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外貿企業如何應對匯率波動風險.science
當前匯率制度下外貿企業規避匯率風險的主要措施 (一)妥善選擇交易中的計價貨幣
在對外出口交易中,盡可能採用本幣作為計價貨幣;在必須使用外幣交易的條件下,要選擇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可以自由兌換的貨幣,如歐元、英鎊等;在自由兌換貨幣中,應避「軟」就「硬」,選擇硬貨幣。
隨著我國貨幣與單一美元脫鉤,實行與一籃子貨幣掛鉤的浮動匯率制度,選擇非美元貨幣計價,這本身就是規避匯率風險的一種辦法。價格談判能力較強的企業,可以通過與貿易夥伴的協商方式,選擇人民幣作為計價貨幣,由此鎖定成本。但有些出口商品由於國際競爭激烈,企業不可能在貿易談判中取得主導地位,從優選擇記價貨幣。如雙方對計價貨幣不能達成一致,則可考慮雙方提出的計價貨幣在貨物總值中各佔一半,使得利益風險雙方共擔。 (二)在合同中增加保值條款及匯率風險分攤條款
簽訂合同時,增加保值條款,把匯率定下來,以後無論匯率發生什麼變化,仍按合同規定的匯率付款。外匯風險分攤的方式就是在主約上附一個價格調整條款,允許匯率在某一上下的區域內調整,若真正的匯率波動超過此上下限,則超過部分所引起的差額由買賣雙力平均分擔。 為規避人民幣升值風險,企業在簽訂出口合同時,應在合同中設立相應條款來規避這一風險,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價格條款上增加匯率變動損失分擔的約定。金額較大的貿易訂單可以在簽訂合同時設立相應條款,協議當人民幣升值或貶值時,相應地提高或降低出口價格。
(三)採取提前付款或延遲收款策略
企業若有以外幣計價的應付帳款或借款,如果這貨幣是強勢貨幣,即該外幣預期會升值,則公司可採取提前付款策略減少或避免外匯損失;若該外幣是弱勢貨幣,情況則反之。 外貿企業提前償付債務。比如,一個外貿企業在6個月後將償付進口貨款100萬美元,同時該企預計在3個月後將收到一筆出口貨款100萬美元,由於6個月後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水平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為了規避匯率風險,該外貿企業可以在3個月後用收到的100萬美元貨款提前償付債務。 外貿企業推遲收取貨款。比如,一個外貿企業預計3個月後將收到100萬美元的進口貨款,而6個月後將支付100萬美元的出口貨款,該企業可以在6個月後收取出口貨款以抵償進口貨款,這樣企業在3個月後和6個月後的凈現金流量都為零,自然就不會因為匯率的不確定性而遭受經濟損失。
(四)遠期結匯鎖定匯率
遠期結匯業務是指外匯指定銀行與客戶協商簽訂遠期結匯合同,約定將來辦理結匯的外幣幣種、金額、匯率和期限。到期外匯收入發生時,即按照該遠期結匯合同訂明的幣種、金額、期限、匯率辦理結匯的業務。因為一旦合約簽訂就得按時、按價和按量進行交割。它可以鎖定匯兌成本,防止本幣匯率上升、外幣匯率下跌給出口企業帶來的風險和損失。比如,某企業頂計3個月後將收到一筆美元貨款,為規避人民幣匯率上升的風險,企業可與銀行提前簽訂遠期結匯合同,鎖定結匯匯率。3個月後企業可按照約定的匯率將美元貨款結匯成人民幣,降低匯率風險。 (五)辦理人民幣與外幣掉期業務
人民幣與外匯掉期業務,是指銀行與客戶協商簽訂掉期協議,分別約定即期外匯買賣匯率和起息日、遠期外匯買賣匯率和起息日。客戶按約定的即期匯率和起息日進行人民幣和外匯的轉換,並按約定的遠期匯率和起息日進行反方向轉換的業務。 根據央行2005年8月2日《關於擴大遠期結售匯業務和開辦掉期業務通知》,經常項目下業務,企業按時提供所需相關憑證,即可辦理掉期業務。外貿企業通過掉期業務可按約定的即期匯率和起息日進行人民幣和外匯的轉換,並按約定的遠期匯率和起息日進行反方向轉換,進行匯率風險防範,貨幣保值。
(六)充分利用結算方式中的融資便利
1.出口押匯。在托收和信用證的結算方式下,出口企業將合同(或信用證)項下全套的貨權單據作抵押,向銀行融通資金。該業務下,外貿企業可以在國外債務人付款之前從銀行得到預扣利息後的且保留追索權的墊款,加速資金周轉。
2.票據貼現。出口企業將未到期的銀行承兌匯票或商業承兌匯票向銀行申請貼現,銀行按票面金額扣除貼現利息後將餘款支付給出口企業。當前人民幣匯率不穩,升值傾向較大,若出口企業擔心出口收匯受損失,可以通過票據貼現予以適當彌補。
3.保付代理。出口企業向銀行授讓其應收賬款,銀行向出口企業提供壞帳擔保、貨款催收、銷售分類賬管理以及貿易融資等金融服務。一般用在賒銷等信用方式出口商品或服務的交易中。該方式下鎖定了進口商的信用風險,外貿企業將應收賬款債權轉讓給銀行後即可獲得資金融通,提前獲得應收外匯賬款,再根據現行國家到匯管理規定辦理結匯手續,從而既達到規避匯率風階的目的。
❷ 急求外貿企業應如何防範外匯風險
樓上的都是紙上談兵,現在國際貿易中人民幣的使用還很窄,根本不是主流;現實中的外貿操作都是在香港或者在中行購買遠期的外匯合同,作為風險對沖
❸ 我國外貿企業面臨的主要外匯風險有哪些
國際貿易風險主要是指國際貿易業務流程中發生的風險。目前我國外貿存在的風險主要有以下三點。
1.政策風險
政策風險主要源於各國貿易磨擦的加劇、反傾銷案件的增多以及技巧性貿易壁壘的存在。當前,世界貿易關系龐雜多變。一方面,全球經濟一體化www.fxpro.cn/?ib=1025860,世界貿易自由化是貿易發展的必然趨勢;另一方面,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下的區域經濟合作發展迅速,排他性的貿易維護主義抬頭。雖然關稅壁壘作為維護本國市場的一種手段不斷趨於透明,但許多發達國度卻以技巧性貿易壁壘為手段,將國外競爭者擠出該國市場。
2.操作風險
在國際貿易合同條款中,價格條款有其特殊的表達方式,即貿易術語。不僅如此,貿易術語作為貿易通例,還規定了貿易雙方在相應環節的權利和義務,因此,如何恰當地操作貿易術語顯得至關重要。貿易術語的性質應與買賣合同性質相一致,合同中的有關條款應與合同性質相一致,與所使用的貿易術語在內容上堅持一致,不應有所抵觸。如果我國的外貿企業不熟悉貿易術語,在國際貿易中操作不當,就很容易被不法外商所利用,從而帶來不必要的糾紛,甚至會造成慘重的經濟損失。
3.匯率風險
與國內貿易以本幣為清算對象不同,在國際貿易中,進出口貿易的結算存在著本幣與外幣之間的折算比率問題,而且,該比率因國際外匯市場的波動而高低浮動,導致企業實際收入也隨之波動,從而使企業存在一定的風險。所以,防備外匯風險是外貿企業應重點關注的問題。外匯匯率的波動會直接或間接影響企業的外幣支出業務和外幣收入業務,即結匯業務。當外幣升值、本幣貶值時,會使實際支付的本幣貨款額增大,進口關稅和進口增值稅額增繳,這都會帶來外貿企業凈利潤的減少。
❹ 外貿企業如何迴避匯率風險
採用即時匯率計算方式、遠期結售匯套期保值業務等方式可以有效規避貿易風險。
【即時匯率保護企業收益】
「前一段時間,歐元貶值給我國外貿出口造成很大的壓力,歐洲人的消費力在降低,歐盟采購商的訂單會明顯減少。」石家莊好利服飾有限公司的參展人員說。「當盧布貶值時,外貿企業可以採用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有效減少匯率風險和匯兌成本。另外,外貿企業通過本地化建廠,也能有效降低匯兌風險。」廣州美純服裝有限公司外貿銷售經理凌晨說。
吉林省紡織品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何荷表示,當歐元貶值時,我國出口企業在對歐元區市場簽訂合同時應盡量靈活,多走「短平快」路線,以短期小額合同為主,可先用美元結算,適當減少簽訂用歐元等非美元貨幣結算合同。此外,企業還可利用各類金融產品規避匯率風險。「我國出口企業可以與客戶商量,當匯率劇烈變動時,可採取按照即時匯率計算的方式。此外,還可以考慮採取一半歐元,一半美元的結算方式。」廣州輕工集團文體用品進出口有限公司業務經理徐丹娜表示。
【遠期結匯降低匯兌損失】
「使用遠期結售匯套期保值,成為當今最主流且最能有效降低匯兌損失的一種辦法。所謂套期保值,即企業與客戶簽訂歐元銷售合同後,與銀行簽訂一個協議,約定未來結售匯的外幣幣種、金額和期限及匯率。」魯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孫兆坤說。
遼寧鳴宸貿易有限公司的參展商表示,雖然遠期結匯業務能夠減少人民幣升值趨勢下的匯率風險,然而1%的年保證金令不少出口企業感到壓力不小。為了規避匯率風險,外貿企業可以採取美元提前結匯方式,即企業提前向銀行貸款一定量美元,預計到企業外貿款項收到後還款。美元貸款利息較低,貸款額度、時限靈活簡便,一般公司外匯收款周期是一季度,因此,按季期限貸款,其利息在0.3%左右,這降低了外貿企業規避匯率風險的金融成本。
【巧立合同條款減少貿易風險】
「為規避匯率變化風險,企業在簽訂出口合同時,應在合同中設立相應條款來規避這一風險,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價格條款上增加匯率變動損失分擔的約定。金額較大的貿易訂單可以在簽訂合同時設立相應條款,協議當結算貨幣升值或貶值時,相應地提高或降低出口價格。」杭州愛麗芬進出口有限公司外銷員李傑說到。
雨中鳥(福建)戶外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翔鵬表示,我國出口企業也可以與國外采購商議價,但是議價能力則與企業規模大小、與客戶的親密度有關。如果企業規模較大,其公司的議價能力相對較強。如果預期原材料漲價,或者當前在匯率波動的節點上有生意要談,就可以與對方在約定調整范圍進行議價,但是小型公司則沒有這么強勢了。「外貿企業可以聘請專業素質較高、技術較強的專門人員來對即將要進行的國際貿易進行評估和預測,通過加大信息的投入,對匯率作出一個獨立的判斷,同時外貿企業還要樹立起合理的風險管理觀念,確定自己最有優勢的產品來開展國際貿易。」廈門宏陽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的參展商表示。
❺ 進出口企業應如何規避外匯風險
進出口企業規避匯率風險的對策:
由於進出口企業從合同簽定到最終結算有一定期限,由於結算貨幣匯率變動而承受外匯風險,使企業蒙受損失,企業可採取一定方法措施降低風險。進出口企業的外匯風險管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內部管理方法:
①做好計價貨幣的選擇進出口貿易計價貨幣有兩種:一種硬幣,匯率穩定,有上浮趨勢貨幣;另一種軟幣,匯率不穩定,有下浮趨勢貨幣。選取計價貨幣一般原則:出口貿易選擇硬幣或有上浮趨勢貨幣,進口選擇軟幣,或有下浮趨勢貨幣,可減緩可能發生匯率波動引起的損失。
②提前收付(leading),拖延收付(laging)法。根據有關貨幣匯率變動更改收付日期防範風險。提前或拖延一般原則:預計計價貨幣上浮,進口時進口商應在貨幣升值前購匯,提前付匯;出口時,出口商應考慮推遲交貨,延遲收款。如果匯率下降,進口商應推遲訂貨,或延期付款,出口商應盡早訂貨,提早收匯。
③平衡法(Matching)。在同時期,盡可能創造一個與受險貨幣進額同、期限同,資金反向流動的合同規避風險。
④多種貨幣組合法(Portfolio approach)。也稱一籃子貨幣計價法,在進出口合同中使用兩種以上貨幣計價法消除風險。當進口或出口時,一種貨幣發生升值或貶值,不會有很大外匯風險,若計價貨幣中幾種上升,幾種下降,則上升貨幣收益彌補下降貨幣損失,而將風險分散。
2.外部管理法。
主要通過外部金融市場對外匯借貸,買賣方法規避風險。通過外部金融市場規避風險,主要採用一些金融工具避險,如可通過買賣外匯期貨,期權合約降低風險。目前,隨著我國匯率體制改革,人民幣匯率靈活性越來越高,一些大外資企業,外貿企業管理外匯風險的要求越來越強烈,銀行開始逐步推出一些金融期貨,期權產品,幫助企業規避外匯風險。
遠期外匯交易。企業進行遠期買賣貨物的同時,與銀行簽訂出賣或購買遠期外匯合同以消除外匯風險的的一種避險方法。
❻ 想做外貿公司,有哪些風險(比如各國貨幣匯率),有哪些注意事項請高手指點!
經營外貿的風險比國內貿易大很多,因為與國內貿易有很多不同的規則。
1. 必須使用外匯。 使用外匯的風險很多,主要有匯率變動風險,外匯核銷風險等。
2. 必須使用外匯收付工具。 外匯收付工具的風險也很大,例如使用信用證的風險,主要是沒有專業的操作信用證的人員而造成錯誤執行信用證,導致無法收回貨款,或者收回貨款但是損失很大、 托收收付方式的風險,發生最多的情況是,貨到港口無人提貨的風險。
3. 海關,商檢局,外匯管理局,稅務局等政府部門的監管風險。這些監管部門的政策法規非常復雜,稍不留神就可能違反規定,造成無法發貨,或者收回貨款不能入賬等風險。
4. 與外國買方的文化差異造成的溝通風險。 因為外貿必須使用外語作為交流及達成交易的工具,由於買賣雙方的文化差異,和國別差異造成很多問題會產生誤會,而又無法解釋的風險。
等等。
❼ 匯改後,我國外貿企業在進出口貿易中如何防範匯率風險
涉外企業實現匯率風險有效防範,首先要對匯率短期變動和匯率走勢作正確的預測分析,然後在此基礎上提出防範匯率風險的具體對策方法。
一、匯率短期變動和匯率走勢預測分析方法
做好匯率變動的正確預測分析,有兩項任務:收集匯率風險信息,根據影響匯率的基本因素做出正確分析。其中,信息收集,涉外企業可根據自身業務往來的關系,從銀行、國際性的信息公司、金融信譽評估公司,甚至一些重要國際媒體獲得重要風險信息。收集匯率風險信息要求做到真實性、及時性、有用性。
其次,要做好匯率變動的正確預測,重要的是把握影響匯率變動的基本因素,根據匯率變動影響因素作出正確的匯率變動預測。外匯風險可以分為短期外匯風險和長期外匯風險。其中短期外匯風險的產生是由於外匯市場上短期因素引起的匯率暫時變化。在匯率的短期因素中,國際收支的資本項目影響較大。因為外匯市場上,人們把外匯作為一種金融資產來進行交易,要遠遠大於國際商品和勞務交易而派生出來的外匯交易,而且金融資產交易比起實際商品的交易速度快得多,這樣金融資產交易就不能不對匯率的短期波動產生巨大的影響。而引起國際收支資本項目交易的變動,則主要是下面幾點因素:
1、貨幣供應量。在一國貨幣供應量增長較快的情況下,該國公眾持有的貨幣存量如超過了其願意持有的數量,其超過部分溢往國外,從而導致資本外流該國匯率下降。反之,該國匯率會上升。
2、利率。在別國利率不變的情況下,一國利率的上升,會使該國的金融資產對本國和外國的投資者來說更具有吸引力,從而導致資本內流,匯率升值;如利率降低,則會引起匯率降值。
3、心理因素。國際間一些外匯專家認為,外匯交易者對某種貨幣的預期心理,現在決定這種貨幣短期匯率的最主要的因素。因為在這種預期心理的作用下,轉瞬之間就會誘發大規模的資本運動。一般而言,外匯交易者預期心理的變化帶有很大的隨機性、有點捉摸不透。因此,對匯率風險管理者來說,隨時保持警覺,注意影響國際政治經濟形勢變化的各種重要事件,並對匯率的反應作出預測,是十分重要的。
4、政府幹預。目前各國政府為穩定外匯市場,往往對外匯交易進行各種各樣的干預。或者通過在外匯市場上的公開業務,或者通過財政和金融政策的不同搭配,或通過政府官員的公開言論影響市場心理,也可能通過國家間的聯合干預對外匯市場進行國際調節。政府幹預雖然不能改變匯率變化的長期趨勢,但對匯率的短期變化影響較大。因此,對短期風險識別來說,政府的干預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
長期外匯風險是由長期的匯率變動因素引起的。而影響匯率變動的長期的因素主要有:
1、國際收支的經常項目。國際收支是一國對外經濟活動的綜合反映,它對一國貨幣的匯率變動有直接的影響。國際收支經常項目中,最重要的是貿易項目,包括有形貿易和無形貿易,它們決定了匯率變動的基本走勢。僅以國際收支經常項目的貿易部分來看,當一國進口增加或產生逆差時,該國將對外國貨幣產生額外的需求,這在外匯市場上會引起該國貨幣匯率的下跌。反之,順差國貨幣匯率就會上升。但值得一提的是,經常項目情況變動對匯率的影響具有雙向性,因為它又會刺激抵消匯率變動的因素立刻作出反應。因此,經常項目與匯率變動的關系,在短期內會受到阻礙,因而一般只能在長期內起作用。
2、通貨膨脹。在紙幣條件下,兩國貨幣之間的比率,根本上說是根據其代表的價值量的對比關系決定的。因此,在一國發生通貨膨脹的情況下,該國貨幣所代表的價值是減少,其實際購買力也就下降,於是其對外比價會趨於下跌。當然,通脹對匯率的影響,一般也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顯示出來,因為通貨膨脹往往要通過間接通道對匯率產生實際的作用。
3、國與國之間經濟增長率的差異。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一國經濟實際增長率相對別國來說上升較高,從而其國民收入增加較快會使該國對外匯的需求相對於可得的外匯供給來說趨於增加,這就會使該國貨幣匯率趨跌。當然,經濟增長率對匯率影響的情況比較復雜,這和一國的產業結構以及外貿發展的戰略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不能單純根據經濟增長率的高低作為決定匯率長期變動的主要因素。
事實上,對短期風險和長期風險的劃分只是從企業交易風險管理角度考慮的,短期和長期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並沒有絕對的界限,我們在進行匯率變動預測時,應當根據自身經濟交易的長短期的需要而作出決定,即在相應交易期限內匯率是升還是降。總之,在預測匯率趨勢時,要綜合各種因素,長期和短期的,結合交易的期限作出科學的判斷,為防範企業交易風險確定正確的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
二、涉外企業匯率風險防範的具體對策方法
如果說對匯率風險的正確的預測是匯率交易風險管理的基礎,那麼對匯率風險的防範及處理便是匯率交易風險管理的核心。我們可以把涉外企業的匯率交易風險分為:貿易支付的匯率風險、外匯借貸的匯率風險和外匯資產的匯率風險三種。
(一)貿易支付中的匯率風險防範主要方法
1、正確選擇計價貨幣、收付匯和結算方式
一般來說,涉外企業在出口商品、勞務或對資產業務計價時,要爭取使用匯價趨於上浮的貨幣,在進口商品或對外負債業務計價時,爭取用匯價趨於下浮的貨幣。一般情況下,在進口合同中計價結算的外幣匯率趨升時,進口商品盡可能提前付匯,若計價貨幣下浮,進口商應推遲或提前收匯。
此外,在進出口貿易中,出口商品收匯還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選用合適的結算方式,即要求能夠及時安全的收匯,因為及時收匯則匯率變動的時間因素風險會大大縮小。一般而言,即期L/C最符合安全及時收匯的原則,遠期L/C、D/P、D/A安全性依次減弱。當然為促銷自己的產品,亦可根據對方資信,慎重靈活地選擇適當的結算方式。
2、運用套期交易
套期交易是目前國內外涉外企業廣泛使用的確實可靠的避險形式。它不致引起價格混亂,並可以把國際匯率變動的風險轉移到國際金融市場。套期交易運用的金融工具主要有遠期合同交易、期貨、期權。
(1)遠期合同交易。涉外企業在外匯市場上進行遠期合同交易是為避免在貨物成交到支付款項期間內因匯率變動而遭受的風險。當涉外企業在未來要支付或收入外匯,並已預測外匯匯率要發生變動時,則在現在簽定一個協議,規定在未來按照遠期匯率交割一筆外匯,數額與貨款相等,確保公司的外匯數額的價值。一般協議的期限為3個月、6個月、9個月,有時甚至可達1年。這種業務的優點是:①可以選擇幣種;②可以通過賣出遠期外匯對應收貨幣保值,買進遠期外匯對應付貨幣保值。如紐約某公司因進口需對外支付法國法郎,1992年8月委託銀行進行一筆期限為4個月的遠期外匯交易,當時按1美元兌6.45法郎的匯率,用了586341.08美元買進3846400法郎。到了1989年12月交割時,美元匯價下跌為1:6.025,此時要638406.64美元才能買入3846400法郎,由於做了這筆遠期外匯買賣,使公司避免匯率損失42065美元。1994年1月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由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匯率的不確定因素增加了涉外企業迫切需要規避匯價風險。
(2)期貨交易與期權交易。金融期貨交易的實際操作和具體做法與遠期交易基本相同,它也是根據目前約定的遠期匯率在將來到期日辦理交割的一種避險交易。所不同的是:遠期交易中多以實際外匯收支需要為基礎,而外匯期貨通常可以不需要實際外匯收支為背景;遠期交易按照企業實際外匯收支確定交易金額,而期貨交易則是以標准化合約為標的物,可以不斷對沖,金額難以與實際需求完全吻合;遠期外匯交易,事實上只是到期外匯交易在交割時間上的延長,性質仍屬現貨交易,而外匯期貨則是一種衍生的交易工具。此外,涉外企業可與辦理期權交易的外匯銀行簽訂一份期權合同,規定享有在某一時間?以商定的價格買入或賣出某一種外幣的權利,但並不承擔義務。涉外企業在經營出口業務時,如計價外幣預計會下跌,則賣出看跌期權,若在合同期滿時,計價外幣匯價下跌,即市場價格低於協定價格,則賣權所有者可按協定價格結匯,若計價貨幣上升,則可放棄出售權而按市場價格結匯。
3、綜合方法
外匯風險防範的綜合方法主要包括BSI和LSI兩種。這兩種方法實際是上述幾種方法的綜合利用,同時也是因為某些方法必須與其它方法相互配合,才能消除全部風險。BSI(Borrow-Spot-Invest)即是借款-即期合同-投資法。如德國B公司在90天後有一筆50000美元的應收賬款。為防止美元對馬克匯價波動的風險,B公司可向美洲銀行或德國銀行借入相同金額美元(50000美元)(暫不考慮利息因素),借款期為90天,從而改變外匯風險的時間結構。B公司借得這筆貸款後,立即與某一銀行簽訂即期合同,按$1=DM2.1140匯率,將該50000美元的貸款賣為馬克,共得105700馬克。隨之B公司將105700馬克投放於德國貨幣市場(也暫不考慮利息因素),投資期也為90天。90天以後,B公司以50000美元應收款還給美洲銀行,便可消除這筆應收賬款的外匯風險。若德國B公司90天後有應付款50000美元,要消除其外匯風險,則應先借本幣即德國馬克,以下各步的幣種與上述相反即可。
LSI(Lead-Spot-Invest)即是提前收付--即期合同--投資法。如德國B公司在90天後從美國公司有一筆50000美元的應收貸款,為防止匯價波動,B公司徵得美國公司的同意,在給其一定折扣的情況下,要求其在2天內付清這筆貸款(暫不考慮折扣具體數額)。B公司取得這筆50000美元貸款後,立即通過即期合同換成本幣馬克,並投資於德國貨幣市場。由於提前收款,消除時間風險,由於換成本幣,又消除了貨幣風險。
(二)資本借貸的匯率風險及防範
資本借貸的匯率風險,是指借貸關系的確定到本息償付期限內,由於借貸貨幣匯率的變動使實際支付本金利息的增加或收入的減少所造成的損失。資本借貸的匯率風險或使債務人的支出增加,債權人受益;或者相反。例如,當美元日元趨於升值時,我國外債還本付息負擔日益加重。防範資本借貸的匯率風險,除貿易支付中的匯率防範措施以外,還有以下幾種:
1、債券以雙重貨幣發行
雙重貨幣是以某一種貨幣計價,債券到期時,按預定好的匯率以另外一種貨幣償還本金。如中國某銀行某年4月發行200億日元,10年期的日元雙重貨幣債券,發行時日元兌美元為179:1。但發行文件規定,10年後債券期滿時,按169:1的匯率償還債券本金1.1834億美元若期滿時日元兌美元達到80:1左右來看,該行不但避免了日元對人民幣升值的風險,而且還有獲益。
2、借貸貨幣的匯率變動風險與貨幣的利率高低綜合考慮
一般來說,從匯率角度來看,借進軟貨幣對借款人有利,但軟貨幣的貸款利率要高,硬貨幣的利率要低,因此,對借用外匯的涉外企業來講,只有在匯率上得到的好處大於利率上的損失時,借款貨幣才真正合算。當預測到外匯在貸款期內的貶值率,究竟應借哪種貨幣,可考慮以下公式:
1+B國貨幣年利率
若A國貨幣貶值率>1 -
1+A國貨幣年利率
這時,借A國貨幣有利;反之,則借用B國貨幣有利。
(三)外匯資產的匯率風險及防範
涉外企業的外匯資產的匯率風險是指由於匯率的變動而使外匯資產的實際價值減少所造成的損失。如某企業有美元資產20萬准備用於從德國引進設備,當時美元/馬克匯率為US$1=DM2.50,該企業的20萬美元資產可用來引進50萬馬克的設備。過數月後,若美元貶值到US$1=DM2.00,則該企業的持有20萬美元外匯資產僅能償付40萬馬克的設備,該企業的外匯資產實際上貶值了10萬馬克。
防範企業外匯資產匯率風險的最常用的辦法一籃子貨幣法和遠期外匯買賣保值法。目前我國涉外企業外匯資產主要仍以美元為主,日元、馬克、歐元、瑞士法郎所佔比例很小,涉外企業外匯資產的匯率風險很大。因此,建議我國涉外企業調整外匯資產幣種結構,適當提高日元、馬克、歐元等貨幣的比例,降低美元的比重
❽ 外貿企業在進出口貿易中所碰到的外匯風險有哪些
主要就是匯率波動風險~
❾ 外貿企業如何規避匯率風險
匯率波動較為嚴重情況下,採用金融工具避險方式是必不可少的
規避匯率風險的方式內主要歸類為兩種容:
第一種方法是不利用金融衍生工具的自然避險法,譬如採取對己方更有利的幣種和結算方式;通過壓低采購價格、提高出口報價向供貨商或客戶轉嫁或共同分擔匯兌損失風險;在合同中加列匯率條款;當然這種方式會大大降低企業的競爭度,是不可取的!
第二種是銀行或金融機構提供的金融工具,為自身提高控制匯率風險能力。主要的金融工具有遠期結售匯,遠期合同套期保值、貨幣期貨套期保值、貨幣期權套期保值、貨幣掉期、出口寶(匯率鎖定)等
❿ 跨國公司面臨的外匯風險主要有哪些
國際貿易風險主要是指國際貿易業務流程中發生的風險。目前我國外貿存在的風險主要有以下三點。
1.政策風險
政策風險主要源於各國貿易磨擦的加劇、反傾銷案件的增多以及技巧性貿易壁壘的存在。當前,世界貿易關系龐雜多變。一方面,全球經濟一體化www.fxpro.cn/?ib=1025860,世界貿易自由化是貿易發展的必然趨勢;另一方面,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下的區域經濟合作發展迅速,排他性的貿易維護主義抬頭。雖然關稅壁壘作為維護本國市場的一種手段不斷趨於透明,但許多發達國度卻以技巧性貿易壁壘為手段,將國外競爭者擠出該國市場。
2.操作風險
在國際貿易合同條款中,價格條款有其特殊的表達方式,即貿易術語。不僅如此,貿易術語作為貿易通例,還規定了貿易雙方在相應環節的權利和義務,因此,如何恰當地操作貿易術語顯得至關重要。貿易術語的性質應與買賣合同性質相一致,合同中的有關條款應與合同性質相一致,與所使用的貿易術語在內容上堅持一致,不應有所抵觸。如果我國的外貿企業不熟悉貿易術語,在國際貿易中操作不當,就很容易被不法外商所利用,從而帶來不必要的糾紛,甚至會造成慘重的經濟損失。
3.匯率風險
與國內貿易以本幣為清算對象不同,在國際貿易中,進出口貿易的結算存在著本幣與外...國際貿易風險主要是指國際貿易業務流程中發生的風險。目前我國外貿存在的風險主要有以下三點。
1.政策風險
政策風險主要源於各國貿易磨擦的加劇、反傾銷案件的增多以及技巧性貿易壁壘的存在。當前,世界貿易關系龐雜多變。一方面,全球經濟一體化www.fxpro.cn/?ib=1025860,世界貿易自由化是貿易發展的必然趨勢;另一方面,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下的區域經濟合作發展迅速,排他性的貿易維護主義抬頭。雖然關稅壁壘作為維護本國市場的一種手段不斷趨於透明,但許多發達國度卻以技巧性貿易壁壘為手段,將國外競爭者擠出該國市場。
2.操作風險
在國際貿易合同條款中,價格條款有其特殊的表達方式,即貿易術語。不僅如此,貿易術語作為貿易通例,還規定了貿易雙方在相應環節的權利和義務,因此,如何恰當地操作貿易術語顯得至關重要。貿易術語的性質應與買賣合同性質相一致,合同中的有關條款應與合同性質相一致,與所使用的貿易術語在內容上堅持一致,不應有所抵觸。如果我國的外貿企業不熟悉貿易術語,在國際貿易中操作不當,就很容易被不法外商所利用,從而帶來不必要的糾紛,甚至會造成慘重的經濟損失。
3.匯率風險
與國內貿易以本幣為清算對象不同,在國際貿易中,進出口貿易的結算存在著本幣與外幣之間的折算比率問題,而且,該比率因國際外匯市場的波動而高低浮動,導致企業實際收入也隨之波動,從而使企業存在一定的風險。所以,防備外匯風險是外貿企業應重點關注的問題。外匯匯率的波動會直接或間接影響企業的外幣支出業務和外幣收入業務,即結匯業務。當外幣升值、本幣貶值時,會使實際支付的本幣貨款額增大,進口關稅和進口增值稅額增繳,這都會帶來外貿企業凈利潤的減少。