計並加總。所謂該年度的貨幣單位是指這些商品這一年的價格。GDP指標分析一國的GDP大幅增長,反映出該國經濟發展蓬勃,國民收人增加,消費能力也隨之增強。在這種情況下,該國中央銀行將有可能提高利率,緊縮貨幣供應,國家經濟表現良好及利率的上升會增加該國貨幣的吸引力。反過來說,如果一國的GDP出現負增長,顯示該國經濟處於衰退狀態,消費能力減低。這時,該國中央銀行將可能減息以刺激經濟再度增長,利率下降加上經濟表現不振,該國貨幣的吸引力也就隨之降低了。因此,一般來說,高經濟增長率會推動本國貨幣匯率的上漲,而低經濟增長率則會造成該國貨幣匯率下跌。例如,1995--1999年,美國GDP的年平均增長率為4.1%,而歐元區11國中除愛爾蘭(9.0%)較高外,法、德、意等主要國家的GDP增長率僅為2.2%、1.5%和1.2%,大大低於美國的水平。這促使歐元自1999年1月1日啟動以來,對美元匯率一路下滑,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貶值了30%。但實際上,經濟增長率差異對匯率變動產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一是一國經濟增長率高,意味著收入增加,國內需求水平提高,將增加該國的進口,從而導致經常項目逆差,這樣,會使本國貨幣匯率下跌。二是如果該國經濟是以出口為導向,經濟增長是為了生產的出口產品,則出口的增長會彌補進口的增加,減緩本國貨幣匯率下跌的壓力。三是一國經濟增長率高,意味著勞動生產率提高很快,成本降低,因而改善本國產品的競爭地位而有利於增加出口,抑制進口;並且經濟增長率高使得該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被看好,因而該國貨幣匯率會有上升的趨勢。在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由商務部負責分析統計,慣例是每季估計及統計一次。每次在發表初步預估數據(thepreliminaryestimates)後,還會有兩次的修訂公布(thefirstrevision&thefinalrevision),主要發表時間在每個月的第三個星期。國內生產總值通常用來跟去年同期作比較,如有增加,就代表經濟較快,有利於其貨幣升值;如減少,則表示經濟放緩,其貨幣便有貶值的壓力。以美國來說,國內生產總值能有3%的增長,便是理想水平,表明經濟發展是健康的,高於此水平表示有通脹壓力;低於1.5%的增長,就顯示經濟放緩和有步人衰退的跡象。中國歷年GDP-中國歷年人均GDP(1978~2006)國內生人均國內年份產總值生產總值(億元)(元/人)19783645.238119794062.641919804545.646319814891.649219825323.452819835962.758319847208.169519859016.0858198610275.2963198712058.61112198815042.81366198916992.31519199018667.81644199121781.51893199226923.52311199335333.92998199448197.94044199560793.75046199671176.65846199778973.06420199884402.36796199989677.17159200099214.678582001109655.286222002120332.793982003135822.8105422004159878.3123362005183084.8140402006209407.015931國民生產總值grossnationalproct(簡稱gnp)是指一個國家(地區)所有常住機構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終成果。一個國家常住機構單位從事生產活動所創造的增加值(國內生產總值)在初次分配過程中主要分配給這個國家的常住機構單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勞動者報酬和財產收入等形式分配給該國的非常住機構單位。同時,國外生產單位所創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勞動者報酬和財產收入等形式分配給該國的常住機構單位。從而產生了國民生產總值概念,它等於國內生產總值加上來自國外的勞動報酬和財產收入減去支付給國外的勞動者報酬和財產收入。國民生產總值與社會總產值、國民收入有所區別,一是核算范圍不同,社會總產值和國民收入都只計算物質生產部門的勞動成果,而國民生產總值對物質生產部門和非物質生產部門的勞動成果都進行計算。二是價值構成不同,社會總產值計算社會產品的全部價值;國民生產總值計算在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過程中增加的價值,即增加值,不計算中間產品和中間勞務投入的價值,國民收入不計算中間產品價值,也不包括固定資產折舊價值,即只計算凈產值。國民生產總值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水平。按可比價格計算的國民生產總值,可以計算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速度(經濟增長率)。國民生產總值的計算方法有三種:(1)生產法(或稱部門法),是從各部門的總產值(收入)中減去中間產品和勞務消耗,得出增加值。各部門增加值的總和就是國民生產總值;(2)支出法(或稱最終產品法),即個人消費支出+政府消費支出+國內資產形成總額(包括固定資本形成和庫存凈增或凈減)+出口與進口的差額;(3)收入法(或稱分配法),是將國民生產總值看作為各種生產要素(資本、土地、勞動)所創造的增加價值總額。因此,它要以工資、利息、租金、利潤、資本消耗、間接稅凈額(即間接稅減政府補貼)等形式,在各種生產要素中間進行分配。這樣,將全國各部門(物質生產部門和非物質生產部門)的上述各個項目加以匯總,即可計算出國民生總值。國民生產總值(GNP)是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它是指一個國家地區的國民經濟在一定時期(一般1年)內以貨幣表現的全部最終產品(含貨物和服務)價值的總和.國民生產總值的計算方法有三種:(1)生產法或稱部門法,是從各部門的總產值(收入)中減去中間產品和勞務消耗,得出增加值。各部門增加值的總和就是國民生產總值;計算公式:GNP=C+I+G+(X-M)GNP—國民生產總值C—消費支出又稱個人消費支出I—個人總投資支出(設備的更新和凈投資)G—政府購買產品和勞務的支出(不包含政府補助、失業救濟、退休金等福利支出及國債利息支出)X—出口總額M—進口總額(2)支出法或稱最終產品法,即個人消費支出+政府消費支出+國內資產形成總額(包括固定資本形成和庫存凈增或凈減)+出口與進口的差額;(3)收入法或稱分配法,是將國民生產總值看作為各種生產要素(資本、土地、勞動)所創造的增加價值總額。因此,它要以工資、利息、租金、利潤、資本消耗、間接稅凈額(即間接稅減政府補貼)等形式,在各種生產要素中間進行分配。這樣,將全國各部門(物質生產部門和非物質生產部門)的上述各個項目加以匯總,即可計算出國民生總值。從理論上說,上述3種方式最後統計得出的結果應該是一致的。現在國際上計算國民生產總值的通行方法為FPA,並將它得出的數據作為標准。計算公式:Q1·P1+Q2·P2+……+Qn·Pn=國民生產總值Q代表各種勞務與最終產品(FinalProcts),即不包括生產各環節中重復計算的部分。P代表勞務與最終產品的價格。恩格爾系數恩格爾系數(Engel'sCoefficient)恩格爾系數是食品支出總額占個人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19世紀德國統計學家恩格爾根據統計資料,對消費結構的變化得出一個規律:一個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所佔的比例就越大,隨著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則會下降。推而廣之,一個國家越窮,每個國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於購買食物的支出所佔比例就越大,隨著國家的富裕,這個比例呈下降趨勢。恩格爾系數的公式恩格爾定律的公式:食物支出變動百分比食物支出對總支出的比率(R1)=———————————x100%總支出變動百分比或食物支出變動百分比食物支出對收入的比率(R2)=———————————x100%收入變動百分比R2又稱為食物支出的收入彈性。恩格爾定律是根據經驗數據提出的,它是在假定其他一切變數都是常數的前提下才適用的,因此在考察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佔比例的變動問題時,還應當考慮城市化程度、食品加工、飲食業和食物本身結構變化等因素都會影響家庭的食物支出增加。只有達到相當高的平均食物消費水平時,收入的進一步增加才不對食物支出發生重要的影響。恩格爾系數是根據恩格爾定律得出的比例數,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個指標。其計算公式如下:食物支出金額恩格爾系數=————————x100%總支出金額除食物支出外,衣著、住房、日用必需品等的支出,也同樣在不斷增長的家庭收入或總支出中,所佔比重上升一段時期後,呈遞減趨勢。恩格爾系數是國際上通用的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項重要指標,一般隨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和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已由1978年的57.5%和67.7%分別下降到2005年的36.7%和45.5%。CPI=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PriceIndex),英文縮寫為CPI,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商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如果消費者物價指數升幅過大,表明通脹已經成為經濟不穩定因素,央行會有緊縮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風險,從而造成經濟前景不明朗。因此,該指數過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場歡迎。例如,在過去12個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個月前平均上升2.3%。當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錢價值便隨之下降。也就是說,一年前收到的一張100元紙幣,今日只可以買到價值97.70元的商品或服務。一般說來當CPI>3%的增幅時我們稱為Inflation,就是通貨膨脹;而當CPI>5%的增幅時,我們把它稱為SeriousInflation,就是嚴重的通貨膨脹。DICKCHAN
G. GDP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重要指標,但是,是唯一的指標嗎 我國GDP統計中存在哪些問題
不是唯一的,目前還常統計GNI,即國民總收入。以下是GDP統計中存在的問題,不僅是中國。
首先,GDP反映的是在一定時期內新增加的最終的產品和服務,對過去的財富沒有反映,不能涵蓋經濟、社會、環境各個方面。
其次,GDP不能完全反映經濟增長的社會成本,如自然資源的利用以及對環境的破壞和污染,也就不能准確地反映經濟增長的質量。
第三,GDP不能完全反映一個地區或者是一個國家的社會福利水平,比如收入分配或者收入差距問題,還有人們生活休閑的問題等等。
雖然目前還沒有其他指標可以取代GDP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可以使用其他綜合指標來對GDP的局限進行一定彌補。
H. GDP是個熱門指標,誰知道目前那些產業對GDP拉動作用較大呢
我國經濟這些年的快速發展主要是得益於投資和出口的快速增長
說到行業 例如房地產行業 能源
出口行業 比如紡織 服裝 食品等
但是去年開始這些行業或多或少的收到宏觀調控的影響 今年對於經濟的貢獻將會下降
從長期來看隨著國內經濟結構的調整 農業和國內消費行業將會對經濟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I. 經濟學題目:什麼是GDP
在經濟學中,常用GDP和GNI(國民總收入,grossnationalIncome)共同來衡量該國或地區的經濟發展綜合水平通用的指標。這也是目前各個國家和地區常採用的衡量手段。GDP是宏觀經濟中最受關注的經濟統計數字,因為它被認為是衡量國民經濟發展情況最重要的一個指標。一般來說,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形態,即價值形態、收入形態和產品形態。從價值形態看,它是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貨物和服務價值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資產貨物和服務價值的差額,即所有常駐單位的增加值之和;從收入形態看,它是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直接創造的收入之和;從產品形態看,它是貨物和服務最終使用減去貨物和服務進口。GDP反映的是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增加值的總額。對於這一概念的理解,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第一,國內生產總值是用最終產品來計量的,即最終產品在該時期的最終出售價值。一般根據產品的實際用途,可以把產品分為中間產品和最終產品。所謂最終產品,是指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可供人們直接消費或者使用的物品和服務。這部分產品已經到達生產的最後階段,不能再作為原料或半成品投入其他產品和勞務的生產過程中去,如消費品、資本品等。中間產品是指為了再加工或者轉賣用於供別種產品生產使用的物品和勞務,如原材料、燃料等。GDP必須按當期最終產品計算,中間產品不能計入,否則會造成重復計算。第二,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個市場價值的概念。各種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是在市場上達成交換的價值,都是用貨幣來加以衡量的,通過市場交換體現出來。一種產品的市場價值就使用這種最終產品的單價乘以其產量獲得的。第三,國內生產總值一般僅指市場活動導致的價值。那些非生產性活動以及地下交易、黑市交易等不計入GDP中,如家務勞動、自給自足性生產、賭博和毒品的非法交易等。第四,GDP是計算期內生產的最終產品價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第五,GDP不是實實在在流通的財富,它只是用標準的貨幣平均值來表示財富的多少。但是生產出來的東西能不能完全的轉化成流通的財富,這個是不一定的。
J. GDP 是一個好的衡量經濟發展的指標么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進程推進了近四十年來,中國的經濟不斷快速發展,給中國人民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這些經濟的最直接的增長趨勢很大程度上體現在了GDP上,那麼,GDP真的是衡量經濟發展的一個好的衡量因素嗎?
環境的質量
經濟的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不能太過注重經濟發展而是得環境發展弊端重重,這種發展不是長久的,也不是可以留給子孫後代的一個財富,因而我們需要減免這個失誤帶來的弊端。
GDP是經濟發展的一個衡量標准,但絕對不可以說是一個好的衡量標准,我們應該立足於人民的生活,經濟發展為人民創造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